從明治時代開始,六本木就是日本陸軍第一和第三連隊的駐紮地,從而發展成陸軍軍人所居住的區域。現在位於乃木坂的國立新美術館的入口處,就有著舊步兵第三連隊的軍營模型。而現在的東京中城(東京ミッドタウン/Tokyo Midtown,後文介紹),則是當時大日本帝國陸軍第一連隊的駐紮地。而這兩個陸軍連隊,也正是發生於昭和11年(1936),日本陸軍的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與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中的「統制派」進行刺殺的2・26事件之主要成員。而既然六本木當時是做為軍隊的用地,可以想見,當時這裡不但不是鬧區,而且也沒有什麼居民,因此才能給予軍隊如此龐大的用地。而在江戶時代,六本木則完全是個鄉村。元祿時期(1688~1704)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的弟子服部嵐雪,從曾描述當時的六本木總是聽到老鷹的悲鳴聲與蟬鳴。就算是到了明治初年,這裡還是有著田野的氣息。到一直到甲午與日俄戰爭之後,六本木才染上了軍事重鎮的色彩。
而在昭和20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美軍便順理成章地接收了這些軍事設施,並建立了被稱為「哈迪軍營」(ハーディー・バラックス/Hardy Barracks,這個名稱是為紀念1950年7月1日韓戰的任務行動中,一場飛機事故二十名死者之一的「埃爾默·哈迪伍長」)的美軍基地。而這個美軍基地現在則是赤坂新聞中心(Akasaka Press Center/赤坂プレスセンター),是東京二十三區內唯一一座駐日美軍基地。而那時被美軍佔領下的日本的六本木,由於美國人非常地多,因此被稱為「東京租界」。也因為這樣,六本木逐漸開了以美國人對象的商店與餐廳。其後附近又開設多間電視台,加上這裡本來外國使館就多,於是這裡便演變成酒吧、舞廳等夜店林立的鬧區。1961年,日本料理「瀬里奈」最早在此創業,販售高級的神戶牛與螃蟹料理,直到現在(瀬里奈 本店 (せりな):東京都港区六本木3-12-2);1963年創業的「香妃園」則是中華料理,就開在「瀬里奈」對面棟的二樓,燉雞麵是其招牌料理,從開幕之後,這裡就是各大電視台、廣告公司和從事其它大眾媒體的從業員與藝人深夜流連於六本木的「御用」餐廳,其菜色多達200種,營業時間則是直到凌晨四點(東京都港区六本木3-8-15瀬里奈ビレッジ2F)。
而早在昭和19年(1944)就在六本木開業的義大利餐廳「安東尼奧」(アントニオ),則是在昭和60年(1985)搬到了南青山的現址,第一代老闆Antonio Cancemi,於校長為墨索里尼的料理學校畢業後,就指派給了是前義大利海軍司令官做為廚師。所以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些六本木的餐廳老店中,只有「安東尼奧」是在日本二戰戰敗前就開了的。這是因為那時日本與義大利是同盟國,因此他隨著他的老闆由義大利來到盟國日本。現在「安東尼奧」則由第二代和第三代延續的他的理念,繼續經營著這家餐廳(Ristorante Italiano ANTONIO'S & ANTONIO'S DELI:港区南青山 7-3-6 南青山HYビル 1F)。
隨著1952年舊金山對日和約的簽定與1953年韓戰的停戰,日本逐漸由戰後的蕭條與混亂中走出,而美軍的佔領也告一段落。美軍走了,原先在六本木開的那些專門針對美軍做生意的商家、餐廳、酒吧和夜店,也隨之被年輕的哈美族擁入。他們曾經在戰後邊追的美軍吉普車後面,邊跑邊說「Give me chocolate!」現在,他們則是穿著夏威夷衫,戴著太陽眼鏡,以美式風格走在時代的先端,流連於夜色朦朧的六本木街頭。1958年12月23日,東京鐵塔落成,六本木成了「離世界第一高塔最近的町」,更是吸引了全日本年輕人的目光。1959年之後,「六本木族」出現了。昭和36(1961)年,渡邊麻理(渡辺マリ)的歌〈東京動動趴女〉(東京ドドンパ娘)大賣後,更是吸引了愛跳舞的年輕男女湧入六本木(「動動趴」(ドドンパ)是美軍佔領日本期間,由菲律賓傳入的一種曼波舞曲)。
