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OU YI 周依 X 朋 丁 pon ding /
CHOU YI:「有時候去買個晚餐也能聯想到一連串的故事,或是看到隨意丟在路邊的紙箱、廟裡面的雕刻等等,都會在不經意間給我靈感,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跟自己玩。」
朋丁近期與藝術家周依 CHOU YI 展開創作合作計畫,將陸續推出掛布、原畫、貼紙、t-shirt,手繪衣服。我們也向CHOU YI提出了一直以來對她的創作歷程感到好奇的問題,將分集推出!!!
PART 1:
CHOU YI 周依 X 朋 丁 pon ding
B.G.M 掛布系列 -『AFTERRNOON 午後 I 庾澄慶』
B.G.M 是 CHOU YI 在2019年與日本藝廊 Le Monde 合作,以台灣90年代歌曲作為主題的主題展覽,這次與朋丁共同精選出幾張作品製作成掛布,希望能在這樣充滿不安、恐懼的時代,在生活上帶給大家一點美好與好心情,我們不能控制事件,但我們能控制我們的心情,掛在家裡Good Vibes!
Work by CHOU YI
photo by Yo yang 楊雅淳 Photograph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寸:90 x 67cm
印刷:數位印刷
材質:100% Polyster 厚亮平織布
限量50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預購至6.15 為止,6.18開始出貨⚡
預購連結在第一則留言
*For international orders, please DM pon d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N DING:
音樂、電影和書籍在妳的創作裡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例如《B.G.M》這系列的創作、《倩女幽魂》、《紅樓夢》,可以跟我們聊聊對妳影響最深的音樂、電影或書嗎?
CHOU YI: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影響著自己的想法、創作,有時候去買個晚餐也能聯想到一連串的故事,或是看到隨意丟在路邊的紙箱、廟裡面的雕刻等等,都會在不經意間給我靈感,這種感覺就好像是在跟自己玩。
我很喜歡各種音樂、漫畫、電影、電視劇、書籍,從小就被港片滋養著,前陣子重看了《倩女幽魂》,覺得實在是太喜歡,就隨意的畫了一張。我最早期的創作都含有一些港片的成份,甚至有胡瓜的土豆麵筋廣告,或是第四台最後面的那幾台大嬌小嬌(台語傳真),畫畫這件事很簡單,我只想畫自己開心的東西,並沒有想要傳達什麼很偉大高深的訊息。但要認真說起影響自己的書真的太多了,garo漫畫是最早期影響我最強烈的漫畫,他讓我知道漫畫原來可以這麼實驗這麼有藝術性,你無法去定義他到底是什麼,隨便擷取一格出來就是藝術啊,放三格進去又變成具有藝術性的漫畫,還有:柘殖義村、林靜ㄧ、安部慎一、手塚治蟲、萩尾望都等太多了,說到漫畫真的會讓我停不下來!
