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耐藥菌吃進肚子】占飛|信報|忽然文化
吃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本難念的經,因為吃是文化,也是科學;食物首先是在地農業,繼而發展成工業、商業乃至跨國企業;七十億地球子民的肚子需要填飽,無處不在的食物恐慌也得要解决;故此,最搶眼的新聞是「有毒食品」、「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抗生素(antibiotics)及相關的耐藥菌(drug resistant bacteria)等等,儘管並不是陌生的詞,卻沒多少讀者去深究。
是的,地球人口爆炸,人類為了填飽肚子, 無從選擇食物種類,同時,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農場猶如食品化工廠,禽畜均以密集而封閉的形式飼養,牠們太短命了(雞的一生只有四十五天,豬的一生也只有一百二十天,「童子雞」好像早已不再流行了,但「乳豬」卻方興未艾),而且接觸太緊密,因而充斥着細菌的糞便和尿液,給禽畜餵飼抗生素,是為了遏制交叉感染,與此同時,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耐藥性,你說怎麼辦?
【死亡迷宮】
這個時候,也許不要執着於美食,不妨將焦點調向食物安全──現代城市人日常食用的,是從超市購買的廉價肉類,而抗生素所衍生的耐藥菌,正是從化工農場飼養的禽畜,經加工、包裝及運輸過程送到超市,繼而向食客散播,現代城市人活在一個「無得返轉頭」的世界,你說怎麼辦?
西方的研究人員一直提出警告,抗生素此一在上世紀改變了人類飲食及健康進程的神奇藥物,正急劇失去藥力,科學家一直告誡世人,如果不及時遏止如此的生態大趨勢,地球人就無法走出「慢性自殺」的「死亡迷宮」,因為普通感染足以致命,比如一般的膿毒性咽喉炎也會奪去幼兒的生命。
這是食物的光明時代,同時也是食物的黑暗時代,大規模生產的廉價食物一方面局部解決了飢餓問題,但另一方面,每年因耐藥性細菌導致的死亡案例多達十萬宗,首當其衝的,正是弱勢社群──免疫力低的病患者、兒童和長者,你說怎麼辦?
濫用抗生素來餵飼化工農場裏短命的禽畜,早就加劇了耐藥性,這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食品安全專家也早就達成了廣泛共識,研究食物生產的科學家不斷發出「哀的美敦書」,指出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化工農場大量使用抗生素來促進禽畜的生長,正是造成食物恐慌的罪魁禍首,但食物生產者都好像聽不入耳,你說怎麼辦?
【尿道感染】
濫用抗生素,正好給耐藥菌提供了宿主,使之得以無孔不入,繼而蔓延至人類社群,數據顯示,在美國,使用的抗生素當中,有70%以上都用於禽畜,那麼,在數據並不完整的中國、印度乃至大量新興市場,濫用抗生素又有多嚴重呢?不知道,情況不明,所以會顯得更恐怖,你說怎麼辦?
美國微生物學家蘭斯普拉斯(Lance Price)研究的是肉類大腸桿菌,他的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研究團隊在超市購買肉類,用作研究樣本,並且發現了令多種抗生素失效的耐藥性大腸桿菌,可導致人類(大多是女性)尿道感染。他為什麼會選擇泌尿系統感染作為研究對象?因為此病非常普遍,在美國,每年約有八百萬以上女性罹患此病,而感染一旦進入血液,有致命危險。
蘭斯普拉斯指出:食用含有類似病菌的肉類時,就很易感染,因為病菌在腸道內生長,然後進入尿道,況且這些由抗生素衍生的耐藥茵可以自由雜交,一旦進入人體,很容易發生變異,甚至會「人傳人」──不用接觸活的禽鳥,只是吃了含抗藥菌的肉類,就有機會受到感染,說來似乎比禽流感更恐怖,你說怎麼辦?
1 - 現代禽畜均以密集而封閉的形式飼養,雞的一生只有四十五天,豬的一生也只有一百二十天。
2 - 抗生素所衍生的耐藥菌,正是從化工農場飼養的禽畜,經加工、包裝及運輸過程送到超市,繼而向食客散播。
作者︰占飛
原載於:《信報》「忽然文化 」2013年9月20日
【把耐藥菌吃進肚子】占飛|信報|忽然文化
吃是一門大學問,也是一本難念的經,因為吃是文化,也是科學;食物首先是在地農業,繼而發展成工業、商業乃至跨國企業;七十億地球子民的肚子需要填飽,無處不在的食物恐慌也得要解决;故此,最搶眼的新聞是「有毒食品」、「轉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抗生素(antibiotics)及相關的耐藥菌(drug resistant bacteria)等等,儘管並不是陌生的詞,卻沒多少讀者去深究。
是的,地球人口爆炸,人類為了填飽肚子, 無從選擇食物種類,同時,在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農場猶如食品化工廠,禽畜均以密集而封閉的形式飼養,牠們太短命了(雞的一生只有四十五天,豬的一生也只有一百二十天,「童子雞」好像早已不再流行了,但「乳豬」卻方興未艾),而且接觸太緊密,因而充斥着細菌的糞便和尿液,給禽畜餵飼抗生素,是為了遏制交叉感染,與此同時,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耐藥性,你說怎麼辦?
