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進隱形貧窮人口 達致精準扶貧】
文/容海恩
貧富懸殊是香港長久以來的問題,根據特區政府於2020年12月23日公佈的《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在2019年仍有逾百萬貧窮人口,「劏房」住戶亦不斷增加,情況未見改善。今年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自黨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已逐步將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而「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已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帶出堅實步伐列入「十四五」規劃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筆者認為若要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第一步需先協助低收入群組脫貧。
根據《2019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在政府的恆常現金政策如在職家庭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教育津貼、長者生活津貼、綜援等介入後,2019年香港有474,000戶、1,097,800人屬貧窮住戶及人口,較2018年升上0.9%,達15.8%;若撇除恆常現金政策,則推算香港有648,500戶、1,490,700人屬貧窮住戶及人口,即香港仍有近150萬人無法自力更生。
此外,「劏房」住戶亦有持續增加。根據運輸及房屋局「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2021年3月的報告,估算2020年香港共有100,943間「劏房」,較2016年估算的92,656間增加8.94%;而估算居住人數亦由2016年的209,740人增加至2020年的226,340人。
從上述資料所見,政府雖有支援政策,但成效顯然未如理想。筆者認為原因在於很多有需要的人士或家庭並未確實得到適切的支援,無法達至精準扶貧。
筆者曾接觸一些低收入人士或家庭,他們遇到的其中一個困難是不懂得如何申請津貼,以在職家庭津貼為例,申請者需要提供大量證明文件,包括工作證明,惟不少低收入人士沒有全職工作,長期依賴散工維生,難以提供齊全工作證明;而申請表格亦過於繁複,申請者大多不懂得填寫,結果需付費聘請他人幫忙填寫,變相減少了他們得到的支援。
另一個原因是無法找出社會上真正有需要的人士。這些人士大多來自新來港人士、單親家庭、退休長者、少數族裔等不同群組,他們很少接觸外界資訊,完全不知悉政府有何政策,亦不懂得求助,結果他們生活拮据多年,卻一直欠缺支援,猶如社會上的「隱形人」。政府目前的處理方式是讓非牟利機構(NGO)跟進,惟NGO資源有限,大多情況下只能支援一些過往曾協助的對象,沒有足夠資源找到新的「隱形人」,更遑論支援他們。
若要達到精準扶貧,必須找出真正有需要的人士或家庭對症下藥。筆者認為學校是最容易接觸這些群組的渠道,不少低收入家庭均有子女,其子女會申請學生津貼,換言之已建立了一定的網絡,政府可以透過學校社工,善用既有網絡聯絡有需要的學生,繼而協助申請其他津貼和提供相應援助,是較為有效的做法。
此外,政府可以聘請低收入人士出任宣傳大使,讓他們宣傳政府的政策,因為他們必定較熟悉自己的群組,成效自然更佳。以少數族裔為例,並非所有少數族裔人士均懂得中文,導致他們接觸的資訊有限,若由少數族裔人士擔當宣傳大使,不旦溝通上會更便利,亦能將政府的訊息傳得更快。
筆者認為目前政府扶貧政策的問題是欠缺總體方向,亦欠缺一個完整的資料庫,如每次人口普查所得的資料,或無法掌握一些「劏房」、天台屋、板間房等住戶的資料。而每年的《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均整理和統計了很多資料,但最終沒有部門跟進,政府必須正視有關後續工作問題,不能空有報告,但欠缺回應的政策。
最後,長遠而言,政府不能單靠提供援助的方法解決貧窮問題,政府必須致力消除社會之間的貧富差距,消除社會資源分配不均,並讓每一個人均有發展機會,如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讓他們能夠向上流,才能讓低收入人士和家庭自力更生,最終達至脫貧,達至「十四五」規劃的目標。
(筆者為新民黨副主席、立法會議員、大律師、扶貧委員會委員)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hmad的女兒Sarah今年剛升上小學,中文學不好,讓她在其他學科的成績亦不理想。為了讓女兒Sarah學好廣東話,Ahmad參加了非牟利組織「觸動」為少數族裔提供上門學中文服務,每個星期有一至兩日的補習日。 訪問當日,補習導師Freddy帶齊生字卡、道具鐘教Sarah。不過,Sarah對於很多生...
