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不錯的文章
來自量子位微信公眾號
…………………………………………
印度最強輸出是什麼?CEO!印度裔統治下的美國巨頭:2家市值破萬億,掌舵30%五百強
印度出口的最佳商品是什麼?
江湖戲言:是CEO。
納德拉接任微軟CEO,皮猜在Google真正登峰造極,而今,又一家美國科技巨頭——IBM也迎來了一位印度裔CEO,阿爾克溫·克裡希納(Arvind Krishna)。
印度裔CEO一次次被提起,華裔高管也一次次被相提並論作對比。
然而,美國巨頭公司步入“印度裔CEO”時代,可不只是個例。《哈佛商業評論》此前的一項研究表明,目前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有30%的掌舵人來自印度。
都是鼎鼎大名的巨頭公司。還不止於科技圈,更是涉及製藥、餐飲、快消、銀行業等等諸多領域的巨頭公司。
今天,我們就盤點列舉十位代表性CEO,他們在職期間所領導的公司,市值最高破萬億,最低也有近百億美元。若是將他們的公司市值加起來,可高達數萬萬億美元……
也想通過個中經歷和履歷梳理,更加清晰地看出印度裔CEO的上升路徑:從何而來?因何成功?
也想提出思考題:印度裔不斷上位,真的完全是因為“比華人更會搞關係”嗎?
▌Google CEO is an Indian
桑達爾·皮猜(Sundar Pichai),1972年7月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今年47歲,現任Google及其母公司Alphabet CEO。
他本科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坎普爾分校,讀的是冶金工程專業。之後在斯坦福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上,獲得了理學碩士學位,此後又拿下了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
畢業之後,皮猜先是在一家半導體公司Applied Materials工作,任產品管理崗位,後又加入麥肯錫,從事管理諮詢工作。
2004年,32歲的皮猜加入Google,對Google的產品業務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首先是帶領Chrome一舉打敗當時市場上還占主要份額的IE流覽器,其後建立了Google在Android系統中的強大優勢。
2014年10月,Google又進行了一波管理層調整,皮猜的權力範圍進一步擴大:除了繼續負責核心 Android 和 Chrome 業務,還接管了研究、搜索、地圖、Google+、商務和廣告產品,以及基礎設施等業務。
這個時候的他,加入Google十年,成為“二號人物”。但這並不是他在Google內部晉升的天花板。
2015年8月10日,Google宣佈進行組織重整,皮猜出任新Google公司董事長及CEO。
2017年7月,他又向前踏了一步,加入了Alphabet董事會。此舉也被認為是佩奇培養其為接班人的體現。
到2019年12月,Alphabet正式官宣,皮猜升任,以Google CEO的身份,同時擔任Alphabet首席執行官職務。
2020年剛開年,Google母公司Alphabet在皮猜治下,市值首次突破萬億美元。
▌微軟 CEO is an Indian
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1967年8月出生於印度海德拉巴的Nizams市,今年52歲,現任微軟CEO。
他在1998年畢業于印度馬尼帕爾理工學院,獲得電子和通信的工程學士學位,隨後前往美國留學,在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攻讀電腦碩士,後來還在芝加哥大學獲MBA學位。
畢業之後,先是在SUN工作,1992年加入微軟,歷任線上服務部門的高級副總裁、研發以及業務部門的副總裁、微軟伺服器和工具業務群擔任總裁等等。
是微軟多項重要技術的開發者之一,比如資料庫、Windows伺服器和開發者工具等等,也曾負責Bing搜索業務,向陸奇彙報。
2011年接手雲計算業務,推出雲計算版Office軟體——即Office 365,並推動微軟雲服務Azure快速增長。
2014年2月,接替史蒂夫·鮑爾默,成為微軟CEO,當時微軟股價為31.76美元,市值2413億美元,備受錯失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困。而且那時候,華裔高管陸奇同樣擁有超高威望和呼聲,納德拉面臨內外壓力。
納德拉上任之後,在微軟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發力雲計算與企業級市場服務,逐步不再只聚焦Windows業務,推動微軟“刷新”。
