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三位恩師】
今天是教師節,想來聊聊關於我人生中的三位恩師
第一位是 趙大樹 老師
在我生完唯可沒多久
母親介紹了大樹老師在大安森林公園的親子團
那時的我宛如溺水的人,產後憂鬱加上育兒挫敗
一個人無助的在汪洋大海中浮浮沉沉
而大樹老師是我第一個在大海中抓住的浮木
每週一次的親子團彷彿短暫的告解
總是一股腦地把當週的育兒難關丟向老師
而老師總是溫和的接住我的問題與我的小孩
(對! 老師時常幫我抱著還是嫩嬰兒時期的唯可
讓媽媽的腰能暫時休息,大腦也能短暫的放空)
在那時老師說了許多耐人尋味的答案
像是我曾經問老師:「罵小孩他都不怕怎麼辦?」
老師居然回我:「為什麼要讓他怕?」
我一頭霧水的想著,那要怎麼讓小孩聽話?
如今我確實也找到不讓小孩害怕
小孩也願意合作的心法與方法
在大安森林公園的那兩年
成為我育兒人生既特別又珍貴的回憶
第二位是 綠豆爸的幸福拼圖
真要說起來
其實我目前為止還沒實際跟綠豆爸本人說過話😂
不過跟著綠豆爸所創立的可能親子團
還有現階段的可能幸福學院
這三年可說是讓我的生命重新大翻修
我在這三年的成長與突破超越過去三十年
許多觀點和信念都砍掉重練
既然說是砍掉,就必定會痛的 (不!應該說是很痛)
在好幾次斷線、爆炸與崩潰後
我都會哭著對自己說:「我絕對不會放棄!」
雖然實踐正向教養的過程既艱辛又痛苦
不過成果與收穫也是豐碩的
也在去年因著學院接觸與學習正念
生命的層次與穩定更大幅提升
在上上周的線上幸福實踐團中
我分享我很滿意現在的生活以及各種關係
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還有與自己的關係
多虧一路緊緊跟隨綠豆爸的腳步
同時也很感謝親子團的兩位老師,美玲與麒芳
謝謝你們一直以來的接納、關心與引導
我跟孩子們總是受你們的照顧與幫助,由衷感謝❤️
最後一位是 海蒂的療癒3次方 Heidi's Therapy³
在去年因著培訓課程認識了海蒂
專業又不失親切的態度讓我立馬被他圈粉
但真正讓我感動的不只是海蒂的魅力
而是課程中所發生的一小段故事
培訓課的前幾天,唯可不明急性蕁麻疹發作
全身佈滿大片紅疹,孩子又癢又哭實在心疼
我將過程既與感觸記錄在粉專上
想說可以鼓勵並給予同為生病孩子的母親一點力量
那時我跟海蒂並不算熟
隔天她主動靠近關心唯可的狀況
也分享自己孩子的經驗
光是這樣的舉動就讓我又驚訝又感動了
沒想到隔一天,她拿了一小罐瓶子到我眼前
「這是我昨天說的純露
孩子洗完澡或沒事都可以噴
應該多少可以舒緩一點」
當下整個眼淚快要飆出來
彷彿被老師看到那個努力掩飾內心不安的自己
我從海蒂身上看見什麼叫社會情懷
「除了記得自己以外,在心裡面也記得別人」
海蒂不只是我的恩師,更是我的心範
這股溫暖的能量讓我也期許,自己要成為這樣的人
成為一個真誠、真實、真心以及真有趣的人
謝謝出現在我生命中的每一位恩師
願我能追隨你們的腳步
繼續將這份愛與溫暖傳遞出去❤️
#教師節快樂
(為什麼只放跟海蒂的照片呢?因為我只有跟海蒂合照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獻給家有小孩的父母:這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你,決定好怎麼教養孩子了嗎? 當你具體想像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就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所要的育兒目標!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 能不能完成他的夢想?做他想做的事? 會在什麼樣的公司...
