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香琴逝世 】
MeWe版本:http://bit.ly/3rUvdXF
收到李香琴逝世的消息後,我走到睡房的書架上,找回放在資料夾內的一篇30年前出版、刊於《壹週刊》的琴姐訪問影印本,我知道,我有很多事情想寫下來。
第一個原因,是琴姐跟已故的譚炳文一樣,她於香港電視業的地位舉足輕重,令人難忘的演出多不勝數;其次,一直覺得,琴姐的外型、打扮,甚至聲綫,與已於多年前離世的嫲嫲有點相似,這是小時候在嫲嫲家看電視時見到李香琴之後的既定印象,興許她倆經歷相似,都是30年代出世的女性,再由中國大陸遷居來到香港,所以或多或少都散發同類氣息,也可能,是我一直都很掛念自己的嫲嫲,所以望見琴姐,都會有點親切感,所以想以文字向琴姐致敬。
我由傍晚六時許開始動筆,寫了數小時才完成,因為琴姐瓣數多,而且記憶總是不可靠,她當打之時,都已經距離今天很遠了,得一邊寫,一邊花時間考證,收筆一刻,很疲累,但這些零碎的資料,都值得紀錄下來,讓後人參閱。
感謝琴姐生前為電視迷帶來那麼多美好回憶。
###############
「再見!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講再見,因為我真係專程嚟同你道別㗎!」
從影多年的資深藝人李香琴,周一(4/1)中午不幸於伊利沙伯醫院離世,終年88歲,縱橫演藝圈60多年的繽紛人生,正式劃上句號,收到新聞短訊之後,立即在串流音樂平台重溫陳輝陽經典作《三千年前》(2007),「琴姐」聲演陳慧創作的對白,情感豐沛,聲線淒酸,一句「我失去嘅嘢實在太多啦!」,一句「你一定會好唔捨得我!」,配合關淑怡演唱的「趁熄滅前,還可一見」,對照這則消息,倍覺傷感。
「我記得,你同我去過嘅每一個地方,嗰啲地方,統統留喺我心裏面。」
其中一個地方是澳門的平安大戲院,那裏是她開展演藝事業的起點。
李香琴原名李瑞琴,祖父李亞敬舊時於廣東和澳門一帶經商,經營海產和賣米生意,家境富裕。琴姐於順德出世滿月後,父親李炳光舉家遷往澳門定居,據知李父經營錢莊及紙料生意,共有5位太太,而琴姐是家中長女,被視為掌上明珠。
原建於澳門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的平安大戲院,是李香琴演藝事業的起點。
30年前,因為拍攝亞視節目《向每顆星致敬》 (https://bit.ly/2JLjt8y) ,琴姐坐船過大海重回成長地,憶起往事。「就係呢間戲院,改變我一生嘅命運,以前任劍輝、白雪仙經常都喺度演粵劇嘅,咁阿嫲帶我嚟睇戲啦,睇睇下,我自己愛上咗粵劇,就算阿嫲唔帶我嚟,我自己都靜靜嚟呀,有功課都唔做,掛住嚟睇大戲,鍾意學戲,經過好多轉折,就搵到個師傅(小鶯鶯)學戲,學咗半年左右喇,師傅介紹我踏台板。真係橋喎,我第一次踏台板亦都係喺呢間平安大戲院。」時為一九四六年,當時琴姐才14歲,但大概由那時開始,便沒有想過要做「正印花旦」。「我認為做『正印花旦』壓力好大,點解呢?因為啲人會睇你做得好唔好,冚唪唥(焦點)都喺自己身上,如果做『第二花旦』就唔係咁喇,(如果)你個『正印花旦』演得跩啲,我做得好啲,就可以蓋過你,我幾有滿足感!」
何以演大戲會漸漸走進大銀幕?就在「糴梅香」(初踏台板之意)之後一年,即一九四七年,琴姐跟着盧冠廷父母(盧海天與養母譚秀珍)所屬的戲班「日月星劇團」到越南和新加坡做大戲,同行的還有「關師傅」關德興,後來關德興先返港拍戲,之後給琴姐寄信,指可以介紹她拍戲,琴姐開心到彈起,因為她會幻想自己有機會跟偶像張瑛、白燕和梅綺合作,豈料一入片場演出的銀幕處女作是《黃飛鴻大鬧花燈》(1956)(https://bit.ly/2MCw1Aj) ,飾演侍婢菊香,片酬三百,之後又經羅劍郎引薦,於電影中扮演奸角,憑《鴛鴦江遺恨》(1960)一「奸」成名,直至遇上「西宮」角色,大戰「東宮」余麗珍,獲得「一代奸妃」和「西宮琴」的稱號,迎來第一個事業高峰。琴姐曾在電視節目《正識第一》(2011)透露,為了演好奸角,要望鏡苦練:「走去睇住塊鏡講對白,修嘴型,修眼神,咁樣慢慢練番嚟!(如果演)陰毒,額頭要收細,連講說話(語氣)都唔同!」
此後,因為粵語片市場興旺,琴姐相當搶手,非常多產,更試過一年最多拍過50齣戲,但她坦言初出道的時候確實有捱過苦,因為她屬於獨立演員,沒有後台撐住。「關師傅唔可以部部帶挈我,我又唔打得,打戲都係搵任劍輝、于素秋,我又冇大老倌帶住,任冰兒都有任劍輝,譚倩紅都有方艷芬。試過有一次,我連接兩部戲,後來通告改咗,入到片場先知兩個(角色)都換咗人,我問導演點解要換人,佢反問我:你有冇大老倌帶住?我咩都講唔出。」
後來,父親李炳光因生意失敗,家道中落,琴姐要負起養家責任,為了令父母弟妹有更舒適的生活,於是只好甚麼片約都接受,那怕是別人不願意飾演的奸角,一樣去馬,甚至知道別人拖欠她片酬,她依然不敢投訴,生怕將來再沒有機會演出。可是,無限忍耐沒有讓琴姐好過,當她的戲愈演愈多,片酬由最初三百元升至二千五百元時,電影公司卻嫌她騷錢貴,找了另一位演員頂替,當年專訪裏公開名字,那人是羅蘭。演藝圈從來現實,三分努力七分運氣,當她在電影圈前景暗淡時,其實粵語片亦逐漸式微,取而代之的是電視製作,無綫電視啟播後兩年,當時36歲的琴姐順理成章往九龍塘廣播道尋找機會,先加入無綫,拍過劇集《錄音機情殺案》後,一九七○年轉投麗的映聲,拍攝《家春秋》,數年後又回歸大台,由一九七二年開始成為《歡樂今宵》的台柱之一,另外亦不斷拍劇:《狂潮》(1976)、《家變》(1977)、《網中人》(1979)、《親情》、《輪流傳》(1980),數之不盡,套套經典。
