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部恩仇錄:電影院爆米花的故事】#葉郎電影徵信社 #舊文重貼
距今整整100年前,電影院和爆米花首度交手。
這個會帶來滿場噪音和滿地毯垃圾的零食,從一開始被電影院老闆強力取締,到陰錯陽差拯救岌岌可危的電影院產業,並成為觀眾100年來難以戒斷的健康危害,爆米花的故事本身就是一部濃縮版的電影史。
如今電影院產業再度面臨十字路口,爆米花有沒有機會再度披上披風扮演超級英雄角色,拯救存亡關頭的電影院體驗?
▇ 電影院的寄生上流路
「裝高材生,靠的是氣勢」《寄生上流》中的阿萬說。
1920年代是美國電影院產業的轉大人階段。他們急欲擺脫過去十多年在路邊擺攤的nickelodeon五分錢電影院的窮孩子形象,想要成為有氣勢的高材生,以便跟真正有錢、有文化的上流觀眾們往來。
他們心目中的高材生是——劇場。
於是192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被稱作「Movie Palace 電影宮」的豪華電影院。這些電影院積極模仿歐洲的劇院建築,浮誇的設計風格、華麗的大廳、水晶吊燈、迴旋梯、包廂等等劇院特色一應俱全。
電影宮的出現有其歷史必然性:1912年愛迪生信託輸了專利官司之後,原本愛迪生一直抗拒的長片總算慢慢成為主流。問題在於默片時代要說越長的故事就要用越多張字卡,識字的門檻就會開始排除中下階層的觀眾進電影院。電影院企圖寄生上流是因為當時他們沒有其他選擇。
因此1914年全美第一家電影宮——紐約曼哈頓的Strand Theatre開幕時的宣傳標語正是強調奢豪體驗:「給小市民的皇室貴族體驗(make the average citizen feel like royalty)」。
接下來電影宮的風潮開始在全美各大城市湧現(雖然建築風格很快就從歐洲宮廷風慢慢轉變成比較容易控制成本的Art Deco風格)。當時的好萊塢五大片廠也爭相跳下來興建自己的電影院,搭配片廠制、明星制等工具將他們的權力擴張成為無所不包的電影托拉斯。華麗的電影宮就是好萊塢片廠的無限手套上的最後一顆寶石。等到1929年時,美國的電影票房中已經有高達70%是出自五大片廠旗下的電影院賣出去的票。
早年的五分錢電影院中的觀眾會自帶各種零食進場,電影院吵雜髒亂的環境、隨地亂丟的煙頭都是上流觀眾不能忍受、但電影院老闆可以忍受的事。對老闆來說只要有門票可以收就心滿意足。
然而新的電影宮老闆們可不這麼好相處。
掛上水晶燈,鋪上紅地毯之後,過去五分錢電影院不會有的「禁止飲食」標誌也隨即被掛上。設備豪華的電影宮當時也被稱為“dream palace”夢幻宮殿,因為這裡的一切都像夢一樣不真實。然而來自街邊的小吃零食會打破這個幻覺,破壞電影院的高級格調。不僅進食的聲音非常惱人(而且默片時代還沒有對白音效可以遮掩),又會弄髒老闆剛鋪好的名貴地毯。
電影院要寄生上流,就要有上流社會的樣子,才能全面推翻過去被上流社會認為「電影是粗俗娛樂」的社會認知。於是電影院門口寄放大衣的櫃檯員工,便被老闆交付一個全新的任務——檢查觀眾的大衣或包包裡有沒有偷帶零食,一律扣押在寄物處,不准帶進場。
說的就是你藏在包包裡的爆米花呢~
▇ 爆米花的貧民百萬富翁
「你知道什麼計畫絕不會失敗?就是沒有計畫」金基澤說。
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蕭條,讓爆米花和電影院的衝突白熱化,但雙方當事人也因爲這次不打不相識,意外結成百年盟友。
當時年僅17歲的中學生Kemmons Wilson因為相依為命的媽媽在失業潮中丟了牙醫助理的工作,不得不主動輟學、負擔起養家的責任。
Wilson臨時想到的打工構想扭轉了整個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命運:他決定去電影院門口擺攤賣爆米花。
爆米花在19世紀從玉米的原產地南美洲傳入美國。美洲原住民認為把玉米加熱的時候會導致住在玉米粒裡頭的神靈生氣膨脹,直到把玉米粒撐到爆開之後,神靈才化作一陣煙消失無蹤。實際上讓玉米粒爆開的原因是玉米粒中的水份經加熱膨脹產生的壓力。加熱到約200度的時候,玉米粒裡頭的壓力可以達到大氣壓力的9倍,使玉米粒的外皮終於挺不住、瞬間爆開。台灣小吃爆米香也是類似的原理。
