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小劇場 第71場 史上最謎的購物中心】
.
90年代初期,認知心理學家羅芙特斯(Elizabeth F. Loftus)做了一個蠻酷的心理實驗。當時,羅姨找了二十四位受試者,分別給了他們每人一本小冊子。小冊子記錄了關於受試者的四個童年事件,實驗團隊宣稱,這些事件都是由家屬提供,但裡頭的內容並不完整。
.
因此,受試者的任務很簡單,就是負責提取回憶,「補充」那些缺失的細節。
.
每個事件就像一道問答題,整本冊子須在五天內作答完畢,為了便於作答,題目開頭都會附註一些關於當時的「提示片段」,接著就是一片空白。而受試者只需要依照那些提示往下寫,補滿那片空白即可,不記得也沒關係。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其中有一個事件,是他們這輩子根本沒發生過的,那就是,
.
他們五歲時曾在某間購物中心迷了路。
.
提示片段裡寫著:「你大概在五歲時跟家人一起去了某間商場,但你一進門就衝去買思樂冰,結果迷了路,只好哭著向一位阿伯求救」之類的內容。到這裡都還算客氣,但接下來就很奸詐了,原來那間購物中心確實存在,貨真價實,只是裡頭出現的人物、時空,以及提示情節,都是實驗團隊捏造的。
.
於是幾天之後,二十四位受試者當中,有六位把這段記憶寫好寫滿,有人細緻地描述了阿伯的衣著長相,有人寫出了母親的警告,還有人記得自己淚流滿面,在外人看來,這群人簡直是用一本正經的態度進行唬爛。他們彷彿接受了一場集體催眠,然後被李奧納多植入同一段回憶,無論陀螺是否倒下,這間史上最謎的購物中心都會成為他們的童年障礙。
.
更謎的是,當羅姨揭曉其中某一段是虛假記憶時,這六人當中,居然還有五位鐵粉誓死捍衛這段迷路記憶,認定其他真實事件才是假貨。相信經此一役,這間購物中心應該會被他們寫進的自傳裡。
.
怎麼會這樣呢?
.
原因在於,某些「暗示」對我們的大腦起了作用。
.
第一個暗示,正是那段奸巧的開場白。這個實驗開頭便宣稱,所謂生活事件是從家人訪談中得到的訊息,目的是讓受試者無法質疑這段記憶的真實性。因此即便無從回憶,受試者也會傾向歸咎於年代久遠,而非質疑整場實驗是個騙局。
.
第二個暗示,則是那些捏造的提示片段。對某些受試者而言,當他被告知了一段在腦中遍尋不著的真實經驗時,認知系統便會產生某種失調感,為了彌補這種失調感,一旦出現適當的暗示,或許就能憑空製造一段「應該要記得的回憶」。
.
在這種情況下,暗示就像一塊磁鐵,一旦伸進意識,便會吸附大量的碎屑,也就是用來符合暗示的素材。這些素材包括了兒時的類似經驗、著名的社會新聞、看過的電影情節、讀過的小說,甚至從別人口中聽聞的故事等等。
.
只要這些素材的關鍵字是「走失」,即使和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它們都會繞著這個虛構的劇本,彼此包覆在一起。倘若再加上家人對事件真實性的背書,這一坨精華便會順利空降到你的大腦,直接在海馬迴插旗,然後你的五歲就會過得比其他人還刺激。
.
這就是暗示的後勁。
.
換句話說,同樣的事件,一旦剔除了暗示,沒有家人的開場背書,沒有提示片段的勾引,你的判斷或許就會恢復視線。而這道無解的問答題,則會被直接跳過。
.
關於「虛假記憶」(false memory)的實驗,羅姨從70年代就在進行。雖然購物中心實驗存在著諸多倫理爭議,包括欺瞞受試者、缺乏標準程序,以及樣本數不夠等問題。但綜觀整個實驗流程,我們會發現,原來人在提取記憶的歷程,或許不是進行畫面重播(replay),而是場景重建(rebuild)。
.
在某些人的認知裡,提取回憶可能就像某種「影像倒帶」的過程,需要哪段記憶,只要把時間軸拉到相對位置,畫面就會送上答案。但事實上,即便找到了相對位置,呈現出來的畫面也不會每次都一樣,箇中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的人生經驗一直在不斷地更新。
.
每一次回憶,我們都會因為人生經驗的升級或動盪,而在記憶裡添加或刪減某些素材。因此,比起按下倒退鍵讓影像再現,提取回憶更類似於動用腦中現有的資源,將場景再重新組合一次,無論是創傷的覆寫,或是歷練的堆疊,都是讓場景產生變化的素材。
.
至於暗示的作用,可能就顯得更為粗暴。自行回憶時,我們還能決定使用哪些素材來重建場景,然而暗示一登場,就等於直接將新素材一把塞進你手裡,只要踩在適當的時間點,無論是混淆既存的記憶,或是捏造虛假的記憶,人類可能都毫無招架之力。
.
遺憾的是,這過程有時也會出現在心理治療現場。
.
會談室裡最糟糕的局面之一,便是以誘導性問句(譬如:我想你以前在學校應該被霸凌過,只是你現在想不起來)進行晤談,而這往往代表了某種操弄的前奏。
.
相較於一般人,坐在我們對面的案主,身心狀態相對脆弱,而這正是被操弄的合理條件。因此當治療者過於執拗或自信時,便很容易忽略客觀訊息,心存預設立場(「我知道事情一定是這樣!」),然後藉由暗示語句,引導案主的陳述方向,直到它走進治療者心中的座標為止。
.
案主若能質疑對方,事情還不至於走偏,但若案主屈服權威,配合演出,那他得到的不會是人生的解答,而是一段虛妄的回憶。
.
對心理師而言,這是一種放棄,放棄客觀,放棄去探索案主真實的樣貌。因此我們更需要提醒自己,無論是無心的暗示,或是刻意的誘導,都只會讓案主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為對方安插一段不存在的回憶,無疑是一種覆蓋人生的做法。
.
虛假記憶,很容易被某些專業人士包裝為「被壓抑的記憶」,由於無法證實真偽,一旦涉及法律審判,在缺乏物證的情況下,它可能會成為某件冤案的轉捩點。因此羅姨的實驗目的,不是為了挑戰記憶的真實性,而是為了驗證,經過「暗示」後的回憶,其真實性是否會遭到重塑。而這樣的回憶,又是否真能送上審判台,做為定奪裁決的關鍵?
.
當然,虛假記憶的形成,並無法類推到所有人身上,實驗中也有超過一半的人不吃這一套,但哪怕只有一個人中招,這段記憶就會成為他腦中的素材,日後提取回憶時,將會造成難以預料的汙染。
.
因此最中肯的處理方式,就是「開放式提問」。
.
不只是心理師,一般人也適用。在某些時刻,我們也會想幫助身邊的人,想問出他們的心裡話,但比較理想的態度,是收起猜測或假設,當個稱職的紀錄。
.
我們可以從事發的「人時地物」問起,這是客觀的物理證據。試著幫他重建當時的場景,釐情事情的發生順序,詢問他們的感受,藉此串聯事發始末。但關於回憶的細節,情緒的連結,最終都要靠他本人陳述。
.
或許他不會太誠實,但起碼開放式提問不會讓我們成為幫兇,因此即便問不出個所以然也無妨,都比他順著旁人的暗示描出輪廓,畫上一張假的自畫像來得好。
.
倘若立場互調,我們又該如何捍衛自己的記憶?很難一語概括,畢竟這和人格特質與判斷能力有關,但我有個建議,那就是相信自己的「第一反應」。因為那通常是長期記憶的累積,也是在我們的回憶場景中,最少被重建的部分。
.
羅姨曾經說過,人都很珍惜自己的記憶,因此要區辨記憶的真實性,只能靠我們自己。因為,
.
記憶就像自由一樣,都很脆弱。
.
