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護理房「健康超日常」邀請我參加關於病人生死自主權益法、預立醫療簽署與善終的生死議題講座。
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常看見人在年輕人糾結、擔憂面對死亡的問題,卻發現有些長輩活到一個歲數之後面對死亡變得很坦然豁達,甚至會告訴你「吃那麼多歲要幹嘛?」
其實也不難理解,畢竟自己活的歲數越長,要面對身邊逝去的人就越多。就算子孫滿堂也會因為時代隔閡很難融入新世代的年輕人,所以往往越活越孤獨。
我非常有幸在年紀很小時就必需面對「生死」這個問題。第一次是在小學二年級時面對外公的離開,看著剛被從醫院帶到關子嶺大仙寺準備辦後事的外公遺體,靜靜的躺在金屬托盤上,而也我只是靜靜看著大人們在外公周圍替他擦拭泛出的血水、更衣、塞給我們手尾錢。我知道外公走了,但我並沒有哭,哭不出來,也不知道大人們為什麼哭的這麼難過,因為我聽到師父和藹地跟我說「拎外公跟著佛祖去更好的地方了,他現在無病無苦、無煩無惱。」(台語)
後來,我父親成為南華大學生死學所第一屆的「學生」。每晚他回來後都會跟我聊起他上課的內容,那年我才小學3年級。所以往後日子裡,我常常在思索死後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總會在睡前思考著是不是死亡就像睡覺一樣,我眼睛閉上再睜開就在另一個世界,抑或是死亡就是再也無法睜眼的睡眠,而我就這樣「沒有了」。
我曾經很恐慌,我開始四處尋找答案,從宗教或科學尋找生命的歸處,但它們都只告訴我,死後的世界很美好,證據卻很薄弱,所以我徬徨了。
直到我在高中時,偶然在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看到張無忌埋葬胡青牛時提到的一段,他是引用了「莊子」的著作齊物論中所提到的
「生死修短,豈能強求?予惡乎知悅生之非惑邪?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而不知歸者邪?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祈生乎?」
這句話的解釋是:
「我那裏知道,一個人貪生不是迷惑?我那裏知道一個人怕死,不是像幼年流落在外面而不知回歸故鄉呢?我那裏知道,死了的人不會懊悔他從前求生呢?」莊子的原意在闡明,生未必樂,死未必苦,生死其實沒有什麼分別,一個人活著,不過是做大夢,死了,那是醒大覺,說不定死了之後,會覺得從前活著的時候多蠢,為什麼不早點死了?正如做了一個悲傷哭泣的惡夢之後,一覺醒來,懊悔這惡夢實在做得太長了。
當我看到這段時如當頭棒喝,我突然不糾結我死後去哪裡,應該說我為什麼要去苦惱呢?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在走向死亡,我們就像迷路在人間的一個精神體,終歸還是要回家的,為何要苦惱死亡?何不好好享受迷路在人間走的這一遭,多看看這個世界、充實自己。死亡不過就是回家的一個必經之路,能好好活著的時候我們要活得有尊嚴,該回家時也要走的瀟灑。
所以當面臨自己或親人是否要急救時,也該替自己、替當事人著想,試想一下如果搶救回來卻無法回到水準上的生活,進食喝水、拉屎拉尿、洗浴等都要他人幫助時,這樣活著真的有比較好嗎?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議題的想法,謝謝🙏🏼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新聞挖挖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 赴瑞士尋求安樂死「綠燈」資格! 也曾寫信給總統蔡英文為安樂死法案請命! 他生前的珍貴受訪畫面首度曝光!傅達仁:會為安樂死立法奮鬥到最後一秒鐘! (備註:本影片皆為疫情爆發前錄製的精華片段,故沒有使用隔板及口罩,謝謝大家!) ⭐醫師憂心第三次世界大戰!病毒變異何時能解封?...
尊嚴善終法內容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從二十歲就該開始思考如何死亡】
以《阿信》編劇而廣為人知的橋田壽賀子,今天去世了,九十五歲。
橋田在四十一歲才結婚,她先生去世後因為兩人沒有子女,就一直自己生活。九十歲的時候,她為了實踐自己的終活計劃,進一步在生活中進行各種斷捨離,並呼籲安樂死立法。
下午我把曾經出版過她的書找出來重讀一遍,感觸很多。
1.
