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口的園丁》
王維晚年寫了一首詩: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
一般的白話文解讀是:人已屆晚年,此時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不想再關心。王維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求歸隱家鄉的山林。若能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月高照弄弦彈琴,那已是最大的渴念。此時君若問人在窮困中通達的道理,就聽水浦深處,漁歌的聲音吧。
王維純粹是老了,退隱江湖,通達人生後,決定「萬事不關心」嗎?
王維此詩寫於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西元741年),詩是王維寫給張少府(張九齡)的作品。題目冠以“酬”字,當是張少府先有詩相贈,王維再以此詩爲酬。
王維早年曾是一名充滿政治抱負的書生,張九齡爲相時,他曾是張九齡政治主張的擁護者,受張九齡提拔器重。最終宮廷鬥爭,加上玄宗時期已是唐朝盛世的末尾,張九齡捲入了紛爭,先被排擠,終而罷相。這既代表唐玄宗開明政治的終結,也是唐朝衰落的開始。「九齡既得罪,自是朝廷之士,皆容身保位,無復直言。」(《資治通鑑》)
於是曾貴為朝廷之相的張九齡先是失去官位,接著被遠貶。
王維寄詩九齡,他表達的不是人老,而是「心」老去了,抱負老去了⋯⋯世局那麼令人失望,愈關心,愈心亂。
既然對朝政的失望,無能為力,不如歸隱山林。
西元741年,王維寫此詩時,仍任職京官,但對朝政已近乎絕望,他沒有太激烈的語言,恐怕也是自保。資治通鑑記載他開始過着半官半隱的生活,「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正是他此時內心的寫照。所以歸隱山林,不是重點:「萬事不關心」,「晚年唯好靜」才是他當時自處的哲學。
王維寫下「萬事不關心」,距離「安史之亂」約14年。一個朝代不是瞬間傾覆的,而是慢慢地犯錯、衰微,直到一個事件發生,才驚醒了所有糊塗人們:原來我們的國家如此脆弱,一擊即潰。於是安史之亂後,馬嵬坡下泥土中 ,不見玉顏空死處,楊貴妃被賜死了。
唐朝盛世留下的詩人傳統,到了中唐由白居易接手,寫下了「長恨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子弟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
長恨的只是從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的殘酷無奈嗎?還是世事的紛爭,朝廷的衰敗,更令人掩面救不得?
「長恨歌」問世那年,也是安史之亂隔一年,也是王維告訴自己「萬事不關心」後15年,杜甫上場了。
那是唐肅宗至德元年(西元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皇位,便將一家先安頓於鄜州(今陜西富縣)羌村,隻身投奔肅宗,不幸途中為安史叛軍所俘,押往長安,直到次年春天才脫身。在被迫拘留長安的日子裏,他寫了許多詩篇,或感時憂國,或思家念親,《春望》是代表作。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唐朝終於還是亡了。之後,宋朝也出了一位曾經充滿抱負,天下聞名的才子:蘇東坡。他也是捲入朝中政爭,被一貶再貶,一生經歷了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仕途坎坷,屢遭人構陷,卻始終凜然胸懷,既不苟從王安石新黨,亦不盲目附和司馬光舊黨,他的正直注定了一生遭貶流徙的命運。
從京府一路先貶至黃州、惠州、儋州(海南島)。
他晚年期間也寫下一句名言:倍萬自愛。
朝廷不愛、時代不愛⋯⋯風雨歲月皆無情。人老了,要懂得「倍萬自愛」,加一萬倍地愛自己。https://m.facebook.com/SisyWorldNews/posts/2968783756532616
蘇東坡等朝廷想通了,允許他歸鄉時,他來不及見到最親的弟弟,來不及回到故鄉,才不過一年,一場瘟疫,即奪走了他的生命。只活了66歲,比現在的我大三歳。
或許分擔了相同的心情,這幾年我也漸漸實踐他們的哲學。我看著全球之亂,之痛、之暖化、之自私,慢慢地修為倍萬自愛,萬事不關心 ,「晚年唯好靜」。
今天一個人,在竹子湖,當了整日園丁,汗流浹背,汗從頭頂不斷的往下流,流過淚眼之處,流過話語之口。
山風一吹,特別舒適。傍晚抬頭望大屯火山口,雲層呈龍雲狀。
此時天漸漸暗,我的心卻漸漸的明亮、好好的寧靜。
夜晚剪一大盆花,回到家,置一樓長桌。狗兒們見媽媽忙進忙出,最終我精疲力盡時,倒臥浴室椅子上,所有的孩子們團團圍住我,不斷親吻。
歸隱山林,一點也不孤獨啊!
