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唐代詩人張繼的名作《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想必是耳熟能詳,朗朗上口。但是您知道詩中的寒山寺唐代古鐘卻相傳於宋代時已佚失,並流落到日本嗎?
本次拍品中有一件罕見的詩碑拓片,背後就有一個隱藏版的有趣故事,這個故事和大家熟悉的蘇州寒山寺、晚清戊戌變法領袖康有為,甚至和臺灣也有關......
Lot.89 康有為題寒山寺詩碑
裝幀:整紙1紙
尺寸:68×125cm
「鐘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跋語:「庚申(1920)二月廿五日,偕韓樹園徵君文舉同遊吳下楓橋寒山寺,則唐人鐘已為日人取去,故吾于龍壽山房善繼血書《華嚴經》,亟保存之。臨風感慨題詩。康有為。」
此幅難得的詩碑拓片來自蘇州寒山寺內的一座石碑,是清末推動「戊戌變法」的領袖康有為(約1858~1927)所題,書風蒼勁灑脫,別具一格。原本僅是蘇州城外小寺的寒山寺,由於唐代詩人張繼(約715~779)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成為聞名中外的勝跡。康有為這首詩是他在1920年與友人到訪該寺所作,詩中的「豐干」是唐代高僧,「化人」是康有為自號「天遊化人」的簡稱。右上角的引首章寫著:「維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里」,是他最有名的印章,此詩則與寒山寺遺失唐代古鐘的故事有關。
原來,坊間盛傳寒山寺的唐代古鐘於明代遭竊,流落日本。明治時期有日本僧人山田潤造訪該寺,與寺僧相處融洽,故改名山田寒山,誓言歸國後要找回唐鐘以物歸原主,但苦尋不得,終究未果。而寒山寺的大雄寶殿內有一口仿唐青銅鐘,即是明治38年(1905)由山田發起向各界募資,請日本工匠新鑄,今仍高懸寺內。當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1841~1909)寫了鐘上銘文,有「嘗聞寺鐘轉入我邦,今失所在,山田寒山搜索甚力,而遂不能得焉。乃將新鑄一鐘齎往懸之,來請余銘」之語,也成為後人一口咬定日人盜古鐘心虛,鑄新鐘以還的口實。晚清民初,索討聲浪又起,惟當時日人調查顯示,這口唐鐘可能早在宋代即已渡日,歷經數百年之滄桑,下落難明,此即康有為賦詩感嘆:「鐘聲已渡海雲東」,期待古鐘重歸的背景。二次大戰後,該寺又請國民政府與盟軍向戰敗的日本要求還鐘,時任國際軍事法庭顧問、著名的法學家桂裕(1902~2002)曾協助徵集證據,向日方追討。惟唐鐘佚失已久,日方難以追查,遂成懸案。
有趣的是,這位法家專家桂裕於1949年隨國府來臺,歷任臺大在內的法學名校與法官訓練所教授,是海商法、保險法權威。據說戰後至少三分之二的大法官出自其門下,或上過他的課,兩位臺大法律系畢業的總統陳水扁與馬英九也都是他的學生。
2020『清風似友』台北古書拍賣會
預展:12/11(五)-12/12(六) 11:00-18:00
拍賣:12/13(日) 13:30開始
活動地點:誠品信義店3F Forum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參考粵語解述影片 https://youtu.be/yPTjlUyODPA 懸空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該寺始建於北魏年間,現存建築均為明清時期重建。整座寺廟建於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樑支撐全部寺廟主要建築,遠看形如懸在半空,故名懸空寺。整座...