橋田的晚婚,和她成長的階段是戰爭時期有相當關係:
『出生在大正年代、和我們同輩的男生,很多都死在戰場上了。活著回來的,則都娶了比我們年輕的女生。我們是遭受冷落的一個世代,甚至可以說一卡車的人當中,只有一個男生,其餘全是女生。我的大學朋友半數也都終生未婚。』
她少女時代受到軍國教育的洗腦,激情到一旦美軍登陸日本就要先自殺。
後來她覺醒之後,就認為『所有日本人都該為那場戰爭負責。除了主導戰爭的主事者之外,堅守後方的我們也有責任。』
也因此,她說『一般人都將《阿信》視為是一部忍受貧困與艱辛的成長勵志劇,但其實我想探討的重點之一,還有戰爭責任的問題。...........在《阿信》劇中,阿信的長子最後戰死沙場。先生也因為協助戰爭、加入滿蒙開拓團而感到自責,最後選擇自殺。這些劇情安排的背後意義,全是對過去為求生存而協助戰爭的阿信的「懲罰」。 』
2.
沒有子女,讓她雖然有遺憾,但也有收穫。
『我一直覺得正因為我沒有家人,所以才有辦法寫出這麼多家庭連續劇。畢竟如 果有小孩,就難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了。因為萬一孩子看到自己寫的台詞,難免會覺得「原來媽媽是這麼想的啊」。......正因為我沒有任何家人,才能毫無顧忌地任憑想像盡情發揮。 』
而她也觀察到一些女人,『對家人奉獻就是她的人生,所以她只會照顧孩子和孫子、做家事、為他人忙忙碌碌。為家人做了這麼多之後,一旦不再有自己可以做的事、只剩獨自一人時,卻找不到任何想為自己做的事了。 』
更有甚者,『如果心懷期待卻得不到孩子的回報,期待的心情將有可能轉變成恨意。對自己的孩子懷恨在心,難道不是很悲哀嗎? 』
3.
橋田說十分注意自己的健康,『因為我不斷告訴自己,如果沒了健康,就無法繼續寫出大家喜歡的東西。』
所以她五十歲時學會游泳,到了九十多歲還每周上三次健身房,每次一小時。每年定期體檢之外,每月驗血驗尿,注意癌症指數。
而她的樂趣是搭遊輪,不只環繞過日本和亞洲,還環遊過世界三次,去過兩次南極。
橋田注意怎麼活得健康,因而也注意怎麼走。
她從進入九十歲之後,實踐人生進一步的各種斷捨離,並呼籲安樂死的立法。安樂死的立法,不只對重症病人的生命尊嚴有價值,還有其他意義。
她在書裡舉了比利時女選手瑪瑞克.福沃特(Marieke Vervoort)的說法。
福沃特在十幾歲時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導致下半身不遂。2008年,她獲得安樂死的許可。到2016年里約殘障奧運時,新聞報導說,曾經在上一屆殘障奧運拿下一面金牌和一面銀牌的福沃特,『將以里約殘障奧運為最後的舞台,之後或許就會安樂死』。
然而福沃特在賽後召開記者會否認這項報導,並表示:
『假使我今天沒有獲得安樂死的許可,恐怕早就自殺了。安樂死不是一種殺人手段,而是會讓人活得更長久。 』
『當我知道自己的人生可以靠自己決定時,我的心才獲得了平靜。 』
4.
橋田壽賀子說她一直到九十歲才開始準備自己如何善終這件事,但她覺得其實早一點進行會更好。最好趁年輕就開始思考,二十歲的時候就開始。萬一的時候,到底是要選擇『只要還有呼吸,就算沒有意識,我也想活下去』,還是『我想要安樂死』,並且每年針對內容再重新思考記錄。
橋田的建議是這樣的:
『思考自己的死亡,同時也是重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 畢竟沒有人知道災難何時會降臨。
『如果可以當場死亡最幸福,不需要參考每年生日寫下的死亡意願,也不用擔心是否能安樂死。
『不過,有人還年輕就發生腦中風,或者說不定只是走在人行道上,就被暴衝而來的車子撞飛,成了半身不遂。
『所以,最好還是利用每年生日的時候,好好回想這一年來生活的意義與歡樂, 思考自己的死亡。在自己出生的日子思考自己的死亡,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習慣。』
5.
