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風轉貼一下,這種字數要先給個respect之餘,詳實的山難紀錄在這些年真是鳳毛麟角,所以值得分享。
但我有興趣的點稍稍不同:
WFR/WFA這類國際的野外急救證照,大家不妨在報名商業團行程的時候詢問帶隊的嚮導有沒有。理論上,這是專業人士應有的證照,遠遠不只是BLS或山域嚮導證。另外一方面,雖說有了很好,但對於不常登山的民眾而言,仍不具有吸引力 (還要多花錢跟時間去受訓),所以主要會跟嚮導這一行有關係。
在理想中的世界,業者會資助旗下嚮導受訓,但台灣的業界生態 ... 恐怕是需要有志者自掏腰包受訓,提升自己身價才行。話說回來,所謂的業界到底是什麼東東,也因為商業定義不明而顯得撲朔迷離 .. (汗)
如果帶隊的嚮導有,那必須要拍拍手,因為是負責任的作為,但我們也必須尊重專業,付出更多的費用才是,不要一味追求低價。越廢,嚮導就要越厲害;太廢,還是先從郊山跟自我教育開始吧。
.
另外此次山難的原因是老手也難防的失足墜落,又是在非傳統路線之上,基本上沒什麼好談,運氣運氣,就像騎車必犁田,上卡摔三次一樣。唯一可以提醒的,只有盡量離崖邊遠一點,不然就是要聚精會神地面對。最後,走這類路線最好也要帶衛星電話,免得還要多費力氣上稜找訊號。
然而文中這種「鑽石打線」等級的留守人群,就不是我們能擁有的了 😭😭 (想我以前只能填對登山毫無頭緒的家中老母 ...),所以 #戶外安全推廣協會 的第三方偕同留守平台真是非常寶貴的資源,還請大家以後多多支持。
.
之前看國外的報導,提到很有趣的一點,說山難救一個人回來,那個人就能繼續成為國家有生產力的一份子 (越年輕越是如此),救援的社會成本與之相比只是零頭而已。
體制當然可以更好,使用者付費跟如何遏止濫用也值得多討論,但只求大家思考這個議題時,能更加慈悲為懷一些。
阿彌陀佛 ~~ 🙏 (寫到慈悲為懷就忍不住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山難 衛星電話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可敬。撐過13天,還是一位聽語障人士。
從新聞稿中看到這位資深山友的急難處置方式,足為負責任登山者的典範。坦白說,摩即山附近路非常難認,失足不算是離譜的意外。
當然也是有幸運的地方,例如墜落沒摔死或是重傷,醒來時發現背包裝備都在身邊,還有力氣上攀到有訊號的位置以及一定程度上自理。但這些都是變數,我們應該看自己能做的事項。
1. 有攜帶衛星電話
2. 懂得到樹林避風處等待求援
3. 將醒目的黃色背包套綁在高處吸引注意
4. 每小時連續吹哨子求援 (比用喊的節省力氣)
還差一點就是:如果能透過衛星電話報GPS座標就好了,這樣也許就不用苦熬這麼多天。所以報座標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關於在求生狀態下喝尿】
根據國外的研究,求生時不建議喝尿。尿液雖然大部分是水分,但其中含有鹽分、礦物質和從肝臟排出的毒物,而且越是在脫水狀態下濃度越高,重覆飲用之後,鹽分反而會讓身體脫水的更快。
不是完全不能喝尿,但水分補充完全狀態下排出的「清尿」才比較無害,如果開始偏黃就要小心了。除非你有辦法在野外搞逆滲透或蒸餾法,不然不要把尿當唯一的水源。
.
至於糾結於獨攀的人,我只能說一位準備周全的獨攀者,遠比一群無頭蒼蠅來得負責任 (e.g. 過往發生山難的網路自組團)。
我閱讀過數本國外教科書等級的登山健行指南,甚至美國國家公園的官方資訊也是一樣:談及獨行頂多就是指出利弊和安全疑慮而已,並不會持反對意見。
希望我們社會的心態也能更進步,從準備程度來檢視山難,而不是獨自行動與否。
最後感謝辛苦的救難人員。True heroes.
---
註:每次看到這位花姓記者寫的稿都好舒暢,真是難得一見的人才,主管應該幫他加薪才對!!!
山難 衛星電話 在 台中市議員何文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眉角要注意!安全登山去 ⛰
今年因全球疫情影響,加上政府積極推動山林開放政策,使登山成為眾多民眾出遊選擇之一。台灣擁有豐富的自然林相,親近山林本當是一件好事,但若因山林知識不足,容易將自身陷入險境。
因近期山難事件大幅增加,文海在此呼籲不論是初學者還是登山老手,在事前都務必要做好萬全準備,勿心存僥倖,並且量力而為,套句登山名言:山永遠都在。登山過程請評估自身狀況,切勿勉強,安全第一!
———攀登注意守則———
⚠️行前⚠️
❶ #自身評估
谷關七雄攀登難易不一,最短行程來回約6小時,最長來回需8至9小時,非一般登山步道,地形地貌變化萬千,民眾攀登前應評估自身體能及天候狀況,切勿勉強攀登。
❷#備齊裝備
登山前應準備充足裝備,宜以輕簡、實用為主,建議攜帶禦寒衣物、雨具、水、行動糧、地圖、照明設備、哨子、定位及通信器材(例如:GPS、無線電、手機、衛星電話)及個人藥品等裝備。
❸#及早登山
避免攻頂時間晚,下山時天色已晚,路徑難以分辨,造成迷途。
❹#關注氣象
如遇颱風逼近或豪雨等可預見之氣象變化,千萬不可入山。
⚠️攀登中⚠️
❶#切勿脫隊
登山隊伍不可拉太長,應經常保持可前後呼應之狀態,勿自行攀登無人跡之山路或自行開闢路徑。
❷#注意腳步
經過危險陡峭路段,須注意安全;尤其崩壁、碎石坡行走,需特別小心,避免跌落。
❸#規劃時間
妥善規劃下山所需時間,尤其山區天色暗的快,應及早下山。
⚠️發生山難緊急應變措施⚠️
❶#聯繫救援
發生意外事故時,一定要鎮靜處理,不可慌亂失措,請立即手機撥打119或112求救或以衛星電話向外界求援,亦可使用無線電緊急救援頻道145.00求救,可利用手機或地圖定位告知搜救人員受困座標方位。
❷#保護患者
人員受傷或生病時,應先對傷者進行簡易包紮、固定、止血處置;若發生高山症,應立即將患者帶往較低海拔處,隨時注意保暖,避免失溫。
❸#安全避難
在登山活動中發生迷途或天氣突然惡化時,應尋找安全避難處所保護自己,並建立適當標誌,讓救援人員能迅速發現自己受困位置。
#眉角要注意安全登山去
#山永遠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