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島輝當小天使五週年,這張照片是當年牠正在被火化時,我在個人帳上發的照片,也跟大家說牠當小天使了,過往每次回顧看到這張我就滿悲傷的,因為就是發布他死訊的照片,但今天的我真的很不一樣。
島輝的離世溝通時,我問了牠有什麼話想跟我們說,牠說的其中一個是「你們要對自己好,要對對方好。」當時第一個想法是我有對自己不好嗎?有對對方不好嗎?應該沒有吧?但經過這幾年,確實我對自己沒有很好,我對自己很嚴格、也沒有多懂的享受生活,貪心的事很多、不滿足的可能也很多,還有,不會肯定自己,更不曾讚美過自己。而怎麼樣對自己,也很容易就這樣對另一半,不諱言的是越是親近的人,就越容易忘記去看對方的優點。
9/26是島輝忌日,9/28是我和島輝拔的結婚週年,今年是第11年了。本想去年出國旅行,但遇到疫情什麼都沒有了,今年初就決定這次週年的度假規格,我只能跟島輝說「我們這次豈止是對自己好,是對自己超好。」剛剛泡溫泉的時候我跟島輝拔說「如果島輝看到我們在牠忌日這天在這邊住,嘻嘻哈哈地在這邊泡溫泉,牠應該會很開心吧!」我們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因為提前跟飯店說這次來過結婚週年,飯店於餐後也有準備特別甜點和幫我們拍照做成相冊,我突然想到,這年頭離婚率將近一半的社會、女性自主意識漸長,結婚週年過了一個數字應該是在慶祝「竟然還沒離婚!」吧?XD 但請放心,我們現在會對自己好,也對對方好,也會肯定自己說自己很棒,也覺得生活中有很多很棒的事情、也會因為很小的事情而變得開心,我們,真的變了很多。
今天凌晨我在客廳細讀當年這天我寫的網誌「飛往另一個世界」:(https://www.facebook.com/notes/372009957180600/) 我的老天這篇竟然有361個分享,還有超多留言,當年我其實無法看留言,因為一直哭不停,前幾年我也沒有細看,但我知道大家都是留感謝的文字。老實說,前幾年這些留言對我來說就很像是歌功頌德或是正常善意的祝福,我並沒有太深刻的感受,但昨晚我細讀每一篇留言,我才感受到許多人的暖意,我想這也代表著因為痛苦而讓我封閉的那層隔閡已經不見了。
而細讀這些留言,我也很驚訝地發現因為我養了島輝,寫了這麼多文章、分享知識,然後有多少讀者因此改變,然後我和島輝得到了多少的祝福與感謝,這些就像是我們微光湖盼設定的書信卡片的網路版,(而且沒有人留言阿密陀佛我真的好感激!XDDD 我最怕看到這種。) 我到今天凌晨才真正可以感受到這些亮光包圍著我們和島輝,想跟大家說抱歉,抱歉我當年無法回覆,也抱歉這些年我並沒有真正的感受,也想跟你們深深地說聲謝謝~ 今年我不是傷心地哭,而是被暖到紅了眼眶,也感謝著島輝跟我一起做了這些事,當然也要感謝島輝拔總是支持我做這些。
當年島輝在我成為療癒師之前離開,用最後一個關卡讓我體會將來我會遇到的家庭,我在網誌裡寫有這一關的考驗,我相信我會成為很棒的療癒師。而經過這五年的咀嚼,微光湖盼今年開始萌芽,我始終覺得要陪伴寵物家庭經過生死得先處理好自己對面寵物生死歷程的身心狀態,它是一件自己對生命、對死亡的所有體認的展現,它不是只是一件處理動物大體的事。
陪伴家庭面對寵物老、病、臨終前、臨終後、能與家庭共感但不是集體悲傷,穩定紮實但必須是柔軟的力量,對於情緒與愛能接納但同時也支持。我希望我能做的不只是處理寵物的死亡,而是一個真正幫到家庭的助人者。五年前島輝讓我成為很棒的療癒師,五年後的現在我相信我一定是很棒的寵物臨終服務師。
怎麼就這麼剛好?
一切都是牠安排好的,對吧!