橋田壽賀子定義的『安樂死』,就是『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因而取了這個書名。
讀這本書,看了日本社會的變遷,一個女人的成長,她怎麼走上編劇,從電影轉到電視,以及她對感情、生命的思考。
在新聞裡看了太多和死亡相關的痛苦、憤怒的下午,讓我的心情有了轉換的機會。
------
請讓我安詳、快樂的死 https://bit.ly/3msnmhB
尊嚴善終法內容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關懷照服員之勞動權益 加強機構住民醫療照顧
醫養合一符合國際趨勢
-2020/12/02,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邀請勞動部、衛生福利部、原住民族委員會、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就「長照機構勞動權益」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質詢時,邱泰源委員理事長立基於醫療照護「全人、全家、全社區」的完善,認為在長照體系當中,照服員本身的身心照顧及工作權益相當重要。邱委員十分關心留任率不高的問題,邱委員認為,不僅需培植人力,更應加強留任的機制。而照服員的工作內容相當辛苦,邱委員長期關注此議題,在研讀相關論文、研究報告後,整理並分析其流動率高的原因,邱委員認為不僅應提升照服員的待遇,且因照服員在受照顧者的情緒、溝通方面須花費相當心力,故應重視工作者的尊嚴及成就感,方能強化留任的誘因,而政府在協助處理、促進照護品質必須了解問題所在,才能夠促成完善的社區照護體系。
-接著, 邱委員以「加強機構內住民的醫療照顧,以減輕照服員的身心壓力」的角度切入,認為長照機構住民到醫療院所就診常有困難,且機構內大部分的醫師為兼任或特約,依現行法規須事先向當地衛生主管機關報備,無法即時給予住民診察處置,故邱委員敦促衛福部在機構住民遭遇緊急狀況需要醫療處置時,應規劃相應的機制,並再次強調醫養合一的重要性也是世界潮流。邱委員二十幾年來致力於安寧照護的領域,特別注重長者的在地老化及善終。邱委員認為,政府應建立良好機制,避免使長者於生命的最後階段再匆忙送到急診及加護病房的情況,使人民得以善終於社區、家庭。
-最後,邱委員關心居家醫療團隊人員的權益與安全,邱委員表示,護理人員是居家醫療的主力,主管機關應給予足夠的護理訪視費,使護理人員得到合理的待遇,故建議衛福部適度調整支付點數,而衛福部則表示將依照邱委員的指示,持續推動進行。邱委員提及在三十年前擔任衛生所主任時,即觀察到實務上經常有病家居住環境不佳、病人或照顧者精神狀況不佳等狀況。雖然有這些困難,但護理人員仍堅守崗位,其精神相當令人敬佩,邱委員強調,應加強保障醫護人員之人身安全,方能促使居家醫療、社區照護的完善。(之軒、安冬)
尊嚴善終法內容 在 新聞挖挖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前體育主播傅達仁罹患胰臟癌。
赴瑞士尋求安樂死「綠燈」資格!
也曾寫信給總統蔡英文為安樂死法案請命!
他生前的珍貴受訪畫面首度曝光!傅達仁:會為安樂死立法奮鬥到最後一秒鐘!
(備註:本影片皆為疫情爆發前錄製的精華片段,故沒有使用隔板及口罩,謝謝大家!)
⭐醫師憂心第三次世界大戰!病毒變異何時能解封?► ►https://youtu.be/qvQEui1rbYM
⭐小三11年不堪真相?秀場女王「扶正後離婚」內幕!► ►https://youtu.be/d_RwoV1tPaY
⭐天命預言台灣疫情!廖美然斷言2021下半年國運► ►https://youtu.be/ThfKrZKrRZM
⭐台灣疫情終結在X月?命理師發功預言有救了!► ►https://youtu.be/DD43hMJZl-w
⭐快樂缺氧無症狀猝死!新冠確診者爆料恐怖真相!► ►https://youtu.be/BW3u0Xhvc1o
⭐昏迷夢見豬哥亮!楊繡惠鬼門關前救回恩人一命!► ►https://youtu.be/vgPRYxPPEto
⭐大S曾為婚姻不要命!十年離婚魔咒逃不過?► ►https://youtu.be/PinEry6VBNc
00:00 傅達仁電話連線吐瑞士「尊嚴」取得綠燈過程
02:00 傅達仁到瑞士尋求善終之旅
10:17 為何親人兩個月都不來探病?
14:14 傅達仁生前珍貴受訪片段曝光!
20:33 總統回信傅達仁的內容是什麼?
34:27 傅達仁抗癌心聲讓所有人都不捨
40:10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安樂死?
每周二到周六凌晨12點半準時上傳最新節目!
支持正版,尊重版權請訂閱【新聞挖挖哇】
官方 Youtube 頻道喲!
臉書請搜尋【新聞挖挖哇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newswawawa
#新聞挖挖哇2021#蔡英文#傅達仁#新聞挖挖2021#遺願#瑞士#安樂死#鄭弘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mRh2eBhdJw/hqdefault.jpg)
尊嚴善終法內容 在 有話好說 PTSTal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安樂死 #加工死亡 #尊嚴善終法 #醫學 #倫理 #病人自主權 #安寧 #照護
👤來賓:
江盛(嘉義基督教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
方俊凱(台北馬偕醫院安寧療護教育示範中心主任)
💬 歡迎網友、鄉民們,週一到週四到臉書收看直播,參與線上討論,有閒來坐!
