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何對待留學生的?|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唐朝是古代世界歷史上中國社會地位最高的時代之一,那時候中國的皇帝被稱為「天可汗」,奉行開放的國家政策,所以「萬國來朝」。唐朝之所以社會地位高,是因為其國土的廣大,經濟的發達,軍事上的一系列勝利,科學技術文化領域上的先進,讓其他各國敬畏。古時雖是「朝貢體系」,但其他各國是真心服了,所以紛紛派遣人員來中國學習。而唐朝朝廷也拿出了大國氣度,友好對待各國派來的留學生,致使長安成為國際性大都市。
留學費用大部全包,外國人享受幸福生活
唐朝的外國留學生,包括日本、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柬埔寨、安南、尼泊爾、緬甸、大食、波斯、印度、斯里蘭卡等,史載「高麗、百濟、新羅、高昌、吐蕃等諸國酋長,亦遣子弟入於國學之內……八千餘人,濟濟洋洋焉,儒學之盛,古昔未之有也」、「太學諸生三千員,新羅、日本諸國,皆遣子入朝受業。」,許多外國留學生的名字見諸歷史,如日本的小野妹子、阿倍仲麻侶(漢名晁衡)、橘逸勢、半須賀雄、長岑高名、空海和尚、菅原清公、多治比縣守、粟田真人、藤原清河、高階遠成、藤原不比等、伊吉博德、吉備真備、大和長岡、藤原葛野麻呂、朝野鹿取、道昭和尚、最澄和尚,新羅的崔致遠、李同,大食人李彥升等,其中日本派來的最多,韓國其次。留學人員分為兩種:一種是留學生,一種是留學僧。唐朝對這兩種人員,吃、住、穿等基本生活費用由國家提供,免去了留學人員的生活之憂。
留學生學習的地方,叫國子監。留學人員也有一些自費項目。比如單獨給老師的「學費」,這是本著尊師重教的象徵意義來說的,從孔子那時候就留下了交「束修」的例。這筆錢不能由國家負擔,因為要教導學生尊重你的老師,自然要自己拿出來意思意思。但這筆費用很少,象徵性而已。另一部分費用是書本費,這個是自理的。古代的印刷術不像現代這樣發達,書本的成本費是較高的,同時也表示對於知識的尊重,故由自己負擔。還有就是自己的日常交際費用,喝個酒,旅個游,去青樓妓院喝個茶什麼的,這個國家是不管的。歷史記載新羅人李同到中國來留學,帶來了紋銀三百兩,這是他留學九年的生活費用。
一般來說,外國人一踏入中國的土地,車船費用、吃住費用,是由國家相關部門負責管理的。他們在中國享受的待遇,是外賓待遇。在首都長安有一個部門叫鴻臚寺,專門負責外國留學生事務。天朝大國,做到這樣,也算可以了。
專門設置賓貢進士,考試難度相對較小
國外的留學生,畢竟與中國本土的科舉生水平不一樣,因為所有的教學語言,都是漢語,就像我們現在去外國留學,必須先過外語關一樣,唐朝時來中國留學的外國學生,也得先過漢語關,否則是無法完成學業的。那時候的首都是長安,還沒有推廣普通話,所以外國留學生,必須先得學會一口地道的陝西話。有的外國留學生,因為沒有學好唐朝普通話,而不能入學國子監,比如日本的半須賀雄和長岑高名,因為學習太差被國子監拒收,而另一位日本人橘逸勢,因為沒有學好唐朝普通話不能入太學,無奈自學成材(自己學習古琴去了)而青史留名。
國子監學習的內容,有六個專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和算學。其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是設門檻的,門檻是家庭背景,要求學生家庭背景依次是三品、五品、七品以上,雖然這有些不公平,但唐朝是從講究門閥制度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過來的,那個時候是「九品中正制」,沒有一定的家庭背景是不可能做官的。而後面的律學、書學、算學主要是一些專科技術,「理科專業」,研究自然科學的,沒有門檻,成績優秀的平民也可入學,你看發明活字印刷術的宋代大發明家畢昇就是平民。可別小看這六門課程,內容涵蓋了經文到時事政治、經濟、制度、軍事、法律、鹽政、漕運、歷史、數學、文字學諸方面,留學生們回國後,對其國內的官場制度、學制、田制、稅制、兵役、法律、學術思想、文學作品、禮制、醫學、書法、音樂工藝技術、飲食起居、風俗習慣等造成深遠的影響,尤其是日本和韓國影響尤甚。日本學士院院長山田三良博士就說過:中國文化和日本文化是同一種子在另一地方生長起來的。
