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放緩 靠啥提升AI晶片運算力?
作者 : 黃燁鋒,EE Times China
2021-07-26
對於電子科技革命的即將終結的說法,一般認為即是指摩爾定律的終結——摩爾定律一旦無法延續,也就意味著資訊技術的整棟大樓建造都將出現停滯,那麼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就正式結束了。這種聲音似乎是從十多年前就有的,但這波革命始終也沒有結束。AI技術本質上仍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續……
人工智慧(AI)的技術發展,被很多人形容為第四次科技革命。前三次科技革命,分別是蒸汽、電氣、資訊技術(電子科技)革命。彷彿這“第四次”有很多種說辭,比如有人說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生物技術革命,還有人說是量子技術革命。但既然AI也是第四次科技革命之一的候選技術,而且作為資訊技術的組成部分,卻又獨立於資訊技術,即表示它有獨到之處。
電子科技革命的即將終結,一般認為即是指摩爾定律的終結——摩爾定律一旦無法延續,也就意味著資訊技術的整棟大樓建造都將出現停滯,那麼第三次科技革命也就正式結束了。這種聲音似乎是從十多年前就有,但這波革命始終也沒有結束。
AI技術本質上仍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延續,它的發展也依託於幾十年來半導體科技的進步。這些年出現了不少專門的AI晶片——而且市場參與者相眾多。當某一個類別的技術發展到出現一種專門的處理器為之服務的程度,那麼這個領域自然就不可小覷,就像當年GPU出現專門為圖形運算服務一樣。
所以AI晶片被形容為CPU、GPU之後的第三大類電腦處理器。AI專用處理器的出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摩爾定律的發展進入緩慢期:電晶體的尺寸縮減速度,已經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就必須有某種專用架構(DSA)出現,以快速提升晶片效率,也才有了專門的AI晶片。
另一方面,摩爾定律的延緩也成為AI晶片發展的桎梏。在摩爾定律和登納德縮放比例定律(Dennard Scaling)發展的前期,電晶體製程進步為晶片帶來了相當大的助益,那是「happy scaling down」的時代——CPU、GPU都是這個時代受益,不過Dennard Scaling早在45nm時期就失效了。
AI晶片作為第三大類處理器,在這波發展中沒有趕上happy scaling down的好時機。與此同時,AI應用對運算力的需求越來越貪婪。今年WAIC晶片論壇圓桌討論環節,燧原科技創始人暨CEO趙立東說:「現在訓練的GPT-3模型有1750億參數,接近人腦神經元數量,我以為這是最大的模型了,要千張Nvidia的GPU卡才能做。談到AI運算力需求、模型大小的問題,說最大模型超過萬億參數,又是10倍。」
英特爾(Intel)研究院副總裁、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說:「前兩年用GPU訓練一個大規模的深度學習模型,其碳排放量相當於5台美式車整個生命週期產生的碳排量。」這也說明了AI運算力需求的貪婪,以及提供運算力的AI晶片不夠高效。
不過作為產業的底層驅動力,半導體製造技術仍源源不斷地為AI發展提供推力。本文將討論WAIC晶片論壇上聽到,針對這個問題的一些前瞻性解決方案——有些已經實現,有些則可能有待時代驗證。
XPU、摩爾定律和異質整合
「電腦產業中的貝爾定律,是說能效每提高1,000倍,就會衍生出一種新的運算形態。」中科院院士劉明在論壇上說,「若每瓦功耗只能支撐1KOPS的運算,當時的這種運算形態是超算;到了智慧型手機時代,能效就提高到每瓦1TOPS;未來的智慧終端我們要達到每瓦1POPS。 這對IC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果依然沿著CMOS這條路去走,當然可以,但會比較艱辛。」
針對性能和效率提升,除了尺寸微縮,半導體產業比較常見的思路是電晶體結構、晶片結構、材料等方面的最佳化,以及處理架構的革新。
(1)AI晶片本身其實就是對處理器架構的革新,從運算架構的層面來看,針對不同的應用方向造不同架構的處理器是常規,更專用的處理器能促成效率和性能的成倍增長,而不需要依賴於電晶體尺寸的微縮。比如GPU、神經網路處理器(NPU,即AI處理器),乃至更專用的ASIC出現,都是這類思路。
