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離婚的和睦家庭
熙善是個獨生女,父親是高階公務員而母親則是教師,家庭經濟非常安穩,但由於父母都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跟女兒相處,熙善一直都很寂寞,獨自一人去學校、去補習班,不會煩父母也不會吵,從小學開始就什麼事都一個人搞定,為此父母總是誇讚著熙善。
即便如此,熙善的父母極少提及有多愛她,他們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人生,時間一久熙善自然就越少與父母對話。我理解到熙善的家缺乏溝通與情感交流,與其說是和睦家庭倒不如說是不關心寂寞的家。
孩子們都是在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學習如何與別人溝通與建立關係,以及依據不同情況與情緒,比方生氣時、喜悅時、痛苦時、難過時等等,找出自己細微又具體的情感表達方法。多數人會透過分享心情,找到成熟且適當的表現情緒的方法,但可惜的是熙善從未有過這種機會,她不知道自己感受到的情緒是什麼,所以會選擇忽略負面的情緒。
成長過程中,熙善一直認為家裡如此安靜是理所當然的事,直到國中第一次到同學家玩,看到她的家庭狀況才讓熙善感到衝擊。同學的一家人會坐在餐桌前一同吃飯聊天,那時的熙善才意識自己家裡的情況或許真的很奇怪。
事實上在熙善的成長過程中,曾有過覺得父母好似不愛她、不關心她而感到難過,卻沒有直接表現出來,之後也就漸漸覺得沒有情緒交流反而更舒坦。
我問起她父母之間的相處如何時,熙善說沒什麼情感交流,既不吵架也不會對彼此有愛意的表現。熙善這樣說道:「印象中從我小時候父母都是分房睡,也幾乎沒看到兩人說上話,有話想說會寫字條或透過我傳話。」
熙善的父母屬於「情感離婚」(emotional divorce)的狀態,也就是雖然法律上沒有離婚但精神上已經是離婚的狀態。沒有對話、沒有情感交流,當然也沒有性關係,物理上住一起,法律上是夫妻,卻和陌生人沒啥兩樣。法律上沒有離婚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周遭人的看法、自己的面子、子女的婚事、財產分割等等。精神離婚的夫妻多半會分房而睡,吃飯也不一起,通常這種情況下,配偶與其他人見面交往也不會干涉對方,就只是住在同一屋簷下而已。
這一類夫妻在經濟上會善盡父母該有的責任,然而從心理層面來看,是帶給子女莫大的傷害,本該最親近的人卻做出最壞的關係示範,讓子女對關係失去希望與期待。
夫妻在情感上離婚的話,通常會將所有的期待投射在子女身上,不過熙善的父母是各自沉浸在自己人生,也可能因為熙善一個人都做得很好,所以沒有與女兒擁有正常的情感交流。
如此一來,由於與父母處於這樣的關係而無法經歷情緒上的連結,人際也就一定出現問題。反正表現出情緒既不能獲得什麼也不能改變什麼,只好裝酷,熙善酷酷的樣貌正是基於這個因素。
.
《#我已經忍你很久了!》
學會剛剛好的生氣!八個真實故事讓你找回自我,不爆雷也不再忍氣吞聲
.
作者:姜賢植(Nudasim), 崔恩惠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明天(9/17)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之前在直播的時候,跟朋友聊到物理上的分離與心理上的分離,我想到這篇摘文中的案例。尤其「情感離婚的和睦家庭」,這種說法很貼切,又帶著戲劇性的反差。
這也是一種帶著忽略的親子關係,因為父母某種程度上都活在各自的世界,沒辦法在情緒上跟孩子有交會。這樣孩子因為情緒表達的機會少,自然而然就會酷酷的,跟人有距離,內心也常有空虛寂寞感,從小缺乏高品質的連結。
進一步來說,甚至可能覺得感受到情緒很討厭,自己主動排斥情緒也有可能。感受不到情緒,但不是真的沒有情緒,被積累到爆炸的情緒發生時也就容易驚慌失措。
這種狀態下長大的孩子,親密關係也會遭遇困難。其實影響深遠,但不從心理世界去看,很難察覺。
「說出不開心,才有機會開心。」
負面情緒不想好好經歷,正面情緒也就可能離我們遠去。因為正負面情緒常常相伴著出現,或著前後出現,很難自主選擇要感受哪一種,或者不要哪一種。
一旦伴侶間走向心理上的分離,又沒有清楚覺察,關係就可能江河日下。不是所有關係都能順利救回來,然而就算關係救不回來也不是世界末日,持續保持覺察,下次關係再繼續練習。
祝願您,能跟自己的情緒多交流,其實情緒可以幫我們很多!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高松傑高Sir正能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必看】林鄭爆立23條有望?立會有黃絲倒掛國旗?蘋果踢爆失智峯講大話?|高Sir正能量10122020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
「家人 干涉 工作」的推薦目錄: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Leng Yei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心情] 家人的給的壓力與傷害比職場更大更深…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家人干涉工作-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家人可以參與我們的婚姻,但嚴禁干涉!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靠北家人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當別人想干涉你的人生怎麼辦?爸媽看了可能會氣死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跟父母說伴侶的事不好嗎? - Mobile01 的評價
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心靈
■ 人際關係是永遠的課題
我們總以為不嚴重的人際問題能讓我們變得堅強,不,是我們總是以為自己已經非常堅強了,但有時還是會因為人際關係而心灰意冷。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大抵都是如此,人際關係是考驗我們成熟和堅強程度的最佳試鍊。如果我們都能像孤島一樣獨自生存,就沒有必要變成熟,也不必煩惱如何讓自己的心更加堅強。
但是,因為我們需要與他人一起生活,所以我們不得不學習變得更有智慧,否則會很痛苦。因此,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也說過:「人類所有的煩惱都源於人際關係。」
「源於自己的煩惱,比如內心的煩惱是不存在的,不論是什麼類型的煩惱,必然有他人的影子。」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被討厭的勇氣》
我在面對衝突時尤其脆弱,即使我不是當事者,只是旁觀者,也容易感到害怕。雖然經歷過許多事件後,我自認得到了足夠的訓練,但如果處在衝突的狀態中,我的心臟仍會砰砰直跳,並驚慌失措。看著這樣的自己,我明白:「啊,我還差得遠呢!」
大家在與他人的關係中也會存在特別脆弱的部分,比如,無法忍受自尊心被他人傷害、因為不能忍受無禮的人而憤怒,導致衝突變大,或因為內向,所以站在群眾面前就會很痛苦等等。每個人都因為自己的個性而有各種各樣的苦衷。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習慣這些呢?
