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柳
聰明人太多
願意承擔風險的人不多
1,我(弱者體系)強調的是防御而不是進取,我總是假定自己一定會犯錯,假定自己無法把握最好的那一類機遇,所以我放棄了做優等生,只想保全自己活下來而已。
2,我會找風險點,找能夠把聰明人嚇傻的時候。我不要求自己很高明,因為要做高明的判斷太難了,我只是盡量讓自己不被得失牽引,做個局外的旁觀者。
3,一個公司再好,如果沒有風險點、擔憂點,我都很少去介入。我希望去承擔風險和不確定性,我沒有能力掙智力跟水平的錢,但我願意承擔風險,聰明人太多,願意承擔風險的人不多。
4,弱者體系是內心認為交易對手是正確的,對方認為它不好,我也同意,我只是去期待變化,只是因為其風險暴露了,可以不被傷害的去等待改變,這就是弱者體系。
5,當我是弱者的時候,我一定是分散(投資)的,當我感覺是強者的時候會集中。一只股票持有很久之後,我可能變成強者,這時候可以去做真正的逆向,去做觀點的交換,而弱者做的只是假逆向而已。
6,我從小到大都不是一個好學生,也從來沒有要求自己要排在前面,我始終是一個很自在的人。社會上大部分人都能接受自己的平庸,但進入股市就會改變,因為股市給了他們幻像與欲念。
事實容易被改變
最重要的是回歸邏輯與常識
7,我總是去想這個世界應該怎樣,有什麼特征,在什麼情況下可能出現機會,我崇尚先驗邏輯、喜歡“閉門造車”。股市無常,如果是後驗邏輯就很容易被牽引反復,會陷入幻像與錯覺中去。
8,股市有很多階段性認識造成的幻像,一旦有意外發生,就容易被改變。想要不被市場和信息牽引,最重要的是回到自己內心,回到邏輯和常識裡去。我不那麼在意事實,因為事實是需要證據的,它容易被改變。
9,真正的市場是多元的,很多參與主體在裡面交換,這才是市場。當市場被一個觀點所主宰,大部分人都從一個角度考慮問題的時候,市場就喪失了其多樣性,那就不是真正的市場。
10,當市場是多元構成的時候它是不可測的,而當其主要矛盾減少到足以被認知的時候,它就變得容易判斷和確定,這個時候就不是穩定狀態了。所以我會在它很容易判斷的狀態下去思考逆向的可能性,因為這往往是不可持續的。
11,找到共識,也不見得值得參與,共識有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我們還需要找到常識,常識是不需要論證的。我會在共識跟常識不一致的時候做逆向,共識跟常識一致時做順向。
12,共識只是我們研究企業的抓手,而不是與之較真的操作點。關鍵是判斷共識能否被改變,在不可被改變的地方只能做順向,在可被改變的地方才可以逆向。
即便市場錯了,你也該假認它正確
13,守正出奇求變,研究上的“正”就是邏輯風格,這個要穩定,不能功利性的變來變去,但視角要靈活,這是“奇”,要不停的轉換視角去看待問題,再就是要有挖掘變化的能力,這是超額收益的來源。
14,投資很重要的一個出發點是你看見了未來,同時相信你所看見的未來。但我不相信自己能看見未來,所以會更多的基於賠率,市場會展現多種邏輯,當一種邏輯被反映了,我選擇相信沒有被市場反映的邏輯。
15,雖然我不想說市場永遠正確這樣的話,但即便它是錯的,你也該假認它正確。
不和能決定你命運的人去爭執對抗是我過去讀史時的體會,對錯是由強者來裁定的,其他人只應去觀察決定強弱的因素和其改變的契機,否則就是政治上的幼稚與迂腐。
16,我們參與市場的時候,要聽最強者的聲音,尊重對手,跌的時候要聽看空的人的聲音,漲的時候聽看多的人的聲音。
17,我們掙的是角度和變化的錢而不是糾正市場錯誤的錢,市場是永遠正確的,關鍵是在其正確被反復證明後的逆向而行,一定要避開它的正確被展開的過程。
18,要站對大時代、大潮流,在雞毛蒜皮裡選擇沒什麼意義。
抄底必須站在最強者的邏輯
19,我並不希望大家像我一樣,因為我是散戶出身,散戶做研究的結果往往是靠碰運氣,你以為研究對了,其實賺的是運氣的錢,運氣不好就會很慘。因為散戶的研究大多很片面,並且容易陷入偏見,所以我不怎麼做研究。
20,我喜歡做關注度很高的票,因為關注度高,我能知道大家在想什麼;對於關注度低的票,我不知道大家在想什麼,因而無從進行選擇。
歷史上我自以為是的研究基本都是錯的,選擇則基本都是對的。
21,我非常重視主導趨勢的邏輯,在下跌的時候應該把所有看多的邏輯放在一邊,全面理解看空的邏輯,當覺得看空的邏輯已經體現後,再去想看多的邏輯,過早思考看多的邏輯容易出現偏見。
22,要界定好是戰略性還是戰術性投資,戰略性就買熱點買龍頭,買大家最想要的好公司,貴點都可以;戰術性就是買冷門,博弈打法,揀大家暫時不要但基本面並不差的公司,在價格的保護下等待變化產生。
23,我比較喜歡去抄底,但對拐點型公司沒有特別喜好,我把下跌分為殺估值、殺業績(經營節奏)和殺邏輯。
24,殺估值的最好,因為跌下來後導致其下跌的因素就解除了;殺業績的就其次,但只要針對其經營節奏和變化進行投資也是很好的機會;最要小心的就是殺邏輯的,這個一般不建議參與,很難抄對。
25,抄底是為彌補研究能力的不足,所以希望在最負面的情境下進場。但抄底必須是站在最強者的邏輯上,把最悲觀的邏輯列出來,當覺得最悲觀的邏輯成立也不怕時,才可以去抄。
