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趙少康,他能說結束就結束。我每每對老公的教誨感到不厭煩想喊停時,他總說:「我沒說停不能停!」
想問祺嬪,妳給安小鳥下的藥是什麼藥。給我來兩公斤,謝謝。
對老公 厭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知的怪罪者」,這種人把溝通視為殺戮活動,冷酷地朝對方的失誤猛烈攻擊,絲毫不理會對方的心情。
無知的怪罪者自以為是地拼命訴說著問題的起因,他會告訴我及受指責方他的評斷,毫不在意另一方(同事、孩子或是家人)的想法是什麼,這些無知的怪罪者熱衷的不是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竭力揭發對方的所有缺點、錯誤……
取自《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
*****************************
這是個很好的案例,我認為是真實互動的可能性很高。但如果我人在當場,不一定能像作者處理得這麼好,我相當佩服。
我的立場一直很清楚,我不認為所有人都成熟到能進入溝通。可是我相信,問對問題,對對話的進行可以有關鍵性的幫助。
當我們暫時放掉了自我,又或者說,允許自己體驗自己的脆弱與不堪。一切在寧靜之後,直覺會帶著我們找到切入點,找到愛的可能性。
當我們在關係裡真正相愛,我們會幫助對方成長,我們會彼此傾聽對方,成為彼此的明鏡,讓對方看清他的樣子。藉著如此深刻的了解,我們會互相成就,並且支持對方。
我們願意深深地進入對方的失望與無奈,而那些深度,都會成為一種對自己的理解。
愛一個人最簡單的路,就是好好地傾聽。祝福您!
*****************************
同理心震撼教育
【文/ 馬克.葛斯登】
憤怒比利劍更傷人。
──印度諺語
在早期,開始執業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我愈來愈厭煩聽到不願意彼此傾聽的同事、家人或是夫妻間的相互抱怨,受不了雙方或多方不斷爭論著「誰說了什麼」的猙獰面目。我也不懂為何這些人都要搞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這些幼稚的爭吵中,我頂多只能幫助他們暫時休兵,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彷彿是暫時把還在出血的傷口包上繃帶,無法從根本解決那個裂得很開的傷口。
我替肇事者起了個名字,叫「無知的怪罪者」,這種人把溝通視為殺戮活動,冷酷地朝對方的失誤猛烈攻擊,絲毫不理會對方的心情。(在我的診間裡最常聽到這種一味指責的話:「他老是把有期限的案子拖到最後一刻,從來不聽我的建議,覺得自己什麼都最懂,總是一副居高臨下、很了不起的樣子,沒有人喜歡他,因為他不懂得團隊合作,還有一件事……」)。
無知的怪罪者自以為是地拼命訴說著問題的起因,他會告訴我及受指責方他的評斷,毫不在意另一方(同事、孩子或是家人)的想法是什麼,這些無知的怪罪者熱衷的不是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竭力揭發對方的所有缺點、錯誤,等他講完就會往後一坐,看著我說:「這樣你要怎麼處理?」
很難讓這種人平靜下來或是閉嘴聽聽對方怎麼說,有一天,我聽從直覺在聽到半途就插話,也因此誤打誤撞出解套的大絕招。
為我帶來曙光的是法蘭克林一家人,他們來找我是因為十五歲的大兒子哈瑞,他很叛逆、不寫功課、不做家事,什麼事都不願意配合。父母試了很多方法,要他待在房間反省、停掉網路……都沒效果,甚至還得到更大的反效果,孩子整天繃著一張臉,視父母為仇敵,在診間,我觀察到這家的媽媽比爸爸還要生氣。