也許我們永遠不可能變得完美。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也會吵架,並因為人際關係而受傷,或許我們一輩子都會因此而煩惱。無論我們多麼成熟且堅強,遇到問題時仍會痛苦,所以我們只能盡力尋找避免痛苦的方式。
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們逐漸了解如何避開最糟的情況,也愈來愈知道該如何明智地應對。有些方法對於在人際關係中守護自己的心特別有幫助,現在我想談談其中幾個。
(1)不要浪費力氣證明自己是對的
認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是驅使人行動和成長的原動力。孩子們為了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認可不斷努力並逐漸成長,成人們則為了獲得能在社會中生存的能力而付出努力。在親近的朋友和夫妻之間,如果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也容易產生失望的情緒。但也正是這種「認同需求」引起許多人際問題,使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變得很脆弱。
反向思考後會發現,我們只要能從「認同需求」中獲得自由,就能活得更開心。被他人眼光所綁架的人,會強迫自己把心思花在許多不必要的事物上,當我們的認同取決於他人時,我們就無法自己掌控,結果就是再怎麼努力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回饋。
尤其韓國是特別喜歡批評的社會。看著最近的新聞報導,我有時會覺得,別說認可和支持了,只要不挨罵就萬幸了。隨著網路的發展,許多人在匿名的保護傘下說出許多可怕的話。另外,我們藉由手機聊天工具不斷與人接觸,所以幾乎二十四小時都在接受他人的評論。我們在學校學習國文、英文和數學,但卻沒有學到智慧溝通的方法。在職場,甚至家人之間也經常互相批評。愈是親近的人,說話愈尖酸,愈讓人感到痛苦。我們會覺得對方似乎完全不了解自己,因而傷心且委屈。這樣的情緒讓我們很容易崩潰,任何人都一樣。
但是,說話傷人的人,內心往往有著傷痛。無論他們多努力希望獲得認可,也不會有太大收穫。因此,守護自己的方法不是費盡心思證明自己是對的,不是將精力放在強調「那個人是錯的,我是對的」上,相反地,應該把焦點轉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為什麼這麼傷心。這樣就能看到隱藏在這些情緒後的認同需求,並且能了解到「啊,我是因為想得到認可才這樣啊!」、「原來那個人不知道我的真心,所以我才會傷心。」這樣一來,我們反而會減少向外尋求認同,也能節省心力,因為我們已經了解自己了。
請記住,不要因為尋求他人認同而浪費力氣,甚至失去自己。如果是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的問題,他人不認同也沒關係,乾脆讓自己挨罵也是一種方法。若我們可以相信自己,能夠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即使沒有他人的支持,也完全沒問題。就算他人不認同,你所做的事依然是正確的。別人詆毀、討厭自己,或者嫉妒自己,事後回過頭去看,往往會發現那對我們的人生並沒有多大影響。反而是為了討好別人,或者為了證明自己正確才會消耗過多的能量,因為這讓我們將生活的主控權放在他人手上,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我想大家應該都不希望因為執著於他人的認同,而讓自己的人生朝不願意的方向發展。
「你正確不是因為別人認同你,而是你實際做的事及其理由是健全的。」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2)覺察比較的情緒
不是別人折磨自己,而是自己折磨自己的情況之一就是自卑感。因為未達到他人決定的標準而感到自己不足,這就是自卑感。自卑感需要有比較對象才會產生。我也會不知不覺把自己與他人比較,並因此覺得自己不夠好。但是你知道,其實自卑感和優越感沒有分別嗎?在佛教心理學中,比較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統稱為「傲慢」。通常我們會認為感到優越是傲慢,但事實並非如此。優越感、自卑感,甚至認為自己和別人是同一等級的心態都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比較」而產生的。
將其他個體與自己比較,並感到痛苦的生物只有人類。田裡的花也是照著自己的步調開花,不會和別的花比較。請想想看,看著梔子花盛開的杜鵑花,會因為自己不開花而傷心嗎?花朵們都是依據季節開花和凋謝,不會費盡心力模仿其他的花,也不會因為長得比別的花好而驕傲。在這方面,人類也許比花更脆弱。
但是,如何消除這種自然而然比較的心態呢?持續研究佛教冥想的美國第一代冥想領袖約瑟‧戈爾斯坦(Joseph Goldstein)是這麼說的:每當產生比較之心時,只需要觀察一下自己的心。也就是說,當傲慢的心態出現時,沒有必要灰心喪氣,也不必責備自己或感到驚訝。只要對自己說:「啊!這個情緒又來了。」並接受它,同時了解這只是暫時而非固定不變的心態,如此一來,這種情緒就會自然消失。
我之所以認同將比較的心稱為傲慢的心,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大部分的問題都是源於「我們自認為了解那些我們其實不了解的東西」。只看到他人的某一面,便與自己進行比較,其實這也是誤以為了解他人的傲慢態度。複雜的人類,能讓我們像用尺衡量東西一樣簡單地分析並比較嗎?