爆米花這門古老技藝一直苦苦等待的轉機出現在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美國甜點師傅 Charles Cretor發明的第一台用蒸氣驅動的爆米花機。
1930年,17歲的Kemmons Wilson借了50美元買來一台和世博會那台原型機所差無幾的爆米花機,開始了他的爆米花小攤。爆米花機的革命性在於它提供任何其他小吃攤都比不上的「行動力」,一個中學生的力量就能推著它上山下海,並且還不用花心思攬客,因為製作過程中的濃烈氣味就足以擄獲滿街的客人。不需要任何廚藝或特殊技術也不受到空間限制的爆米花瞬間碾壓另外一個美國國民經典零食——洋芋片。
Kemmons Wilson的爆米花小攤很快就大發利市,使他一週可以賺到40~50美元之多。相對之下,當時的電影院已經受到大蕭條的衝擊而使票房收入下滑中,有時候一週甚至還賣不到25美元的票房。惱羞成怒的電影院索性趕走Wilson,甚至還卑劣地沒收他的爆米花機。
「只因為我的業績比電影院經理的還好,我的爆米花機就這樣被沒收。那天晚上回到家,我立刻告訴媽媽說我發誓以後一定要蓋一座自己的電影院,確保誰都不能奪走我的爆米花機。」Kemmons Wilson後來受訪時回憶道。
Kemmons Wilson真的說到做到。他日後仰賴爆米花機、雪茄販賣機和自動點唱機等機台累積財富,再把賺來的錢投入進軍房地產和旅館業,並且投資了11家電影院。他正是名下擁有1300家旅館的Holiday Inn集團的創辦人。
另一個在電影院老闆之間流傳更廣的故事,主角是一名奧克拉荷馬州銀行家。老先生在股市崩盤時散盡家財後,和17歲少年一樣選擇在電影院門口賣爆米花維生,結果生意好到讓他短短幾年內買了房子、買了店面甚至還買了一家農場。這個故事迅速成為電影院老闆口耳相傳的鄉野奇譚,並在1930年代中期終於觸發第一個決定自己跳下來賣爆米花的電影院老闆。
雖然「經濟越不好,電影賣越好」說法的源頭正是大蕭條期間的經驗,但實際上大蕭條期間電影院的流量也曾曾劇烈震盪,比如初期從每週80萬人次迅速下滑到60萬人次。
這時候電影院經營者才因有聲電影的設備升級而負債累累,加上票房顯著下滑,每個老闆都焦急地嘗試各種方法想要吸引新觀眾進來。所幸默片的字卡閱讀門檻已經不在,電影院的大門現在已經開放給任何買得起電影票的觀眾。有的電影院推出了專門吸引媽媽的dish night(看電影送碗盤),或是形同賭博的bank night(看電影抽現金)等行銷方法,甚至還有直接把電影票打對折的激進做法。但實證結果通通比不上直接開賣爆米花帶來的業績,更能彌補大蕭條期間損失的收入。
爆米花像病毒一樣快速在電影院之間蔓延,從大蕭條前全美幾乎沒有任何爆米花的消費是發生在電影院裡,到1945年後已經有超過半數的爆米花消費是在電影院裡被吃掉。影響之大,美國玉米的種植面積甚至因此上升。
同樣在1930年代發生的變革是紙杯的問世,讓電影院老闆更願意在販賣部賣汽水來搭配爆米花,因為再也不用顧慮容易打破的玻璃杯很難清理的問題。
結果大蕭條變成一次殘酷的電影院淘汰賽。那些願意放下身段設置販賣部和爆米花機的電影院業績開始回升,那些鐵了心走高級劇院定位而堅拒爆米花進門的的電影宮陸續破產關門。
爆米花和電影院都不在對方的人生計畫中。是大蕭條的強風驟雨讓他們躲在同一個屋簷下求生。
而從中成功生還者的經驗,直接定義了接下來90年電影院產業的核心經營方針:信販賣部者得永生。
▇ 好萊塢不能沒有你
「錢就是熨斗,把一切都燙平了」金基澤說。
接下來的歷史中,電影院和爆米花的親密關係並非一帆風順。許多第三者的出現增加了緊張的壓力。但爆米花仍然對電影院持續貢獻大量收入,從未中斷。是錢把這段關係中的一切皺褶都燙平了。
二次大戰期間因為來自菲律賓的蔗糖短缺,使得爆米花的主要敵手——各式各樣的糖果、巧克力都嚴重缺貨。爆米花的消費因此翻了整整三倍。於是不安分的爆米花產生了異心。
1950年代電視開始普及、1960年代微波爐開始普及,讓爆米花產業開始大作廣告,向消費者推銷在家裡自己做爆米花配電視吃。
另一方面,1948年最高法院的派拉蒙判決切斷了片廠對於電影院的控制之後,電影院不僅再也沒有片廠的財團資源撐腰,也更無法像過去一樣輕易確保大片片源供應。戰後嬰兒潮的新家庭紛紛搬離市區之後,電影院的觀眾人次再也沒有回復到大蕭條前的榮景,財務風險很高的豪華電影院能拆就拆、能改裝就改裝。電影宮正式走入歷史。
