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者回憶錄0827)
通俗文化的記憶
有讀友問我能不能多寫些戰後香港的事,如平日生活、物價、交通等等。
我不是寫香港歷史,也不是寫生活記事,只是寫自己記得並想記下來的事。說交通,五六十年代港島與九龍的交通都靠渡輪,我隨父親坐汽車渡輪來往港九也不知多少次了。海底隧道和地鐵,都是七十年代才有的,相信是六七左派暴動之後,港府施政理念有改變所致。原委以後再談。
物價也記不得許多了,但從報紙售價可以大體上反映當時的物價和市民生活狀況。報紙售價一毫(一角)大概維持到七十年代初。1963年我參與創辦的《伴侶》半月刊,每份五毫;1970年我創辦《七十年代》每份七毫。
一毫子一份的報紙,那時有幾十份,可見有很多人願意投資。每間茶樓門口都有一個大報攤。許多茶客買一份報紙去嘆茶,嘆一兩小時後,就在報攤補五分錢(一個斗零)去換另一份報紙帶走。
嘆報紙嘆的就是港聞、狗馬、副刊,副刊主要是追小說。因此,那個時代,副刊的小說寫手是報紙要爭奪的。副刊專欄大都是報紙老闆親自管。寫手們寫的,有偵探小說、社會言情小說,而其中,又以作家高雄在報紙寫的連載,最能反映當時的流行文化和社會思潮。高雄生於1918年,1981年去世,原名高德雄(或名高德熊),筆名有經紀拉、小生姓高、石狗公、史得等,六十年代為《明報》寫怪論用筆名三蘇,而廣為人所知。他開創了「三及第」文體,並開創以貼近時事的社會處境小說《經紀拉日記》和《石狗公自記》。在眾多為報紙寫連載的通俗作家中,高雄可說是代表人物。他寫作題材之廣、產量之多、語言風格之奇,可說無人出其右。很多市民每天閱報都為了追讀他的專欄,最多的時候,他在十多二十份報紙的副刊有連載專欄,每專欄一千字,每天寫近二萬字。每一個專欄的小說都有連續性,他的奇才是要交稿才寫,居然記得每一個專欄昨天寫到什麼情節而可以續下去。而且可以引起讀者追看。他寫稿速度極快,曾經形容是像「縫衣車」那樣,右手拿筆不動,左手將稿紙往上推,大約二十幾分鐘就「推」出一千字。比抄要快得多。1966年我辦《文藝伴侶》時,約過他寫連載,看過他的手稿,他字跡固然潦草,但字體大都是有古代草書所本的簡字,那時的排字工人都是辨字專家,高雄的字跡雖草但不難辨認。
另一位是著名流行曲《今宵多珍重》的作詞者馮鳳三,他是1950年從上海來港的南來文人,以前在上海小報撰文為生,來港後成為寫稿佬,他稱之為「爬格子動物」。他在《新生晚報》以馮衡的筆名寫極短(三百多字)色情小說「仕女圖」,用聊齋體的古文去寫,看不懂的人不會去看,看懂的就會津津有味,當時也吸引我去讀。他另一個寫隨筆的筆名是司明,論述、見解也獨特,尤其是可以看到真正南來的上海人的觀念。他也日寫萬字,通常早上寫稿,下午就親自一家家報館去送稿。副刊稿都是二日前交,於是他在送稿的同時也順帶校閱次日要刊登的文章。
另一個日寫萬言的奇人叫王季友,以宋玉的筆名寫歷史人物的小說。他是寫舊體詩詞的高手,擅長以粵語入詩。他父親是舊學專家,原名陳文統的新派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就師承他父親,而王季友又是韓中旋學寫舊體詩的師傅。王季友以酩酊兵丁的筆名在《新晚報》每日寫兩首粵語打油詩,緊貼時事,抵死啜核。我最記得1957年,當時結第三次婚、年方25歲人稱玉女的伊麗莎白泰來,與新婚富商米高·鐸來港,酩酊兵丁賦詩曰:「情場幾度起風波,玉女終歸變玉婆,待到美人遲暮日,能否傾倒後生哥?」,說「終歸」,也是事實,一時成為絕唱,玉女之名號也瞬即在媒體被玉婆代替了。
這幾個都是在金庸、倪匡之前就名聞一時的副刊寫手,而且也同時被左派報紙羅致。他們是不計左右,有稿費就寫。我當時以讀左報為主,所以對他們印象頗深。有些只跟右派報紙寫的副刊寫手,我知道他們的名字,但較少去讀。