早期的flickr上許多國外藝術家那種自由不受限的表現也讓我學到,藝術、漫畫、繪畫不是被定義的東西,沒有界線,他們影響了我去思考畫畫是沒有框架這件事,讓我自由打開了許多,也因此我不太喜歡被標籤在某個框架裡面,至今也一直在這之中探索中。
《紅樓夢》是近幾年影響我最深的一套書籍,我是聽了蔣勳描述紅樓夢,才發現這故事這麼美這麼奇幻,石頭、神仙,一切都好美,我很喜歡這類故事,類似日本小說家梨木香步的作品,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那種奇幻的氛圍,一直都很吸引我。聽完了紅樓夢的故事,這些描述在我腦袋馬上就有一連串的幻想。
我很常聽到喜歡的歌曲而為它畫一張圖,我喜歡嘻哈、電子、爵士、古典樂、龐克樂等,不受類型限制,早期影響我的是YMO(Yellow Magic Orchestra),團員們不只是做電子樂,也做了pop music、鋼琴等不同的嘗試,都很好聽!他們都沒被框架了,這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後期影響我的則是Sun ra、Pharoah Sanders,他們的音樂和態度影響我很深,那段期間我也嘗試了許多實驗性的作品,前陣子是DJ Borning,我很喜歡House音樂,那種又俗又正面又有活力的90年代感覺是我很愛的。
近期我開始喜歡聽古代感的古箏音樂,最近都在聽蘇思棣,一邊幻想自己在古代,我想我上輩子可能是唐朝、宋朝或是清朝人吧,古代總是吸引著我,不論是繪畫或是當時使用的器具與建築,或是古人的態度,都讓我覺得很美,野台戲也影響我很多,想不到吧~
會創作《B.G.M》是因為我有一天無意間聽到黃韻玲的《訂做一個他》這首歌,我嚇呆了,太好聽了吧,就開始挖了很多老歌來聽,1980-2000年的台灣超酷的,陳淑撶、藍心湄、庾澄慶、杜德偉、胡瓜、楊烈等等,小時候根本不想聽,長大後認真聽覺得也太酷了,就會覺得大家為什麼要一直過度地去推崇國外的音樂,很多台灣早期的東西現在聽還是很前衛。2019年我在日本原宿的Le monde的展覽特別選了我喜歡的台灣早期歌曲,並且為他們各自創作了版畫,有點故意地取台灣的題材到日本去做展覽,而那次的成效也很好!
近期正在看的書是蔡璧名寫的《醫道同源》,裡面都在談論莊子,看沒幾句莊子說的話就感動而哭了,真想跟莊子交往哈哈哈哈!
蔡志忠的漫畫心經也是近期我很喜歡的書,很推薦,目前正在讀的是《朝一座生命的山》,我覺得藝術家的精神消耗很大,最近對於自己的精神與內在會比較注重,因此這類的書籍也看得比較多,這些也反應在我近期的創作裡,試著讓自己沒有目的沒有目標,並且慢下來活在當下,單純地像小孩一樣享受著畫畫的樂趣。
- 待續
宋朝至今幾年 在 Sama記事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穿越故宮大冒險5:谿山行旅圖冰獸任務】
看到這本書出版時,我超級興奮!
除了是期待已久的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新書,谿山行旅圖對我有特別意義。
故宮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古物就是谿山行旅圖。第一次到故宮時年紀尚小,就曾被這巨幅圖畫吸引,那時並不識得"谿"字,回家還去查了字典,所以印象深刻。
多年後,當了媽媽,常常帶著兒子們到故宮,偶然再遇見它,喚起我久遠的回憶,當時我和兒子們提起舊時記憶,也談宋朝的文人畫,兩個兒子深受吸引,回家後,花了好多時間,模擬畫了長長的畫卷。
又過了數年,弟弟發現了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從第一集開始,我們就好喜歡,弟弟從小學生已經長成高中生了,幾年下來,總是還在期待新書出版。沒想到,第五集的古物,竟然是充滿共同回憶的谿山行旅圖。
我們一家都是歷史控,更是博物館控,兩個兒子從小跟著爸媽踏遍各個博物館(即使出國,每到一個城巿,必定要先踏足博物館),孩子年幼時,我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興趣,用盡各種方法讓孩子喜歡上博物館。當孩子漸漸長大,對於博物館充滿喜好之情,我總會想著,讓年幼孩子喜歡上博物館並不容易,當時編造了各式故事,讓這些展覽台上充滿距離展品,成為故事中的主角,才讓孩子走入博物館的世界,進而喜歡上它。
在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叢書中,隨著主角的冒險,讓我們回味起童年時,親子手牽手走入博物館的心情,那麼期待,又充滿驚喜,除了童稚時的那一點溫暖回憶外,當然,書中的故事比媽媽編造的精彩數倍,這大概也是我們至今還期待這套書出版的原因吧!
穿越故宮大冒險目前出版5集,主角古物有: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蓮花式溫碗和谿山行旅圖。每出版一本新書,我們看完了就要再回到故宮看看是否能遇到它。
如果未曾體會博物館到底有什麼趣味?不知道怎麼帶孩子走入博物館充滿驚奇的世界?就一起來看看這書,也許會有新的領會!