但驅動電影院產業的基本動力仍然不脫爆米花。1950年美國汽車業商人Richard Hollingshead, Jr.想到了一種讓電影院保持現金流,而不需要大幅舉債投資的方法,就是混合用餐、看電影和加油站三種機能在一體(稍後加油站被拿掉)。這種不用再盛裝打扮,也不用擔心吃東西吵到別人或弄髒老闆的地毯的新電影體驗很快就紅遍全美,最高峰有高達4000家之多。1960年代AMC則嘗試興建經濟效應更高的雙廳電影院,開啟了日後多廳電影院模式的序曲。這些成功的創新模式完全遵照這句電影院業老祖宗留下的箴言:
找個賣爆米花的好地方,然後在旁邊蓋電影院。
多年來,觀眾對爆米花不離不棄的理由是未經思考的本能習慣。2011年美國學者的研究就發現即便提供給受測者已經放了14天、變得很難吃的爆米花,那些過去習慣一邊看電影一邊吃爆米花的受測者仍然會不自覺地吃光光。觀眾全都被「看電影配爆米花」的習俗給制約。
電影院對於爆米花不離不棄的理由是則是經濟因素。片廠對電影票的抽成比例高達40~60%,幾年前Disney在發行星戰電影時甚至還對電影院開出苛刻的70%比例放映合約。無論電影院如何賣電影票,都只是淪為替片廠打工的小螞蟻,更何況片廠一點都沒有想要分攤蟻窩中各種工程——Imax、3D、雷射投影、Dolby全景聲等等永遠更新不完的設備投資成本。唯獨只有販賣部賣出去的所有零食飲料,電影院可以獨享收入。
這就是為什麼大趨勢上電影票價罕有調整,但販賣部的訂價卻很容易水漲船高的道理。漲票價之後電影院仍然只能留下40%收入,還會因為嚇跑觀眾而損及真正的賺錢金雞母——販賣部。
電影院因此採用了類似Xbox等遊戲主機採用的價格補貼策略,不求在主機銷售中賺到錢,而把賺錢的機會留在消費者買了主機因而進場之後,在市場裡買下更多遊戲的機會。低入門門檻的便宜電影票就是Xbox主機,剪票、關門、放狗之後,才是販賣部剝削觀眾荷包的真正時刻。
多年來不少人留意到這種價格結構,並開始呼籲影迷應該多多購買爆米花。理由是:從頭到尾根本都是爆米花在支撐電影院體驗的經營成本,而不是杯水車薪的票房拆帳。
▇ 販賣部的王者歸來?
《寄生上流》:「我們都是有困難的人」
100年後的電影史又倒帶到等同於(甚至更甚於)大蕭條的經濟危機,電影院面臨另一次的危急存亡之秋。
同樣導致上千萬美國人失業,但大蕭條從未曾發生的是像現在這樣幾乎全世界的電影院都停擺的狀況。頓失收入的電影院一再傳出可能破產的謠言,尤其是屬於中國萬達集團的全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品牌AMC。
時窮節乃見,急需收入的片廠隨即背叛了電影院,投靠了電影院的21世紀死敵——網際網路。NBCUniversal第一個打破空窗期的慣例,同時在電影院(其實一家都沒開門)和VOD市場推出動畫電影《Trolls World Tour 魔髮精靈唱遊世界》,並聲稱未來將繼續在更多電影上採用這種「電影院+VOD」的同步發行模式。怒火中燒的AMC電影院馬上宣佈未來將抵制Universal發行的電影,並指控他們破壞了發行和放映業幾十年來透過「空窗期」的默契建立起來的緊密合作關係。
電影院變成了片廠用過即丟的免洗餐具。再一次,他們必須靠自己救亡圖存。
許多經濟學家預測疫情過後會是比1929年大蕭條更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也意味著大蕭條時期的經驗仍然具有參考價值:
長期而言經濟越不好,觀眾越有動機進電影院逃避現實。此時此刻汽車電影院在社交禁令中大受歡迎,顯示大家仍然有強烈的動機出門一起看電影。這個動機是電影院的最後一線生機,意味著疫情過後觀眾仍然有機會回到這個殿堂朝貢,只要票價的門檻沒有擋住他們的朝貢路線。
驗票之後,就是販賣部上場戰鬥的時候。
美國獨立電影院品牌Alamo Drafthouse電影院創辦人Tim League近日宣佈要讓出執行長的位置給專業經理人Shelli Taylor。Alamo Drafthouse經常在電影院內設有餐廳和酒吧,努力想找回找回那種晚上盛裝出門用餐加上看電影的獨特體驗。引人注意的是新執行長Shelli Taylor來自Starbucks星巴克,過去是星巴克在中國擴張版圖的主將,一手將中國星巴克從500家擴展為3000家。這個新人事透露了同樣的線索:餐飲會是電影院的救生圈。
問題是100年後爆米花仍是販賣部的主將嗎?