當時的新聞界雖分左右,但中共在1950年已經敲定了對香港的政策是「長期打算,充分利用」,也就是為了中國的利益,願意讓英國長期在香港維持殖民統治。儘管中國大陸政治風波不絕,左派在香港的活動仍然以「團結大多數」和融入社會為主要方針。新聞之外,左派電影業和出版業,那時也盡可能融入香港社會。到六十年代中期,左派的新聞、電影、出版都較被香港市民接受,算是建立了一定的基礎,想不到1967年發生左派暴動,就自我毀滅了。(55)
圖1,網上找到一張五十年代西環的照片,散發著沉鬱的美。
圖2,六十年代初與堂兄李晨風一家合影,前坐右起李晨風、堂嫂李月清、陳琦(父親那時的妻子)、父親、我、李月清弟弟;後立者是李晨風五個子女:兆英、兆熊、兆安、兆燊、兆勳。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年9月2日,《蘋果》迎來訂閱一周年,由免費網上報紙轉為訂閱制。這一年走來,我們經歷了不少風雨,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感激沿路仍有你們陪伴同行。 8月10日早上,黎智英被捕、警察搜查壹傳媒大樓的消息席捲全港。《蘋果日報》專欄作家之一的梁芷珊聽到消息後感到震驚,她覺得這件事再次提醒了她:「我們不...
「專欄作家稿費」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Re: [問題] 現今作家稿費水平- 看板Cross_Lif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徵瘋北大110學年度上學期專欄作家】 「作家總是能用最簡單 ... 的評價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黃子佼轟專欄遭改!6位數稿費全捐出揭內幕:非首次發生 的評價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小說稿費行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小說稿費行情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專欄作家稿費 在 [討論] 天下雜誌的投稿,沒有稿費@@- 看板boo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專欄作家稿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邊工作邊旅行,很讓人崩潰 ]
疫情發生過後,身邊很多朋友開始遠距工作,和我抱怨了很多磨合過程的痛苦。不過對我來說,我的工作一直是 WFH,所以日子並沒有因疫情產生太大的改變。有朋友問我,現在不能想出門就出門,想旅遊就旅遊,是不是很痛苦?其實這個答案也是否定的,我曾經仗著自己可以 WFH 而背著公司偷偷跑出國去,以為可以邊玩樂邊賺錢很聰明,結果事後證明,「邊工作邊旅行」可能沒有別的自由工作者說得那麼美好,至少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我是一個天性懶惰又討厭客套社交的人,以前同學們在討論「未來的志向」時,說的是想當醫生、生物學家、AI 工程師等等回饋社會、造福人群,而我的夢想只是「可以在家工作」。
三生有幸,後來如願找到了現在這份遠距工作的網路編輯職位,收到錄取通知書那天,我馬上辭去原本的辦公室工作,揮別了和不熟同事在茶水間巧遇的痛苦尬聊、揮別了擔心拉屎聲太驚悚嚇到外面的人而練就的夾肛術、揮別了早上八點擠捷運擠到想殺人的煩躁,我頭也不回,奔回家裡,床的方向。
終於脫離了辦公室的束縛,呼吸著自由的新鮮空氣,內心深處的探險者靈魂被喚起。
現在不是流行邊工作邊旅行嗎?我腦海裡馬上浮現小說電影裡的畫面:妙齡單身女子在異國流浪,舉頭望明月,低頭寫文章,偶一轉身,或許還會在轉角遇到愛。