琴姐憑眼神、面容和聲線,能夠將陰險、淒涼、霸氣、嬌嗲、滑稽、慈祥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角色是她,她就是角色,在鏡頭前那種揮灑自如,你未必記得劇名戲名,但一講起,畫面就會浮現。如《無頭東宮教子鬧金鑾》(1961)扮演西宮,大戰「東宮」余麗珍,或者《還看今朝》(1990)的姚文珠,令人狠得咬牙切齒,欲當街指罵;又如《輪流傳》(1980)和《流氓大亨》(1986)扮演慈母,面對命途多舛的人生,有苦自己知,總是含住泡眼淚,淒涼得教人鼻酸;當然還有在《他來自江湖》(1989)的「靚姑」,有一幕她與何鑫淼(周星馳飾)在何英彪(吳孟達飾)面前唱雙簧 (https://bit.ly/2Lq5xkF) ,或者於《家有囍事》(1992)裏扮演奶奶大叫「世界末日啦!」,總是睇一次笑一次,多年不變。
說霸氣,又怎能不提《倚天屠龍記》(1986)的滅絕師太,以及《碧血青天楊家將》(1994)的佘太君?還有晚期她在《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2008)飾演的甘佘君麗,一句「唔使驚,嫲嫲喺大廳」絕對見字如見聲吧。這邊演活傳統價值觀下的中國女性,其實曾幾何時,她亦試過跟歐美時尚接軌,譬如《彩色人生》(1979)扮演模特兒公司老闆娘的Mary,每一集都更換造型,媲美繆騫人的《甜姐兒》,應該沒有很多人看過;某年在亞視台慶夜穿金色吊帶舞衣「惡搞」麥當娜(Madonna)跳唱《Vogue》,盡顯其時尚大膽一面,原來是很多人的Best Kept Secret。多才多藝就是如此,因為琴姐很年輕的時候已明白,要在戲行生存,除了專業,還是專業。
在興盛時代的無綫打滾十多年後,琴姐已非常有名,但為了還人情債給周梁淑怡(時任亞視行政總裁),1990年決定過檔,那時她在大台的最後一套劇集,正是《他來自江湖》,她記得拍到最後一集的時候,時任無綫高層李沛權搭着她的膊頭,就要為她開「期票」:「琴姐,兩年後就要返嚟喇,使唔使簽定合約?點知我過咗亞視,李沛權都跟埋過嚟,到我再續約(亞視),佢又走喇,所以做人真係唔使咁認真!」就是這一句話,反映出琴姐當年受訪時的心境:名氣、錢財如浮雲,放過自己一馬,別太着緊,因為在這一行打滾了數十年,有甚麼事情沒見過呢,執念只會令自己活得不開心。
她享受演出,但心頭不高,沒想過要做女主角。「我入戲行,阿爸同我講,結婚,未必嫁得好,你鍾意做戲就做戲,話總之搵到食就算。我從來冇諗過做正印,做二、三幫已經心滿意足喇!」這段說話,摘自1992年10月16日出版的《壹週刊》「金峯集」專欄,當時負責採訪的是李志豪,2016年他離開壹傳媒的時候,職位是《壹週刊》社長。重讀這篇30年前的人物專訪,會看到琴姐的人生觀:人生不過是一場夢,不用太認真,更不可有風駛盡𢃇。
「我哋呢行真係偏門嚟㗎,你唔知幾時會唔紅,亦唔知幾時會紅,諗都諗唔到。所以我覺得紅嘅時候唔好太得意,唔好(畀)勝利沖昏頭腦,唔係咁樣,一跌咪好辛苦囉!」賺到錢,生活過得去便可以了,琴姐當時認為自己條命已如打牌打到北圈,剩下的,都是Bonus,沒有很多事情可以傷害她,就算以往吃過的苦頭,變成回憶後亦只剩下快樂的片段。「我好樂觀,從來冇恨自己可以有家財億萬,我經常覺得,唔好成日諗住人哋坐Benz(平治)230,我就要坐450,咁樣成日都唔會開心。」
惟獨有一件事,任時日過了多久,她仍然放不下,那是母親突然去世。一九六五年某夜,琴姐在戲院看戲,突然銀幕上出現了一句字幕,大意是:「李香琴,即出門口,有人找你!」
此話一出,現場霎時間亂作一團,琴姐以為是否有人整蠱自己,當她走出戲院門外,赫然見到妹妹正在等她,原來是她的媽媽因為心臟病發過世。「佢個心唔舒服,醫生以為係胃病,打完針之後半個鐘就死咗。」這件事對琴姐打擊很大,因為她還以為自己終於可以讓母親過得好一點,但計劃從來趕不上變化。「我啱啱儲夠錢喺太子道買咗層樓,屋契寫咗佢個名。」自己無法見到母親最後一面,成為一生最痛,但也知道那是每個人的必經階段,所以很早已吩咐女兒,如果有一天自己口齒不清,或再不能照顧自己時,便送去老人院,不要為家人添麻煩。今天看新聞,知道琴姐在女兒陪伴下撒手塵寰,生離死別當然教人傷心,但她的精彩一生,將會永遠刻在大家的心底裏,永誌不忘。
原文刊於《香港01》:http://bit.ly/3orZBqi
【 相關文章 】
譚炳文逝世:http://bit.ly/2XbtH5p
(05012021)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李香琴 #電視史話 #三千年前 #武視 #無綫 #家有囍事 #周星馳 快樂的 ATV 亞視數碼媒體 William on the way 葉一知 港女講劇 做乜膠睇電視 歐錦棠 Stephen Au 鄭美姿 譚蕙芸 #TVB 阿果 #澳門 #粵劇 #港劇 十字牌早餐 LAW少 午夜翻牆 紅眼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阮饅頭 Mantha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換越南駕照兩次就上手 #在越南騎機車一定要有越南駕照哦 辦越南駕照準備文件: 1.)申請表 2.)台灣機車/汽車駕照正本 3.)台灣機車/汽車駕照翻譯本(按照每個省份的要求會有不一樣,盡量找該省份的翻譯社辦理) 4.)暫居證正本/影本 5.)護照正本/影本 胡志明辦件地方: 名稱:胡志明交通運...