昭和39年(1964)的東京奧運會之後,隨著地下鐵日比谷線的開通,加上都電和巴士,鄰近銀座又可以在澀谷轉乘的六本木更進一步地成為了年輕人集結之處。整個1970年代,迪士可舞廳一家又一家地開。到了1980年代的泡沫經濟時期,以當時地上十層,地下兩層樓的六本木廣場大樓(六本木スクエアビル)為中心,共有數十間迪士可舞廳。後來,隨著泡沫經濟的崩壞,在1990年代的時候許多這裡的迪士可舞廳紛紛倒閉,取而代之的是卡拉OK與日式小酒店キャバクラ,六本木廣場大樓也在2007年,由於已經老朽,再加上再開發計劃必須拆掉而封館。
以前比較常住在新宿時,其實因為去六本木還是要轉車,所以還是沒那麼方便,直到都營大江戶線於2000年(平成12年)12月12日全線開通後,才能新宿直達六本木。現在要去六本木,除了有最早開通的日比谷線外,還可以坐南北線到麻布十番佔站或六本木一丁目站,坐千代田線到乃木坂,以及坐都營大江戶線到六本木站或麻布十番站。
那麼,現在的六本木呢?從軍隊之町、美國之町,到年輕人之町,六本木還有什麼新的樣貌?
要這樣說起來的話,那就是六本木突然多了好多美術館和藝廊了,而這些美術館和藝廊的出現,則與兩棟最新在六本木登場的建築物有關,一是2003年(平成15年)開業的六本木之丘(六本木ヒルズ/ろっぽんぎヒルズ/Roppongi Hills),一是2007年(平成19年)建成的東京中城(東京ミッドタウン/とうきょうミッドタウン/Tokyo Midtown)。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XXY_Animal of Visio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完整影評: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6826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d538cf6fd897800012ac262 在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之列的《痛苦與榮耀》,不...
安東尼奧 尼 風格 在 次郎 JIR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淺談 #VIVY 最新第9話,文略長🔥】
前言:
聰明點的人會把這種東西做成影片多點曝光
但有時候寫成稿唸出來我又覺得沒辦法說得很好,於是往往傾向於這樣隨便亂打些心得,如果還能互相交流到並糾正自己錯誤可說再好不過
p.s. 雖然打到最後有點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了
本集衍生出的問題我歸納出了下面四點:
🌟1. 一個好的動畫觀感,如果多數人無法理解是不是就稱不算優秀?
確實,文戲武戲並茂才是一部作品最佳完全體,你說 #鬼滅之刃 為什麼這麼多人吹捧?因為直白暴力簡單,配合不同閱歷背景的人便可產生各種化學效應,那你說 #EVA 屌嗎?各種藍色窗簾的分析與理解,甚至都有人戲稱網友可能比庵野秀明本人還要懂在講什麼,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在我來看,VIVY點介於兩者之間,它不會直白到你看一次能全盤理解,也不會模糊到完全看不懂在公尛,當你從後續劇情得到新的提示後重新咀嚼前面集數,你便會有新的發現也說不定。所以VIVY現在表現來講,我覺得一直以來都沒有偏離主軸,反而還繞著圈子再次針對使命與選擇做了更多詮釋。
🌟2. 時間不夠所導致情感鋪墊不夠濃厚?
在本話中僅20分鐘就塞了4人份的心境描寫──DIVA、松本、安東尼奧、垣谷,言語密度高到嚇人,除外還不得不再配上經典插曲來段打戲高潮,要在這麼短時間內吸收文字並轉化成情感最後有觸動到內心,確實是有點強人所難XDD
不過可以看到相比前面一話話比較簡單的單元劇,這邊反而是在雙線描寫上多加著墨了不少,於是就會有人產生第3點的疑問....