寺內拓也 在 清風似友 2020台北古書拍賣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Lot.82 唐柳公權普照寺碑(集柳碑)
出版時間:清拓本
裝幀:經折裝1冊
尺寸:24×34cm
《普照寺碑》又稱《琅琊普照禪寺碑》,原碑高8尺6寸,寬3尺9寸,厚2尺1寸,字徑1.5寸,共1261字。金皇統4年(1144)普照禪寺主事妙濟禪師覺海主持寺院擴建與修繕,對唐代名家柳公權(778~865)書法十分推崇,因此費盡心力四處搜集字跡,由名士仲汝尚撰文,集成《沂州普照禪寺興造記》,再由名工仲汝羲按柳體字將全文雕鐫於石碑上。因為是集柳字而成,故世人稱之為《集柳碑》。此碑筆姿勁秀,體勢開張,與號稱「西柳」的西安《玄秘塔碑》齊名,稱為「東柳」。《玄秘塔碑》雖為楷書,但字體較小,而另一件柳書《神策軍碑》只有宋拓殘本傳世,故此碑乃為柳公權楷體大字書碑中唯一的珍品,歷來習柳書者奉之為圭臬。
《集柳碑》位於山東臨沂市普照禪寺內,該寺為當年琅琊王氏故宅,即一代書聖王羲之(303~361)的故居。西晉末年琅琊王氏隨晉元帝渡江南遷,將此宅捨為寺院。《普照寺碑》碑文中也記載了王氏捨故宅為梵寺的歷史。此後歷經朝代更迭,幾經興廢,寺名也數度更易,不可勝記。
清康熙7年(1668),《集柳碑》在郯城大地震中斷為數截,雖然經過細心修復,仍殘缺128字。道光年間又遭庸僧剜洗,致使筆劃失去原有面貌。抗戰時期石碑險遭日軍盜走。文化大革命時期,此碑不幸遭難,徹底損毀。現存寺內的《集柳碑》,是1979年對照數種拓本重新刻製,已非原碑。
Lot.83 唐柳公權玄秘塔碑
出版:西安碑林博物館
裝幀:整紙1紙
尺寸:121×295cm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書法家柳公權(778~865)64歲時所書並篆額,文為裴休(791~864)所撰。碑立於唐會昌元年(841)十二月,碑高368公分,寬130公分,楷書28行,行54字,現存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傳統書評論者多崇尚骨力,柳公權學顏(顏真卿,709~785)出歐(歐陽詢,557~641),別構新意,而有「顏筋柳骨」之說,評價甚高。宋蘇軾(1037~1101)稱:「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誠非虛語也。」米芾(1051~1107)認為:「公權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塵俗。」明王世貞(1526~1590)云:「柳法遒媚勁健,與顏司徒媲美。」清劉熙載(1813~1881)《藝概》謂:「柳書《玄秘塔》出自顏真卿《郭家廟》。」
《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晚年成熟作品,結字內斂外拓,緊密挺勁;運筆健勁舒展,鋒芒畢露,然不失端凝沉著,四面周到,面目獨特。明王世貞《池北偶談》:「玄秘塔銘,柳書中之最露筋骨者,遒媚勁健,固自不乏,要之晉法亦大變耳。」清王澍《虛舟題跋》稱《玄秘塔碑》:「誠懸極矜練之作。」《玄秘塔碑》洵為後世公認柳體字的代表作,為後人學習楷書的經典法帖。此拓為西安碑林博物館早年舊拓,拓工細膩嚴謹,字跡清晰,墨韻盎然,於今已成絕響,識者知其珍也。
書法控、拓本迷絕不能錯過的顏筋柳骨、碑拓名品
柳書圭臬,東柳西柳,都在2020清風似友
2020清風似友台北古書拍賣會,敬請期待。
12/11-12/12 預展
12/13 拍賣會
寺內拓也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杜拜與阿布達比|Dubai and Abu Dhabi, UAE
我此次的造訪是利用在杜拜的轉機時間,用轉機簽出境,造訪了阿聯酋內最主要的兩個酋長國,杜拜和阿布達比。雖然轉機時間只有不到四天,但還是能稍微體會這些中東富國的風情。
【杜拜 黃沙中拔地而起的現代城市】
