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5歲之後吧,我覺得自己刪朋友的速度遠比交朋友快😔畢竟平常玩樂、取暖壓根看不出人性,有時候還是得借助照妖鏡。
某年八月份的お盆假期我飛到華盛頓DC見當時交往的美國男友,同時當地的女性友人也約好一起聚會。
「妳竟然交了個住我附近的男友,這次務必讓我幫妳鑑定對方是否是個好男人,DC有些男人根本花花公子好怕妳被騙」朋友強調
女性友人已經認識十年以上,基本上是無話不聊的,雖然大部分時間我們分別住在不同國家,現實生活中沒甚麼交集。不過我想難得去趟DC,有朋友有男人的晚餐肯定會是美好回憶吧。
誰知道那頓飯徹底發揮了照妖鏡功能⋯⋯
我英文實在不好,平日和男人溝通他不但會放慢速度跟我對話,也會盡量用白話英語。晚餐時,朋友跟男人聊了幾句後轉頭用中文回報評價:「為什麼我住DC都遇不到這款的,而妳住在遙遠東京能透過網路遇見他就算竟然還開始交往,實在太不公平了!這男的不論工作或外表都不錯喔」
我一開始還為男人得到了朋友認證感到開心,結果接下來的晚餐時間我就被朋友當透明人了。她從頭到尾只顧著跟男人聊天,而且都是聊自己的事,壓根忘了旁邊還有我的存在😔
「我住哪裡,聽說你住某某區,我們其實住的不遠呢」
「所以你工作是科技業,我的工作基本上怎樣怎樣」
「某某博物館有什麼什麼展覽,你看過了嗎巴拉巴拉」
朋友雀躍聊了幾分鐘之後,男人表明「嗯,妳不要一直用快速英文跟我聊天,小羊會跟不上,我們放慢速度三人一起聊吧」那之後不管男人提醒了幾次,只要是朋友開的話題,裡面絕對沒有我可以插嘴的份(英文不夠強就是會吃虧😖)
那頓飯讓我內心陷入了交戰狀態,不知道是朋友粗神經還是我太小家子氣,畢竟當時的時間點,認識十年以上的朋友照理說應該比較親近才對,但為什麼對方老需要美國男人來提醒她聊天禮儀呢?
回程時我努力說服自己不要想太多,可是第二天傻眼的事來了。
離開日本時我因為太匆忙忘了在機場租wifi,來到美國後基本上出了飯店就是失聯狀態,朋友前一天晚餐就以這為理由和男人換了聯絡方式。
「我找不到她會很困擾,反正你們都在一起,不如給我你的聯絡方式吧,這樣打你電話就能找到她」
第二天早上朋友還真打了電話來,她劈頭就問男人
「等下你們行程是什麼?我在想要不要大家一起出去玩?或者晚上你們玩回來一起吃飯?」
我接過電話推辭了對方邀約後,男人為難表示「為什麼難得約個會還要被第三人打擾呢」
接下來幾天依然是電話和訊息輪番轟炸,我甚至懷疑「這難道是美式style?(朋友在美國住了十幾年)她和人交流都不劃界線的嗎?」因為電話太過頻繁,到後來男人看到手機好幾通未接來電全來自同一個傢伙時就忍不住爆炸了。
「我不覺得這人可以放身邊當妳朋友」男人攤牌
假期結束我回到東京後的一個禮拜,男人又給我看了未接來電。
「See!妳朋友又傳訊息又打電話給我,之前因為妳在這也就算了,現在妳都回去她還來騷擾我,妳應該清楚原因是什麼吧」男人報備
那之後與其說對朋友不滿,其實對自己失望更多,我覺得我好像不會看人,這件事到此刻我都還在學習。
有些我們定義為朋友、乍看之下定義為還不錯的人放在單一面向(比如吃喝玩樂)也許沒問題,可當你手中有對方覬覦的東西或有利益衝突時才是人性考驗的開始。
中年之後,大家有繁忙生活和工作得費力兼顧,所以放在身邊的人最好能通過人品測試。否則光是防這防那,以及相處後還要花莫大心理成本去消化不愉快情緒實在不值得。
生活中若有照妖鏡場合(比如我的那頓晚餐)那就是我們幸運。說到底,交朋友絕對不能任由命運和緣分擺布,還是要靠自己拿出判斷力確實篩選才行。
畢竟今天是朋友,明天可能就是仇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的網紅Chih-Wei CHUA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_光‧合作用_藝術家訪談_莊志維 Interview record (en) 中英文字幕 展覽資訊: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5%85%89%E2%80%A7%E5%90%88%E4%...