寄 信 到越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031新加坡聯合早報
*【民調預測:選舉人團得票獲勝概率升至89% 拜登選情大好川普支持率持續下滑】
根據最權威的民意調查機構FiveThirtyEight的選舉預測模型,川普贏得普選票的概率只有3.1%,拜登的贏面已經高達96.9%。拜登全國民調平均支援率29日為52%,遙遙領先,選情已經是一面倒。FiveThirtyEight的選舉預測模型,拜登在選舉人團選舉中獲勝的概率從週三的88.2%,進一步升至創紀錄的89%,預計他將大勝,贏得538張選舉人團票中的356票。相比之下,現任總統川普的支援率甚至還在下滑,選情很不妙。該機構的模型估計,川普的獲勝概率只有10.5%,低於週三的11.3%。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31-1097123
*【統計:超過8000萬美國人提前投票 投票率或創百多年新高】
美國選舉項目週四統計的資料顯示,已經有超過8000萬美國人提前投票,反映美國人對此次投票非常踴躍,選民投票率最終很可能創下一世紀多以來的新高。
出於擔心11月3日投票日當天人群聚集投票可能導致冠病病毒傳播,許多人已經提前到投票站投票或郵寄選票。路透社報導,在有公佈政黨註冊選民資料的20個州,1820萬名民主黨選民已經投了票,共和黨的只有1150萬名,其他880萬名選民沒有黨派關係。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31-1097124
*【全球單日新病例破50萬 兩周平均增近25%】
全球整體冠病疫情以更快的速度擴散,28日當天新增確診病例首次破50萬,比五天前首破40萬起多了很多。在過去不到兩周的時間內,全球平均單日新增病例上升了將近25%。迄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過4500萬起。歐洲、北美洲和拉丁美洲占全球確診病例的66%以上;占全球死亡病例的76%以上。世界衛生組織歐洲區主任克魯格29日在歐洲衛生官員緊急會議上說:“累計確診人數在僅僅14天之內從700萬增加到900萬人,今天,歐洲病例數已經破1000萬。”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31-1097121
*【方便企業派遣人員前往 日本取消新加坡等九地區“禁航令” 】
日本政府加速放寬因應冠病疫情而實施的邊境管制,昨日宣佈取消對新加坡、中國、韓國和越南等九個國家和地區的“禁航令”,這意味著日本企業今後要派遣人員到這些地方會更容易。在日本,大部分企業在派遣人員出國之前,都會參考政府對海外各地列出的“渡航風險級別”,這些指引是當局對海外各地情況發出的安全資訊,有助於企業評估到某地出差的風險,尤其是目前冠病肆虐之際。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31-1097122
*【法國再封城 多數民眾支持但支持率比第一次下降】
為應對日益嚴峻的第二波冠病疫情,法國於當地時間10月30日進入第二次全國封城,為期一個月。民眾的非必要出行被禁止,非必要公共場所關閉。根據30日晚發佈的官方疫情資料,法國單日新增確診病例4萬9215例,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33萬例。最新民調,法國大多數民眾仍然支持實施第二次封城,但支持率比第一次封城時明顯下降。67%的受訪者支持第二次封城,而第一次封城的支持率達93%。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31-1097206
*【9月從突尼斯通過水路進入歐洲 尼斯教堂襲擊者離境前未被列為可疑武裝分子】
涉嫌週四在法國尼斯教堂持刀殺人的回教激進分子來自突尼斯。他在今年9月通過水路進入歐洲,但他在出入境前都未曾被列為可疑的武裝分子。法國東南部城市尼斯29日發生持刀襲擊事件,21歲的突尼斯男子Brahim Aouissaoui在尼斯聖母院教堂用刀襲擊信徒,至少三人在事件中喪命。兇手在教堂內遭員警槍擊後被逮捕,並因受傷被送往醫院治療。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31-1097125
*【爭議言論惹眾怒 馬哈迪:文章遭斷章取義】
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針對法國總統馬克洪有關回教的言論,發推文指“回教徒有權殺死法國人”,引起國內外撻伐。馬哈迪30日撰文澄清,自己的文章遭斷章取義,並指刻意扭曲其言論的做法令人噁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1030-1097066
*【希臘Samos附近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6地震】
愛琴海東部的希臘Samos附近海域星期五發生芮式規模6.6地震,震源深度16.5公里。希臘雅典和土耳其海岸城市伊茲密爾感受到明顯震感。地震造成伊茲密爾至少六棟房屋受損或坍塌,強震也導致海水倒灌岸上,淹沒部分倒塌的房屋。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1031-1097126
