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母艦:感官劇場觸聊-每個人都該嘗試的神性體驗
#感官劇場 篇
療癒師秉秉奉上沖泡好的玫瑰紅茶,溫潤香甜,加上寧靜舒適的空間,還有點浮躁的心馬上就安定下來。秉秉讓我慢慢來,深呼吸靜心,看我若有所思,她用像是在和朋友閒聊的關懷口吻問我:「你現在感覺到什麼?什麼吸引你的注意?」從落地窗旁的燈光到中庭噴水池的流水聲,引導我逐漸打開感官與覺知,接著問我:「身體有什麼感覺?」讓我開始將焦點轉到自己身上,過程沒有抗拒,平靜放鬆且敞開,才發現感官劇場已悄然揭幕。
我專心地留意內在狀態,發現我的身體有兩個分裂的聲音-一個是尾椎附近的紫紅色能量,一個是頸椎喉嚨附近的藍色能量。前者是我不熟悉的原始身體動能,奔放、熱情、活力,後者則是我慣用的心智能量,冷靜、清晰、理想。當我讓紫色能量表達命名自己時,感受到心智能量發出了一個嗤之以鼻的哼聲,彷彿在說「好幼稚,沒有用啦。」
秉秉引導讓心智能量先發聲,祂沒說兩句,我立刻認出那就是我內心最主要的聲音,我最熟悉的思維模式--分析、批判,見縫插針,刀刀精準,毫不留情。祂其實是我高我的化身,擁有清晰的洞見,極度理想化,選了面對窗戶的高處位置,顯示祂想要擁有影響力,想要向世人傳遞真理,振聾發聵,卻因此也感到高處不勝寒,有滿腹懷才不遇的埋怨。表達過程,突然驚覺祂想喚醒之人包括我自己,令我啼笑皆非。訴苦抱怨完,祂也提出了改變的建議,也是祂的請求。
我很驚訝,原以為那責備的聲音就是個該處理的負面信念而已,透過秉秉的挖掘引導,才發現那居然是高我之聲。將缺點化為優點,這華麗的變身,根本就是靈性煉金術啊,點石成金的轉念手法,好令人讚嘆,趕快學起來。
讓心智能量說完話後,紫紅色能量浮出水面。我先是感覺到祂像個嬰兒一樣稚嫩可愛,是一股新生未開發的能量,接著又發現祂其實很巨大,是西方龍的形象,足以佔滿了整個空間。祂沉靜地盤坐著,看向窗外,我明白了祂正蓄勢待發,而起飛的關鍵是:「等我好好休息與運動,養足精神體力就可以出發」,秉秉聽了笑說:「對啊,你頭腦裝了這麼多東西那麼重,怎麼起飛?」聽到這個訊息我既震驚又尷尬,只好傻笑兩聲。
過程中,秉秉讓我用礦石來替代這兩股能量,鼓勵我代為移動去祂們想去的地方,左右伸展,甚至搖擺舞動。在那當下,這整個場域就是舞台,就是整個宇宙(我覺得這個部份很像家族排列)。
接著話鋒一轉,敏銳的秉秉突然問到我的感情課題,再次請到體內這兩股能量來說話,發現祂們也是互相爭吵。心智能量還是抱怨連連,冷靜尖銳,毫不諒解前男友,而紫紅色能量則是願意體諒他,知道他的苦衷,雖然也很想要撒嬌和好,但還是願意放手、祝福。秉秉最後邀請我坐上前男友的位置,感受他的狀態。「他好累。他還是很關心我,願意對我好,但他好疲倦,他沒力氣。而且他也有點分裂,一部分的他帶有一點點憤恨,因為當初是我提分手的,他覺得這是我應該承受的。」
看到這三方的立場與表達,整場對話我眼淚停不下來,有很多明明頭腦就理解的想法,但卻沒有真正明白的癥結點,在這個劇場大釋放,哭到衛生紙堆成一座小山。秉秉從頭到尾,都非常平靜地陪伴協助我。她立場超然,不帶批判,同時伴隨著溫柔的眼光,好像在欣賞一部偉大的宇宙大戲,讓我感覺不只是被同情同理,甚至是被尊敬了。
她建構出一個舒適安全的場域,自己以輕柔甚至透明的介入協助,讓人可以自由地舒展、表達自己。很多時候,只要能量有個流動的出口,身體便可以自行療傷,而秉秉搭建的感官劇場舞台,就是一個很棒的出口。
#依沙蘭觸療 篇
前半段秉秉用她整隻手掌、手肘、手臂去按壓、扭轉、觸摸,手法完全與我體驗過的任何按摩都不同,讓我超驚豔!細微精緻,如海浪拍打一般,「那是人的手造成的觸感嗎?」這個神奇的感受讓我相信,彷彿有個更神聖偉大的東西,正透過療癒師在為我按摩調理。雖然輕柔,卻不會軟綿無力,仍能感受到痠痛被釋放,肌肉筋絡更舒暢了。
後半段體驗更升級,秉秉像是深愛著我的人對我百般呵護,擁抱著我的身體在跳舞,某個動作都在表達她的愛意。遇到非常痠痛的地方,她會溫柔地放慢速度,並引導我吸氣,將光帶到痠痛處,而我像是有援軍支持一般,勇敢迎向黑暗角落(痠痛點),透過深呼吸,光照亮了黑暗,不再感到緊繃難受,不再感到孤軍奮戰(這個技巧在運動時也非常好用!)