抱持著「一邊工作,一邊旅行」的浪漫情懷,我開始規劃我的女子小旅行,沒想到第一次上路,就讓我想要殺人。
我約了三個女生朋友,一起去越南胡志明。這團除了我之外,各個都是魯蛇,一個畢業八個月了還找不到工作,一個在職場宮鬥慘輸於是辭職旅行找自己,一個想要創業但至今沒人敢跟她說那點子其實很爛,而我則是一個時尚的編輯。就這樣,四個人踏上旅程。
我打的如意算盤如下:邊工作邊旅行,等於是邊玩邊賺錢,只要抓緊時間越早完成當日工作,剩下的時間就全是我自己的,要怎麼玩怎麼玩,公司皇帝遠根本管不了我(這篇冒著生命危險在寫)。
如果冥冥之中有「資方之神」,祂一定是聽到了我這不要臉的「薪水小偷」自白,為了向廣大社畜信徒們殺雞儆猴,祂在我的旅程中設下重重關卡,不知是一種懲罰,還是帶有一種「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深意。
第一天,我在炎熱的胡志明街汗流浹背像隻蝸牛般,到處找合適的咖啡廳工作。
連跑了幾家,不是沒有插座,就是網速超慢,要知道,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Digital Nomads 們逐電與網而活,對一個遠距工作者來說,沒插座沒快速的網路,簡直就像逼一個廚師在只有一個電磁爐的廚房裡煮出滿漢全席。最後,只好摸摸鼻子奔回旅館,在房間裡灰頭土臉完成工作,那天精心搭配的衣服與妝容,最後直接洗洗睡掉。
第二天,魯蛇朋友們睡得正香,而我為了下午能跟大家一起出去玩,早上六點就起床開始寫文章。本來一切順利照計畫進行,沒想到我們才剛出門沒多久,公司便傳來新的交辦事項,那時距離表訂下班時間還有六個小時,我沒理由不做,於是只好取消下午的行程,目送幾個朋友開開心心地遠去,獨留我一個人在旅館奮鬥。那天後來聽她們聊下午去看了什麼美景、吃了什麼美食、拍了什麼美照,我表面大方點頭微笑,內心卻只想叫她們去死。
第三天,終於到了週末,經過了前幾日邊工作邊旅遊的身心俱疲,我打算徹底地放空身心,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但是,想是這麼想,卻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緒。對我這種網路編輯來說,最怕的就是題材短缺,為了手上擁有源源不絕的素材想法,我的腦袋幾乎是一刻也不得閒(就連被分手的時候,也會病態地分心想著這可以當愛情故事的素材)。
當魯蛇朋友們心無旁騖、快快樂樂地吃喝玩樂時,我卻發現自己已經悄悄開啟了「工作狂」模式,不斷留意著哪家餐廳值得報導、哪個路線適合開發、哪個偶發事件能拿來長篇大論一番,一天結束後,朋友們一個個精神飽滿、法喜充滿,我卻像個靈魂被資方之神攝走的行屍走肉,看看她們,再看看鏡子裡雙眼凹陷的自己,突然明白了誰才是真正的魯蛇。
邊工作邊旅行,真的不好玩,而且很浪費錢。
因為你無法好好的旅行,也沒辦法好好的工作,只是永無止盡地在煩惱某些事情。
在《Eat, Pray, Love》裡,身為專欄作家的 Julia Roberts 角色也沒有邊工作邊旅行,她只是盡情地在義大利吃麵,任性地在世界中心高喊愛,無憂無慮地放飛身心靈。
不過,我們不像 Julia Roberts 角色這麼好命,上路前還有出版社的預付稿費可以拿,我們只是平凡人,無論遠不遠距,一樣每天上下班打卡,一樣責任制,一樣每天一堆鳥事。所以,可以邊工作邊旅行的人別太天真,不能邊工作邊旅行的人也別羨慕,因為每個人都不過是在有限的社畜人生中,很努力很努力地擠出一點點確幸罷了。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原文刊載於 A Day Magazine
#travel #writing #旅遊 #工作
專欄作家稿費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摸魚手札|天下之筵席(渾水)