小孩 對老師 態度 不 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經驗,真的很重要,尤其是沒辦法標準化跟做QC的行業。
今天來談一些很接近玄學的東西。
我前幾年聽到一個例子,才知道這人到底多扯。跑去當高中代理教師,拿建中都不見得可以的教材,去教永春跟樹林以下程度的人。他X的是在開玩笑嗎?辯護之詞,通通是別人的錯,只要給他時間,他就可以教得很好之類。
屁話連篇,真的是鬼扯。
對老師來說,學生每年都來,但對學生來說,他這輩子就只有你,你的好壞決定他未來對老師這個職業的看法。
所以好的老師一定是保守,他絕不躁進、激進的改變教法,不是他不懂,是他知道學生未來不是他的實驗品,不能把他人的人生,當作實驗數據操弄。
我自己教,是每個班作微調,微調是指題目難易度稍微有差,教法略有一些變化,但都在基礎上調整。我才不敢突然拿一套超進步新穎,或是難度極高的試驗教材下去。
幹,換你家小孩被老師當實驗品,你要不要?
這就是我對各種支持激進教育內容改革的人,都是翻白眼的理由。不基於現狀邏輯的改革,必定會失敗,你怪家長怪體制都沒用,自己有小孩就懂,你會願意去試驗?
而且這些試驗法都違背了因材施教的大前提,我不懂為何那麼多高談改革者,都忘記這個基礎。
我曾遇過一間新高中,物理化學老師是台清交背景,還都是第一志願高中上去的高材生。第一年,來補習的學生拿著學校講義來問問題,看到我跟朋友全部傻掉,「幹你怎麼拿建中題目去教PR60分的學生?」
很糟糕?對。但隔年,這間高中的老師,至少在數理上面,新教師講義很明顯的大修,教法聽下一批學生講,跟前一屆差很大。顯然這些老師願意聽學長姐建議,去修正自己的教材跟教法,10幾年過去,我沒在聽過這間學校的學生,抱怨教材難到看不懂,都變成真的是學生的普遍抱怨。
這才是好老師,會調整跟改變,一樣是建中台大一直線,這種人就比那個抱怨都其他老師不肯幫忙,學生都不聽的好太多。
各位同學、下一個世代的老師,做為一個也沒多少經驗的前輩,我提供一點玄學經驗。
有沒經歷過,突然打開一扇門,然後那一瞬間,學長姊、老師就開始接納你,不再愛理不理?
我只是第三志願高中,不怎樣的大學,還可以的研究所。但應該是夠拚,拚到一個程度之後,突然有一天教授問我的問題就不一樣,並放手管理實驗室,之後很明顯的,討論實驗問題時,教授的態度是基於尊重,而不是老師的立場。
為何?你踏進了下一個領域,被承認具有同等位階,站在那個起跑線上。頓時打開新世界,然後你會懂為何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沒進門的人身上。這種跨過門檻,好像進入某一種俱樂部的感受,自己要去體會。
教書也是,我是累積到手上名單破千後,瞬間領悟到一些事情。從那之後開始,我就沒有自編講義,也不再發明各種快速解法,因為對我來說一切都無意義。
在那一時間點後,我看到的不是名單上的成績,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性,教法會全部不同。既然我教的不是書,教的是人,那就不應該執著在書,而是放在人身上。
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是可以看到這副景象的,這種景色是體驗,不是用說的。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還沒走進這個領域,你就會繼續執著在特定教法。
這就是所謂的會招式,但還沒有功夫。有功夫後,就是無招無式,教材對你來講只是工具,用哪一家的都沒差。
小孩 對老師 態度 不 好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情人的眼鏡】
去年三月球開始上幼幼班,因為有幾天我比較晚下班,就找了一位陪玩姊姊,在我下班回家之前跟球玩、陪他吃飯。
昨天是陪玩姊姊的生日,球很高興的錄了一段恭賀的影片給姊姊。看到球跟姊姊相處愉快,實在是很開心!不過也很可惜的是,姊姊因為九月開始課業繁忙,我們就先暫停了合作關係。
這位姊姊雖然還是大學生,但是非常用心在帶小孩玩,每次都會想很多好玩的手作遊戲,自己去圖書館借球球喜歡的主題的書。態度很認真負責,進退得宜很有禮貌,我們都非常感謝她一年多來的陪伴。