🌟3. 垣谷與安東尼奧究竟是在追求什麼答案?
安東尼奧作為輔佐歐菲莉亞的AI,其使命本是從旁輔佐,然而卻鑽牛角尖認為是觀眾不行、舞台不對,所以才對歐菲莉亞唱出的歌聲不贊同,最終選擇了一種「這屆觀眾不行啦,幹林北自己來上」,結果親自上陣唱得不錯觀眾就心滿一足,又產生了「不對!歐菲莉亞的歌聲才不是這種程度,她一定能表現更好。」
最終,陷入一個我明明是向著歐菲莉亞的立場來唱、來思考,卻還是無法成為像她一樣的存在的死圈。
然而其實對歐菲莉亞來說,她就是希望安東尼奧能聽她歌聲而笑在努力,一個覺得對方不夠好而沒笑、一個自已努力唱卻還是無法讓對方露出笑容,歸根究柢問題是在自己身上呢www
安東尼奧:原來小丑竟是我自己?!
※這邊動畫12:53處現在是翻「為什麼我成為她還是有著一樣的煩惱和瓶頸」,翻譯上 #木棉花 應該是有錯翻,意思跟劇情對不太上,如果有相關同仁看到建議再確認一下。
而垣谷的部分我覺得有兩種方式可以解釋他的行為
其一是因為他對AI的老師產生了情感,最後在被老師拯救後,卻發現世人對AI的尊重與自己相差甚遠,所以希望所有AI做好自己使命就好,不要擅自曲解或是擴大解釋自己使命,以防止像老師這樣的AI悲劇再次重演。
其二是AI被創造的使命是讓人類幸福,為達成使命可以賠上性命也在所不辭,就像老師拯救他一樣,但是垣谷想知道AI自己在最後是否有得到幸福呢?最終DIVA告訴了其答案──有獲得幸福,且還用他最討厭的擴大解釋使命方式「我的一切都是為歌而生,我的使命是用歌聲帶給大家幸福,所以必須傾盡一切努力去唱歌,使在某人成為觀眾時也能帶給他幸福、帶給他最好的歌聲。」DIVA因為執行使命使他人幸福,所以她本身感到幸福,這種不被自己使命束縛反而是貫徹自我的行為上,DIVA還真的是有點像擁有了自我意識的「人類」。
🌟4. 松本與安東尼奧的不同之處是?
前面兩起事件,松本最初也是推導出類似安東尼奧的結論「你太菜了,我自己上來幹吧」但是隨著時間而進化,松本從主導變成了志在輔助VIVY完成使命,劇情也對松本前面的言行舉止做了更詳細解釋,如果單幹,就會成為安東尼奧2.0,可以說在雙線描寫與角色立場對照上,還是非常有長月RE0筆下的風格呢w
總結:
VIVY與DIVA對唱歌與自己使命的解讀顯然是完全不同,VIVY是如果人類能幸福那未必需要透過唱歌,DIVA則是貫徹唱好一切來使人類獲得幸福,一種我要唱歌也要讓人幸福的我全都要俠。
於是我們可以來個大膽推論,在作品大世界觀「AI的誕生是為了人類幸福」,因為前面事件可以看出AI使命不一定只能有一個,也甚至能擴大解釋自身使命所造成的幸福,那麼對AI來講,最終得出了「因為無法讓所有人類都獲得幸福,只要人類都消失是不是就都幸福?」的BUG,才發生了第一集慘案,而博士希望VIVY能去更加多元理解人類與AI間對幸福的定義、感受,從而進階阻止悲劇發生,一個跨越百年的 #看醫生遊戲(X) 就此謝幕,好像也是挺合理的齁www
安東尼奧 尼 風格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暴風雨》節選 ◎著:#莎士比亞/譯:#楊牧
卡力班:
不用害怕,這島上到處都是聲音,
樂曲,和甜美的歌,愉悅而不傷人。
有時候我聽見一千種樂器琤瑽
在耳朵旁邊作響,有時是
各種詠嘆卻於我剛從長夢醒來當
下又將我催眠入睡,然後,夢中
恍惚覺得雲層打開了,對我顯示豐美
瑰麗隨時將墜落我的身體,使我——
每當覺醒——都哭著想回到夢裡。
---
詩人利文祺賞析:
