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幾個來找我的案子都跟原民文化有關,從本屆金曲獎大力鼓勵原民文化的趨勢來看,這股原民文化浪潮威力勢不可擋,我也在工作過程中,開始有意識地去了解腳下這塊土地所承載的文化印記。
.
如果你跟我一樣想開始了解原民文化,卻又不知道從何著手,我覺得先為自己安排一些跟原民部落有關的小旅行,會是一個不錯的開始。疫情前開跑的梨山地景藝術節,雖因疫情而中斷了一陣子,但也因此而延長展期,可以看看兩位原民藝術家與兩位平地人藝術家的藝術作品,從中感受藝術與文化結合的魅力。
.
策展人之一的 #郭政忠 表示,梨山地景藝術節展覽基地位處高山,透過藝術創作將原住民的飲食與狩獵文化等傳達給觀者,同時也讓藝術創作深入在地生活,藉此擾動部落重新檢視自己的文化,找出值得珍惜的美感與工藝。另位主要策展人 #張漢寧 說,去年開始,交通部觀光局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就一直積極導入藝術策展的概念到部落,透過本次可說是「台灣最高」的地景藝術節舉辦,將梨山環狀的四個部落以藝術創作來串連,傳達出在地的文化與故事。曹代理處長則說,希望遊客不只來看作品,既然都到了部落裡,希望大家能放大感官欣賞山裡的蟲鳴鳥語、藍天綠林,更能在尋幽探訪的時候,不小心就發現隱藏在部落的共創藝術作品。
.
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策展人 #北川FRAN 認為,在嚴峻的大自然中一同生活,而變得堅強挺拔的人們,其智慧與技術、想法與祈念,都和這片田園、森林、生活息息相關,#人類的睿智總是在大自然裡日積月累,進而形成文化。對我來說,生活在部落裡的原住民們,身上所承載的文化與技藝,都是台灣這塊土地的珍貴遺產。藉由當代藝術創作,把這些文化與記憶傳承下來,讓部落的人找回自我的榮耀感,相信他們能成為引領台灣藝術前進的風,帶著我們這些平地人領略,真正屬於台灣山林的這片美好。
.
#作品介紹我放圖片裡
#更詳細的原文介紹可以到留言點原文連結
#想看我跟山林的美照可以點到IG去(誤)
#我在梨山不離山
#山間遊蹤 #交通部觀光局 #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新佳陽部落 #梨山部落 #松茂部落 #環山部落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匯聚了包括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74件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藝術家青春炙熱追求藝術「不朽」的年代。除了展覽本身經典、精緻完整的企劃 #北師美術館 更邀請音樂人 #王榆鈞 為展覽錄製專屬的語音與音樂導覽,王榆鈞投入每個和作品對話的發想與時刻,共為展覽總共譜曲與錄製3...
山地陽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導遊闢謠解惑 ~ 認識西班牙】
昨天問的西班牙地圖,有不少人認出很多西班牙地理、文化、景點、藝術、音樂 ... 的東西,現在導遊公佈答案在此:
1. España:西班牙的英文是 Spain,西班牙文則是 España
2. 西班牙國土面積 504800 km2
3. 西班牙人口 46087000 人
4. 歐元:西班牙的貨幣
5. 西班牙的國徽:由幾個組成西班牙的王國的紋章組成
6. 西班牙國旗
7. 西班牙是 1986 年加入歐盟(那時候叫做歐洲共同體)
8. Ramón María del Valle-Inclán: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和新聞記者
9. langosta:大西洋典型的龍蝦
10. Torre de Hercules(海克力士塔):建造於公元一世紀,是目前唯一還在使用的古羅馬燈塔,世界遺產
11. 指南針
12. Cueva de altamira y arte rupestre paleolítico del norte de españa(阿爾塔米拉岩洞以及西班牙北部舊石器時代的岩洞壁畫):保留了三萬五千到一萬一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的岩洞壁畫,世界遺產
13. Leonardo Torres Quevedo:西班牙著名的工程師和數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腦遊戲和機械手臂的原型,也是西班牙第一個飛船的設計人。
14. Mar Cantábrico:坎塔布連海
