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腳怪》以角色互換激發同理的趣味寓言 (7.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242739979
《小腳怪》是一部美國動畫喜劇電影,由凱瑞·柯克派屈克執導,查寧·坦圖、詹姆斯·柯登、辛蒂亞與凡夫俗子擔綱配音,故事改編自童書《雪人蹤跡》,講述在一座終年積雪、雲霧繚繞的高山上,有一位年輕正直的雪人米果,某天在準備接任家中代代相傳的「敲鐘」工作時,意外看見從失事飛機中逃出的飛行員「小腳怪」,驚喜的他馬上回到部落告訴族人,不過卻因為雪人的石板信仰而被驅逐,於是米果便決定到雲層下尋找小腳怪真實存在的證據,進而展開一場兩方文化衝擊的爆笑旅程。
人類常對未知事物充滿無限憧憬,或許近年不論是海底或是雪山這種罕無人煙野外探險節目越來越多,此類題材也開始被搬上動畫大螢幕。《小腳怪》非常有趣的借用西方世界「大腳怪」傳說,而且反常的不從人類角度出發,用雪人眼中所看見的世界建構出一段我們從沒想像過的冒險故事,不論是片中米果聽人類說話變得尖銳快速,而人類聽米果的聲音則像是野獸怒吼,或者怪怪團在山洞中把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的滾筒衛生紙視為自己的一大發現,不但利用反差製造不少的笑點,也使觀眾了解在不同角度換位思考的重要。
某種程度上,《小腳怪》就像是一部動畫版的反烏托邦電影,故事核心聚焦幾位主要角色對於部落信仰的懷疑。信仰起源於由石總管負責掌管的多塊石板,上面繪著許多自古傳承的規範,像是雪山由幾隻巨大長毛象撐起,因此居民日復一日的向下投放冰球來幫他們散熱,還有每天早上必須有敲響巨鑼喚醒蝸牛來得到陽光,都是居民深信不疑的真理,只要遭遇任何與石板衝突的現象,深呼吸把心中疑問吐出體外,正是他們一直以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而就像是哥白尼以《天體運行論》推翻從前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地心說」,米果看見小腳怪也成為雪人對石板律法懷疑,並開始探索世界的起點。如果說石總管是傳統的象徵,怪怪團就是代表著人們的好奇,越限制就越難滿足的求知慾,片中美姬不想再被蒙蔽,轉而急於追求世界的真理,就恰好與片頭米果與從不思考的哥哥來做對比,因此辛蒂亞所唱的主題曲《Wonderful Life》,正是告訴米果跟觀眾要抬頭看看自己周遭,盡力探索世界每個角落的美好。除此之外,大個子呱吉也在某段說出自己有「睜著眼睛睡覺」的技能,暗示著有些就算證據在眼前,依然不願相信的守舊觀念,都能讓人感受到《小腳怪》劇本的用心。
不過電影中同時呈現了另一項反例,也就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石總管和米果兩人在山洞中那段訴說歷史的橋段,凡夫俗子演唱的《Let it Lie》大概是近年動畫電影中唯一讓我驚艷的嘻哈歌曲,它訴說著以往我們總認為自己必須知曉所有事物,不斷去努力追尋,但最後真相水落石出之後,反而會發現它不像自己想像的如此美好,就如同片中所說無知就是幸福,知識有時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歷代石總管雖然知曉一切,但也同時背負著族人存亡的壓力,大概就是傳說這麼久都無法被突破的主因。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對改變的恐懼應該是我們追求真相的藉口嗎?無知的人們所感受到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嗎?真相必須被蒙蔽的原因,是為了保護族人的善意謊言,還是在互不了解狀況下的天大誤會?我想《小腳怪》在最後給了觀眾解答,抱著尊重多元、求新求變的態度,並勇於接受與嘗試,挺身打破種族間的藩籬,這個長久以來不斷逃避的問題才終究得以解決。
另外先不論樂高系列,華納在經過包含現今家庭現象《送子鳥》與這次《小腳怪》之後,可以看出動畫方面已經漸漸追上夢工廠,甚至是迪士尼與皮克斯的腳步。不僅在大腳怪毛髮或其他畫面細節處理更趨成熟穩定,故事更是藏有發人省思的內涵,反觀近年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評的索尼動畫,實在需要好好的努力。我一直都認為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不該只討好小孩或成年人的其中一方,而是必須利用其中的故事安排使觀眾能「各取所需」,這或許是未來動畫要能在票房與口碑取得好成績的最佳方法吧。