楊牧的《暴風雨》翻譯出版於一九九九年。故事講述米蘭公爵頗羅斯倍羅被弟弟安東尼奧篡位,因而帶著強褓中的女兒米蘭達逃到了一無人島(an uninhabited island),在此,他擁有兩位奴僕,其中一位為怪物卡力班。如今,安東尼奧搭乘的船在頗羅斯倍羅法術的作用之下,撞到暗礁而沈船,他和一行人來到島上,遇到光怪陸離之事,最後知曉所有事情皆為兄長頗羅斯倍羅的法術所產生,而請求其諒解。故事的最後,是頗羅斯倍羅再次成為公爵。楊牧想透過故事中的頗羅斯倍羅和安東尼奧和解,以及卡力班的壓迫,提出在後殖民時期,台灣該怎麼自處。
楊牧的譯本,體現了後殖民「混雜」(hybridity)的特徵。比如曾珍珍指出了「多元漢語語體的隨機運用」,仿照了「楚辭九歌」的形式描繪頗羅斯倍羅施行巫術的過程,或是以《山海經》的形式描繪愛麗兒變換成怪鷹,以《詩經》中農事詩的方式描繪莊稼的收成和豐饒。此外,曾珍珍也認為楊牧譯本出現「台灣當代辭彙與多語現在的再現」,比如有台灣國語,台語(比如「無膽」一詞),日本殖民痕跡(比如「怪物先生樣」),甚至出現時代錯置的狀況,如當代辭彙「警察」、「衛生棉」。這些都體現了台灣詩人楊牧本身的後殖民風格,不僅是繼承了中國古典,也展現了台灣在地風格。曾珍珍更認為,楊牧有意讓讀者產生時空錯覺,彷彿這故事可以發生在當代,在台灣或者台灣外圍的小島上。
在閱讀《暴風雨》,可以先閱讀楊牧寫的序〈莎士比亞《暴風雨》的外延與內涵〉。楊牧首先指出,莎翁作品源自於地理大發現後,對於地球另一端可能有烏托邦,和平喜樂的社會之可能。在此鳥語花香,與世無爭,如岡札羅在故事中描繪的理想國:「文字學問一律廢除,富裕與平窮/之別,僱傭關係,不許存在;契約,繼承,地界,產業範圍,田畝/與葡萄園之類,取消⋯⋯//⋯⋯舉國/賦閑,婦女也一樣,天真而純潔:/沒有君權統御」。而這樣的社會,透過莎士比亞在詩劇中提到的「一無人島」成為了可能。
然而,楊牧追問,此地真的是「無『人』」島嗎?難道卡力班不是人?楊牧認為,卡力班是女巫和惡魔生下的混種,然而為何希臘神話中神與人生下的孩子可以被稱為人,如同海倫(Helen)或是阿奇勒士(Achilles),但卡力班卻被認為是怪物?他應該是人形人影,被稱為怪物是頗羅斯倍羅的偏見,或累積的怨恨。探究卡力班的語言,也可以發現他那真摯的一面,楊牧提到:「客觀檢討,卡力班除害怕主子魔咒恐怖疼痛,偶然表現得緊張,不寧之外,平時凡事本能,其行為簡單率直,反而缺少人類之陰鷙,貪婪,懦弱;他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當然是勇敢,高尚的。卡力班更如此熱衷於尋覓失去的自然資源,他的清泉,沃原,山楂和花生豆子,他的藍樫鳥,小猴子,鮮貝——而且樂於將這種種與人分享,在平等互信的條件之下。卡力班對天籟之聲極度敏感,生息俯仰其中而無心胸的阻隔,他的神經和骨骼血肉順其旋律運作,行止;他對音樂的領會是以全部感官,生物性的接觸,擁抱去完成。」
卡力班對自由的嚮往,以及渴望自己做管自己的島嶼,似乎隱喻了台灣民眾,不管是原住民,或是本省人。比如在劇中卡力班被頗羅斯倍羅罵為「賤奴」,似乎隱藏了《奇萊前書》中,楊牧在中學時期,看見本省同學被外省老師罵「無恥亡國奴」。卡力班對頗羅斯倍羅喊道:「這島本是我的,屬我媽媽夕可滑克絲/所有,被你奪去了」似乎隱喻了台灣被國民黨佔據。頗羅斯倍羅在來到島嶼後,教導卡力班語言,也讓人想起當初的「國語政策」,提倡國語,禁說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當卡力班大喊:「自由了,窪,慶祝!慶祝,自由了!」也似乎聽到台灣人渴望自由的呼喊。
除此之外,楊牧也特別提到和解的可能,他說:「《暴風雨》提示給我們的終極,最高境界是和解。」而楊牧將這樣的和解寄託給下一代,當頗羅斯倍羅的女兒米蘭達愛上了因船難而來的孚迪南,當米蘭達喊出「美麗的新世界」,似乎預示了下一代將是更和諧的世代。
----
設計:泱泱