宋居寒名言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道德經》名言、綱要 】- 梁寒衣老師親撰
今日(2/22)晚上七點是道德經複聽課程第一次上課,附上梁寒衣老師親撰名言及綱要。課程免費,歡迎同參大德共霑法益。
第一堂課
一、 場人之欣戚。
場人,是周朝禮官名,主持國家場圃的事務。樹木、瓜菓皆由之負責看管。
屋外人不能明得屋裡人。看守場子的人,不能真實受用、體味瓜果的滋味、香澤;唯因只是「看場」,只算界外球、不是真實入界。
二、「嶗山」與「牢山」
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於老師而言,有三種直觀的情境
1. 辭世偈─辭世的片刻
2. 悟道之際─破見本參的剎那
3. 修定修至湛然空寂、空如來藏現前之際
四、宋代禪宗雙璧─
1.宏智正覺(默照禪)和大慧宗杲(話頭禪)
宏智正覺(參看《花開最末》之〈白鳥湮沒,秋水連天〉)
辭世偈:
夢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鳥湮沒,秋水連天。
2.大慧宗杲(參看《花開最末》之〈無偈便死不得嗎?〉)
五、古靈神贊與無聲三昧(參看《花開最末》之〈大音希聲〉)
六、憨山的二位恩師
1.西林和尚─剃度恩師,枕於憨山懷中而逝。
2.雲谷法師─住山30年,足出山,有人來,無論貧富、智愚賢不肖皆令之蒲團打坐,問他近日所得為何?
七、憨山的三位知己
1.雪浪洪恩─形像舉止肖似唐之窺基法師,放盪不羈。於三藏法塔中自斷髮,精通經論,振興三吳、江南法教。
2.妙峯福登─廁所中獨樹精嚴的淨頭,其後與憨山一併住庵五台山。
3.紫柏達觀─脊骨純鋼的鐵漢,少年仗劍而行,夜聽「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則斬決出家,禮明覺法師剃度。最末於冤獄中坐脫死亡(參看《花開最末》之〈鐵橛開花不待春〉─死亡,如鐵棒子忽然開滿了繁花〉)
八、僧肇《物不遷論》:旋嵐偃岳而常靜(指「不動道場」);江河競注而不流。
憨山了悟其立旨所作悟道偈:
死生晝夜,水流花謝;
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體悟為「夜來見兩鐵牛相鬥入水去,至今絕消息。」
九、妙峯告之《楞嚴經》耳根圓通的意旨。五台山聽瀑流而入定。
十、儒、道、釋三者差異
1.儒家─人乘(只入不出,故掛礙、痛苦)
2.道家─天乘(禪定最高可達天界極頂,入而泊然無掛,能脫、能忘)
3.佛家─出三界而能包含三界(既出且入,既入且出)
十一、憨山於流放中中興曹溪祖庭,於嶺南瘴癘之鄉中效法大慧宗杲「冠巾說法」(即「披著居士服說法」,因下獄之際被剝除了僧衣法服),有詩云:
縱使炎天如火烈;
難消冰雪冷心腸。
十二、隨師學/隨友學的態度─須力行參看憨山、妙峯、紫柏、雪浪等法門師友之間的關係與對待。
十三、紅爐一點雪─唐代長髭曠禪師名言。後人有時亦引為「紅爐頭上一點青雪」。
宋居寒名言 在 陳學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道德經》名言、綱要 】- 梁寒衣老師親撰