CPU、GPU、NPU、FPGA等不同類型的晶片各司其職,Intel這兩年一直在推行所謂的「XPU」策略就是用不同類型的處理器去做不同的事情,「整合起來各取所需,用組合拳會好過用一種武器去解決所有問題。」宋繼強說。Intel的晶片產品就涵蓋了幾個大類,Core CPU、Xe GPU,以及透過收購獲得的AI晶片Habana等。
另外針對不同類型的晶片,可能還有更具體的最佳化方案。如當代CPU普遍加入AVX512指令,本質上是特別針對深度學習做加強。「專用」的不一定是處理器,也可以是處理器內的某些特定單元,甚至固定功能單元,就好像GPU中加入專用的光線追蹤單元一樣,這是當代處理器普遍都在做的一件事。
(2)從電晶體、晶片結構層面來看,電晶體的尺寸現在仍然在縮減過程中,只不過縮減幅度相比過去變小了——而且為緩解電晶體性能的下降,需要有各種不同的技術來輔助尺寸變小。比如說在22nm節點之後,電晶體變為FinFET結構,在3nm之後,電晶體即將演變為Gate All Around FET結構。最終會演化為互補FET (CFET),其本質都是電晶體本身充分利用Z軸,來實現微縮性能的提升。
劉明認為,「除了基礎元件的變革,IC現在的發展還是比較多元化,包括新材料的引進、元件結構革新,也包括微影技術。長期賴以微縮的基本手段,現在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特別是未來3D的異質整合。這些多元技術的協同發展,都為晶片整體性能提升帶來了很好的增益。」
他並指出,「從電晶體級、到晶圓級,再到晶片堆疊、引線接合(lead bonding),精準度從毫米向奈米演進,互連密度大大提升。」從晶圓/裸晶的層面來看,則是眾所周知的朝more than moore’s law這樣的路線發展,比如把兩片裸晶疊起來。現在很熱門的chiplet技術就是比較典型的並不依賴於傳統電晶體尺寸微縮,來彈性擴展性能的方案。
台積電和Intel這兩年都在大推將不同類型的裸晶,異質整合的技術。2.5D封裝方案典型如台積電的CoWoS,Intel的EMIB,而在3D堆疊上,Intel的Core LakeField晶片就是用3D Foveros方案,將不同的裸晶疊在一起,甚至可以實現兩片運算裸晶的堆疊、互連。
之前的文章也提到過AMD剛發佈的3D V-Cache,將CPU的L3 cache裸晶疊在運算裸晶上方,將處理器的L3 cache大小增大至192MB,對儲存敏感延遲應用的性能提升。相比Intel,台積電這項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裸晶間是以混合接合(hybrid bonding)的方式互連,而不是micro-bump,做到更小的打線間距,以及晶片之間數十倍通訊性能和效率提升。
這些方案也不直接依賴傳統的電晶體微縮方案。這裡實際上還有一個方面,即新材料的導入專家們沒有在論壇上多說,本文也略過不談。
1,000倍的性能提升
劉明談到,當電晶體微縮的空間沒有那麼大的時候,產業界傾向於採用新的策略來評價技術——「PPACt」——即Powe r(功耗)、Performance (性能)、Cost/Area-Time (成本/面積-時間)。t指的具體是time-to-market,理論上應該也屬於成本的一部分。
電晶體微縮方案失效以後,「多元化的技術變革,依然會讓IC性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劉明說,「根據預測,這些技術即使不再做尺寸微縮,也會讓IC的晶片性能做到500~1,000倍的提升,到2035年實現Zetta Flops的系統性能水準。且超算的發展還可以一如既往地前進;單裸晶儲存容量變得越來越大,IC依然會為產業發展提供基礎。」
500~1,000倍的預測來自DARPA,感覺有些過於樂觀。因為其中的不少技術存在比較大的邊際遞減效應,而且有更實際的工程問題待解決,比如運算裸晶疊層的散熱問題——即便業界對於這類工程問題的探討也始終在持續。
不過1,000倍的性能提升,的確說明摩爾定律的終結並不能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終結,而且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本文談的主要是AI晶片,而不是更具通用性的CPU。
矽光、記憶體內運算和神經型態運算
在非傳統發展路線上(以上內容都屬於半導體製造的常規思路),WAIC晶片論壇上宋繼強和劉明都提到了一些頗具代表性的技術方向(雖然這可能與他們自己的業務方向或研究方向有很大的關係)。這些技術可能尚未大規模推廣,或者仍在商業化的極早期。