記得球剛要去上學、找陪玩姊姊、英文老師等時候,我都不免會擔心:「要是遇到不適合的老師或環境怎麼辦?」但我都告訴自己,球球是非常有福氣的孩子,一定會遇到疼愛他、能夠啟發他的老師。
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催眠,相信 #兒孫自有兒孫福 的堅強信念。
小孩是獨立的個體,媽媽無法永遠掌控所有面向,但我可以祝福他。我相信祝福是一種很大的力量,當父母這樣相信著善和光明,並且適時的在旁邊引導孩子,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最好的禮物。
我記得小學的時候,因為字太醜,有一天媽媽接到班導師的電話。
老師問媽媽:「您女兒要不要參加書法班,字會變漂亮一點。」
我媽馬上說:「她字不醜啊!而且,以後的人都用打電腦的,誰還在寫字?」
我那時候聽到真的是在心中暗爽大笑五百次XD 雖然我小時候很怕我媽,她超兇,但是面對老師的壓力,她根本一秒都沒遲疑就站在我這邊,小小的心靈覺得好開心。
後來我們家姐弟去日本唸書、工作。每次有什麼小小的成就,我媽就會很跩的說:「你看我們也不會輸日本人啊!」
我爸媽年輕的時候住過日本幾年,那時候日本人還是把台灣當做殖民地,台灣人在日本總是有種莫名矮一截的感覺。所以我爸媽講到日本,多少也有種「哈日」情節,覺得日本最好,台灣人要在日本社會生存很不容易等這樣的思維。
當然物換星移,我們在日本的時候,已經不是當年那番光景。不過我爸媽仍然覺得我們任何表現都很厲害,讓那時在異鄉打拼的我,也不由自主覺得自己好像還不錯!
最近聽到一句話,覺得很喜歡。
“Whatever you appreciate appreciates”
大意就是說,你覺得他很棒,他就會越來越棒。
記得有一次,帶球球去公園玩,他繞著整個公園嚕車,我就在後面追。氣喘噓噓之中,老王出現了,我整個鬆了一口氣。我們一起回家,走到巷子口,老王突然說他要去拿個東西然後就掉頭往回走。我因為要自己顧球球騎小巷,原本鬆懈的心情又突然覺得很緊張,我就一股火上來把球球拎著走向老王說:「你怎麼可以這樣把我們丟在路上就走?」
老王傻眼說:「??? 球這麼乖!!!那我來顧!」
事後想想自己真的是非常小題大做,其實只是跑得很累看到爸爸來想要趕快丟包而已🤣 但是他馬上說:「球這麼乖」這句話,卻在我腦中無限迴盪。
是啊!球大部分的時間都非常穩定!但我總是會庸人自擾,怕他會突然暴走什麼的,帶小孩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很緊繃。
但聽老王這樣講之後,我覺得他打從心底深處相信球好的一面,真是讓我相形見絀。
之後我決定要把這個信念貫徹到生活中,每天我都跟球說:「你怎麼這麼懂事!」「你真的好可愛喔!」「謝謝你的幫忙,媽媽覺得有你在真好!」「媽媽最喜歡跟你在一起了,球球每天都讓媽媽覺得好開心哦!」每天大量的甜蜜灌溉,說也神奇,自從我這樣想這樣做之後,我每天都覺得和球球相處的時間很快樂,連之前lockdown 期間,我也覺得每天很愉悅。
跟老王的相處也是,我每天都要找事情謝謝他。不時的說:「我覺得你對我好好哦!」這樣把所有細碎的事情都講出來,也提醒我要對日常那些習以為常的小事,都心存感恩。
像是每天戴著「情人的眼鏡」,對於喜歡的人兒,眼冒愛心的表達欣賞、感謝和愛。不止讓彼此的關係更好,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一顆飽滿豐盈幸福的心:)
小孩 對老師 態度 不 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獻給家有小孩的父母:這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你,決定好怎麼教養孩子了嗎?
當你具體想像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就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所要的育兒目標!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
能不能完成他的夢想?做他想做的事?
會在什麼樣的公司任職?組成什麼樣的家庭?