2018年4月,入選《時代週刊》2018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2019年11月22日,名列2019《財富》年度商業人物榜單第1位。
到2019年12月31日,微軟股價為157.7美元,市值近12000億美元,是上任時的5倍。
▌IBM CEO is an Indian
阿爾克溫·克裡希納(Arvind Krishna),1962年出生於印度安德拉邦,今年58歲。
1985年,他本科畢業於印度理工學院,與谷歌CEO皮查伊、哈曼國際CEO迪內什·帕利瓦爾(Dinesh Paliwal)是大學校友。
隨後他前往美國,1990年在伊利諾州立大學巴納-香檳分校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畢業之後,他便加入IBM,從工程師開始做起,至今已經工作了30年之久。2015年,他晉升為高級副總裁,負責雲計算、認知軟體等業務。
2018年,推動IBM以3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Red Hat,完成IBM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交易,也是開源史上最大的交易。
2020年1月31日,他被任命為IBM首席執行官,接替IBM首位女性首席執行官維吉尼亞·羅曼提 (Ginni Rometty)。
2020年4月6日,他正式就任IBM首席執行官一職,並發出首份員工公開信,宣佈了上任之後的“三把火”:雲、人工智慧、客戶。
疫情當前,近年以來IBM又為核心業務增長乏力、服務部門冗員等問題所累。克裡希納的上任,能否複刻印度老鄉納德拉在微軟創下的成就?
令人拭目以待。
▌百事可樂 CEO was an Indian
盧英德(Indra Krishnamurthy Nooyi),1955年10月出生於泰米爾納德邦馬德拉斯,也就是現在的金奈,今年64歲,2006年擔任百事公司董事長及CEO,2018年退休,現在也是亞馬遜董事會成員。
1974年,從馬德拉斯基督教大學畢業,獲得物理、化學和數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印度加爾各答管理學院。
1978年,被耶魯大學錄取後移居美國,當時她23歲,只有500美元。1980年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盧英德的職業生涯起于印度,曾在強生公司和紡織公司 Mettur Beardsell 擔任產品經理。1980年從耶魯畢業之後,以戰略顧問的身份加入波士頓諮詢集團(BCG) ,然後在摩托羅拉擔任副總裁兼企業戰略與規劃總監。
她與1994年加入百事公司,在其建言下,百事公司於1997年10月必勝客、肯德基和Taco Bell從公司分離並獨立為百勝全球公司,2001年,被提升為百事公司總裁兼CFO。
在2006年10月,正式上任公司CEO,是百事集團的首位亞裔女CEO,同年,他也名列《財富》美國商界女強人50強榜首、華爾街日報”全球最值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第二名、”福布斯權力女性榜”第28位。
在擔任CEO的數十年中,她帶領百事完成了一系列重組,負責全球的戰略發展,在2018年10月3日離任首席執行官職位,工作12年,在她任職期間,公司的銷售額增長了80% ,市值增長255%,達到1400多億美元。
▌諾基亞 CEO is an Indian
拉吉夫·蘇裡(Rejeev Suri)是現任諾基亞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印度裔新加坡人,1967年10月出生於印度新德里。今年52歲。
蘇裡是微軟CEO納德拉的校友,同樣畢業于印度馬尼帕爾理工學院。
他在諾基亞工作了超過20年,2014年開始擔任諾基亞CEO。
這一年,諾基亞已經在手機市場宣告徹底潰敗。在完成與微軟公司的手機業務交易,將設備和服務業務出售給微軟之後,正式退出手機市場。
也就在交易完成的同一天,蘇裡上任了。
此後,諾基亞的經營重點轉移到了通訊業務上,而蘇裡被稱為“諾基亞轉型的直接推動力”。
諾基亞和西門子的電信設別合資企業——諾基亞西門子通信,從虧損部門轉變為占諾基亞收入90%的子公司,就是他的手筆。
2015年4月,諾基亞斥資166億美元(約合1029.2億人民幣)收購法國通訊設備公司阿爾卡特朗訊。這家公司給諾基亞帶來了固網、核心和IP網路技術方面的能力。
依靠這些能力,諾基亞大大拓展了在美國通信市場中的份額,並超越愛立信,成為世界第二大通信運營商。
蘇裡表示,這場收購對諾基亞發展5G通訊技術帶來了戰略性優勢。
來到5G大幕已經緩緩揭開的現在,諾基亞在蘇裡的領導下,已然是商用5G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玩家之一。