*【蓬佩奧會晤越南領導人 雙方表示期待進一步合作】
越南是蓬佩奧此次從26日開始的亞洲五國巡迴訪問的最後一站。蓬佩奧此行的最初規劃只訪問四國,即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和印尼,不過他在第四國訪問接近尾聲時,出人意料地臨時增加了越南這一站。蓬佩奧在河內與越南總理阮春福、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范平明和公安部長蘇林舉行了會談。他對阮春福說:“我們期待繼續一道努力增進關係,構建區域安全、和平與繁榮,這包括整個東南亞地區、亞洲和印太地區。”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ea/story20201031-1097104
*【蓬佩奧訪四國後突到越南 中國學者:越南或在中美間“投機”求取平衡】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結束了對印度、斯里蘭卡等四國訪問後,突然增加訪問越南的行程,並表明此次訪越目的包括慶祝兩國建交25周年,以及“再次確認美越全面合作關係,推動雙方維護區域和平與繁榮的共同目標”。受訪學者認為,這是美國利用中越歷史上和眼前的矛盾,離間兩國關係的策略。此舉或會讓越南對華更加警惕,但越南仍會在中美之間“投機”求取平衡,而不會完全與中國為敵。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031-1097114
*【釋放信號打消外界疑慮 中共強調不會關起門來搞創新】
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前天閉幕。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昨天在發佈會上回應《聯合早報》提問時指出,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不是被動應對國際壓力,而是中國的主動作為,是長期戰略,而非權宜之計。“雙循壞”概念被視為中國因應後冠病時代外部需求放緩,以及中美脫鉤風險上升的對策,該提法引發外界對中國走回“閉關鎖國”老路的擔憂。對此,韓文秀澄清,新發展格局強調國內國際雙迴圈,不是國內經濟單迴圈,也不是每個地方搞自我小迴圈;構建新發展格局要深入參與國際迴圈,中國會在更高水準上擴大對外開放,擴大外資企業市場准入,這“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031-1097203
*【中美軍方首次舉行危機溝通會議】
中美軍方日前首次舉行危機溝通工作組會議,下個月還將開展交流活動,令兩國緊張關係出現緩和。受訪學者分析,中美雙方借此釋放不希望擦槍走火的重要積極信號,但認為美國遏制中國的大方向依然維持不變。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031-1097113
*【加拿大法院裁定:孟晚舟可提呈證據挑戰美引渡有效性】
據彭博社報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最高法院大法官Heather Holmes在前天公佈的書面裁決中說,孟晚舟將被允許提呈她所要求提呈的部分證據,Holmes並稱其中一些證據“確實可以挑戰”美國引渡請求的有效性。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1031-1097117
*【螞蟻H股IPO獲155萬人認購 凍資近2288億元創紀錄】
螞蟻集團H股昨天結束招股,獲近155萬人認購,凍資近1.3兆港元,創下香港歷來新股集資紀錄。上市後螞蟻總市值達2.43兆港元,僅次於阿里巴巴和騰訊。至於螞蟻A股網上申購,有效認購戶數多達515.6萬個,屬科創板新高;申購金額約19.05萬兆人民幣,也刷新A股紀錄。螞蟻將於11月5日掛牌。
https://www.zaobao.com.sg/finance/china/story20201031-1097177
寄 信 到越南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Zodiac 索命黃道帶的12個病態執念】#葉郎電影徵信社
《Zodiac 索命黃道帶》是導演 David Fincher 在犯罪片這個類型上從《Se7en 火線追緝令》過渡到 Netflix 影集《Mindhunter 破案神探》的一個重要轉折。
作為一個從未被偵破的真實犯罪事件,《索命黃道帶》因而不像《火線追緝令》有真兇揭露的結局,Fincher 將觀眾的注意力轉向記者和警察的犯罪調查運作經歷。為了確保觀眾絕對不會從電影細節中得到「誰就是真兇」的先入為主印象,Fincher 甚至刻意在重現黃道帶涉嫌的每一起兇案時讓不同的演員扮演兇手。
故事的重點從來無關真兇是誰,而是關於一種病態的執念。這種執念不僅存在於兇手身上,也存在於犯罪調查過程中、甚至電影拍攝過程中的每個人。甚至是銀幕前方那些熱衷真實犯罪故事的我們。
從執念到自我毀滅,只在一線之隔.......