今日(2/22)晚上七點是道德經複聽課程第一次上課,附上梁寒衣老師親撰名言及綱要。課程免費,歡迎同參大德共霑法益。
第一堂課
一、 場人之欣戚。
場人,是周朝禮官名,主持國家場圃的事務。樹木、瓜菓皆由之負責看管。
屋外人不能明得屋裡人。看守場子的人,不能真實受用、體味瓜果的滋味、香澤;唯因只是「看場」,只算界外球、不是真實入界。
二、「嶗山」與「牢山」
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莊子)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於老師而言,有三種直觀的情境
1. 辭世偈─辭世的片刻
2. 悟道之際─破見本參的剎那
3. 修定修至湛然空寂、空如來藏現前之際
四、宋代禪宗雙璧─
1.宏智正覺(默照禪)和大慧宗杲(話頭禪)
宏智正覺(參看《花開最末》之〈白鳥湮沒,秋水連天〉)
辭世偈:
夢幻空花,六十七年;
白鳥湮沒,秋水連天。
2.大慧宗杲(參看《花開最末》之〈無偈便死不得嗎?〉)
五、古靈神贊與無聲三昧(參看《花開最末》之〈大音希聲〉)
六、憨山的二位恩師
1.西林和尚─剃度恩師,枕於憨山懷中而逝。
2.雲谷法師─住山30年,足出山,有人來,無論貧富、智愚賢不肖皆令之蒲團打坐,問他近日所得為何?
七、憨山的三位知己
1.雪浪洪恩─形像舉止肖似唐之窺基法師,放盪不羈。於三藏法塔中自斷髮,精通經論,振興三吳、江南法教。
2.妙峯福登─廁所中獨樹精嚴的淨頭,其後與憨山一併住庵五台山。
3.紫柏達觀─脊骨純鋼的鐵漢,少年仗劍而行,夜聽「八十八佛洪名寶懺」則斬決出家,禮明覺法師剃度。最末於冤獄中坐脫死亡(參看《花開最末》之〈鐵橛開花不待春〉─死亡,如鐵棒子忽然開滿了繁花〉)
八、僧肇《物不遷論》:旋嵐偃岳而常靜(指「不動道場」);江河競注而不流。
憨山了悟其立旨所作悟道偈:
死生晝夜,水流花謝;
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體悟為「夜來見兩鐵牛相鬥入水去,至今絕消息。」
九、妙峯告之《楞嚴經》耳根圓通的意旨。五台山聽瀑流而入定。
十、儒、道、釋三者差異
1.儒家─人乘(只入不出,故掛礙、痛苦)
2.道家─天乘(禪定最高可達天界極頂,入而泊然無掛,能脫、能忘)
3.佛家─出三界而能包含三界(既出且入,既入且出)
十一、憨山於流放中中興曹溪祖庭,於嶺南瘴癘之鄉中效法大慧宗杲「冠巾說法」(即「披著居士服說法」,因下獄之際被剝除了僧衣法服),有詩云:
縱使炎天如火烈;
難消冰雪冷心腸。
十二、隨師學/隨友學的態度─須力行參看憨山、妙峯、紫柏、雪浪等法門師友之間的關係與對待。
十三、紅爐一點雪─唐代長髭曠禪師名言。後人有時亦引為「紅爐頭上一點青雪」。
宋居寒名言 在 又唱又跳的可喜庆了》#188男团#宋居寒#梅尼耶bgm卡点变装 的推薦與評價
来自顾青裴的 名言 ——《又唱又跳的可喜庆了》#188男团# 宋居寒 #梅尼耶bgm卡点变装.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