(1)近記憶體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處理器性能和效率如今面臨的瓶頸,很大程度並不在單純的運算階段,而在資料傳輸和儲存方面——這也是共識。所以提升資料的傳輸和存取效率,可能是提升整體系統性能時,一個非常靠譜的思路。
這兩年市場上的處理器產品用「近記憶體運算」(near-memory computing)思路的,應該不在少數。所謂的近記憶體運算,就是讓儲存(如cache、memory)單元更靠近運算單元。CPU的多層cache結構(L1、L2、L3),以及電腦處理器cache、記憶體、硬碟這種多層儲存結構是常規。而「近記憶體運算」主要在於究竟有多「近」,cache記憶體有利於隱藏當代電腦架構中延遲和頻寬的局限性。
這兩年在近記憶體運算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一是AMD——比如前文提到3D V-cache增大處理器的cache容量,還有其GPU不僅在裸晶內導入了Infinity Cache這種類似L3 cache的結構,也更早應用了HBM2記憶體方案。這些實踐都表明,儲存方面的革新的確能帶來性能的提升。
另外一個例子則是Graphcore的IPU處理器:IPU的特點之一是在裸晶內堆了相當多的cache資源,cache容量遠大於一般的GPU和AI晶片——也就避免了頻繁的訪問外部儲存資源的操作,極大提升頻寬、降低延遲和功耗。
近記憶體運算的本質仍然是馮紐曼架構(Von Neumann architecture)的延續。「在做處理的過程中,多層級的儲存結構,資料的搬運不僅僅在處理和儲存之間,還在不同的儲存層級之間。這樣頻繁的資料搬運帶來了頻寬延遲、功耗的問題。也就有了我們經常說的運算體系內的儲存牆的問題。」劉明說。
構建非馮(non-von Neumann)架構,把傳統的、以運算為中心的馮氏架構,變換一種新的運算範式。把部分運算力下推到儲存。這便是記憶體內運算(in-memory computing)的概念。
記憶體內運算的就現在看來還是比較新,也有稱其為「存算一體」。通常理解為在記憶體中嵌入演算法,儲存單元本身就有運算能力,理論上消除資料存取的延遲和功耗。記憶體內運算這個概念似乎這在資料爆炸時代格外醒目,畢竟可極大減少海量資料的移動操作。
其實記憶體內運算的概念都還沒有非常明確的定義。現階段它可能的內涵至少涉及到在儲記憶體內部,部分執行資料處理工作;主要應用於神經網路(因為非常契合神經網路的工作方式),以及這類晶片具體的工作方法上,可能更傾向於神經型態運算(neuromorphic computing)。
對於AI晶片而言,記憶體內運算的確是很好的思路。一般的GPU和AI晶片執行AI負載時,有比較頻繁的資料存取操作,這對性能和功耗都有影響。不過記憶體內運算的具體實施方案,在市場上也是五花八門,早期比較具有代表性的Mythic導入了一種矩陣乘的儲存架構,用40nm嵌入式NOR,在儲記憶體內部執行運算,不過替換掉了數位週邊電路,改用類比的方式。在陣列內部進行模擬運算。這家公司之前得到過美國國防部的資金支援。
劉明列舉了近記憶體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兩種方案的例子。其中,近記憶體運算的這個方案應該和AMD的3D V-cache比較類似,把儲存裸晶和運算裸晶疊起來。
劉明指出,「這是我們最近的一個工作,採用hybrid bonding的技術,與矽通孔(TSV)做比較,hybrid bonding功耗是0.8pJ/bit,而TSV是4pJ/bit。延遲方面,hybrid bonding只有0.5ns,而TSV方案是3ns。」台積電在3D堆疊方面的領先優勢其實也體現在hybrid bonding混合鍵合上,前文也提到了它具備更高的互連密度和效率。
另外這套方案還將DRAM刷新頻率提高了一倍,從64ms提高至128ms,以降低功耗。「應對刷新率變慢出現拖尾bit,我們引入RRAM TCAM索引這些tail bits」劉明說。
記憶體內運算方面,「傳統運算是用布林邏輯,一個4位元的乘法需要用到幾百個電晶體,這個過程中需要進行資料來回的移動。記憶體內運算是利用單一元件的歐姆定律來完成一次乘法,然後利用基爾霍夫定律完成列的累加。」劉明表示,「這對於今天深度學習的矩陣乘非常有利。它是原位的運算和儲存,沒有資料搬運。」這是記憶體內運算的常規思路。
「無論是基於SRAM,還是基於新型記憶體,相比近記憶體運算都有明顯優勢,」劉明認為。下圖是記憶體內運算和近記憶體運算,精準度、能效等方面的對比,記憶體內運算架構對於低精準度運算有價值。
下圖則總結了業內主要的一些記憶體內運算研究,在精確度和能效方面的對應關係。劉明表示,「需要高精確度、高運算力的情況下,近記憶體運算目前還是有優勢。不過記憶體內運算是更新的技術,這幾年的進步也非常快。」