15. Museo Guggenheim Bilbao(畢爾包的古根漢博物館):由建築師 Frank Gehry 設計
16. 西班牙的鄰居:法國
17. Guernica(格爾尼卡):畢卡索的名畫,第一次展於 1937 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的西班牙館
18. Perro de montaña de los Pirineos(庇里牛斯山區的牧羊犬):庇里牛斯山地區的巴斯克人數百年來沿用的一種牧羊犬
19. Mortadelo y Filemón:西班牙老少都愛的漫畫,是漫畫家 Francisco Ibáñez 的創作
20. 西班牙的鄰居:安道爾
21. Sagrada Familia(聖家堂):建築師高第的心血結晶,預計 2026 年完成,世界遺產
22. Los relojes blandos de salvador dali(達利的軟鐘):超現實主義大師達利最具代表性的創作之一。
23. Sol de Miró(米羅的太陽):米羅免費替西班牙旅遊局設計的 logo,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抽象符號來標示一個國家的例子
24. Tárraco(塔拉戈):羅馬帝國時期的近西班牙(Hispania Citerior)的行政和商業中心,現在那些羅馬遺跡是世界遺產
25. Santiago Ramón y Cajal(拉蒙-卡哈爾):著名的西班牙醫師,于 1906 年榮獲諾貝爾醫學獎,被公認為現代神經科學之父
26. Ebro(埃布羅河):伊比利半島第二長的河流
27. Francisco de Goya(哥雅):西班牙西班牙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的宮廷畫家,在馬德里的普拉多美術館可以看到許多他的著名畫作
28. el racimo de uvas(一串葡萄): 西班牙生產品質優異的葡萄酒,全國有 69 個受原産地名稱制度(Denominación de origen)保護的法定產區,其中拉里奧哈(La Rioja)產區更曾被評為全球最佳葡萄酒產區
29. 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
30. 馬德里的 Fuente de Cibeles(希西貝萊斯女神噴泉):馬德里最重要的地標
31. Real Monasterio del Escorial(艾斯柯里亞皇家修道院):菲利普二世于 1563 年下令修建的皇家修道院,世界遺產
32. Las Meninas(侍女圖):西班牙黃金時代畫家委拉斯奎茲(Diego Velázquez)在 1656 年完成的一幅畫作,現收藏於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館
33. Muralla de Ávila(阿維拉的古城牆):修建於公元十一世紀,世界遺產
34. la concha de Santiago(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貝殼):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標誌,而聖雅各伯朝聖之路則是世界遺產
35. Catedral de Santiago de Compostela(聖地牙哥·德·孔波斯特拉主教座堂):供奉聖雅各伯的聖骨的教堂,聖雅各伯朝聖之路的終點,世界遺產
36. Vasco Núñez de Balboa:西班牙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的探險家
37. Duero(杜艾羅河):是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條主要河流。
38. Hola:西班牙語的「你好」,發成「歐(o)拉(la)」的音。
39. Acueducto de Segovia(塞哥維亞的引水橋):建於西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留下來的一個重要的工程,世界遺產
40. 西班牙的鄰居:葡萄牙
41. Guitarra(吉他):典型的西班牙樂器及佛朗明哥音樂的樂器
42. Bailaora flamenca con castañuelas:拿響板的佛朗明哥舞者
43. Toro:鬥牛
44. Tajo(塔霍河):是伊比利亞半島最大的河流
45. Guadiana(瓜地亞納河):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一條界河,是伊比利亞半島第四長的河流
46. Molino de Viento(風車):卡斯提亞-拉曼恰(Castilla-La Mancha)自治區典型的景觀