【死亡迷宮】
這個時候,也許不要執着於美食,不妨將焦點調向食物安全──現代城市人日常食用的,是從超市購買的廉價肉類,而抗生素所衍生的耐藥菌,正是從化工農場飼養的禽畜,經加工、包裝及運輸過程送到超市,繼而向食客散播,現代城市人活在一個「無得返轉頭」的世界,你說怎麼辦?
西方的研究人員一直提出警告,抗生素此一在上世紀改變了人類飲食及健康進程的神奇藥物,正急劇失去藥力,科學家一直告誡世人,如果不及時遏止如此的生態大趨勢,地球人就無法走出「慢性自殺」的「死亡迷宮」,因為普通感染足以致命,比如一般的膿毒性咽喉炎也會奪去幼兒的生命。
這是食物的光明時代,同時也是食物的黑暗時代,大規模生產的廉價食物一方面局部解決了飢餓問題,但另一方面,每年因耐藥性細菌導致的死亡案例多達十萬宗,首當其衝的,正是弱勢社群──免疫力低的病患者、兒童和長者,你說怎麼辦?
濫用抗生素來餵飼化工農場裏短命的禽畜,早就加劇了耐藥性,這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食品安全專家也早就達成了廣泛共識,研究食物生產的科學家不斷發出「哀的美敦書」,指出有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化工農場大量使用抗生素來促進禽畜的生長,正是造成食物恐慌的罪魁禍首,但食物生產者都好像聽不入耳,你說怎麼辦?
【尿道感染】
濫用抗生素,正好給耐藥菌提供了宿主,使之得以無孔不入,繼而蔓延至人類社群,數據顯示,在美國,使用的抗生素當中,有70%以上都用於禽畜,那麼,在數據並不完整的中國、印度乃至大量新興市場,濫用抗生素又有多嚴重呢?不知道,情況不明,所以會顯得更恐怖,你說怎麼辦?
美國微生物學家蘭斯普拉斯(Lance Price)研究的是肉類大腸桿菌,他的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研究團隊在超市購買肉類,用作研究樣本,並且發現了令多種抗生素失效的耐藥性大腸桿菌,可導致人類(大多是女性)尿道感染。他為什麼會選擇泌尿系統感染作為研究對象?因為此病非常普遍,在美國,每年約有八百萬以上女性罹患此病,而感染一旦進入血液,有致命危險。
蘭斯普拉斯指出:食用含有類似病菌的肉類時,就很易感染,因為病菌在腸道內生長,然後進入尿道,況且這些由抗生素衍生的耐藥茵可以自由雜交,一旦進入人體,很容易發生變異,甚至會「人傳人」──不用接觸活的禽鳥,只是吃了含抗藥菌的肉類,就有機會受到感染,說來似乎比禽流感更恐怖,你說怎麼辦?
1 - 現代禽畜均以密集而封閉的形式飼養,雞的一生只有四十五天,豬的一生也只有一百二十天。
2 - 抗生素所衍生的耐藥菌,正是從化工農場飼養的禽畜,經加工、包裝及運輸過程送到超市,繼而向食客散播。
作者︰占飛
原載於:《信報》「忽然文化 」2013年9月20日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尿液bacteria 1+ 在 潘懷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活動時間:103年7月5日(星期六)下午1時30分至4時。
二、活動地點:臺北市政府2樓親子劇場(台北市市府路一號)。
三、活動內容:
(一) 腸道益生菌除了有幫助調整過敏體質、改善腸胃道症狀(腹痛、腹瀉)等促進人體健康的好處,還有一些特定的益生菌更是可以增進精神疾患病人的健康效益,因而被稱為「精神益生菌」。
根據2011年大腦行為免疫學期刊(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的老鼠試驗發現,在長期壓力之下,腸道菌種生態會有所改變,並會提高體內發炎細胞激素濃度;同年美國國家科學研究院院刊(PNAS)所刊登的老鼠實驗研究也發現鼠李桿菌具有抗焦慮的作用。
而2011年英國營養學期刊(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所進行的人體試驗印證了長雙歧桿菌(又稱龍根菌)可有效緩解健康者的憂鬱、生氣、敵意等負面情緒;2013年腸胃學期刊(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則發現乳雙歧桿菌、嗜熱鏈球菌、保加利亞乳酸桿菌以及雷特氏乳球菌等混合益生菌可以降低健康婦女焦慮情緒並活化大腦理性區域的反應。
