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偵探隊 ▎如果要在賑發食物的慈善廚房旁設計一座公園,最好把慈善廚房的使用者也考慮進去。
三月的空間偵探隊我們與 #原點出版 合作,分享 #好城市的空間法則 一書中的段落摘文,同時舉辦抽獎活動。轉錄本則貼文,並在留言處貼上你對本則貼文回應的路上觀察照片,我們將抽出一名讀者贈送本書。
本書濃縮城市規劃師的思考方法與實戰心得,提供大家快速參照的經驗法則。本書焦點放在都市主義最尋常的一些面向:對所有的都市場所而言,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是一般人在尋常生活裡的「日常經驗」。
「公共空間屬於所有人。仔細想想,有哪些人可能被你潛意識地排除在設計空間之外。提高警覺,不要設計一些可用來宣揚不當社會意圖的線索:例如,讓一棟新建物坐落在鄰里建物所形成的街牆縮退幾呎的地方,這可能暗示,該棟建物的主人與租戶鶴立雞群,高人一等。一座廣場在靠近時髦飯店那頭設了座椅,但在靠近公車站那邊卻沒設置,這可能會讓人覺得,經濟階級較低層的人不配有椅子。公園規劃的活動過於偏向某一階級、種族或年齡層,可能會將其他族群排除在外,即便無意宣傳該類政策。」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037
尋常的社會設計 心得 在 鄭宗弦的美食與故事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感謝新北市立丹鳳高中 宋怡慧老師熱情推薦
以傳統文學的古典底蘊,啟迪智慧、點亮生命之燈
經典離我們不遠矣,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曾住過一個賈寶玉或林黛玉。
翻開《少年讀紅樓夢》,你會發現:《紅樓夢》不再是讓人正襟危坐的經典,透過作者用心的章節編排,從第一冊到第五冊仍沿襲章回體長篇小說特色,卻巧妙的重新詮釋,用心、用情的以青少年的視角,讓年輕的生命輕鬆走入經典。你說《紅樓夢》是一本包羅萬象的經典文學,不如說它是參雜著當代民俗、文化、社會、歷史、醫學、建築的當代百科全書。
作者娓娓道來:《紅樓夢》的故事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社會的黑暗,卻依然保持善意與樂觀的心境,加上生命強大的韌性,循序漸進的找到自身待人處事的道理。而《少年讀紅樓夢》把媲美莎士比亞的巨作經典《紅樓夢》進行轉譯,將蘊含在文字細節裡的重要訊息,透過「學習的生命觀」單元,把叛逆天真的賈寶玉、註定要來還淚的林黛玉、大智若愚的薛寶釵、八面玲瓏的王熙鳳、擇善固執的晴雯等人物背後隱含的哲學觀,透過一百則古今適用的智慧箴言,進行思辯與議題的探討。
這樣貼近青少年閱讀習慣的設計,不只讓人耳目一新,似乎也讓經典不再有隔閡感,反而像是身邊親切善喻的朋友,正在和我們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藉此提醒讀者,可以再次瀏覽重要的章節篇章,進行內在價值的重新爬疏。《紅樓夢》不只是人物形象刻畫栩栩如生、生命情韻自然流瀉,經典歷經時間淬鍊,給予讀者亙古不變的指引到底是甚麼?除了沒落貴族曹雪芹對世態炎涼大徹大悟的哲思外,《少年讀紅樓夢》企圖引導青少年將經典融入生活日常的創意,也是令人驚豔的。青少年的世界有著潮語、梗圖的新穎與創意,而傳統文學的古典底蘊,也能幫助啟迪智慧、點亮生命之燈。
曹雪芹「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的生命歷程,透過《少年讀紅樓夢》編排細緻生動的結構,讓情節看似繁複卻又有條不紊的呈現在讀者面前。身為閱讀者的我,重新翻騰青春的浪漫心事:「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的授受之恩,結下剪不斷理還亂卻真摯感人的情緣……整部小說雖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為主軸,卻細膩連結到四大家族的興榮衰敗,生動記錄當時貴族與庶民生活的百態。
作者的文字簡潔清新,簡單易懂的敘寫,營造一個3D立體的紅樓夢意象圖,讀者彷若走進榮國府的日常生活,品讀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悲劇,參與大觀園生活的點點滴滴,由興而衰直至窮途末路的家族史。當你真正與小說家有了真情共感的連結,或許你就秒懂:「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的曹氏情味。
走進《少年讀紅樓夢》,你與經典的距離也不遠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4012?sloc=main
尋常的社會設計 心得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說,我送:詩聲字感恩回饋週※