杜拜是阿聯酋內規模最大也是人口最多的城市,是杜拜酋長國的首都。一反多數人對中東的印象,杜拜其實並非靠石油發家。雖然杜拜在十九世紀初葉時都還是個人口七、八百人的小漁村,但由於杜拜地理位置極利於貿易,到二十世紀時便已經發展成重要的貿易港口,而貿易帶來的利潤則用以持續發展杜拜基礎建設。
杜拜最終在1966年發現了石油,雖然蘊藏量不多,但也加速了杜拜原本就已經在軌道上的發展,更吸引了不少人口移入,人口漲幅一度來到300%。石油在九零年代時曾佔杜拜總GDP的24%,但杜拜用這筆上天賞賜的財富來拓展他們的貿易多樣性,並持續發展海港與空港的運輸。今日石油只佔杜拜GDP的不到5%,杜拜的經濟主要是以貿易、觀光、航空、房地產和金融服務為主。
近代的杜拜以超大規模的建築計畫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例如世界島、棕梠島、世界最高建築哈里發塔和帆船飯店等等。這座在沙漠黃沙中拔地而起的超現代城市其實也是中東生活成本最昂貴的國家。如同其他富裕城市,比較社會基層的工作都是由外來移民來負責。我在搭乘大眾運輸或者在路邊的餐廳吃飯時,看見的都是阿拉伯世界內其他國家如埃及,或其他伊斯蘭國家如巴基斯坦或甚至菲律賓等移工在擔任第一線的工作,甚少看到杜拜人,也算是奇特的體驗。
杜拜終年炎熱,即便是四月,白天的溫度便可輕易地飆破攝氏40度,所以下午至晚間再到戶外活動會比較舒適。在杜拜如果看膩了現代化的建築,我會推薦參加沙漠衝沙(Dune Bashing)。沙漠衝沙活動會從下榻處或指定集合點由接駁車帶到沙漠邊緣,再改搭四輪傳動的吉普車前往沙漠中的營地。途中吉普車會開上沙丘並往下俯衝,並重複數次,直到抵達營地,這就是衝沙。有些沙丘的坡度很陡,一度會有快翻車或雲霄飛車的錯覺,但司機都很老練,其實很安全。我會推薦和我一樣坐在副駕駛座,才有最佳視野。也建議一定要繫上安全帶,因為起伏很大,不時會有人被拋飛騰空撞到車頂的情況。
沙漠衝沙在網上有很多公司的不同套裝,價格起伏也很大,豐儉由人。但基本上只差在座車的等級和抵達營地後食物的取用限制。但除此之外,由於營地是同一個,可以體驗的東西和看的表演都是一樣的。看多了杜拜市區的現代化建築與奢華商場,大漠中的駱駝、營地和相對傳統地舞蹈表演算是不錯的調劑。
杜拜的主要景點有世界最高建築哈里發塔、帆船飯店和朱美拉公共海灘、杜拜碼頭(Dubai Marina)的高級住宅群與杜拜購物中心,多數搭乘大眾運輸即可到達。而從杜拜的客運站搭乘客運E100路或E101路一個半小時,則可抵達阿聯酋的另一個酋長國阿布達比。而我因為時間有限,在阿布達比只去參觀了我最感興趣的景點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
【阿布達比大清真寺 潔白絕美的伊斯蘭聖堂】
謝赫扎耶德大清真寺位在阿聯酋的首都阿布達比,因此也稱作阿布達比大清真寺,是該國的最大清真寺。阿布達比大清真寺占地廣襃、建築宏偉,除了有符合一般人對阿拉伯印象的球形拱頂外,潔白的建築與遍佈其上的象徵天堂花園的花草圖案更是阿布達比大清真寺的一大特色,是絕美的伊斯蘭宗教聖堂。
【歷史】
阿布達比大清真寺是在阿聯酋國父謝赫扎耶德的發起下開始興建。他想藉由一座融合歷史與現代的建築來團結伊斯蘭世界內的分歧。最終在耗資55億美金、11年時間建成,而他最後的長眠之地就也在大清真寺旁。
【建築特點】
主祈禱廳地上的地毯是世界上最大的地毯,主材料是羊毛,面積達5627平方公尺,重達35公噸,是在伊朗以1300名地毯工匠合力製成,共耗時兩年完成。
阿布達比大清真寺內總共有七盞水晶吊燈,其中最大的一盞直徑達10公尺、高15公尺,是全世界清真寺中第二大的。這些水晶燈是在德國慕尼黑製作,並鑲有數百萬顆施華洛世奇水晶。
如同世界其他清真寺,參觀阿布達比大清真寺時有嚴格的服裝限制,在入口處有明顯的英阿雙語圖示看板可以對照,前往之前務必確認自己的服裝符合規範,否則必須押證件向清真寺暫借符合規定的服裝。