你是不是時時刻刻懷著興奮的心情想像孩子的未來呢?
不管孩子未來選擇哪條路,都希望他能為人正直、內心善良、誠實待人,希望陪他度過人生另一半的,是個溫柔體貼、會照顧他的人……。
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本書不是教導你養出一百分的小孩,而是教你如何不讓孩子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魯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本書介紹孩子身上常見的36個壞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對孩子未來造成的影響,接著再告訴你「讓孩子立即戒除」的訣竅,可說是教導孩子不會成為媽寶男、公主病、阿宅、啃老族的36計。例如:
想上廁所卻忍著不說:遇到問題時,習慣以「壓抑」來解決問題、度過難關,但是出社會後遇到困難,光憑忍耐、壓抑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爸媽請這樣做!上廁所雖然是小事一樁,卻不能因為是小事而忽視。你更應該要鼓勵孩子勇敢的對老師說:「我想上廁所」。
不會稱讚自己: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敢認同自己優點,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遠比自己對自我的判斷及看法重要,最後會導致「沒自信」。
爸媽請這樣做!當有人稱讚孩子時,你就在一旁替孩子向對方說聲謝謝,坦然接受對方的讚美!
經常讓爸媽送東西到學校:因為「反正爸媽會送到學校」,而養成孩子不認為「把東西準備好」跟自己有關的無所謂心態,最後導致孩子養成「怪東怪西,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壞習慣。
爸媽請這樣做!當孩子上學忘了帶東西,父母要忍住不要幫他送去學校,讓孩子藉由忘記帶東西的體驗,學會負責。
喜歡逛超市或便利商店的試吃區:一看到試吃區,就會忍不住跑去試吃、一聽到是新商品、限量品就招架不住,長此以往孩子容易養成無法分辨「想要與需要」的花錢習慣。
爸媽請這樣做!告訴孩子,花錢要有計畫,有時候不拿免費的東西,反而才是賺到!
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是習慣與品格!
你認為壓抑自己的夢想,比聽大人的話、努力用功讀書更正確?你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變成「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聽從父母的話,為了別人的理想而努力」的人?別忘了,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就像無形的遙控器般,讓我們照著他們「想要」的樣子被教養長大,然後照著他們的期望「工作」,把想做的事與喜歡的事拋諸腦後。
若換做以前,大學畢業也許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甚至是主管職,但是現在無論碩士或博士畢業,都不見得能有這樣的機會,未來可能更不適用,因為社會不需要言聽計從的人。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追逐的目標,但是現在社會講求人際關係及做事的態度與能力,而非成績。
所以,身為父母的你,必須知道好成績不代表人緣好、能力好,高學歷不等於高成就、高收入,當大學生、高學歷「滿街跑」,畢業證書成了一張「繳費證明」後,除了在乎孩子的成績,你更應該教育孩子比讀書和成績更重要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習慣,斷絕壞習慣。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在斷絕孩子壞習慣的同時,也要改正自己的壞習慣。從現在開始,改變教養,不管是幾歲的孩子,都來得及!
作者簡介:田嶋英子
• 親職教育專家
• 1961年出生,畢業於廣島大學教育學院。已婚,育有3子,皆進入一流國立大學就讀(東京大學1人,神戶大學2人),親自實踐並驗證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
• 大學畢業後,至廣島縣內的高中服務,因懷孕生子離職。之後轉任大型補習班,負責模擬考業務並教授古文、國文科,輔導學生進入國立大學或私立名校。
• 2006年對只有考試的教育產生疑惑,於是辭去補習班的工作,開始從事協助為人母者強化教育子女的能耐。
• 2010年展開全國巡迴演講,與民眾深入討論教育議題,2011年擔任株式會社未來創造力的專任訓練師。
• 現為教育問題、家庭問題的專家,從協助解決孩子翹課、學習不佳、不良行為等煩惱,提供兼顧家庭與職場的建議以及如何子女長大成人後重返職場?如何創造生活的意義感?夫婦之間如何溝通等等,從女性所扮演角色的各種需要出發,給予強大的支援。
• 著有《如何讓孩子說出口、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