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你會選擇永遠在家工作嗎?
新冠肺炎的疫情在美國仍持續升溫中,截至 5/17 日為止,美國確診數已經突破 150 萬人,每天新增的確診數還是在兩萬到三萬之間。即使如此,愛好民主以及自由的美國人已經忍不住了,不斷給予政府壓力,各州政府都在研擬解封的條件、漸進式的解封、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
科技公司也不例外,Google 以及 Facebook 紛紛宣布將漸進式地開放辦公室,同時大部分員工可以選擇在家工作到 2020 年底。Apple 跟 Tesla 的員工就沒這麼幸運了,畢竟這兩間公司的產品是以硬體為主,沒有意外的話他們會是最早重啟辦公室的科技巨頭。Tesla 的執行長馬斯克甚至直接不鳥加州政府的命令,已經重啓產線,並且揚言要告加州政府以及考慮將工廠搬離加州。
相較之下,Twitter 的員工想必是最幸運的了,幾天前 Twitter 發布了新聞稿,如果你的職位允許,員工可以選擇永遠在家工作!
如果我們員工的職位允許他們在家工作,而且他們也希望永遠如此的話,我們會成全這件事情。如果不行,當我們覺得復工是安全的,並且搭配額外的預防措施,辦公室將會是他們溫暖友好的地方。
if our employees are in a role and situation that enables them to work from home and they want to continue to do so forever, we will make that happen. If not, our offices will be their warm and welcoming selves, with some additional precautions, when we feel it’s safe to return.
其中這段聲明更是霸氣:
開啟辦公室是我們的決定,什麼時候回來,或是要不要回來,是員工的決定。
Opening offices will be our decision, when and if our employees come back, will be theirs.
如果可以,你會選擇永遠在家工作嗎?
Medium 好讀版:https://medium.com/jktech/%E5%A6%82%E6%9E%9C%E5%8F%AF%E4%BB%A5-%E4%BD%A0%E6%9C%83%E9%81%B8%E6%93%87%E6%B0%B8%E9%81%A0%E5%9C%A8%E5%AE%B6%E5%B7%A5%E4%BD%9C%E5%97%8E-418f36c21296
#在家工作兩個半月
Square 是第一批宣布在家工作的科技公司,早在 3/2 我們就強制所有人非必要不得來辦公室,算一算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兩個半月了呢。
在家工作最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 — 你再也不用浪費時間通勤了!灣區的交通真的很差,單程的通勤時間動不動就要四十分鐘到一個小時,不過我也因此養成了聽 Podcast 的好習慣。
在家工作以後,這些時間都省下來了,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用來做什麼呢?你猜對了 — 用來做更多的工作。這就是問題的所在,中間少了通勤作為緩衝,上班跟下班的界線反而變得模糊了。在公司大家開始抱怨生活品質變差,一起床就上班,然後常常下不了班,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也無法請假出去玩。
好在公司很快地意識到了這點,在全員大會數次告訴員工:
現在這個時刻,你的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要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其他人。如果放假可以讓你好好休息、充電,回來的時候更有效率,我們鼓勵你們這麼做。