這麼複雜的學問,外國留學生學起來,當然會有一些難度的。為了幫助外國人過關,唐朝廷專門設置了一項針對外國留學生的考試制度——賓貢進士。這是唐穆宗時候發明的。賓貢進士制度根據外國留學生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在考試難度、錄取方式、錄取比例上實行「優惠」政策,與唐朝本土的「國子進士」、「鄉貢進士」有很大不同。因為有了優惠政策,外國留學生除了一部分資質太差的以外,是可以通過學習過關的。
考試合格入朝為官,也可禮送回國效命
唐朝對於外國留學生畢業後的去向,採取了比較寬松的政策,既可以在唐朝為官,又可以禮送回國,很自由的留學生政策。當然,也有的留學生,因為唐朝皇帝認為是人才,採取留用唐朝不放回國的。
外國留學生在唐朝為官的為數眾多,比如日本人粟田真人當了武周朝的「司膳卿」,藤原清河當了玄宗朝的「特進秘書監」,高階遠成當了德宗朝的「中大夫試太子中允」,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也就是那個叫晁衡的,與王維、李白等唐朝一流的詩人成為好朋友,一度想回國還遇到風暴沒回去,結果在唐朝當了五十四年的官,成為唐玄宗、唐肅宗、唐代宗時期的「三朝元老」,活了七十三歲才在長安逝世,生前當過鎮南都護,死後唐代宗還追贈他從二品潞州大都督的殊榮。
當然,更多的外國留學生還是選擇學成歸國,為所在的國家效力。日本人藤原不比等、粟田真人、伊吉博德從唐朝學成回國後,主持編定了日本法律《大寶律令》,吉備真備、大和長岡共同刪定了日本法律《養老律令》,多治比縣守、藤原葛野麻呂、朝野鹿取、菅原清公任等人學成歸國後,都在日本政府擔任了高官,影響了日本政局。日本高僧道昭和尚、最澄和尚、空海和尚等,都得益於在大唐的留學僧生活,回國後創建了日本的天台宗、真言宗,其中道詔和尚還是《西遊記》中唐僧(唐玄奘)的得意弟子,將中國的法相宗傳到日本,臨回國唐僧還贈他舍利、經論和鐺子等,成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和阿倍仲麻侶比肩的新羅人崔致遠是個大才子,他在新羅是個貴族,但來到唐朝後,由於久試不第,生活上遇到很大困難,乃至到了「席冷而窗風擺雪,筆乾而硯水成冰」的地步,但他不怕困難,由奢入儉,終於依靠勤學苦讀一舉及第,先後擔任唐朝的溧水縣尉、侍御府內奉、都統巡官、承務郎、館驛巡官等職務,以大唐三品官銜榮歸新羅。崔致遠回到新羅後,受到的待遇更為厚重,擔任侍讀兼翰林學士、守兵部侍郎知瑞書監職務,出守太山、富城二郡,死後被追諡「文昌侯」,成為新羅國的「東國儒宗」、「東國文學之祖」,聲望之隆,千古未有。
外國留學生雖然在唐朝受到優厚的待遇,但並不等於他們在唐朝有特權。相反,他們在唐朝的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唐朝規定「諸化外人,同類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所以現代山東大學的「伴讀」制度,在唐朝是不存在的。他們享受的優惠政策,只是天朝大國對他們的恩賜罷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宋代何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幹!我今天才知道,
從小讀到大的中國四大發明,全是騙人的。
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
這都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一、造紙術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就發明了造紙術。英文paper的來源,最早就出自於莎草紙(papyrus)。從發明年代和使用範圍來說,埃及莎草紙更配得上造紙發明一說。
繪畫和寫字的古老莎草紙
