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好自己不等於事事以我優先
#只是凡事也要為自己著想 #討好陷阱
.
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他們忍不住要討好別人,他們可能難以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或是不願意特立獨行;就算沒做錯事,也可能會道歉;變更計畫時會懷有罪惡感;他們覺得與其要解釋為什麼沒辦法,不如直接答應。也許他們兼有以上行為,也許你就是如此?
.
我以前也總愛討好別人。守時是我的一貫作風,我在母親預產期當天早上準時出生。我從小就擅長討別人開心。每當我父母舉辦派對,我一定會把握娛樂賓客的機會;我也心甘情願拜訪老人家,為他們唱聖誕頌歌。我就像一隻變色龍,擅長融入任何社交場合,施展取悅別人的能力,滿足他人的期望。成年之後,在職場上或和朋友相處時,我還是不自禁討好別人,把別人的快樂當作自己的優先要務,似乎欠缺拒絕他人的能力。我想方設法避免別人討厭我(事實上,我更不想要討厭自己),不過討好的行為妨礙我依照自己的想法真誠過活,使我身心俱疲。我現在很少討好別人了,也因此身心都舒暢得多。
.
在我擔任心理治療師的臨床實務中,我每天都看到在這種複雜的兩難局面中苦苦搏鬥的人:他們沒辦法討好每一個人,卻又不允許討好自己。我會與案主合作,協助他們認清一個令人寬慰的事實: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所以祕訣就是別再試著討好他們。
.
#討好的原因
.
你可能以為,討別人開心是周到、體貼、親切的作法。事實上,這是因為你渴望掌控別人的反應,避免被討厭的感受讓自己心裡不舒服。討好是一種策略,目的是讓自己安全地握有掌控,並以慷慨或隨和的假象包裝。
.
討好者禁不起別人的失望,被討厭更是無法忍受。我們害怕被批判、被認為有所不足。被需要的感覺就和被愛一樣令人滿足。我們討好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方,但在此過程中,討人歡心不僅徒勞無功,我們還失去了自己。
.
討好行為的根源很容易理解。人類屬於群居動物,我們依賴群體提供火源、食物及保護,假如被討厭,後果相當嚴重。恐懼、罪惡、羞愧都是本能的感受,目的是保護我們安穩地生活在群體之中。不要觸怒別人,以免失去篝火旁的位置、被驅逐到荒野之中,或死於飢餓掠食者的爪子之下。如果懲罰可能是死亡,那就別惹事生非。
.
然而,現代生活已和遠古大不相同,但這些感受卻沒有隨之演化。我治療室中的案主只不過是忘記別人的生日、打電話請病假、取消和朋友的晚餐約會,卻都感覺彷彿犯下滔天大罪。不論任何事情,只要影響別人或令人稍微不舒服,他們都會極度不自在。
.
討好並不是某種怪癖或個性,而是制約的產物。本書後續將說明討好行為的發展歷程,從出生、童年、青春期一路談到成年,解釋今日所做的選擇如何一再強化早期建立的信仰。
.
#討好的陰暗面
.
過去討好行為常被貼上女性專屬的標籤,的確,就文化刻板印象來說,女孩的成長過程經常被教導要保持恬靜、以他人為優先。不過現今任何人都可能有討好問題,不論性別、年齡或地位。
.
不過長久以來,這個問題都只被輕描淡寫地帶過,說討好者只是「隨和」或「人太好」。相關陳述的口吻一貫輕鬆,甚至是戲謔。建議治療方式相當輕浮、不屑一顧,例如勸討好者:「不要管其他人怎麼想就好了」,或是將應對方法武裝成「啥事都不在乎」的哲學,勸討好者不要理會攻擊辱罵者,或是「別去理那些鳥事」,不過實際上,我們應該全心處理、明快解決。如果解決方法真的就像「不要在意」一樣簡單,那我們早就照做了。事實是,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
.
討好是一種犧牲自我的強迫症行為,對討好的對象和討好者本身來說,傷害力一樣強大。討好並不是一種可以學習與之共處的良性習慣,這不是充滿好意又無傷大雅的小怪癖。這是焦慮的展現,是因為討好者害怕失去掌控(他人的情緒)而出現的行為。討好者會想方設法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避免影響他人或引發不快。不論是討好或極力避免使他人不開心,如果放任這種衝動,討好者可能出現焦慮、憂鬱的狀況,身體健康惡化、自我價值低落、自暴自棄。
.