47. Don Quijote de la Mancha y Sancho Panza(來自拉曼恰的吉訶德和桑丘·潘薩):十七世紀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小說《唐吉訶德》書中的兩位主人翁
48. Paella(燉飯):西班牙最有名的一道美食
49. Islas Baleares(巴利亞利群島):西班牙有名的度假勝地
50. Mar Mediterráneo:地中海
51. Autogiro(自轉旋翼機):介於飛機和直升機之間,由西班牙工程師 Juan de la Cierva 發明
52. Naranjas y limones(橘子和檸檬):橘子和檸檬是盛產于西班牙東部沿海的水果。
53. La Dama de Elche(埃爾切的婦人):西元前四世紀初、西元前五世紀末的伊比利人石雕
54. Submarino Peral(佩拉爾潛艇):由電力推進的螺旋槳潛艇的前身
55. Canario(金絲雀):金絲雀原產於加那利群島(Islas Canarias)
56. Plátano(香蕉):加納利群島(Islas Canarias)產的香蕉
57. El Teide(特伊德):加納利群島的特內里費島的火山,世界遺產
58. Tomate(番茄)
59. Federico García Lorca(加西亞·洛爾卡):20 世紀的西班牙詩人
60. Camarón:一種西班牙典型的蝦子
61. Olivos(橄欖樹):安達盧西亞自治區一望無際的橄欖園
62. Guadalquivir(瓜達幾維河):西班牙的第五長河
63. Giralda(西拉達塔):塞維亞主教座堂最醒目的建築,世界遺產
64. 哥爾多巴大清真寺(Mezquita de Córdoba)裡的伊斯蘭教的馬蹄形拱,世界遺產
65. Estrecho de Gibraltar 直布羅陀海峽
66. Manuel de Falla(法雅):西班牙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音樂家
67. La Niña, La Pinta y la Santa Maria:哥倫布率領的三艘船
68. El Océano Atlántico:大西洋
69. Cristóbal Colón(哥倫布)
70. 西班牙的鄰居:摩洛哥
詳細資料,請參考我的舊文章:
https://lichingwang-barcelonaguide.blogspot.com/2016/05/blog-post.html
#西班牙 #西班牙地理 #西班牙文化 #西班牙景點 #西班牙藝術 #西班牙音樂
山地陽介 在 Sunny‘s 愜意時光 & 食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生命的養分來自於 陽光、空氣、水,我每天都喝很多水, 一起床一定先喝一大杯水。
喝進身子裡的水,水質的好壞也有差!
大家知道 硬水和軟水的差別嗎?
✨軟水多為天然水
ex:遠離城市未受污染的雨水、雪水都屬於軟水;
大部分地下水屬於高硬度水。
軟水硬水,除了鈣鎂離子的含量,硬水的飲用上對健康與日常生活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像是水壺底部經常出現的白色沉澱物,就是硬水煮沸時生成的。
🇯🇵去過日本旅行,都覺得日本的水很好喝,
真的不是媚日崇洋的心態,而是他們的水質都很講究。
在台灣也可以喝到是日本好水~
日本名水13℃ 原裝日本進口天然礦泉水 ,來自日本的熊本縣~
沒錯~ 包裝上那可愛的吉祥物熊本熊的故鄉
經阿蘇火山百年淬鍊,汲取自阿蘇活火山地帶的地下泉源,經過層層玄武岩過濾之下,✨水質總硬度僅36mg/L、pH值為8的軟水,
喝起來甘醇甜美,而且還含有豐富礦物質:鍺、鍶、鉬、釩,
每天持續補給純淨溫和的軟水,有益健康。
水雖然表面都是無色無味
但是喝入口的感受真的會很明顯!
日本名水13℃口感柔潤爽口,
入喉時滋味更是清甜甘冽,
有著非常純淨的韻味。
現在夏天,出外運動艷陽高照、
回到室內又是吹冷氣
水分流失得快,
這時候來一瓶日本名水,
順口甘甜的水質,
喝下非常暢快舒爽,
瞬間解了身體的渴。
日本名水13℃採
無人接觸自動化作業,
水源地直接裝瓶
有 600ml 隨身瓶,
也有家庭號6000ml
外出就帶隨身瓶;
家庭號瓶裝水,
不用擔心太大瓶不好倒,
它有貼心的聰明設計,
喝水也可以變得很優雅;
紙箱拆折後,搭配儲水頭,
可變身飲水機,放家裡經濟又方便。
好水更適合用來烹調料理或是泡茶泡咖啡沖煮使用
除了帶出食物本身的甘甜
日本名水13℃用來煮米飯吃出來的感受最明顯了,
米飯Q軟帶著飯香,
連不愛吃白米飯的我,
都不知不覺扒完一整完白飯;
每天都要喝的咖啡
用來日本名水13℃來咖啡,
喝起來更加的濃醇香,
風味都更加提升了呢!
多喝水、喝好水,
一起當個水水女人!