在被秉秉「彎曲摺疊」時,我感受到我的身體像是一座偉大的神殿,或是某個巨大而精密的儀器,而她是最專業的調音師(秉秉聽我描述,她打趣說大概是管風琴),我切切實實感覺到我的身體是一件藝術品。過程中一直冒出一個聲音:「成為神的感覺耶,這真的太棒了吧!每個人都應該來試試!」我開始反思,我喜歡這樣被對待,被乳液滋潤皮膚,被溫柔地輕撫按摩,為什麼我很少這樣對待自己?我對自己的身體時常是滿粗魯的,甚至沒那麼重視,透過這次按摩讓我理解到--哇!原來光是觸覺可以這麼享受!原來我的身體這麼棒!
在離去時,我感覺到我的身體發著光,心情平靜,充滿愛與力量。誠摯推薦有情緒(尤其是卡在身體已久的那種)想要釋放流動,想要感受神性的人去預約療癒師 極樂母艦秉秉的服務。服務詳情請見留言。
少前心智升級推薦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九宮格寫作術》x2本
❓你遇過靈感枯竭的時候嗎?雖然我本身有每週寫一篇讀書心得的習慣,但是仍然會有 #寫不出東西的時候。
🤔那種感覺就像是,你明明有話想講,卻找不到適合的方式說出來。或者是有太多話想講,卻覺得怎麼講都不對勁。直到我遇到一個好工具「九宮格寫作術」。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ers-block/
【《九宮格寫作術》是一本怎樣的書?】
一直以來我都是採取「自由書寫術」的寫作方法來抒發感想和心得,但有時候天馬行空的想法會帶著我越來越離題。更討厭的地方是,有時候越是想寫某個主題,就越容易卡住。因此,我想找個方法解決自己的這道難題。
偶然間,發現了最近出版的《文章寫得又快又好,九宮格寫作術》這本書,開頭引言的這句話立馬抓住我的心:「人類有一種看到格子就想填滿的天性。」稍微瀏覽內文之後,認為這個言簡意賅的寫作框架,非常適合現在的我。
這本書的作者是曾任出版社編輯與記者的山口拓朗,他整理自己撰寫過3000篇文章的經驗,提供讀者一套簡單可行的寫作公式。讀完這本書並且稍作練習之後,我的感想是:「文章寫不出來不是你的錯,你只是沒有使用對的方法。」
本文除了整理書中的一個九宮格問答框架、四個萬用模板之外,也拋磚引玉分享我自己採用的三套寫作流程。希望對寫作仍抱持恐懼,或有寫作卡關障礙的讀者起到一些幫助。
以熱情書寫,用冷靜修改。
【一個九宮格問答框架】
整本書最精華的這個「九宮格自問自答框架」,就是讓你能把把「關鍵詞」和「關鍵問題」寫下來,讓原本霧裡看花的模糊資訊一一攤開在眼前。接著,你只要順著這些問句,進行回答跟填空就可以了。
我列出書中的第一個範例給你參考,如果你想分享一篇吃拉麵的文章,就可以自問自答這九個問題。如果你對怎麼提問也不拿手,則可以記下「7H3W 提問法」,透過練習把它活用在不同的主題上。
除了開頭提到人類喜歡「填空格」的天性之外,作者也說:「越懂提問的人,越能夠解出引人入勝的文章」。寫一篇文章,換個角度想,其實就是與目標讀者進行一場對話的過程。與其絞盡腦汁想寫出一篇曠世佳作,不妨從「對話式寫作」與自己來場輕鬆的對談。
【四種萬用模板】
進入本書的後半段,作者提供了四種寫作常用到的萬用模板,你可以拿這個模板套用在任何你想寫的主題上。例如社群媒體當道的數位時代,「結論優先型」的文章就非常吃香,它抓住了大家喜歡「先看重點」的心理。
我自己最喜歡的模板,則是列舉型。我在回顧與反思自己讀書的心得時候,總是喜歡用心智圖和條列式的方式,把重點先摘錄到紙上,最後再打字到電腦裡。使用列舉型,就能很快速精簡地寫出我想陳述的重點,再用總結的部分歸納自己的收穫。
額外分享一個作者的寫作心法,他認為「一篇文章就等於是給閱讀者的一份禮物」。當你套用模板整理文章的時候,記得讓整體的內容對讀者來說「有幫助」「覺得開心」「獲得成長機會」「讓人生更豐富」。畢竟,有誰不喜歡收到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呢?