展覽 英文 對話 在 小鹿文具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 迴 轉 印 章 🅓🅘🅨
補貨上架總會被默默帶走幾顆的 MIDORI #迴轉印章 款式目前到齊囉🙌 加上前陣子進的新品共有 11 款可以挑選!這顆神奇在於它長得像傳統事務印章,但圖案都很勾錐俏皮,保留小小一顆有多種圖案的優點,蓋完乾掉就防水了!很適合搭配 #水性兩用著色筆 來塗色,色鉛筆、軟頭筆、螢光筆也都OK。
印章本身附一個 #儲墨匣,是 #黑色油性墨水,約可以蓋印 2000 次,我們也有販售專用的補充墨水!擠在儲墨墊上面就能補墨,操作起來很簡單,如果想要搭配 #水滴印台、#豆豆印台 蓋不同顏色的話,不要把儲墨匣放進去,轉到想要的圖案自己用印台沾色即可,玩法多多 ♡♡
詳細的墨水補充、印章圖案更換方式都有放在網站頁面裡,可以點進去看唷。
共 11 款,款式包含:
#可愛英文
#待辦清單
#星期與天氣(12個圖案)
#月份(12個圖案)
#動物對話框
#貓咪
#裝飾圖案
#植物
#對話框
#生活記錄
#生活日常
-
♫ MIDORI〘 迴轉印章 〙
⤹
- 單顆印章包含 10 個圖案,約可蓋印 2000 次
- 印章尺寸:7.6 x 4.4 x 2.6 cm
🅝🅣. 493
∖ 迴轉印章:reurl.cc/XW8E0R
∖ 水性兩用著色筆:reurl.cc/Dg2o6Q
∖ 防疫新生活貼紙贈送中
-
▎小鹿文具所 ◡̈
特色文具|雜貨選物|展覽空間
ᴡᴇᴅ. ᴛᴏ sᴜɴ. 𝟮 ~ 𝟴:𝟬𝟬 ᴘ.ᴍ.
桃園市新民街 𝟱𝟬 號(火車站步行 𝟭𝟬 分鐘)
ᴡᴇʙsʜᴏᴘ:www.deerforest.com.tw
┄┄┄┄┄┄┄┄┄┄┄┄┄┄┄┄
#deerforest #stationery #stationeryshop
#stationerystore #taiwan #taoyuan
#taiwanstationeryshop #taiwanstationerystore
#台灣 #桃園 #桃園火車站 #文具店 #文房具 #迴轉印章
展覽 英文 對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祈禱疫情能持續趨緩,讓我們作好防護措施,出外透透氣吧~~(減少群聚還是很重要的)
有機會,去台南認識一下#錦源興!
----
既傳統又現代 錦源興文創說出你的在地生活
文 / 咖啡貓
錦源興 Gímgoânheng
本節目摘錄於「藝論紛紛」
收聽由此去 http://www.goodnews.org.tw/content.php?id=1653265
2019年,台南百年布莊「錦源興」在第四代經營者、人稱「小老闆」的楊子興的規劃下,搖身一變為兼具「人文與時尚」的文創品牌,楊子興不只透過設計專長,創作「城市圖騰」印花產品,也積極透過展覽、演講、音樂創作,說台南在地的故事,其理念「以在地文化為經、創意美學為緯」,傳遞出第一代經營者的職人精神。
趁記得的時候 多說點故事
楊子興在一次京都旅行中,發現當地有不少知名的百年老店,其細緻的人文風景及文化品牌的形象,讓走在京都街道的子興,想起兒時記憶中、外婆家的布莊老店,那是間誕生在日治時期的布莊「錦源興染物工場」,為廿世紀台灣南部重要的布料供應商。儘管布莊老店早已在2012年時歇業,子興卻開始想著:「有沒有可能透過自己的設計專業,為這個曾外祖父打下的天下,盡一份子孫的心力?」他繼續說:「其實我並不是抱持著”想要復興家族產業”的偉大情操,我只是單純認為,家族曾有個令人佩服的歷史故事,如果後代無人傳承或加以論述,曾有的美好、恐怕會消失在時間洪流裡。
化不開的家族情感 百年布莊不再只是布莊
曾由外婆照顧的子興,記憶中模模糊糊地有著「外婆帶我去舅公家玩耍」印象,舅公的家,就是錦源興的所在地。儘管「錦源興布莊老店」,沒有太具體地存在子興的記憶中,但彷彿是種家族情感的召喚,他在多年後重新拿起「錦源興」這個名字,並以全新領域「印花設計」開啟錦源興於21世紀的嶄新之路。
品牌設立初期,畢業於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室內設計組、成功大學產業設計研究所的楊子興想著:「能否以當代的文創設計、跨越時空與1923年誕生的錦源興對話?」北漂數年的他,於2018年底重回台南老家,展開一連串的家族訪談,慢慢建構起「錦源興」的故事與精神,並將百年布莊「錦源興」轉型為以文創為主的設計品牌,同時創立「錦源興空間」藝廊,策劃多種不同類型的展覽、發行文宇刊物,甚至期待推出錦源興舞台劇等多元的表演藝術作品