參考文獻:
Loftus, E.F. & Pickrell, J.E. (1995) The formation of false memories. Psychiatric Annals, 25, 720-725.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墨小鯊 LAZY SHAR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理鯊來了?|劉馬車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症嗎?|墨小鯊 LAZY SHARK #ASPD #異常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 #心理學小知識 網絡知名人士劉馬車因執屍強姦被判入獄 到底劉馬車有冇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講起反社會人格 你地會諗到咩代表人物呢? 出現咩行為先係屬於反社會人格呢 電影人物小丑就係一個完...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健忘] 完形心理學的視覺法則- 看板NTUE-EPC-98 的評價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完形心理學應用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完形心理學應用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認知心理學代表人物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認知心理學代表人物2022-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心理學的起源_08_完形心理學 - YouTube 的評價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塔羅牌解析:星星】姊與弟
#塔羅占卜 #塔羅牌星星 #同島一命
*長文請小心,一共有將近四千字,童話的部分大約1500,後面的部分為榮格心理學分析童話(1500)以及于玥的人際占星解析(700)
在塔羅牌中的大牌星星是于玥最喜歡的塔羅牌之一,因為它意味著在災難過後或是歷經困難之後,人們仍抱持著巨大的希望感。在Tarot of the Divine這副塔羅牌中,將星星牌用俄羅斯的童話故事:Sister Alyonushka and Brother Ivanushka。
其實這個故事就是常見的小姊姊與小弟弟的童話故事,只是裡頭的細節有所不同,但會發現這個故事情節都有些耳熟能詳。
故事情節是這樣的:有對非常老的夫妻生了一對姐弟,因為老夫妻很快就被死神召喚了,剩下一位十幾歲的姊姊跟年幼的弟弟。姊姊想要賺錢養家,就必須要經過一個廣大的荒野,長途跋涉地去工作地點,她帶上了年幼的弟弟,就開啟了旅程。
他們連夜趕著路,走著走著太陽就默默地高空升起,兩人都感到很飢渴也很難受,弟弟問姊姊:弟弟發現地面上有隻牛蹄裡面充滿了水,他就問姊姊:我可以喝裡面的水嗎?
姊姊無奈地回答道:不行,你喝了就會變成小牛。我們應該就快要走到一口井讓我們可以喝水了。
於是兩人只好繼續旅程,走著走著,太陽一樣高高掛在天上,空氣十分地乾,他們口乾舌燥到快要死掉,走到一半又發現了一隻馬蹄裡面滿滿的水。這時弟弟又問:姊姊,我可以喝裡面的水嗎?
姊姊很疲憊但又無奈地答:不行,你喝了就會變成小馬。
於是兩姐弟又持續地趕路,但地面被太陽曬得好乾好乾,兩人的皮膚被曬得通紅幾近脫皮,弟弟看到一隻羊蹄裡面滿滿的水,弟弟抓起羊蹄,就要喝下。
姊姊連忙阻止:弟弟!(爾康之手)你喝了就會變成小羊啊!
由於實在渴到不行,弟弟無法理會姊姊的呼喊,便喝了羊蹄裡的水。
果不其然,沒多久弟弟的身體就開始變化,弟弟的身體變成了小羊。當姊姊呼喚著弟弟時,不知所措的弟弟小羊就撲向了姊姊。
姊姊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是好,開始哭泣,但弟弟小羊沒多久就在旁邊跳來跳去、玩耍著。
這時候有名商人恰好騎馬經過,看見了美麗的姊姊,她梨花帶淚的臉龐引發起他憐香惜玉的心情。他跟姊姊說:請妳嫁給我,我會讓你穿金戴銀,過上舒適的生活,也會讓這隻小羊跟我們一起生活。
姊姊猶豫了一下,就點頭答應了。
於是兩人帶著小羊弟弟到了商人的家一起快樂地生活著,小羊弟弟也跟著姊姊共用杯子飲食,好不幸福。
有一天,商人因工作而外出,有位女巫突然出現在姐姐的窗邊,懇求著姊姊:可以陪我去河邊洗澡嗎?
姊姊應允了,兩人一同來到河邊,女巫便撲倒姊姊,將石頭綁在姊姊的脖子上,並且將姊姊推進河裡。女巫幻化成姊姊的樣子,若無其事地走進商人的屋子裡,扮演著商人的妻子,商人也沒有發覺,好像這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然而,小羊弟弟看見了這一切,卻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他不吃也不喝;從白天到晚上都守在河邊。
"姊姊!親愛的Alyonushka!,
游上來!朝著我游上來!"
女巫聽聞了弟弟的呼喊,便向商人提到想要殺死小羊,商人很喜歡這隻小羊,便很猶豫。然而女巫一直堅持著,商人也只好照辦。
小羊弟弟發覺自己即將被殺死,就跟商人說:我想先到河邊喝口水。商人就說:去吧!
小羊弟弟哭著走到河邊道:
"姊姊!親愛的Alyonushka!,
游上來!朝著我游上來!
大火在燃燒,
鍋在沸騰,
刀在響,
我要死了"
在河裡有個聲音回應著:
"弟弟!親愛的Ivanushka!,
一塊大石頭壓在我的肩膀上,
雜草纏住了我的雙腿,
沉重的沙子壓在我的胸口"
牽著小羊弟弟的僕人聽到了這一切,便連忙地趕回去跟商人稟報。
商人招集了一些村民,一同到河岸邊灑下了網子,將姊姊撈了上來,並且將掛在她脖子上的大石頭挪開,將她浸在泉水中,並且穿著明亮的衣裳,姊姊便從死裡復活,比以往都來得美麗許多。
小羊弟弟看著這一幕好不歡喜,便翻了三個筋斗,那一瞬間,他變回了人身。
而邪惡的女巫則被綁在馬的尾巴上,隨著馬奔跑進曠野之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抽到星星這張牌意味著災難或是困境之後仍抱持著希望,保持著平靜與開放、清明的狀態檢視自我的狀態,將會協助自己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榮格心理學 #童話分析
在榮格心理學中,神話故事和童話故事中的孤兒,在父母過世之後常常處在獨自一人的情境中,面臨各種可能的毆打和苦難。然而,根據凱雷尼的說法,「在悲慘的孤兒困境中,一個神浮現了」。是這個不幸命運的翻轉令人印象深刻且意義重大。(引自孤兒一書)
女性內在的阿尼姆斯像是一份潛藏的心智,若能夠覺察它對我們的影響,找出違背自己感受的觀點,那麼阿尼姆斯將可成為一個珍貴的內在夥伴,帶給她進取、勇敢、客觀以及靈性智慧特質的夥伴。(引自榮格心理學:我的大象生活)
在俄羅斯童話故事"姊與弟"當中,一開始就是成為了孤兒,並且展開了孤獨的旅程。
手足關係是血緣關係,也是同輩之間的關係,是我們學習與同儕應對社交的第一步。而在這則故事當中,于玥認為弟弟像是建構劣勢功能的根基,同時也是英雄。因為在許多英雄神話中,所謂的英雄是惡勢力的無辜受害者,也可能是搗蛋鬼與英雄角色兼具;而英雄是原型人物,他是自我與自性協調一致的典範。他是由無意識心靈所創造,是我們仰望的典範;他驗證了自我的正當功能──一個依循自性要求而作用的自我。(引自解讀童話)
在這篇故事當中,孩童作為主角,是因為孩童在性及心靈層面相對來說是未分化的,他們也更接近於雌雄同體的原初存有,因此將孩童視為自性的象徵是適切的,他們代表內在的未來完整性,同時也是個體性尚未得到發展的那一面。孩童象徵著你我內在的一派天真及好奇,那是從久遠歷史中倖存下來的特質,可以是個人的那份孩子氣,也可以是未來個體性的初模。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孩童是成人的根源」這句話就更有深切重要性。(引自解讀童話)