「少數族裔香港困難」的推薦目錄:
少數族裔香港困難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孩子的五日四夜本地流浪旅程結束喇。我和炎到達他們的學習中心,以為孩子會衝過來抱著我,畢竟大家三四天不見,期間又沒有電話聯絡,誰知他們只從眼角看個一眼就繼續和其他小學員瘋狂玩樂,完全不是我想像的樣子呢。
上了車,孩子在車程裡小睡片刻後,回到了家又立即精神得不得了,我又以為他們會死睡一整個下午至傍晚,甚至連爸爸朋友的晚餐聚會都會錯過,可是,回家後,立即累到睡了的卻是爸爸,孩子精力充沛的要求多多,一時又想吃糖、一時又想玩玩具、一時又想打電動、一時又想看 Netflix。一連四五天揹個大背囊四處流浪四處留宿都竟然沒有怎麼疲累,還精神奕奕的,真厲害。
這幾天,看到導師傳來的相片,看到他們揹上又大又重的背包四處去,看到他們執拾背包、摺被、煮飯,彷彿一下子長大了很多。也有看到他們跟朋友玩耍,跟店主溝通交談,去了很多地方:火炭、太子、葵涌、梅窩、西貢、海洋公園園外範圍、以及港島區,期間的活動有:游泳、騎單車、做手工、買餸煮飯、收集和分發剩菜、分派物資予無家者、到爬蟲店觀察昆蟲蜥蜴、到海下灣划艇和嬉水、參觀兼幫襯少數族裔商店,品嘗他們地道美食,又乘搭各樣交通公具,包括港鐵、巴士、小輪、電車,還有更多吃吃喝喝的相片,自己任意付錢購買零食汽水雪糕!男孩的一貫作風就是不會分享太多,所以我也等待他們逐漸透露更多細節。
孩子們一起商討行程,也可以從不同的活動中選擇自己想參與的,當中遇上不同的狀況,學習隨機應變、解決困難。所以,家長要有心理準備,參加這類型的活動,沒有預先提供的行程,孩子也未必如你期望的每項活動也有嘗試或參與,他們就是有自由去選擇和決定。當你的孩子揹上大背包的一刻,家長就要學習信任與放手。
謝謝導師們讓孩子好好認識香港,希望他們會一直記著流浪的各樣經歷,這地方的獨特之處,還有香港人的智慧、善良和勤勞。
———
關於這趟旅程的其他帖文: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841894652/posts/201069578697771/?d=n
https://www.facebook.com/100063841894652/posts/202212888583440/?d=n
#收音機正在播放RubberBand的Ciao
#怎麼背景音樂這段傷感
少數族裔香港困難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atreon隨緣家書🇬🇧🇭🇰】這時候讀到細黃伯和太太移居英國,只會覺得理所當然,但也更欷歔。年輕人移民也好、留學也好、流亡也好,世事變幻無常,還有可能有一定機會回到香港。但七十多歲的老人家,離開自己心目中真正的hometown,卻可能真的一去不回。而長者要適應全新環境,又比年輕人困難。是甚麼原因,令熱愛這個城市的人不分老中青都要走,破壞這個城市的人,卻能為所欲為?......