今年1月9日,諾基亞公司在官網發佈聲明,宣佈已經在全球簽署了63份商用5G合同。
並且,諾基亞還表示,他們是唯一一家5G技術被美國所有四大主要運營商、韓國所有三大領先運營商以及日本所有三大全國運營商選中的網路(設備)供應商。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諾基亞市值207.88億美元。
▌Adobe CEO is an Indian
山塔努·納拉延(Shantanu Narayen),Adobe現任董事長兼CEO,1963年5月出生於印度海德拉巴,今年56歲。
他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工商管理學碩士,也是鮑林格林州立大學電腦科學碩士。還曾代表印度參加亞洲帆船賽。
他的職業生涯始於蘋果。離開蘋果之後,曾任矽谷圖形公司桌上型電腦和協作產品總監,其後又自己創業,創立了開創互聯網數位照片共用的Pictra公司。
1998年,納拉延加入Adobe,擔任全球產品研究高級副總裁,後又晉升為全球產品執行副總裁。
2007年11月,他被任命為Adobe首席執行官。2017年成為董事會主席。
就任CEO之後,納拉延開創了Adobe延續至今的基於雲的訂閱服務,建立了數位文檔的全球標準。
Adobe稱:納拉延作為首席執行官,帶領Adobe轉變為行業創新者,釋放了人們的創造力,推動了Adobe數字業務的發展。
2011年,納拉延被時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任命為總統管理諮詢委員會(PMAB)成員。
2018年,納拉延在《財富》雜誌的“年度最佳商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二位。還被印度《經濟時報》評為2018年度“年度全球印度人”。
2019年,他獲得了印度政府頒發的蓮花士勳章,嘉獎其在貿易和工業領域為印度做出的傑出貢獻。
截至2019年12月31日,Adobe市值1596.54億美元。
▌萬事達 CEO is an Indian
彭安傑(Ajaypal Singh Banga),萬事達卡(Mastercar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出生於1960年,今年60歲。
彭安傑的中學時代在海德拉巴公學度過,這同樣是微軟CEO納德拉、Adobe CEO納拉延的母校。
此後,他在德里大學獲得經濟學學士學位,在印度管理學院讀完了MBA。
1981年,彭安傑進入雀巢,從事銷售、市場行銷和管理工作。
1994年,他離開雀巢,加入百事公司。期間,他把當時在百事
旗下的肯德基和必勝客帶到了印度。
在百事決定剝離其餐飲業務之後,彭安傑也做出了改變:從餐飲業轉向到銀行業。於是,他接受了花旗銀行提供的工作。
到2009年離開花旗時,彭安傑已經是花旗亞太業務首席執行官。這一年,他加入了萬事達。
2010年,他從萬事達首席運營官(COO)升任CEO和董事會成員。
彭安傑有一句名言:
創造一個超越現金的世界。
在彭安傑的管理之下,萬事達從一個銀行所有的組織轉變為一個盈利企業。在數位支付領域,仍同Google、亞馬遜等新巨頭積極競爭。
2015年,時任總統的奧巴馬任命他為總統貿易政策和談判諮詢委員會成員。
2016年,印度政府授予他蓮花士勳章。
此外,他還擔任著美印商業委員會(USIBC)主席,世界經濟論壇國際商業理事會成員等職務。
截至2019年12月31日,萬事達市值為3008.33億美元。
▌美光科技CEO is an Indian
桑傑·梅羅特拉(Sanjay Mehrotra),美光科技集團( Micron Technology)CEO,印度裔美國商人,出生于1958年6月27日,今年61歲。
Mehrotra早年在德里(印度首都)的一所學校接受過幾年教育。他先是在彼拉尼博拉理工學院(BITS Pilani)上大學,後來轉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Mehrotra在此完成了電子工程和電腦科學的本科和碩士學位。
並于2009年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商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的高管教育專案。
1998年,Mehrotra和其他兩位合作人共同創立了閃迪公司(SanDisk),並在2011年至2016年擔任總裁和首席執行官。
閃迪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閃速資料存儲卡產品供應商。
2017年2月,他被任命為美光科技首席執行官。2019年,還被任命為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主席。
Mehrotra擁有的專利數達70多項。
截至2019年12月31日,美光科技市值597.43億美元。