因此,在這篇童話當中的弟弟,身為自我也是本能的象徵,還未從無意識中分化出來的角色,面對身體上的需求自然是難以抗拒的,但一開始仍可以聽從姊姊的指示而願意延宕滿足,這才會從較巨大的動物,由牛至馬,到最後變成較為溫馴的小羊。
在故事中當人類變成一種動物,也被認為是一種退行,渴望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當中。在希臘,綿羊有個具有啟發性的名字,牠們被稱為「向前行的動物」,也有盲目從眾的意涵。而綿羊與神聖孩童有著奇怪的連結,牠們也帶著天真無邪的象徵意涵。(引自永恆少年)
這些成雙成對的孩童母題,像是小弟弟和小姊姊,他們總是有部分被殺(或變型),而部分生命獲得回復,這些都是人類內在完整性的意象,其中初始幼稚期的行是必須被切除,好讓自我意識得以成熟發展。兩個部分最後會以較高的形式結合。(引自永恆少年)在分析過程中,痛點必須被揭開,同時也必須受折磨唯有透過那樣的方式才能夠成熟。
這也是為何當姊姊的眼淚時,商人(阿尼姆斯)便出現了。只是姊姊的轉化還沒有完成,弟弟也自然還沒有辦法變回人形。
走進婚姻之後,尚未覺醒的女性迷失在無意識之海時,使女人失去真切的思考能力,也帶來疲憊感,因此她只能懶散地迴旋在白日夢及鬆散願望幻想中,又或是腦中盡是陰謀算計(引自解讀童話)。
這也是為何當女巫慫恿她一起洗澡時,她不假思索地答應了。
當丈夫出門工作時,也意味著男性專注於外界事物,兩人的分離與男性的漫不經心、沒有查覺到身旁的妻子早已被掉包,都是因為彼此溝通不良,且男性沒能往內探詢自我。
負向母性亦要將弟弟小羊殺害,而商人感到不忍,暗示著純真好奇的孩子面向被壓抑或是扼殺。
走進婚姻的女人經歷過一層又一層的角色褪去、重生,並且擺脫負面母性的陰影,河底亦象徵著連結潛意識所在,也有淨化的意涵。歷經了死亡、求救並且哭喊,才會真正與內在的情緒連結。
個體必須維持接近情感,同時不失去與情感的接觸,一旦失去了就意味著與自身的真誠人格失去接觸。(引自永恆少年)假若有個男人帶著幼稚性的阿尼瑪,他必須經歷極大的麻煩事及失望感。當他經歷夠多後,他就會開始認識女人以及自己,那麼接下來他就真的在情緒上長大了。
「這是怎麼回事,眼淚掉下去的地方,居然開出這麼美麗的花朵。」這表示她至此承受的各種痛苦,都已經比一般層次更為深切。她到現在為止一直往內積壓的感情,終於在此向外界「開花」。(此自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
在這個故事當中,僕人、丈夫、小羊弟弟皆是女性心中阿尼姆斯的象徵,隨著女性面對挑戰、經歷苦難的過程,這些面向也跟著轉變成正向的阿尼姆斯,例如以往皆是姊姊在守護弟弟,當姊姊死亡時,弟弟則以守護者的樣態待在河邊,並且為她而哭泣(真誠);僕人本來只是接受指引,最後變成主動傳遞訊息的人(勇敢、話語),而丈夫也不是擁有傻膽、自己處理問題或是面對女巫的蠢蛋而是去集結眾人的力量(智慧與居中協調者)。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我想這篇故事一直給我一些滿深刻的感受,這些天來在整理這篇童話的文獻的同時,同時也整理了我與我母親的關係。
當我們要走向屬於自己的個體化歷程時,我們就要放下自己對於理想父母的想像,也就是脫離對於主要照顧者的期盼,重新長成能夠自我照顧的單獨個體。
#占星合盤 #人際占星
我想在這裡提一下關於星盤的部分,由於我的母親天王星與金星合相在獅子座,金星本質便是與年輕女性相關,這也意謂著她與年輕女性之間的關係都是相對疏離的。
我跟她的關係雖然有很多愛恨糾葛,但對她來說,她可能也是忌妒著我,又或是不太知道怎麼跟我相處。主要是因為我的太陽牡羊跟她的金星獅子雖然火象星座三分相,但牡羊卻是金星的陷宮,加上我的金星入廟在金牛,同時也跟她的金星產生四分相。
這意味著我很期盼她能夠重視我的自我認同以及阿尼姆斯、價值觀的面向,但她可能就會認為這太過於躁進、有個性、不是一個傳統女性的樣態,加上她已經難以認同自我的內在時,要她去全心全意地愛跟自己這麼不一樣的創造物(例如我),我相信真的是很困難的(更何況我的本質又很機車),且金星入廟的我對於愛的要求是很高標準的、追求高品質與舒適感的。
回顧過去跟她相處的過程,我相信她也很盡力在愛我,可惜她也難以與自我內在真實的樣貌有所連結,就像是童話故事中姊姊進入剛剛進入婚姻的狀態。
因此,這也不得不感謝她讓我能夠理解我們是如此不同的個體,才能夠讓我勇於踏上個體化的路程。
(恭喜看完將近4000字,接下來希望于玥錄製甚麼塔羅牌的占卜測驗,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塔羅占卜】你是異性眼中的白月光嗎?
https://rothluffy.pixnet.net/blog/post/67270245
【塔羅占卜】他對你有愛情的喜歡嗎?
https://youtu.be/do01OmYWSBs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寶劍八】驢皮公主
在Tarot of Mythic and the Divine中將寶劍八用法國著名的童話故事驢皮公主作為代表。
#寶劍八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國王相當富有,因為他有一隻會生產黃金的驢,這隻驢的糞便會變成黃金。國王的妻子長得非常漂亮,而他的女兒也繼承了王后的美貌。然後,好景不常,美麗的王后生病了,她跟國王說,他可以再婚,只是要找一個跟她不相上下美麗的女子。
王后過世時,國王相當哀慟,心情沉寂了好一陣子;然而,他身旁的大臣們催促著他,國家不能沒有國母!然而,國王仍惦記著與王后生前的約定,左思右想,就想起了他那面容與王后幾近美麗的女兒,於是他就便向公主求了婚。(相信我,我在翻譯這段的時候也很想吐)
公主一見自身的父親向自己求婚,她頓時間驚慌失措,連夜逃向神仙教母的住所。神仙教母跟她說:別怕,我教妳怎麼度過此難關。
公主於是向她的父王說:要結婚不是不行,但我要一件如同太陽般明亮的衣裳、一件向月亮般色彩的服裝、以及那隻名貴、生產黃金的驢的完整皮。
由於國王太想要跟自己的女兒結婚,所以他一股腦兒地全答應了。神仙教母給了公主一個神奇的寶箱,這個寶箱可以容納妳所有的一切,妳披著驢皮離開吧!驢皮將會將你的樣貌掩飾得很好。
於是公主連夜逃到鄰國,並且在皇家農場待了下來,大部分的時刻她都披著驢皮默默做事,跟著奴僕們砍柴、餵雞牛羊。在重大的節日,她仍會拿起父親送給她的禮服,在自己的小房間中翩然起舞。
一次王子路過這個小房間,聽到聲響,便從鑰匙孔偷看公主,被她的美貌驚為天人,從此茶不思飯不想,就此病倒了。
頓時間整個國家的人都擔憂著王子的病情,王子說,他只要吃了驢皮女孩烤製的蛋糕就會痊癒了。而驢皮女孩為了製作給王子吃的蛋糕,一時情急,不小心讓手中的戒指滑落了下去。
當王子吃了蛋糕時,便發現了這只戒指,宣告只要是能夠戴上此戒指的女孩,便是他的王妃。這時全國譁然,許多女孩都紛紛躍躍欲試,想當然耳沒有一個人成功,唯獨驢皮女孩。王子堅持驢皮女孩試戴這枚戒指。這是驢皮女孩的戒指,自然是完全貼合著她的手指。
當驢皮女孩脫下了驢皮,換上了亮麗的服裝,才被王子的父母認同她是個稱職的王妃。(真是膚淺?)雖然驢皮女孩已然成為了王妃,仍心心念念著父親是否孤獨,如今她身為人妻,該是時候回娘家探望老父親。
正當她要以王妃的身分跟王子共同回到娘家時,便傳來她父親已與美豔的寡婦結婚的消息。從此每個人都過著幸福的日子。
以傳統的寶劍八的意義來看,暗示著占卜者所問的事情多半恐懼來自於自己,最害怕的事情不見得會發生,而在Tarot of the Divine的說明書中,亦寫到問卜者將可能面臨讓自己感到為難的情境,可以選擇繼續待在自己所幻想的恐懼與焦慮當中,又或是選擇走出自己所製作的心靈監牢。
#榮格心理學 #阿尼姆斯 #阿尼瑪
著名的榮格心理學家伍德曼(Marion Woodman)將矛盾的照護者自體命名為「原魔情人」,她描述這個原魔情人是惡性父女情結的衍生物。原魔情人的功能是作為內在的誘惑者,並且阻擋在女子與外在世界任何的真實男子之間。
父親情人情結的核心是她既景仰又厭恨的父神,不論她愛他或是恨他,她都被束縛在他身邊,毫無力量可探究自己究竟是誰。倫納德(Linda Schierse Leonard)亦描述這樣的變態老人代表了一個批判性、持負面評論態度的陽性內在人物,榮格將這樣的人物稱為「負向阿尼姆斯」(以上兩段取自於"創傷的內在世界"一書)