五年了,你一定仍會以我為傲,不管你在哪裡,我們的心都會與你在一起,永遠愛你。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
寵物火化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時間回溯至十八年前5/25那天……那是一個傷心的日子,被曾愛的人不告而別,帶著失落的心情與表妹逛街,試圖轉移自己的心情…,繞到寵物店,櫥窗裡有一隻黑色的小狗正用大大眼睛盯著我看,我蹲下來隔著玻璃也看著她,頓時失落的心情好像被她可愛的臉撫平了,於是我將她帶回家,取名夏威夷文Momi(意思是珍珠,我的寶貝),那轉角的相遇,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意外。
之後Momi就陪伴我大學四年,她永遠把我擺在第一位,只要我一出門,無論多久都會趴在門口等著我回家(媽媽說她不吃不喝只差沒有變化石😅)。無論我在那,她一定黏著我,我也喜歡帶著她一起出門,帶她在海邊散步看夕陽,開車到處逛。之後因為讀書,我回到台灣離開她整整兩年;兩年中回夏威夷看她四次,而她總是在我離開的後幾天不吃不喝守著門,每次聽媽媽說到總是非常心疼。考上醫學院後,我第一件事就是將她從美國帶回台灣。
我記得在她回來的路程上共哭了兩次,一次是她要被送進機艙,另一次是她要被送去台大檢疫所。記得當時我還跟父母一起住在嘉義,幾乎每隔兩天就跟媽媽到台北探望她,一直到檢疫結束。經過這次分離她當然又更黏我了!不可否認,我是一個害怕孤獨的人,而Momi經歷幾次與我分離,我想她也是的。她陪我讀書吃飯睡覺,互相陪伴,度過了好幾個冬天。
然而結婚後,因為事業家庭小孩的各種忙碌,讓我沒有時間再陪伴她,甚至為了孩子學區搬離開媽媽家。平時因為家庭工作兩頭燒,孩子照顧上都必須靠媽媽幫忙,同時公寓無法養寵物,所以Momi就和爸爸媽媽住在舊家。雖然有空也會帶著孩子們常回去看她,但一直懊悔自己沒能好好帶著她在身邊。這幾年她也漸漸老了,漸漸的連走路都有困難,而一年前突然就站不起來了,所以穿尿布及定時翻身成為日常,食物也用灌食方式,這樣不放棄的持續細心照料。
曾經有過幾次夢過她走失或者死去,我都會從夢中哭著醒來,但總會在起來的時候告訴自己「還好還好!這一切都是夢。」
然而在三天前,她突然不吃東西了,整個晚上哀嚎到連聲音都沒了,於是和家人討論後,決定讓她安樂死,雖然不捨,但更不捨她這樣的不舒服。
當獸醫師說今晚八點有空會來家裡替她注射藥劑⋯⋯說再見更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本來覺得這幾年的自己做事情都非常理性,但今天是面對我的寶貝,無論什麼樣的決定都不捨萬分,但無論多不捨,我們還是得選擇放手……
今晚,寵物禮儀師會將她帶到寵物墓園安置聽佛經祈福,直到明日早上九點,我們再去參加告別式以及火化。
或許明天後Momi會化為煙為風,身軀無病苦自在輕盈,然靈魂的重量,會被我壓在心底,伴我日日月月,或世世生生。
再見了,吾愛。
2003/05/25~2021/09/17 20:30
寵物火化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某天火化的時候,來了一個小棺木。小棺木大概是裝兩三歲的那種大小,質感不錯。
禮儀師帶著爸爸在外面喊著小朋友的名字,叫祂火來了,要記得跑。
「其實那麼小的小朋友,說不定還不會說話,這樣子喊,有用嗎?」
在一旁看的我,突然有了這個想法。
想著想著,不久後,裡面負責火化的學長跑出來說道
「哇靠!那麼小的嬰兒用這種棺木,怎麼不用小紙箱就好呢?」
我立刻回覆他說
「不太可能吧!這個爸爸哭得那麼慘,有可能是死產還是剛出生嗎?」
學長說
「等等你撿的時候就知道了!」
等到火化完成,我負責將小朋友放進骨灰罐的時候,又傻眼一次了,這個小朋友,還真的只有幾個月。
身體最大的一塊,是頭骨,其他都非常細小,別說夾了,連用手拿都要小心翼翼的拿。
小朋友的爸爸給祂準備的跟成人一樣的骨灰罐,這點我也很吃驚。一般那麼小的小朋友,大概八成都植葬。而剩下兩成就算不植葬,也會用小罐子裝,我們稱為寵物罐。所以這樣撿骨還真的不常見,因為當家屬拿起筷子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夾頭骨,而我卻跟他說
