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落文科背景的人,成了一種醜惡的遊戲。」
2012年,美國專欄作家梅根・麥卡德爾寫道:「如果你打算進大學主修英文,還不如先去星巴克咖啡找份工作。」
佛羅里達州參議員馬可・魯比歐(Marco Rubio)在總統競選辯論會上說:「我們需要多一點焊接工人,少一點哲學家。」
2015年佛羅里達州的前任州長傑布・布希(Jeb Bush)則在一場演講中說, 各大學應該警告他們的新生:「嘿,主修心理學啦、哲學啦都不錯,人文學系、社會科學都滿重要的……不過你們要弄清楚,學這些東西將來只能去速食店工作了。」
《人文學科的逆襲》的作者喬治.安德斯不同意。他說,儘管許多人對當前的大學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文學科),感到憂心忡忡、焦慮不已,但他認為,人文學科的畢業生正生活在一個處處都有機會的時代,對於未來應該要更積極樂觀。
「如今在職場上,人性化比以往更不可或缺。你不需要為了讓雇主出錢買你的能力而掩飾自己真實的身分;你不需要因為自己在大學選修那些據說不切實際的課程或是學習所謂的軟性技能而說抱歉。」
「就業市場目前每個星期都在默默創造成千上萬個職缺,目標就是那些能為迅速變遷的高科技未來帶來優美人文氣息的人才。」
「不論你攻讀的是哲學、英文、社會學,或其他十幾種人文學科的其中任何一種,你都被引介一種更寬廣的方式, 得以參與這個世界。文科生不管從事何種職業,投資報酬都將在日後逐漸升高。」
「就像十九世紀英國教育家威廉・柯瑞(William Cory)所說的,這種教育的好處包括『集中注意力的習慣……表達的藝術……迅即採取新知識立場的藝術……快速進入他人思想的藝 術』——甚至包括接受自己可能犯錯的意願。」
很可惜的是從1980年以來,社會對於人文學科的態度逐漸變得輕蔑,就連大學領導階層也是如此:
「大學領導人競相鞏固大學部的商業、工程學程,很多學校的行銷、會計、管理、金融科系比英語系、歷史系熱門多了。家庭對於大學教育的長遠利益失去耐心,人人都把焦點鎖定起薪最高職業的相關主修科系。」
「除此之外,有時候人文學系本身竟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它們退縮回狹義的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使得畢業生謀職像是在出賣自己。」
「也許是學術機構作繭自縛。一九七○年代和一九八○年代,大學入學率激增,新設立的院校大多推出與職業相關的課程,至於教授所謂『不切實際』科目的教師,則依然頑固地以『為學習而學習』的精神為榮。」
「在他們看來,讀土木系的學生可能接受建築橋梁的訓練,讀護理系的學生可能準備好去醫院照顧病患——可是讀英語系、哲學系、社會學系的人,理應層次更高,學習獨立思考的純粹性。只要讀完書,工作自然會有著落。此外,最出色的大學生可以繼續深造,未來還能在大學教書。」
「然而到了一九九○年代末期,這股老派的篤定思維逐漸式微,太多新出爐的博士競爭稀少的大學教師職缺,可惜僧多粥少,結果掀起了最高學歷人才的低度就業新危機。」
「在此同時,不以當教授為職志的大學生,也不確定該朝哪個方向走:隨著文科學門領導人開始重視社會上學術導向較不明顯的職務,這些大學生覺得遭到背叛,卻又不曉得如何因應。 」
「教授、系主任、教務長希望所有大學部的學生都能成功;這些領導人相信,學校教給學生的東西極為寶貴,他們只是不懂得如何將校園淬鍊出來的價值觀,連結到職場的需求。這些學術領導人越緊張,就越可能講出站不住腳和自以為是的話。」
「價值觀與需求的錯配之所以那麼讓人捶胸頓足,是因為校園與職場本來可以輕易強強聯手——問題是雙方鬥士必須使用共通的語言,去訴說自己的價值觀、需求、成就,使對方心領神會。可惜現在的學者、學生、雇主卻因為令人苦惱的翻譯問題,立場無法協調。」
「共同立場究竟在何處?雇主想要僱用的大學畢業生,必須說寫流利、能夠在團隊中發揮效用、懂得如何分析複雜的問題。這些優點正是良好大學教育的核心,尤其是文科生的特長。」
「在學術圈很愛使用的詞彙『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的觀念中,這些全都深深嵌入其肌理,可是如果你請大學領導人詳細解釋批判性思考,得到的反應將是一堆疊床架屋、彼此衝突(和自利導向)的噪音。」
「若想恢復文科教育的好名聲,就需要用嶄新的方式來談批判性思考,這次要把大學畢業之後的職業生涯放在心上。」
「我們需要儘可能鮮明地展現文科教育能夠幫助你出人頭地的各個層面,這意味著要把畢業典禮致詞中那些空泛的話,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幫助你找到工作、增強權威、步步高升的就業市場用語。」
「當雇主要求批判性思考的技能時,這個詞大致代表五種關鍵因素。首先是自信且願意(甚至渴望)對付尚無規則可言的未知領域。你將想像力帶進工作,在新情境中調適得宜,我們稱之為『開疆闢土』(Working on the Frontier)。」