這也不是說說而已,有個高管也以身作則,請了一星期的假 (即便現在哪都不能去)。我們的部門也宣布大家 5/25 放假,剛好連著美國國定假日一起,希望大家可以把握這四天假,好好休息。
因應在家工作,這段時間我也做了以下的調整:
建立上下班的儀式:即使在家,我還是會換上上班的服裝,然後下班時換上比較輕鬆的服裝,告訴自己現在是下班時間。
設定一個辦公區域:規劃一個辦公區域,有我所需要的螢幕、桌子、椅子等等,把這個地方佈置成適合工作而且有效率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只在這個地方工作,盡量避免在沙發這類的地方工作,來區隔上下班的生活。
準備好所需的東西:網路該升級就得升級,需要的器材該買就得買,比方說印表機、飲料、或是水,反正就是準備好工作會需要的東西。
該休息就得休息:沒有人能預料到這波疫情會改變大家的工作型態,所以我們都還在學習如何在家工作,如果真的狀態不好、需要休息,那就休息吧!放自己一馬不要用力過猛。
#遠距工作的挑戰
儘管遠距工作有許多好處:免通勤、彈性工時、不限制辦公地點等等,它同時也有了許多問題及挑戰,相關的制度跟配套措施也都是我們要去思考的。
#視訊會議比想像中的還累人
在實體的互動,我們除了透過語言以外,很大一部份是靠著肢體動作來溝通的。透過對方的表情、手勢以及坐姿等等,我們可以得知很多隱藏的訊息,但是這一切在視訊會議中都沒有。矛盾的是,我們的大腦仍不斷地在畫面中尋找非語言的肢體訊號,但終究遍尋不著,導致視訊會議比實體會議還要累人。
最好的解決方法是:避免所有非必要的視訊會議。這聽起來很反直覺,在遠距工作的情況下,不是應該要有更多的溝通,甚至應該要過度溝通 (over-communicate) 才能夠確保團隊有一樣的認知嗎?是的,但視訊會議不是最好的方式,寫下來才是。
不管是透過 Email、Slack、Wiki或是設計文件,如果能夠用文字方式的溝通,就不需要透過視訊會議。用文字除了可以有多一分思考的機會以及讓未來的人參考以外,也可以讓跨時區的成員有一樣公平的機會參與。
#多人視訊會議的缺點
儘管 Zoom 以及 Google Meet 這類的視訊軟體已日漸成熟,對於多人視訊的支援也比幾年前好上許多,但還是有許多的不方便。
我觀察到的最大問題是:演講者缺乏回饋,多數的軟體設計都是呈現大大的簡報畫面,其他人的頭像在側邊欄,人太多的話有些頭像還顯示不出來。這對於演講者要掌握聽眾理解程度,真的是一大挑戰。此外,大部分的聽眾預設是靜音的,這也降低了人們問問題或是給予即時回饋的意願。
另外,即使不是在有人簡報的會議,多人視訊會議還是有個很大的限制:一次只能有一個對話。更多時候是只能有一個人講話,我們沒有辦法像實體會議一樣,跟旁邊的人開啟悄悄話模式。
現階段我認為沒有太好的解法,只能等未來的某一天,全像投影技術可以用在視訊會議上的時候吧。
#實體互動的不可取代性
不管我們再怎麼努力,科技還是有其限制性。增加遠距工作的效率,讓公司部門的 OKR 達標,這些都不是問題,但隔著螢幕終究還是少了那一味。跟同事說聲早安、吃午餐、喝個咖啡閒聊公司八卦的體驗,終究是無法被取代的。這些體驗乍看之下對工作效率沒有直接幫助,卻是決定員工歸屬感以及工作開心程度的重要指標,也會影響員工的留存率。
這也是為什麼即便是全世界最大的全遠距工作公司 — GitLab,每年也會舉辦一次實體聚會,將全世界的員工飛到同一個地方度假。目前 GitLab 擁有 1295 名員工,散佈在 67 個國家。
#在家工作適合你嗎?
這個答案因人而異,目前也只有知識工作者有這個甜蜜的煩惱。如果你的工作性質是可以獨立運作,或是可以線上有效率地跟同事合作,並且你也對工作很上手,在家工作絕對可以考慮。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家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彈性的工作時間以及地點,何樂而不為呢?