然而,這樣的錯誤卻以各種面貌蔓延。父母以生下孩子為由,介入子女的生活,直到他們長大成人為止,並認為自己知道什麼對子女最好。不只如此,好朋友、戀人或夫妻之間也會輕易定義對方「是某種人」,並以此作為指責的工具,甚至彼此詆毀。
但是,我們究竟為何能輕易說出「了解」誰呢?我們連自己也不了解,卻認為自己很了解別人,這實在太荒謬了。
「因此要反覆告訴自己:『我不了解任何人。』父母和子女、丈夫和妻子之間都應該要互相提醒。我們所知道的只有自己並不了解對方(……)因為不了解,所以需要對方說明,並像初次見面一樣傾聽對方。如果不打破『了解』的信念,並反覆提醒自己不了解對方,就無法逃出這個地獄。」
─李允珠,《忍耐自己的時間》(나를 견디는 시간)
正如李允珠作家所說的,我們所了解的只有我們並不了解任何人(家人、朋友、戀人)。
(3)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
因為自以為了解他人而產生的常見錯誤,就是輕易侵犯他人的領域。所以人際關係中,需記住的第三點就是「區分他人與我的界線」,我們必須記住對方是對方,我是我。
無法區分他人和我的界線會引起兩大問題。一是依賴,因為無法確信自己做的選擇是否正確,所以總是依賴父母或朋友的意見。為了安心,總是希望別人陪在身邊,如果不能如願以償,就會把責任轉嫁到他人身上,這相當於把自己生活的自主權讓給了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另一個問題是干涉。就像父母希望操控子女的人生一樣,介入他人的人生。這是家人之間經常發生的情況,也很常發生在朋友、同事或戀人之間。因為愈親近愈容易越界,也愈容易讓人相信自己能改變對方。
干涉並不只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對方身上,也包含為了幫助家人、朋友或同事,過度消耗自己的心神。舉例來說,一位母親因為覺得失業的兒子很可憐,所以繼續提供經濟援助,母親很容易覺得這是「為了兒子好」,但其實也有可能只是為了不讓自己覺得不舒服,所以持續提供兒子經濟支援。母親的支援會不會反而使兒子失去立足的機會?會不會因為這樣,兒子反而無法下定決心獨立呢?實際上這樣的情況很常發生。
很多人總是以「因為愛你」為由幫助他人,卻拖延了那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自立」。那真的是愛嗎?
因此,我們有必要區分「為了他人」介入某件事,是真的為了那個人,還是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我們應明確區分他人和自己的界限。尤其是因為東方集體主義文化的特性,讓我們從小就生活在不區分界線的家庭環境中,這也讓我們在這方面經常感到疑惑。每個人的界線都截然不同,所以更容易無意中犯錯,並產生衝突。我們應該如何分清楚界線,並互不侵犯呢?
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源自人際關係的阿德勒,也認為這個問題很重要。因此,阿德勒強調「課題分離」。就是要將他人的課題與自己的課題的分離。他告訴我們明確且簡單的區分標準。那就是,思考誰最終會面對這個選擇帶來的結果。
面對成績或前途問題後果的是子女本人,如果失業的兒子不求職,其結果應由本人負責,因為沒有任何人能代替另一個人生活,所以能負責選擇結果的人只有當事者一個人。我負責我的生活,你負責你的生活。
不要把自己的課題推給別人,也不要把別人的課題攬在自己身上。再親近的人對自己指手畫腳,也不能被對方動搖。我們人生的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到目前為止介紹的三種方法都不是容易實踐的方法。但如果對這三點掉以輕心,不僅心靈會受到威脅,甚至會失去自己生命方向的鑰匙。在人際關係中堅定守護自己的心,就像是自己堅強地主導自己的生活一樣。如何?這三點是不是值得一試呢?以下提供在實踐過程中能給予勇氣的短祈禱文來幫助大家。
「我做我的工作,你做你的工作。
我不是為了符合你的期待而活在這個世界上。
你也不是為了我才存在於這個世界。
你就是你,我是我。
如果我們的心偶然相合,那是美好的事,
若不是如此,那不是沒辦法的事嗎?」
─弗雷德里克.皮爾斯(Friedrich Salomon Perls)
.
《#我的心也需要呵護》
快樂會消逝,情緒也會過去,你需要的是奪回心靈方向盤,照顧脆弱的心
내 마음을 돌보는 시간: 연약한 마음을 단단하게 지켜내는 셀프 심리학
.
作者:金慧伶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15)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在人我關係中,要能守護自己的心,對我來說,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交友簡單,減少不必要的互動。這包括社群網站上面的朋友,還有我們選擇關注的對象。
還有多花時間在自己身上,這要刻意排時間給自己,而不是有了空閒時間再說。照顧自己的心靈是責無旁貸,可是多少人不願意對自己好好負責。
祝願您,能藉著這本可愛的書,持守內心,減少無謂地向外追逐!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會長大,父母要跟著變化
在這個整個社會都在教如何當父母的年代,教養真的讓你很疲累嗎?
