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好得意
&
原來分益蟲/害蟲呢件事係好主觀~
{我地東北週記}
圖、文:急急子
《馬屎埔的蟲蟲》
我跟着馬寶寶社區農場農夫浩旻在馬屎埔村尋找昆蟲,我問得最多的是:「呢隻蟲係好定唔好㗎?」浩旻也回答了我許多遍:「喺人類嘅角度定自然界嘅角度先?人類嘅角度會分益蟲同害蟲,喺自然界就唔會咁樣分,而係講個生態平唔平衡。」在傳統農業中,素食性的昆蟲是害蟲,因牠們會把蔬菜咬破、傷害農作物,而肉食性的昆蟲就是益蟲,牠們可以幫忙吃掉咬破菜葉的蟲子。
舉個例子,比芝麻還要小、淡綠色的蚜蟲以植物的汁液為糧食,牠們會刺穿植物來取得汁液,過程中,牠們身體攜帶着的病毒會傳播到植物身上,有機會令植物死亡。而圓形紅黑色小甲蟲──瓢蟲就是蚜蟲的天敵,牠們會捕食蚜蟲。如果真的要把昆蟲二分為益蟲和害蟲,那麼瓢蟲必定是益蟲而蚜蟲就是害蟲,但是,這樣劃分真的對嗎?在自然界中,各種生物也有牠的貢獻,蚜蟲雖然會令植物死亡,但牠們在吃飽後排出的蜜露,又能成為螞蟻的食物,更有部分種類的螞蟻會「圈養」蚜蟲。螞蟻在冬天保護蟲卵,待到春天蚜蟲孵化後,便把牠們搬運到植物「工作」以取得蜜露。對人來説,蚜蟲是害蟲,但對螞蟻來説,蚜蟲便是益蟲。是益蟲?是害蟲?這樣把昆蟲劃分其實十分主觀。
浩旻喜歡種植香草,我們在他種植的羅勒上找到蚜蟲,但他沒有殺掉蚜蟲打算:「如果個生態平衡,食素嘅蟲都唔會一時間食曬啲農作物,唔會造成好大嘅損害。農夫應該要思考,自己同自然嘅關係係點樣、希望得到幾多收成。」雖然我明白這道理,但還是有點不能接受,難道曱甴也有用嗎?想起會飛的大曱甴就怕:「你睇唔到佢做咗啲咩,又唔等於佢無做嘢嘅。可能佢默默喺背後做好多嘢,你又唔知啫。如果曱甴喺屋企出現,真係會令人覺得煩厭,但有啲品種嘅曱甴係唔會喺屋企出現,例如喺田入面出現嘅曱甴,佢哋會成啲腐爛嘅嘢,幫助分解。」雖然如此,但我還是不希望遇上曱甴。
01 蚜蟲比半粒珍珠米還要小,沒有透過鏡頭,不能看到牠的眼睛。
02 這棵羅勒被蚜蟲咬過,現在病厭厭。
03 瓢蟲是蚜蟲的天敵之一。
04 瓢蟲有不同的花紋,這款全紅色的是橙瓢蟲。
05 瓢蟲的外表可愛,這一隻的顏色較淡。
06 浩旻家中的烏嘴又出場了,與本篇內容無關。
馬寶寶社區農場 Mapopo Community Farm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