去年阿里達摩院發佈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中,有一個就是存算一體突破AI算力瓶頸。不過記憶體內運算面臨的商用挑戰也一點都不小。記憶體內運算的通常思路都是類比電路的運算方式,這對記憶體、運算單元設計都需要做工程上的考量。與此同時這樣的晶片究竟由誰來造也是個問題:是記憶體廠商,還是數文書處理器廠商?(三星推過記憶體內運算晶片,三星、Intel垂直整合型企業似乎很適合做記憶體內運算…)
(2)神經型態運算:神經型態運算和記憶體內運算一樣,也是新興技術的熱門話題,這項技術有時也叫作compute in memory,可以認為它是記憶體內運算的某種發展方向。神經型態和一般神經網路AI晶片的差異是,這種結構更偏「類人腦」。
進行神經型態研究的企業現在也逐漸變得多起來,劉明也提到了AI晶片「最終的理想是在結構層次模仿腦,元件層次逼近腦,功能層次超越人腦」的「類腦運算」。Intel是比較早關注神經型態運算研究的企業之一。
傳說中的Intel Loihi就是比較典型存算一體的架構,「這片裸晶裡面包含128個小核心,每個核心用於模擬1,024個神經元的運算結構。」宋繼強說,「這樣一塊晶片大概可以類比13萬個神經元。我們做到的是把768個晶片再連起來,構成接近1億神經元的系統,讓學術界的夥伴去試用。」
「它和深度學習加速器相比,沒有任何浮點運算——就像人腦裡面沒有乘加器。所以其學習和訓練方法是採用一種名為spike neutral network的路線,功耗很低,也可以訓練出做視覺辨識、語言辨識和其他種類的模型。」宋繼強認為,不採用同步時脈,「刺激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同步電動勢,只有工作部分耗電,功耗是現在深度學習加速晶片的千分之一。」
「而且未來我們可以對不同區域做劃分,比如這兒是視覺區、那兒是語言區、那兒是觸覺區,同時進行多模態訓練,互相之間產生關聯。這是現在的深度學習模型無法比擬的。」宋繼強說。這種神經型態運算晶片,似乎也是Intel在XPU方向上探索不同架構運算的方向之一。
(2)微型化矽光:這個技術方向可能在層級上更偏高了一些,不再晶片架構層級,不過仍然值得一提。去年Intel在Labs Day上特別談到了自己在矽光(Silicon Photonics)的一些技術進展。其實矽光技術在連接資料中心的交換機方面,已有應用了,發出資料時,連接埠處會有個收發器把電訊號轉為光訊號,透過光纖來傳輸資料,另一端光訊號再轉為電訊號。不過傳統的光收發器成本都比較高,內部元件數量大,尺寸也就比較大。
Intel在整合化的矽光(IIIV族monolithic的光學整合化方案)方面應該是商業化走在比較前列的,就是把光和電子相關的組成部分高度整合到晶片上,用IC製造技術。未來的光通訊不只是資料中心機架到機架之間,也可以下沉到板級——就跟現在傳統的電I/O一樣。電互連的主要問題是功耗太大,也就是所謂的I/O功耗牆,這是這類微型化矽光元件存在的重要價值。
這其中存在的技術挑戰還是比較多,如做資料的光訊號調變的調變器調變器,據說Intel的技術使其實現了1,000倍的縮小;還有在接收端需要有個探測器(detector)轉換光訊號,用所謂的全矽微環(micro-ring)結構,實現矽對光的檢測能力;波分複用技術實現頻寬倍增,以及把矽光和CMOS晶片做整合等。
Intel認為,把矽光模組與運算資源整合,就能打破必須帶更多I/O接腳做更大尺寸處理器的這種趨勢。矽光能夠實現的是更低的功耗、更大的頻寬、更小的接腳數量和尺寸。在跨處理器、跨伺服器節點之間的資料互動上,這類技術還是頗具前景,Intel此前說目標是實現每根光纖1Tbps的速率,並且能效在1pJ/bit,最遠距離1km,這在非本地傳輸上是很理想的數字。
還有軟體…
除了AI晶片本身,從整個生態的角度,包括AI感知到運算的整個鏈條上的其他組成部分,都有促成性能和效率提升的餘地。比如這兩年Nvidia從軟體層面,針對AI運算的中間層、庫做了大量最佳化。相同的底層硬體,透過軟體最佳化就能實現幾倍的性能提升。
宋繼強說,「我們發現軟體最佳化與否,在同一個硬體上可以達到百倍的性能差距。」這其中的餘量還是比較大。
在AI開發生態上,雖然Nvidia是最具發言權的;但從戰略角度來看,像Intel這種研發CPU、GPU、FPGA、ASIC,甚至還有神經型態運算處理器的企業而言,不同處理器統一開發生態可能更具前瞻性。Intel有個稱oneAPI的軟體平台,用一套API實現不同硬體性能埠的對接。這類策略對廠商的軟體框架構建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也極大程度關乎底層晶片的執行效率。