🎊喝好水有回饋 揪好友領優惠
👉 https://tinyurl.com/yhbpdmwa
(🔗個人首頁簡介可直接點擊連結)
🎈專屬代碼: SPECIAL2021
買兩件多折50元
#這夏健康啦 #熊本熊 #天然泉水 #鍺鍶鉬釩 #日本名水13度c
#晴天吃美食 #水 #日本 #water #watercolor #宅配美食 #網購美食 #日本直送 #日本水 #japan #熊本 #熊本グルメ #japanesefood
山地陽介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匯聚了包括黃土水、陳植棋、陳澄波等74件前輩藝術家的作品,展現了藝術家青春炙熱追求藝術「不朽」的年代。除了展覽本身經典、精緻完整的企劃 #北師美術館 更邀請音樂人 #王榆鈞 為展覽錄製專屬的語音與音樂導覽,王榆鈞投入每個和作品對話的發想與時刻,共為展覽總共譜曲與錄製31個語音導覽。
在過程中她試圖以音樂表現 #前輩藝術家 的思想與感知,以音樂與語音腳本為觀賞者創造一個與作品獨處、對望的寧靜時空氛圍。例如面對 #黃土水 的《#少女》胸像,是展覽走進的第一件最顯目的作品,她思考當觀眾站在陽光與玻璃窗前,應該以何種音樂開啟對於這趟「不朽的青春」的啟程。另外包括 #藍蔭鼎 的《#永樂市場》以電影感的方式詮釋人流的動態與市集的生活感。而在 #呂鐵州 的《#鹿圖》中,音樂則模擬鹿群在林中的穿梭跳躍的靈動感,以及 #陳澄波 的《#東台灣臨海道路》有海浪聲和 #鍾玉鳳 彈奏的琵琶聲,音樂性上可以辨識的傳統質地與其創新的意涵。和 #陳進《#山中人物》、《#山地門社之女》以音樂模擬女性藝術家在面對作品質地、筆法的思考。
王榆鈞在與藝術品對話的過程,重新思考藝術不朽的意義,也透過音樂配樂的編寫和閱讀前輩藝術家的史料中,感受到每個深刻面對自我創作的當下。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張玉音 Chang Yu-Yin、李孟學Li Meng-Hsueh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音樂Music|王榆鈞 Wang Yu-Jun、鐘玉鳳 Chung Yu-Feng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MoNTUE、王榆鈞 Wang Yu-Jun
📌相關閱讀|
📍《典藏ARTouch》「不朽的青春」相關書寫|
👉北師美術館「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藝術的重探與再譯 http://bit.ly/3nFFdAC
👉江文瑜的陳進書寫:《山地門社之女》背後的女性系譜與陰性書寫 http://bit.ly/3i4UmKE
👉「地方」的現代性,林之助的風格變奏 http://bit.ly/3sjU5bg
👉以影像作為歷史書寫,「藝術很有事」:想像一檔藝文節目更優質的格局 https://bit.ly/3oDrtI3
不朽的青春──臺灣美術再發現
展期|2020.10.17-2021.01.17
地點|MoNTUE北師美術館
---
📌V-Touch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展覽」作為一個通道,邀請各位在螢光幕前直擊展覽現場與幕後之後,走進展場,或再深掘相關議題。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山地陽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華工泛指於晚清時,前赴海外工作的華人勞工以至苦力,通常是來自窮鄉僻壤的農民或漁民(特別是廣東五邑地區),被招工館等仲介公司欺騙或詐騙至海外謀生,他們會收到首期的預付薪酬,但是需要扣除一筆介紹費用、交通費用和傭金(這種做法被廣東人稱為「賣豬仔」,而招工館則又被稱為「豬仔館」。他們當中不少人因為無法返回中國,而且得不到僑居地的公民權利、無法獲得移民資格而客死異鄉。在19世紀中後期至20世紀初,由於這些出國的勞工都會簽約,稱為契約華工,俗稱為賣豬仔。販運、交易豬仔的地方名為招工館,俗稱為豬仔館,葡話叫Barracoon(音譯名巴拉坑)。澳門在19世紀時期是人口販賣中心。聖安多尼教堂與大三巴牌坊之間是豬仔館林立的地方。2006年,加拿大總理哈珀以廣州話就百多年前政府向華工徵收人頭稅道歉,並且宣佈賠償方案。在西方人發現新大陸和開拓南亞殖民地之後,他們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來開採殖民地的資源,從非洲引進黑奴。1800年代初,英國等殖民者禁止非洲奴隸貿易後,轉從印度和中國引進豬仔。賣豬仔一詞,是中國人的自嘲之稱,西方人稱「苦力」Coolie Labor。最早的「豬仔」是去南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和泰國等地)。豬仔的本質上是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契約(合同)載明工作期限和工資待遇。期限一般有三年、五年和十年等三種。待遇根據合同長短而定。十年期的「豬仔」預付安家費二十銀元,五年的十五元,三年的十三元,提供一日三餐和住宿。1849年之前,美國華人人數很少,只有區區325人,他們大多是官員,商人,也有少量學生和馬戲演員。1848年1月,美國舊金山(舊金山)發現金礦,同年3月小道消息傳開,各地淘金者蜂擁而至。1849年消息傳到中國,隨即有323個廣東人前往淘金。1849年又有450人達到舊金山,1852年有兩萬人到達。他們主要來自於廣東臺山、開平和恩平地區,比如1854年寧陽會館就接待臺山籍人8349人。雖然金礦在法律上歸美國聯邦政府所有,但當時民間金礦開採通行規矩是打樁劃界,誰有效開發,歸誰所有。1850年加州政府開始徵收每月20美元的開礦稅。1852年改徵每月3美元/人的外籍礦工稅。到1860年代,河床表面金礦大部分被淘走,唯有實力大公司才有能力繼續開採,當時礦工工資在1-3美元/天之間。淘金發財機會大大減少,一些中國人打道回府,一些人轉道去澳大利亞或加拿大溫哥華繼續淘金,一些人轉行開洗衣店和中餐館,還有一些人去修鐵路。