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生也做賊:剃頭梳髻的明朝倭寇多半是中國人|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亂了一百多年的日本戰國時代,無處不燃戰火,無人能得安寧,田園荒蕪,屍骨遍野。喪家野犬般的浪人、無糧可種無魚可打的流民、爛命一條的無賴,把目光投向了大海彼岸富裕而軟弱的中國,一艘艘倭船出發了!
明朝軍民對這些「髡頭鳥音,赤體提三尺刀」的剽悍倭寇大為恐懼,而在異國他鄉幹壞事,來自日本的倭寇也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喝口水都怕老百姓下毒。
1.亂世日本太難混了!
看過黑澤明《七武士》的人想必都對電影中的日本浪人印象深刻:在紛亂的日本戰國時代,喪失了家主的武士們猶如喪家的野犬,徘徊在山野荒村,為了飯糰就可以用生命戰鬥。
嘉靖年間,日本國內的情況正是《七武士》的背景年代,就像被搗翻的螞蟻窩一般混亂不堪。
名義上,日本有天皇,但天皇的實權早已旁落,吃穿用靠幕府養著,完全是寄人籬下的傀儡。幕府也好不到哪去,足利氏建立的室町幕府從足利義滿後,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中,1467年連綿十一年的應仁之亂結束後,征夷大將軍已經空有名號毫無實權,聽任有實力的權臣擺佈。
日本全國分為六十八國(國類似中國的州縣),其中的五十三個藩國,由大大小小一百四十二個大名佔據著。大名們強弱分明,強的佔據幾國率眾數萬,弱的佔據幾個村子率眾數百,為了達到權力的頂峰,整天你爭我殺,兒子殺老子、弟弟殺哥哥都不算稀奇。當時的情況往往是:今天家臣們造反殺了主子,明天卻被鄰居的大名殺死,後天當勝利的大名回家一看,兒子已經取代了他的位置。
日本進入了毫無綱常道德可言的所謂「下克上」的諸侯爭霸時代,整整亂了一百多年。戰亂中,屍骨遍野,無數人流離失所,農民無法安心下田耕種,饑荒當然隨之而來。老百姓無路可生,強壯點的當盜賊或者參加宗教組織「一揆」造反,羸弱的只有等死。
在倭寇的發源地,日本九州的情況怎樣呢?
九州是日本南部的最大島,有肥前、肥後、平戶、大隅和薩摩等諸多藩國。如同日本各地一樣,九州島也是諸雄並立,空前混亂。北邊,豐前與築前的大內氏原本是九州最強的大名,但是遭到家臣陶晴賢的政變滅亡了,而陶晴賢不久被九州之外強大的大名毛利元就所殺。毛利元就順勢進入北九州,這就和另一個強藩—豐後的大友氏碰上了。南邊,薩摩的島津氏和大隅的肝付氏在火拚。西邊,肥前的龍造寺氏則和少貳氏內亂不休。
有戰爭就有失敗者,在戰爭中失敗、喪失家主的武士成了無米下鍋的浪人,怎麼辦?因戰爭無法謀生的漁民、流民,怎麼辦?下海!做海賊!與其在陸地上飢寒而死,不如到海上去撞撞運氣。
除了死裡求生,發財夢也是下海的另一個重要理由。當時明朝斷絕了官方的朝貢交易,導致海盜走私團夥日漸猖獗,中國的生絲、棉布、陶瓷、藥品等,都是日本的搶手貨,日本不少富商、無賴也打起了做海賊賺取厚利的算盤。不僅僅如此,海賊的背後還有大名的資助和庇護。日本歷史學家井上清這樣定義「倭寇」:「從十三世紀初開始,九州和瀨戶內海沿岸富於冒險精神的武士和名主攜帶同夥,一方面到中國和朝鮮(高麗)進行和平貿易,同時也伺機變為海盜,掠奪沿岸居民。對方稱此為倭寇,大為恐怖。」
日本十九世紀著名學者佐藤信淵總結日本海賊的出處說:「從永正、大永時起,伊寧國因島、久留島、大島地方人士,飯田、大島、河野、脅屋、松島、村上、北浦各地人士,相繼渡海到海外,從事海賊勾當以富家室;並以野島領主村上圖書頭為議事之主,各集其所屬之浮浪人共三四百人,分乘大小十餘艘船,航行大海……剽掠近海諸邑,奪取種種財物器械,以富其家……致四國、九州濱海之諸浪人、漁夫、船夫、無賴等逐漸加入其行列,因而人數日多。後來,其眾竟有八九百人或超逾千人者。」