如同在童話故事書中的主角,由於過去過度認同父親,導致對於父親產生又愛又恨的矛盾情感,同時又好像除了父親形象以外的男性是匹配不上她的。
所幸,主角仍有神仙教母,神仙教母的形象就像是女性內在原有的陰性能量,如同大母神般的照料(在台灣最有名的就是天上聖母媽祖協助漁民平安渡海、協助老百姓度過難關),以及靈活的變通得以離開父親(負向阿尼姆斯)的爪牙當中。
如同許多神話與童話故事一般,例如賽姬跟芭芭雅嘎(俄國的灰姑娘童話)等神話故事來看的話,其實我滿認同就是活在日常生活當中,專注在當下的生活,揀選、打掃、梳理等去體驗生活中大地之母所給予的愛,真實地活在每個片段中,並且能夠忍受無聊,每次的安靜就是可以回到內在跟自己對話的時刻,每次的放空都是與自我直覺連結的機會,這亦是與陰性能量貼近的一種方式。
王子被這樣驢皮公主所吸引著,雖然以往這可能詮釋著正向的阿尼姆斯成長,但王子同樣也被身穿華服(公主的父親贈送的華服)之公主所吸引著。
負向的阿尼姆斯展現為固定的成見、不自覺的假設以及庸俗的觀點,女性需要辨識出「它」與自我的差異,女性的阿尼姆斯才能成為有益的心理因素;女性個體需要不斷質疑自己的想法,找出那些其實違背自己感受的觀點。如此一來,慢慢地,阿尼姆斯將可成為一個珍貴的內在夥伴,帶給她進取、勇敢、客觀以及靈性智慧的特質。(以上這段取自榮格心理學不插電講座:我的大象生活)
在這個故事當中,一開始王子仍是認同負向的阿尼姆斯(被公主的華服所吸引)時,公主仍拒絕被王子辨識出來,但當王子認同了公主在廚房中的努力(蛋糕餵食、滋養與情感的連結等陰性能量),公主就把戒指(承諾與約定)交託了出去。
回去又看了一次原文,只有寫「華服」但我想到如果這華服如果是當時神仙教母要求的那幾件,那就是神仙教母的祝福,就像芭芭雅嘎故事中女主角的小娃娃一樣。
故事中的主角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因為真新郎將會帶給女性個體自信,支持她的努力,而且對她的身心皆感興趣。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我們為自我個體的成長下了多少功夫,在關係中的投射與衝突不見得都能夠避免,但至少保持著覺察,而非過度認同社會主流價值觀(負向阿尼姆斯),真正留意自我的需求與狀態,可讓關係維持在較為穩定與平衡的狀態。
#榮格心理學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墨小鯊 LAZY SHAR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心理鯊來了?|劉馬車有反社會人格障礙症嗎?|墨小鯊 LAZY SHARK #ASPD #異常心理學 #變態心理學 #心理學小知識
網絡知名人士劉馬車因執屍強姦被判入獄
到底劉馬車有冇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講起反社會人格 你地會諗到咩代表人物呢?
出現咩行為先係屬於反社會人格呢
電影人物小丑就係一個完美演繹咩係反社會人格嘅特質
影片取材來源
香港網絡大典-劉馬車
https://evchk.wikia.org/zh/wiki/%E5%8A%89%E9%A6%AC%E8%BB%8A
劉馬車懶人包2011-2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emy-dVEADA
你身邊有反社會人格者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FETOPsCXU&t=229s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過三爆四|一對一線上輔導】
▸ https://forms.gle/zDQSMhvMPgoUPFen9
【預約免費理財需要分析|投資理財交流群組】
▸ https://forms.gle/LhnSAYi6j8pmg4wVA
=== 本集傳送門 ===
// ღ // ღ // ღ //
==== 更多墨小鯊 LAZY SHARK ===
大學鯊系列
▸ https://reurl.cc/9XAeQx
副學鯊系列
▸ https://reurl.cc/OqaZeg
心理鯊系列
▸ https://reurl.cc/VXZAqb
電影鯊系列
▸ https://reurl.cc/8nAEOd
日常鯊系列
▸ https://reurl.cc/v1bY41
// ღ // ღ // ღ //
=== 金主歡迎 ===
▸ https://streamlabs.com/tsukishima_hitomi
▸ https://payme.hsbc/mozishark
// ღ // ღ // ღ //
=== 社交平台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moziii_5/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ozishark
// ღ // ღ // ღ //
=== 本集內容 ===
#反社會人格 #劉馬車 #ASPD
#高功能反社會人格
#反社會人格障礙症 #劉馬車執屍
#變態心理學 #異常心理學 #精神病
#精神健康 #心理治療 #心理學診斷
#antisocialpersonalitydisorder
#abnormalpsychology
#人形頹廢鯊魚 #墨小鯊
#gpa爆4 #心理學 #社科
#哲學 #文學院 #社會學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ღ - - -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12/2 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1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今天我要跟你分享的,是「過好人生」歷史人物的第三位;而這第三位呢,想要呼應的就是「做決定的能力」。
一個人,人生是否能夠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在於人生的每一個抉擇的關鍵、每一個分叉路口的時候,你怎麼樣做出「適當的決定」?
而我要挑選的這一位歷史人物是誰呢?他是「司馬懿」。
司馬懿這三個字你可能不陌生,但是多數人對於他的印象,不是停留在《三國演義》,那個老奸巨猾的形象;然後呢,後來陰謀篡位的形象。
再不然就是呢,你可能把司馬懿的印象,投射在「軍師聯盟」這一部戲劇裡面,那一個聰明、心地善良,然後隨機應變的正面形象。
然而不管是《三國演義》裡面的奸詐,還是「軍師聯盟」裡面的那個正派、那個胸有大志的樣子;它都是戲劇的呈現。這些戲劇的呈現,難免是因為編劇想要去說一個更好聽的故事、去包裝出來的。
然而我們盡可能的回歸到歷史的真實,司馬懿到底在他的生涯當中,他怎麼樣透過一個一個作出的適當決定,來幫助自己活出想要的樣子?
或者是在那個動蕩的亂世裡面,他怎麼樣透過做決定的轉變,來幫助自己一步一步的前進?
其實司馬懿的出身並不差,在他的年代裡面「司馬家」算是世家大族;尤其是他自己的八個兄弟,在當年被稱作是「司馬八達」。
特別是他的哥哥「司馬朗」做官做到一州的刺史,然而司馬朗跟當年的一位大學者叫崔琰,被稱為是當時朝廷的清流。
曹操本人呢,非常看重崔琰這個人,然而崔琰曾經在司馬朗面前說到司馬懿,他特別跟司馬朗說:「司馬懿的聰明才智、行事決斷,都遠遠的在你之上」。
然而這樣的一個風聲,也被曹操聽到了,於是曹操就特別派人召司馬懿來當官。而當年的司馬懿在第一次曹操找他當官的時候,他稱病不去。
曹操他也不相信這種事,派人連夜的去刺探消息,結果就發現司馬懿躺在那邊一動也不動,還真的像生病一樣。
然而過了幾年,在公元的208年,曹操他成為丞相之後,他就再次要找司馬懿來當官。
這一次他就明擺著說,司馬懿如果不來就把他宰了!所以司馬懿也迫於無奈,他就只好去當官;去當一個叫做文學掾的小官。
可是從這裡我邀請你思考一下喔,司馬懿為什麼第一次,在曹操找他做官的時候不來,而第二次來?
可能表面上的歸因,你會覺得是因為形勢比人強,因為被逼。那有沒有一些更深層的原因,讓他在這兩次的過程當中,做出了不同的決定?