「感受在地美好生活」品牌精神
起初思索錦源興的品牌精神時,子興想起「感受在地美好生活」是句挺有質感的說詞,這句話也潛移默化地發生在每個細節。他說:「我認為所謂的文化,並不是交由官方所定義的”文化”才能稱之,對我來說,”蒼蠅拍”可能也是個文化、台南的”水果店”也是種文化⋯⋯」慢慢地,每年在台南過冬的黑面琵鷺,成為子興設計筆下的「千鳥」、日曬充足口感獨特的關廟麵⋯⋯都成了子興的創作素材,當這些看來稀鬆平常的圖騰化身為充滿個性的文創產品,不只道出了錦源興的品牌精神,甚至也激發了鋼琴演奏家何宣恩的想像,成就了「台南印象專輯」。
全球首張「印花X鋼琴」跨界創作專輯
台灣被稱為是「手搖杯的天堂」,鋼琴家何宣恩透過「珍珠奶茶」一曲,以裝飾音展現烹煮珍珠時,珍珠浮上水面的愉悅心情;結合台灣民謠「天黑黑」及「白鷺鷥」謬思的「千鳥」一曲,提及黑面琵鷺每年在台南曾文水溪口度冬的情景。子興憶及起初和宣恩構思專題主軸時,中文名稱「台南印象」是挺早就作的決定,而「HOMESICK」鄉愁一詞,曾放在英文名稱的考慮範圍內,不過後來他們左思右想,最終期待這是一張能鼓舞及陪伴人心的作品,最終定調為:『Memories of Tainan』,欣賞「台南印象專輯」樂曲,你會理解子興口中所提的「感受在地美好生活」的精神。
基督信仰帶來的兼容並蓄
仔細端詳錦源興的LOGO,乍看下為「井」字號,但從不同角度有幾個延伸意義,如井字號,代表經緯線的交織,比喻著布的紋理姿態;「井」這個設計圖騰,相似與「興」字的簡寫;仔細往LOGO一看,一個驚嘆號躍然於眼前,代表著新時代的錦源興,是以創意翻轉家族故事的文創品牌;我們更發現,此圖騰融合了好幾個十字架,錦源興第一代創辦人,是台南看西街教會的會友,基督信仰也是這個百年布莊家族極其重要的前進力量。「家中長輩對我這個晚輩所作的決定,大多全力支持,我想這和家族長輩們大多是基督徒、心胸寬大有關」走過開創初期的自我懷疑與探尋,子興不斷為錦源興尋找多元發展的可能性。我彷彿看見子興向錦源興創辦人外曾祖父張相先生在揮手:「阿祖,謝謝你創立了錦源興,現在讓我繼續來說在地的故事!」
圖一 錦源興第四代經營者楊子興與其設計的印花創作
圖二 充滿故事性的錦源興文創品牌LOGO
圖三 台南印象專輯古早味的平面設計
#本文刊載於佳音廣播月刊2021年7月號
展覽 英文 對話 在 Chih-Wei CHUA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7台北當代藝術館_光‧合作用_藝術家訪談_莊志維
Interview record (en) 中英文字幕
展覽資訊:https://www.mocataipei.org.tw/tw/ExhibitionAndEvent/Info/%E5%85%89%E2%80%A7%E5%90%88%E4%BD%9C%E7%94%A8%EF%BC%8D%E4%BA%9E%E6%B4%B2%E7%95%B6%E4%BB%A3%E8%97%9D%E8%A1%93%E5%90%8C%E5%BF%97%E8%AD%B0%E9%A1%8C%E5%B1%95
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
Spectrosynthesis - Asian LGBTQ Issues and Art Now
展覽時間│2017/09/09-2017/11/05
策展人│胡朝聖 Sean C. S. Hu
參展藝術家群│王文清 Jimmy Ong、王亮尹 Wang Liang-Yin、王俊傑 Jun-Jieh Wang、王海洋 Wang Haiyang、西亞蝶 Xi Ya Die、侯俊明 Hou Chun-Ming、陳建北 Chen Chien-Pei、席時斌 Hsi Shih-Pin、陶輝 Tao Hui、席德進 Shiy De-Jinn、莊志維 Chuang Chih-Wei、曾吳 Wu Tsang、曾怡馨 Tzeng Yi-Hsin、黃馬鼎 Martin Wong、黃漢明 Ming Wong、曾廣智 Tseng Kwong Chi、楊嘉輝 Samson Young、鄢醒 Yan Xing、溫馨 Wen Hsin、譚浩 Ho Tam、蘇匯宇 Su Hui-Yu、顧福生 Fu-sheng Ku