現在教養文章滿天飛,隨時可以看到不同論調與觀點的文章相繼出現,好像大家說得都有道理,但互斥的做法與想法,卻常常讓爸媽既焦慮又擔心,到底這樣教孩子是幫他﹖還是會害了他﹖
兩個兒子現在分別就讀國三、高二,是很多家長聞之色變的青春期孩子。有些家長回頭看,覺得嬰幼兒時期的孩子跟青春期的孩子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原來那時的孩子真的是天使,青春期的孩子才是惡魔。
真的是這樣嗎﹖那個跳躍在冰山與火山之間的孩子,到底是惡魔﹖還是精靈﹖
教養孩子,應該愈走愈順遂,而不是孩子愈大愈疲累。
孩子走向青春期會反抗父母,除了宣示自己的獨立性,更重要的是證明自己在長大,會思考,想要話語權,更想爭取選擇權。如果孩子在長大,父母卻不跟著孩子做調整,當然會覺得孩子很叛逆、很不聽話、很不可愛、很不懂感恩,甚至很可惡。但是這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父母的問題呢﹖當孩子的成長已經跳到下一個階段了,父母還能用舊有的規章去審視與檢核嗎﹖
孩子會長大,父母自然要隨著孩子成長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做法與心態,不能一直用舊劇本,來要求現在已經成長的孩子還是要照樣演出,這太不切實際了﹗
回想一下幫孩子拍照的情景,當孩子還是嬰幼兒時要幫他們拍照,不用你教,孩子們自己就會不停的變化姿勢讓你拍,還會搶著看你拍得好不好,那時的他們真是可愛。但是現在,當你拿著手機或相機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他們往往是說不要拍啦﹗不但語氣不好,甚至還可能送你一個白眼。你撿拾起碎了一地的玻璃心,要把它變成武器刺向孩子,大罵孩子狼心狗肺不懂感恩與報恩嗎﹖
孩子會長大,父母要跟著變化。
要知道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與隱私權,要處理跟孩子相關的事情時先詢問一下孩子的意願,成長中的孩子是可以商量的,但不是可以武斷控制與干涉的。
親子是有緣生活在一起共同學習與成長的家人,而不是相互討厭和彼此折磨的仇人。
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讓教養收事半功倍之效。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說得愈多,會讓孩子愈容易反感,父母自己要做到身教給孩子剛剛好的管教,也要留空間與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生活總是這樣,沒有永遠的美好與順遂,一如教養孩子沒有永遠的理所當然。但是,當孩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之後,那就像是人生的定心錨,即便孩子長大到青春期偶爾會有抗議與挑釁,還是可以透過溝通和協調,很快的讓家庭生活步驟穩定下來,讓孩子把能量用在培養自己的能力與實力上面,而不耗費在反抗父母。
昨天高二的長子到了快六點才回家,我有些納悶的問:「今天是火車誤點嗎?」他笑著說:「媽媽妳忘記啦,我們開始要上第八節課!」即便是孩子說過的事,我現在也可能會忘記。還好我沒有責怪他晚回家讓人擔心。有多少親子衝突源於這些小小卻不經意的事件呢?
吃晚餐時我們討論了孩子們現在的新老師,還有最近考試時他們發現的問題與改善之道。我分享了今天去醫院回診發生的事和遇見的人。大家在訴說與交流中,好像參與了分別時刻的歷程。
現在我常常會跟孩子們說我們每個人都把自己管理好、照顧好,分工合作的把家庭經營好,以後他們長大外出求學和工作,也要把生活和身體顧好。
孩子成長到青春期,自己也經歷過很多的事情了﹗不管是學業還是人際相處,總是有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挫折,有時從他們自己成功面對挫折的經驗中去提取能量療癒自己,勝過你跟他分析一些大道理。我們不能幫孩子讀書與成長,但是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我們跟他在一起,我們是一家人。
教養,應該愈走愈順遂,而不是孩子愈大愈疲累,孩子會長大,父母要跟著變化。
父母必須安定自己的心,才可以讓家變成孩子的身心養護所,讓生活中的好習慣成為親子的定心錨,讓剛剛好的管教,給孩子規範與探索的勇氣。
隨著孩子的成長與茁壯,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信任與支持,而不是無微不至的叮嚀與照顧,他才可以放開束縛,開放性的成長。延伸閱讀請參看我的新書:《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協助你們親子找出最適合你們的愛的方程式。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高松傑高Sir正能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必看】林鄭爆立23條有望?立會有黃絲倒掛國旗?蘋果踢爆失智峯講大話?|高Sir正能量10122020
YT技術限流和自動退粉,離封台不遠,請幫忙高Sir正能量?訂閱?分享影片救亡: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
1.【必看】林鄭爆立23條有望?
2.立會有黃絲倒掛國旗?
3. 蘋果踢爆失智峯講大話?
#現代版雷鋒
#小市民憑良心
#做實事講真相
#支持國安法
#男人幫大聯盟
#KOL100
#青年快閃社區清潔大行動
#人間記者會
#青年護旗手
——————————————————
五星正能量? 真係爆哂燈?