美國太平洋實驗室(The Great Plains Laboratory)的蕭博士(William Shaw) 在2010年營養神經科學期刊(Nutritional Neuroscience)中發現,自閉症的兒童比起同年齡和同性別的兒童,他們的尿液中HPHPA濃度偏高,同時還發現精神分裂症的病人急性發作時,尿液中HPHPA濃度是正常人平均濃度的300倍,HPHPA的全名為「3-(3-hydroxyphenyl)-3-hydroxypropionic acid」(3-(3-羥基苯基)-3-羥基丙酸)是梭狀芽孢桿菌所產生的化合物,而高濃度的HPHPA會影響腦中「兒茶酚胺激素」(Catecholamine)的濃度高低,2010年因而導致自閉症症候群(刻板行為、過動等)的發生。
2013年9月ABC大篇幅報導了三個使用益生菌治療成功的個案,第一例是一位同時罹患強迫症(OC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以及一些腸胃道症狀的青少女瑪莉(Mary),長年對藥物反應不佳,多年後向波士頓精神科醫生─格林布拉特醫師(James Greenblatt)求診,格林布拉特醫師幫瑪莉做了HPHPA尿液檢查後,發現瑪莉體內梭狀桿菌數量偏高,於是格林布拉特醫師讓瑪莉先進行抗生素療程,緊接著服用高劑量的益生菌,瑪莉服用益生菌後,體內的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a bacteria)的數量明顯下降,半年後她的症狀開始緩解,一年之後症狀消失,目前已經過了三年時間,瑪莉已是高中生,且沒有再出現任何精神方面的症狀。
第二例是亞當強生(Adam Johnson)在5歲時即被診斷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焦慮(anxiety)以及一些情緒障礙,14歲時,家長採用整合醫學(integrative medicine )治療方式,檢驗血液及尿液後發現體內細菌有失衡情況,決定停止精神方面藥物治療改採取特殊飲食以及益生菌的療法,亞當強生目前可正常上課,並在樂隊中表演單簧管,對家長來說,這是最佳的治療方式。
第三例是一位10歲小男孩被診斷出鏈球菌感染造成的妥瑞氏症(Pediatric Autoimmune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Streptococcal Infection, PANDAS),在長期單獨接受抗生素療法,但症狀並未改善小男孩,後來停止抗生素療法使用益生菌後,症狀完全消失。
潘懷宗教授於是向台北市立聯合院區院長龍佛衛醫師商量,在台灣探討有自閉症症候群(刻板行為、過動等)、焦慮等症狀的兒童及青少年接受HPHPA檢查及使用益生菌療法的可行性,獲得支持後,由精神科主治醫師林世光博士申請專案研究計畫,估計將於下半年度核准開始進行,這將是台灣第一個研究使用腸道益生菌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意義非凡。
為了讓民眾可以更加瞭解精神益生菌的作用機轉及對人體精神健康益處,潘懷宗博士將於2014年7月5日星期六下午2點假台北市政府2樓親子劇場舉辦「腸道益生菌可以影響喜、怒、哀、樂」演講,免費入場,座位有限,歡迎民眾即早蒞臨入口處索票入場。
(二) 東森財經台《57健康同學會》自2010年開播以來,一千多集的內容完全秉持用簡單易懂的方式為民眾傳輸正確健康觀念,替民眾奠定健康生活的基石。 為慶祝播出四周年,《57健康同學會》更預計在7月5日當天於保健室主任潘懷宗博士開講前推出《57健康同學會》四週年主題歌曲(歌詞如附件),歌曲內容以輕鬆旋律搭配簡單肢體動作,讓民眾除了淺顯易懂的健康知識外更能身體力行,健康運動每一天! 此外,在演講結束後,潘懷宗老師與兩位主持人隋安德、許晶晶將共同為新書辦理簽書活動,《57健康同學會》所推出的『健康生活,你做對了嗎?』書中包含三大部分:一、讓生活更健康的13個祕訣,二、保健養生的10個祕訣,三、聰明選擇醫療的7個祕訣,總共30則你一定要知道的保健新知,內容精彩,不可錯過。
附件:
《57健康同學會》主題曲歌詞:
(口白)請你跟我這樣做:
走一走 甩甩手 彎彎腰 轉轉頭/
健康口訣要牢記
常運動 重營養 好睡眠 保安康
環境衛生 要保證 無毒食物 才安心
低鹽低糖 多纖維 蔬菜水果 少油份
生病就要看醫生 不要隨便 服成藥
只有保持健康的身心才能擁有 快樂的人生
(口白)請你跟我一起唱 ...
57健康 同學會 健康同學 來做伙
1234 567怎麼人數少一位
啊
失去健康喚不回 多看電視 你就會
敬請收看 東森台 57健康 同學會
敬請收看 東森台 57健康 同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