在摩爾定律放緩、電晶體尺寸微縮變慢甚至不縮小的前提下,處理器架構革新、異質整合與2.5D/3D封裝技術依然可以達成1,000倍的性能提升;而一些新的技術方向,包括近記憶體運算、記憶體內運算和微型矽光,能夠在資料訪存、傳輸方面產生新的價值;神經型態運算這種類腦運算方式,是實現AI運算的目標;軟體層面的最佳化,也能夠帶動AI性能的成倍增長。所以即便摩爾定律嚴重放緩,AI晶片的性能、效率提升在上面提到的這麼多方案加持下,終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飛越。這第三(四)次科技革命恐怕還很難停歇。
資料來源:https://www.eettaiwan.com/20210726nt61-ai-computing/?fbclid=IwAR3BaorLm9rL2s1ff6cNkL6Z7dK8Q96XulQPzuMQ_Yky9H_EmLsBpjBOsWg
「導入期產品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產品生命週期| 行銷管理實用工具,能快速了解產品狀態並擬定 ... 的評價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蝦子維大力- [每日一解答] 【4】28.就目前的臺灣市場而言 的評價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可口可樂產品生命週期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可口可樂產品生命週期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運動行銷組合:產品 - 許建民 的評價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成長期產品例子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成長期產品例子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 的評價
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陳良基的創新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面對各項變化快速的新時代,大家要如何因應?「心態」越來越重要!
這個報導正好就在台灣的疫情爆發前一週進行,當時,誰也沒料到一項守護堅強的台灣堡壘,一週內風雲變色。原本從報導中看到的世界各地生活狀況,瞬間來到台灣現場。雖因此讓台灣社會生活秩序大亂,但就長期發展需要而言,這是打醒台灣人的重要棒喝,讓台灣與藉同步,盡快走入數位的未來時代。不要懷疑,這應該就是未來時代的常態,天涯若比鄰,世界角落一個變動,瞬間傳遍全球,跟不上的,只能仰天長嘆。台灣以高超的科技產業,早已將全世界推進到無遠弗屆的數位時代。只是台灣的市場佔有者,基於島嶼的保護性,用現有得利者的力量強迫式的阻礙數位新服務的進展,讓台灣一向都在新科技的導入,比世界晚個幾年。因此,也讓台灣的新科技新創者,痛苦不堪。台灣的人口數原本是很好的新科技服務測試場域,對新興產品接受度也高。但,如果不是新產品,而只是想用新科技取代原有服務,難度就非常高!
這種舊有勢力把持,讓新服務很難在台灣實現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大眾突然搶打疫苗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完全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心態,在新的威脅不是很明顯,沒有迫在眉睫的壓力時,舊觀念勢力(泛指資源掌握者,只要是明顯把持著現有資源,包括資金、經費、媒體量、權力等等,不願意也不讓新人嘗試新機會者,都可以歸為此類)會主導一切,用盡各種理由,阻礙大家接觸和使用新服務,把使用新服務時一定會遇到的調適期問題無限擴大,讓大家對新服務產出害怕的心理。等到問題扛不住時,這些原本就掌握比較多資源的舊勢力者,又會運用強大資源,想盡辦法到處(到世界市場)去引進可以滿足的服務來壓住問題。結果,原本是非常好的本地新服務創造價值的機會,這樣的機會就在舊勢力靠著地理藩籬保護下,而煙消霧散。所以,台灣的新數位服務,原本是大好的新創機會,大好的產業轉型機會,就一再的消失。苦了我們擁有新觀念、新能力的新一代,他們的知識能被壓抑,他們的價值創造被壓抑,他們從業的薪資也因此被壓抑了!