▌摩托羅拉 CEO was an Indian
桑傑·賈(Sanjay Jha),摩托羅拉前CEO,是一位印度裔美籍商人,出生于1967年,今年53歲。
Sanjay Jha生於1967年,分別在利物浦大學和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學士和博士學位。2011年,被授予 D.Sc 榮譽學位。2018年,選入美國國家工程學院。
1994年,Jha作為一名高級工程師開始了他在高通公司的職業生涯。
他在高通超大型積體電路集團工作,研究Globalstar衛星電話。
後來,他又著手於第一個13k 聲碼器的研發,該專用積體電路集成到了高通公司的MSM2200晶片組中。
1997年,Jha被提升為工程副總裁,負責領導積體電路工程集團。
他領導並監督了五代數據機和基站晶片組(數位基帶和射頻)以及系統軟體的開發。
1998年,被提升為高級工程副總裁。
2002年,高通科技創業投資公司,Jha擔任高級副總裁和總經理,管理科技投資組合和新技術集團。
2003年成為高通執行副總裁和高通 CDMA 技術公司總裁,並于2006年12月被任命為首席運營官。
2008年8月4日至2012年5月22日,Jha成為摩托羅拉移動設備業務的新任 CEO。
2014年1月7日,他被任命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鑄造企業Globalfoundries的CEO。
2018年3月9日,他辭去了Globalfoundries CEO的工作。
2011年8月15日,Google以1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
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佈以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智慧手機業務。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摩托羅拉系統市值275.26億美元。
▌哈曼國際 CEO is an Indian
迪內什·帕利瓦爾(Dinesh Paliwal),哈曼國際(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CEO,是一名印度裔美籍商人,出生于1957年12月17日,今年62歲。
哈曼國際是一家旗下擁有包括Revel、 AKG、harman/kardon、Infinity、JBL、Lexicon及Mark Levinson等16個全球領先品牌的母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音響產品製造商,處於全球音響的研發和製造領域裡的領導地位。
除此之外,他還是雀巢公司董事會成員。
Paliwal曾在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新加坡、瑞士和美國生活和工作。
他在印度理工學院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在邁阿密大學獲得應用科學與工程學碩士學位和金融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2019年,邁阿密大學還授予 Dinesh 榮譽法學博士學位,以表彰他為推進邁阿密大學在商業、技術、創新和創業活動方面的領導地位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貢獻。
在加入哈曼之前,他曾在 ABB 集團擔任全球市場和技術總裁。在 ABB 工作的22年中,他在5個國家擔任管理職務。
ABB集團是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領域的領導廠商,位列全球500強企業。
Dinesh可謂是榮譽無數。
2010年,被安永會計師事務所評為紐約都市年度企業家,並獲得了全球印度裔人組織頒發的印度裔美國人成就獎。
2014年,《財富》雜誌將Paliwal評為“年度商業人物”。
2017年,Paliwal 被提名首屆 Recode 100,以表彰當年在科技、商業和媒體領域中做出的貢獻。
2016年11月,三星宣佈以大約8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哈曼國際,Paliwal 在收購後繼續領導公司。
▌共性:理工科高材生,重視MBA教育
以上,就是十位“最有權勢的印度裔CEO”,但也再次說明,他們,還不是印度裔CEO的全部。
還有Palo Alto Network、利潔時集團、星展銀行、高知特、Conduent、帝亞吉歐以及NetApp等世界頂級公司的CEO,均是印度裔。
而且如果把統計放到高管層面,或許還有更多的傑出印度裔會被納入其中。
所以回到開頭之問,印度裔CEO的職場成功之道,是否有跡可循?