莎草紙不僅是古埃及重要的書寫材料,而且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成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亞述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所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用古埃及文、古希臘文、古羅馬文和阿拉伯文等書寫的莎草紙文獻,數以十萬張計之多,莎草紙文獻上記載了大量古代法律、宗教銘文、天文地理、文學、數學知識等珍貴歷史資料。
這種用莎草紙寫成的書籍,雖歷經數千年,仍然清晰如新,紙質決不比中國古人製造的紙張差。那些說莎草紙不是紙的人完全是掙著眼睛說瞎話。中國漢代的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製造出纖維紙,但不能得出結論紙就是中國人最早發明。能夠書寫文字的紙,誰最早製作並使用誰就是發明者。改進並不是發明。
——埃及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造的,至今仍留有許多謎團。開羅博物館首度展出一批古埃及公文日誌,其上記錄了4500年前的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工作日常,甚至還有飲食記錄。這些記錄是寫在莎草紙上,經歷了4500年的漫長歲月。
二、火藥
古羅馬人在公元前1世紀發明了火藥。
古代中國人發明的是「黑火藥」。
古羅馬人發明的是「黃火藥」。
事實上,「黑火藥」的用途、性能都非常有限,因為「黑火藥」大都是只能做炮竹,如果做武器的威力很小。不過,如果是「黃火藥」,它做成的就是炸藥了,其威力巨大,而且,關鍵是「黃火藥」比中國隋朝時發明的「黑火藥」早了一千多年。
我們現在的影視劇,春秋戰國時代炮火連天、炸藥橫飛,那是在穿越,或是在戲說,或者乾脆就是偽造歷史。真正導致軍事變革並對歷史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的火藥是「黃火藥」,它大規模地用於工程和軍事,是整個近現代軍事工業的奠基石。
「黃火藥」跟「黑火藥」之間完全沒有任何傳承關係,可以說各自平行發展,但得承認,歐洲的「黃火藥」比中國的「黑火藥」出現得更早。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實際上是在誤導觀眾。
三、指南針
古希臘人發明了羅盤,這是最早的指南針。
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指南針最早發明於英國,不僅製造除了可以應用於航海的精密羅盤,而且詳細闡述了為什麼指南的原理。中國古代的指南技術只是模糊的使用,大多用來測量風水。而且中國自古以來航海就不發達,就算發達,司南也不可能在海運中充當羅盤的功能。
西方羅盤
古希臘人可是世界上航運最發達的民族,英國人也是海運發達民族。中國還有個傳說,說的是黃帝與蚩尤打仗發明了指南車。但至今無實證可以證實指南車與指南針是同一功能。世界上至今還沒有一個像車輛那麼大的磁石指南設備,而司南又與指南車不是一回事,與羅盤功能更不是一回事。
四、活字印刷
古波斯人發明。
【古波斯人】
中國最早的印刷實物全部都是佛教經書,而儒家、道家經典卻都是竹簡或帛書,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只能說明印刷術是從印度隨佛經傳進中國的。但印度也並不是印刷術的創造者。古代印度雖然有捺印技術,但活字印刷工藝也是從古代波斯傳進印度的。
古老的《古蘭經》活字印刷版本,也早於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活字印刷書籍。
宋代畢昇的活字印刷術並不是孤立的工藝技術,畢昇將梵文改進為漢字,但很不幸的是,畢昇版活字印刷術從來都不適用,此後中國的印刷依然是以雕版印刷術為主。
