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這堂課,應該要列為研究所通識課程或是 PGY 課程耶!打算要念研究所的同學、剛開始進入醫院的醫師們應該找機會來。」
⠀
▌ 文章被改的亂七八糟,還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
在新思惟的課堂上遇到認識的人,問起什麼動機驅使報名參加課程,一致都認為在文章寫作上面卡關了。雖然以前曾經念過一點書,可是寫文章這件事大多是摸索出來的,老師們跟學長們很忙,文章往往被改的亂七八糟,還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
▌ 聽到著作等身的醫師分享寫作經驗,真的很值得。
⠀
課程設計從論文每段怎麼寫開始,真的是很好的開始,以前常常不知道怎麼下筆,自己的英文不好,英文寫作更是讓人擔心,常常辭不達意、不知所云,經由陳一銘醫師的分享,點醒文章重點在意思的表達,一開始可以先把意思表達出來,再做修改。
⠀
老師也提點了每段應該包含的主題,在前言、實驗設計、結果分析以及討論上才能面面俱到,能聽到著作等身的醫師分享寫作經驗,真的很值得。
⠀
在吳爵宏醫師分享的第二堂課,真的是拳拳到肉,在統計圖表與文稿的部分上所提點的,真的是自己很容易犯的錯,從字體、行距、排版、圖片、表格……講得仔仔細細、明明白白。
⠀
菁英真的都是細節控,以前不會在意的襯線字體、不小心多按一下的空格、甚至是該斜體沒有斜體,通通成了致命的因素,如果文章的外表讓審閱者需要多花心思去解讀,或許會減少審閱通過的機率。
⠀
⠀⠀
▌ 這個課程適合初學者嗎?
⠀
適合。新思惟的研究課程,特別加強「從 0 到 1」的研究新手部分,但依然保留新思惟課程的「雅俗共賞」特色,許多內容,即使已經有 5 篇 SCI 經驗的人,都會覺得有趣。我們過去的課程,初學者來都非常滿意;即使傑出學者如 #登過外科第一名期刊的、#超過100篇的、#登過Science的學者們 來上,也都有所收穫。
⠀
⠀
🚩疫情會過去,論文技能會留下。
➠ 2021 / 7 / 10(六)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 讓名字出現在 PubMed 上才是自己的。
實驗設計 怎麼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覺得這堂課,應該要列為研究所通識課程或是 PGY 課程耶!打算要念研究所的同學、剛開始進入醫院的醫師們應該找機會來。」
⠀⠀
在新思惟的課堂上遇到認識的人,問起什麼動機驅使報名參加課程,一致都認為在 #文章寫作上面卡關了。雖然以前曾經念過一點書,可是寫文章這件事大多是摸索出來的,老師們跟學長們很忙,#文章往往被改的亂七八糟,還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
⠀⠀
⠀⠀
▒ #聽到著作等身的醫師分享寫作經驗
⠀⠀
課程設計從論文每段怎麼寫開始,真的是很好的開始,以前常常不知道怎麼下筆,自己的英文不好,英文寫作更是讓人擔心,常常辭不達意、不知所云,經由陳一銘醫師的分享,點醒文章重點在意思的表達,一開始可以先把意思表達出來,再做修改。
⠀⠀
老師也提點了每段應該包含的主題,在前言、實驗設計、結果分析以及討論上才能面面俱到,能聽到著作等身的醫師分享寫作經驗,真的很值得。
⠀⠀
⠀⠀
▒ #親手做出有模有樣的統計圖表
⠀⠀
接著是統計,這也是研究中很容易被卡關的部分,之前曾經因為研究,度過一段不知道怎麼跑出統計結果的日子,就算結果知道了,也不知道怎麼樣把它畫成圖表。
⠀⠀
在課堂上,陳一銘醫師從資料的種類型式開始講解,利用實作時間的圖表內容,說明運用統計方法的時機點,進一步在中午的互動實作時間中,藉由老師及助教的幫忙讓我們一步一步的畫出圖表來,哇嗚!自己也能做出有模有樣的圖表,感覺變得很厲害!
⠀⠀
⠀⠀
▒ 私下提出的問題,也得到很棒的建議。
⠀⠀
更讓我高興的是在下課時間以及互動時間,同學紛紛就目前自己遇到的處境跟老師請教,老師跟助教都很用心的回答,也提出很棒的建議,自己在旁邊聽也學習到很多,相信同學們跟自己在不久的將來,必定也能在論文寫作上起步起飛。
⠀⠀
⠀⠀
#身為一個年輕研究者……
# 深陷論文卡關,老被退稿的困境?
# 很害怕統計,規劃圖表都有困難?
# 在投稿期刊有選擇障礙,想提升成功率?
# 不需要研究所學歷,就想寫出論文?
⠀⠀
2020 年新思惟校友論文發表數 689 篇,破蛋數高達 93 人,課程已協助眾多校友拚出人生第一篇 SCI paper!
⠀⠀
【🚩 讓論文寫作力,成為你自豪的競爭力!】
⠀⠀
每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的研究入門工作坊,不僅提供「#最好的寫法」完成論文架構、「#最直覺的軟體」跑出統計圖表、「#最高效的策略」選投期刊,而今順應時代改款,進一步推出「#研究計畫申請」,幫自己找經費及資源,讓學術之路更上層樓!
⠀⠀
🔹最新活動|4/18(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立刻報名|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
實驗設計 怎麼寫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是醫師,也沒有醫學系背景,適合參加嗎?
所謂的投稿,能被接受的文章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碩博老師會教。
但是,他們畢竟是學霸了,他們好像不太懂我們這種初來乍到學術殿堂的黃毛丫頭問題在哪,因為太多他們認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到我們這是一知半解。我連期刊都不認識幾本了,能怎麼投?(中研院 生醫所 王文彤 研究助理)
▎新思惟之友 11 月共發表 29 篇論文!
- Original article x 21
- Case report x 5
- Letter to the editor X 2
- Review article X 1
- 研究開班至今,已協助學員發表 776 篇論文!
▎研究入門者心中最常見的問題
- 論文每段怎麼寫?
- 統計圖表與文稿怎麼設計?
- 論文投稿,怎麼投才正確?
- 臨床忙碌,時間管理怎麼規劃?
『另一項收穫,是圖表文稿的規劃及排版。我從沒想過這有多至關重要,經由上課的整理發現,倘若我按照自己的審美或是想法去規劃文稿跟圖表,肯定是會被拒絕 100 次。』
▎論文寫作,錯有千百種,最好寫法只一種。
- Introduction 如何點出重點?
- 如何交代收納 / 排除條件與實驗設計?
- Result 的圖表如何安排?
- Discussion 如何解釋研究結果與臨床應用?
▎靠靈感就好?不,應該靠方法。
有人說,寫論文,尤其是 introduction 跟 discussion,要靠靈感,這其實是錯的。
靠靈感的意思,是你需要在個安靜的空間,最好還清心寡欲、齋戒沐浴,接著就忽然能一句一句寫出論文。
但事實上,這只是因為寫作需要的橫向思考太多,你得清出大腦的工作能量,專心投入,才能整合全部,並慢慢搞定。
經由我們的架構歸納,即使沒有靈感,你都能一段一段的完成您的文章。
超過 500 位伙伴推薦,每個月都有校友登上 PubMed 的研究入門工作坊,歡迎你來!
▎2018 最新梯次
2/4(日)醫學論文與寫作工作坊
https://mepa2014.innovarad.tw/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