達爾文的進化論很早就觀察到這樣的現象,台灣要進步,就一定要一起來改變這種把自己身心、觀念都自動擺在地理藩籬中的心態,要盡量有開放的心,接納及連接全世界的變化,知識來源不要只有國內、中國這種來源,即便是只接收中文,世界有不少國家現在也都提供中文訊息,開放自己,就比較不會受到舊勢力的蠱惑。如果能多多少少接收點其他語言的訊息,就更好了。台灣目前是高科技的世界強國,維持更開放的心態,掌握世界變化的脈動,並且能成為先行者,台灣的環境資源,反而會是我們的優勢。我們可以更早知道變化,更早隨著變化做改變。
舊勢力的觀念就是一統,不必考慮任何風險所需的韌性,反正碰到問題,舊勢力者有足夠的資源到時候再說。但是,台灣的年輕世代,要有白手起家,或者正確講應該是「黑手起家」的新觀念。我們擁有機會,為何要白白浪費。舊勢力掌握者,還常會鼓吹一種,我稱之為「看戲者」的洗腦做法,基本上,就像肥皂劇一樣,每天都炒點新花樣讓大家麻醉頭腦,讓大家平時都像在看戲般,只會隨著劇本叫喊,失去主導自己的能力。這樣,就算有人看出一些問題,大多數人還是好像在看戲,已經沒有行動,沒有改變的勇氣和能力。碰到任何困談一點的大問題,心態上,不會說「讓我們捲起袖子來解決吧!」,反而會跟班式的到處跟著喊著「誰該負責,這是誰的錯?」,好像找到一個替死鬼,問提就解決了。殊不知,社會改變的契機就這樣失去了!這種就是將自己鎖入一個不自知的「社會藩籬」,只要台灣能脫離這種心態,台灣的後疫情時代,進步可期!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3173/q&a-june-technology-kirkland
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本超市裝 150 台 AI 攝影機攻智慧零售!人工智慧真的是數位轉型最佳解嗎?
2021/05/27
by
陳泓儒
AI 的實際運用在日本又有新突破!日本零售集團 AEON 宣布自週二(25 日)起,要在埼玉縣川口市的 AEON STYLE 購物中心內的超市中,裝設 150 台 AI 攝影機。
這項新措施將會帶給消費者什麼新體驗?除了裝設 AI 攝影機,這間購物中心還提供了什麼讓大家耳目一新的新服務?而零售產業大量導入 AI,真的是數位轉型的最佳解嗎?
藉 AI 攝影機,提供更好的服務
以往超市人員補貨或判斷消費者是否需要協助,往往是「憑感覺」行動,若能借助科技或許能更有效率。近日,AEON 與科技公司富士通合作,在 AEON STYLE 內面積約 9,500 平方公尺的超市中,設置 150 台 AI 攝影機,以更加了解顧客的移動路線和產品的銷售數據,提供更好的消費體驗。
有了 AI 攝影機後,只要顧客在一項商品區前停留過長的時間,AI 就會通知店員去詢問顧客是否需要諮詢服務,讓人力更有效率地運用;收銀機前的攝影機,則會針對顧客輪廓分析,若他看起來像未成年卻有買酒,就能提醒店員請對方出示證件。
而 AI 攝影機不只針對人做分析,還會判讀貨架上的商品情報,能即時發出補貨提醒並同時了解消費者輪廓,進而判讀是否要調整櫃位,給顧客更好的購物動線。疫情期間,攝影機也能掌握店內人流,避免群聚。
無所不在的 AI 攝影機,自然會讓人擔心隱私問題。不過 AEON 強調,此攝影機不具有人臉辨識功能,所以不會蒐集個別消費者的情報。
此 AI 攝影機的配置本月起率先在川口市的 AEON STYLE 啟用,預計年底前將拓展至 76 間門市,讓人力調配更有效率,精簡人力的同時也減少染疫的風險。
AEON STYLE 推 5 服務,布局零售數位轉型
不只是 AI 攝影機,AEON 近幾年在數位轉型亦積極布局,下列項目亦是近期在川口市的 AEON STYLE 所推出新顧客服務:
1. AI 價格
這款「AI 價格」系統能透過機器學習,判讀天氣和到店顧客數等數據,以此調整部分商品價格。例如今晚賣不出去的熟食要打幾折,適當的價格能夠刺激買氣也能減少食物浪費。此系統計畫在 7 月前,拓展至 350 家商店。
2. AI 條碼
商品上的條碼將具備多項功能,可助消費者更了解商品。消費者只要用手機一掃,就能取得產品詳細介紹,也能連到該產品的官網。為了提升銷售率,部分商品甚至還有介紹影片,資訊更家透明。
3. 大螢幕