這裡面呢,有幾個說法喔,第一個說法是,第一次曹操找司馬懿當官的時候,是在建安6年,而後來曹操在官渡大戰之後當上了丞相,是在建安13年。
所以在建安6年的時候,對於司馬懿來說,他會覺得喔,他不太確定曹操是否能夠跟袁紹征戰的時候能夠勝出。
所以對司馬懿來說,那個時候如果到曹操那邊去當官,第一個自己可能也沒有相對應的位置;而第二個他可能會把自己的未來,押寶在一個不確定的人身上。
而第二個可能的考量,是司馬懿跟曹操他們彼此之間身份地位的衝突。其實在東漢末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正是世家大族興起的時候,所以在官場裡面,也非常講究門第跟出身。
那司馬懿呢,他的家族都是世代的豪門望族,他的爺爺司馬俊坐過潁川的太守,父親司馬防做過京兆尹的洛陽令,出生是相對比較高貴的。
而曹操的出生我們都知道,他的祖父曹騰是宦官;其實曹操的出身是很低微的。所以呢,一個是官宦人家出生,但另外一個是宦官人家出身。
尤其是還不確定曹操的行事風格,和他是否能夠勝出的前提底下,他就對於是否要投靠曹操這件事,是有所保留的。
但是在司馬懿歸順曹操當官之後,司馬懿的表現卻是相對的積極,而做人卻是相對的低調。
比如說,我們現在說到的「得隴望蜀」,跟「屯田」的建議,包含他勸阻曹操「遷都」這件事情,都有司馬懿提出建言的影子。
然而司馬懿不管他做人有多麼的低調,事實上呢,他真正押寶的並不在曹操身上,而是曹操的兒子曹丕身上。
而事實證明曹操過世之後,在曹丕當政的時期,司馬懿也的確受到了重用;甚至於在曹丕駕崩的時候,司馬懿更成為了托孤大臣。
然而如果回到司馬懿在軍事方面的表現,我們知道喔,在他的一生當中,四個最重要的軍事行動。
分別是第一個,他用計除掉了孟達;而第二個,他跟諸葛亮的對抗;而第三個,他遠征遼東;當然還不能忽略的是最後一個,叫做高平陵的政變。
那當我們提到這裡的時候,我們先看司馬懿,在決定要不要出來當官的這個決策;你可以從他在「官渡大戰」之前,他不出來當官的這件事情,感覺到他是一個很理性的計算者。
可是你也可以從他因為自己是官宦子弟,而不願意為宦官子弟服務的這件事情,覺得他很感性。
然而事實上呢,如果你呼應到他人生當中,四件最重要的軍事行動,你就會發現,他其實是一個很務實的決策者。
我們說到喔,他用計除掉孟;在過程當中,它是一個最有名的閃電戰。因為當時孟達私底下跟諸葛亮互通有無,而決定要反叛曹魏。
可是呢,司馬懿一聞到這樣的一個訊息之後,他人在宛城,他距離洛陽800里,而距離宛城1200里。
所以呢,就算司馬懿知道孟達要造反,算一下時間哦,司馬懿要先發函請示皇帝,這需要10天的時間;而魏明帝下旨送達,大概需要10天;司馬懿在調兵遣將又需要10天。
等到這三個10天都完成了之後,整個孟達他早就整軍完畢,能夠固守上庸這個地方,其實沒什麼好怕的。
結果孟達這個念頭才剛放下,想不到在短短的8天之後,就看到了司馬懿整個大軍兵臨城下。所以你看司馬懿面對決斷的時候,他是非常果決的。
然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你因為孟達的這個事件,就覺得司馬懿的決策風格,他就是以「快」為著稱;那你再回頭去看,他在對抗諸葛亮。
他在對抗諸葛亮的過程當中,最有名的就是他用熬的、他用拖的,把諸葛亮整個熬死、拖死啊!所以呢,你說司馬懿他的風格,到底是快還是慢呢?
然而在拖死諸葛亮之後,他後來的遠徵遼東,又是一個非常經典的閃電戰。可是呢,最後的高平陵政變,他跟曹爽之間,可是熬了超過10年,才發動高平陵的政變。
所以綜觀來看,如果你要去評斷司馬懿的決策,是理性還是感性?是快還是慢?你都沒有辦法去拿出一個真正的定論。
但如果你把高度往上拉高的話,你會發現,其實司馬懿做的每一個決策,在他心中都有所謂的「期望值」的思考,而不是「絕對值」得思考。
在當年啊,有很多讀書人就很容易陷入「絕對值」的思考;所以呢,他們可能沒有聞到、他們沒有感受到整個大環境的改變。
於是堅守在比如說「漢室正統」這樣的概念底下,他就沒有辦法為曹操,或者是後來的曹丕服務。
可是呢,司馬懿本身他的出生,雖然也是世家大族、也是以漢室為最主要的宗旨。可是他很清楚的聞到時代的變化、趨勢是不可擋的。所以呢,你說他是理性,還是感性?
與其用這樣子區分,不如說他在為他的生命做決定的過程當中,他很清楚他要怎麼樣調整,自己的每一個選項的期望值,而不是用絕對值的思考,讓自己喔進退不能、動彈不得。
可是另外我們來看看,他在軍事上面,面對孟達的「快」、面對諸葛亮的「慢」;再面對遼東的「快」,然後最後高平陵之變的「慢」。
同樣的邏輯,如果你用快、慢的這樣的區分,你也沒辦法定義他。
然而如果你拉高到一個更高的格局來看,你會發現他做這些軍事上的行動,他都沒有讓自己停留在「最差的感覺是什麼?」,而是不斷的去評估「最差的結果會是什麼?」
就以對抗孟達的角度,他的閃電戰就算沒有辦法一舉拿下孟達,最差最差,其實諸葛亮也會因為司馬懿的閃電的動作,讓諸葛亮不敢躁進。
可是呢,在面對諸葛亮的時候,他很清楚知道一件事情,諸葛亮最大的弱點,就是他們要速戰速決。而司馬懿他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有整個曹魏的家底,我可以跟你熬、我可以跟你拖。
可是這種事情,只要一熬、一拖,他在自己內部的名聲,或者大家對他的指責,可能就會相對比較多,會覺得他怯戰。
甚至於,我們知道喔在《三國演義》的故事裡面,也有說到諸葛亮還送他女人的衣服來羞辱他;雖然呢,這是《三國演義》裡面的橋段,不知道真假。
但是呢,我們回到歷史相對的真實,你就可以感覺得到,他在當年如果掉入到自己的感受的話;那當然啦,就痛痛快快的跟諸葛亮打一仗,整個姿態不是比較優雅嗎?
但是他其實是一個很務實、他很清楚如果我跟諸葛亮拖著、熬下去,最差的結果,就是諸葛亮他怎麼樣都沒有辦法進犯;而對我來說我用這樣的戰略,最起碼可以確保不輸。
所以呢,如果你要問我:「在人生裡面,面對這麼多選項要怎麼做決定?」;我會覺得「司馬懿」是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
因為如果你停留在「做決定的方法」,你會發現你很難歸納他、你很難定義他。但是呢,你把格局拉高到「做決定的思考」。
不管是他決定要不要出來當官的「期望值」思維;還是他後來的軍事行動當中,他去評估「最差的結果」,而不是停留在「最差的感覺」。
甚至於在每一個決定的細節當中,他都很清楚的去做出「正確的歸因」。然而最後你會發現,他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
就有一個開玩笑的說法,曹操幾度想要殺掉他,結果曹操先死了;而曹丕雖然信任他、雖然重用他,但也一直放心不下他,最後曹丕也死了。後來曹睿也幾度要害死他,結果最後曹睿也死了。
然而從曹爽的角度,這老傢伙跟我一起同朝輔政,老的都掉渣了,結果到最後高平陵之變,曹爽倒下來,而司馬懿好好的活著;甚至於,為他們後來司馬家的天下,立下了一個重要的基礎。
當你在面對人生的很多選項的時候,究竟你有沒有具備有「期望值」的思維?究竟是你是停留在「最差的感覺」,還是鎖定在「最差會有什麼結果」?以作為務實的評估。
然而在整個決策過程當中,你有沒有做出正確的歸因,並且讓你每一個選擇的選項,讓時間都有機會站在你的同一邊。
我想喔,所謂的「做決定」的智慧,並沒有辦法給我們一個確定性的答案;只要選擇A就一定能夠正確、就一定能夠成功;天底下沒有這種事,因為環境不斷的在變化。
然而也因為如此,如果你要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做決定的思維」怎麼樣因著變化,去做出適當的調整,這是絕對必要的。
司馬懿的例子給我很大的啓發,也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然而如果你想要學習,在人生當中「做決定」的智慧,那麼我很鼓勵你,千萬不要錯【過好人生學】。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過好人生學】;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都有連結。
我很期待你能夠加入,我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過去三天的分享當中,我從個人的角度,來看待我們的「趨勢」跟「未來」,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思維跟能力的調整,讓我們能夠適應的更好。
而今天呢,我轉換個角度,用指向於「趨勢」與「未來」的角度,來回觀我們的個人;應該要怎麼樣去定位,或者是我們的危機跟機會各自又在哪裡?