相反的,如果你在職涯剛開始的階段,在家工作反而會對你的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另外對於沒有家庭或是一個人住的人,實體辦公室對於滿足社交需求也是很重要的。或者更重要的是,你搞不好根本不喜歡在家工作。
#遠距工作的未來
這波疫情強迫全世界的人進行一場大型的在家工作實驗,有的人喜歡,但也有人恨不得辦公室早點開放。但是無論如何,遠距工作一定是未來的趨勢。在疫情結束之後,肯定有更多的公司以及個人開始擁抱這樣的工作模式。
改變也需要時間,我預測會先從複合式的模式開始,不會一開始就進入全遠距的模式。對於個人來說,可以從一週進辦公室一兩天開始,慢慢考慮是否要往全遠距發展;對於公司,會開始實驗遠距工作,並且考量效率以及成本,可以想見有些公司會關閉實體辦公室,而另外一些公司發現這行不通,重回辦公室的懷抱。
矽谷科技公司肯定會招募更多在矽谷以外的研發人才,當你的範圍是全世界,而且可以用更便宜的薪水招到更好的人,怎麼可能不這麼做呢?這樣的後果是矽谷會迎來出走潮,畢竟這裡的房價物價實在是太高了,如果你在其他生活品質更好的地方可以享有一樣的工作機會,為什麼還要待在這裡呢?
你的選擇會是什麼?快留言告訴我們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
實體互動的不可取代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年過四十,會有愈來愈多的機會跟「年輕人」聊天,我要常常要提醒我自己,不要不知不覺的就進入「說教的模式」。
像是動不動就說「啊這樣比較好啊!」、「啊工作不就是這樣嗎?」、或者是更有時代感的,像是「吃得苦中苦~」這種說起來很對,但聽的人心裡會很幹的話。
這樣的表達其實沒有票房就算了,還會惹來別人的白眼,好一點的喔,就是他會直接放空給你看。
其實有一點自覺的人,心裡也會擔心,自己這樣子一直說、一直說,這樣是不是不太好?雖然多數有這樣自覺的人,還是會忍不住一直說就是了!
少數那些控制得了自己的,開始會問年輕人一些問題,那不問還好;殊不知一開口又問像是「有沒有男朋友啊?」、「工作怎麼樣啊?」,這種讓人翻白眼、翻到天邊的問題啊!
有些人呢,會為了這件事情上課學習,特別是我遇上進我教室的朋友,但往往他們在一剛開始,就會以為所謂的「會聊天」,就是呢一定要很能夠「創造話題」。
所謂的「冷場」是萬惡的根源,於是呢,他用盡心力創造了很多話題,不創造還好,一創造又加重了對方的眼部疾患~「習慣性白眼症候群」!
因為你創造的,不是對方在乎的啊!這個時候,還不如冷場了,至少年輕人會覺得你是個有禮貌、而且又安靜阿北或者是阿姐。
其實喔,人都是自我關注的,這是一個簡單到不行的共同性。
所以呢,如果能夠讓人在跟你互動的時候,彷彿是更關注「他自己」,從對方有興趣的事情,給予回應,這才是王道啊!
但是到底要怎麼做呢,才能讓對方打開「自己」的話匣子呢?你可以試試看三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叫做多多使用「情緒標籤」的方式來回應對方。
像我這樣的中年人喔,往往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很容易自動導航到「評論模式」,開始給一推「意見」!
拜託!這整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到底是干卿底事呢?
就像有人說過,「干我屁事」可以解決人生50%的問題;而另外50%的問題,有沒有解決方案呢?有啊,那就是「干你屁事」嘛!
就算你覺得他跟你說的跟你有關,這可能也只是「你覺得」;在他沒有「覺得」跟你有關之前,是沒有人在乎、更沒有人期待你的「人生經驗」的,ok?
然而使用「情緒標籤」的好處,就是不會給人一種當裁判,來評斷的感覺;而且呢,會引導你眼前的人說出更多的資訊。
像是呢,如果有年輕人跟你說:「昨天去夜衝,一個晚上沒睡覺、早上還到陽明山去看日出~」
這個時候,請你喔克制自己去跟他說「太晚睡會傷身體,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就知道了」;或者是更讓人反彈的「時間要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否則老大徒傷悲」這樣的話。
拜託!你的年紀跟你的傷悲,真的不是他的重點。這時候如果你說:「哇~聽起來好有趣」、「蠻熱血的」、「很開心吼!」
甚至於你實在不知道怎麼樣用情緒標籤,你可以用一個萬用句型。比如說:「夜衝之後去看日出,啊這是什麼感覺?」
這些話都會讓人覺得,你不是那種討人厭的中年人啊!