「先生,那個頭骨是放最上面的,某位夾其他部位好嗎?」
「請問我還有哪個部位好夾?」
我暗自嘆了一聲,幫他找一塊的大腿骨,而這小朋友的大腿骨,卻是只有我手指一節還多一點而已。
先生夾起腿骨後,緩緩放進骨灰罐裡,停頓了一下,眼淚卻流了下來。
「對不起,爸爸那麼努力讓你來到這個世界,卻只能短暫讓你停留一個月,爸爸真的盡力了,我們盼著你來盼了十個月,誰知道一出來你就生病,我們也努力過了,盡力了,爸爸真的盡力了。」
筷子久久放不下,眼淚久久流不停。
禮儀師在一旁偷偷跟我聊天,說道
「你看,原本錢打算買小朋友的新衣服鞋子搖籃,現在只能買紙紮的,嬰兒床變成骨灰罐⋯⋯唉,要讓小孩長大,真的不容易呀⋯⋯」
禮儀師帶悲傷的家屬離開現場,我一個人默默地裝著罐子,看著最大的頭骨不到我一個手掌大的小朋友。
心想,我能平安長大,真的不容易呀⋯⋯
寵物火化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寵物火化師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沒哭過、沒笑過,只有一聲再見。是走過凡間的天使,也是一份充滿淚水的禮物。」在一張關於「善別」的講座海報上,這句話無聲卻有力地訴說着背後的故事。
朱子溢,作為一個夭折嬰的父親,是這個講座的分享者之一。
「無腦兒」BB
事件回帶到2013年,已經是兩個女兒之父的朱子溢,和太太陳頌恩(Mary),原本很開心地準備迎來他們第三個愛情結晶品—朱瑋恆。「我哋產檢時如常去睇BB,因為已經係第三胎,所以一睇嘅時候,我哋已經知道嗰個係心臟、腳、手。但醫生比平時沉默,比平時有啲反常。」
隨後醫生嚴肅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孩子是「無腦兒」—即天生沒有頭蓋骨的BB,無頭蓋骨的緣故令腦部不能發展,即使足月出生,一般也只能活3至5小時。絕大部分「無腦兒」父母會選擇終止懷孕,醫生着子溢兩夫婦下決定。
由天堂跌至地獄
「唔想去接受呢個事實,亦唔想去理解呢件事,只想呢個檢查結果係錯嘅。」Mary憶述時仍略帶激動。無奈事實就是事實,經過不斷的「腦交戰」,最後Mary和子溢還是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我哋就係佢嘅父母,我哋係愛佢嘅,唔拾得唔要佢。」
就是一份「不捨得」,Mary懷胎十個月,最後在私家醫院順利生下沒有頭蓋骨的愛兒瑋恆。「佢出世嗰一刻我哋好開心,同時好矛盾地又好難過,因為我哋知道佢好快要死。」子溢無奈地憶述。可能瑋恆亦十分不捨這對父母及兩個姐姐,所以他比預期的3至5小時多活了一倍,足足陪伴家人10小時之久。
不懂痛的BB
有些不明所以的觀眾,或者會認為瑋恆要經歷10小時的「痛苦」才得以「解脫」,是很殘忍的事,但子溢就這樣回應:「我記得當時瑋恆出世,兒科醫生有同我哋講,因為BB嘅腦部發展唔強,以及佢對痛嘅觸覺未建立,所以兒科醫生話佢唔會痛嘅。而且,我覺得無人能夠好似瑋恆咁,10個鐘都係充滿愛,有父母、家人一直陪住佢一世。」
遺愛人間的「無言老師」
「朱瑋恆喺2013年11月27日,朝早9點正式宣布死亡。」Mary憶述當時醫生的宣布,仍然有揪心之痛。本身是老師的Mary和子溢,為了讓瑋恆的生命更添意義,原本打算讓他參與器官捐贈,但由於體積太小,當時的科技做不了器官移植;機緣之下他們接觸到中大的「無言老師」計劃,於是瑋恆便做了大體老師。兩年後取回遺體,火化、安碑:「做咗撒灰之後,感覺真係完咗、好圓滿嘅感覺。」
流產嬰父母之痛
作為夭折嬰的父母,Mary和子溢深深體會新生命來臨卻又很快離開人世的椎心之痛。他們表示,瑋恆的身後事能夠人性化地處理,大大減輕了對他們的二次傷害。反觀那些少於24周的流產嬰,根據現行法例不屬人類遺骸,無法在公營墳場火化及安葬,在公立醫院更會被當作「醫療廢物」,會與醫院其他人體殘肢或組織一起火化,又或可能棄置於堆填區。
即使父母努力爭取取回遺體,亦不容易找到火化的地方,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便是到寵物店火化。早前就有報道,指有流產準媽媽因不願見自己嬰兒以寵物火化形式火化,胎兒遺體存放在醫院超過半年之久。這做法令Mary兩夫婦覺得,無疑是對流產嬰父母造成第二次、第三次的傷害!