我是從杜拜搭乘客運前往阿布達比,再轉公車到阿布達比大清真寺。這兩個城市雖然有許多現代且豪華的建設如豪宅、商辦與商場,但客運車與客運站這類基礎設施卻是相對陳舊,並不及台灣或其他已開發國家的水準。這或許是因為該國國民所得高,並不常利用大眾運輸所致。我見到搭乘客運的人多是外地移工與背包客。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寺內拓也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參考粵語解述影片 https://youtu.be/yPTjlUyODPA
懸空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一座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該寺始建於北魏年間,現存建築均為明清時期重建。整座寺廟建於翠峰山的半山腰上,依靠27根木樑支撐全部寺廟主要建築,遠看形如懸在半空,故名懸空寺。整座寺廟共有40間房屋,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主體建築之間由走廊和棧道相連。1982年,懸空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懸空寺的創建歷史有不同說法。一種稱該寺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是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令建造的,原意是將天師道長寇謙之的天師道場遷移至此。懸空寺建成時原名為玄空閣,後因為「懸」和「玄」諧音,以及寺廟建在了懸崖的半山腰處,遂被稱為懸空寺。另一說法稱北魏道武帝拓跋圭在天興元年(398年)攻克北燕後,從中山北歸平城,發兵萬人鑿開恆嶺,通直到五百餘里,此處為始基。宋朝楊業鎮守三關,也屯兵於此。還有傳說稱懸空寺為南宋時所建,卻沒有確鑿證據佐證。在金代之前,懸空寺已經成為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寺廟,將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三位合貢於寺院的最高處。該寺廟於金朝、明朝、以及清朝同治年間均有重修,現存建築大多為明清時期重建。
結構:
懸空寺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境內的翠屏山半山腰的內凹處,寺內最高處距離谷底90餘米。寺廟的正上方的山體被開鑿出一條天溝,用以避免更高處的山體出現落石砸到寺體。在整座寺廟的底部共埋有27根木質橫樑,直徑約為50厘米,這些木樑均曾被桐油浸泡,其中一端依靠榫卯結構固定在山體之中,另有一部分承接寺廟主體建築,並從主體建築下伸出1米左右以承接棧道部分,此外寺底還有十幾根立式木柱,但這些木柱本身並不作為主要承重結構。整座寺廟依山體沿南北方向坐西朝東布局,總計152.5平方米,共計有40間房間,整體結構均為木質框架式。山門緊靠崖壁,右側建有長10米左右的紅色石牆。進入山門後不遠處為主殿,其殿基全用條石砌成,大約長20米,高10餘米,共分上下兩層,下層原來為和尚食宿的禪房和念經的殿堂,上層分別為是三佛殿、太乙殿和關帝廟。主殿兩側均有配殿,南側為伽藍殿、送子觀音殿,北側為地藏王菩薩殿、千手觀音殿。主殿底層南北兩側各有一個正方形的耳洞,從北耳洞再往北向上可以到達2座高約10餘米的三層九脊的飛樓。2座飛樓均為卷檐歇山式屋頂,樓體以插梁依託,外側由幾根長十幾米高的木柱支撐,一面緊貼崖壁,其餘三面懸空,每一層外均向外伸有迴廊。各樓內有狹窄的木板樓梯可供上下同行,樓梯的踏板鐵被釘成蓮花圖案。兩樓之間以2條棧道相連,寬度僅能容納一人通過,其中上層棧道為木板鋪成,連接兩樓的第三層;而下層棧道直接在崖壁上開鑿,連接兩樓的底層。兩座飛樓當中,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純陽宮、三官殿和雷音殿;北樓自下而上分別為四佛殿、三聖殿和三教殿,其中三教殿同時供奉有釋迦牟尼、孔子和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