我想喔,可以談趨勢與未來的人很多,但這一位人物,有他的獨特性跟代表性;他就是日本「軟銀集團」的創辦人~孫正義。
他在今年的6月,參與一個台灣舉辦的,叫做「全球產業秩序的結構與創新」這個論壇裡面,他做了一場公開的演講。
我在這裡喔,跟你分享一些他這個演講裡面的內容。他認為喔,全球第三波的工業革命,就是「A.I.人工智慧」正在來臨。
如果按照過去30年網路革命的歷史經驗,未來30年半導體的運算速度,記憶體的儲存容量,跟網際網路的傳輸速度,都將成長100倍。
換句話說,A.I.人工智慧的智商,會比現在聰明100倍。他也預估到了2040年,全球機器人的數量,將正式超越全球的人口數,達到100億個機器人。
然而孫正義更直接的表示說,他說不管你喜不喜歡,A.I.人工智慧的時代,它就已經來臨了。這些新科技改變人類社會的速度,會比預期的來得更快。
他以「汽車」為例,在1913年的美國福特汽車,推出第一輛汽車;當時在美國的紐約街頭上,100部交通工具裡,只有1部是汽車,99部仍然是馬車。
但是短短5年的時間裡,形勢完全逆轉;紐約街頭汽車跟馬車的比例,翻轉成為99:1。
然而時至今日,很多人會質疑,運用人工智慧的科技,進行自動行駛的車輛是不安全的;所以都覺得短期應該不會發生這樣的事。
但是我們回觀一個事實,就在美國,現在自動駕車運送處方藥、自動駕車運送網購貨品,這些都已經發生了!
而且進一步來看,網購運送貨品,如果用人工來運送,每件的成本要5美元,而自動駕駛車輛的運送成本,卻只要0.23美元。聽到這裡你想想看,5美元跟0.23美元,這個成本是差異多大啊?
如果按照「趨勢」這樣子發展,可能你現在還會看到,某些專職送貨、送外賣的這些人員,可能他只要跑得勤一點,他的收入還可以蠻不錯的;但是這種事情,可能會很快的消失不見。
其實如果我們回顧,在25年前發生的「資訊革命」來看,網際網路的流量,在25年前其實只有「180G」;但今天的流量,已經高達「156T」,這個流量成長了100萬倍。
如果用市場價值來衡量,美國華爾街網路公司的市值,過去25年的市值,也成長了1000倍。
在1994年全球股市,市值前十大的公司,唯一家的科技公司只有「IBM」。當年擠進前10名的公司,包含日本的NTT電信、美國奇異、艾克森美孚石油、可口可樂、通用、菲利普莫里森煙草,和默克製藥。
但25年後的今天,全球股市前10名裡,有7家都是網路科技公司;包含微軟、Amazon、Google、Facebook、蘋果、阿里巴巴、騰訊。
所以呢,網際網路的革命對全球社會,會產生重大的改變。而相對於網際網路,接下來的「A.I.人工智慧」的革命,在未來的30年,單單在美國,就可望創造19兆美元的產值。
如果按照孫正義的說法,A.I.人工智慧,是人類社會最大的創新改革,會比網際網路的影響來得更大。
其實如果回到人工智慧,跟人類大腦的對比,目前呢,人工智慧只有在下棋這些領域,比人類強大;但是30年後,A.I.會比現在聰明100倍。
到時候所謂的超級智慧,會在人類社會當中誕生;人類的智商平均是100左右,有人說愛因斯坦的智商190;但是未來我們人工智慧的智商,合計會到1萬!
這是什麼數字啊?他會是超級天才,也是天才中的天才。
可是聽到這裡,你千萬不要覺得很悲觀,因為A.I.並不會在所有的領域裡面,都取代人類;畢竟啊,人類在創造力跟互相尊重的能力、彼此協作的部分上。會比A.I.來的更強。
但反過來,如果在既有的資料跟數據,產生的預測跟預估這方面的話,那麼A.I.會比一般的人類強很多。
所以透過孫正義的這番說法,你聽到這邊,不知道你想到了什麼?
我常常會說一句話哦:「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了,但是很多人卻還用工人智慧的腦袋,來想自己的現在跟未來」。
事實上,如果你現在檢視你謀生、你工作、你面對生活,跟未來的方式跟態度,都是那種純粹技術性的,或者是重複性的。
甚至於,絲毫沒有任何創造力含量,這樣的工作跟生活形態。那麼我幾乎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在你的有生之年,你一定會被A.I.所取代。
可是反過來說,當你現在的思維開始改變,用一個更深刻且更寬廣的視角,來看待自己的工作跟生活的話;那麼你即將會擁有的,是A.I.幾乎無法取代的部分,就是你有「創造」的能力。
而這種在計算機的演算法裡,很難模擬到的像人類的情感、人類的藝術創造,這些部分回到你我的生命裡,當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具備的。
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如果你現在面對你的工作與生活,你開始能夠有意識的,創造出一些必要的結果;並且去優化你在面對工作跟生活的流程。
而進一步提煉出你的「核心能力」,把你核心的能力跟認知。並不是托付在某些特定角色的工作裡;而是把這些部分,發展出一個生態圈,並且在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擁有一個正確決策的能力。
最後回到生命的本位裡,去創造出那個A.I.幾乎不可能模擬的東西,叫做專屬於你靈魂的意義與價值。
那麼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你,不管這個時代怎麼樣變化,你不僅不會是那個被淘汰的人,而且你還可以透過這些科技的進步,為你如虎添翼。
你聽到這裡,你一定很好奇,那這些能力各自需要什麼呢?其實我剛才已經說出來了!
如果你想要在自己的未來,過上一個更好的人生;有四個能力,是你一定要具備的~
第一個叫做「創造結果的能力」,第二個叫做「建立生態圈的能力」,第三個叫做「正確做決定的能力」,而第四個叫做「創造意義的能力」。
然而這個部分的學習精進,讓你擺脫工人智慧的腦袋,而讓自己在人工智慧的時代裡,能夠適應良好、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那麼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我們近期推出的線上課程,叫做【過好人生學】。
在這一門線上課程裡,我除了陪伴你,去建立起必要的「四個能力」之外;更結合了我多年進行個案教練的經驗,跟我個人生命轉型的一個體會,讓你能夠更深入的看清楚,自己的生命形態怎麼樣可以過得更好,並且避免掉一些迷思跟現象。
因為我必須說「思維的盲點」,它不一定是發生在那些我們所不知道的事;而是我們太僵固於我們所知道的事。
就像上個世紀的馬車夫,他之所以會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其實並不是在於,他不知道汽車這件事,而是他太僵固於他的謀生方法,就只有駕馬車。或者是只有透過駕馬車的交通,跟移動的意義來收錢。
所以囉,如果你渴望突破自己在生涯的思維盲點,並且建立起「過好人生」的必要能力,還有它實際的做法。
那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把握我們推出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
然而無論如何,面對未來的改變跟衝擊,不管我們在主觀上喜不喜歡、想不想要,它一定會發生。而真正的關鍵在於~「你準備好了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在我們的內容裡面提到的【過好人生學】。
相關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在線上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一起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完形心理學應用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在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TKirby也提到我算是逆向跨到文組的軟體人, 搞到現在都有大學聘書了這幾年也是有觀察到一些現象, 所以可以簡單 ... ... <看更多>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完形心理學應用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在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TKirby也提到我算是逆向跨到文組的軟體人, 搞到現在都有大學聘書了這幾年也是有觀察到一些現象, 所以可以簡單 ... ... <看更多>
完形心理學代表人物 在 [健忘] 完形心理學的視覺法則- 看板NTUE-EPC-98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轉錄自 NTUE-EPC-97 看板]