【三套寫作流程】
自從經營閱讀前哨站部落格以來,我就需要面對三種不同的撰文型態:(1)社群短文、(2)心得長文、(3)專題探討。三種文章型態所需要的寫作時間各有不同,需要準備的內容質量也有差異。
流程中「豎起天線」的意思是當你對自己提問之後,潛意識就能從各種不同的觀點看待事物。在此也分享個人的小訣竅「讓睡眠祝你一臂之力」,把問題先寫下來,連睡覺時都能讓腦袋持續背景工作(詳見《為什麼要睡覺?》)。
雖然,我在過去寫專題性質文章的時候,採用過「事先提問」的概念,卻沒運用在社群短文和心得長文上面。這次整理完三套寫作流程之後,才發現這個自我問答的提問框架,其實同樣適合用在不同的寫作情境之中。
1社群短文:在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很容易在撰寫社群短文的時候卡住。明明只要100到200字的短文內容,有時候折騰半天還寫不出來乾脆放棄。這個月開始採取九宮格問答後,在自我提問之後一口氣填空寫完,讓整體的寫作時間縮短了,內容也更讓人滿意。
2心得長文:雖然我維持著每週分享一篇讀書心得的習慣,但是仍偶爾為文思枯竭所苦。我得承認很多篇文章都是平日寫不到半個字,到了週末才全力趕稿。現在我調整的方法是把自我提問先寫下來,在有靈感的時候填空回答,最後再套用模板進行寫作。
3專題探討:有些專題性質的文章,如果要累積到最後一口氣寫完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分享我之前〈電子書閱讀器心得〉與〈子彈筆記一年使用心得〉的寫作經驗,事先想好主題,寫下各種提問,將整體蒐集資訊的時間拉長,最後才密集整理資訊寫成文章。
【後記:我們缺的不是靈感,而是準備】
《九宮格寫作術》這本言簡意賅的工具書,提供一個提問的起手式。推薦延伸閱讀《自由書寫術》邁向流暢書寫不間斷的境界,也推薦《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學編輯與精煉內容。這三本書之間自成脈絡,成就了我現在的寫作方式。
我很喜歡一個設計師曾說過的話:「整理資訊能帶來精闢見解」。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自己對寫作更深一層的理解:我們並非真的「缺乏靈感」,而是我們缺少了「對自己的提問」以及「準備和蒐集資訊的時間」。
或許,每個人可能都有過「文思泉湧」的下筆如神時刻,但是回歸到一般的狀態之下,文章想要寫得又快又好,資訊蒐集不可少,沉澱思考省不掉。寫過許多文章、遭遇許多枯竭時刻之後,我不再期待萬中一遇的靈感爆發,而是踏實地提問、增加吸收、讓思緒沉澱,這才是我們自己能掌握的。
這篇文章獻給包含我自己在內的每個曾經遭遇「Writer’s Block」的創作者。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把內心雜亂的想法,沉澱成自己的意見;再把沉澱後的意見,整理成資訊、升級成文章。
我寫作是因為我不知道我在想什麼,直到我讀了我說的話。— Flannery O’Connor
【抽獎辦法】感謝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1、抽出「2本」《九宮格寫作術》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寫作時曾遇到最大的困難?例如:「我覺得蒐集詳細資料最困難!」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6/23(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兩名正取,兩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6/25(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少前心智升級推薦 在 天下讀者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決策的兩難:教你一流領導者的思考邏輯】
每天都要做好多的決定,
舉個例子:到底要不要和A合作
提到這個問題,腦子裡可能會馬上跳出這幾個問題:
預算夠嗎?會有效益嗎?能帶動銷量嗎?