年度教育贊助│文心建設
參展作品│黑暗中的彩虹 Rainbow In the Darkness
參展藝術家│莊志維 Chuang, Chih-Wei
莊志維,1986年生於臺灣臺中,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研究所,與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雙主修的養成對莊志維各有重要的影響。他說:「創作時新媒體藝術比較是像往內挖掘;但是建築必須向外考量空間關係…」。擅於運用光與空間創造互動裝置,探討人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創作的命題從自身對於生命細微體驗的微觀一一向外延伸出與歷史文化的關係。如:2010年因友人離世的巨大傷痛,創作了《靈魂的重量》與《宇宙》。2014年用生命所遇的片段,如一粒粒細沙堆積成個展「浮島」的概念。2014年探討人類環境、科技與疾病關係的《感染系列》。2015年指涉宇宙秩序中之不可抗力,受制於文明與社會秩序的《轉生樹》,與揭示華麗姿態背後共生關係的「陰翳」個展等。至今於創作歷程中仍不斷追尋跨領域間的揉合,呈現理性與感性並存的藝術美學。
《黑暗中的彩虹》以陣列形式結合廣場空間,成為一因地制宜的互動裝置作品,以此開啟一場與大眾的互動對話,觀者可以穿行其間,進入被忽視抑或不被看見的間隙中;亦可藉由尖銳物在覆上黑色塗布的作品表面,刻畫、刮繪或留下任何訊息或圖案;到了夜晚,這些被刻畫的「作品」猶如一道道的傷痕,經由內置的多彩LED燈照射下透出美麗的彩虹光線,彷彿敘事了最殘忍的亦是最美麗的影射,以此象徵同志在面臨主流社會體制壓迫時,仍團結凝聚以勇敢的姿態正視傷痕。因此藝術家所寓意的裝置作品、空間義涵及觀眾參與構成三位一體,其互動的、共構的、動態的,促使了獨特意義的產生,同時在隱含權力定向的公共場域中綻放出有意義的形式,期盼觀者省思LGBTQ所面臨的困境與傷痛,並經由象徵包容與愛的彩虹光照耀,共同朝往平權道路,為具有歷史象徵性的意義創作。
作品網站介紹
http://www.chuangchihwei.com/work-rainbow-in-the-darkness-2017.html
展覽 英文 對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油畫創作展 馬如龍(馬俊麟)專訪
▲「我心中的宇宙,宇宙中心的我」藝術家馬如龍以太空為背景、結合人像,試圖將創作者的孤獨狀態具體化。
▶自小立定志向◀
從小馬如龍對於繪畫可說是情有獨鍾,幼稚園自己拿著空白簿子畫四格漫畫,到國小、國中在漫畫堆中創作獨家漫畫,國中憑著天份與自信考上復興商工、進入西畫組,進而對於油畫與純藝術感到興趣,從高中到大學,馬如龍秉持對於人像繪畫的喜愛,持續以人像作為創作主軸,發展一系列的作品。在進入研究所後,他開始思考自身創作的符號與特點,開始觀察與分析藝術市場。
▶人像創作的起點◀
進入復興商工西畫組,馬如龍便喜愛上畫人物,以身邊同學為對象,以紀錄的心境繪下週遭的人事物。這時期的創作著重於寫實技巧。到了大學時期,仍持續以自己所偏好的人物像為創作主題,畫中主角呈現無表情與性別界線模糊的狀態,描繪都市中人們空殼般度日,人物姿態各異、四周擺放無意義的水果,形成荒謬組合的眾生相,展現年輕一代有些輕蔑的態度,以及被現實困住的狀態,並在創作時提出「為什麼我們是人?」這樣的疑問,反思自己創作的初衷。
退伍後工作兩年還未考取研究所時,存了一些錢才重回創作之路的馬如龍,面對睽違三年的創作,試著用一種重新出發的角度來創作,利用各種新工具等等來象徵重新開始的契機。在進入研究所後,馬如龍便開始探討多年來的創作脈絡,以及尋找自己的藝術語彙。在以往的創作中,他認為觀者在閱讀作品會有困難,似乎無法解讀、易被忽略,希望作品之間具有串連性,因此開始尋找獨有的藝術語彙與了解市場性,這樣的探討過程為此次展覽的前言。
▶關於孤獨◀
