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宜農《孤獨培養皿》
▔▔▔▔▔▔▔▔▔▔▔▔
#小編好看分享
「希望大家一定要從序開始看!盧建彰導演和蕭詒徽,兩種語彙,兩種神奇。」
各通路已經陸續出貨了,大家順利拿到《孤獨培養皿》了嗎!
記得從序開始看
-
【推薦序】〈榻榻米、棉被和吃土〉
◎ 盧建彰 Kurt(詩人導演)
●榻榻米是個人
我是在居酒屋裡讀這書的。
因為點的串燒還在烤,只好喝味噌湯填已經在說話的肚子,女兒和我各喝了三碗,女兒說:「把逼,你去添了五次耶。」她一直笑,彷彿她做了個了不起的惡作劇。
中間我拍了張照片給宜農,說:「我覺得妳這書很搭味噌湯。」
她回:「原來我的書是榻榻米系呀。」
是啊,說得精準無比,確實是榻榻米的感覺,你可以在一種、兩種、三種、四種狀態裡看,你可以坐著看,也許搭杯濃茶,在雨絲飄灑的日子,揀一段自己的童年,藉她秀麗並懇摯的文字。你可以放心,宜農是榻榻米,你可以打滾、正坐。
●棉被提醒你有體溫
你也可以放掉端正坐姿,以一種懶骨頭本人的姿態,在榻榻米上方,鼻尖嗅聞藺草香,讓書本像件鬆軟小被,以溫暖覆蓋溫暖,讓你也想想你爸你媽你阿嬤,最重要的是,你。
你知道嗎?再蓬鬆保暖的棉被,事實上,溫暖你的是你的體溫,它只是幫你留住那熱度不繼續溢失在這早已失溫的世界。
這樣說來,宜農又從榻榻米成了棉被,引人想起自己是有熱度的,不必老想向世界討拍取暖。
●吃土當作吃補
在卸下一夜干軟嫩魚肉給女兒吃時,我向仍是文盲的女兒講起宜農爸爸叫她把戶頭的錢花掉去遠方旅行,也許可以在那之後體驗吃土的感覺。
我大笑,我原本以為我尊敬的鄭文堂導演是要跟寶貝女兒說:「把錢花光沒關係,爸爸罩妳。」結果……「她爸爸叫她去吃土耶,說裡面有很多礦物質和營養素」,我一邊說,一邊大笑。
女兒盧願聽了十分興奮,開始高八度地回,出了居酒屋仍一路講:「她去吃土,然後,覺得很好吃,因為土裡很營養,吃了之後,就大喊yummy,然後,找到種子,就很高興,拿去賣,就變有錢了,哈哈哈。」
原來,願最近在幼兒園裡學種蔥,對土感到十分熟悉,大發議論。雖然我猜鄭導的意思不是這樣,嗚嗚。但你說,「宜農吃土」不覺得很搭、很有意義嗎?
●培養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其實,鄭導的意思是,你就讓自己一無所有一次,你就有機會擺脫這輩子一直以來的不安全感。他以這種方式鼓勵宜農勇敢冒險,但話語裡卻沒有出現半次「勇敢冒險」。
我好感動,雖然我一直笑,但一邊笑,我也一邊長大了。
我是個極度自我的人,直到遇見女兒。
我是個極度自我的人,所以讀這書好喜歡,因為她好認真面對自己,和自己身旁的人。在榻榻米、棉被和吃土之間,我認識了宜農,更認識了自己,一點。
我想,在培養我女兒之前,我還是先好好培養自己,我才是那個需要培養的人。
至於孤獨,本來就是,從來就是,根本就是。
《孤獨培養皿》11/29正式發行
-
◑少量簽名書將在 讀字書店 火氣商舖 販售◑
-
◑博客來:https://bit.ly/2Hvivw1
◑誠品:https://bit.ly/3lBhPnI
◑金石堂:https://bit.ly/3lBCXdH
◑MOMO:https://bit.ly/2IyrjBl
◑讀冊生活:https://bit.ly/3nrLpfY
◑三民: https://bit.ly/33eWwRH
◑PChome:https://bit.ly/2UVrrxP
◑台灣各地獨立書店:fribooker.wordpress.com/bookstore/
-
【海外請支持 #正版通路】
◑水靈書店:https://bit.ly/2J3JeRc
◑微店:https://bit.ly/3m1svfE
#孤獨培養皿 #要從序開始看唷 #榻榻米棉被和吃土 #盧建彰導演推薦序
宜 得 利 藺草 在 台灣服飾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本時代初──地方仕紳|
◆剪不剪頭髮,這是個問題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這之中經歷了各種流行與政策的更迭,也因此我們用始政(1895年-1915年)同化(1915年-1937年)皇民化(1937年-1945年),簡稱為前中後三個時期,跟大家介紹日本時代的服裝穿著。
日本時代的台灣,是服飾最多元的一個時代,日本人帶來了傳統的和服,洋服也隨著西化政策與商業流通來到台灣。原本已經深耕社會的「台灣服」(清制服裝)更是不離民眾的生活,在這樣的背景下,三方的文化交融逐漸有了新的風貌。