不管你煩惱的是國家大事,還是個人工作上的困難
我們都時常遇上決策的兩難
其實,我們可以培養「整合思維」來應對
整合思維者的決策過程:
✅考量重點
✅因果關係
✅決策架構
✅解決方案
尖人士決策背後不自覺的心智習慣,其實人人可學!
好書推薦《決策的兩難》http://bit.ly/31e2ijd
威融TryTalk #決策的兩難
【一流領導者的思考邏輯~~決策的兩難】
「釐清複雜問題,你需要整合思維。」
你好,我是威爾遜,歡迎收看我的學習之路。
一開始,我想講述一段你一定耳熟能詳的歷史,二戰後的「美蘇對抗」。💥
面對共產主義的入侵,二戰殘破等待重建的歐洲與亞洲地區,美國必須做出回應!當時,美國主流有兩派看法:一是發動全面戰爭解決問題,看似一勞永逸,但其風險是擦槍走火爆發核戰,帶來的惡果是世界毀滅不可挽回的浩劫;二是承認蘇聯帝國,和平共處,但它的代價是可能讓美國失去全球霸主的地位,甚至失去資本主義在世界的話語權,違背了美國精神。🇺🇸
如果你領導者,面對這個棘手的兩難問題,你的選擇是什麼?
著名外交家喬治.肯楠,善用了整合思維,找出了新解:圍堵政策。
運用文化、外交、經濟壓力、軍事威嚇等手段(甚至太空競賽),走出了戰爭跟認輸的兩個選項,採取複雜的動態系統,最終讓蘇聯走向解體。
整合思維帶給人們希望,創造無限的可能性;而傳統思維則傾向選擇難題,接受難堪的現狀。💡
那麼,整合思維者是如何思考的?他們如何考量眼前的選項,把結果導向新的可能,而不只是妥協或者不合適的選項?
今天我要介紹的書:決策的兩難!
讓你擅用整合思維,看透複雜世界,破解決策難題!,
↠↠↠
一、一般人的思考跟整合思維者的差異
一般人思考的習慣,會優先列出所有重要的考量點。比方說年底度假,我有三個選項:一是搭渡輪一個禮拜的探險、二是東南亞跟團旅行,三是日本自助旅行。
這個時候,你會列出以下問題🔍
★每個地點的旅費是多少?
★住宿的選擇?
★旅程中帶給我的新體驗?
★每個地點的安全性?
★景點停留的時間?
★交通來回所需時間?
以上等等問題都是你認為「重要的考量點」,其他思考角度在決策過程中可能沒想到:渡輪上的生活你是否能適應?同團旅客的素質如何,會有很多家庭客,小朋友在路上哭鬧嗎?🤔🤔🤔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考量,我們都有盲點,會遺漏了心中認為的「重要事項」。
你可能會想辦法簡化問題,或專注思考行程中的小環節,但最後,你容易忽略了對整體決策的影響。
👇整合思維者的決策過程是:
1.考量重點:把更多因素納入思考重點
採取更寬廣的看法,整合思維者不怕複雜,因為可以確保他們沒有錯過任何關鍵資訊,最佳的答案往往來自複雜。
2.因果關係:考慮多方向與非線性的因果關係
多數旅館業者認為房間數越多,則利潤越高;但實際上,房間數與顧客的感受度是負相關。再者,公司對員工有良善的犒賞機制,提升認同感,員工會更願意做超出工作份內的事。👥
3.決策架構:考量個別問題仍掌握整體的問題
整合思維者不會把一個問題拆解成幾個獨立部分、分別解決。例如在沒有考慮製作成本的前提,去設計產品,而是設計產品的同時,考慮產品是否值得製造。
4.解決方案:衝突對立中,找出創新解決方案
寶僑公司面對廉價品牌競爭,市占率節節下降。公司一派主張跟著降價,提升競爭力,另一派主張全力投入創新,做市場區隔。
執行長決議除了強化自己品牌,做高級產品提升價格做出區隔;另一方面推出與賣場自有品牌價格差不多的肥皂、洗衣粉等。新策略讓公司起死回生,四年股票翻倍成長。📈
↠↠↠
二、世界很難懂,你更要完善你的知識系統📖
孔子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
事實上,除了人的本能(吃、喝、原始慾望),並沒有什麼知識是你天生就會,都是需要後天學習的。學習,你需要了解你的知識系統。
每個人在知識系統的最頂層,就是一個人的觀點。觀點定義了你是誰,以及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看待外界的方式,也是你看待世界的定位。🌏
你我都必須承認,你我身處的世界太複雜,複雜到沒有一個人可以保證自己在未來仍保有競爭力。
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秘密:大家都不夠好,沒什麼好丟臉的。
最怕的就是你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盲點,蒙住耳朵,抱怨世界對你的不公,實際上你從未對你的人生多付出過什麼。
擁有開放的觀點跟心胸,你可以看見更大的世界,得到更多的人生體驗。👀
你可以為了錢而push自己不斷前進,你也可以為了熱情當燃料作為每天的推進器,但我更希望,你能明確自己的定位,發揮自己的價值。
知識系統的第二層,是你用來思考與理解世界的工具。工具可以是正式的理論,也可以是經驗法則。
我們常自嘲,台灣人是世界無知排行榜前三名,我不這麼想,但我覺得我們可以做得更好,我們必須盡可能善用不同的工具,請教每個優秀的人,蒐集到最全面的資訊。💻
理論再好,沒有實證都是紙上談兵,沙盤上的推演好了,請你實做驗證吧!