爆米花的健康負面影響在過去十幾年一再浮上檯面。NATO美國電影院經營者協會努力政治遊說下,連鎖電影院被排除在連鎖餐廳卡路里標示的法令之外,所以不必在爆米花菜單或是外包裝揭露它的高鹽、高油、高熱量和各種人工香料和色素。你始終無法在自己家裡做出一樣好吃的爆米花的真正原因是一種名為聯乙醯 (diacetyl)的人工香料,被電影院用來替爆米花增加假的奶油香味。直到2000年科學家才發現大量吸入聯乙醯的爆米花工廠工人會產生一種閉塞性細支氣管炎,並被暱稱為「爆米花肺」。
多年前紐約市政府也曾鎖定另外一個販賣部明星,推動禁賣超過16盎司(約470cc)的汽水,而電影院業者也出現在極力反對的聲浪之中。
於是,搶救電影院體驗變成了一個忠孝難兩全的難題:在販賣部多多消費來撐電影院的同時,我們如何兼顧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用大份甜鹹綜合口味爆米花毀傷的道德責任?
To pop, or not to pop, that is the question......
(原載於端傳媒 https://theinitium.com/)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萬的網紅Spark Liang 张开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菠萝油,猪扒包,冻奶茶 这些都是在香港首推的美食与饮料 这些香港首推的食饮到底是有着怎样的口感呢? 今天,就让Spark带你到香港美食街环绕一圈 除了以上食饮,Spark还大大推介了一家冰淇淋店 这冰淇淋真的有那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
峰景餐廳集團老闆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直新聞週一報】
1.美商ERA不動產資深經理陳泰源表示,「培英公宅」基地緊鄰捷運大直站、明水公園、附近有大直市場及永安國小生活機能十分方便,附近租屋市場行情來看,以小套房月租2萬元起、1房1廳月租2.5~3萬元、2房1廳月租3~3.5萬元、3房1廳月租5萬元,周邊住宅產品從豪宅到平價住宅皆有,十分多元,單坪月租金1300~1800元。→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55326
2.3年前曾引發大直居民反彈、甚至組成自救會抗議的大直培英社宅27日正式動土,未來將興建為地上14層、地下3層建築,將提供1~3房房型,共計96戶,未來1~6樓將由托嬰中心、幼兒園、區民活動中心等相關設施進駐,預估2023年3月完工。→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9163
3.國防部幼兒園將完工,8月招生。→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1/4348416
4.經過鄉民一番激戰過後,民生社區與天母都得到許多人的愛戴,但最多人推捧的卻是大直「住大直,覺得超讚」。→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90829
5.美麗華大出清!活動期間內,持新光銀行百樂卡至美麗華百樂園,於館內當日刷卡消費達指定門檻,即可憑百樂卡、同卡號簽單、發票及銷貨明細表兌換滿額禮一份。→https://www.cardu.com.tw/message/detail.php?41381
6.中山區的「大直」有美麗華百樂園、水岸豪宅、婚宴會館、國防部,還有美女比例最高的實踐大學。→https://house.udn.com/house/story/5888/4353069
7.偵蒐毒品查緝在北市大直的福西營區演練,領犬員與緝毒犬合作無間,成功緝獲涉嫌夾帶毒品進入營區的官兵。→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2002190088.aspx
8.另「帝景水花園3期」過去每坪揭露逾200萬元行情,但受近年豪宅市場價格下修,近年接手屋主皆以相對低價入手,而近年豪宅修正後,自住、置產入手比例增加,市場回暖、台商回流下,不少高資產客群也會將豪宅作為資金分配項目,交易量激出買盤。→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649452
9.大直英迪格邀侯布雄副主廚擔綱廚藝顧問。→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7843/4349994
10.一早我們來到台北大直Indigo酒店,準備開始今天拍攝前的梳化工作!在這之前,芳姐便親自參與拍攝前的討論,包括服裝造型、拍攝企劃、採訪方向,她都已掌握得一清二楚,甚至自己準備了多雙鞋子到現場,她對工作的要求與敬業態度不禁讓人欽佩!→https://tw.asiatatler.com/society/張清芳拍攝封面幕後花絮直擊美麗又強大的氣場令人目不轉睛
11.[ 台北大直時尚飯店 ]英迪格酒店hotel indigo taipei north,世界唯一海螺造型建築與手工造龍舟。→https://www.saydigi.com/2020/02/475919.html
12.盛傳賣掉多年的「西華富邦」頂樓戶在今年1月中悄悄完成過戶,新買家是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住家「信義富邦」的法人鄰居「博信國際投資」,一口氣砸下逾8億元掃進B棟頂樓兩戶;內部人士透露,每坪單價並不會觸及「彭淮南300萬防線」,約在270萬到290萬元間,過一陣子實價就會揭露。→https://ec.ltn.com.tw/article/paper/1352580