這三人坐下來之後,我問他們前來的原因,媽媽便開始劈里啪啦,碎碎念著兒子的種種缺點,爸爸安靜地坐著,似乎是同意媽媽的說法,但是也懂孩子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在媽媽叨絮不休的當下,孩子雙臂交叉放在胸前,還把棒球帽拉下來蓋在臉上,很顯然他是被逼來的。
我必須讓這對父子也參與談話,但是又不能讓媽媽覺得受怠慢,我心裡轉著各種解決方法。終於想到一個方式。
「瓊恩,」我以堅定的口吻叫了媽媽的名字,避免聽起來有一絲不耐。「如果我問哈瑞,今天來這裡為何浪費時間又浪費錢,他會怎麼答?」
「什麼?」媽媽還沒數落完哈瑞又臭又長的缺點,所以腦筋一下子轉不過來。
我重複了一次剛才的問題,然後補了一句:「瓊恩,你站在哈瑞的立場想看看,告訴我為什麼他會覺得今天的諮詢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這時,情況有了很有意思的翻轉,媽媽終於閉上嘴巴;爸爸有點不解,好奇地看著我;兒子交叉放在胸前的手臂垮放下來,甚至下巴也抬低下來一點,表示我讓他有興趣聽了。
瓊恩想了一會後回道:「哈瑞覺得浪費時間,應該是認為媽媽又要唸個不停,爸爸雖然沒開口,但可能也是站在媽媽那邊,這跟在家裡有什麼兩樣?」
「真的嗎?」我看到媽媽已經從攻擊轉變成理解的階段,因此打算再推她一把:「如果我問哈瑞對這件事有多灰心,你覺得他會怎麼回答?」
媽媽回答:「他會說他很痛苦,快無法再忍下去了。」
「那假設我問他要怎麼做,或是想怎麼做,你覺得他會如何回答?」
「他會說他只能繼續裝聾作啞,然後盡早遠離這一切。」
到了這時候,原本默不作聲的父子倆已經全神貫注在聽媽媽講話;然後我轉過頭去看爸爸,問他說:「你認為你在處理哈瑞的事情上,哪一點最讓瓊恩覺得失望?」
這時母子都聚精會神想知道爸爸會說什麼,爸爸想了一會後說:「瓊恩應該會認為我表面贊同她,但是又讓哈瑞覺得我挺他,認為根本就是媽媽太超過。」
「如果我問瓊恩對老公這種態度有什麼感覺,她會如何回答我?」
「我想她會說覺得很孤單,每個人都跟她作對,沒有人幫她。」
聽到這裡,瓊恩開始哭了起來,然後說:「我很討厭自己必須扮演黑臉,但是小錯不管,將來可能會釀成大錯,如果哈瑞不看重這些小事,有天一定會遭殃的。」
這時候,我終於看到哈瑞藏在帽子下的眼睛,而且他也不自覺地放下原本交叉在胸前的手臂,我問他:「哈瑞,如果我問你爸媽,他們對你是覺得失望、沮喪還是擔心,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回答?」
哈瑞猶豫了半晌,然後似有所悟地說:「他們兩個應該都會說是擔心我。」
「他們是在擔心什麼呢?」
「他們擔心我最後會一事無成,窮困潦倒⋯⋯,但是他們什麼都要管,我快喘不過氣了。」
「我知道他們管教小孩的方式有待商榷,那我們先聊完你剛說的第一點,你若一事無成、窮困潦倒關他們什麼事?」我問。
「因為……他們愛我。」哈瑞彷佛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領悟到這件事。
就這麼輕而易舉,整個諮商已轉變成父慈子孝的畫面,一家人開始非常合作,沒有人還在生悶氣、互相攻擊、或是讓對方難堪。三個人說話的口吻充滿了愛與關懷,
不像初進診間時,好像是染上狂犬病似的,一直想撲到對方身上亂咬。
經由這次的新發現,我開始利用這個技巧來幫助患者修復與事業合夥人、主管或下屬之間的鴻溝與裂痕(原則3開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用這個技巧幫助兩位反目的律師握手言合),因為它可以讓彼此交惡、憎恨的人立刻放下敵意,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我們可以把這個技巧稱為「同理心震撼教育」。
.