1863年開工的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工程開工,吸引了大量華工。鐵路華工月薪為30美元,食宿基本自理,鐵路公司也會提供一些生活幫助。和歐洲移民攜全家定居不同,華工前往美洲的目的是賺錢回鄉買田置產,所以85%以上為單身青壯年文盲男性,少量女性基本上作為性服務提供者存在。1862年《反苦力法》生效,不鼓勵外籍勞工入境,並向外籍勞工徵收每月2.5美元的「人頭稅」。到1870年,雖然中國人佔加州總人口比例只有8.6%,但佔勞動力的比例高達25%。到1880年,舊金山地區,華工佔總勞動力的1/3。19世紀中葉以後,社會主義傳入美國,美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要求提高工資待遇和改善工作條件的罷工活動此起彼伏。但每當歐洲移民勞工罷工,華工就「乘虛而入」。歐洲白人移民將勞工工資大幅下降歸咎於中國「苦力」,針對華工的暴行屢有發生。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禁止任何華工入境(但官員、商人、學者和學生等其他人員不受影響),而且規定已經在美的中國「苦力」需要在離境前事先申請「回美證」才能返回美國,意圖減少中國「豬仔」的數量。在1900年前,到達加州的中國人高達30萬人,留下來的大約為10.7萬人。1862年美國《反苦力法》生效後,契約勞工(contract labor,又譯合同工)獲得自由,他們可以自行選擇僱主。但舊金山中國六大公司(The Chinese Six Companies,中華總會的前身)宣稱,他們早在1853年就停止輸入契約勞工,改用「信用票」制度(Credit-ticket System)。當時,從香港到美國加州需要2-3個月的海上航行時間,中途可能遭遇海盜和風暴,風險極大。而且勞務公司(中國六大公司)一般需要替赴美華工預支三筆費用:給華工父母的寬慰金(20美元左右,一般家庭選擇不要),船票(40-50美元)和路途開銷(20美元)左右。運送一名華工,成本在60-90美元之間。華工可以自由選擇僱主,只要按照合同每月償還這筆「貸款」就行。這樣的系統理論上符合美國法律。但中國放貸公司為了盡快收回成本,常會和華工的工頭勾結,讓他們每月代扣工資用於還貸,還會對華工本人和其在中國的家人採取威脅手段,脅迫盡快還貸。還款總額依還貸期的長短而不同,一般來說,華工需要為他們的美國之行付出200-300美元的代價。一些華工,選擇向親友借錢,或等待哥哥從美國寄錢回來成行。親戚帶親戚,老鄉帶老鄉,有的村莊幾乎家家有人出洋謀生,比如1877年有200多人跟隨海宴沙欄村華工李仍去了美國。
山地陽介 在 スーツ 交通 / Suit Trai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未成線の趣味は廃線マニアと通じるところがあると思います。未完成に終わったのですから廃線跡ではありませんが、平らな土地や緩やかな曲線、橋梁にトンネルなど、そこに列車が走ることを容易に想像できるものが現地に残っていることが多く、実地を歩くのも楽しいものです。2018年10月に、越美線を全線踏破したのですが、いまだ動画を作っていません。そのうち投稿します。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このチャンネルでは専ら公共交通機関、特に鉄道を取り上げております。
鉄道マニアの世界を一般の方が楽しめるような形で紹介する動画を心がけています。
マニア成分を取り除き、旅の楽しさを感じていただくことを目的として運営しているチャンネル、「スーツ 旅行」チャンネルも用意してありますので、気が向くことがありましたらご覧ください。
▶スーツ旅行チャンネル→https://bit.ly/39j8H09
〈連絡先・SNS〉
□スーツ公式サイト→http://www.su-tudouga.com
□Twitter→https://twitter.com/usiuna7991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uit_ryoko_channel
□ご連絡先→me-ru@su-tudouga.com
取材依頼や案件なども募集しておりますので、お気軽にお問い合わせください。
※贈り物や差し入れに関しましては、現在受け付けておりません。
〈アフィリエイト欄〉
■Amazon→https://amzn.to/2WDfxLf
■楽天→https://bit.ly/3blWtVV
このリンクを介して買い物をして頂きますと、私の懐に売上の一定割合が入ります。しかし悩ましいのは、協力頂いた皆さんには何の見返りもないということです。せめて皆さんから頂いた額を見て、視聴者への感謝の気持ちを忘れぬようにします。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引用
Rsa - westwindがJR岩国駅構内にて撮影したものから必要部分をトリミング,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5975316による
Rsa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3911323による
Rsa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6079316による 山陽線
Mitsuki-2368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221315による 山陰線
Onagadori - Contributor Onagadori takes a photograph, Copyrighted free use,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98082による 上郡駅
Mitsuki-2368 - Mitsuki-2368 (talk)が撮影,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982431による スーパー稲葉
Mitsuki-2368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036979による はくと
