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伴侶身上尋找的,是一份早年失落的愛。
靈魂之旅課的進度聊到了關係中的第三者,令人聞之色變的小三,到底關係中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還是先來後到闖進平淡日子的火花才是第三者。我們該怪火花太絢麗還是平淡太無味?是第三者太有魅力還是我們太無趣?至今,我想這還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就一段關係中的闖入者來看,顯現出很多值得深思的議題。
以心理發展來看,我們人生中的第一個三角習題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扮演了一段關係中的第三者,所謂嬰兒的全能感就在於我的世界為中心,你們都要繞著我轉以我為主,我餓了渴了倦了膩了,都有一個全能的照顧者(暫且稱母親)以心電感應來理解我,我不用開口不用說,母親就知道我需要什麼。這種全能感是一個嬰兒初始的自戀。
然而成長過程中這股自大的自戀感,會隨著需求及期待不全然能被滿足,而伴隨著對自己的挫敗感以及對分裂後的壞母親的恨意,而對壞母親的恨意又會產生對好母親的愧疚,於是成長過程中我們開始處理心理上與母親的分離,找尋替代的母親形象。因此與伴侶的關係,有很大成份來自於我們與母親關係的影子。
而與異性家長(在這稱父親)的互動也會影響著我們日後與伴侶的關係,如果一個女兒從小能被父親寵愛,那麼這個女孩就能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而建構起能夠相信世界及自己的能力;反之若是從小在父權制度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的小孩,則會習慣性地扮演卑微、被貶低、被傷害的受害者角色,在伴侶關係中也會把與父親關係的影子帶進來。
因此有很多在關係中委屈自己的女孩,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很習慣扮演屈就滿足他人的角色,背後是因為想要得到兒時欠缺的被接納、被認可的愛,而在伴侶身上尋找失落的父愛。
無論是渴求或逃避與父母關係的影子,在伴侶關係中我們不難發現自己對父母的認同或反向認同。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未完成母嬰分裂階段的成人,會如期待理想化母親對我們那般,滿足我們說與未說的需求及期待,這時的自戀需要無法如成人般理解伴侶也是一個個體,是無法如理想母親般事事以我們為中心來滿足我們的。因此若伴侶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則容易向外發展找尋另一個我們以為能滿足我們部分未被滿足的需求的對象,第三者因此而產生。
其背後有可能是因為尚未走向自我個體化,還在與理想化母親糾葛的階段;亦或是童年時期未被滿足的需求,帶到成年期向伴侶索討,期望伴侶能補足當年喪失的部分,而若伴侶無法如期達到,則會發展出其它關係;甚至是兒時與母親的依戀關係不穩定,而導致於成長後在伴侶關係中深怕被抛棄或拒絕,而不斷發展無法深入的新關係。
我個人很認同梅蘭妮.克萊因(Melaie Klein)的客體關係理論,她說:「沒有一個孩子的心能免於恐懼和懷疑,那是因為我們曾經是那麼的弱小,我們用柔弱完全需要母親照顧的身體去感受世界,而世界對我們來說則是常常存在著傷害的,因為我們無法讓世界屈從於我們的需要。當我們的需要受到挫折時,我們也就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被傷害。」這也就造就了每個孩子發展出抵禦傷害的各種方式,在關係中就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當我們去愛的時候,需要我們有能力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同時也相信愛的喪失不是致命的。
#更多內容歡迎報名靈魂之旅課
#週日班開始登記
#星期日晚上7點到8點
客體關係理論klein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伴侶身上尋找的,是一份早年失落的愛。
靈魂之旅課的進度聊到了關係中的第三者,令人聞之色變的小三,到底關係中不被愛的才是第三者,還是先來後到闖進平淡日子的火花才是第三者。我們該怪火花太絢麗還是平淡太無味?是第三者太有魅力還是我們太無趣?至今,我想這還是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但就一段關係中的闖入者來看,顯現出很多值得深思的議題。
以心理發展來看,我們人生中的第一個三角習題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
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扮演了一段關係中的
第三者,所謂嬰兒的全能感就在於我的世界為中心,你們都要繞著我轉以我為主,我餓了渴了倦了膩了,都有一個全能的照顧者(暫且稱母親)以心電感應來理解我,我不用開口不用說,母親就知道我需要什麼。這種全能感是一個嬰兒初始的自戀。
然而成長過程中這股自大的自戀感,會隨著需求及期待不全然能被滿足,而伴隨著對自己的挫敗感以及對分裂後的壞母親的恨意,而對壞母親的恨意又會產生對好母親的愧疚,於是成長過程中我們開始處理心理上與母親的分離,找尋替代的母親形象。因此與伴侶的關係,有很大成份來自於我們與母親關係的影子。
而與異性家長(在這稱父親)的互動也會影響著我們日後與伴侶的關係,如果一個女兒從小能被父親寵愛,那麼這個女孩就能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而建構起能夠相信世界及自己的能力;反之若是從小在父權制度重男輕女的家庭長大的小孩,則會習慣性地扮演卑微、被貶低、被傷害的受害者角色,在伴侶關係中也會把與父親關係的影子帶進來。因此有很多在關係中委屈自己的女孩,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很習慣扮演屈就滿足他人的角色,背後是因為想要得到兒時欠缺的被接納、被認可的愛,而在伴侶身上尋找失落的父愛。
無論是渴求或逃避與父母關係的影子,在伴侶關係中我們不難發現自己對父母的認同或反向認同。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未完成母嬰分裂階段的成人,會如期待理想化母親對我們那般,滿足我們說與未說的需求及期待,這時的自戀需要無法如成人般理解伴侶也是一個個體,是無法如理想母親般事事以我們為中心來滿足我們的。因此若伴侶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則容易向外發展找尋另一個我們以為能滿足我們部分未被滿足的需求的對象,第三者因此而產生。
其背後有可能是因為尚未走向自我個體化,還在與理想化母親糾葛的階段;亦或是童年時期未被滿足的需求,帶到成年期向伴侶索討,期望伴侶能補足當年喪失的部分,而若伴侶無法如期達到,則會發展出其它關係;甚至是兒時與母親的依戀關係不穩定,而導致於成長後在伴侶關係中深怕被抛棄或拒絕,而不斷發展無法深入的新關係。
我個人很認同梅蘭妮.克萊因(Melaie Klein)的客體關係理論,她說:「沒有一個孩子的心能免於恐懼和懷疑,那是因為我們曾經是那麼的弱小,我們用柔弱完全需要母親照顧的身體去感受世界,而世界對我們來說則是常常存在著傷害的,因為我們無法讓世界屈從於我們的需要。當我們的需要受到挫折時,我們也就不可避免地感受到被傷害。」這也就造就了每個孩子發展出抵禦傷害的各種方式,在關係中就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問題。
當我們去愛的時候,需要我們有能力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同時也相信愛的喪失不是致命的。
#雜念與雜唸
#想了解更多報名靈魂之旅課
#週六班二個名額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時間:
很多同學在尋問其它時段,我想先開放這三個時段,你們可以自行選班,人數滿即開課。
A:星期三晚上8-9點
B:星期四下午3-4點
C:星期六晚上7-8點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
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客體關係理論klein 在 以說明。歡迎您來跟隨講師的帶領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早鳥優惠倒數2天喔!】 【線上悲輔課】 【3小時帶你認識客體關係】 「客體關係的第一課:認識克萊茵的理論」 您知道誰是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嗎?...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