作者: meijoy (Incurable)
標題: [轉錄][健忘] 完形心理學的視覺法則
時間: Sun Jun 10 13:24:35 2007
https://gc.shu.edu.tw/~tjchiang/indite/GestaltPsychology/index.htm
˙心理學的定義
˙何謂格式塔
→完形心理學之發展
(1)德國時期(Bauhaus藝術及建築學校)
(2)美國時期
→場之理論與格式塔
˙心理學的定義
完形心理學是探討人類對於圖像的認知反應的一種學問,它是心理學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分
支,對於視覺影像工作者而言是十分重要且基本的技能。在討論完形(Gestalt)的意義以
前,有必要先對心理學的發展有一些基本的瞭解。心理學(Psychology)這個字是由希臘
文psyche(心或精神)及logos(研究或學科)演變而來。按照字面上的意義解釋,心理學
是「研究心靈或精神」的學科。過去身心二元論的時代,心理學的研究侷限於心靈層面的
探討,因此昔日的心理學是十分主觀又缺乏科學實證的學門。隨著科學的不斷進步,心理
學在本質上逐漸轉變為系統化、客觀性及依賴科學實驗的學問,同時心理學界開始主張人
類的身心並不能切割,「行為」是身心一體的結果。由於「行為」具有客觀性,而且可以
觀察量度並加以量化分析,因此人類的行為研究逐漸成為現代心理學的重心。
心理學家Kurt Koffka於1925年曾為心理學下過一個定義:心理學是探討生物和外界環境接
觸時產生相應「行為」的科學。而「行為」則包含兩種意義:一是具象可觀的反應,如說
話、動作或可以量測之生理變化;二是抽象不可觀的反應,如人內在的動機、情緒、思考
、知覺等等。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可說是內外兼具,涵蓋了人類所有可觀、不可觀的心理活
動歷程與表現,因此它是研究個體行為與心智歷程,經過縝密觀察與測量而建立的科學。
˙何謂格式塔
Gestalt這個字源自德文,它有兩種涵義:一是指形狀(shape)或形式(form)的意思,
也就是指物體的性質;另一種涵義是指一個具體的實體和它具有特殊形狀或形式的特徵。
Gestalt如果用在心理學上,它則代表所謂「整體」(the whole)的概念。而以Gestalt為
名的「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於20世紀初發源於歐洲,它主要是在研究人
類知覺與意識上的問題,「完形」心理學反對結構學派(Structuralism)以自我觀察、自
我描述等內省的方法分析意識經驗的成份,以及行為主義心理學派(Behaviorism)過份強
調動物實驗,完全排斥心智歷程的作法。一般而言「完形」心理學視心智歷程和結構為心
理學的內涵,企圖以比內省法更科學的方法,來分析瞭解人類如何對於視覺刺激產生視覺
上的認知概念。此一學派在國內有人以「完形」稱呼,也有人以其發音直譯為「格式塔」
心理學。因此「完形」心理學和「格式塔」心理學其實是同一名詞。
「完形」心理學派是以Gestalt作為其理論之主軸,他們認為人類對於任何視覺圖像的認知
,是一種經過知覺系統組織後的形態與輪廓,而並非所有各自獨立部份的集合。易言之,
「完形」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認為:「部份之總和不等於整體,因此整體不能分割;整體是
由各部份所決定。反之,各部份也由整體所決定」。由此一觀念推論,人們在欣賞一幅圖
畫或一張攝影作品時,畫面裡的每一個部份形成了各自獨立之視覺元素,如果想讓觀者留
下深刻的視覺認知,元素與元素之間必須彼此產生某種形式之關連。人類的認知系統,如
何把原本各自獨立的局部訊息串聯整合成一個整體概念,正是「完形」心理學派主要的研
究課題。
雖然Gestalt這個字起始於視覺領域的研究,但是在實際應用上它卻超越單純的視覺甚至於
整個感覺領域。完形心理學大師Wolfgang Kohler認為,Gestalt其形式或形狀上的意義在
完形心理學中已退居次要地位,並非完形學派的主要研究中心。廣義地說,完形心理學家
是用Gestalt這個術語,來研究心理學的整個領域。雖然完形學派的發展歷史很短,但是它
對於人類視覺「場」之形成與視覺上「整體性」(wholeness)之問題,曾經有十分獨特且
深入的研究成果,對於人類的視覺認知有很大的貢獻。可惜的是,完形心理學的學說與假
設很難經由科學的實驗加以驗證,由於後繼者少,終於日漸式微。
在探索完形理論以前,我們可以閱讀書籍和圖像來加以說明,人們在閱讀一段英文寫成的
文章時,看到的是一個個由26個字母組成的單字,再由每一個單字彼此間的相對關係與文
法結構,串接成一個可以被他人了解完整的文字意義,而非一連串各自獨立的長短符號與
間隔。同樣的情況,一般人在欣賞一幅圖畫或一張照片時,閱讀的也是由不同濃淡、色彩
、造形、輪廓和形式組成的完整圖像,並非彼此毫無關連的獨立區塊。而觀眾在欣賞一部
電影時,所接受的訊息也是由連續的畫面與聲音等組成的敘事情節,而不是一連串各自獨
立的停格片段。由此可知,知覺過程中最自然也最關鍵的工作項目,就是將不同時間與空
間之訊息作一次整合。唯有如此,才得以讓訊息的接受者能從容不迫地接收並處理隨時湧
入的大量訊息。
→完形心理學之發展
觀「完形」心理學的發展歷史,由早期研究人類的知覺現象開始,到後來應用在學習、認
知、諮商等心理學領域,貢獻可說十分卓著。由於它的理論是由德籍學者以德文撰寫,內
容非常艱澀難懂,加上學習的人很少,使得這個學派逐漸為人淡忘忽視,它的發展時間僅
僅祇有20年左右光景。直到1950年代由於航空運輸的普及,美國科學家為了飛航技術的理
由,開始研究人類的視覺與環境之關係,過去「完形」心理學派研究發展的許多視覺理論
,才又重新受到科學家的重視。1970年代隨著電腦科技的昌盛,為了「人工智慧」研究的
需求,關於人類大腦、神經的視覺生理及心理學的研究有了十分重大的突破與成就,在科
學家漸漸揭開人類視覺生理之謎的同時,才又重新檢視並肯定過去「完形」心理學派對於
人類視覺認知所作的貢獻。1970年代起「認知」心理學開始蓬勃發展,「完形」心理學過
去的研究成果也為「認知」心理學奠下了深厚的基石。因此,很多心理學家將「完形」心
理學視為「認知」心理學的先驅。如果要嚴謹地探討「完形」心理學對於現代藝術發展之
影響,其實應該將它的歷史畫分為歐洲與美國兩個段落來加以討論。
(1)德國時期(Bauhaus藝術及建築學校)
「完形」心理學派的誕生大約是在1912年的德國,當時Dr. Max Wertheimer(1880~1943)
發表第一篇有關「現象」的論文,首次對「完形」心理學作了有系統的陳述,因而發展起
來。 Wertheimer認為視覺元素的組織是所有心智的基本,而且是與生俱來的,並不須要刻
意去學習。他把視覺元素組織的因素定名為知覺組織律(perceptual organization),也
就是後面要討論的接近性、相似性、連續性、封閉性等完形律。 Wertheimer並首度提出所
謂「群化」的原則,對於過去畫家在「呆板」與「散漫」的畫面之間,祇知道「統一中求
變化」的構圖原則,建立了一個嚴謹的理論基礎。七年後另一個對於20世紀現代藝術具有
舉足輕重地位的包浩斯(Bauhaus)藝術及建築學校,也由建築師Walter Gropius在德國威
瑪(Weimar)創立。他們對於人類在這段期間由於科技昌盛衍生的問題,同樣採取一種整
體統合的方式。雖然「包浩斯」藝術及建築學校與Dr. Max Wertheimer領導的「完形」學
派並無直接傳承的關係,但是「包浩斯」充滿實踐精神的藝術走向,以及對於「視覺場」
之研究與視覺元素間的數學性與表現性的分析,其實兩者的精神是十分一致的。
「包浩斯」藝術及建築學校是一所相當於大學層級的美術學府,這所學校的藝術走向與傳
統唯美主義與古典主義相反,採取「形式服從功能」及「以少勝多」作為創作的指導原則
。它的設校精神是將藝術與工業技術結合,認為「藝術與工程應該互相受益,不必向19世
紀一樣彼此視同陌路」。因此「包浩斯」實際上是一所講求功利主義與務實精神的美術學
府,強調理論科學與實證觀念同樣地重要。「包浩斯」藝術教師在設計課程時特別重視形
式分析與色彩結構的基礎訓練課程。如何將藝術的創意與熟練的工藝技能及科學知識相互
結合,並符合20世紀工業化大量生產的需求,是「包浩斯」教學上的一大特色。
這所學校的師資陣容包括:20世紀重要的美術理論家及觀念藝術家,如Paul Klee(圖C5-1
)、Wassily Kandinsky(圖C5-2)、 Lyonel Feininger(圖C5-3)、Moholy Nagy(圖C5
-4)、Ludwig M.V. Rohe等。其中Paul Klee和Wassily Kandinsky更以親身的創作經驗,
加以系統整理,編成有條理具創見的教材。Kandinsky並以色彩實驗的作品強調單純顏色的
心理效應,開啟「抽象藝術」(abstract art)的風潮,被稱為抽象畫的鼻祖。「包浩斯