在明日朝貢貿易正常的百餘年內,倭寇到中國劫掠的次數並不很多,因為日本的將軍、大名為了保護航路也進行嚴打。在嘉靖中期明日朝貢貿易中斷以後,情況才為之大變。
明代,從日本到中國的船,一般都是在三月到五月從平戶的「五島」或薩摩出發,經過大小琉球(沖繩島和台灣),到達浙江、福建、廣東。當年日本遣唐使的船隻到中國,在海上要航行幾十天甚至數月,旅途之艱難駭人聽聞,我們在中學課本熟悉的著名遣唐留學生晁衡(阿倍仲麻呂),就是因遭遇風暴死於回國的路上。
而到了明代,人們對季風的知識已經日漸豐富,加上船隻的製造技術有了發展,從日本出發,如果掌握好風向,只要幾天就能順利到達中國。
《日本圖纂》上這樣描寫當時的日本船:「日本造船與中國異……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橫風、鬥風,行使便易,數日即至也。」至於船的大小,從能載二三十人至六七十人不等,也有能載二百餘人的大船。
就這樣,一群又一群的日本海賊,滿懷對財富的渴望,乘風破浪地向大海彼岸進發—富裕而軟弱的中國,就是他們的目標。
2.真倭的姓名哪裡去了?
第一次看到倭寇的明代江浙沿海居民,沒有絲毫警惕性,像看動物園猴子一樣。
嘉靖三十二年夏,一個普通的早晨,浙江嘉興鹽邑縣早起趕海的老百姓驚奇地發現,一艘長八九丈的海船停泊在海灘,船上有六十幾個「髡頭鳥音」的怪人,還帶著槍刀弓矢。當地的巡海官軍百餘名圍了上去,問他們為何而來,無奈語言不通,只好搬出一張小木櫃鋪上紙,用筆交談,船上一個懂漢字的人寫道:「我們是日本人,從本國而來,停船是因為舵壞了,想問你們借點糧食,等修好舵就走。我們不是壞人,不要逼迫我們,不然我們就和你們拚命。」
海邊來了好多外國人!整個縣城的人都轟動了,扶老攜幼地趕去看稀罕,當時承平已久,老百姓都指指點點嘻嘻哈哈,沒有一個知道害怕。到了黃昏,突然之間,船上的日本人一起站起來,張弓射出燕尾利箭,把周圍的官軍全部射死。旁觀者這才知道是海賊,發一聲喊,哭爹喊娘地奔入城,趕緊關上城門開始防禦。
上述描寫出自嘉靖年間明人採九德的筆記《倭變事略》,採九德是浙江海寧人,耳聞目睹了許多倭寇之事並記錄成書。對於倭寇的侵擾,除了朝廷官方的記載,明代地方上不少文人都在私家著作中有所涉獵。
但是,倭寇雖來自日本,日本人的姓名卻很少在明朝史料上出現,大多為「二大王」、「倭酋」、「船主」之類模糊稱謂。筆者手上的資料中,能確定是「真倭」的只有「門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稽天新四郎」、「辛五郎」、「日向彥太郎」、「和泉細屋」、「善妙」、「莊公」等寥寥數人,而且這些名字不一定確切。
真倭姓名少見,除了後面要提到的有中國人假冒外,還有兩個原因。
在近代以前,大多數日本人只有名沒有姓,有姓的只有士族以上的階層,而且全日本也沒幾個姓,如著名的源氏、平氏等皇族姓氏。一直到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頒布了強制性的《苗字必稱令》,規定了「凡國民,必須起姓」,否則受罰。說來有趣,這一下,造成了日本姓氏天馬行空般地海量發展。據統計,現代日本的姓氏數目超過了十萬,而中國十三億人,加上少數民族的姓氏,才不過一萬出頭。
日本的姓氏複雜,即使是日本人自己也不能非常透徹地弄明白。不過,他們的名卻簡單得多。拿日本男子來說,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結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標誌,長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十一位的就叫余一郎。上面所說的幾個知名倭寇,日向彥太郎肯定是老大,辛五郎則是老五,善妙則是和尚的法號。