執念1:18個月的偵查
 ̄ ̄ ̄ ̄ ̄ ̄ ̄ ̄ ̄ ̄
大部分電影籌拍過程,多半涉及了寫劇本、畫分鏡、找卡司和找資金之類的煩人事務。《索命黃道帶》的籌拍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貨真價實的犯罪偵查。
雖然改編自 Robert Graysmith (即電影中 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報社漫畫家)所寫的私人調查專書,但導演 David Fincher 仍然要求組了一個調查小組,不僅由他和編劇 James Vanderbilt、製片 Bradley J Fischer 三人一起親自訪談書中涉及到的每個還在世的當事人,甚至還聘僱私家偵探追查失聯關鍵證人的下落,並找來語言學家專家、筆跡鑑識專家、犯罪心理專家來分析書裡書外各種線索。
《索命黃道帶》的3年籌拍過程中,實際上有整整18個月是在花在導演本人扮演偵探親自調查案情上頭。
執念2:2800個犯罪 podcast 節目
 ̄ ̄ ̄ ̄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上映以來,真實犯罪事件的衍生娛樂產品已經快速長成一個難以想像的巨大產業。
串流產業一方之霸 Netflix 根本就是以賣犯罪故事竄起,一路以來已經製作過《Makeing A Murderer 謀殺犯的形成》、《Tiger King 虎王》、《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別惹喵皇:肉搜網際殺手》、當然還有 David Fincher 的《破案神探》等罪犯節目。Netflix 這幾天還宣佈要跟《American Horror Story 美國恐怖故事》的超級製作人 Ryan Murphy 合作改編另一個著名的美國連續殺人魔 Jeffrey Dahmer 的故事成為電視影集。
另一個真實犯罪節目蔚為風行的領域是近年快速崛起的 podcast 市場,據統計全美 podcast 市場上有高達 2800 個真實犯罪節目。美國甚至已經有一個大型展會叫做 CrimeCon 犯罪展,每年吸引數千名對犯罪事件狂熱的人與會。
執念3:24棵橡樹
 ̄ ̄ ̄ ̄ ̄ ̄ ̄ ̄
除了透過調查還原案情之外,導演 David Fincher 還堅持一定要在兇案的真實現場取景,藉真正重現歷史。所以電影中除了發生在舊金山市市中心的一起兇案因為封街難度過高而不得不改採搭景之外,其餘每一場兇案都在黃道帶殺手行兇的精確地點拍攝。
1969年9月27日,離舊金山不遠的 Berryessa 湖邊有兩名大學生Bryan Hartnell 和 Cecelia Shepard 遭黃道帶殺手以利刃攻擊,後者傷重身亡。事發的地點是雨季時會變成湖中小島的一個湖邊半島(稍後被當地人暱稱做黃道帶島)。半島上頭原先長滿了橡樹,事實上兇手就是靠著樹的掩護慢慢靠近在湖邊野餐的兩名大學生。然而等到 David Fincher 到現場勘查時,上頭的樹早已不存在(無法確定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為移除)。
於是 Fincher 執拗地用直升機運來24顆活生生的橡樹重新種在半島上,並另外種滿1600塊草皮,來完全恢復1969年兇案發生當天的原有地貌。
執念4:0犯罪動機
 ̄ ̄ ̄ ̄ ̄ ̄ ̄ ̄
犯罪學家 Scott A. Bonn 將黃道帶殺手歸類為比較少見的「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認為他追求的是獵殺和折磨被害者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快感。
其中一個證據是殺手曾在挑釁信件中引用《The Most Dangerous Game 最危險的獵物》一書的句子。這部惡名昭彰的小說中以描繪的是把人當成獵物集中在一個小島上供人獵殺取樂的遊戲。今年初在美國引發爭議的電影《The Hunt 惡獵遊戲》正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
快感殺手的犯案特徵是經常遍尋不著犯罪動機,兇手經常既和被害當者沒有任何恩怨,也欠缺性慾或憤怒等激發他殺人的因素。美國歷史上最早的快感殺手案例是1924年綁架謀殺14歲男童的兩名美國大學生 Nathan Leopold 和 Richard Loeb 。家境富裕的倆人毫無來由地計畫謀害男童,唯一的理由是尋求刺激,希望藉由成功犯案並跳過追緝來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犯罪智慧。
其中一名行兇者甚至還是死者的堂哥。
執念5:70個 take
 ̄ ̄ ̄ ̄ ̄ ̄ ̄ ̄
《索命黃道帶》是第一部完全用數位攝影機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也使偏執細節狂 David Fincher 得以完全不在乎底片成本地瘋狂追求更多細節。
115天的拍攝日程中,最高紀錄曾有一個鏡頭反覆重拍了70次之多。男主角 Jake Gyllenhaal 曾目睹導演看著機器,然後豪邁地宣布「來!把剛剛十個 take 的畫面通通刪掉」,讓幾個小時的拍攝通通放水流。
另外一名主角 Robert Downey Jr. 更加不適應數位拍攝。數位拍攝不像傳統底片攝影機需要很多時間準備才能重拍同一個鏡頭或是下一個鏡頭,所以演員原本的休息時間就被壓縮了。鏡頭跟鏡頭之間再也不能回休息室複習劇本,必須馬不停蹄地演出再演出。David Ficher 多年後在訪談中透露,當年片場經常發現裝著尿的玻璃罐藏在各個角落。正是 Robert Downey Jr. 大人藉以向導演抗議「老子連撒尿時間都沒有了」的藝術裝置。
執念6:私人追兇13年
 ̄ ̄ ̄ ̄ ̄ ̄ ̄ ̄ ̄ ̄
在一個兇案最終沒有被破解的故事當中,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故事主人翁 Robert Graysmith 對調查真相的病態執念變成真正的故事重心。編劇 James Vanderbilt 在劇本中將作者本人放在舞台正中央,反而把調查兇案的警探和記者變成配角,藉以形成一個對兇案執念程度的光譜,以及墜入自毀和懸崖勒馬的兩個不同下場,藉以作為主角的借鏡。