現今要討好的人比以往更多。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要討好的對象無窮無盡,我們的角色和責任往外延伸、擴張,界線模糊不清。旁人期待我們在職場上保持彈性、隨時回應朋友的需求、擔任伴侶的好搭檔,還要抽身照顧年幼子女及年邁父母,永遠沒有打卡下班的一刻。社群網路將討好者推到無遠弗屆的線上觀眾面前,他們的自尊來源被外包給行銷演算法及陌生人比讚的大拇指。
.
你可能不覺得自己有忍不住討好別人的毛病,我許多案主一開始也這麼認為,以為自己絲毫不受他人意見影響,準備好獨立揮灑自己的人生。最明顯的討好行為是想方設法讓身邊的人更輕鬆自在,不過這只占討好者的一小部分,討好行為還有其他多種形式及偽裝。人際關係中如果存在討好的壓力,可能引發多種反應,包括藉由故意不討好來表現自主,不過這些反應都只是自我價值低落、缺乏權力、害怕拒絕的防禦行為。下一章我將介紹四種不同類型的討好者,他們反映的都是同樣的問題:無法自在地做自己。
.
但這個問題是有出路的。
◼️不是要你選擇自私,
◼️只是要你能夠安然地回應自己的需求,
◼️就像你回應他人的需求一樣。
.
如果被喜歡、被需要的代價是犧牲自己,那其實並不值得。總有一天,我們必須做出決定:要繼續討好下去,還是真誠地做自己。
.
以經營關係來說,討好自己其實才是負責、慷慨大方的方式。做到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尊重對方的同時真誠過活,我們擁有同時幫助他人與自己的資源及能力,撥出一些心力關注自己並不會減損對他人的關心。關心不是派,分給自己一些,別人不會少一塊。
.
#關心重質不重量
.
本書提供討好的替代之道,但不是阻止你關心他人,事實上,本書呼籲更加關心、提升關心的品質。更加真誠、公平、適當、一致地關心自己和他人。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敢於承受某些人無法接受你真實樣貌的風險,這樣你才能擁抱另一些人對你無條件的接納。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不要將替你判刑、行刑的責任強加於他人之上。付出適當程度的關心,承認除非我們擁有拒絕的權力,否則就無法發自內心地答應。如果我們沒有拒絕的選項,那答應根本就毫無意義。
.
本書將協助你適應被討厭,而不是只是保持沉默;引導你復元,而不是一味擔心失敗;教導你接受批判,而不是逃避。我沒辦法告訴你如何停止討好別人,卻又不會讓任何人不開心,我只能告訴你,就算稍微不討人喜歡,你還是能照常過生活,甚至過得更好。如果在一段關係中,你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感受,這種關係根本就不牢靠,此外還占據了建立其他穩定健康關係的空間。
.
本書嘗試解釋討好行為的原初動機,並以另一種角度加以說明,為討好者提供建議,協助你從照顧別人的位置上退下來,轉而開始照顧自己。我們會發現,他人對待我們的方式其實只是反映他們與自我的關係,而不是對我們的公正評價。我們可以學習關注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如果發覺自己感覺憎恨,那就該與憎恨的對象設下界線。
.
本書將教你如何做自己,教你如何停止苦苦追逐他人,並留在原地吸引他們;協助你認清這個事實:屬於你的終會自然開花結果,而強摘的果子不甜;鼓勵你花時間與適合自己未來的對象相處,如果不適合,就把他們留在過去。本書教你成為更好的朋友、伴侶、子女、家長,協助你透過更加關心自己,進而提升關心他人的品質,而不是承擔他們的問題。
.
本書也會協助你為失去做好準備,因為失去是成長的必經之路。有些人不希望你停止討好。如果他們告訴你:「你變了」,你要知道,他們真正的意思是:「我不喜歡你不照我的方式行事。」
-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3aV6aV
-
本文摘自《討好陷阱:心理師的情緒解方-有些人無論如何都不會滿意,那就別再嘗試討好他們》,作者艾瑪.里德.特雷爾為英國私人機構The Therapy Loft臨床治療所的心理治療師與臨床主管,為個人和團隊提供治療諮詢和指導。
.
你是否因為拒絕別人的請求會有罪惡感?讓別人失望的時候會感到不自在?極力避免發生爭執的場面?對他人的意見很不耐煩,索性全部拒絕假裝不在意?
.