除了日本人姓名複雜怪異外,明代人對日本也了解太少,沒有語言翻譯。抓到真倭後,「赴官司訊問,言如鳥語,莫能辨也」。當時,分辨是否真倭的方法主要是看穿著、語言以及長相。如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寇侵擾上海地區,市民自發組織敢死隊數百人守城。當時正好漲潮水,倭寇不知深淺,輓著手在濠水中行動,準備連夜攻城,被潮水一夜之間淹死不少。第二天早晨,剩下的倭寇丟棄營壘從南浦逃走了。地方誌記載:「城中人見衣裾浮在水面,得六十七屍,皆受重創,頭顱腫大如鬥,口圓而小,色黝黑,知道都是真倭。」
千萬不要以為「髡頭跣足」的倭寇都是日本人,事實上,多半是假扮日本人的中國流賊。嘉靖年間危害最大的倭寇首領清一色是衣冠楚楚的中國冒險家。嘉靖一朝,前線報捷奏章往往有「斬獲真倭首級若干顆,從賊若干顆」的文字,真倭就是貨真價實的日本人,從賊則是沿海地區三教九流的中國人。
真倭和從賊比例是多少?《明史》稱:「大抵真倭十之三,從者十之七。」而萬曆年間編寫《虔台倭纂》的官員謝傑甚至發出絕望的驚呼:「海濱人人皆賊,誅之不可勝誅!」
3.剃頭梳髻的就是日本人?錯了。
當時一個崑山人被倭寇擄走五十幾天後逃生歸來,他向官府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船上大概兩百個倭寇,有福建、溫州、台灣、寧波人,也有幾個安徽人。其中福建人最多,佔十之六七。梳著髻的日本人只有十幾個。」兩百個倭寇中,只有十幾個真倭,明史說的「十之三」看來還誇大了。
元末明初的倭寇以日本人為主,但到了嘉靖年間,倭寇的主力就是中國人了。
對假倭的身份問題,明人鄭曉是這樣總結的:「小民迫於貪酷,困於飢寒,相率入海從之。兇徒、逸囚、罷吏、黠僧,及衣冠失職、書生不得志、群不逞者,為之奸細,為之鄉道。弱者圖飽暖旦夕,強者忿臂欲洩其怒。」一句話:三教九流,無所不包。
拿當時最有名的幾個倭寇首領來說:王直和徐惟學原先是私鹽販子;王直的義子王滶(毛海峰)是走私犯;徐海原是杭州虎跑寺的和尚;許棟是逃跑的犯人;蕭顯、陳東則是不得志的書生。
書生也做賊?沒錯。看看下面這首詩:
「海霧曉開合,海風森復寒。衰顏歡薄酒,老眼傲驚湍。叢市人家近,平沙客路寬。明朝睛更好,飛翠潑征鞍。」
這首五言律詩詞句清麗,意境恬淡,大得唐詩三昧,作者就是一個不知名的書生倭寇。採九德在《倭變事略》中記載,他曾親眼見到一夥四十餘人的倭寇中,有個善卜筮的書生,專門出謀劃策,這首詩就是倭寇撤退後他題在廟壁上的。如此文採令採九德大為感慨:「觀此四十餘賊,亦有能題詠者,則倡亂者豈真倭黨哉?」
對中國人冒充真倭的問題,明代史料上的記載比比皆是。比如嘉靖壬子年,倭寇初犯漳州、泉州,僅有二百人,真倭佔十分之一,其餘都是福建浙江無賴之眾,頭頂剪髮而椎髻向後,「髮型」和真倭並不一樣。真倭和假倭打仗的時候一同作戰,打完仗則分開吃飯睡覺。《籌海圖編》直截了當地稱:「今之海寇,動計數萬,皆託言倭奴,而其實出於日本者不下數千,其餘皆中國之赤子無賴,孑入而附之耳。」
明代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在《喻世明言》裡有篇關於倭寇的故事,把假倭刻畫得惟妙惟肖:「原來倭寇逢著中國之人,也不盡數殺戮。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殺害;若是強壯的,就把來剃了頭髮,抹上油漆,假充倭子。每遇廝殺,便推他去當頭陣。官軍只要殺得一顆首級,便好領賞,平昔百姓中禿髮瘌痢,尚然被他割頭請功,況且見在戰陣上拿住,哪管真假,定然不饒的。這些剃頭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著倭勢,還有捱過幾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兇出力。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擋過頭陣,自己都尾其後而出,所以官軍屢墮其計,不能取勝。」
4.海濱人人皆賊,誅之不可勝誅!