「唔通將來想拜祭BB嘅時候,對住個堆填區拜咩!」Mary苦笑。「依家嘅天使花園,係行緊好正確嘅方向。」子溢補充。
經過流產嬰父母多年來的爭取,陸續有團體開始為少於24周的流產嬰,提供安葬的地方,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的「天使花園」和華人永遠墳場的「寧馨園」等。
而食環署早前回覆傳媒時表示,將透過行政措施劃出特定範圍,設置專供安放流產嬰的設施,初步擬設於粉嶺和合石墳場,預計最快今年第一季落成,將會是食環署首個可安置不足24周流產嬰的墳場。
從死看生的「生死教育」
訪問期間,腹大便便的Mary在丈夫子溢的陪同下,帶我們到道風山的「天使花園」走了一轉,在傳統中國人的觀點看來,孕婦最好不要去墳場這些地方的,但Mary卻笑說:「我哋一家唔忌諱講死亡,我哋都成日同兩個女討論生死嘅話題,兩個女亦都會喺我哋面前話好掛住細佬瑋恆。」
有一生必有一死,不忌諱講死亡,Mary和子溢更將和瑋恆的生命故事,帶入校園去推廣生命教育,從死看生:「死亡發生嘅時候,令我哋更加珍惜我哋有嘅生命。」
在3月1日,Mary和子溢的第四個孩子平安、健康地降臨世上,是繼五年前的「無腦兒」瑋恆後,他們家庭又再次迎來新成員。今集《港。故》用8分半鐘,跟大家一起看看一個關於「無腦兒」、流產嬰以及生死教育的故事。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寵物火化師 在 毛城城 MoCit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牠的最後一程】寵物過身,主人一定非常傷心,不過寵物的身後事都不可以輕率處理!?例如將遺體隨便掉進垃圾桶,那便已觸犯法例!
根據香港法例 《公眾潔淨及防止妨擾規例》第132BK章中提及, 任何人如無合法權限或合理辯解,不得將任何屍體或屠體, 放置在任何街道或公眾地方,因此寵物的遺體不能隨意當作垃圾般拋棄在垃圾桶內。寵物主人應該用膠袋包好遺體,並在袋面註明「動物屍體」,然後到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轄下的公眾垃圾收集站,交給站內的職員處理。
城市大學法律系講師徐鳳翎指,市民亦不應自行隨便埋葬動物,如郊野公園等等公眾地方,除了會觸犯上述法例之外,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現時政府有提供指定的地點讓市民進行海葬,徐鳳翎亦指出,雖然現時法例沒有表明將海葬動物骨灰是否可行,不過寵物與人不同,寵物火化後就不當作遺體處理,所以在撒骨灰時則有機會被視作亂拋垃圾。
所以她提醒各位寵物主人,在處理動物遺體一定要小心及考慮清楚 。
################# 一站式寵物資訊平台-【毛城城MoCity】,想睇更多有關寵物嘅猛料? 記得上 www.mocity.com.hk 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