高Sir疑遭技術限流,請大家幫幫手:
1. 訂閱「高松傑 - 高Sir正能量」youtube 頻道 (訂閱係免費架) https://www.youtube.com/jackyko1109kosir?sub_confirmation=1 /高Sir第二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bhcFYIoJl06PM1xzTg-QQ?sub_confirmation=1 ;
2. 撳?搶先睇;
3. 贊好並留言支持;
4. 將影片分享開去;
5. 贊好高Sir微博: https://weibo.com/jackyko1109。
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世界公认的二战时间跨度是从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始发于波兰战役,就是德国带着捷克斯洛伐克联合苏联闪电战围殴波兰,英法制止无果才被迫向德国宣战,这多米诺骨牌第一颗倒下,整个世界的战火连成一片…才正式形成世界级的战争,所以我们今天再回看历史38、39这两个年份的德国动作十分频繁。在攻打波兰之前,也就是1938年3月15日德国还兵不血刃的吞并了奥地利,没有受到任何抵抗,反而被奥地利的国民夹到欢迎。一来是希特勒本人是奥地利人,二来由于种种历史民族原因德国觉得自己是收复,奥地利觉得我们是回归,所以德奥一统两边都还挺高兴。这你情我愿周边其他国家,尤其是英法也就没什么大动作。最主要是德国当时在欧洲的经济空前繁荣、工业极其发达。而奥地利此刻又恰巧处在经济崩溃的边缘,这就好像一个30多岁的光棍家里本就穷的揭不开锅,为了给重病卧床的父亲看病又欠了一屁股网贷。每天处在网贷套网贷,利息滚利息的挣扎之中。诶!突然马爸爸出现在你面前说:孩子当年我跟你妈…没关系!细节不重要我就是您的亲儿子!奥地利就这心态。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时间前提呢?因为就是在1938年希特勒开始秘密的安排两项非常特别的任务,探索南极和西藏。因为他坚信那些古老的经文与传说,在这个星球的内部有一个地心世界,那里有隐藏的超级文明。当然他也会找来很多科学家、地质学家、物理学、考古学、神学以及宗教人士来讨论地球空心说和是否存在地下高等文明的可能性。然后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僧侣的口述,最终锁定了这两个目标。这所有的资料中有半幅神秘而残皮的地图,来自于哪里呢?是1929年底德国神学家“迪斯曼”在伊斯坦布尔图书馆的废弃物中发现的,他原本是去给土耳其的一些古董编辑目录,看到这半张羊皮地图的时候就浑身鸡皮疙瘩,因为这个地理位置和海岸线分明是南极洲,但是怎么毫无冰雪覆盖的痕迹。再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发现是1513年土耳其海军名将,穆希丁.皮瑞绘制的。而文字标注又显示,皮瑞又是根据20几张更古老的地图合并绘制,其中南极洲的部分是参考一张公元2世纪希腊人绘制的世界地图,记录的是6000年前南极洲地理地貌,于是把这张地图带回德国,之后被希特勒关注到!
我们今天讲跳高计划所以只单说南极这边…那紧接着就是要组建团队喽,就开始层层筛选各个相关领域的精英,但条件非常苛刻,首先血统必须纯正、身强体健、胆大心细、忠诚可靠,精选出33名成员开始秘密集训,但是此刻这些人仍然不知道自己要执行什么任务,如果有那种很特别训练项目,有人好奇询问说:“我们为什么要训练这个呀?立即开除并且要接受严格的审讯!其实就是刻意营造那种,不要多问、不要讨论、绝对服从的氛围。最终只有24人各项达标才正式宣告,他们即将执行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绝密行动,一旦有人泄密或违反保密条例他的家人将立即被送往集中营。任务就是探索南极,最高长官由德军总参谋部的阿尔弗雷德.里彻担任,所有人不准返回家中,发放一切所需的生活用品、器材装备即刻出发登上一艘名叫“施瓦本兰登”号的运输船,非常大上面还改装了一条小小的飞机跑道,停了两架飞机,配备了58名各个岗位的党卫军,来协助这24人。于1938年12月17日出发奔赴南极一直到1939年2月6日返航,那除了行程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他们在这里做了什么工作呢?第一件事:插旗。先插了三面纳粹旗帜然后在周围搭建了一个小小的临时基地,想想还不够,开着飞机往相对内陆的地方又空投了13面纳粹旗帜。再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拍照,两架飞机在6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飞行了15次并逐格拍下1万多张照片,在拍摄照片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下诶,这下面怎么有一块地方是绿的?越来越接近越来越接近仔细一看,地面山谷的夹缝中有一片梦幻般的温泉,周围长满绿色的植物,生机盎然!但是没法下去,没有飞机跑道不能着陆。于是在半空中将此地命名为“施摩尔绿洲”,在基本物资燃油、食物、胶卷用尽之后,南极远征队返航于4月11日回到德国。希特勒带着自己亲信的高级将领和科研人员,非常兴奋的接见团队、验收成果、荣誉表彰。然后立即提升战略规格筹备第二阶段的考察与基地建设。由海军少将卡尔邓尼茨,亲自指挥。但是非常奇怪,因为以上这些资料都来自于二战之后的解密,第一次考察的资料很完整,第二次更大规模更高级别的考察进程、基地建设的记录,就变得断断续续、零零散散,有大量人为删减的空白。所以是谁在掩盖一些什么?只能从其他的报告中找到一些旁证和卡尔邓尼茨会议记录中的一句非常鬼魅的话:说我们的舰队找到了地球上真正的乐园,我们到达了世界的顶端。什么叫真正的乐园?什么是世界的顶端?您还是说中文吧!那还有什么碎片的信息呢,他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可以通航的冰道,向深处行进几十公里出现一个巨大的1100平方公理的“冰下湖”,西湖的20倍大!而且湖水常年恒温在18摄氏度左右,所以湖的周围还暴露出一些地面,抬头就是一个圆顶的冰洞,距离南极冰盖地表的厚度将近1000米,这!这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啊,于是在此建设了冰下湖潜艇基地,但是这个具体位置至今是个谜!也许早就被人发现了,我们不知道!而且战后在德军的运输记录里又出现了非常多从1939年4月-1941年12月以一个“加密代码base211”为运输目标的记录。有海量的军事物资、勘探设备、科研仪器、潜艇、军舰、军人、科学家被源源不断的运往此地。之后大家认为这个代码就在南极毛德皇后地的某个区域。此后邓尼茨在希特勒身边的地位也一路攀升,迅速从少将、准将、将军升到海军上将。
那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南极这块神秘的地方,首先它是一块孤悬的大陆。也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块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总面积1390万平方公里差不多1.5个中国这么大。现在看卫星地图,你会发现它整体的形状特别像一个人类的大脑,它整个的平原、山川、河流就被一块直径为4500公里、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高厚度4750米的超级巨大的冰盖覆盖着,只有大概4%的地方暴露在外面。这块巨大的大冰到底有多大呢?2000万立方千米!是全球冰总量的90%,大家没什么概念啊…如果南极的这块“冰盖”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升高60米。也正是因为这块冰盖的覆盖,让南极成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洲,平均海拔2350米,最高5140米。全年的平均气温-25摄氏度,这个温度听起来还好,那是因为被南极洲外圈的海岸线给平均了,越接近内陆温度当然越低,差不多常年保持在-40-50度之间。1967年挪威科考队在南极极点观测到地球有史以来的最低温度,零下94.5度!如果我们跳空时间,回到现代以今天的视角再次观察这块大陆确实有很多奇妙的地方,比方说南极怎么会有金字塔?这张巨大的人脸是谁?这个椭圆形的结构看上去真的有点像一个军事基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深不见底的坑洞,坑洞下面又是什么!到底是不是地心世界的入口!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考古学家在南极的考古中发现了三只“细长的头骨”经过DNA检测不同于任何人类种族…近现代的很多科学家也认为地球曾多次经历磁极转换,所以南北极会在磁极转换时移动位置。如果我们把前面讲到关于南极的关键信息全部重新排列组合,6000年前没有冰雪覆盖的南极,2000万立方千米的冰,海平面升高60米,这就是史前大洪水的另外一种可能性诶!一旦磁极转换原本南极位置的冰川将迅速融化,变成洪水席卷全球,另一个原本高度文明的大陆突然被放置在南极点上,就会以极点为中心迅速向外冰封,直到整块大陆被冰层覆盖,全世界的水汽又被气流收集凝结到新南极,冰层越来越厚,地球水位也逐年下降。也就难怪这史前洪完全不知道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也就是说如果上帝心情不好想要毁灭人类,根本不用费劲,只要把地球拧一下,就够咱死八百回的了!