我們都知道狐假虎威的故事,假倭模仿日本人「髡頭跣足」,穿著日本服裝,連船都打造成日本船,除了扯大旗作虎皮外,還有個更重要的原因—掩蓋身份。生物學上叫做「模仿色」。
洪武三十年所頒的《大明律》對海外經商限制得很嚴格,它規定凡私自攜帶鐵貨、銅錢、緞匹、絲綿等違禁物下海,及與外番交易者一律處斬,而且禁止私人製造具有二桅以上的出海大船。而對於勾結外族的「謀反大逆」更是異常嚴厲:凡「謀反大逆」,一律首從皆凌遲處死,本宗親族祖父、父、子、孫、伯叔、兄弟、侄、堂兄,同居的異姓親族外祖父、岳父、女婿、家中奴僕,凡年滿十六歲以上皆斬。
為了不被誅九族,倭寇必須千方百計掩飾自己的出身。有明一代,造反起義者往往以綽號來掩飾真實姓名,像廣為人知的崇禎時期農民起義,起義領袖都用綽號:紫金梁、八大王、曹操、闖塌天、不沾泥、掃地王等等,包括著名的「闖王」。在東南沿海,就直接可以假扮日本人來掩飾身份。而對於地方官來說,自己轄區的人起來造反大大拖累政績,因此也樂於統統以「倭情」上報。
嘉靖年間持續到隆慶、萬曆年間的四十年,是明朝倭寇為害最烈的時期,史學界稱「嘉靖大倭寇」。在這一階段裡,從賊中「迫於貪酷,困於飢寒」的沿海小民才真正是倭寇的主體,而飢寒貧困的根源在於「片板不許下海」的海禁政策。
反過來說,嘉靖前期為什麼要實行嚴厲的禁海令呢?是因為正德年間少數葡萄牙走私販兼海盜對沿海城鎮、島嶼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加上中國海商和日本倭寇在浙江沿海進行的走私貿易,讓明政府感覺貿易會帶來「南方之禍」,才變本加厲地實施禁海,最嚴厲的時刻連捕魚都不允許。禁海令是標準的因噎廢食,雖然並不是禁海招來了日本倭寇,但可以肯定的是,是禁海令刺激出了更多的中國倭寇。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東南濱海地區地瘠民貧,從宋元以來,當地居民一直將出海貿易視為衣食之源,海商、水手、造船、修理、搬運加上種種服務,可以說大海養活了起碼百萬計的沿海居民。在福建,有句話叫做:「海者,閩人之田。」一紙海禁令無情地把當地居民的「田」給剝奪了,飯碗跟著也砸了。在廣東,潮州、漳州地區一向是通商出海的發舶口,「潮漳以番舶為利」,不許貿易等於斷了他們的生計。對茫然失所的沿海居民來說,眼前擺著兩條路:要麼忍饑挨餓,要麼鋌而走險進行海上走私。
潑洗澡水連孩子一起潑了—禁海的弊端明擺著,當時有不少有見識的人都很擔憂。抗倭名將譚綸用了一個「老鼠洞」的比喻,說:「禁海越嚴,則獲利越厚,而趨之者愈眾。比如發現家裡有老鼠,一定要留一個洞,若是都堵上,連好的地方都能被老鼠穿破。」
禁海,罷日本朝貢,明朝這兩大舉措看似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帶來的結果,反而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因為本鄉本土,所以倭寇在東南沿海地區擁有令人難以相信的支持。作戰時,屢屢發生看似荒唐的一幕:倭寇天時地利無所不佔,如魚得水。而代表正義之師的官軍,反而不受歡迎,舉步維艱。一些平民百姓甚至直接支援倭寇,參加過抗倭戰爭的明人萬表記錄道:「杭州城歇客的店家,明知是海賊,但貪圖其厚利,任其堆貨,且為打點護送。銅錢用以鑄火銑,用鉛制子彈,用硝造火藥,用鐵製刀槍……大船護送,關津不查不問,明送資賊。」「近地人民或送鮮貨,或饋酒米,或獻子女,絡繹不絕;邊衛之官,有獻紅被玉帶者……(與)五峰(即王直)素有交情,相逢則拜伏叩頭,甘心為其臣僕,為其送貨,一呼即往,自以為榮,矜上挾下,順逆不分,良惡莫辨。」
所以也難怪謝傑發出這樣的驚呼:「海濱人人皆賊,有誅之不可勝誅者,是則閩浙及廣之所同也。」曾任南京刑部尚書的王世貞則對潮州、漳州、惠州地區的「民寇一家」斷言為:「自節帥而有司,一身之外皆寇也!」除了總督巡撫等高級官員外,其他的人全是倭寇—這真是一幅令人絕望的場景。