2014年,我用渾水這筆名在網上寫了一系列的文章,以極刁鑽古怪的金融技術角度去分析當時的雨傘運動,非常viral,在網上累積了少量名氣,引起了蘋果日報財經版股榮的關注。他遂親自邀約我在蘋果日報寫專欄。
當時香港主流財經版都是給一些冇水平的老屁股把持着,青黃不接,股榮有改革的心,引入了不少年輕作家。老實說,初初由網上世界走入實體報紙,我不適應,因為要寫得很貼市,也不知讀者需要甚麼,結果發揮不好。
股榮連番改革後,版面一下子變成了小清新,我當時向股榮提出,想由寫周五改寫周日。周日可以寫更多字,且不必太貼市,可讓思緒沈澱一下,此時我的發揮比較穩定,點擊率亦慢慢向上,最緊要自己寫得開心自在。偶然趕交稿,文句有沙石,錯字百出,還冒編輯幫忙校對和讀者不嫌棄。
寫了專欄後,認識了不同各界好朋友,例如馮睎乾和中大師兄香樹輝,我的名字間中也出現在他們筆下。漸得多人賞識,專欄越來越多,我也成為財經作家,至今出了5本書,高峰時期一個禮拜寫超過一萬字。當時跟人說自己寫蘋果日報,也有種莫名其妙的自豪感。現在更加唔使講,蘋果如此田地,能夠一起捱到最後斷氣,更是與有榮焉。
喺訂閱制仲未盛行嘅年代,蘋果出現過幾年嘅營運困難,佢哋開始搞新項目,仲記得有段時間我每日要8點起身去蘋果日報大樓做直播,當然,也不計較甚麼人工車馬費。後來,我多次主動同股榮講自願減稿費,就算唔俾我都無所謂。上年開始,蘋果作家逃亡,我請纓多寫一日,同樣地,也是不計較任何稿費。
雖然和股榮合作了很長的時間,但係我哋唔係特別多交流,他很有正義感,但很難聊。我是蘋果日報財經版一個不錯的消息提供者,有幾個驚天地泣鬼神的B1跟我有關,事後他會約我食飯。我們可以整頓飯沒有交流,我知道大哥不喜歡社交說話,也不勉強,大家合作做朋友舒服就好。心底裏,我對佢心存感激。
曾經跟不同專欄分手,以今次這種方式和讀者說再見,我很不甘心。但我唔想留比蘋果最後嘅文字,只剩下憤怒和怨懟,這點知遇之恩,我永記心上。
蘋果令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喺嗰個年代,蘋果啟蒙一代人,走上科學發展嘅道路。喺今天,蘋果依然帶領人走向更文明嘅方向,令人可以站開巨人肩膊,俯瞰世界,擁抱普世價值。唯獨不變嘅係,今天我們可以準確計算天體嘅運行,但係冇辦法計算人性嘅瘋狂。對,即使現代化的今天,人性依然非常瘋狂。小小的蘋果,改變了世界,啟迪了人心。
結筆時,電腦播緊撐新疆棉花陳奕迅的《最後派對》:「……開心的派對,散後無法聚,放我於心裡。新的工作裡,一追再去追,未開出最後的花蕊。你別要氣餒,何妨留戀一歲,多一歲,一歲。」蘋果報慶生日後,沒過幾日就要說再見,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世事,多麼諷刺。
專欄作家稿費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年9月2日,《蘋果》迎來訂閱一周年,由免費網上報紙轉為訂閱制。這一年走來,我們經歷了不少風雨,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感激沿路仍有你們陪伴同行。
8月10日早上,黎智英被捕、警察搜查壹傳媒大樓的消息席捲全港。《蘋果日報》專欄作家之一的梁芷珊聽到消息後感到震驚,她覺得這件事再次提醒了她:「我們不能沒有《蘋果》。」她想做些甚麼,想起《蘋果》早前曾傳電郵給她,呼籲她課金成為「全年撐$10000VIP會籍」,她二話不說便課了金。「我覺得是少少回饋而已,想當年我作為專欄作家出道,第一篇專欄便是在《蘋果》的副刊,這麼多年下來,也收了黎生不少稿費。」梁芷珊笑說。