🚩 為服務更多不同需求的觀眾,有話好說開放字幕管理權限,歡迎熱心網友幫忙提供字幕內容,謝謝!歡迎訂閱我們:http://bit.ly/1rE5b6H
___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有話好說官網:http://talk.news.pts.org.tw/
有話好說FB:https://www.facebook.com/PTStalks/
有話好說IG: https://www.instagram.com/pts.talks/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PTStalks #有話好說 #陳信聰
#PTS #PTSNEWS #公視新聞 #公共電視 #公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KaFfNbFVFA/hqdefault.jpg)
尊嚴善終法內容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你有想過當面臨人生試卷中最後一道題目時,該怎麼回答嗎?我們該如何畫下生命最圓滿的句點?而當生命走到末期,強行續命帶給患者的是一線生機,還是無限痛苦?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分享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插鼻胃管:被綑綁的老年
陳秀丹醫師指出,現在的先進國家在患者生命末期時,「不插鼻胃管」已是共識。為什麼?因為插鼻胃管無法有效避免吸入性肺炎。她進一步說明,鼻胃管及胃造廔等措施,只能避免患者因飲食中的牛奶或水等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但患者自身的口水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口水是24個小時都在分泌的。」
此外,陳秀丹醫師也提到,插鼻胃管反覆摩擦,也很容易造成食道及胃部受傷,產生上消化道出血。更有一些老人家插鼻胃管覺得不開心,就會想要自己去拔,而醫院的對應措施通常是將他們的雙手綁起來,「我們的老年變成一個被綑綁的老年,」她表示,這是對老人家很大的不尊敬。
生命末期:老天給我們的退場機制
陳秀丹醫師指出,北歐將生命末期訂定成18個月。以往他們也同樣插鼻胃管,但近幾年開始反思鼻胃管造成的傷害,因此現在都強調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甚至提出:死前兩周才臥床。
陳秀丹醫師說,老天將我們生下來,也給我們很好的退場機制。
當一個人老到、病到不能吃的時候,沒有額外給予水分時,我們腦內的嗎啡生成量就會增加;當一個人心臟、肺臟不好時,二氧化碳沒辦法排除,持續累積就會造成二氧化碳性昏迷;當一個人肝功能下降,阿摩尼亞(氨)代謝出問題時,我們血液中的阿摩尼亞(氨)將增加,就會造成肝性腦病變。
她說,上述狀況其實都可以讓一個人「比較舒適地離開」,這就是老天爺給我們的一個很好的退場機制,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適時放手: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有生必有死」陳秀丹醫師表示,看待「老病死」的過程要保持平常心,而且所有事情都要事先規劃。死亡並不是一個禁忌,因為隨時都有可能面臨一個導致自己永久失能,或馬上死亡的重大事件;因此當我們還健康時,就應該思索該如何面對。
「能夠放下自己是智慧;能夠放下別人是慈悲。」陳秀丹醫師強調,醫師面對再怎麼急救都無法救回來的患者時,要學會放手;我們面對老病、甚至要死亡的父母親時也相同,「放了手,他就得到自由。」
陳秀丹醫師指出,全世界都很欽羨台灣的健保制度,但「健保給付無效醫療」這件事情勢必得好好改善。許多末期患者被無情地用現代化的醫療強行續命,苟延殘喘地活著。她認為,如果健保不給付這塊無效醫療,相信許多生命末期的人不會多受苦。
活著,是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
陳秀丹醫師透露,在自己從醫的26年中,看過許多人痛苦地死去,但也看過許多人走的時候非常安詳,氣氛也十分平順,「因為這個人他知道自己要走了。」她說,這樣的患者對於死亡的準備工作也做了好幾年,周邊的親友也可以接受他的離去。
「這樣的死亡是被期待的、是不慌張,且是很大的福報。」陳秀丹醫師表示,醫院會給予一些嗎啡、鎮靜劑,以及讓患者更舒適的藥物,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可以很安詳、很有尊嚴。
「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陳秀丹醫師強調,我們活著就是要享受人生,如果一個人只有呼吸、心跳的活著,就是所謂的「生物式生命」,但生命的重點是需要感受到外界給予的愛及美好,這才是我們應該過的「傳記式生命」。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本傳記。」我們該如何書寫,讓寫到最後一頁時,還是同樣的美好,靠得是智慧。因此,陳秀丹醫師提醒,一定要簽預立醫療指示,保障自己的善終。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346hmE0Kbk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