據說原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看過電影的劇本之後,第一個反應是:「天!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我太太會離開我了。」
投注整整13年的人生在調查一個跟他完全無關的故事上,他付出的代價是妻子帶著小孩離開他。Graysmith 在另一個訪問被問到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他會怎麼選擇:「我想我會再做一次同樣的事。於是所有事很可能會都會再發生一次。因為它還是會將你緊緊勒住,它會完全征服你的生活。」
執念7:18封挑釁信
 ̄ ̄ ̄ ̄ ̄ ̄ ̄ ̄ ̄
黃道帶殺手以寄發挑釁信件給媒體甚至個人(比如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而著稱。1969年到1974年的最後一封信之間,至少有18封信件被認定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這個行為模式也符合「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想要博取公眾注意力的心理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之前,黃道帶殺手其實已經銷聲匿跡了整整三年,而激發他重出江湖的動機居然是為了發表他個人對於《The Exorcist 大法師》的影評。
當年舊金山紀事報記者 Paul Avery 在大法師上映兩週後在報上撰寫了一篇關於每天都有觀眾在大廳嘔吐甚至昏倒的新聞。一直把 Avery 當成鬥智對象的黃道帶殺手很可能為了回應 Avery 的該篇報導,忍不住發出這封復出信來闡述自己對電影的感想:
「我看了《大法師》並覺得該片可說是我看過最好的諷刺喜劇(I saw + think "The Exorcist" was the best saterical comidy that I have ever seen.)」黃道帶殺手說。
執念8:1.3萬份報紙
 ̄ ̄ ̄ ̄ ̄ ̄ ̄ ̄ ̄
媒體記者一直都是連續殺人狂熱潮的原罪。我們永遠無法推知誰是史上第一個連續殺人狂,卻可以明確知道誰是第一個被大幅報導而廣為人知的連續殺人狂——那就是1888年7月開始在倫敦犯案的開膛手傑克。
開膛手傑克熱其實和英國對報紙課徵長達150年的各種知識稅制度息息相關。經過多年的知識稅抗爭,1853年到1861年之間英國報紙的廣告稅、印花稅和紙張稅陸續取消,致使二十多年後的開膛手傑克案正好和英國報業的爆炸性發展撞個滿懷。各種狂熱的追蹤報導和缺少事實根據的大膽臆測,甚至使某些人相信連續殺手狂是報社為了賣報紙捏造出來的。
1888年英國各家報紙報導開膛手傑克案的規格和方法後來幾乎成為全球媒體面對重大犯罪事件的標準SOP,並間接影響到近百年後黃道帶殺手的報導規格。整個20世紀美國報紙的數量一直穩定維持在1.3萬份~到1.5萬份之間,僱用數萬名記者每天撰寫新聞。這些針對真實犯罪鉅細靡遺甚至天馬行空的報導,正是我們對於重大犯罪事件的病態迷戀的真正源頭。
執念9:第2篇影評
 ̄ ̄ ̄ ̄ ̄ ̄ ̄ ̄
在《大法師》影評之後,報社仍收到不少署名為黃道帶的信,但多半被認定可能難以證明出自黃道帶之手,而可能是仿效者或是沒事找事的鬧事者所為。
可信度較高的是1974年5月的另一封同樣涉及了電影評論的信件。黃道帶殺手這一次的評論對象是《The Thin Red Line 紅色警戒》導演 Terrence Malick 1973年的犯罪電影《Badlands 窮山惡水》。不尋常的是黃道帶殺手在信中展現了一絲同理心,對於該片的行銷用語表達憂心。電影廣告的這句宣傳與「1959年多數人都在殺時間,但 Kit 和 Holly 則在殺人」,被黃道帶殺手指控有美化殺人兇手的嫌疑,並呼籲社會關注以要求撤除該片廣告。
如果這封信真的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那他可能已經不小心揭露了自己的心理狀態。
David Fincher 請來的犯罪心理學家 Sharon Pagaling-Hagan 認為這封信意味著黃道帶殺手的人格自我認知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完成他的犯罪「成就」之後,開始重新融入社會的過程。他史無前例地在該信件中改屬名 「A Citizen 一個公民」也是這個推論的佐證。
執念10:66歲英年早逝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中最常被批評偏離事實的部分,不是關於兇案或是黃道帶殺手的描繪,而是關於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的下場。
電影中的 Avery 因為過度沉溺案情而開始酗酒。記者事業也因此走下坡,從全國知名記者變成轉到小報工作,成為一個人獨居在拖車中的過氣記者。這段戲劇性的描繪或許是為了凸顯電影主題「病態執念」,也或許是讓曾長期沉溺毒品的 Robert Downey Jr. 的表演能有投射之處。
然而實際上Paul Avery 在黃道帶殺手後的人生仍然精采。他曾為了近距離報導越戰而搬到越南三年,在越南和香港等地活動。日後的記者生涯也還因為報導轟動全球的報業大亨孫女 Patty Hearst 的綁架案而名噪一時。稍後 Avery 則與著名的妓女人權運動者 Margo St. James 者結婚,但因為後者連續多年在法國工作,使 Avery 必須一個人留在舊金山面對孤獨和酒精的誘惑。
酒精、毒品或是對黃道帶案的上癮都沒有真正讓他走向自我毀滅的命運。魔鬼藏在另一個生活小道具裡。2000年 Paul Avery 因為另外一個病態執念——吸菸導致的肺氣腫病逝,享年 66 歲。
執念11:八成女粉絲
 ̄ ̄ ̄ ̄ ̄ ̄ ̄ ̄ ̄
當我們著迷於真實犯罪事件時,我們在迷的是什麼?