因家庭的關係,馬如龍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有許多時間一人獨處沒有與他人分享的機會。馬如龍認為「孤與獨在中文原分別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孤為喪父的兒童,獨為老而無子。兩字合併後多指作一種孤單的,單一的狀態。但孤獨在英文中代表的是 alone 並非 lonely,縱使周遭有人,個人進入不被打擾的狀態也可稱為孤獨。所以在此指藝術創作中的孤獨指的是一種思緒不被任何人打擾的隱遁狀態。」馬如龍以往的作品以提出社會議題或是批判性為主,展現都會中一種「無」的狀態。
作家蔣勳在《孤獨六講》中提到「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是莊子說的『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是確定生命與宇宙的對話,已經到了最完美的狀態。這個『獨』,李白也 用過,在〈月下獨酌〉裡,他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是一種很自豪的孤獨,他不需要有人陪他喝酒,唯有孤獨才是圓滿的。又好比你面對汪洋大海或是登山到了頂峰,會產生一種『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的感覺,沒有任何事情會打攪,那是一種很圓滿的狀態。」。
▶衍伸為太空狀態◀
馬如龍認為在太空系列創作中,他並非強調太空的美好或夢幻,現實中太空沒有介質因此無法傳遞聲波、也看不見星空,其實是一種黑暗孤寂的狀態。與其說太空系列是在表現太空的樣貌,他個人認為更像是反芻對於生命探討和自身靈魂剖析的具象化。同時他也探討到生死的問題,大家都是一個人到來這個世界上經歷生老病死,也許過程中有家人的陪伴,但離開世間的時候也是一個人。馬如龍也舉例許多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與音樂家,他們的不朽作品多半是在極為孤獨的狀態下所創造出來的。
人類因為好奇而不斷往太空進行探索,想知道宇宙的起源與邊界。這樣的一個過程,馬如龍覺得像一位藝術家而創作的過程像是太空人在外太空這樣一種孤獨的存在,人類在外太空的的探索過程就像是藝術家在探討藝術的本質、與藝術市場的未知性。而從馬如龍作品中人像呈現訊號不良的模糊樣貌,堆砌出整體圖像與觀者之間一種攝影繪畫與擬真再現的曖昧關係。既是真實,也並非真實的狀態。
▶畫面中的象徵符號◀
在太空系列的作品中,馬如龍將氣球帶入畫面當中,除了具有提升畫面彩度的功能,他也問採訪者是否想過「為什麼人要發明氣球?」,這些常出現於遊樂園和歡慶場合當中的氣球,代表美好與希望、帶給人喜悅,是一種慶祝與童年的象徵,卻也短暫而易逝。現實當中,溫度與壓力的關係氣球無法存在於外太空,遑論飄浮。在畫面中,無法看出性別的太空人手握氣球代表著我們進行的探索旅程是保有希望的,像是孩提時的繪畫初衷,也象徵生活中我們面對的世界表面和諧但內在充滿不安定。
馬如龍認為,精神上不安定與渴望逃離,卻同時要正面保持希望、建構系列的創作核心,而太空人在太空中展演的小荒謬,也正反映了現今藝術作品多利用詼諧、反諷,甚至帶點不知所云,表現出我們所處的世代與現狀。
▲馬如龍以人像結合宇宙,展現孤獨與寂靜,表現藝術家創作的狀態。
(文:金車文藝中心)
馬如龍簡歷:
復興商工美工科西畫組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
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西畫創作組
重要得獎記錄:
2016 新北市美展油畫類 優選
2016 璞玉發光 西畫類 優等
2016 全國油畫展 優選
2016 百號油畫展 優選
2014 璞玉發光─藝術行銷活動 西畫類 首獎
近期展覽:
2016 他/她 人物油畫群展 雅逸藝術中心 台北
2016 第二屆鴻梅新人獎巡迴展 新竹生活美學館 台灣藝術大學國際展覽廳 台北
2015 師大雙年展 徳群藝廊 台北
2015 「幾何」---馬如龍個展 桃園客家文化中心 桃園
2015 "看,我在台北”新一代人文風景特展 台北信義新天地A98F 台北
策展單位: 金車文藝中心
展出日期:0107-02/26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南京館地址: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