13.過去房市高峰期,「西華富邦」最高價逼近300萬元大關、每坪290萬元成交,此次交易雖未打破最高紀錄僅264萬元,但豪宅客一次砸下超過7億元買二戶,仍可看出高端資產客看好後市。→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373576
14.位於大直地區水岸豪宅「西華富邦」26日一口氣揭露3戶交易,分別為7樓、及頂樓2戶,交易總金額達9億9691萬元,其中頂樓戶拆算車位,每坪單價達264.02萬元,雖為2019年該社區最高單價紀錄,但仍低於2015年39樓戶成交單價290.6萬元。→https://estate.ltn.com.tw/article/9154
15.【大直劍南山】 這裡是著名的夜景熱點之一,雖然是座山,但是不用擔心想耍浪漫還要先爬山,因為這裡只要開車或騎機車即可輕鬆登頂,來到這裡不僅可以欣賞內湖、大直的夜景,還能清楚看到台北101。而且視野不會受到周圍樹木所遮蔽,不用擔心拍不到好看的照片。→https://www.vogue.com.tw/lifestyle/galerie/taipei-5-nightscape-landmarks
16.警方24日凌晨1時許進行攔檢時,一輛黑色轎車因車內載有笑氣鋼瓶,駕駛見到警方心虛逃逸,還重踩油門一度企圖衝撞警方。最終仍讓嫌犯往大直方向逃逸。警方事後緊急呼叫支援,終於在大直成功將其攔截,後續將依社會秩序維護法偵辦,並進行驗尿釐清駕駛是否吸毒。→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224/1652444.htm
17.即使後來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愈演愈烈,要說餐廳沒受到影響那是騙人的,但老闆從來沒跟他們談業績,就連在2月進駐大直萬豪酒店的全新餐廳品牌「欣葉・鐘菜」也都是如期開幕營運,近日欣葉創辦人也是現任董事長李秀英,更親自到場關心新餐廳的員工們,顧前顧後,也為第一線員工加油打氣。→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930/4353498
18.「欣葉・鐘菜」,插旗大直商圈,進駐萬豪酒店中城廣場,這不僅是欣葉首個進駐國際酒店內商場的品牌,也是集團首次以「人」為品牌號召,可說是意義非凡。→https://udn.com/news/story/7270/4364430
19.開發金公告許道義代理總座 6月12日召開股東會,地點仍為大直的維多麗亞酒店一樓大宴會廳。→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4368592
20.男團AB6IX演唱會、將在3月15日於ATT SHOWBOX大直館舉辦的B.O.Y見面會和預計在3月28日於台北ATT SHOW BOX大直館舉辦的VERIVERY簽名會也確定延期。→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96763
峰景餐廳集團老闆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K01】首都新地標拔地而起 北京有個「新宇宙中心」
早十年前,有朋友說住在望京之時,感覺還有點遠。但近五年,隨着望京SOHO落成,大量創業公司及新科技企業進駐,這裏發生的變化,成了中國新資本時代,人流和城市發展的縮影。面積16平方公里、總居住人口超過50萬,如今它猶如北京的「獨立王國」、「城中之城」,更重要的是,它亦像當年美國的加州一樣,吸引着尋夢的眾生。
這裏地勢偏高,上風上水,但不像老城中的井字結構,道路歪斜,容易迷路;外企曾經為王,如今新地標拔地而起,構築互聯網巨頭的要塞,成為創業及中產階層以至明星們的新樂園。房價平均達到七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而生活自成一體。
過往說望京遠,但現在望京人不無自豪地說,他們不假外求,活在這個帶未來感的城中之城,共同推動和見證了那個傳說中「新宇宙中心」的興起。隱憂不是沒有,這一波創業潮能維持多久?望京SOHO賣掉象徵什麼?但目前看來,都擋不住夢想成為望京一份子的大潮。
人在北京,首要認出東南西北。搭出租車不說門牌地址,要說長虹橋東北角往南過200米下車。一切以故宮天安門作中心點的話,有了東南西北的城區分野。望京在北京城的東北面,在往首都機場的路上必然經過(別忘記剛開了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在南面)。而望京今天給北京的衝擊,在於它自成一體,可不依附於這種以天安門為中心的地理概念。因為好大程度上,你走進望京,不用出來。要出差,直接到機場。返北京,比到市中心快半個小時就到家。
望京地勢略高於北京主城區,但從歷史上很難看出這是一塊上風上水的寶地。明清以來,它曾是驛站、哨所、軍營、村落和進京橋頭堡。事實上,今天北京的潮點,像三里屯,過往確是郊區。望京也只能是一個皇帝往東出行後,回城途上遠望京師的小高坡。
漫漫歲月中,整個區域人煙稀少,實際佔領者是野生植物。1949年後生長的主要是花椒,所以有稱為「花椒地」。1984年,這裏才有了第一條公交線路404路。三年後,為緩解大山子和798廠區(如今已成知名藝術文創區)的居住壓力,北京市政府對望京重新規劃。城開集團拿下了第一塊地皮,建造了第一批住宅區,根據諧音命名為「花家地小區」。中央美術學院(下稱央美)其後的遷入,也讓它有了「畫家地」的別稱和藝術的DNA。至此,望京才正式進入城市化進程,以及北京總體的發展視野。
由舊「睡城」到新地標