事實上,訂閱《蘋果》這一年,她曾有不少不太愉快的經歷。她本來兩部電話分別訂閱了《蘋果》,後來因為她停用了一張信用卡,導致其中一部電話的訂閱戶口一直無法登入,她嘗試了很多方法,仍然行不通,卻不斷收到欠款通知。至今幾個月過去,她仍只剩下一部手機有訂閱。另外,閱讀《蘋果》的報道時,梁芷珊習慣看到好文章會收藏起來,但她發現《壹周刊》及《蘋人誌》的文章無法收藏,「我要自己手動儲起網址,其實是否故意不讓我們儲存?」
儘管對訂閱制度有不滿的地方,梁芷珊覺得訂閱仍是需要的,甚至願意課金一萬元。「我覺得訂閱是最實際的,可以直接支持《蘋果》,也可以幫助《蘋果》的員工。我覺得這是我們的一個表態:我們想《蘋果》繼續存在。」她頓了頓,「《蘋果》能夠撐住,不單是讀者可以看到多少,也是同業(傳媒)望住的(指標)。因為這個世界永遠是唇亡齒寒,如果一個一個消失,便會像《六國論》說的那樣。」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果籽 #梁芷珊 #壹傳媒 #黎智英 #訂閱制 #課金 #專題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專欄作家稿費 在 【徵瘋北大110學年度上學期專欄作家】 「作家總是能用最簡單 ... 的推薦與評價
專欄作家 每期篇幅為刊物的二至三面,字數約1300字,需附上照片或插畫以及其來源處。 專欄作家一期稿費為500元,將於每月出刊後發給。 此次專欄作家徵選的最終結果 ... ... <看更多>
專欄作家稿費 在 黃子佼轟專欄遭改!6位數稿費全捐出揭內幕:非首次發生 的推薦與評價
黃子佼# 專欄 # 作家 詳情報導:https://www.nownews.com/news/6128559還想看什麼?記得留個言,我們通通看的到!更多精彩內容, ... ... <看更多>
專欄作家稿費 在 Re: [問題] 現今作家稿費水平- 看板Cross_Lif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天天向上曾經報導網路作家收入第一的
: 達幾千萬還是億級人民幣的樣子
: 但不知現在大陸各種稿費收入高到怎麼程度
: 網路方面有沒因為是高科技而特高?
: 各省還是各地方的差距怎樣?
作者: artspace (家禽腿部保健大師)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新人作家 賣出每一本書賺多少 ??
時間: Tue Sep 3 23:35:51 2013
※ 引述《cp109 (cp109)》之銘言:
: 請問一下
: 新人、素人作家 出書.........
: 如果賣出一本能 作者能抽多少???
: 小弟 看新聞 《海賊王驚點語錄:海賊王教我的50件事》這本書賣得不錯.....
我不太清楚台灣的行情如何,說說我在中國大陸的經驗好了
五年前我是一名台幹,後來因為金融風暴被無良台商裁員成了台流,找工作這個
空檔,因為無聊,就開始在網上寫些小說自娛娛人
沒寫幾天就莫名其妙紅了起來,開始有幾間出版社出版公司搶版權
記得09年我第一次跟出版社簽的版稅是8%,簽了一間新成立的出版公司,這還是
因為很多間在搶的結果,否則一般新人可能只拿到6%
在這邊跟大家解釋一下大陸"出版社"與"出版公司"的不同。
在大陸,"出版社"全部都是國營的,出於對出版及媒體控制的理由,只有"出版社"
有資格拿到書號及出版書籍
但是一般的"出版社"因為長期國營的結果,導致策劃編輯營銷的能力都非常低下,
這就給了很多民營"出版公司"有操作空間
一般"出版公司"都是用商業邏輯在賣書,選題及營銷能力很強,但他們無法自己出
版書籍,所以"出版公司"編好一本書後,會向出版社買書號,以某某出版社的名義
出版,在大陸,許多傳統的出版社就是一直在賣書號養活社裡一堆比公務員還廢
的人。
所以你現在可以知道服貿協議裡關於出版這一塊,台灣出版業是在吵什麼了
簡單得說,在"出版"這個領域,兩岸業者根本是不對等的,這些國營的出版社的
書籍可以大舉進入台灣販售,但是台灣本土出版的書,可能本本都在大陸出版嗎?
