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再思]
最近教育界吹「自主學習」的風,說自主學習就令人想起「電子教學」,說電子教學又令人想起「翻轉教育」,說翻轉教育又令人想起「拍片」,說拍片又令人想起放片的學習平台,說學習平台又令人想起Google Classroom, Nearpod, Katoot之類。
教學真是窮一輩子的學習,怎樣能與時俱進都是老師要努力的。
花了一個學期,終於搞清楚新校環境、制度、課程,以及上面的追求等,所以我又開始在我的興趣上搞搞震。我從未放棄之前試驗的教學,加上翻轉教育的理念,令我之前試的有更大可行性。而且過往在課堂上花太多時間來直述好悶的知識,現可以拍片讓學生自學搞掂,然後改上課時教更重要的概念、應用、小組討論等研習。
教育長遠這樣走,成效將更好。我已經在今年設計的教學計劃裡試行這些理念,試教時效果不俗。拍片上,Apple幫我不少忙,謝謝老公的獻計,節省我很多時間。
學校最近推跨學科閱讀,遷就通識科,最終主題訂於「能源危機」。中學要教能源危機還好,小學生怎樣教能源危機?核能?輻射?
在科組裡,上面壓下來叫組員各自砌個plan出來,我就拋繪本教學。小學生難以理解能源危機、核能、輻射,我們以《希望牧場》來引入不是容易多嗎?既能教閱讀,又能學習深奧的概念,一舉兩得。結果會上人人接受,但終無人願試。我就身先士卒,為此拍片、砌teaching plan和教材。你說要縮短教學時間,加強教學目的的聚焦,好,運用翻轉教育理念,將閱讀部分移至課前預習;課堂聚焦語文運用及如何表達個人感受,順便附帶延伸學習,讓學生課後自習報章閱讀,掌握與主題相關的報導資料。但觀課後,科主任仍然嫌我的課堂太重閱讀,少語文運用。
唉,沒有深層閱讀,又怎樣掌握重點詞彙,繼而靈活運用?這題材太深,即使用這繪本都仍然很深,無老師的導讀,怎樣掌握繼而運用?校情所限,不能像一般學校延伸為數節的主題式單元學習,所以膠著中⋯
但試教期間,好幾位初小學生都反應不錯,有個小二學生聽完故事後哭了起來,最後她選了整個故事的重點詞語「希望」來創作,一口氣就寫了幾句,用詞精準,反映能從閱讀中過渡到語文運用。至於高小,大部分學生完成閱讀部分,留院時間較長的更能完成故事創作,將閱讀所學的詞彙學以致用,表達自己的感受。(見圖,寫作幾百字無難度,即使手傷、種豆或動機問題,一部IPhone+喵喵機就解決問題,科技用得好,學與教更有利)
除了用教科書的範文教學外,從繪本開始的讀寫聽說訓練仍是可行,差別在於有沒有老師肯多行多試而已。翻轉加繪本大大增加了實踐的彈性和可行性,又能縮短課時。除了語文科,我在其他學科(如德公)設計裡也試驗過,同樣可行,長遠我想這樣繼續試行下去。但前題是要有個可發揮的平台,原以為現校是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但始終校情特殊,縱然老師對繪本教學接受程度高,但要融入整個課程是天方夜譚;外間學校受主流課程及評核需要更難有空間。看來在香港想任何創新嘗試都是舉步維艱,要走得如天虹朱子穎校長般,不容易,真心佩服他👍🏻
註:上述教學在育兒過程中、與繪本館書店合作繪本班或舊校教書試驗時已有一定果效,唯在不同場合或機構分享時,仍受頗多老師質疑(畢竟舊校自由度大,不比主流學校的局限);但今在更大限制的新校試驗,也取得成效,相信放諸一般小學,也有可為的空間。每次見到孩子創新奇妙的巧思與創作,叫我感到興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