日初期,洋風剛被吹進台灣,代表進步的西方文化,也逐漸被位於上流階層的仕紳家族們接觸到,在還沒明定「剪髮」的年代,要不要將過去習慣的辮子剪掉,便成為了他們糾結的難題。
像是豐原仕紳張麗俊,就曾經提出三點自己不想剪辮的理由:一、 剪髮必須改裝,改裝要花耗衣費頗多;二、 剪髮雖然可以有文明的外殼,但是卻很難因此學好醫學。(雖然小編不知道有什麼關聯);三、 剪髮有適合好看的,也有不適合不好看的,不好看的會被取笑。(這個好中肯啊)
當然最重要的其實是第一點,短髮總感覺要搭配洋服,然而洋服在那個年代並不便宜,因此許多人便折衷剃短了頭髮,戴上西洋的帽子趕赴流行。但在服裝上,仍然穿著他們熟悉的長袍馬褂。
◆地方仕紳穿著
[#短髮]
我們參考了張麗俊先生的一張照片,裡面他剪的是寸頭,因此我們沿用照片裡的樣貌。
[#馬褂]
「褂」是清朝延至日本時代慣穿的台灣服之一,通常被做成圓領對襟,若衣長在腰際間被稱為「短褂」,又被稱為「馬褂」。為了符合短髮,通常仕紳們搭配馬褂有經過一些改裝與剪裁,比原來的寬鬆更來的合身一點,有些模仿洋服的形制,因為既可以省下購買洋服的經費,又不至於被嘲諷為「西人首,華人足」的窘境。
[#長袍]
長袍也是清領時期台灣常穿的服裝之一,在大腿兩側開岔,圓領偏襟加上布扣固定,由於大腿兩側開岔,下方需再搭配腿褲以防走光。
[#麥桿帽]
麥桿帽在二十世紀初是中上階級的象徵,隨著日本人引進,台灣服與麥桿帽的搭配,也一時成為風潮。
除此之外,類似的草編帽也在日治時期的台灣流行(大約在1911年後的大正時期),而台灣大甲生產藺草和林投纖維做的草帽及紙編帽,1897年到1941年間就賣了六百多萬頂。
◆台灣人的面目
「用平常的衣服,現了台灣人本來的面目。」(黃旺成,1925)
隨著時代演進與洋服逐漸流行,但原來的「台灣服」(清制服裝)卻並未離開台灣人的生活,對於仕紳而言更是。一九二零年代,隨著各式文化運動崛起,台灣服逐漸變成一種台灣意識的象徵。
像是這句出自黃旺成先生日記的話,是他在看完〈台灣民報〉後,不滿日本政府打壓臺灣文化協會的行為,因此他那天便以台灣服代表自己的立場,換掉了本來慣穿的洋服。
除了黃旺成先生以外,我們熟知的林獻堂也有類似的舉動。身為台灣議會之父,他的意識覺醒的更早,一九一零年代後,雖然林獻堂也有西裝,但更常長袍馬褂出席各式社交場合,像是櫟社詩會、臺灣地方自治聯盟理事會、畫展等等,在相片中,他往往成為洋服中唯一的台灣服。
林獻堂的長袍馬褂,一方面可視為代表台灣(對日本政府爭取自決權益)的意識,另一方面是象徵對漢文化的堅持。林獻堂的臺灣服,可以說非常具有在地性與文化性的象徵特質。
所以當我們看見短髮搭配長袍馬褂的照片,不見得是攝於1910年代的始政時期,也有可能是在1920年代左右台人意識覺醒的打扮。
在那個自由有限的年代,利用服裝和溫和的行動,去表達自身的立場,是台灣人少數可以做的事,那在這個民主的時代,知識份子們擔負的責任又是什麼呢?這是我們要共同決定與面對的了。
參考資料:張麗俊先生照片、吳奇浩〈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吳奇浩〈洋服、和服、臺灣服──日治時期台灣多元的服裝文化〉、高春明《中國古代平民服裝》、蘇旭珺《台灣早期漢人傳統服飾》
委託繪師:南綠
宜 得 利 藺草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TTV焦點】秋季大閘蟹上市 饕客按讚:鮮甜美味
#瘦編:好想吃螃蟹🦀🤤
---
又到了秋高氣爽,品蟹的好時節。苗栗縣頭屋鄉外的獅潭大閘蟹養殖池水源,來自苗栗農田水利會明德水庫明德幹線源頭,水質乾淨無汙染,加上今年氣候得宜,螃蟹存活率高達三成五,業者還特地使用苑裡特產藺草繩綁蟹,相當對味,才剛上市就有識途老馬詢問,想要嘗鮮。
#大閘蟹 #苗栗 #秋天
---
【聽說訂閱 #台視新聞 吃美味的螃蟹🍴】
宜 得 利 藺草 在 宜得利家具的品質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去了夢時代一趟當然不會錯過來自日本銷售冠軍的宜得利家具不錯不錯,就風格方面我非常的喜歡,跟無印良品般有著濃濃的日式低調與實用路線,用原木的質感與簡單的 ... ... <看更多>
宜 得 利 藺草 在 Join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適逢宜得利藺草系列6月限定9折特價小編也會陸續為粉絲們介紹各款藺草人氣商品喔! 今天要介紹的是~藺草雙面椅墊此款藺草椅墊後端附有綁繩,所以可以固定在椅背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