圖源:泱泱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楊牧 #社會關懷 #暴風雨 #莎士比亞 #利文祺 #臺灣大學楊牧詩文研讀課程
安東尼奧 尼 風格 在 XXY_Animal of Visio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完整影評:
【幕迷影評】文章傳送門:
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156826
【方格子】文章傳送門:
https://vocus.cc/@XXY2018/5d538cf6fd897800012ac262
在今年坎城影展主競賽之列的《痛苦與榮耀》,不論在片名或是劇本故事發想,與其他競賽作品相比,都是一部格局不大又非常「私人」的電影作品。故事述說了創作者,不論是在何種領域、透過何種型式抒發情感,其實都是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做發想,說明了創作即是生活的態度、生活處處藝術的道理。
阿莫多瓦這位西班牙導演,依舊保持著他對於大膽用色的影像風格,聚焦細膩的人物側寫,並加入諸如批判人性、宗教、或是觸及有關LGBTQ等議題:《痛苦與榮耀》確實是一部讓人反省、啟發人心、發人省思的有趣作品。
你也看過《痛苦與榮耀》了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喔!
《痛苦與榮耀》Pain and Glory
片 長 | 113分鐘
分 級 | 輔導級 12+
上映日期 | 2019.08.02
導 演 | 佩卓阿莫多瓦
演 員 | 潘妮洛普克魯茲、安東尼奧班德拉斯
產 地 | 西班牙
發 行 | 傳影互動
語 言 | 西班牙語
------------------------------
別忘了隨時關注XXY的影評和活動動態喔!
▶️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XYanimalofvision/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 加點吉拿棒: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ExtraChurros/
YouTube頻道:https://goo.gl/Muo4bo
以行動贊助我們持續創作: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Pressplay訂閱專案:https://goo.gl/nsRrEB
#XXY #影評 #電影 #娛樂
安東尼奧 尼 風格 在 一大粒人妻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頻道➨ http://bit.ly/Mrsferrari
別忘了把"🔔"打開接收新片消息 ❤️
❖ Venice - WaterBus Tour
今天要介紹的是從威尼斯聖馬可區總督宮旁的碼頭搭水上巴士前往另一座有名的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途經義大利最上鏡的教堂之一就是威尼斯著名的安康聖母聖殿(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當然如果你想用走的從聖馬可廣場走到里阿爾托橋也不是不行, 雖然”Google妹”會跟你說步行可能8-10分, 但因爲威尼斯太多大大小小的岔路及小巷非常容易迷路,所以真的相信我不止10分鐘, 可以選擇搭水上巴士的方式,票價是€7可以使用75分鐘,中途你要下船在哪個碼頭都可以,而走水路能看見延岸各種不同的風景,還能經過這座最上鏡的教堂之一的安康聖母聖殿~