或許你發現自己不論怎麼做都徒勞無功……那麼,你也落入了討好的陷阱中。本書告訴你該怎麼做才能繞開討好陷阱。作者艾瑪身為心理師,分享多年臨床實務和無數次治療服務, 帶你看穿討好的真相:討好不是體貼周到,討好只是一種策略!一種掌控別人反應的策略,一種避免被討厭的策略。然而,當討好成為情緒的困擾、壓力的根源時,便落入了討好的陷阱中卻不自知。
.
閱讀這些案例故事,都能引起你的共鳴,並汲取對自己有所助益的建議。每個章節提供反思問題、見解與技巧,幫助你深入瞭解自己,認清討好的陷阱,為人生指引一條更好的路。本書教你如何向願意珍惜你的人付出關心,而這,就從你自己開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吳老師教學部落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4.找出108班到四月份為止,操行成績低於(不含)65分的同學資料,再與「信函檔」處理後,在A4紙上列印信封和信函以便通知家長,其中信封和信函的格式如下: (本題答案所要求之報表格式請參考「題組一附件四」之參考範例)) ●紙張設定為直式。 ●信封左上為發函單位與地址,中間為學生地址及收信人﹝家...
家長信病假 在 單媽美國奮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線上課與疫情兩三事-下》
台灣的COVID-19 疫情逐漸升溫導致停課
最近陸續有網友私訊問我疫情間線上課的經驗
Grace將過去一年多的所見所聞分享如下
希望能給大家鼓勵或幫到有需要的人
⚠️以下為個人見聞,Grace 非決策者,請勿吵防疫政策
⚠️寫出的見聞不代表做法是正確的或全美國都如此
⚠️美國與台灣環境跟國情都不同,沒有誰對誰錯
⚠️如果不贊同或不喜歡內容請按上一頁離開
承上篇的結尾內容
州長既然決定2020學年如常開學
就必須提出台灣政界最常說的「配套」
在開學三週前
州政府制定出疫情期間教學指引
大致上跟教學有關的部份是:
1. 教職師生全體只要進入建築就必須戴口罩
2. 若有健康因素不能戴口罩必須戴面罩
3. 所有校內活動須遵從6feet 社交距離
4. 若有人染疫,與這個人近距離接觸10分鐘以上的人須居家檢疫十天,學生轉線上授課
5. 確診人須在家檢疫十天
6. 校內染疫人數超過一定比例,全體轉線上授課
這個指引在開學後產生有一個問題
由於部份年紀大的教師擔心疫情
已經在開學前跟原學校不續約
導致各級學校師資缺乏
某些學校開學只能叫類似科目老師互相支援
代課老師本來薪水就較低更不想冒險
如Grace 學校原本有六位代課老師
本學年只招到三位回鍋
開學後正式老師人力本來就緊繃
秋季疫情大流後更是輪流居家檢疫
代課老師嚴重不夠
某些時候甚至必須把學生集中在體育館管理
所以在開學後一個月
州政府修正綱要
把教師納入核心工作者
除非確診 僅接觸患者不需居家檢疫
當時這讓新聞Grace 頗崩潰
認為州政府根本置教育者安危不顧
雖然明白他們不得不如此
但同時也對於罹病的風險非常的惶恐
為了因應可能的全線上課程
學校必須在開學前確保大家已準備好
Grace 小孩的學校在大城市
資源夠充足
於是該學區斥資百萬
把原本每位學生使用的I pad
全面替換成性能夠的chrome book
開學前廣發問卷詢問家長意願
最後決定延遲開學兩週
並且開學後讓家長決定
讓學生整學期在家全線上學習
或是戴口罩回學校上課
最後結果大致上是20%家長想要線上課
於是學區聘任「專門的」線上課老師
只需要教選線上課的學生
該校區選擇使用zoom 遠距授課
其他的實體課則由原本的老師教導
不論實體或線上都使用Canvas 發放回收作業
* Grace 的博士班也同樣使用zoom 和Canvas全線上授課
而Grace 的學校的資源沒有那麼多
選線上課的學生比例也大概只有3-5%
於是學區決定買webcam 讓教師播放教室現況
讓選擇線上課的學生加入線上會議收看
雖然Grace 對這些措施都沒問題
但校內還是有很多年紀較長的老師怨聲載道
於是在開學前的教師持續教育週