由表及裡,或許可以從履歷中先歸納幾點共性:
第一,基本是理工科出身,但非常重視工商管理類的教育,看重MBA。
谷歌CEO皮猜、微軟CEO納德拉,都是理工科出身,但都專門研習了MBA方面的課程和經驗。
並且據納德拉在《刷新》中的自述,1992年獲得微軟工作機會,同時自己還面臨MBA課程的挑戰,但納德拉並沒有二選一,而是周內在西雅圖微軟工作,週五下班就飛赴芝加哥,一連2年皆如此,最終獲得芝加哥大學MBA學位。
其次,職場忠誠度高。
上述幾位印度裔成功CEO通常在一家公司慢慢升職、積累勢能,而不是為了薪水頻繁跳槽,這對於後來被委以重任也有重要助力。
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和布林在交接班信中就說:皮猜已經在Google的CEO職位上證明了自己,而且他15年來兢兢業業,帶領上下攻克難關解決問題,謙虛又技術範,沒有人比他更合適帶領Google和Alphabet走向未來。
最後,赴美深造,其後落地紮根。
跟諸多外來族裔一樣,印度裔CEO們基本都是在國內完成本科教育——也基本都是國內名校高材生,然後赴美留學深造。
但或許是印度過去一個時代的發展原因,這些印度裔CEO的上升路徑中,沒啥“後路”可言,想要發展更好,就需要在美國全身心融入打拼,甚至拖家帶口,落地紮根。
比如微軟CEO納德拉,家境不錯,父親是印度高級官員,但最後在微軟掌舵,完全憑藉的是個人努力,甚至最初帶妻子去美國,還未能獲得移民許可。
而更多華裔人才,因為中國經濟和科技互聯網的高速發展,面臨機會,也會錯失另外的選擇。
這無關對錯,都是個人選擇,但如果回到那個喜聞樂見的話題:為什麼是印度裔而不是華裔?
或許也要對印度裔在美國管理層的崛起,更加見賢思齊。
之前公開討論時,有說過語言的原因——英語是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度裔語言上天然在美國優勢。
也有表達種族性格的因素,常見的印象說法如“印度裔團結、拉幫結派”、“一個印度裔進公司會招攬更多印度裔進來”,“一個華裔進公司會排擠走另一個華裔”……
但印度裔高管們自身的努力和優點或許會因此而遮蔽。
是時候更全面、客觀地看待成功的印度裔了,偏見只會加大傲慢,進一步忽視學習進取之心。
你說呢?
安永薪水 在 台灣佛克斯 Taiwan Focu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己的能源自己救!
