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尼泊爾共產黨分裂,在明年春季的選舉中,尼泊爾大會黨很有可能勝出,該黨歷來傾向於與印度拉近關係。
尼泊爾大會黨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習近平會見尼泊爾大會黨主席德烏帕
當地時間10月1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德滿都下榻飯店會見尼泊爾大會黨主席德烏帕。
習近平指出,尼泊爾大會黨同中國有著歷史淵源。大會黨在執政期間,為中尼關係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中國人民對此不會忘記。中尼作為友好鄰邦,一直是好兄弟、好朋友,無論尼哪個政黨執政,中尼兩國都會保持穩定友好關係。中國共產黨也願同大會黨繼續接觸,開展交流合作。#中國習近平 #高訪時間
更多央視新聞請點擊:https://goo.gl/18rQ6o
尼泊爾大會黨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2017.11.27 觀點—《印度斯坦時報》Prashant Jha ※
尼泊爾大選:印度與中國在投票箱再度角力
週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尼泊爾在廢棄皇室、內戰終止之後首次舉行大選。這是兩階段大選的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將在十二月七日舉行。此次選舉是尼泊爾的歷史時刻,但參與競爭的不只是尼國政治勢力,也有它強大的鄰國——南邊的印度與北邊的中國。
————————————
週日,尼泊爾舉行兩階段大選的第一階段投票。投票結果不僅僅將決定該國內部的政治角力,也將決定其他國家對尼泊爾的影響力——印度是否繼續是最主要影響該國的國家?還是尼泊爾轉向北邊的中國?的確,中國與印度的競爭,反映在一系列南亞國家的選舉中,各自的盟友是否會在他們國家的選舉獲勝,尼泊爾是其中之一。
尼國選舉的主要競爭者,是由首相德烏帕(Sher Bahadur Deuba)所領導的尼泊爾大會黨(Nepali Congress)、以及新左派陣營。此新左派陣營由歐里(K P Oli)領導的尼泊爾共產黨和普拉昌達(Pushpa Kamal Dhal “Prachanda”)領導的毛派共同組成。此外,在印度邊界德賴平原的梅德西(Madhesi,印度血統族群)政黨,在此區域爭取更多的影響力,但一般認為,他們選後會跟尼泊爾大會黨合作。
=== 尼國內部角力 ===
首先,是(尼國)內政的重要性。
這是尼國 2015 年九月公布聯邦民主共和憲法後的首次大選。選舉對象包括全國性的國會議員、以及七個新成立州的省級代議員。這次大選將實踐這份憲法,終結長久以來的政治變化——廢除皇室、以及毛派參與主流政治。
這份憲法有爭議之處,抗議者主要是接壤印度南部平原的梅德西人,他們認為,這部憲法有意他們的政治代表性,而且在選區劃份上不公平,刻意將其分化。針對此異議,尼泊爾政治菁英通過了一項修正條例,但梅德西人的主要訴求仍沒被回應。即使如此,梅德西人仍舊決定參與此次選舉。
此次選舉極為重要。若能在全國性的國會、以及大部分省份贏得執政,將有機會形塑這個國家。這次選舉結果,將會決定尼泊爾全國性國會的上議會、以及總統。
=== 地緣政治競爭 ===
這正是此次尼伯爾大選重要的原因:獲勝者不僅在尼泊爾執政、還會控制該國的走向。這場大選,也被視為印度與中國的正面對決。
尼國憲法公布之後,共產黨的歐里,不理會印度的保留態度以及囊括梅德西人的建議,在毛派普拉達昌的支持下組政府。這個政府訴諸強烈的民族主義——指控在印度邊界的梅達西人受印度唆使,並有計畫的與中國加強聯盟。於是,印度的首要目標,是不要歐里繼續執政。
最終,印度說服普拉達昌不再支持歐里,轉而與尼泊爾大會黨合作。雖然中國仍強烈主張普拉達昌繼續支持歐里,以達成「統一左派陣線」,普拉達昌還是接受了印度的建議。這是中國開始參與尼國國內政治的例子之一。當然,印度介入尼國政治,已有長久的歷史。
普拉達昌與尼泊爾大會黨的合作,持續了一年多,當政權轉到(尼泊爾大會黨的)德烏帕之後,普拉達昌再度改變立場,在大選中與歐里的共產黨合作,並承諾最終將與該黨統合成為一黨。許多人猜測,中國在背後扮演的重要的角色,它鼓勵兩黨統一、支持組成一個「共產陣營」。在此同時,印度立即表明支持一個由尼泊爾大會黨、右派政黨、以及梅德西族群政黨組成的「民主陣營」。
親印度的(尼泊爾大會黨籍)烏帕政府,最近取消了由中國企業負責水力發電計畫,這被視為是對中國的重要訊息。然而親中的歐里表示,一旦他掌權的話,將會恢復水力發電計畫。
我們需要注意兩點:第一、不管誰贏,首府加德滿都的政府,都將會繼續與南邊的印度、北邊的中國這兩個重要鄰國合作。如果左派勝選,印度會與重新與歐里建立溝通合作管道;如果右派勝選,他們也會與中國交往。第二、選舉結果很可能是脆弱不穩定的,譬如說,普拉達昌有可能再度換邊,與尼泊爾大會黨合作。
但明顯的是:新德里與北京都有自己在尼泊爾的中意人選——他們又針鋒相對。這樣的選舉,是國際競爭勢力在此地的再一次體現。
=== 印中在投票箱的競逐 ===
不丹 2013
不丹第一個民主選出的政府,由廷禮(Jigme Thinley)所領導,他推動多角化,並與中國建立更多連結。這使印度感到不安,因此沒有在一次選舉前再度對不丹提供瓦斯的補貼。此舉被視為企圖影響不丹選舉,廷禮輸了選舉。
斯里蘭卡 2015
該國握有大權的總統垃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e)提早進行大選。由於他親中,印度對他向北京轉向有疑慮,於是不願在坦米爾議題上與其合作。這促使西里塞納(Maithripala Sirisena)、維克勒馬辛哈(Ranil Wickremasinghe)、與庫瑪拉通加(Chandrika Kumaratunga)合作,西里塞納因此出乎意料贏得大選。
馬爾地夫 2013
在一連串動盪之後,亞明(Abdulla Yameen)打敗民主自由領袖納希德(Mohammed Nasheed)當上總統。自此之後,政爭加劇。亞明完全由中國所支持。雖然印度仍與他打交道,但因度極度期待由納希德與前總統加堯姆(Maumoon Gayoom)所領導的反對派,在下次大選中獲勝。
http://www.hindustantimes.com/…/story-faKIVJINpqAqOkyPmLr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