對愈禁愈烈的海上走私,時人形象地諷刺道:「片板不許入海,艨瞳巨艦反蔽江而來;寸貨不許人番,子女玉帛恆滿載而去。」
全民皆寇,問題爛在自己根子上,難怪防不勝防誅不勝誅。倭寇就是一顆消耗元氣的腫瘤,一直伴隨著明王朝走向衰落。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
「將軍令小說簡介」的推薦目錄:
將軍令小說簡介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始終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將軍令小說簡介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三國鮮卑首領軻比能是如何在亂世中崛起的!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軻比能(2世紀?-235年),為中國三國時期的鮮卑首領之一。
軻比能出身鮮卑支部,因他作戰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所以被鮮卑民眾推舉為大人。軻比能因其部落近塞,所以他抓住有利條件積極學習漢族先進技術和文化,促進了鮮卑族的進步和北方的民族融合。
軻比能統率下的部眾,戰守有法,戰鬥力相當強大。自曹操北徵後向曹氏進貢表示效忠。魏文帝時,軻比能受封附義王。軻比能在進行部落統一戰爭時,受魏國干涉,受沈重打擊,於是對魏懷貳,獻書魏帝表忠,以麻痺魏庭,使之放鬆警惕。此後,軻比能的部眾變得強盛,控弦十餘萬騎,為害魏國邊境。每次鈔略得財物,軻比能都公開透明地均平分配,所以得部眾死力,各部大人都敬畏之。實力強大後,他繼續部落統一戰爭,於是威行諸部落,建立起強大的鮮卑族政權。深感威脅的魏國幽州刺史王雄派刺客韓龍將其刺殺,其政權立刻崩潰,鮮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戰。
人物生平
崛起亂世
軻比能本來是鮮卑的一個小部落人,因為勇敢,執法公平,不貪財物,所以眾人推舉他作為首領。因為這個部落靠近邊塞,自從袁紹佔據河北,中國人有很多逃奔軻比能。軻比能教會他們使用兵器,同時他自己也學到不少中原文化。所以他統率部下,摹效中原王朝。他外出打獵時,高舉軍旗,以擊鼓作為進退的口令。
建安(196年—220年)年間,軻比能通過護烏丸校尉閻柔向朝廷進貢。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西徵關中十一路諸侯,田銀、蘇伯在河間反叛。軻比能率三千騎兵,隨閻柔平定叛亂。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代北烏桓無臣氐(一作能臣氐)等反叛,請求歸順扶羅韓。扶羅韓統率一萬多騎兵前往迎接。到了桑乾縣,無臣氐等人商議說,扶羅韓的威信並不很高,恐怕不能成就事業,於是另外派人向軻比能送信。軻比能馬上派萬餘騎兵前來迎接,並與無臣氐一起對天盟誓。軻比能於是在宴會上殺死扶羅韓。扶羅韓的兒子洩歸泥及眾部下都歸順軻比能。因為考慮到自己殺死了洩歸泥的父親,軻比能對洩歸泥特別友善。步度根因此埋怨軻比能。
之後,軻比能率軍協助烏桓作戰,曹操任鄢陵侯曹彰為驍騎將軍,率兵北徵,大敗鮮卑、烏桓聯軍。軻比能由此退出塞外。後來他恢復向中原政權貢獻。
延康元年(220年),軻比能派人向朝廷獻馬。魏王曹丕封軻比能為附義王。
大戰魏將
黃初二年(221年),軻比能將住在鮮卑的五百餘家魏國人驅遣出來,讓他們回代郡居住。