漲跌都能令人堅定的才是好標的
26,研究有三個著力點:產品研究(可以幫助理解生意模式和估值模式)、格局研究(可以幫助理解發展路徑和可把握程度)、股價階段分析(可以幫助解決視角力度以及預期的程度理解)
27,資產就是金錢在不同時間下的不同屬性,本質就是現在的錢和未來的錢之間進行交換,買入是用現在換未來,賣出則是把未來換現在,關鍵要想明白未來和現在誰更值錢就好了。
28,牛熊市就是這樣一個判斷依據,當然,對極少數的優異公司來說,未來總是會強過現在的,這就是比牛熊大勢更大的大勢。
29,我不在意股票是否有低估、是否有成長,因為成長很難判斷其持續性,我在乎是否具備持有價值,是否長期屹立不倒,至少能夠抗通脹。
30,漲跌都能令人堅定的才是好標的,跌令實的更實,因為價錢便宜了,漲令虛處顯得確定,因為得到市場的確認和佐證了。
在股市裡時間是最不值錢的
31,每個人都會有倉位思維,都會有被屁股影響的時候,這些都是很自然的人性,不用去對抗它,利用好自己的情緒,引動它的變化從而獲得更多層次的思考與總結。
32,角度比深度重要、簡單比復雜有效,當我們覺得需要深度和復雜才能解決問題的時候,有可能只是找錯了問題點。
33,不斷審視並隨時准備修正自己是非常好的習慣,但為了讓自己不過於敏感就必須把短期行為放到大情景下去理解。
34,人性和情緒只是影響市場的一個維度而已,只是階段性的約束,長期不是主導性的。我們對這些不能貼的太近。
就像以前學小提琴,老師告訴我不要把耳朵貼音箱的太近,那樣會覺得拉的挺好聽,但別人未必覺得。
35,在股市裡時間是最不值錢的,方向和可能的變化才有價值,所以我不太追求效率,長時間的等待是我一直以來的經歷,這並不影響回報。
36,永遠要有倉位,選擇相對更好的機會,做時間的朋友,至少不能是敵人
小提琴防潮箱 在 熾行者-火焰背包客 FireLi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由於防潮箱核心前陣子維修
我把東西全個搬出來
當年,求學階段時期
我熱愛新世紀的輕音樂,那時候賺的很少,還是個時薪只有71塊的時期,但卻願意花上大把鈔票,豐富自己的心靈
隨著光碟片的斑駁,十餘年的記憶也隨之浮現,整理完這波,還有同樣份量的金屬樂等著我
那些年有你們,真好
現在仍舊喜歡
#回憶
#鋼琴
#排笛
#琵琶
#龍笛
#輕音樂
#大小提琴
小提琴防潮箱 在 Violinpuff 小提琴泡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提琴為什麼會脫膠】
對於初學提琴的人,可能會很疑惑,為什麼提琴會有脫膠的毛病,好像是做工不良的瑕疵品做造成的結果。
想要了解脫膠的原因,首先要了解提琴用來黏合琴身膠是一種俗稱叫做動物膠的東西。動物膠顧名思義是利用動物身上的膠質成分所組成的一種具有黏性的天然物質,
關於動物膠可以查到的一些資訊: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8%86%A0
(維基百科)
動物膠的特性,是遇到高溫的時候會變軟,因此像是提琴需要拆開維修的時候,只要用吹風機去吹用動物膠黏合的地方,就可以將接合的地方拆開。
因此提琴在保養上面,最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要避免「高溫」和「濕度」,因為這兩個因素都會容易讓動物膠變軟導致提琴黏合的地方脫落。
我當兵的時候在龍潭陸軍樂隊(高溫高濕),夏天時我曾經把琴放在軍中的置物櫃一個月左右,結果有一天打開來,發現指板脫落,兩片面版也錯開來,感覺很可怕,因此避免高溫和濕度是確實必要的。
在一般的保養上,主要就是不要將琴放在車子裡面,如果車子被太陽曬過,那樣產生的高溫就會對動物膠的黏性造成很大的影響。另外下雨天的時候記得要開除濕。如果長時間不練琴,放在防潮箱裡面算是最簡單的保養方式。(台灣的天氣相較於歐洲是較難保養提琴的一個地方)
但就算濕度以及溫度都良好控制之下,仍然會造成脫膠的情況,其中一個原因也是最常發生在新琴上面的情況是這樣:
一把新的琴,被拉過一段時間,因為木頭並不是一個均勻的物質,因此被震動之後,木頭會有些微的變形,也因此當木頭開始變形到一定程度之後,黏性不算太強的動物膠就會脫落。
而當面板脫落之後,再重新黏好之後,木頭的接合會比原來的位置更適合木頭的震動,也因此提琴的聲音會比原來更好。
這樣的情況會反覆地發生,也因此木頭的震動會越來越順,因此琴的聲音會越來越好,而聲音能夠越來越好的琴,必須是建立在使用這種方法黏合的提琴上面。
也有人買的琴從來沒有發生過脫膠的琴況,因為現今的科技當然有黏了之後就完全不會鬆開的膠,也不會太會受到天氣或者溫度的影響,因此這樣的琴,將來的聲音發展會有很大的侷限,通常1-2萬元以下的琴都是採用這種方式製作的。
因此價位較高的琴,反而是嬌生慣養比難保養的,有些初學對提琴的人會覺得怎麼反而貴的琴怎麼比較容易壞的感覺,這樣其實是誤解了小提琴本身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