另外我們還必須承認,古登堡的鉛活字版機械印刷機完全是獨立發明的,這一點國際公認。雕版也好,還是無法運用的活字也好,全是手工印刷,而非機械印刷。
歷史發展到今天,連最好的膠版印刷機器和雷射印刷機器也要從國外進口,這對於一個號稱發明了印刷術的國家,不啻為極大的諷刺。
宋代何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武漢肺炎才是中國人發明的。
幹!我今天才知道,
從小讀到大的中國四大發明,全是騙人的。
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
這都不是中國人發明的。
一、造紙術
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000年就發明了造紙術。英文paper的來源,最早就出自於莎草紙(papyrus)。從發明年代和使用範圍來說,埃及莎草紙更配得上造紙發明一說。
繪畫和寫字的古老莎草紙
莎草紙不僅是古埃及重要的書寫材料,而且也大量出口到其他國家,成為古埃及人、古希臘人、古羅馬人、亞述人、腓尼基人、阿拉伯人所廣泛使用的書寫材料,迄今為止所發現的用古埃及文、古希臘文、古羅馬文和阿拉伯文等書寫的莎草紙文獻,數以十萬張計之多,莎草紙文獻上記載了大量古代法律、宗教銘文、天文地理、文學、數學知識等珍貴歷史資料。
這種用莎草紙寫成的書籍,雖歷經數千年,仍然清晰如新,紙質決不比中國古人製造的紙張差。那些說莎草紙不是紙的人完全是掙著眼睛說瞎話。中國漢代的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製造出纖維紙,但不能得出結論紙就是中國人最早發明。能夠書寫文字的紙,誰最早製作並使用誰就是發明者。改進並不是發明。
——埃及金字塔到底是如何建造的,至今仍留有許多謎團。開羅博物館首度展出一批古埃及公文日誌,其上記錄了4500年前的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工作日常,甚至還有飲食記錄。這些記錄是寫在莎草紙上,經歷了4500年的漫長歲月。
二、火藥
古羅馬人在公元前1世紀發明了火藥。
古代中國人發明的是「黑火藥」。
古羅馬人發明的是「黃火藥」。
事實上,「黑火藥」的用途、性能都非常有限,因為「黑火藥」大都是只能做炮竹,如果做武器的威力很小。不過,如果是「黃火藥」,它做成的就是炸藥了,其威力巨大,而且,關鍵是「黃火藥」比中國隋朝時發明的「黑火藥」早了一千多年。
我們現在的影視劇,春秋戰國時代炮火連天、炸藥橫飛,那是在穿越,或是在戲說,或者乾脆就是偽造歷史。真正導致軍事變革並對歷史起到了重大推動作用的火藥是「黃火藥」,它大規模地用於工程和軍事,是整個近現代軍事工業的奠基石。
「黃火藥」跟「黑火藥」之間完全沒有任何傳承關係,可以說各自平行發展,但得承認,歐洲的「黃火藥」比中國的「黑火藥」出現得更早。張藝謀的電影《長城》實際上是在誤導觀眾。
三、指南針
古希臘人發明了羅盤,這是最早的指南針。
現代科學意義上的指南針最早發明於英國,不僅製造除了可以應用於航海的精密羅盤,而且詳細闡述了為什麼指南的原理。中國古代的指南技術只是模糊的使用,大多用來測量風水。而且中國自古以來航海就不發達,就算發達,司南也不可能在海運中充當羅盤的功能。
西方羅盤
古希臘人可是世界上航運最發達的民族,英國人也是海運發達民族。中國還有個傳說,說的是黃帝與蚩尤打仗發明了指南車。但至今無實證可以證實指南車與指南針是同一功能。世界上至今還沒有一個像車輛那麼大的磁石指南設備,而司南又與指南車不是一回事,與羅盤功能更不是一回事。
四、活字印刷
古波斯人發明。
【古波斯人】
中國最早的印刷實物全部都是佛教經書,而儒家、道家經典卻都是竹簡或帛書,這說明什麼問題呢?這只能說明印刷術是從印度隨佛經傳進中國的。但印度也並不是印刷術的創造者。古代印度雖然有捺印技術,但活字印刷工藝也是從古代波斯傳進印度的。
古老的《古蘭經》活字印刷版本,也早於中國任何一個朝代的活字印刷書籍。
宋代畢昇的活字印刷術並不是孤立的工藝技術,畢昇將梵文改進為漢字,但很不幸的是,畢昇版活字印刷術從來都不適用,此後中國的印刷依然是以雕版印刷術為主。
另外我們還必須承認,古登堡的鉛活字版機械印刷機完全是獨立發明的,這一點國際公認。雕版也好,還是無法運用的活字也好,全是手工印刷,而非機械印刷。