百名彰化青年/彰化人
我們是一群約20至40歲的彰化人,家裡務農做工經商任公教,生長在台灣民主化、全球化的年代。我們曾經聽長輩述說1986年鹿港反杜邦運動,鹿港人無畏戒嚴走上街頭,最後成功阻擋杜邦在鹿港落腳的故事。
我們也在求學或剛出社會的時候,經歷2011年反國光石化運動,看到彰化人號召全國拒絕石化業擴張污染台灣西海岸,成就今日吸引國內外遊客觀光體驗蚵田海牛的大城濕地。這就是彰化。彰化人不斷用行動證明,「永續發展」才是我們要的未來。
在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之間二選一,是彰化人過去時常面對的選擇題。實際上,彰化縣有很好的製造產業基礎,只是欠缺升級轉型的刺激而面臨瓶頸。我們周遭有許多從小一起長大的親朋好友─也包括我們自己,高中職畢業後就離開彰化,大學或研究所畢業後也不見得可以回鄉工作。因為彰化的工作機會、薪資和發展性,確實有所侷限。
現在我們可以不必再面對舊的選擇題。
現在我們有新的機會,而且可能是彰化未來數十年內唯一的機會──可以可以搭上全球趨勢的列車,提升彰化中小企業的經營和技術;可以在拼經濟的同時,保有永續的環境;可以讓彰化子弟就算選擇回鄉工作,領到的薪水也足以撐起有品質的生活。
這個機會就是「離岸風電」。
離岸風電將撐起一條新的產業鏈。除了機械、加工、材料、運輸、資通訊等產業能夠參與其中,大量來自國內外的專家進駐與回流就業人口,讓各種生活服務行業都能受惠。而離岸風電生產的大量綠電,也會增加彰化對蘋果、臉書、Google等需要購買綠電的國際大廠及其供應商前來投資的吸引力。
在我們出生的1980至90年代,那時候沒有人想過,有一天會有台灣人在所謂的離岸風電產業工作。但它真的發生了。我們不應以既有的觀念和經驗,限制彰化未來的無窮發展。
歐洲在90年代有了第一個離岸風場,過去30年來,離岸風電促使歐洲數個沒落的城市與小鎮走向轉型,累積許多地方創生的實例。我們相信,彰化的未來一樣充滿可能性。
出生彰化的我們,對故鄉有很多牽掛。過去沒有可以兼顧永續發展的產業來敲彰化的門,今天這樣的產業來了,我們應謹慎分辨得失,但不該輕易將它拒於門外。目前彰化離岸風電案陷入各方政治勢力角力之中,並受到政策變動的衝擊──為此,我們要嚴肅呼籲:
一、中央政府應超越短期選舉考量,穩定政策框架,並確保離岸風電產業鏈於彰化生根茁壯。
二、彰化地方藍綠黨派應摒除成見,共同為彰化營造健全的綠能產業發展環境。
三,彰化人應以開放心胸面對新趨勢,理性探討離岸風電,不再以訛傳訛、任憑假消息流傳。
請各黨派不要卡住彰化未來,請為新世代保留一個機會,為彰化創造不一樣的將來,門不要上鎖,等我們回來。
聯名人(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貫宇(花壇鄉)、王威程(埤頭鄉)、王博勳(彰化市)、王雋宜(大村鄉)、江冠維(彰化市)、江昺崙(永靖鄉)、吳立文(彰化市)、吳建樑(鹿港鎮)、李立仁(花壇鄉)、李宇翔(彰化市)、李佾信(和美鎮)、李玠樺(秀水鄉)、周奕昇(員林市)、林佑達(和美鎮)、林冠甫(彰化市)、林威皓(田中鎮)、林若茵(彰化市)、林義宏(員林市)、林聖昌(田中鎮)、花映綸(花壇鄉)、邱勝嶂(埔心鄉)、姚量議(線西鄉)、施宣鑫(福興鄉)、施淳孝(鹿港鎮)、柯佳嫻(彰化市)、柯乾庸(伸港鄉)、徐光成(埔心鄉)、張育晟(埔心鄉)、張迎盈(鹿港鎮)、張峰瑋(彰化市)、張皓任(二林鎮)、張雅淇(和美鎮)、梁雅蘋(彰化市)、粘建成(福興鄉)、粘勝福(福興鄉)、莊建華(福興鄉)、莊敏珊(福興鄉)、莊貿鈞(花壇鄉)、許金龍(員林市)、許凱捷(和美鎮)、許皓鈞(鹿港鎮)、許閔凱(伸港鄉)、郭韶桓(鹿港鎮)、陳 靜(社頭鄉)、陳 