校內聘請了google trainer 用線上課的方式
教導大家怎麼使用Google classroom
以及相關的軟體如google form
開學前
組長和校護到每間教室檢查課桌椅排放情況
確定學生之間都間隔6feet
但Grace 的教室呈現扁平狀
人數又很多
所以只能做到左右充足間距
前後根本顧不上
以至於後續陸續有確診學生出現時
坐在前後的學生也得跟著隔離線上兩週
學校也發放了酒精消毒液 手套 消毒紙巾
給每間教室的老師使用
理想上老師要在每節下課消毒課桌
但後來證實因為課間間隔只有五分鐘
老師根本無能為力
Grace 唯有趁有大午休的班級
要求每位學生自己清理自己的桌子
到開學正式開始上課時
Grace就發現
前面一篇文章照片的戰袍就不實用
首先 透明面罩不夠透明
根本看不清楚學生
再者 雙層口罩太厚太悶
說話聲音也傳不出去
Grace 上了十分鐘就放棄
替換成一般醫療口罩
最後 手持麥克風寫板書不便
兩週後換成單價較高但是輕巧的夾式麥克風
Grace 幾乎每一堂課都有線上的學生
很快就體察到線上和實體並行的問題
1. 因為政策關係鏡頭不能帶到課堂學生,很多課堂活動線上課學生根本不知道what’s going on
2. 我顧著實體學生,線上學生不專心,玩手機、看電視,我根本不能一直停下來講課糾正他們
3. 我測試線上生跟他們說話的時候,教室裡的學生就開始亂
4. 基礎的網路穩定性跟鏡頭的畫質,大大降低上課的效果,我其實也很瞭解在鏡頭另一端學生的無聊跟挫折
5. 課堂隨堂發的講義、教具,實際要考試或是收發作業的時候,老師對於線上生都必須另花心思傳遞給他們
另外整個學年Grace班上大約有八個學生染疫
如前面所說 不但病人須在家十天
坐他們附近的學生都得檢疫兩週
還有其他學生是家人或是同事染疫
所以有段時間 Grace 教室一半學生在線上
不論是上課方式 作業 小考 補考 都得設法
在在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和抗壓性
綜合以上經驗和心得
Grace 覺得為了學生好
學校應該另外找老師「專門」教授線上課
不便宜行事 才是正確的做法
除了斷斷續續的居家檢疫學生和染疫學生
學校在春假 秋假後因為染疫人數飆升
也有過全學區關校
全體課程轉線上的情況
這樣的情況總共約有三週
對老師來說
全體上網課反而好備課
因為不用顧及實體課學生的需求
但因為課表還是照用學校的行程
所以一堂課時間是70分鐘
這麼長時間 線上課的學生集中注意力比較難
他們可能分心在玩手機 看電視
或是隨時有家人亂入
所以Grace 自己的做法
是把知識切成極小塊
一次教一塊
這樣每段教課就不超過十分鐘
教完馬上抽學生答題
全體就能反覆練習該語法或單詞
然後每塊知識間穿插爆笑小影片或音樂
把學生注意力拉回來
最後結束前20-30份鐘
如果是教對話
Grace 會和學生一對一練口說
Pass的學生可以先下線
以鼓勵學生熟悉該對話
如果是教單字文法
Grace 使用線上工具如quizzes
用趣味方式檢驗學生今天所學
上線上課看似簡單
但Grace 自己的經驗
如果學生沒有內在動能學習
(大部份國高中生都沒有)
身邊又沒有監護人監督鞭策的話
不專心的比例高
那麼線上課的進度
只會有實體課的一半
也就是說實體課可以一週完成的進度
轉成線上要花兩週
所以老師在備課前要有心理準備
如果能讓大部份的家長配合監督是最好
至少能派出作業強迫學生練習來補救也不錯
都沒有的話 授課進度勢必會拖慢
最後來聊聊老師自己的心理建設
如前面所說的
好些老師在疫情期間就直接不續約上班了
疫情期間身邊也陸續有人染疫甚至重症
政府或教育部又拿不出實質方案保護老師
比方說Grace 校區
老師染疫必須用自己的病假養病
老師必須自行添購防疫教具用品無補助
老師自行負責教室消毒 時時提醒學生戴口罩
以及後來州政府因為人力因素
把老師列入核心工作者
除非染疫不得居家檢疫
在在都會打擊老師的心情和信心
所以上學年開學時老師們的工作情緒是低落的
惶恐 憤怒 甚至怨怪都是最可怕的敵人
Grace 的學生都是零起點