很長一段日子裏,望京只是「睡城」:因房租廉價,大量「北漂」(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租住這兒,早出晚歸。這裏的生活一度乏善可陳,「睡城人」唯一可逛的商場只有還有點距離的燕莎望京購物中心(北京較早出現的購物中心)。前蘇聯建築風格的宿舍樓,連綿的低矮群房,連同坑窪道路和流動攤販,塑造出有如城鄉結合部的基本景觀。
簡言之,當時的望京,遠不是一個令人自豪的名字。住在望京,就如傳說中這地點名字的由來:遠遠望着京城輕嘆。
真正的巨變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望京開始釋放獨有氣運。第一批受益者,除了原住在「皇城根」下的拆遷戶,還有不少在北京留學或經商的韓國人,他們因就近韓國大使館和本國企業選擇這裏,也因為手頭較寬裕又洞察房產市場先機,大量購買新公寓—後來證明是一筆回報率極高的投資。因公寓的多功能用途,有的用來住,有的開工作室、訓練空間,那座面向機場高速公路的顯眼大樓,也變成一種新時代創業及生活的起動地標。
至2006年,全北京21萬韓國人中,望京就佔七萬,韓國餐廳和服裝店也如春筍湧現,是名副其實的北京「韓國城」。我也是這階段初初走進望京,因為是新建區,街道規劃好歹相對「四正」,和其時出現的朝外SOHO、SOHO現代城等,成為新世紀北京新城市化的標誌。
2010年代,定位為「高端國際化科技商務創新城市綜合體」的望京,好像格調有了提升。在此之前,西門子、摩托羅拉、三星、奔馳(平治)等跨國公司紛紛入駐,斥資興建它們在中國的總部大廈,為望京增加了可明確辨識的現代建築群(例如奔馳總部頂的巨型旋轉logo),也讓出租車司機有路標可循。不過,不是每間外企都能分享到中國式風水的紅利。諾基亞一度停產,摩托羅拉更倒閉收場。但它們進中國的經歷,無疑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有人退出,有人趕赴。此時,在北京佈局甚廣的本港上市地產公司SOHO中國下了一招大棋,邀請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操刀設計三峰鼎立的「望京SOHO」,三座外部裝飾着不規則鋁板的建築,遠看黑白相間,像帆船或天外飛來的異形物,和在市中心的銀河SOHO一樣,極具科幻感。但望京SOHO之於望京意義又有所不同,它以新地標的姿態,宣告了望京更新的創業公司埋堆時代的到臨。該建築於2014年建成,兩年後,哈迪德逝世,但望京的新生正同時爆發。
的確,望京SOHO是從首都機場進入北京市區路程中第一個地標性建築,關於這裏風水好壞的討論,從建成後延續至今。其老闆潘石屹曾在微博宣稱:「這裏風水好,適合互聯網公司發展。」更晒出所結識的風水大師。但其開間格局,最初吸引的只能是中小公司。其中有早期的婚戀網站百合網與交友類App陌陌,兩家公司後來成功上市,似乎印證了潘石屹的預言。只可惜,數年後或虧損嚴重,或流失大量用戶。
今年年初,一家名為「神棍局」的自媒體發表一篇熱門文章:《北京望京SOHO風水大局,互聯網「滑鐵盧」?》該文列舉了小藍單車、熊貓TV等案例,稱異形建築氣運難以持久,注定會讓入駐公司到中後期遭遇挫敗。文章廣泛流傳後,導致不少公司退出望京SOHO。潘石屹對此惱羞成怒,最終訴諸於法律,順帶警告互聯網界:「不相信風水,不願意來,你們就別來!」
但其實,這些風水輿情並沒有太多影響後來者,這裏還是繼續吸引着創業者、已成功融資公司及內地已成熟的科技公司入駐。只不過最後的反諷是:最新消息傳來,潘石屹自己可能要變賣望京SOHO。
由中關村轉向「宇宙中心」
肥皂劇無法打破中國互聯網人對望京風水的癡迷。一家名為聖耀互動的遊戲公司的總裁認真研究後發現,從地圖上看,從阜通東大街到花家地街的道路規劃,像一個巨大的安卓(Android)機器人。話雖調侃,但反映出某種普遍認知。愈來愈多互聯網巨頭進入望京,迄今為止,當中知名的40家,其總市值已超萬億元人民幣,包括阿里巴巴、美團、優步、高德地圖、觸控科技等,它們形成集群效應,讓望京變身「掃碼街」(互聯網應用競爭激烈,為了推廣掃碼下載某些應用程式,這裏有極多推廣人員在街上鼓勵路過者掃其碼),一躍成為北京「第二CBD」,並超越舊有在城西的中關村-五道口,成為「新宇宙中心」。
「新宇宙中心」這個流行於網絡的稱號,最早源於北京城西五道口商城上的U-CENTER字牌。其暗含的意思大致包括:密集的現代化建築群、成熟商圈和配套、繁忙的交通、密度高且多樣化的人群、多元生活場景—簡言之,繁榮而充滿活力的城市綜合體,並有支柱產業支撐。昔日中關村-五道口以中國第一代IT聞名,因近清華北大,有廣大的學生及創業群體,軟硬件都獨步北京城,但規劃應變不如望京,也沒跟上互聯網迭代的速度—如果說網易、搜狐、新浪等一度在中關村立足的公司代表的是中國互聯網江湖的諸侯割據時期,那麼,望京的新型互聯網公司,則宣告戰國時代來臨。
資本在攪動和塑造「新宇宙中心」。最有說服力的例子來自內地最大電商阿里巴巴,它在「杭州+北京」的雙城戰略下擴張,2016年先後收購昆泰嘉瑞中心和綠地中心三號樓,又斥資近69億元人民幣在望京北部朝陽區電子城建造新總部,並帶來超過12,000名員工,就像在熱鍋裏灑下無數餃子,帶動了周邊產業和配套。餐廳、醫院和教育機構接連出現,商住樓盤也因此再度漲價—該區域的望京府均價已達八萬元人民幣一平方米,而十多年前,這塊地皮幾乎無人問津。
望京地標因此再次升級。如今,這裏除了外企總部大樓和望京SOHO,還可以看到「望京第一高樓」綠地中心主樓「中國錦」、以水晶燈籠聞名的保利國際廣場、美食街區麒麟社和面積七萬平米的望京中央公園,公園周邊還將出現著名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操刀的望京凱悅酒店。面貌的巨變激發一種對比想像:它看來又不像矽谷那麼geek(悶蛋)了,有財技和資本進駐變身之後,望京會成為北京的小曼哈頓嗎?