黃初三年(222年),軻比能率部落三千多騎兵,驅趕牛馬七萬多口與中原通商,並派遣一千多家魏國人居住在上谷。後來軻比能與東部鮮卑首領素利及步度根三部互相鬥爭。素利向烏丸校尉田豫求救,田豫擔心因此互相兼併,造成更大的危害,認為應該救助善良、懲治凶惡,向各部族顯示威信。於是單獨率領精銳士兵,深入到鮮卑控制的地區,鮮卑軍很多,在魏軍前後進行抄掠,截斷退兵之路。田豫遂率軍挺進,距鮮卑軍十餘里時,紮下營寨,收集許多牛馬的糞便燒了起來,從另外一條路撤走了。軻比能見煙火不斷,以為田豫的軍隊還在,便離去了,走了數十里之後;才發現田豫已撤走。軻比能又率軍追擊田豫至馬城,將其重重圍困,田豫嚴密防守,令司馬樹立起旗幟,奏起鼓樂,率步騎兵從南門殺出,鮮卑軍把注意力集中到哪裡,便向哪裡攻擊。田豫則率領精銳騎兵從北門衝了出來,擂鼓呼叫衝殺,兩面發起衝擊,鮮卑軍措手不及,陣腳大亂,都丟棄弓、馬逃走了。田豫率兵連擊二十餘里,鮮卑軍的屍體佈滿了原野。
步度根不斷與軻比能相互進攻,其勢力日益衰弱,只得率領部下萬餘人保守太原、雁門郡。步度根又派人對洩歸泥說:「你父親被軻比能所殺,你不想法替父報仇,反而歸順仇人。他今天雖待你不薄,其實那是在想日後殺死你的計謀。還不如回歸我方,我和你是骨肉至親,怎能和仇人相同呢?」從那以後,洩歸泥率其部下逃奔步度根。軻比能想派兵追趕,可是沒有追上。步度根、洩歸泥率三萬多戶百姓來到雁門郡內,請求歸附曹魏。雁門太守牽招下令還擊軻比能,殺死了軻比能的弟弟苴羅侯。軻比能與烏丸歸義侯王同、王寄等,結下怨仇。因此,牽招又親自率領歸泥等攻打軻比能,在雲中故郡打敗軻比能。
黃初五年(224年),軻比能再次入侵素利。田豫率輕騎牽制了軻比能的後部,軻比能派部將瑣奴抵禦田豫,田豫出奇兵擊退瑣奴。
黃初六年(225年),軻比能又被併州刺史梁習所破。
專擅漠南
軻比能因兼併各部的戰爭多次遭到田豫等的干預,由此心懷反叛之心,並給輔國將軍鮮於輔寫信說:「胡人不識文字,已故的校尉閻柔為我向天子保舉。我與素利為仇,往年派兵攻討,但是田豫卻協助素利。我在陣地上派瑣奴前往,聽說您來,馬上撤回軍隊。步度根處處搶掠,又殺死我弟弟,反誣衊我為強盜。我們落後,不知禮義,但我們接受天子印綬,牛馬尚且知道水草為美,何況我還有人心。將軍應替我向天子講明情況。」鮮於輔得到書信後,上報朝廷,曹丕又派田豫招納安慰。軻比能的勢力因此更強盛,統領十多萬人。搶掠所得財物,他都平均分配,當著眾人面處理完畢,從不私貪,所以部下願意為他效死力。其餘部落的首領都很敬畏他。但是他的勢力還是趕不上檀石槐(東漢時鮮卑部落首領)。
太和二年(228年),田豫派遣翻譯官夏捨到軻比能女婿郁築革建部落,夏捨被郁築革建殺害。這年秋天,田豫統率西部鮮卑蒲頭、洩歸泥出塞討伐郁築革建,大獲全勝。田豫率兵返回到馬城時,軻比能率兵三萬,把田豫圍困七天。上谷太守閻志,是閻柔的弟弟,歷來為鮮卑人所信任。閻志前往解釋勸說,才為田豫解圍。後來幽州刺史王雄兼任校尉,對鮮卑實行安撫信任政策。軻比能多次入塞,到幽州進貢。
被刺身亡
太和五年(231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再出祁山,北徵曹魏,與軻比能串通,兵屯石城,遙相呼應。魏明帝曹叡命牽招適時進討。諸葛亮退兵後,軻比能回到漠南。
青龍元年(233年),軻比能誘使步度根依附,讓他背叛並州刺史畢軌,並和他結親。又率兵萬餘人在陘北迎接他的家口資產。畢軌派部將蘇尚、董弼等部阻擊,軻比能派兵在樓煩與蘇尚等會戰,將其殺死。曹叡派遣秦朗率領中軍出討軻比能和步度根,最終二人敗走,步度根部將洩歸泥再度叛降。後來軻比能殺了步度根。
青龍三年(235年),王雄派勇士韓龍刺死軻比能,換立軻比能的弟弟為王。之後,鮮卑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曹魏的邊陲因此得以安息。
史籍記載
《三國志·魏書·烏丸鮮卑東夷傳第三十》
歷史評價