整體而言,《小腳怪》不光有用雪人與人類各種趣味互動與適當笑點的堆疊,其中也包含如主持人追求流量而忘記初衷、留給大自然空間與尊重萬物等深度故事內容,既有能給予小朋友歡笑的娛樂性,又能帶來具有啟發的教育意義,算是一部寓教於樂、闔家觀賞的優秀作品。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家庭的意義與內涵解答 在 如履的電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腳怪》以角色互換激發同理的趣味寓言 (7.8/10)
痞客邦 #有雷 原文:http://loory.pixnet.net/blog/post/242739979
《小腳怪》是一部美國動畫喜劇電影,由凱瑞·柯克派屈克執導,查寧·坦圖、詹姆斯·柯登、辛蒂亞與凡夫俗子擔綱配音,故事改編自童書《雪人蹤跡》,講述在一座終年積雪、雲霧繚繞的高山上,有一位年輕正直的雪人米果,某天在準備接任家中代代相傳的「敲鐘」工作時,意外看見從失事飛機中逃出的飛行員「小腳怪」,驚喜的他馬上回到部落告訴族人,不過卻因為雪人的石板信仰而被驅逐,於是米果便決定到雲層下尋找小腳怪真實存在的證據,進而展開一場兩方文化衝擊的爆笑旅程。
人類常對未知事物充滿無限憧憬,或許近年不論是海底或是雪山這種罕無人煙野外探險節目越來越多,此類題材也開始被搬上動畫大螢幕。《小腳怪》非常有趣的借用西方世界「大腳怪」傳說,而且反常的不從人類角度出發,用雪人眼中所看見的世界建構出一段我們從沒想像過的冒險故事,不論是片中米果聽人類說話變得尖銳快速,而人類聽米果的聲音則像是野獸怒吼,或者怪怪團在山洞中把我們看來稀鬆平常的滾筒衛生紙視為自己的一大發現,不但利用反差製造不少的笑點,也使觀眾了解在不同角度換位思考的重要。
某種程度上,《小腳怪》就像是一部動畫版的反烏托邦電影,故事核心聚焦幾位主要角色對於部落信仰的懷疑。信仰起源於由石總管負責掌管的多塊石板,上面繪著許多自古傳承的規範,像是雪山由幾隻巨大長毛象撐起,因此居民日復一日的向下投放冰球來幫他們散熱,還有每天早上必須有敲響巨鑼喚醒蝸牛來得到陽光,都是居民深信不疑的真理,只要遭遇任何與石板衝突的現象,深呼吸把心中疑問吐出體外,正是他們一直以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然而就像是哥白尼以《天體運行論》推翻從前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地心說」,米果看見小腳怪也成為雪人對石板律法懷疑,並開始探索世界的起點。如果說石總管是傳統的象徵,怪怪團就是代表著人們的好奇,越限制就越難滿足的求知慾,片中美姬不想再被蒙蔽,轉而急於追求世界的真理,就恰好與片頭米果與從不思考的哥哥來做對比,因此辛蒂亞所唱的主題曲《Wonderful Life》,正是告訴米果跟觀眾要抬頭看看自己周遭,盡力探索世界每個角落的美好。除此之外,大個子呱吉也在某段說出自己有「睜著眼睛睡覺」的技能,暗示著有些就算證據在眼前,依然不願相信的守舊觀念,都能讓人感受到《小腳怪》劇本的用心。
不過電影中同時呈現了另一項反例,也就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石總管和米果兩人在山洞中那段訴說歷史的橋段,凡夫俗子演唱的《Let it Lie》大概是近年動畫電影中唯一讓我驚艷的嘻哈歌曲,它訴說著以往我們總認為自己必須知曉所有事物,不斷去努力追尋,但最後真相水落石出之後,反而會發現它不像自己想像的如此美好,就如同片中所說無知就是幸福,知識有時也是一種沉重的負擔,歷代石總管雖然知曉一切,但也同時背負著族人存亡的壓力,大概就是傳說這麼久都無法被突破的主因。
不過話說回來,我們對改變的恐懼應該是我們追求真相的藉口嗎?無知的人們所感受到的幸福是真的幸福嗎?真相必須被蒙蔽的原因,是為了保護族人的善意謊言,還是在互不了解狀況下的天大誤會?我想《小腳怪》在最後給了觀眾解答,抱著尊重多元、求新求變的態度,並勇於接受與嘗試,挺身打破種族間的藩籬,這個長久以來不斷逃避的問題才終究得以解決。
另外先不論樂高系列,華納在經過包含現今家庭現象《送子鳥》與這次《小腳怪》之後,可以看出動畫方面已經漸漸追上夢工廠,甚至是迪士尼與皮克斯的腳步。不僅在大腳怪毛髮或其他畫面細節處理更趨成熟穩定,故事更是藏有發人省思的內涵,反觀近年幾乎沒有得到任何好評的索尼動畫,實在需要好好的努力。我一直都認為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不該只討好小孩或成年人的其中一方,而是必須利用其中的故事安排使觀眾能「各取所需」,這或許是未來動畫要能在票房與口碑取得好成績的最佳方法吧。
整體而言,《小腳怪》不光有用雪人與人類各種趣味互動與適當笑點的堆疊,其中也包含如主持人追求流量而忘記初衷、留給大自然空間與尊重萬物等深度故事內容,既有能給予小朋友歡笑的娛樂性,又能帶來具有啟發的教育意義,算是一部寓教於樂、闔家觀賞的優秀作品。
華納兄弟台灣粉絲俱樂部
家庭的意義與內涵解答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無雷影評 #三個建議與劃重點
《人生剩利組》 Brad's Status
人生該如何定義?