不能看到學生嘴型讓Grace 很艱難
一切的一切 都在考驗我從事教育的初心
Grace 每天都告訴自己
謹慎的防疫但不需過度恐慌
因為恐慌或憤怒都對事情沒有幫助
事實證明儘管多位學生確診
因為保護措施(口罩、距離、洗手)得當
Grace 也一直都沒有染疫
問問自己為什麼要當老師
老師若沒有特殊健康因素
都應當秉持盡力教育學生的理念
因為疫情就離開教室
那等於一位逃離戰場的軍人
Grace 在這個學年有八名學生染疫
每次有學生染疫
Grace 就得去drive through 做快篩一次
(關於美國無接觸快篩怎麼做 舊文有說明)
從一開始的等報告要七天
到最後兩天半就可以看到結果
Grace 也可以從中體驗到
州政府與民眾一起打擊病毒的決心
後來在醫護人員接種完疫苗以後
聖誕節寒假期間
州政府也優先讓前線教師完成接種疫苗
在開學前所有老師就得到了保護
接著州政府就開始讓年長者接種
之後持續下修到12 歲以上
不論有沒有公民或居留證都能施打
也就有了台灣部分民眾
美國自由行打疫苗之旅的風潮
下學期不論是老師或是社區
因為強大的疫苗當後盾
情緒都比上學期穩定
疫情也開始受控制
只剩個位數學生採用線上課
四月底
全州因為接種人數達標
染疫人數也低於特定比例
州長宣布州內全面「除罩」
幾乎日日相處的老師同學們
終於見到彼此的真面目
州長為了慰勞老師們的辛苦
還發給我們每人$500的獎金
所有公共場所只要已完成疫苗接種
進入室內即不用戴口罩
全州幾近結束了長達一年的抗疫長路
照這個政策的走向
如果沒有其他意外
如疫苗不能防變種病毒
預計2021秋季學年度
所有課堂和學生活動會恢復正常
台灣的朋友們
Grace 能感同身受你們的徬徨 恐懼
但是台灣政府跟全民已經齊心合力
把病毒阻擋在過門外一年多
而疫苗已經被研發而且有著落
比美國當初一無所知的情況好很多了
不得不冒風險出門工作的朋友們
Grace 想分享:謹慎防疫有益,恐慌憤怒無用
本文章就用學期末學生在Grace 的yearbook 的留言
和Grace 今年暑假打工地點首日上工照
和這間Muse museum 州長新頒布的口罩政策結尾
請大家堅守信心
不論是大環境 或是人生的困境
一定都會有盡頭
祝福每位臉友都能平安渡過疫情!
家長信病假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教育部昨天宣布,停課到6月14日,許多家長紛紛哀嚎。
雖然有防疫照顧假可以請,但從5月19日到今天為止, #有多少家長敢請防疫照顧假呢?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家長,到目前為止,應該還是使用自己的特休或是加班補休居多,因為防疫照顧假最大的問題,就是 #不給薪。
勞動部的說法,是因為疫情不可歸責於雇主,因此雇主可以不給薪水。
好,確實不可歸責於雇主,那就應該歸責於勞工,要求勞工請無薪的防疫照顧假嗎?
為了因應疫情控制措施而來的防疫照顧假,涉及的是勞工、雇主與社會(或國家)三方,如何合理分擔相關風險與成本的問題。
在這之中,勞工面對風險的承擔程度,絕對是最低的。
如果不可歸責於雇主,也不可歸責於勞工,#國家的角色在哪裡?#勞動部的角色又在哪裡?
時代力量認為,基於防疫的公共利益,要求勞工有有所犧牲,當然也要有所補償。不是一句「不可歸責於雇主」,就把所有疫情管控措施的風險,推給最弱勢的勞工承擔。
如果是這樣,那要這個國家幹什麼?幾千億的紓困預算,#難道不該解決人民最迫切的需求?
在持續停課還看不到終點的情況下,家長照顧小孩的時間壓力與經濟壓力,只會越來越高。
要人民犧牲工作時間照料小孩,卻又無法維持一定程度的經濟收入,絕對會造成連鎖的社會問題。之前的幼兒園退費爭議即是一例。
如果整個社會對父母照顧小孩的需求視若無睹,#要怎麼說服更多人願意生養小孩?
到目前為止,許多家長都是使用特休(全薪)或是加班補休,來解決請假所造成的經濟問題。
但接下來呢?如果特休或加班補休都休完了,難道勞工要開始請病假(半薪)嗎?接下來減班休息領基本工資,最後再請無薪事假與防疫照顧假嗎?
