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句話,深有感觸:「打破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迷失」。
台灣社會的問題,其實在教育現場就已經發生。我們害怕輸,所以別人家孩子學什麼,我們就要學什麼。但是,怕輸的結果,造成許多會依樣畫葫蘆的孩子,但是葫蘆都一樣,有什麼意思?每個小孩本來就有不同的特點,但是在教育階段,都被塑造成類似的樣子。現實一點說,這樣的教育模式,未來的市場區隔在哪裡?
上週四、週五兩天,魚凱參加了「教保公共化與在地實踐-非營利幼兒園回顧與前瞻」論壇。
托育這個問題,是年輕家庭的父母很沉重的課題,但是,往往並不會被仔細思索,因為,過了五歲,就可以上幼稚園,所以,陣痛期就撐過去吧!這是許多父母的心聲。但是,也有許多年輕夫妻,因此降低生育的意願,我們正面臨著快速的少子化與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政府對於這樣的情況,有什麼因應呢?
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去年底表示,打算比照台南市的「私幼公共化」模式,祭出每年3〜7萬部不等的托育補貼方案。不過,政府補助了,私幼學費也同步調漲,對於現今薪資偏低的年輕家庭來說,負擔並沒有減輕太多。同時,私幼超收的情況普遍,教保員薪資偏低,都是目前存在的問題。私幼公共化的政策方向,能不能提升托幼的品質及教保員的待遇,都是問號。
所以,部分教育團體鼓吹增設公幼。不過,公幼在公務人力有限的限制下,亦難以大幅擴張,並且公幼的營業時間到下午四點(如果要求延拖,必須達到開班人數),對於許多家長來說,很難那麼早接小孩,因此界於公幼與私幼間的「非營利幼兒園」,成為一個可行的方向。
高雄市原本在2017年規劃增設17班公幼,但最後只在大樹區九曲國小附幼、大樹區龍目國小附幼、六龜區龍興國小附幼各增設1班,總共3班,其他的差額由新增3所非營利幼兒園承接。但是,過去三年間,高雄的增設公幼數量是六都中最少,許多家長仍排隊抽籤苦等不著。
這次的論壇中,高雄市教育局表示未來政策將朝非營利幼兒園著手,未來三年打算增加28園156班,不過,根據現場承接非營利幼兒園的公益法人表示,現行公托要全面性增加,困難點在於:
1、能夠承接非營利幼兒園的公益法人數量有限
2、私幼業者對於非營利幼兒園可能產生的排擠效應有所抗拒
3、難以找到合適的場地(許多學校不願意提供場地予非營利幼兒園)
其中最關鍵的是,能夠承接非營利幼兒園的公益法人數量有限,因為公益法人經營非營利,就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如何維持自身組織的運作,就是難題。
有些私幼的業者會組成聯盟承接非營利幼兒園的案子,但作法上還是傳統的私幼。公益法人經營的非營利幼兒園比較不朝語言及才藝訓練方面,而是偏向讓孩童有自然成長的童年,有些非營利幼兒園著重戶外教育,甚至還有對於學童公民教育的養成(例如帶著學童參加社運活動)。
然而,這種教育模式需要非營利幼兒園的經營者與教育局承辦人員有共識,但教育局的承辦人常常輪調,導致好不容易建立的共識流失,得重新建立;此外,許多非營利幼兒園的實務工作者也提到,非營利幼兒園的工程標跟勞務標常不同步,造成成立新園的困難。
工程招標的主控權在學校,若承辦人及設計師對於幼教法規及幼兒需求不孰悉,可能會導致做出不符需求的空間。在場與會者建議,如果在前期設計師的規畫圖出來時,非營利幼兒園就能涉入的話,就可能比較不會有不符需求的狀況。
也有許多非營利幼兒園提到:是否可讓:”績效考評” & “到園考核”兩件事做整合?減輕無謂的行政考核所造成額外負擔。應該要真正落實的,是對幼兒園超收情況的稽查,以及對於教保員薪資偏低的狀況提出改善。
非營利幼兒園,在許多公益法人的努力下,成為「托育公共化」的良好範例,不過,要讓托育環境更好,最重要的還是學校的配合態度,以及,家長們是否願意,讓孩子能夠真正的適性多元發展,「打破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迷失」!
Search
實踐國小附幼抽籤 在 新北市實踐國小附設幼兒園-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未於本次招生6/19之前登記實踐附幼的家長可在此表單登記備取。 110學年度抽籤結果顯示本園3-5歲班備取到22號,2歲專班備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