陳壽《三國志》:①後鮮卑大人軻比能複製御群狄,盡收匈奴故地,自雲中、五原以東抵遼水,皆為鮮卑庭。數犯塞寇邊,幽、並苦之。田豫有馬城之圍,畢軌有陘北之敗。青龍中,帝乃聽王雄,遣劍客刺之。然後種落離散,互相侵伐,強者遠遁,弱者請服。由是邊陲差安。②以勇健,斷法平端,不貪財物。
親屬成員
弟弟:苴羅侯,為步度根、洩歸泥所殺;還有一弟,在軻比能死後,被曹魏立為鮮卑首領。
子女:軻比能有一子,名不詳;有一女,嫁予郁築鞬。
藝術形象
在小說《三國演義》裡,軻比能於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 諸葛亮安居平五路》登場。呼應曹丕五路進攻蜀漢的計畫,與羌兵一同出征。知道對手是令異族聞風喪膽的「神威將軍」馬超後,便不戰而自行逃回。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將軍令小說簡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始終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將軍令小說簡介 在 [将军令第10章偷偷写文] 有声小说耽美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将军令 第10章偷偷写文] 有声 小说 耽美. 94 views · 1 year ago ...more. 方 ... 《炮灰女配试图改写惨死结局,摆烂后渣男祭天贱女填海》——完结. qingqing ... ... <看更多>
將軍令小說簡介 在 [問題] 請推薦皇上為主角的文XD - 精華區BB-Lov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先感謝各位推薦:D
以下心得 + 簡短劇情介紹:
---
1. 主子 by 風弄
是蠻夷王子和皇帝的故事,王子某次潛進皇宮時,見到皇帝在御花園裡面呼喊自
己的名字,(原因詳見另一本,奴才,最末章(吧)) ,一見鍾情,回去草原之地
仍無法忘情,於是又回到天朝~~再見面就....(掩面)。
故事是一貫風弄的風格,我蠻喜歡的,描寫了許多皇帝掙扎的地方,社稷與愛情,
愛情不只是他與王子蒼諾,還有與太后的母子之情,與皇后的男女之情,弟弟對
他的兄弟之情,君臣之情等等,原本一切生活的平順,但蒼諾卻以不同的生活態
度改變了他的想法,對於皇帝愛上蒼諾的心態轉變,寫了很多描述,H的部分也
很多(呵呵),最後結局很催淚O_Q 但是是HE :)
2. 陌上花開 by 黑白劍妖
這部的故事清清淡淡,但是非常深刻,是一邊敘述皇上讓禮部侍郎認清兩人之間
的感情,一邊敘述兩人相識相愛的過程,這樣相愛而且不能沒有對方的愛情十分
讓人神往,描寫功力很不錯,兩家的家人也是非常有趣。
3. 帝台春 by 風維
這本好久以前看的,沒啥印象了@@
是關於受的父親竟然要受假扮成皇后進宮輔佐皇帝,之後發生的嗯嗯阿阿的事情。(欸
,我有時間會去複習一下= =
4. 君若思音 by bly1111
: 板上有,或是鮮網
: https://www.myfreshnet.com/BIG5/literature/indextext.asp?free=100182044
板上有人打心得嚕!
蘭石真的太不為自己著想了唉,九華好可憐,雖然最後還是快樂在一起,但希望
不是這樣傷痕累累阿。 ps: H很精彩:$
5. 將軍令 by 偷偷寫文
: 晉江 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358744
從2008年8月連載到現在,結局是有了,但好像在寫番外、交代一些細節的樣子,
作者後記有說有甜蜜番外,所以我開始在等了,可是他好像更很慢...