無論如何,沒有薪資津貼的防疫照顧假,#絕對不會是勞工的優先選項,不中看也不中用。
因此,在明天的紓困條例黨團協商中,時代力量提出的草案,必須讓政府來負責一部分防疫照顧假的津貼,在未超過30日的部分,由政府進行薪資補貼,每日補貼金額按每日平均薪資發給,最高以128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乘以八)為上限。
希望政府正視父母的壓力,發揮國家積極扶助的角色,#提供家庭足夠的支撐力道,共同度過疫情難關。
#防疫照顧假
#停課
#紓困預算
家長信病假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4.找出108班到四月份為止,操行成績低於(不含)65分的同學資料,再與「信函檔」處理後,在A4紙上列印信封和信函以便通知家長,其中信封和信函的格式如下:
(本題答案所要求之報表格式請參考「題組一附件四」之參考範例))
●紙張設定為直式。
●信封左上為發函單位與地址,中間為學生地址及收信人﹝家長﹞姓名,其下方為班級與學生姓名。
●操行成績=導師評分-曠課扣分-事假扣分。操行成績計算至整數位,小數位四捨五入。其中曠課1節扣1分,事假12節扣1分,但未達12節不扣分,公假及病假不扣分。導師評分直接利用操行成績檔內的導師評分即可。
●嵌入信封及信函中的收信人地址、家長姓名、學生姓名及操行成績(操行成績為經上列公式計算後之成績),均須從資料庫中擷取。
●合乎條件的學生,每位學生均需列印一封信函。
※信封大小佔縱向A4紙的上1/3大小。
※信函從縱向A4紙,距上邊緣約12公分處,由左開始橫向書寫。
※發函單位「隆勝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為12點字型,發函地址「台中縣信五路246號」為8點字型。
※「學生地址」為12點字型,「收信人﹝家長﹞姓名」為14點、斜體字型,「先生收」為12點字型,「班級」與「學生姓名」為10點字型。
※信函之內容為12點字型。
※信末「隆勝工商訓導處啟」為14點字型,發函日期為12點、斜體字型,並為測驗當天之日期,其中「年」為民國年。
※在每頁頁面左下方以10點字型加入您的姓名、准考證號碼及測驗當天日期,分別以一個全形空白予以間隔,其日期格式為「YY/MM/DD」。(YY、MM及DD分別為民國年、月、日,且皆以阿拉伯數字表示)。頁面右下方以10點字型加上頁碼,如「1」。
家長信病假 在 吳老師教學部落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4.找出108班到四月份為止,操行成績低於(不含)65分的同學資料,再與「信函檔」處理後,在A4紙上列印信封和信函以便通知家長,其中信封和信函的格式如下:
(本題答案所要求之報表格式請參考「題組一附件四」之參考範例))
●紙張設定為直式。
●信封左上為發函單位與地址,中間為學生地址及收信人﹝家長﹞姓名,其下方為班級與學生姓名。
●操行成績=導師評分-曠課扣分-事假扣分。操行成績計算至整數位,小數位四捨五入。其中曠課1節扣1分,事假12節扣1分,但未達12節不扣分,公假及病假不扣分。導師評分直接利用操行成績檔內的導師評分即可。
●嵌入信封及信函中的收信人地址、家長姓名、學生姓名及操行成績(操行成績為經上列公式計算後之成績),均須從資料庫中擷取。
●合乎條件的學生,每位學生均需列印一封信函。
※信封大小佔縱向A4紙的上1/3大小。
※信函從縱向A4紙,距上邊緣約12公分處,由左開始橫向書寫。
※發函單位「隆勝高級工商職業學校」為12點字型,發函地址「台中縣信五路246號」為8點字型。
※「學生地址」為12點字型,「收信人﹝家長﹞姓名」為14點、斜體字型,「先生收」為12點字型,「班級」與「學生姓名」為10點字型。
※信函之內容為12點字型。
※信末「隆勝工商訓導處啟」為14點字型,發函日期為12點、斜體字型,並為測驗當天之日期,其中「年」為民國年。
※在每頁頁面左下方以10點字型加入您的姓名、准考證號碼及測驗當天日期,分別以一個全形空白予以間隔,其日期格式為「YY/MM/DD」。(YY、MM及DD分別為民國年、月、日,且皆以阿拉伯數字表示)。頁面右下方以10點字型加上頁碼,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