以上文字取自
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贏得認同、化敵為友,想打動誰就打動誰。[暢銷慶祝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526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對老公 厭煩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無知的怪罪者」,這種人把溝通視為殺戮活動,冷酷地朝對方的失誤猛烈攻擊,絲毫不理會對方的心情。
無知的怪罪者自以為是地拼命訴說著問題的起因,他會告訴我及受指責方他的評斷,毫不在意另一方(同事、孩子或是家人)的想法是什麼,這些無知的怪罪者熱衷的不是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竭力揭發對方的所有缺點、錯誤……
取自《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
*****************************
這是個很好的案例,我認為是真實互動的可能性很高。但如果我人在當場,不一定能像作者處理得這麼好,我相當佩服。
我的立場一直很清楚,我不認為所有人都成熟到能進入溝通。可是我相信,問對問題,對對話的進行可以有關鍵性的幫助。
當我們暫時放掉了自我,又或者說,允許自己體驗自己的脆弱與不堪。一切在寧靜之後,直覺會帶著我們找到切入點,找到愛的可能性。
當我們在關係裡真正相愛,我們會幫助對方成長,我們會彼此傾聽對方,成為彼此的明鏡,讓對方看清他的樣子。藉著如此深刻的了解,我們會互相成就,並且支持對方。
我們願意深深地進入對方的失望與無奈,而那些深度,都會成為一種對自己的理解。
愛一個人最簡單的路,就是好好地傾聽。祝福您!
*****************************
同理心震撼教育
【文/ 馬克.葛斯登】
憤怒比利劍更傷人。
──印度諺語
在早期,開始執業經歷過一段時間之後,我愈來愈厭煩聽到不願意彼此傾聽的同事、家人或是夫妻間的相互抱怨,受不了雙方或多方不斷爭論著「誰說了什麼」的猙獰面目。我也不懂為何這些人都要搞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這些幼稚的爭吵中,我頂多只能幫助他們暫時休兵,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彷彿是暫時把還在出血的傷口包上繃帶,無法從根本解決那個裂得很開的傷口。
我替肇事者起了個名字,叫「無知的怪罪者」,這種人把溝通視為殺戮活動,冷酷地朝對方的失誤猛烈攻擊,絲毫不理會對方的心情。(在我的診間裡最常聽到這種一味指責的話:「他老是把有期限的案子拖到最後一刻,從來不聽我的建議,覺得自己什麼都最懂,總是一副居高臨下、很了不起的樣子,沒有人喜歡他,因為他不懂得團隊合作,還有一件事……」)。
無知的怪罪者自以為是地拼命訴說著問題的起因,他會告訴我及受指責方他的評斷,毫不在意另一方(同事、孩子或是家人)的想法是什麼,這些無知的怪罪者熱衷的不是交代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是竭力揭發對方的所有缺點、錯誤,等他講完就會往後一坐,看著我說:「這樣你要怎麼處理?」
很難讓這種人平靜下來或是閉嘴聽聽對方怎麼說,有一天,我聽從直覺在聽到半途就插話,也因此誤打誤撞出解套的大絕招。
為我帶來曙光的是法蘭克林一家人,他們來找我是因為十五歲的大兒子哈瑞,他很叛逆、不寫功課、不做家事,什麼事都不願意配合。父母試了很多方法,要他待在房間反省、停掉網路……都沒效果,甚至還得到更大的反效果,孩子整天繃著一張臉,視父母為仇敵,在診間,我觀察到這家的媽媽比爸爸還要生氣。