謙(彰化市)、陳人芳(彰化市)、陳佑維(和美鎮)、陳金谷(彰化市)、陳信甫(鹿港鎮)、陳冠綸(彰化市)、陳建安(永靖鄉)、陳昱勳(芳苑鄉)、陳健民(彰化市)、陳琪升(福興鄉)、陳逸如(和美鎮)、陳愷為(和美鎮)、陳瑞斌(大村鄉)、陳麗珍(線西鄉)、黄育芳(線西鄉)、曾俊甯(鹿港鎮)、馮鈺凌(員林市)、黃忠賢(和美鎮)、黃泊羲(和美鎮)、黃芷儀(鹿港鎮)、黃彥文(員林市)、黃思涵(溪湖鎮)、黃思淳(溪湖鎮)、黃政欽(線西鄉)、黃柏叡(和美鎮)、黃純卿(線西鄉)、黃純真(線西鄉)、黃惠苹(員林市)、黃智仁(線西鄉)、黃貴琴(伸港鄉)、黃超偉(線西鄉)、黃超群(線西鄉)、黃飲盛(伸港鄉)、黃群傑(鹿港鎮)、黃碧妃(線西鄉)、黃馨毅(溪州鄉)、楊子賢(彰化市)、楊旻圜(彰化市)、楊婷筠(員林市)、楊筠柔(鹿港鎮)、葉奕瑄(秀水鄉)、詹明儒(田尾鄉)、詹羑律(田尾鄉)、詹翔鈞(田中鎮)、廖婉婷(鹿港鎮)、劉孜燕(鹿港鎮)、歐哲瑋(彰化市)、盧沛文(竹塘鄉)、蕭民岳(社頭鄉)、蕭宇泰(溪湖鎮)、蕭竹均(彰化市)、賴奕齊(員林市)、賴彥安(員林市)、賴夢夢(員林市)、霍鴻偉(埤頭鄉)、謝敦凱(和美鎮)、顏子軒(彰化市)、魏章哲(北斗鎮)
批踢踢八卦版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48658347.A.7D3.html
蘋果日報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90128/1508546/
安永薪水 在 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即時頭條】德國性別薪酬平等路在何方?
過去12年裡,默克爾(Angela Merkel)總理領導下的德國呈現出繁榮景象,經濟增長強勁,失業率創下紀錄低點。但這樣的成就並沒有給女性帶來更好的薪資條件,這個歐洲性別薪酬差距最大之一的國家似乎不太可能很快解決這一問題。
儘管德國聯邦政府由一位女性掌舵,但一項旨在解決性別薪資差距問題的新法律,卻缺乏提高女性在企業部門地位的實質內容。2018年1月全面實施的所謂《薪資透明度法》(Wage Transparency Act),向企業員工賦予了權利,員工作為個體可以提出申請,要求僱主提供有關工資差異的資訊,但同時,企業方面對此也有很大的迴旋空間。
專門受理反歧視案件的律師漢斯-格奧爾格·克魯格(Hans-Georg Kluge)表示:「這項法律實際上不會對促進薪酬平等產生任何影響。那些願意將自己的案件訴諸法庭的女性個人不會從中受益。」
這與其他國家注重僱主責任的努力相去甚遠。英國的公司每年必須公佈性別薪酬差距,2018年早些時候的初步報告引發了公眾的不滿,英國廣播公司(BBC)一名資深編輯最終辭職以示抗議。法國政府正在草擬法律,將持續跟蹤監測企業的性別薪酬差距。
儘管默克爾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德國政壇也不乏強勢的女性領導人,但在德國企業界,女性地位卻非常有限。在「MeToo」運動引起人們對性騷擾和性侵犯廣泛關注的同時,德國文化又在很多方面體現了男女工作者存在較大工資差距的普遍性,「Frauenberufe」(適合女性的工作)一詞就曾被用來指代諸如社會工作、髮型設計和護理等低收入職業。
即便在諸如醫療助理等女性主導的就業領域,男性從業者也可以多拿40%的薪水。總部位於柏林的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 201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較低的工資,以及兼職工作主要由女性承擔的情況,意味著工薪階層的女性在整個職業生涯要比男性少賺大約50%的收入。