歷史發展到今天,連最好的膠版印刷機器和雷射印刷機器也要從國外進口,這對於一個號稱發明了印刷術的國家,不啻為極大的諷刺。
宋代何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在 最初是用雕版作印刷。一直到了宋代畢昇發明活版印刷術,才起 ... 的推薦與評價
印刷術 起源於隋、唐時代,最初是用雕版作印刷。一直到了 宋代 畢昇 發明 活版 印刷術 ,才起重大變化。 睇多啲:http://www.bastillepost. com/hongkong/article ... ... <看更多>
宋代何人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在 Fw: [新聞] 金屬活字誰發明?中韓各執一詞-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J3VX2oV ]
作者: seventy7 (可以是我) 站內: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金屬活字誰發明?中韓各執一詞
時間: Wed Feb 26 22:20:47 2014
https://bit.ly/1bLK7X0
金屬活字誰發明?中韓各執一詞
潘維庭 2014年02月26日 19:26
活字印刷起源何國?23日的索契冬奧閉幕式上,播出了下屆主辦國南韓的宣傳影片,
其中一個「活字印刷」畫面引發中國網民討論,有網民認為南韓「剽竊」了中國的活
字印刷術發明,雖然平昌冬奧人士表示,畫面只是想表達文字在紙面上轉化成高樓大
廈的意象,不過南韓學界的確主張,世界上最早的金屬活字出自韓國人之手。
《人民網》報導,中韓「活字印刷」的發明目前尚無定論。中國北宋時期的畢昇發明
膠泥活字(西元1041-1048年),被認為是世上最早的活字印刷術,但韓國主張最早
的金屬活字是出自於該國,成書於1377年、現存於法國國立圖書館的《直指》,被公
認是已知的最早金屬活字印刷品。
畢昇的膠泥活字被記錄在宋代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他的活字印刷發明比德國
的古騰堡早了400 年,不過在他死後,膠泥活字沒有保留下來,但活字印刷術卻流傳
下去,1965年浙江溫州白象塔內發現《佛說觀無量壽佛經》,鑑定是為北宋哲宗元符
至徽宗崇寧(西元1100-1103年)年活字本,成為畢昇活字印刷術的最早歷史見證。
而韓國現存最早的金屬活字本是高麗時代武王3年(1377年)印刷的《白雲和抄錄佛
祖直指心體要節》(簡稱《直指》),目前收藏在法國國立圖書館,是一本佛教經典
,2001年9月,《直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南韓學界雖然承認中國最早發明活字印刷,但又指畢昇的膠泥活字「易碎」、「常使
活字掉下來」,1377年的《直指》才使活字印刷「獲得實質性成功」,但這種論點被
中國學者反駁,認為依《夢溪筆談》的記述,後人完全可以再造畢昇當年發明的活字
,並無「易碎」、「常使活字掉下來」的情況。
中國學者認為,11世紀的北宋紙幣「交子」才是最早的金屬活字印刷品,每張紙幣上
頭號碼不同,印製紙鈔的銅版上留有四方空位,以填植活字作為號碼。據此主張,中
國的金屬活字早於韓國幾十年、甚至幾個世紀。
北京師大新聞所所長于翠玲認為,這些例證需要中國專家學者有組織地進行研究,如
果證據充分,可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相關認證,以適時擴大國際影響,澄清史實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4.80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Pietro (61.62.99.209), 時間: 02/27/2014 00:59: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