---------------------------------------------
本書中不只提到著名的谿山行旅圖,還有秋庭戲嬰圖、唐人宮樂圖、太液荷風、郎世寧的百駿圖。想要看看這些書中提到的圖,可以到以下故宮專區看看,當然,如果可以實地到故宮走一趟就更棒了!
故宮OPENDATA專區: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17421
故宮典藏經典: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0963
另外,如果孩子還太小,無法讀小說,也可以親子共讀"我的故宮欣賞書",這也是帶孩子了解故宮的入門!(書中也有介紹谿山行旅圖)
宋朝至今幾年 在 好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七夕不是情人節
七夕不是情人節
七夕不是情人節
蓋七夕之寓意,放在情人之間相當不恰當,此乃現代商業炒作節日中最違背本質者,也是歷來民俗專家與學者最大聲疾呼改革者。
牛郎織女的傳說,在中國歷代都有添加。到了現代社會,流傳最廣也見於現代各大童書的故事是:
「牛有一天開口,告訴牛郎去湖邊偷仙女的衣服,趁天上織女又羞又急時強迫她下嫁。但織女最後還是被王母娘娘發現,召回天庭,娘娘以玉簪畫道銀河永隔天人,只讓牛郎一年鵲橋相會一次。」
這樣的故事,無論從何角度都不適合放在情人之間:
其一是結局悲壯,非天下有情人所追求;
其二是牛郎逼婚之法,充滿古代束縛女性的貞操觀,被看到身體就要委身、被威脅就要接受,極不合宜現代平權的婚戀觀。
其實七夕最原始的面貌相當簡單,是起自詩經《小雅 · 大東》: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此是描述牛和織女都工作不力(沒有牛郎只有牛),本份的事都沒有完成,因為是講牛不是牛郎,故全無愛情成份。
到了《古詩十九首》,開始對織女不好好工作提出解釋 —— 因為在思念牛郎了。但也僅止於此,還沒有任何故事劇情: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進入漢代,才開始加入鵲橋元素:
「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應劭《風俗通義》
《淮南子》:「烏鵲填河而渡織女」
直至南朝梁代殷芸的《小說》,方出現牛郎織女結婚的劇情。織女婚後荒廢工作,被天帝爸爸怒抓回去,只得和牛郎一年相會一次: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會。」
同時代的《荆楚歲時記》,牛郎織女被迫分開是因為牛郎欠了岳父天帝很多錢:
「牽牛娶織女,取天帝兩萬備禮,久而不還,被驅在營室是也。」
之後民間大量的折子和說書人,在歷代不斷添油加醋,以致到了民國以後故事越來越長。
牛郎偷看洗澡偷衣服的情節,最早則出現在民國初年的京劇《天河配》:
「牛郎與兄長分家,只得老牛一頭。老牛囑咐牛郎去碧蓮池,奪取織女之衣。牛郎來到碧蓮池,見仙女們在蓮池內沐浴,在水中舞姿翩翩。牛郎盜走織女的衣裳。織女追上,向牛郎索衣。牛郎要求與織女婚配。織女不願,牛郎再三要求,老牛在旁極力強調緣分早已天定,織女無奈只好應允。」
因此現今流傳的牛郎織女故事,大部分比例都是民國後具體成形的。
至於中國自古以來的七夕習俗,自然也都無愛情成份,而是未嫁女孩到廟裡向七姐/七娘媽(織女)祈求手藝的「乞巧節」,至今中國和日本若干地區都還保有此俗。
手工藝是古代女人最重要的結婚籌碼,也是持家關鍵,當為古時女性最大的自我實現,七夕之重不言而喻。
只是,一切都無關愛情。
現代商人能這麼容易將七夕附會西方情人節概念,可能源於宋朝的秦觀寫下了極浪漫的《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白居易的《長恨歌》也藉此襯托了一段愛情: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少數詩詞對中國人的心理暗示,加上西方情人節的“薰陶”,便足以在現代短短幾年間讓我們無縫接軌新的情人節概念。商業炒作情人話題,可是遠比舊社會需要的乞巧功能有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