這樣的差異,加上兒童保育服務不足和社會壓力的存在,造成了女性就業率較低的情況——根據德國統計局的資料,2016年,工作年齡段的德國男性中有78%處於就業狀態,而工作年齡段女性的就業比例僅為70%。這是德國在與制約經濟增長的勞動力短缺作鬥爭的過程中錯失了的機會。德國勞工部2017年在一份報告中說,認為在增加女性工作時間方面存在「巨大潛力」,但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改善總體環境。
黑森州-圖林根銀行(Helaba Landesbank Hessen-Thueringen)駐法蘭克福的首席經濟學家特勞德(Gertrud Traud)說:「解決女性的就業問題是完全正常的,也有助於企業消除產能方面的限制。現在的市場環境有利於就業,當然也有利於女性就業,她們應當利用好這個機會。」
《工資透明度法》並不是德國首次強調消除性別歧視。2016年的一項倡議要求大公司的監事會中至少要有30%的女性成員。不過,這只是對公司高層產生了一定影響,在更廣泛層面上的性別不平等依然存在。
德國政府在該法案於2017年7月獲得通過時表示,這是朝「改善性別薪資平等邁出的重要一步」,因為企業需要報告它們在平衡女性和男性僱員工作條件方面的計劃。然而,駐法蘭克福的德國行政法院退休法官羅特肯(Torsten von Roetteken)表示,實際上,這部法律的最終版本更多是起到了提供選項的作用,並沒有帶來根本性的變化。羅特肯著有多本關於德國性別平等法律的書籍。
羅特肯說:「這些障礙非常難以克服,要求僱員個體具有高度的忍耐力和化解衝突的能力。即便如此,仍然存在或明或暗遭受欺凌的危險。」
不出所料,德國工薪階層的反響並不熱烈。諮詢公司安永(EY)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八分之一的受訪者計劃要求他們的僱主對性別薪酬差異做出解釋。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擔心提出這樣的要求會有負面影響。
2018年第一季度,擁有大約3萬名符合條件僱員的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收到了134例問詢,儘管這家德國最大的銀行在內部網站上已經製作好了現成的提問表格。在該法實施的頭幾個月,拜耳(Bayer AG)只有不到10名僱員提出了問詢要求,而在德國全國擁有9萬多名僱員的BMW,僅有17人提出要求。
德國聯邦家庭事務部在一份聲明中說:「這項法律是否有效,並不是以要求提供薪資差異資訊的申請總數來衡量的。主要跟提出申請的人有關,他們提問是因為有理由認為自己處於不利地位,或者需要更有力的證據來進行薪資談判。」
2017年,在這項新法律生效之前,一次罕見的工資差異糾紛彰顯了制度上的挑戰。德國電視二台(ZDF)一名女記者在一場針對其僱主的性別歧視訴訟中敗訴,柏林一家法院裁定,她的工作條件和一名收入較高的男同事不具備可比性。如果沒有法律的支援,德國女性要實現薪資方面的平等,最多只能期望僱主的善意,或者來自代表德國公司內部員工利益的工會的支援。
「透明度正在成為差異化的因素,」德意志銀行的多元化和包容性部門主管森多夫斯基(Gernot Sendowski)如是表示,「到公司工作的人會更多詢問倡導透明度這句口號背後的真實情況。」(撰文:Carolynn Look、Elisabeth Behrmann)
#性別薪酬平等 #默克爾 #Frauenberufe #安永 #德意志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