时间再回到二战之后,美国军方仿佛突然意识到,希特勒之所以在38、39年连续发动战争甚至不惧引火烧身,一定是突然之间在某些方面自我感觉腰杆儿硬了!包括我们上集讲到的军事科技的瞬间爆发和南极的冰下湖军事基地。其实事事就是这样,不怕完整、不怕碎片,就怕突然有一天在一大堆碎片的资讯中,突然出现一条看似不重要的线索,能把一部分碎片断断续续的连起来。既有事实又有想象空间。美国就收到了一条看似很不重要,连起来却引发无数想象的情报,就是1945年7月在阿根廷南部海域,发现了向南行进的u型潜艇编队…这阿根廷南部的尖尖角就像一根指向南极的手指,是这个世界距离南极最近的地方。上一集就是讲到这里,理查德伯德少将!这美军到了南极呢,也是俩眼一抹黑,只能执行漫长的地毯式的搜索。发生了很多事情,我们讲其中两件与未知文明有所接触的,其中一件发生在海上,一个航母编队正在南极洲的罗斯海海湾航行,航母上空就有一架刚刚起飞,执行巡航任务的飞机。据航母船员“约翰史尔森”多年后回忆说:噗!突然一架飞行器以极快的速度喷出海面,我原本想说飞出或者跃出,但是都不足以表达那种速度!说这个飞行器,很奇怪!只发出那种微弱高频的电流声,不像我们的飞机有发动机和空气阻力的轰鸣,而且它的90度转弯是没有滑翔弧线的,是直接就转弯。在舰船之间超高速的穿梭了几下迅速升空,突然发出一道光线击中天上巡航的飞机,飞机直接在空中爆炸解体,其中一块残骸又正好落在一艘战舰的甲板上,把这艘战舰也给击沉了,几乎在飞机爆炸的同时向远处飞去遁入大海,就感觉对他来说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这个时候其他船员才反应过来去营救那艘沉船的船员。另外一件事情呢?
前一秒还在深圳的家里,下一秒就闪现到了北京某酒店!好,继续啊!另一件事!我先讲,因为这里面套着其他的阴谋诡计。就是理查德伯德少将!这整个跳高计划的团队,到达南极各自分工,海、陆、空三军都有自己的勘探任务。其中有一次飞行,就是理查德伯德亲自掌机。南极嘛,大多数都是那种风雪交加的极端天气,能见度本来就很低,又突然出现层层迷雾,就很像我们平时坐飞机升空穿过云层的那种感觉,只是他们这此持续了很长时间。领航员就很警觉的用无线电与基地塔台联络,这联络的过程中就感觉飞机受到了某种磁场的干扰,各种仪表旋转、按钮闪烁、方向盘急剧抖动。两个人还算冷静,领航员下意识的向窗外的地面观察,从白茫茫的雾气中透射出一种炫彩的奇异光线,就非常像极光的感觉!两个人还在讨论这是哪里发出的光线?飞机冲出迷雾!眼前的世界把两个人惊呆了!完全就是一个热带雨林的感觉,山谷、河流、树木、飞鸟,竟然还看到了早已灭绝的猛犸象!还有一点很奇怪的是,他们看不见太阳,但是光线却很充足!只是跟太阳光不太一样!飞机上的设备也基本恢复了正常,温度计显示着29摄氏度!与此同时理查德伯德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飞机已经不受控制,像是有意识的自动驾驶。当飞机穿越山谷,碰!一座非常梦幻的、远远脱离于任何时代的城市出现在眼前,紧接着无线电发就开始有人讲话:欢迎将军的光临,请不必担心7分钟后您的飞机会自动降落。几乎就在说话的同时,有两架非常先进的飞行器飞到左右两侧,与之并行。飞机缓缓垂直降落之后,几个身高三米,样貌英俊的精灵般的人物前来迎接。就单独带着理查德伯德坐上一种没有轮子,悬空在路面上以极快的速度穿梭于这个城市,来到了一个巨大的圆形建筑。再一路引领到了一个房间,房间坐着一个也是身材高大面貌英俊的老人!说:欢迎您来到地心世界,这里是阿里尼亚城,因为您的品格高尚,在地表世界也有一定的知名度,所以被准许进入我们的世界,很显然我们的科技领先你们数千年。我们也从来没有去干涉你们地表世界的想法,这一次请你来,是因为我们发现地表世界已经掌握并使用了核武器,我们也曾经试图派密使与地表世界的国家联系但都没有受到重视!所以邀请您能帮我们传达一些消息,我们不希望地表世界再一次被核武器摧毁。大家听到这里,会隐约记得这段事件我曾经讲过。但是有一个非常大的出入,我当时讲的是北极。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讲错了,我就去查之前做节目时的参考资料存档,发现那一份资料确实是北极,那我就有点混乱,再去各种地方查询发现南极、北极的版本都有,北极那个人名翻译更多的是拜尔德日记,南极这个翻译是理查德伯德日记,这很显然是同一个人,也都是1965曝光的!