「廣泛的大眾之所以被這些故事吸引,是因為這些故事激發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一種基本卻強而有力的情緒:恐懼」犯罪學家 Scott Bonn 說。就像兒童著迷於怪物故事一樣,連續殺人狂就是成年人的怪物故事,讓他們在安全、受到控制的環境中不斷體驗到恐懼情緒的刺激。
另一位心理學專家 Emily Mendez 則說這種恐懼體驗有助益於另外一個求生的本能,讓我們在過程中發展出保護自己的策略。這就是為什麼真實犯罪節目的的觀眾中女性有壓倒性的數量優勢,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比男性有更強烈的保護自己的需求。
根據統計真實犯罪類型 podcast 中有75%聽眾是女性。而在美國 CrimeCon 犯罪展活動中,更有八成參與者是女性。
執念12:554本書
 ̄ ̄ ̄ ̄ ̄ ̄ ̄ ̄
2007年《索命黃道帶》上映之後黃道帶案雖然被警方重啟,但沒有新線索,進度仍是一灘死水。最新技術的DNA比對甚至排除了電影中的第一嫌疑人Arthur Leigh Allen的可能性。
真相這塊大畫布上越保留空白,就越吸引更多人在上面著墨。在Amazon上搜尋黃道帶殺手的關鍵字,可以找到554筆出版資料,包含實體書、電子書和有聲書(許多都來自 podcast 市場上的真實犯罪節目)等各種各樣出版品。《索命黃道帶》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的幾本書當然排在最前面。而緊跟在後的則是2014年出版的一本名為《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of All》的暢銷書。從小被父母遺棄的作者 Gary L. Stewart 在追查生父真實身份的過程中,找到了種種證據指向當年遺棄他的生父很可能就是黃道帶殺手本人。
今年初串流平台 Hulu 依據該書製作了一部真實犯罪調查的同名紀錄片節目。他們和 David Fincher 一樣重新訪談相關當事人、檢視書中條列的種種證據。和《索命黃道帶》不同的是,他們發現許多鐵證來自作者一廂情願的錯誤解讀。
這本暢銷書被紀錄片一一破解之後,作者 Gary L. Stewart 本人似乎沒有動搖他的信念。當年協助他完成該書的記者評論道:「他的終極願望就是找到自己的身份,而這些線索就是他身份的一部分。如果這些線索再度瓦解,他就再也無法確定自己是什麼了」。
當他沉迷於追求真實犯罪事件時,他其實是在找尋自己。
《索命黃道帶》myVideo線上看:
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226055
——————————————
現在上myVideo租電影儲值100送200,每月再抽5G手機!
更多優惠資訊與活動內容: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oldenfilm/
寄 信 到越南 在 阮饅頭 Manthau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換越南駕照兩次就上手
#在越南騎機車一定要有越南駕照哦
辦越南駕照準備文件:
1.)申請表
2.)台灣機車/汽車駕照正本
3.)台灣機車/汽車駕照翻譯本(按照每個省份的要求會有不一樣,盡量找該省份的翻譯社辦理)
4.)暫居證正本/影本
5.)護照正本/影本
胡志明辦件地方:
名稱:胡志明交通運輸廳
網站:https://reurl.cc/e85rGR
地址:252 Lý Chính Thắng, Phường 9, Quận 3.