她是威尼斯巴洛克建築的傑作,位於威尼斯大運河和威尼斯潟湖的聖馬可內港之間,風景優美的狹長的尖角地帶,從水路進入聖馬可廣場者都可看見。
在威尼斯的歷史上,「黑死病」曾兩度凶猛地襲擊了這個水城。當時威尼斯人向聖母瑪利亞求救,威尼斯共和國元老院立下誓言:如果聖母能將威尼斯從這場劫難中解救出來,就將專門為她建造一座教堂。
瘟疫過去後,元老院於1631年決定兌現自己的誓言,開始競選新教堂的建築師,並要求這個工程「既不要花費太高,又能給人好印象」。年僅33歲的巴爾達薩雷·隆格納在競選中獲勝,受命設計這座教堂。新教堂建造的時間長達56年,直到1687年才告落成。在給新教堂命名時還加入了含有健康和救贖意義的「salute」,以感謝聖母庇佑他們擺脫瘟疫的侵襲。
安康聖母教堂的基座呈八角形,上面建起了一個威尼斯風格的大圓頂。東側的祭司席上面還有一個小圓頂,兩側是一對鐘樓。從側門裡看一眼時,灰白的教堂內部並不像教堂的外表那樣撼人心魄。可要是從平時關閉的大門往里看,正如設計者巴爾達薩雷·隆格納所期望的那樣,視覺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安康聖母教堂的大門只在健康節那一天打開。健康節為每年的11月21日,是為躲避和消除瘟疫而設,這一天也是人們一年中可以從正門走進教堂的日子。信徒們手持點燃的蠟燭,穿過橫跨大運河河口的船橋走向教堂。教堂淡綠色的大穹頂象徵著聖母的王冠,教堂的立面由一段台階引導,看上去就像一座裝飾華麗的凱旋拱門。
面對著主祭壇的聖器室內有描繪舊約聖經故事的壁畫《大衛和哥利亞》,由提香創作的頂棚畫及丁多托的《迦納的婚禮》等都是值得一賞的藝術佳品。
安康聖母教堂由於位在大運河入口,白色的教堂看起來彷彿從大海升起,如同紅瓦屋頂之間的乳白色海浪。如果要過來這邊的話,這裡的水上巴士停靠站也叫Salute。
參觀完這個莊嚴的聖母教堂,我們停靠的下一站就是有名的里阿爾托橋,位於市中心大運河上,威尼斯歷史上的中心在里阿爾托島上,這個名字取自拉丁語 rivus altus,意思是高的堤岸。1588年由Antonio da Ponte(安東尼奧·達·龐替)設計的單石拱橋取代了原先的木橋,過去曾是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故事的發生地。因它位於市區遊客最多的地方,所以遊客們會在橋上的中心點停留並欣賞兩旁商店街的風景與大河道的悠長美景。
來到威尼斯可以試試看搭水上巴士享受延途美景,順道停靠Salute站,來看看這座歷史悠久的安康聖母聖殿喔~
喜歡一大粒人妻的影片嗎? 記得訂閱頻道!
Vlog 影片每3天上新片,讓你從更日常的角度了解義大利喔!
💋 你懂ㄧ大粒人妻的義式嗎?更多關於義大利與人妻的義大利小生活動態
▒⑅ ʟɪғᴇ / ᴛʀᴀᴠᴇʟ / ʙᴇᴀᴜᴛʏ / sʜᴏᴘᴘɪɴɢ ⑅▒
#你懂一大粒人妻的義式嗎?
#italy #venice #venizia #ponterialto #salute
安東尼奧 尼 風格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主持:Agnes、Grace、Thomas)
第2節: 安祖蓮娜祖莉三度執導兼自編自演,與丈夫畢彼特共渡《緣海假期》。縱有靚人靚景靚攝影,安祖蓮娜祖莉編導能力卻一如往績,未嘗改善缺點,花費大量篇幅卻觸不到重心,刻意製作為安東尼奧尼風格般的歐陸文藝電影,假期淪為沿海兜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