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Leng Yei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这两个月以来姐姐不断收到粉丝们的裸照在社交媒体上被贩卖的信息,一开始仅有7-10位粉丝和你们熟知的网红来信息姐姐求助,表示她们被威胁拍摄裸照和视频,但没想到一天一天的过去,竟然成百上千的粉丝来找姐姐描述着同一件事情!姐姐听完了所有涉及的粉丝诉苦后,心里真的真的非常的难受,食欲不振,彻夜难眠!
其实姐姐10多年前就已经有在处理所有粉丝问题。包括这起 “裸照外泄勒索案”,8年前姐姐也一样出面甚至连同拿督斯里张天赐Michael Chong召开记者会为涉案者声援类似的诈骗案件。但在最后认人的阶段却无一女性受害者敢出面来面对,搞得姐姐心灰意冷。事后,姐姐就转为私底下一个一个回复粉丝,陪她们度过难关。
但近来一次过几千人一起中,今天姐姐必须要再次为裸照勒索案的女性受害者粉丝开声,因为如果再不出声,每天每分每秒,都在增加新的受害者。姐姐明白一部分的你们都是因为当初有着逼不得已或急钱的情况下,才将自己的裸照和视频给发给贩卖者;有些则是因为网上(Facebook, Wechat, Whatsapp等等)时常PO着「高新聘请,只需在家工作」的招聘等等,上当成为受害者;有些被爱情骗子套圈,还有其他粉丝们种种不同的原因,加上近来经济不是很好,新年期间大家都需要钱,才导致这起裸照视频事件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变成了无法挽留的局面。而贩卖者手中的裸照何止数千,根本就是上万张裸照和视频。这,已经是个事实。
最让姐姐受不了的是,涉及大马裸照门事件的受害者,年纪最年轻的竟然仅有8岁!是8岁!我的天啊,这个事情竟然会发生在一个无论思想或肉身都不成熟的孩子身上。另外有一个是小孩子「 兄妹乱伦 」的裸照和视频,有着血缘关系的兄妹都下海,如果意外怀孕了,他们长大后该怎么面对他们的生活?甚至有很多是从11岁(或以上)就开始被勒索拍裸照或被威胁上床,不然就是去当援交妹,直到18-19岁!有些是事隔几年后,才如今被放出来。有些受害者已经付了很多钱给勒索者,也都被放出来。而有些受害者,也因为受不了旁人外界网上的侮辱取笑和压力,已经选择轻生了断自己。还活着的这些小孩子在这些年以来,每天都被威胁,被恐吓,被勒索,被逼,每一天都活在恐惧,黑暗,地狱般的生活压力下。十多岁的她们,又怎么能够像你们一样,对人生看到希望呢?甚至是大家熟悉和关注的网红,也遭殃。
姐姐知道所有涉案的受害者们,你们的心情一定非常痛苦不堪很想死,毕竟自己的肉身和隐私部位都已经被广泛的网友,贩卖者和购买者看光了,被取笑被讨论被骚扰被干涉。姐姐不停回复所有的粉丝和受害者,从天亮到天黑,再从天黑到天亮,一边回复,便一直不断地收到不同的受害者粉丝信息进来IG。心酸,心疼,心灰。
所以姐姐连忙快速从婆婆家回来后,便拍摄了这个影片来告诫所有涉案者,无论如何都要勇敢面对这一切,当作人生的转折点,重新开始,姐姐会一直陪伴着你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问题,什么困惑,姐姐都会尽自己的力量来让更多人知道,和大众一起帮助这些小女孩小男孩。姐姐也希望将此裸照门信息严重性分享给更多人知道,好让身边的人,你们的家人朋友,爱人,和年轻一辈的小孩子,别不小心犯这个错,别把前途当赌注,别成为下一批受害者。
在触及到尊严和隐私的原则面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一定要保全自己。别将我们女性的身体和尊严,沦为他们批量贩卖的商品,当你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了别人的那一刻,痛苦和悲剧就发生了。
也在此请求大众,放过这批小妹妹小弟弟。别再追究,别去问她们,别去让她们感到更大的恐惧。请求看到这个信息的人,高抬贵手放过她们。好让她们看到哪怕一点点的希望,能够脚踏实地的重新来过,功德无量
感恩所有散播这个影片出去的你们。我们永远阻止不了这些诈骗勒索威胁事件。但起码,我们能做到的是让更多人知道此事的严重性,以防止身边的人【中招】。这,已经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止方案。
社会需要的不是姐姐的一个影片
社会需要的,是【你】的声音
大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她们,现在很需要【你】
谢谢,你。
请把此影片分享出去让所有人看到,也请关注和点阅LENGYEIN频道
因为 #asklengyein 除了这起案件,还有无数的案件需要你们读者和大众的力量,来帮助躲在角落,没有人理会的【普通人】
将心比心,功德无量
感谢,感恩!
#asklengyein #大马裸照视频外泄勒索案 #全民姐姐
For Business Inquiries Contact: lymediamy@gmail.com
??????