⏺全文見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posts/53749597
▶️融樂會創辦人王惠芬:一生協助少數族裔融入香港,想不到卻要離開我最愛的土地,成為別國的少數族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ga5mxJMLEo
少數族裔香港困難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Ahmad的女兒Sarah今年剛升上小學,中文學不好,讓她在其他學科的成績亦不理想。為了讓女兒Sarah學好廣東話,Ahmad參加了非牟利組織「觸動」為少數族裔提供上門學中文服務,每個星期有一至兩日的補習日。
訪問當日,補習導師Freddy帶齊生字卡、道具鐘教Sarah。不過,Sarah對於很多生字都顯然一頭無緒,加上性格活潑好動,不消兩個生字,已經不能集中學習。導師Freddy和負責人Coco說,對於南亞學生來說,最困難是她們詞彙量不足,令到他們中文科寫作和閱讀出現問題。但問題並非只扎根在中文本科,一年級的Sarah是讀主流學校,授課語言全用中文,中文底子不好,連帶數學科、常識科考試也看不懂問題作答,第一學期的考試表出爐,自然在班上排在榜尾。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as.appledaily.com/
相關影片:
【香港職人】手袋神醫甩皮甩骨都救翻生 改短皮帶收$700:世上無嘢整唔到!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JlYWNeg5Vxw)
【採耳師】25歲港女採耳師棄教職赴台灣讀採耳課程 記者實試:「第一次清晒耳屎的感覺,好爽」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8uvIzhfy3hI)
【重案解密】前G4長七洪立明任李澤楷「小小超」保鑣逾十年 暗戰張子強 :隨時冇命收工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BNL8NP5-H4)
【6億身家奉獻徐濠縈】Eason停工侍妻女 幫阿徐抹鼻做跑腿 疫市賺少半億(壹週刊 Next)(https://youtu.be/EYsm9v8VSvc)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深水埗兩餸飯】59歲大叔賣$32兩餸飯 月派100份送長者 由台灣派到香港:受過港人恩惠想回饋 (飲食男女 Appledaily) (https://youtu.be/kyvNU86ntio)
【再現幕前零走樣】鄧上文生3個囝囝未夠數 計劃領養變六口之家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umTq9XNR6sA)
【頭條動新聞】Ep.4 林鄭月娥一個星期被放棄兩次有咩感受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TulvTCk2ZQ4)
#有責任學好廣東話 #堅持學廣東話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少數族裔香港困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為甚麼我在包容基督徒?:十九世紀中葉儒者的宗教寬容」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孔德維 (Hung Tak Wai)
內容簡介:
既批判,又主張接納,清儒對基督宗教的包容源於「大國的自信」?
大清帝國的菁英如何在時代的變局中,重新思考「國家」與自身的責任?
爬梳史料,以清儒姚瑩、梁廷枏、魏源為例,看19世紀中葉中國儒者的自我定位與世界觀!
傳統儒教菁英的思維中,「教化」是國家與儒者的當然責任,不過19世紀初,卻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主張包容非儒教的族群。道光帝便曾親筆寫下「護國清真」的匾額,並下令重修河南的清真寺;而1840年代的戰爭以後,這樣的「包容」仍然遍及於基督宗教,更有一些儒者系統地解釋了「包容」異教的必要性。
相較於16-17世紀的明國和日本,這是全然不同的景象。在16-17世紀,江南的明儒和佛教徒因強烈的危機意識,銳意排斥基督宗教,不惜以武力相抗;同一時期,江戶幕府更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禁絕以十萬計的基督徒,徹底「鎖國」、「禁教」。
在本書中,我們則會看到19世紀中葉,曾接觸許多歐洲國家的官員姚瑩(1785-1853),承認其他宗教也可能是「天道」的一種,主張包容不同的宗教風俗;痛恨「異端」的魏源(1794-1857),也認為世界各族「秉氣」各異,不能以一教統覆天下;為了維持國際貿易而提議接納基督教的梁廷枏(1796-1861),則深信只要儒教與基督宗教充分交流,外國的異教徒終必師從周、孔。這些儒者並非單純以自身的信仰或官員管治的立場面對基督宗教,而是在「經世」的終極目的下,消化新知,考量現實,不斷修正他們的世界觀,維繫帝國的繁榮穩定。對他們而言,理解基督宗教的過程就是世界觀、新資訊與現實考慮三者互動的結果。
作者簡介:孔德維(Hung Tak Wai)
香港人,1991年出生,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學士及哲學碩士,香港大學中國研究博士。曾任訪問學人於中央研究院,並參與歐洲、海灣地區及東亞不同學術會議。現職沙特阿拉伯王國費薩爾國王學術與伊斯蘭研究中心研究員及香港中文大學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自17世紀以來東亞少數群體的研究,尤集中於小眾的宗教團體與政府及與主流社會的關係,主要包括中國的穆斯林及基督徒與香港的少數族裔社群。
過去數年,不斷參與香港公民社會的各種活動,2011年創立文宣學社為清貧學童提供免費教育服務,並在不同非政府機構參與研究工作,探討非華語學生在香港的學習及就業困難。現為新創企業Glocal Learning Offices(GLOS)的研究總監,以國際關係為本,從旅遊、生活、教育、研究、社會、創作等範疇服務本地及國際社會。
少數族裔香港困難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聖誕佳節,天下有情人或者都會趁著這節日,向心儀的另一半表白。而在十多年前的英國亦發生了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一段童話式的邂逅,月老把來自兩個國度、兩種文化的Pat和Sam牽起來。
然而,這段異國戀情要開花結果並不容易,一切都需要靠兩人辛苦經營,但「從此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是否只是童話故事裡的情節?