到底人生的意義為何?到底什麼樣的人生才叫做成功?我們到底要怎麼衡量一個人的生命價值?這些永遠都有人在問,也永遠沒有一個正確解答的大哉問,電影作品不論是透過勵志、科幻、愛情、喜劇等元素呈現,「人生該如何定義」這樣的命題,都有不同的核心內涵,也都有不同的味道值得觀眾們細心品味。而《人生剩利組》的原文片名:布萊德的狀態,則透過時下流行的網路社群,人們將自己的現況完全攤在陽光下讓人檢視的出發點,不難出現比較的矛盾心理,以反面的方式思考人生,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劇情切入。
.
1. 中年男子的喃喃自語
電影中充滿大量的班史提勒自我對話,腦內不斷出現的小劇場,並不由自主地與自己的大學好友們的現狀比較,完全反應了現代人常因社群網絡引發的焦慮心理。而故事描述了由班史提勒所飾演的男主角,在陪同兒子前往大學面試的旅途中,不斷反思自己的人生、工作、家庭、親情以及交友圈,全片的格局雖小,但就在這樣不斷走路、打電話、對談之間像是經歷了男主角布萊德的開悟之旅,也讓觀眾們反思自己的過往,這一路走來得到了什麼?
2. 舊時代的成果發表 VS 新世代的嶄新起點
故事除了描述男主角布萊德檢視自我人生,以及比較他人生活外,有一大比例視角透過為人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闡述新舊世代的觀念差異。年輕的晚輩充滿活力、理想、熱情,對未來充滿無限想像;對比成年人的煩惱、為了現實而不斷做出妥協與無奈的嘆息:成長看似不那麼快樂,但卻因為看見即將成為大學新鮮人的下一代,才讓男主角認識到自己的一番成就,認識到愛的痕跡。
我個人對於片中的父子對話印象深刻,特別是夫妻兩透過電話旁觀著即將入學、帶著羞澀卻又充滿無限可能的兒子,那份興奮又期待的心情,電影也透過幽默的方式提供一個超現實的影像空間,仿佛讓成年人擁有一個想像的出口。而這樣的編排,也在兩兩對照:父子間的親情關係、以及人與人的成就比較、社會價值觀對男主角布萊德與其他朋友間所貼上的標籤,自然襯托出父子、家庭親情的重量,是無法透過金錢去衡量的無價幸福。
.
3. 朋友?還是只是認識?
電影中有大量的篇幅在探討現代人對於交友圈的矛盾心理,反思朋友該如何定義?如同片中布萊德的幾位大學同學,被布萊德認定為朋友,甚至幾位在電話中以兄弟互相稱呼。那些在事業擁有一番成就的人,在臉書上炫富,或是提早過著爽快的退休生活,或是在螢光幕上的當紅名人,互相比較的結果讓人感到自卑。這種羨慕又嫉妒的心理,似乎在現今社群網絡發達的年代,變得更加嚴重,憂鬱的低潮也會隨著這些比較而變得頻繁發生。
但當這些朋友需要你,或者你需要這些朋友時,這些交友圈的人脈是否真的能派上用場?或是我們該說,這些所謂朋友是真的有所謂的情感存在嗎?還是僅只於一個你所「認識的人」而已呢?我想,在本片中透過布萊德在打電話的過程之中,我們能夠在對話中嗅出那空氣中的微妙氣氛,有些人就是看似光鮮亮麗,卻私下不如想像中的完美;有些人有著人人稱羨的生活,但在另一面有另外想像不到的煩惱。電影中的父子倆,在經歷了這趟短暫的旅行過程,讓觀眾體會了兩種不同的人生:一個經歷無數風霜,另一個正準備大展身手。他們都對愛保持這熱情,就算無法擁有一切,但我想他們(至少布萊德是),心裡面是滿足、是幸福的。
.
整體而言,《人生剩利組》的劇本簡單,故事的焦點聚焦在布萊德父子兩人在大學參訪、面試的旅程中,布萊德檢視自我以及思索人生意義的過程。完整詮釋了現代人在社交上的焦慮、人際關係上的種種矛盾與因為社交網絡發達所引發的憂鬱情緒。他不僅探討了現代人時常出現的心理狀態,同時也透過主角的獨白、充滿想像力的影像空間、創意的巧思,在簡單的配樂之下自省,帶來十分滿足也奇妙的觀影體驗。我想,這會是給在生活中遭遇瓶頸,或是苦於理想與現實兩難的朋友,對於自我人生的期勉與鼓勵,看完相信心裡會是踏實且滿足的。
.
.
#我不是工讀生
#我是你的好朋友
#XXY
#寂寞超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