辦件費用: 135000VND+運費另計
胡志明翻譯社:
名稱:Phòng Công chứng số 2
地址:94-96 Ngô Quyền, Phường 7, Quận 5,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越南
電話:+842838551717
邊和:
名稱:同奈省交通運輸廳
網站:https://reurl.cc/0Oz34k
地址:236 Phan Trung, Tân Mai, Thành phố Biên Hòa, Đồng Nai
辦件費用: 180000VND+運費50000VND
邊和翻譯社:
名稱:Sở ngoại vụ tỉnh đồng nai(類似外交部-處理外國人事務的地方)
網站:https://reurl.cc/ldL1Nv
對邊和翻譯社,這邊補充一下,需要先致電到這個類似外交部的地方,說明你要換越南的駕照,需要有邊和當地翻譯社的翻譯文本,之後,內部的人員會提供你一個email信箱與電話(信箱:vuan167@gmail.com 電話:0949680694),然後先跟對方打個招呼,之後把駕照掃描寄給她,匯錢完,他們就會把翻譯文本寄到你的地方

寄 信 到越南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美國海軍也因為一艘航空母艦的疫情爆發而搞得雞飛狗跳。今天我們就請到出一張嘴的凱莉,來跟我們一起聊一聊,「羅斯福號的洩密風雲」。
羅斯福號最一開始是是美國跟越南雙方為了慶祝美越關係正常化25週年,所以就派了這艘羅斯福號到越南去跟當地人跟政府進行所謂的敦睦交流。3月4號的時候羅斯福號就抵達了越南的峴港,一直到9號離開。結果到了24號的時候,就突然傳出消息說船上有3個人確診。
但24號第一波3個人確診之後,群聚感染就停不下來了。所以就算羅斯福號一發現疫情,馬上停止任務趕回關島的基地,但是在三天後,27號抵達關島的時候,已經變成有27個人感染。七天之內就爆增超過100人,到最後整艘船四千多人裡面就總共有五百多人確診,等於是約10%左右的確診率。
他們雖然抵達關島之後雖然有把已經確診的一百多個人送下船,但是其他四千多人的命令是「就地艦上隔離14天」。鑽石公主號就已經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船上就不適合拿來防疫隔離。尤其鑽石公主號標榜船上舒適奢華的空間都這麼慘了,更何況羅斯福號還是軍艦。裡面的寢室就是一個軍人身高可以伸手可及的高度,就有三層床位。然後一個櫃子的距離就是對面的三個床位內。距離近到都覺得是不是翻個身就快要可以呼到對方巴掌了。
過了幾天這個艦長就覺得這樣真的不行會挫賽,就寫了一封信,除了自己的直屬上級之外,還一口氣寄給海軍內部的一大堆相干的不相干的人,想要越級申訴讓大家都可以下船。
但越級申訴在軍隊裡就像義大利人看到披薩裡面加鳳梨一樣,是一件天理不容的事情。
而且問題還不只越級投訴,因為這封信寄出去的隔天,馬上就被登在《舊金山紀事報》獨家頭版。這樣一搞美國輿論也炸了,開始批評海軍見死不救。結果還真的有用,信被爆料的隔天就有一千人下船改到岸上隔離,這樣做根本就是直接讓長官顏面掃地。
但在軍隊裡被媒體爆料還讓長官丟臉,就像在粽子裡面加鳳梨一樣更天理不容。
總而言之,這個克勞齊艦長就是為了保護手下的士兵,觸犯了一件軍隊的禁忌,也因此馬上被拔掉艦長的職位。這就像是美版的李文亮的事件,不解決問題,反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軍方的狀況可能比較特別,畢竟情報對戰爭的影響這麼重要。
但艦長在那封信裡也有提到,他說「現在並不是戰爭狀態,我們的水手沒有必要因為瘟疫而枉送性命。」結果你看到現在最新的狀況是五百多人確診,目前已經有一人死亡了。保護自己的士兵不枉送性命,這難道不是指揮官的職責嗎。
這讓美國海軍代理部長整個牙起來,罵說這個艦長藐視美軍、把事情惡意抹成政治事件、背叛軍方的信任。說什麼在資訊時代暴露情報不是太天真就是太愚蠢,沒資格當艦長,而且安排海軍上岸隔離也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方面關島那裡防疫資源不足需要調配,二來當地居民也是很有疑慮。
K:所以爆料隔天事情就立刻處理好嗎?我是不相信有這麼巧的事情啦。而且那個氣噗噗的代理部長事後也沒有好好解釋,反而都是在罵說這個艦長藐視美軍、把事情惡意抹成政治事件、背叛軍方的信任。說什麼在資訊時代暴露情報不是太天真就是太愚蠢,沒資格當艦長。
結果這段發言就被船上的士兵錄下來,爆料到網路上。這個代理部長莫德利被罵爆之後,瞬間就向克勞齊上校公開道歉,再隔天就辭職了。
在軍隊裡所有人一起共進退的集體生活,如何防疫成為很大的挑戰。軍人遵守軍紀,尊重指揮鏈的體系,與一般老百姓的重視自身人生安全的標準是完全不同的標準。你贊成還是反對這位被fire的前艦長的做法,歡迎上網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寄 信 到越南 在 1620 夫妻生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越南自由行 #西貢郵局 #紅教堂 #胡志明市
-越南自由行系列
https://goo.gl/JPh6sd
本來以為在台灣住了這麼久,去到越南應該也會很習慣交通,但我錯了...
這馬路真的是讓人倒抽一口氣阿,我們拍的還算車少喔...
另外紅教堂的對面有人在專門賣飼料讓你餵鴿子,一次是2萬越幣。
最後在中央郵局寄明信片,只需要買好郵票貼上丟在籃子理就完成..這應該算簡單吧XD
--------------------------
日本沖繩系列:https://parg.co/Ozn
日本九州系列:https://parg.co/OTb
日本京阪神系列:https://parg.co/OTA
東南亞越南系列:https://parg.co/OTY
民宿飯店系列:https://parg.co/Zj9
生活開箱系列:https://parg.co/OTS
--------------------------
剪接後製:20
玩耍+介紹:16
--------------------------
▶ FOLLOW US
FB:https://www.facebook.com/16vlog/
IG:https://www.instagram.com/1620vlog/
BLOG:https://www.16vlog.com/
MAIL:16vlog@gmail.com
--------------------------
我們愛吃美食、喜歡健身、享受旅遊,還有很會沐當沐晒(台)!這裡是我們夫妻嘰嘰喳喳的小頻道!
妻是16
夫是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