門都沒有,因為基於思想控制,是絕不可能放鬆媒體、出版這一陣地,
台灣出版業只能望著這大陸廣大市場的大餅,又吃不到。
說起這"廣大市場",如果抓對方向,還真的大到你吃不完,比如說,在台灣賣三
千本就算暢銷書,在大陸可能五萬本還只是普通而已
我比較幸運,那本書首印了6萬,一本3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每賣一本我能抽8%,
2.4元人民幣,在出版當日,我的戶頭突然就多了15萬元人民幣,這對當年是魯蛇
的我來說,簡直就跟天上掉下來的沒兩樣
後來這三年,這本書持續在賣,現在累積銷量是60萬冊,其實這個數字在台灣是無
法想像所以我就從一介魯蛇成為所謂暢銷書作家,後來出版的幾本新書的版稅已經
可以拿11.5%,但是大陸對於作家所得稅也是抽得很高,我現在的所得稅是11%
11%這在大陸還不是最高,一些超級暢銷書作家如韓寒、于丹、易中天等人,可能
拿到14%以上
至於像郭敬明,毫無疑問他是中國最成功的作家(以金錢論),挾著青春文學系列
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出版公司,帶一批年輕作家一起悶聲賺大錢,他沒什麼版稅,
全部都是自己賺了。
我現在寫專欄的行情是一個字1-1.5人民幣,這其實是我以前在台灣投稿副刊一個
字不到一元的時候無法想像的,當然這也不是最高價,一流的時尚雜誌請名家寫
專攔,可能一個字會到3元人民幣以上,一篇一千字就像跟朋友聊天般文風的專欄,
一個月供四五間媒體文章,就夠過上還不錯的生活了,當然,對他們來說都只是
零用錢而已。
那你會問,大陸一般文藝青年出書呢?當然所得也是挺少的,但就跟我剛才說的,
大陸出版在於"量"。我手邊正好有一本兩個大陸女生來台灣10天自由行之後,
網上發表遊記後出版的書,共10萬字,圖片若干,其實寫得有夠爛,但它售價32
元人民幣,就以給她最低版稅6%來說,首印五千本,拿到9500元,報酬率也完勝
台灣一堆賣2.300的遊記書
所以在大陸,所謂"暢銷書作家"完全可以靠著寫書或到處演講拿出席費過著不錯
的生活,至於在台灣,除非你能達到九把刀那種等級,否則想也別想,就算知名
作家,也大部份有其他本業
至於我勒?過了兩年爆發戶般的生活,被捧得很高,飄飄然,後來有一天突
然覺得這種醉生夢死的生活太可怕,再過下去我就廢了,所以拿了一些錢搞了
點小本生意,餘下時間才繼續寫作,權當自娛娛人
有志在大陸賺零用錢的文藝青年朋友們,現在大陸最需要的小說類型是符合時
代脈動的輕愛情小說,大陸現在社會生存環境太激烈,年輕人遇到的社會壓力及
問題太多,最近在很紅的《與我相戀10年的女朋友要嫁人了》(快出版了)以及之
前非常成功,後來改編成賣座電影的《失戀33天》都是出自網上帖子,這類小說
好就好在反應時代,寫進年輕人心裡,可以持續長銷,而且又能改編成電影;現
在大陸電影界亟需原創的小說劇本,幾乎是稍微還可以的故事及劇本,就會有土
財主投資,這比純寫小說好賺太多,電影及電視劇劇本的報酬,寫劇本這行當也
是暴利,以後有機會再說
如果你有本事寫個讓人又哭又笑,光講大綱一分鐘之內就能讓人哭出來的故事,
那就跟我連絡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247.224.5
:40
這樣說也沒錯啦!就跟千千萬萬前仆後繼前往對岸工作賺錢的台灣人一樣
只是我運氣好一點而已啦
[33mnextpage:我想寫一本《與我相戀10月的女朋友要當兵了》 09/03 \
23:40
一本正版的書30元好了,一本盜版的大慨就7元不到,你根本賺不到那一部份。
我手上就有自己書五六種不同的盜版版本,算當作買回來自己作紀念吧!
更別書在網上到處亂轉載的,根本抓不完,也沒人真的會去抓
不過在大陸,能看到自己的書出現在盜版書攤,其實多少是對作者的一種肯定
當初出版公司也想說,乾脆自己也來壟斷盜版市場,後來想想,也算了
再差的電影,只要是有人投資的商業電影,三流劇本家都至少有40w UP
大陸電影業這幾年的商業運作,資本之大,是台灣無法想像的
靠點擊量維生的網路作家寫那是另一個世界,成功的話所賺的錢是傳統作家無法想像的
很多都已經是團隊寫作,已形成一個產業鏈
相關新聞:
https://www.ce.cn/culture/whcyk/gundong/201110/21/t20111021_22778640.shtml
幾十年前800元可能是一大筆錢,現在800元少得可憐
對很多以稿費維生的作家來說 11%很高了
※ pcatcat: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09/13 08:40
※ A6:轉錄至看板 A6 11/23 21:30
--
《青蛙王子》
變成王子前的青蛙至少還會抓蚊子
摘錄自《民明書房 公主們的憾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26.40.208
※ decorum:轉錄至看板 book 12/09 11: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