切干大根 (Kiriboshi Daikon)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9368833による 安芸亀山
Taisyo - photo taken by Taisyo, CC 表示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4125331による かべ駅
GFDL, https://ja.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439099 三段峡駅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Kiha_40_2132_at_Sandankyo_Station.jpg#/media/ファイル:Kiha_40_2132_at_Sandankyo_Station.jpg 三段峡駅
663highland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69211による 中国山地
上条ジョー - 自身で撮影, CC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2449610による 濱田駅
Uripon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49705による 濱田道
切干大根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88255981による 下府
秋陽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5587053による 岩国駅
Jakub Hałun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1154163による 勤怠橋
Hanabi123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787423による もう挑戦
GFDL, https://ja.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1032609 錦町
GFDL, https://ja.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1191786 日原駅
https://youtu.be/EgMV4ySnyCs 山陰本線迂回URL
そらみみ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9846361による 川西駅
Photo by 663highland,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9042732による 江津駅
投稿者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投稿者撮影),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9409085による 橋を架けてわたる
Tam0031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0629901による トンネル
GFDL, https://ja.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1152987 木鋤駅
Mitsuki-2368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0005530による 芸備線
影山 光洋(1907-1981,KAGEYAMA Kouyou) - 『日本国有鉄道百年写真史』P308,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6761346による 時代錯誤
Yasu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3.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296047による 三江線2
Suikotei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8922942による 可部線
On-neko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8275621による 三次駅
KishujiRapid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5885066による 大阪駅
663highland, CC 表示 2.5,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34474350による 山口駅
Photo by 663highland,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62831192による 京都駅
Kiwiev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8647088による 自動車
米国戦略爆撃調査団(United States Strategic Bombing Survey) - NHK『カラー映像記録 よみがえる昭和初期の日本』(NHKアーカイブスで閲覧可能)の映像より, パブリック・ドメイン,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24692952による 戦後線路
Hiroshimatengoku - 投稿者自身による作品, CC 表示-継承 4.0,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79839191による 広島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