這本長達三部,我跟他纏鬥狠久,昨晚剛看完。主角是皇上蕭定,心狠手辣,習
慣性地會猜疑身邊的每個人,造成受的很多苦難,受是陳則銘,是個擅長打仗的
大將軍,這部的時間軸延伸的很長,好像有十幾二十年吧,難怪一開始皇帝和陳
將軍都超年輕的XD 我覺得這樣拉長時間軸才比較符合現實,打仗總不可能一兩
年就打完吧,加上路程的話。
好像扯遠了。
我說皇上習慣性的會猜疑,這點是他從小在宮裡生長留下的習慣,看他這樣猜忌,
傷害陳則銘的忠誠與信任,實在讓人又恨又想同情他。而陳則銘,因為某個原因,
讓皇上一開始非常恨他,陳則銘從小的願望就是當名忠臣,但在皇上的猜忌之下,
卻成了逼宮的逆賊,長期受到心靈上的煎熬。兩人的愛情有些扭曲,又有些貼近
人心。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一部中,皇帝下令火燒太后宮殿那段,皇帝將所有王族,
除了太子和一個之後會出現的一位,年紀尚幼的皇子,關在裡面一起燒死。
其中,還包括陳則銘的青梅竹馬,蔭蔭,當時已經被召入宮,是為陳貴人,還
是太子的母親,陳則銘一直對皇上讓他放火燒死自己最愛的女人感到憤怒,無
法諒解,但皇帝自己其實也是相當後悔,但正如他所說,已經不能回頭,今日
不燒死他們,總有一天死的會是我。
在第三部,可以看到皇帝的個性有稍微變了,因為陳則銘,其實我相當同情陳
則銘,所以希望番外篇中,可以看到皇帝對陳則銘更好一些。書中還有其他支
線,但都蠻慘的樣子QQ
6. 隻手遮天 by 撲滿
懶惰的李寂,骨子裡卻是十分忠君愛國、宅心仁厚,雖然懶惰,但若是遇到國
家大事,卻是十分勤勞的去做事,同時又有過目不忘的本領,能力之高,使他
逐漸地攀上宰相之位,這是雖然覺得麻煩,但還是努力做事的李寂,跟皇上日
久生情的故事XD
7. 醜皇 by 易人北
: 這好像有人寫過文推薦了,我就不用了吧,耶!
8. 系辦 by sonzo
: 板上有
我最喜歡藍教授和李昱!!不喜歡方助教=3=
所以到底什麼時候要滾床單阿(躺)
9. 鳳非離 by 風維
風維的描寫手法我很喜歡,有些作者在描述時,常常會太過度的描寫一個人的
心情,風維則是恰到好處,將每個人的心情、個性都表現了出來。
這部的兩位主角,一個是鳳非離,國家中獨立一方的王爺,生來善於作戲,還
是太子時的皇帝就被騙過好多次,另一個是皇帝朱宮棣,身為太子,卻有著不
適合身分的好心腸,無法痛下殺手是他最大的弱點,但在曾經深愛過的柳兒死
後,終於下定決心奪得皇位,
但手段狠辣卻引來胞弟的不滿,天真的弟弟卻沒注意到哥哥其實還是心軟的那
個朱宮棣,朱宮棣作著不願做的事,同時還要承受最重視的弟弟的不屑,這一
切,都只有鳳飛離知道。
10.流鶯 by 嫣子危
嚴格來說這本不算是皇上為主角,皇上只是配角,主角是大臣們
不大推,我覺得愛的蠻扭曲的,而且是BE (噴哭),看了不開心...
11.天下第一 by 清靜
這篇印象中有人寫過推薦文,我就不多說了,但我想我是少數沒很喜歡這本的吧XD
12.庸君 by 公子歡喜
一句「陸氏萬世為相」,陸恆修倍感躊躇,家中祖訓歷歷在耳:陸氏子孫若有
為佞為幸,禍亂朝綱者,縱天下赦之,陸氏亦決不輕饒。可那個整天將「小修,
朕喜歡你」掛在嘴邊的人,就偏偏穿著龍袍坐著龍椅。當年稀里糊塗訂下一門
娃娃親,糾糾纏纏到如今,早已是情根深重,割捨不能。當朝丞相進退兩難……
登基三年一事無成,「庸君」的名號,寧熙燁當之無愧。
無所謂旁人的閒言碎語,也不顧及太后的抱孫心切,哪怕抄《帝策》抄斷了手,
寧熙燁也要卯足了勁纏住他那位裝聾作啞不解風情的丞相。
13.篡位吧! by 風起漣漪
歡樂取向的一篇文,因為大臣們都太能幹,什麼爭戰阿討伐的都讓前朝帝王做
完了,讓現代帝王覺得日子非常無聊,所以每天都希望有人要篡位!!
超沒威嚴的皇帝,喜歡吃甜食,最恨素食,沒有武功,可是只要甜食在前,可
以掙脫五花大綁,地位是愛人武青肅也比不上XD 其他角色還有皇帝身旁的宮
女金兒,做事一流,刺繡卻是完全不行。
後面有一段小沉重啦,心情不好可以看,超好笑的XD
: 尚未看過:
景帝紀事-皇帝攻侍衛
挽瀾記
天子豈無愁
偷龍記
起居注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0.177.201
※ 編輯: ym920823 來自: 61.20.177.201 (02/05 17: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