■□ Don't forget to subscribe to Leng Yein channel □■
▫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lengyein
▪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engyein
▫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lengyein
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家人干涉工作-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先說我老媽是一個超級控制狂基本上18歲前我與我哥都被迫當宅男到大學才有自由之身四年講老哥一個先前的例子老哥剛出社會的時候在別人的設計工作室上班 ... ... <看更多>
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家人可以參與我們的婚姻,但嚴禁干涉!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他們之間所以緊張是因為雙方的父母干涉太多,但就我所能分辨的是,崔西的父親狄恩 ... 每件事物提供之意見的看重程度,才讓藍尼有一點反感(藍尼在建築業工作,對房子 ... ... <看更多>
家人 干涉 工作 在 [心情] 家人的給的壓力與傷害比職場更大更深…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出社會好幾年了
最大的壓力不是來自於職場,而是家庭
不理想的公司、討人厭的主管老闆、處不來的同事、不友善的工作環境
我可以選擇離開、換其他工作
但家人有不妥的言語批判、強力關注、干涉生活、不當的作為,我卻無法選擇換個家庭…
很多事情我們小孩選擇不跟爸媽說 (不是隱瞞…只是沒說
主因是他們總是擔心、質疑、不滿、批評
所以爸媽成了永遠最晚知道小孩近況的人…
最近追完一部很優質的家庭劇以家人之名,有很多感觸
因為戲裡很多故事都是在自己或親友身上發生過
裡面有個女配角,媽媽打著為她著想的名號,從小到大控制她的生活
她還是學生時,媽媽控制她的交友、她的學習跟未來志向
她出社會時,媽媽不認同她真心想做的工作,執意買參考書讓她準備國家考試
最後更扯的是,完全沒問過老公跟女兒的意見,用女兒的名義在學區附近買了一間房
拿自己跟老公的退休養老金,直接拿去付了首付款
然後買了之後才跟女兒說以後要付房貸
得知消息的女兒跟老公當然整個大崩潰
老公覺得這件事要先商量,也沒問過女兒喜不喜歡、要不要買
還拿兩老退休的養老金去付首付款
女兒覺得為什麼沒跟她討論,她不想拿爸媽的養老金來買房
而且依她目前能力她付房貸壓力非常大
所以從年輕就忍著媽媽控制慾的爸爸,因這件事而向媽媽提出離婚
媽媽跑去女兒租房的地方整理環境,發現她的床下藏著很多啤酒跟空的啤酒瓶
發現她給女兒的參考書內一片空白,根本沒聽她的話準備考試又開始責怪女兒
女兒最終也把從小到大的怨氣都一次跟媽媽爆發
媽媽最後崩潰大喊「你們為什麼討厭我?我這大半輩子只為你(們)活…!」
我很不喜歡聽到家人說「只為你(們)活」這類的話,
每次聽都覺得太沉重,令人無力
我是六、七年級這一輩
我懂得孝順父母,但也認為每個人要為自己而活
父母要為自己活,而不是隨時隨地關注成年、出社會的小孩的一舉一動
很多爸媽退休後通常會更誇張,全心全意都在自己小孩身上
關注小孩的工作、擔心小孩什麼時候結婚、煩惱小孩生不生小孩…永遠有擔心不完的事
像我有個堂姊結婚後連二個都生女孩,她的媽媽擔心的到處去找生男孩的秘訣或偏方
堂姊跟她老公都是老師,兩三年前聽聞因為少子化縮了很多班
媽媽還一直擔心他們父妻倆以後會不會沒工作
每次碰面或電話中,會一直問工作怎麼辦之類的,看的出來堂姊快沒耐性了…= =
我如果聽到親戚長輩在聊出門旅遊、四處走走的話題時
我會跟親戚說下次如果有要去哪玩可以約我爸媽一起去 (我是希望他們兩老過自己的生活
但之後親戚約我爸媽出遊時,我爸總是以家裡需要他打理、煮三餐,所以走不開
其實,小孩都二、三十歲了會照顧自己
他們若不會煮菜,會會自己叫外送或吃外食呀…真的不用擔心這麼多
所以,我出社會幾年後
我在心裡就決定,不讓爸媽詳細知道我的工作,出門不會交待我要做什麼,要見那個朋友
甚至我買了房,他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XD
還有去年Leo王勇奪金曲歌王寶座,感言也讓我印象深刻
他的得獎感言中提到「媽媽,不要再親情勒索了,我也愛妳,但我不一定要聽妳的話!」
原本Leo就讀台大社會系,在學期間為了能夠專心從事音樂創作而選擇休學
媽媽對此非常失望,認為這樣是「不孝」
對於興趣跟工作,老實說我心裡對爸爸也有一點點怨嘆
剛畢業前幾年,為了符合長輩眼中的好工作,也讓爸媽他們在親戚鄰居保有面子
我在學校工作了好幾年
我這幾年常常想,如果我當初二十幾歲年輕時出去闖一闖
生活會不會更多采多姿?更有發展、更有成就?
(只有在心裡想,沒有真的抱怨過這件事,畢竟是自己選擇要去配合長輩們世俗的眼光…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218.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00697573.A.59E.html
我曾經有很不開心的時候,但現在不會了
雖然我現在依舊有些妥協,但有些自己的事我非常堅持跟任性XD
像是我有乖乖給孝親費,不要管我的工作跟收入多寡
後來很多大事我都直接做,不會跟家裡的人說,因為說出來都是批評、擔心、懷疑跟阻力
,有很大機率做不成
反正我沒做犯罪或傷害他人的事,心安理得、未來不要埋怨別人就好
好神奇的觀念,我反而覺得學歷高的人通常不會特別當公務人員
拿很多符仔燒成符水給大家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