很明顯,在成為曼哈頓之前,它首先成了覺醒的「不夜城」。毋須擔心在歪斜交織的街道迷路,24小時通明的寫字樓就是一座座燈塔。常年加班的互聯網從業者,演繹中國「996」(朝九晚九,每周工作六天)的勵志故事。而在早晚高峰期,站在望京SOHO高層,透過玻璃窗,可看到望京地鐵站出入口群蟻蠕動的情景。
對有住房購買力的中產階層而言,望京意味着新生活樂園—鄰近首都機場,地鐵14、15號線和數十路公交線路令出行十分便捷,而超市、新鮮水果店、休閒娛樂場所等齊全配套,讓生活系統自成一體。在面積廣大而交通擁堵的北京,這樣層次豐富、自給自足的區間顯然有着極強的吸引力,甚至引來眾多演藝圈名人前來築巢,為望京增添了「明星家園」的標籤。王菲、馬伊琍、馮小剛、徐崢、張涵予、林更新等明星都在望京置業,投資或用作第二、第三住所,他們偶爾閃現的身影,讓秘密潛伏的狗仔隊和鄰居們興奮不已。
拋開商務區的嚴肅和高壓,望京能吸引新創業人士,還因為終於有潮點的出現:你可以在央美場館看場展覽,在中央公園內鍛煉或舉辦野餐派對,在韓國街區吃一頓據說「比首爾還正宗」的韓式料理……坐在麒麟社的CUP ONE咖啡館,不僅可看到哈迪德的大作,還可能收獲許多當代故事:最新的風口和動輒百億的投資、一夜暴富的神話和輸家的悲慘結局、巨頭收購動向和新公司的崛起、知名大佬和高管們的緋聞……摻雜着PV、KPI、BP等術語,令人感到切切實實進入了信息爆炸的時代,而自己就身在風眼之中。
#社會 #科技 #經濟
峰景餐廳集團老闆 在 Spark Liang 张开亮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菠萝油,猪扒包,冻奶茶
这些都是在香港首推的美食与饮料
这些香港首推的食饮到底是有着怎样的口感呢?
今天,就让Spark带你到香港美食街环绕一圈
除了以上食饮,Spark还大大推介了一家冰淇淋店
这冰淇淋真的有那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
獲取我的獨家理財貼士
http://bit.ly/get-spark-financial-tips
.
【免費】股票投資工作坊 - 從0開始學股票
http://bit.ly/join-free-webinar-now
.
🔥點擊連結瞭解更多詳情或購買🔥
https://valueinmind.co/zh/sparks/
.
【🔎更多相关影片】
✔️国行降息的目的是???