可能因為這樣的回應,他會說更多的內容跟細節,還勾起你當年的回憶,來個跨越世代的什麼?「熱血事件簿」!
其實啊,當情緒有了共鳴,你是不是反而會有更多的機會,從你現在的「傷悲」讓他想一想,或許可以怎麼樣安排自己的人生呢?
我相信你的建議是非常很好的,但總要能夠讓人「聽得進去」才行得通啊,不是嗎?
第二個方法,請你聚焦在「對方、對方、對方!」
有時候喔,對話的起頭可能是你自己,但是如果你沒有適時的,把鏡頭偶爾移到對方身上,對方真的會覺得他自己在面對的,是一個賣瓜的老王啊!會愈來愈無聊。
其實開心的交流,就像是棒球的傳、接球,你總要把對方的球接住之後、再回傳給他,這樣才會好玩,不是嗎?
只是很多人喔,要不是他不接對方的球,任由球掉在一旁,他還很荒謬的拿起自己想拿的球,還丟給對方;甚至於,丟到對方根本接不到的地方去。
然後還倚老賣老的說:「你怎麼接不到呢?你怎麼聽不懂呢?唉~真的是太年輕了!」
如果你真心不想要跟年輕人產生連結,那你就這樣繼續下去,沒有關係的!
但是要怎麼樣聚焦在對方的身上呢?你可以試試看這樣的說法:「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或者是「你聽到這裡覺得怎麼樣?」。
再不然就是「你有類似的經驗嗎?那個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像這樣的說法,都是適時的把焦點轉移一下,讓鏡頭可以轉向對方。
而第三個方法、就是找出讓對方覺得開心的話題。
其實啊,在你用心落實前面兩個方法的過程當中,你就會慢慢的感受到,他在說什麼的時候,他會特別的開心?他眼中喔,會閃爍著神采?他會愈講愈多、欲罷不能?
你有意識的聚焦在這些話題裡面,如果對方說的,真的是離自己的經驗跟認知太遠;那這個時候,你只要善用情緒的標籤,讓對方感受到你在乎他的感受。
或者是適時的去聚焦在對方的身上,你就會發現跟年輕人互動,其實很簡單。因為花力氣在一直說話的人,不是你誒,是對方誒!
然且,對方又會覺得你在這個過程裡面,覺得你「超好聊」的。
有點年紀的優點之一,就是比較會觀察人,我相信你一定看得出來,除非你從一剛開始就沒在看、或者是不想看。
如果是這樣,我看你還是多跟自己在一起就好了,不要害更多年輕人罹患「習慣性翻白眼症候群」!
說到這裡,其實歲月的歷練,本來就會給我們無可取代的經驗;只是當這份經驗,滲入了我們評斷的味道,它就會失去老滷汁的風韻,而成為了一鍋臭不可聞的餿水。
每一代人啊,都有他的挑戰跟他的機會,我們實在沒有什麼資格,對其他人指手畫腳;更不能用關愛跟擔心來包裝,事實上是進行很粗暴的控制。
每一句「為你好」這三個字的背後,其實都是撕裂了關係,也沒有辦法幫助他人,活出自己想要的美好。
你要讓自己的愛與關懷,成為別人收得下的禮物,這才是顯現出歲月帶給你的價值,不是嗎?而我會把這樣的價值,稱之為「智慧」。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尤其是今天所談到的,怎麼跟人互動的部分。
這也是啟點文化,在這麼多年以來,一直在實體課程裡面所耕耘的領域。所以呢,相關的課程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我很期待你的加入,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實體互動的不可取代性 在 駕馭AI的素養從這裡出發看見「實體教學體驗」的價值🤩🤩🤩 在疫情 ... 的推薦與評價
... 不可取代性! 1. 情感是人類獨一無二的能力,只有真實的面對面才能觸發共情的鏡像神經元2. 教學現場人與人的真實互動才能創造新的思想碰撞 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