80後香港女生Pat,外表文靜有禮,上大學前都未曾拍拖。志願成為老師的她,大學時期到英國當交流生,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她遇到了斯里蘭卡男生Sam。
「我參加咗一個行山活動,去到嘅時候覺得好凍,突然有一個人走埋嚟,俾咗件外套我,然後佢就行開咗。」十四年前的畫面,Pat仍然歷歷在目,那一刻她既是感動又驚訝,對這名陌生男子的好感油然而生。
那天遠足活動完結後,Pat找Sam歸還外套,言談間她被他的國際視野吸引著,而他亦被她渴望為人師表的夢想所觸動。二人相約一起參加更多活動,就這樣慢慢認識對方,然後成為戀人。
可惜,交流生計劃僅為期數個月,Pat很快便要回港繼續學業。她淡淡然地說:「嗰時都知道會開展一段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而這段牛郎織女般的遙距戀,他們捱足七個年頭。
二人分隔兩地,每六個月才有一次見面的機會,Sam會來香港找她,兩小口子亦會結伴到別國做義工。但其餘的日子,不會感到孤獨嗎?
Sam眼神堅定地說:「雖然我唔能夠長期喺佢身邊,但我一直喺精神上同情感上陪住佢。」在視像通話還未普及的年代,兩個人天各一方,唯有靠講電話以聲音傳情,維繫這段感情。
心靈上的富足戰勝地域上的界限,遠在香港的Pat能感受得到Sam的愛:「我可以將我嘅感受,例如喺學習上或工作上遇到嘅困難同佢分享,佢會好有耐性咁去聆聽,好多時候都俾到我好好嘅建議。」
Pat和Sam都是對方的初戀,Long D期間,亦曾經有男生向Pat示好,究竟誰才是真命天子?「我好坦白同Sam講,有其他男仔接近我。」
出乎意料地,她得到的回覆是:「你可以去嘗試同其他男仔拍拖,但我都會等你。」就是這一份信任,這一種無條件的愛,Pat沒有去嘗試,反而令她確定Sam是可以付託終生的人。
不過,即使兩人認定對方為終生伴侶,亦需要得到雙方家人的同意。「呢段關係入面,我覺得最困難係父母反對。」Pat生於傳統中國人家庭,爸爸媽媽不明白女兒為甚麼會與少數族裔拍拖,亦擔心她會離開香港生活。
「呢個問題有好長時間都困擾住我,有諗過結束呢段關係。」為了家人,Pat願意犧牲自己的幸福。但故事就此完結?
不,Sam沒有放棄。Pat的家人有顧慮源於不理解另一個文化,而Sam就以行動去化解疑慮,花時間和Pat的家人相處,並承諾不會帶走她到他國生活。
終於,在2010年,她和他結婚了。隨著Sam來港定居,二人朝夕相對,更加珍惜彼此。他們以自身作為例子,把這一份超越距離和文化的愛帶給年輕人。
「我哋希望將世界各地嘅人聚埋一齊,俾佢哋有機會喺另一個國家居住,並對人哋嘅生活作出貢獻。」Sam現時在香港組織很多國際義工活動,帶領香港青年到貧困國家,協助當地人建屋和種植等。
聖誕是愛的季節,今集《港。故》為你帶來一個童話般的愛情故事。
-------------
《港。故》:東網電視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請關注《港。故》fb:https://goo.gl/YJXtcw
少數族裔香港困難 在 少數族裔中的南亞裔貧窮情况與本港主要人口的差距擴大 的推薦與評價
盧啟聰:落實多元文化政策紓緩少數族裔貧窮困境. ... 【明報文章】政府上月發表《2016年香港少數族裔人士貧窮情况報告》,其中值得關注的有5點:(1) ... ... <看更多>
少數族裔香港困難 在 少數族裔香港人: 文化共存vs文化共融@ 社福幫緊你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少數族裔香港 人: 文化共存vs 文化共融 少數族裔 在港生活已橫跨到第五代, ... 然而經歷多代, 少數族裔 依然對讀寫中文感到 困難 ,在生活上亦面對很多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