知識系統的最底層是經驗。經驗是我們最實用、最具體的知識。觀點和工具會引導我們產生某些經驗、遠離其他經驗。
如果你是個喜歡交際的人,你想了解消費者的需求,你可能會建立實地拜訪的工具或線上app,透過與消費者對話累積經驗;而不是用複雜的量化模型,去分析消費者行為。
總結一下,知識系統的三要素會彼此影響。觀點引導我們取得哪些工具,工具又會讓我們累積特定經驗;而經驗又會告訴我們要再學習哪些工具,反覆練習內化後,你就擁有辨認模式,有能力做出優秀的策略決斷。✅
↠↠↠
三、思考的升級:三大整合思維工具
南非創新學院(CIDA)創辦人布萊契,運用創意思考不斷產出無中生有,讓建築系學生幫忙蓋房子、觀光系學生協助經營旅館、地方企業主管免費教商業及創業課程等,讓每個學生每年教育費用降到1000美元,協助了60萬南非年輕人就學。
⬇布萊契運用的整合思維工具是:
1.生成性推理:
提問可能是什麼(Might to be),為創新解決方案提供穩定的架構。
簡單說,就是判斷一個特定命題是否為真,常用演繹法和歸納法(這裡略過)。
我這裡特別想介紹的是溯因邏輯(abductive logic)。
溯因邏輯是針對不符合現行模式的新資料,尋求最佳解釋。以南非為例,傳統觀察南非黑人,會認為他們貧窮、未受教育、看不見未來。但是,布萊契觀察到只要在適當環境下,他們是可以改變的,於是建造大學,並透過企業家協助他們自立更生。💪
2.因果模式建構
系統動力學主張:我們忽略了重要的因果關係,或者錯誤解讀因果關係,會讓決策結果令人失望;而多向的反饋迴路,會加速各變數之間的關係。
以台北市為例,新建旅館後,房間定價後來多半會下滑(或折扣變多)。
原因是:新旅館提高住房供給量,其他同業通常的回應是降低成本跟房價,但這會傷害原本旅館的高級形象,影響入住率及獲利,讓旅館變成另一種形式的房價戰,惡性循環直到破產。💸
這就是「加速反饋迴路」。系統動力學工具可以協主整合思維者在建立模型時,考量複雜的因果迴路、著眼整體。隨時掌握整體,才能瞭解所有的因果反饋迴路。
3.肯定式詢問
肯定式詢問是誠懇的探索他人觀點(你可以幫助我了解你為什麼有這些看法嗎?),以及試圖填補認知上的落差(你可以用舉例或圖表,幫助我釐清這個論點嗎?)
肯定式詢問不是在挑戰對方,而是方向明確的溝通,目標是明確探究自己與他人的觀點,了解他人的考量重點和因果地圖後,運用從中得到的洞見,為雙方模型創造新的解決方案。
↠↠↠
四、總結
我認為做決策,換個角度看,就是對未來做預測。👁🗨
你現在的決策,會不會讓未來變得更好,還是更糟?
隨機是世界的本質,十年前你要做youtuber你很有可能失敗,因為那個時候市場不成熟;今天你想開始做也很有可能失敗,因為市場太飽和。
歷史不可以被預測,因為歷史充滿偶然,而個體有機會被預測,因為你可以選擇持續的努力與投入。
一個系統的變數越大、越複雜,你就不太可能預測;但一個系統的變數少,可能性少,你就比較好預測了。
善用模型工具,發揮你的創意跟專業能力,從生活中提煉知識,並建立一個正向的知識系統!
相信我,你比你想像的更有潛力!👏
打磨出一根夠長的知識槓桿,你可以撐起自己的夢想!
感謝你的閱讀!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讚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我是威爾遜,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