韓良露〈台北康青龍街區的修學之旅〉(節錄)
前不久,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院的馬傑偉教授,帶了學院師生二十八人來台北體驗一場不尋常的修學之旅。
負責接待的南村落安排了四天三夜的不一樣的台北體驗,怎麼不一樣呢?首先,第一天中午從機場接到這些貴客,坐巴士來到位於台北南區的旅館入住後,一直到第四天離開,中間三天的旅程完全不曾用到交通工具,全都是安步當車。第一天下午先在「北區光點計劃」中為境外旅客所設立的免費的旅人茶房喝下午茶,看了些以永康街、青田街、龍泉街為主軸的台北「康青龍」街區的紀錄短片,短片的內容是二十家以賺生活而不只是賺錢的工作哲學為核心價的店家。
看完了短片,我知道香港的獨立咖啡店和二手書店的數量微乎極微,因此當我告訴這些香港人,光是在康青龍這一帶直線走路不過四十分的距離內,就有二十多家的獨立咖啡店與近十家的二手書店時,這些旅客都忍不住驚歎出聲,於是我們就開始展開我們的咖啡店、書店的旅程,原本只計劃二小時的漫步,卻因為不斷地拍照、詢問、互相交談而延長至三個多小時,晚餐時有些曾經來過台北觀光的老師、學生說,光是當天下午所體驗的台北已經和他們以前所經驗的一○一、士林夜市、西門町大不相同,有位女老師表示春節就想帶她在香港中學擔任校長的先生來從事這種有文化魅力的漫步旅行。
第二天也是從旅館走路到旅人茶房集合後,先散步十來分到殷海光故居,有學生表示他們在中學時讀過殷先生的文章,殷海光在被軟禁期間常探望他的學生中就有一些香港僑生,也許正是這些人替殷先生在香港延續了自由主義的生命價,參觀殷海光故居對這些師生而言是一趟很好的文化洗禮。後來馬傑偉教授還特別來信感激這個行程,讓他們見證了一個哲人如何在艱困屈辱的壓迫下有尊嚴地活著。
之後,我們散步去了紫藤廬,介紹一間老房子如何轉化成台灣茶文化與黨外思潮的基地,而周德偉先生舊照片背後的對聯「豈有文章覺天下,忍將功業若蒼生」也引起了這些人的注目,在幾十年紫藤廬的歷史時空中,這些十九、二十歲的香港年輕人都變得沉靜了。
接著我們繼續走小路走巷弄,沿途看這一區少數留存下來的舊屋,我告訴他們不管是台師大的日治時期的老建築或麗水街的總督府山林課老宿舍保留下來的油杉家園,都不是容易的事,都經過古蹟保護的先知先覺者的抗爭與運動,讓他們知道只有靠市民意識的覺醒,我們的城市才能有身世。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韓良露(1958-2015)
生於高雄,籍貫中國江蘇。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創作主題豐富多樣,如美食、電影、音樂、旅行、觀星卜相等。
*朱全斌〈台北帶路人〉(《台北說城人.序》,節錄)
我們在台師大附近找到了安居之所,靠近巷弄密布開滿著獨立商店的永康街、青田街以及龍泉街,良露幫它取了一個「康青龍生活圈」的名字,每天閒閒地過著小日子。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去幫林語堂故居辦了一個潤餅節,由飲食文化的分享所得到的迴響中,她獲得了成就感也找到了自己的使命,遂於二○○六年成立了南村落,從倫敦觀摩到的達人帶路做起,用藝文社會企業的方式推廣人文活動。
在接下來的八年中,南村落主辦了多屆的春天潤餅節、台北文化護照、古蹟日、原民文化遊,先後辦理過一千多場的文化活動,包含了展覽、導覽、設計、講座、散步、古蹟培訓、文化夜宴、文創嘉年華、小農市集、紀錄片拍攝等,並自二○○九年至二○一三年與交通部觀光局推廣國際光點計劃,推廣深度的台北城市文化旅行。為了讓讀者了解這段時間的韓良露,本書編輯特別請作家劉克襄提供了他的側記。
韓良露是一個豐富的人,在她眾多的原型之中,說書人是一個很突出的面向,在眾多跟朋友的聚會中,總是可以看見她滔滔不絕地跟大家分享她博聞強記的心得,她熱情而愷切的風格還曾被蔡康永戲稱為政令宣導。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到她的台北身世,她對台北的愛與觀察,她多重的觀點不單是小布爾喬亞的,也是庶民的、文青的以及知識分子的。
本書文字分別寫於韓良露辭世前十年中的不同段落,雖然裡面提到的店鋪與事物有些已經不存在了,而台北的美也不像倫敦、巴黎或京都那般的永恆,儘管韶光荏苒,做為華人世界中最具有文化底蘊也最具有創作活力的所在,台北正逐漸成為一個從容、斯文,愈來愈適合慢活的城市。過去我跟良露最喜歡玩的遊戲就是討論世界上最適合我們居住的城市在哪裡?而台北永遠排第一,這本書記載著我們所有的理由,也希望在良露的帶領下,能讓讀者重新發現她的美好。
*朱全斌,作家、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韓良露夫婿。
#HN 手寫
*本篇收錄於韓良露《台北說城人》(有鹿文化,2017年9月)
*出版社專頁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