http://bit.ly/2LQAoqx
✔️AI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人类有3个选择题 | 《AI极简经济学》
http://bit.ly/2WA8P5C
✔️一起参观香港外汇峰会【Vlog】
http://bit.ly/2vN5tjV
【🙋♂关注我们,以获取更多理财知识💰】
理财嘛嘛档FB▸ http://bit.ly/2FFn1TQ
理财嘛嘛档YouTube▸ http://bit.ly/2U9c1s3
Spark的FB▸ https://www.fb.com/sparkliang/
Spark的YouTube▸ http://bit.ly/sparkliang-youtube
理财交流站▸ http://bit.ly/finance_forum
Icon credit to : https://www.flaticon.com/
#香港 #美食 #vlog
峰景餐廳集團老闆 在 Jackz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香港出現過唔少連鎖餐廳、酒樓或快餐店,陪伴著唔少人度過愉快時光。幾十年來,各式各樣嘅快餐店陪住香港人成長。有啲仍然風光,有啲只能回味。你腦海閃起嘅有冇哈迪斯、陽光一代同出奇老鼠?香港飲食業一直競爭激烈,好多都風光一時。選出呢十大,你哋又食過未? Text: Wong Ki
10) 烤雞大王
喺KFC未壟斷快餐雞市場嘅80、90年代,香港出現本土專攻食雞嘅快餐店-烤雞大王,分店多數位於日資百貨公司food court。戴上膠手套手撕全隻燒雞,配埋粟米真係非常美味,令到另一同業大家樂出「燒春雞」系列打對台,可見點樣風靡一時,可惜只得一時。港產片《最佳損友》,劉華同陳百祥等人食雞食到津津有味,就係喺烤雞大王取景。
9) 農場餐廳
農家意粉前身就係農場餐廳。農場餐廳係香港90年代興起嘅連鎖餐廳,主打簡樸西餐,以抵食、真材實料見稱,高峰時全港分店近50間,只可惜老闆陳興濤喺97年金融風暴破產,全線執笠。2000年代尾東山再起,開「農家意粉」,有分店,結果蝕成千萬,今年年初最後一家都執埋。
8) 金龍船
2000年左右狂擴充餅店同酒樓,應該係為咗上市。賣嘅點心同西餅好靚,價錢當然亦有份量,又賣過廣告,主角係蕭正楠。2003年受沙士影響,生意差,最終捱唔住全線結業。
7) 東東雲吞麵
相信好多人大多透過電視廣告認識呢家粉麵連鎖店,「東東麵,非常麵」,又唱歌又急口令,宣傳包裝真係一流,八十年代時期,東東雲吞麵快餐店業務發展蓬勃,可惜食物品質參差不穩,選擇不多,00年後陸續結業。現在喺超市間中見到東東急凍雲吞同水餃。
6) Wendy's
90年代香港出現好多美式連鎖快餐,除咗Hardee's仲有Wendy's,俾香港人多個選擇。Wendy's是第三大漢堡包快餐連鎖店,80年代以「得意妹」為名登陸香港,惜三年後敗走。91年以「雲狄斯」之名再進軍香港,高峯期擁有11間分店,可惜宣傳策略始終不及麥當勞,未受小朋友歡迎,06年撤出香港。
5) 陽光一代
當年在玻璃櫥窗前看着師傅轉動手上的薄餅,是80後小學生每天放學後最愛的節目。最記得當時其中一間舖喺沙田新城市廣場,現在近GAP服裝店果個位置,門面有塊大櫥窗睇到師傅轉Pizza,成為當時小朋友一大娛樂。屬於香港公司嘅陽光一代,由開餐廳轉型其他界別求存,例如中小學飯盒,仲有「波仔飯」,越做越大。
4) 馬里奧餐廳
專攻意大利口味食品嘅香港連鎖餐廳,裡面有咩食冇咩印象,但最記得係首電視廣告歌,有個疑似著名意大利男高音盧奇亞諾·巴伐洛堤唱歌介紹餐廳嘢食,之後有個細路大叫Mamma Mia。仲有《國產凌凌漆》銅鑼灣皇室堡槍戰一幕背後嘅餐廳門面。呢間屬於大快活集團嘅餐廳,似乎不敵同業Pizza Hut,最終逃唔過易手倒閉命運。
3) 雅香園
70年代的香港人,對24小時營業的雅香園不會感到陌生。
對呢間港式快餐店有印象嘅多數都係70後。專賣中式粉麵,80年代風行一時,希望可以殺出條中式快餐血路,當時仲推出24小時營業,創了香港飲食先河,聽前輩說,餐廳不衛生,係執笠其中一個原因。
P.S. 雅香園曾賣過電視廣告,主角係Beyond黃家強
2) 出奇老鼠
呢家80年代風行嘅美資連鎖餐廳好多人都記得,食Pizza又有室內遊樂場,咁樣crossover法真係好獨特,亦令小朋友樂而忘返,但最終都撤資返去美國,歡樂天地取而代之。
1) 哈迪斯
美國連鎖式快餐,90年代進軍香港。80後對於哈迪斯有深厚感情,除了炸薯圈,蘑菇飯最深入民心,可惜不敵肯德基及麥當勞,最終 2006年全線結業,原因係租金同經營權嘅問題。事實止Hardee's風光時期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等都有分店,而家縮到只可以喺美國及中東地區先食到。
Source of clips:
香港九十年代廣告 * 美心快餐
https://youtu.be/FvwT0a05pDk
[經典廣告] 1990年 - Fairwood 大快活 (大快活早餐 朝朝咁滿意)
https://youtu.be/IO8kU11PU6w
[香港經典廣告](1995)肯德基 KFC 巴辣雞漢堡
https://youtu.be/ljKMygZ2Lus
[經典廣告] 1984年 - Cafe de Coral 大家樂 (為你做足一百分) (張艾嘉)
https://youtu.be/7kv-H09lGPU
[經典廣告] 1987年 - 麥當勞餐廳 (點點滋味餐)
https://youtu.be/YHngo81X2xc
References:
香港十大 十大消失連鎖食店
RoadShow 路訊網
http://www.roadshow.hk/hk-top-10/living/item/21578.html
香港經典電視廣告歌,你記得幾多?Hong Kong Classic Ads Song Medley 香港經典電視廣告歌Medley串燒:
http://youtu.be/QicfiPyKFR0
Help us caption & translate this video!
http://amara.org/v/W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