生鮮區內,AEON STYLE 計畫架設許多大螢幕,並將攝影機連到內部廚房內,直播該食材的處理或烹飪過程,解決顧客買了食材卻不知如何料理的困擾。不加以剪接而是直接直播,為的是要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4. 拓展線上超市
因應購物型態轉變,AEON STYLE 也推出網上購物,販售生鮮、日用品等超過 30,000 種商品,並不定時有推出「季節博覽會」等限定活動。值得一提的是,線上消費者下單後可選擇 3 種取貨方式,分別是開進專用車道取貨的「得來速取貨」、不與賣場人員面對面接觸的「置物櫃取貨」,和買其他東西順便帶走的「打包取貨」,其中「得來速取貨」更是大大縮短顧客時間。
在食品部門,AEON 也推出讓顧客可以從手機訂購現成的食物和便當盒並完成付款,讓客戶到店時就能取得熱騰騰的餐點。
5. 租用手機
AEON STYLE 也在店內提供專用手機租用功能,只要拿其掃描自己的購物車,車內現有的產品列表和總金額就會在螢幕上秀出,防止客人漏東漏西忘記購買。
別為轉型而轉型,提升效益才是重點
不只是 AEON 等大集團,總部設在福岡的小型超市 Trial,也在全日本 32 間店內裝設了自己開發的 3,500 台 AI 攝影機,掌握貨架和顧客的狀況,缺貨時通知員工補貨,幫公司的商品周轉率提高了約 30%。只是,一味地將 AI 引進零售產業,真的是最佳解嗎?
很多公司高層會容易對 AI 抱持錯誤想像,認為引進 AI 就能一勞永逸,完全了解顧客怎麼購買商品。不過,單一 AI 實際應用的範圍仍相當狹窄,光是查找人在相機圖像中的位置、手上拿的商品、確定商品被拿起等,都是不同的識別功能。換句話說,雖然都叫「 AI」,但它是由多個複雜技術組成,因此要滿足企業高層對 AI「直觀」的想像,有一定的難度,不一定做不到但背後必定蘊含極高的成本。
大多零售商店高層對 AI 的迷思不外乎「有 AI 就不需要請員工了」、「有最新的技術我一定要跟上」,不過有時侯員工或消費者一個簡單的工作,也要以 AI 取而代之,並不符合效益,因此零售商店引進 AI 與否需要經過通盤考量。建議企業決定是否在一個項目導入 AI 時,不應被「有新科技就要用」的思維綁架,而是考量自家商模真正所需,並請專業協助設計,才能有最大化的成果。
AI 是一種工具,但隨著 AI 成為熱門話題,愈來愈多人將其與通用、自動化畫上等號,也才讓許多企業積極導入 AI 卻以失敗告終。因此,當我們看到運用 AI 光鮮亮麗的例子時,也要好好想想自己使用起來是否適宜,才不會讓數位轉型的計畫,成為公司的絆腳石。
資料來源: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399
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蝦子維大力- [每日一解答] 【4】28.就目前的臺灣市場而言 的推薦與評價
就目前的臺灣市場而言,下列何種產品的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處於導入期(introduction)? ... 這道理不難理解,就像剛剛披薩的例子 ,後來的人要 ... <看更多>
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可口可樂產品生命週期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2018年11月30日- 在导入期,可口可乐开始是定位为戒酒饮料,同时可乐本身含有一定量的可... 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 「 ... ... <看更多>
導入期產品例子 在 產品生命週期| 行銷管理實用工具,能快速了解產品狀態並擬定 ... 的推薦與評價
產品 生命週期#行銷工具#尼歐充電站大家是否有聽過「 產品 生命周期」? ... 00:20 產品 生命週期介紹01:01 導入期 階段狀態與案例01:57 成長期階段狀態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