這三人坐下來之後,我問他們前來的原因,媽媽便開始劈里啪啦,碎碎念著兒子的種種缺點,爸爸安靜地坐著,似乎是同意媽媽的說法,但是也懂孩子為何會有這樣的表現。在媽媽叨絮不休的當下,孩子雙臂交叉放在胸前,還把棒球帽拉下來蓋在臉上,很顯然他是被逼來的。
我必須讓這對父子也參與談話,但是又不能讓媽媽覺得受怠慢,我心裡轉著各種解決方法。終於想到一個方式。
「瓊恩,」我以堅定的口吻叫了媽媽的名字,避免聽起來有一絲不耐。「如果我問哈瑞,今天來這裡為何浪費時間又浪費錢,他會怎麼答?」
「什麼?」媽媽還沒數落完哈瑞又臭又長的缺點,所以腦筋一下子轉不過來。
我重複了一次剛才的問題,然後補了一句:「瓊恩,你站在哈瑞的立場想看看,告訴我為什麼他會覺得今天的諮詢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
這時,情況有了很有意思的翻轉,媽媽終於閉上嘴巴;爸爸有點不解,好奇地看著我;兒子交叉放在胸前的手臂垮放下來,甚至下巴也抬低下來一點,表示我讓他有興趣聽了。
瓊恩想了一會後回道:「哈瑞覺得浪費時間,應該是認為媽媽又要唸個不停,爸爸雖然沒開口,但可能也是站在媽媽那邊,這跟在家裡有什麼兩樣?」
「真的嗎?」我看到媽媽已經從攻擊轉變成理解的階段,因此打算再推她一把:「如果我問哈瑞對這件事有多灰心,你覺得他會怎麼回答?」
媽媽回答:「他會說他很痛苦,快無法再忍下去了。」
「那假設我問他要怎麼做,或是想怎麼做,你覺得他會如何回答?」
「他會說他只能繼續裝聾作啞,然後盡早遠離這一切。」
到了這時候,原本默不作聲的父子倆已經全神貫注在聽媽媽講話;然後我轉過頭去看爸爸,問他說:「你認為你在處理哈瑞的事情上,哪一點最讓瓊恩覺得失望?」
這時母子都聚精會神想知道爸爸會說什麼,爸爸想了一會後說:「瓊恩應該會認為我表面贊同她,但是又讓哈瑞覺得我挺他,認為根本就是媽媽太超過。」
「如果我問瓊恩對老公這種態度有什麼感覺,她會如何回答我?」
「我想她會說覺得很孤單,每個人都跟她作對,沒有人幫她。」
聽到這裡,瓊恩開始哭了起來,然後說:「我很討厭自己必須扮演黑臉,但是小錯不管,將來可能會釀成大錯,如果哈瑞不看重這些小事,有天一定會遭殃的。」
這時候,我終於看到哈瑞藏在帽子下的眼睛,而且他也不自覺地放下原本交叉在胸前的手臂,我問他:「哈瑞,如果我問你爸媽,他們對你是覺得失望、沮喪還是擔心,你覺得他們會怎麼回答?」
哈瑞猶豫了半晌,然後似有所悟地說:「他們兩個應該都會說是擔心我。」
「他們是在擔心什麼呢?」
「他們擔心我最後會一事無成,窮困潦倒⋯⋯,但是他們什麼都要管,我快喘不過氣了。」
「我知道他們管教小孩的方式有待商榷,那我們先聊完你剛說的第一點,你若一事無成、窮困潦倒關他們什麼事?」我問。
「因為……他們愛我。」哈瑞彷佛是有生以來第一次領悟到這件事。
就這麼輕而易舉,整個諮商已轉變成父慈子孝的畫面,一家人開始非常合作,沒有人還在生悶氣、互相攻擊、或是讓對方難堪。三個人說話的口吻充滿了愛與關懷,
不像初進診間時,好像是染上狂犬病似的,一直想撲到對方身上亂咬。
經由這次的新發現,我開始利用這個技巧來幫助患者修復與事業合夥人、主管或下屬之間的鴻溝與裂痕(原則3開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用這個技巧幫助兩位反目的律師握手言合),因為它可以讓彼此交惡、憎恨的人立刻放下敵意,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我們可以把這個技巧稱為「同理心震撼教育」。
.
以上文字取自
先傾聽就能說服任何人:贏得認同、化敵為友,想打動誰就打動誰。[暢銷慶祝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9526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