」提供學生自由創作的學習環境,尊重任何形式的創作,鼓勵學生透過動手來發現問題,
並解決問題。這種Workshop式的教學方式,成為現代美術教育的先驅者。尤其目前各國的
大學大多將建築系列入理工類別而非人文學科,並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數理背景,據信與
「包浩斯」教學的成功有關。
「包浩斯」籌劃各種嶄新的美術課程,試圖用一個完整方法來解決高度工業化與科技發展
下所衍生的問題。「包浩斯」的許多老師與Dr. Max Wertheimer同樣深信:其實物理學的
力學原理與人類的知覺系統十分類似,它們都在不斷尋求一個簡單而安定的狀態。因此
Dr. Max Wertheimer與「包浩斯」的教師們便首先提出「場」(field)之觀念,並把建築
結構學(Structure)的理論應用在設計課程之中。他們巧妙地將純藝術與純科學的課程融
合在一起,並且結合工藝生產與實踐經驗。其中Moholy Nagy開始採用感光材料不經由照相
機直接曝光的實驗,完成抽象拼貼的影像(C5-5),最終到達傳統攝影相當的作品。這些
當時十分前衛充滿實驗性的觀點,徹底扭轉了20世紀建築與設計的教育方向。
唯「包浩斯」的教學理念後來逐漸受到政治及外在學術勢力的干預,1925年被迫遷校。不
到10年光景又由於失去當地市政府的支援,1932年再度搬遷至柏林。1933年納粹政權強迫
該校關閉,執教的老師們多數疏散逃亡至英法等國,隨後陸續輾轉投奔美國。值得一提的
是,「包浩斯」創辦人Gropius後來進入哈佛大學講學;Rohe來到後來改名為伊利諾技術大
學的建築、計劃和設計學院執教;Nagy則在1937年於芝加哥創立了New Bauhaus學校,可惜
祇維持短短1年時間。這批大多成長於歐洲具有創新觀念的傑出藝術家們,後來成為領導20
世紀全世界建築、繪畫、設計、攝影與美學理論的領袖人物。
(2)美國時期
「完形」心理學派初期的核心人物因納粹德國的破害,後來陸續輾轉由歐洲移居美國。由
於Max Wertheimer、Kurt Koffka及提出「頓悟學習」之Wolfgang Kohler等三位學者之介
紹倡導,「完形」心理學在1930年代才逐漸被美國心理學界所熟悉。而
Dr. Max Wertheimer任教於柏林大學時期的受業弟子Rudolf Arnheim,則是「完形」心理
學得以大放異彩的關鍵性人物。
1928年Arnheim獲得博士文憑後,便因定期發表默片之電影評論,而鑽研蘇聯、美國及德國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電影資料,1932年寫成一本將電影視為一種媒體來討論的電影
理論專書----Film as Art。1940年Arnheim移居美國紐約,並獲得古根漢獎助金,從事將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尤其是完形心理學)溝通搭橋的工作。他特別著重於研究空間、形式
、色彩、律動等在視覺上的作用,以及這些作用與藝術作品之關係。1945年他完成一生的
經典著作-----《Art & Visual Perception》(藝術與視覺認知)(如圖C5-6),也為藝
術行動與觀看行為之間找出兩者的共通性。同年,他應聘在Sarah Lawrence學院任教。
1968年Arnheim離開勞倫斯學院,赴哈佛大學Carpenter藝術中心教授藝術心理學課程。
1969年他又發表Visual Thinking一書,闡釋「視覺思維」在藝術創作的作用。他認為藝術
作品不是臨摹自然,藝術家的工作也不祇是觀察事物,而是在於發現事物之本質。1974年
Arnheim自哈佛大學退休,隨即應聘擔任密西根大學訪問教授,直到1984年二度退休為止。
他在美國大學教授藝術心理學期間,勤於著述才將這一名稱很奇特的「完形」理論發揚光
大,成為完形心理學集大成之一代宗師
→場之理論與格式塔
19世紀著名的物理學家包括: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赫茲(Heinrich Rudolph
Hertz)、赫姆候茲(Hermann L. Helmholtz)等多位,他們在電磁學與重力場的領域獲致
十分顯著的突破及成就。在歷經許多次的實驗之後,他們提出了一個假設:在物理世界裡
存在了一種所謂的電場、磁場與重力場,在場中的所有元素會因為某種形式彼此共鳴的力
量(sympathetic force)而凝聚在一起,場中的元素與元素間會彼此影響。它們不是彼此
互相吸引,就是彼此之間互相排斥。這種彼此相互牽引的力量受制於元素之尺寸、質量、
位置及靠近等因素。Dr. Max Wertheimer之視覺研究受到當時新發現的物理學定律影響,
他認為和物理世界的「場」一樣,在人類的知覺世界裡應該也有一個極為類似的「場」存
在。相對於人類視覺世界的便稱為「視覺場」(visual field);和人類生活、學習等情
境相關的是「知覺場」(perceptional field)。人們知覺到此一場地,並加以利用再把
握這個整體,而至完形(Gestalt),因此「完形」心理學被稱為「場地論」(field
theory)。
「完形」在「視覺場」中的定義是:在「視覺場」中的各種力量組合成一個自我完滿而平
衡的整體。在一個「完形」中,任何元素的改變都將影響整體以及各部份之本來特性,因
此整體是大於或不等於部份之總和。而「完形」法則證實了Dr. Max Wertheimer的視覺觀
點:一個物體被人們感覺的方式由它存在於「場」的狀態或條件所決定。也就是說,人類
「視覺場」中的諸多元素,不是彼此吸引形成一個整體(grouping),就是彼此排斥而各
自獨立(not grouping)。「完形」心理學所歸納的認知結論,其實就是描述在「視覺場
」中整體(grouping)的認知如何形成。除此之外,心理學家Kurt Lewin及Fritz Perls利
用「完形」理論與法則,研究發現潛藏在人類知覺系統內某種群體化的動力,因而建構了
一套臨床心理學之完形治療法(Gestalt Therapy),在心理治療上是一種嶄新的觀念與嘗
試。
在任何一個「視覺場」中(也許是一幅畫或某一場景),能否把其中的幾個視覺元素連結
起來,看成一個有組織的外觀輪廓,端視這些元素之間是否存在知覺上的某種關連性。為
了找出元素間並不真實存在之關連性,完形心理學派找到了若干著名的原理及法則,被稱
為Gestalt Law(完形法則)。它們有在前面已經敘述過的「圖與地」之概念,還有對視覺
創作十分有用的「相似性」、「對稱性」、「連續性」、「封閉性」、「共同命運」及
「異質同形」等法則。這些被完形心理學派研究歸納出來的視覺規律,可以幫助平面圖像
的創意與設計人員,闢建一條能夠穿透點線面及空間重重繁瑣之造形、色彩、圖案、質感
、動作等罣礙,進而通往形成視覺認知的道路。
事實上,「場」的範圍與觀念還可以擴充至人類的社會與生活,如由多數人組成的封閉團
體------公司、學校、社區、族群等也形成了一個類似的「場」,「場」中的元素------
同事、同學、家庭、同宗等團體成員也會彼此影響。其中興趣相同、背景類似、年齡相近
的成員可能彼此吸引,進而時相往來,這也是成語「物以類聚」的最佳註解。反之,種族
、身份、地位、個性、教育程度差異較大的,就容易產生疏離感甚至衝突磨擦,關係也會
比較淡薄或對立,這個現象和完形法則的「相似性」十分吻合。此外,每個人在面對日常
工作時,一定要做完一個段落才願意罷手,否則心裡會有不安的感覺。這也是完形法則的
「封閉性」的鮮明寫照;未完的工作(象徵未封閉)將會造成心理上的張力與沮喪感。而
在邁入21世紀的現代社會,人們早已擺脫農業社會的舊有體制,崇尚自由及簡單的社會關
係與價值。這種現代人公認的生活態度與形式,也和完形法則源於簡單(simplicity)的
原則相仿。因此「簡潔不累贅、功能單一」的形式蔚為21世紀服飾、傢俱、建築、汽車等
產品之流行時尚,甚至於也成為現代人處理人際關係的原則與方針。
因此,要評斷一位畫家或攝影師他的視覺表現水準,究竟是高是低,並不能祇考量觀察其
技術與美學的表現而已,還要審視他(或她)對於存在於「視覺場」內各種元素間關係的
敏感度是否夠高而定。誠如完形心理學的主要理論:「整體與組成部份之和不同」,在
(圖C5-7)中,讀者可以選擇去看各自獨立由C、A、M、E、R、A組成英文字母,也可以看
成一台單眼相機的圖像。而後者就是將所有的元素看成一個整體,這種將視覺元素聚集成
單一形像的動作,其實這就是一種「完形」(Gestal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99.183
※ 編輯: meijoy 來自: 61.228.99.183 (06/10 13:24)
--
毛糸はありますの?
はいはい 袋に3つ分
御主人用に一つ 奧樣用に一つ
だけど もいっこ 道の隅で
泣いてる坊やのためのも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186.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