「下一個是洗鍊的分析方法,讓你精於『發掘洞見』(Finding Insights)。你獨具慧眼,找到並不明顯的答案,漸漸獲得推崇。」
「隨著經驗的累積和權力的提升,你將開始綜合各種見解,當組織需要做出複雜的決策時,你建構洞見的方式便使你成為值得信任的專家。我們稱這種較高階的力量為『選擇正確途徑』(Choosing the Right Approach)。」
「最後,你對團體動力學和他人的動機,具有難得的深刻理解。你擅長『判讀現場氣氛與人員情緒』(Reading the Room),以及『鼓舞別人』(Inspiring Others)。」
「你的校園領導人試圖用更學術的字眼來形容這些能力,也不能說他們錯得離譜,可是現在你有了更好的立場,利用與雇主願望合拍的語言,替自己爭取工作。」
「只要精通這個架構,你將會驚訝地發現,自己竟然有那麼多看似圈內人才懂的文科成就,能夠加以重新包裝,於工作有利的情境中講述出來。」
「當你找新工作時,文科背景可以如何轉變成力量,而不是讓你難堪。在學校砥礪出來的那些技能,甚至可能使你在出社會之後如魚得水,進而暗自得意洋洋。你曉得如何在求職面談中脫穎而出,如何主持會議,如何在堆積如山的數據中找到真相(或危險的謊言)。」
*喬治·安德斯,李宛蓉譯,《人文學科的逆襲:「無路用」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時報,2019。
▎博客來☞ http://bit.ly/2FPlifJ
▎延伸閱讀☞ 誰說念人文科系沒有用?職場上,五個文科訓練帶來的關鍵技能 https://gushi.tw/humanities-are-important-1/
#說書 #閱讀日常 #教育 #人文學科 #工作
崇越科技職缺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校園徵才博覽會暨企業徵才說明會熱烈開跑啦!歡迎同學踴躍報名參加!
2018「職涯幸福百分百 飛鳶展趐任翱翔」校園徵才博覽會
本校校園徵才博覽係與新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處聯合辦理,訂定於107年3月14日(三)於行政大樓前廣場舉行,共計有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玉山銀行、彰化銀行、華南銀行、崇越科技公司、音律電子公司、家登精密公司、華通電腦、日盛國際租賃、凱基期貨 元大期貨、環球水泥等50家知名大廠,提供約3500職缺,並有機會抽中樂桃航空機票等大獎,歡迎全校師生踴躍參加~
企業徵才說明會
自3月5日至3月29日舉辦一連串企業徵才說明會活動,其中包括金融企業、國際紡織大廠、知名新聞媒體公司、國際運動品牌,總共有18家廠商前來本校尋覓人才!部分企業提供精緻餐盒及精美贈品,歡迎同學踴躍參加,請務必上學校首頁「報名系統」報名!
3月5日日商集團Recruit
-------------------
3月7日日商歐力士集團(提供80份餐盒)
-------------------
3月8日香港商bloomberg公司
-------------------
3月9日特力集團
-------------------
3月13日統一企業(提供80份餐盒)
-------------------
3月15日 玉山銀行(提供80份餐盒)/ 宜得利家居
-------------------
3月16日MUJI無印良品
-------------------
3月19日迪卡儂(提供公司贈品)
-------------------
3月20日永豐銀行
-------------------
3月21日元大銀行/長榮海運
-------------------
3月22日UNIQLO/日盛期貨
-------------------
3月23日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提供100份餐盒)
-------------------
3月27日新光金控(提供50份餐盒)
-------------------
3月28日儒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
3月29日華通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
報名方式:
請上校首頁「線上報名專區」報名,即可獲得更多詳盡資訊!網址:
本校線上報名專區
崇越科技職缺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03年前後,國際大型投資銀行設計了現金結算的連動債商品,透過相對高利率和台灣本土銀行的強力攜手合作,連動債商品大熱賣,理專和銀行業者大賺手續費。
經過2007年的金融海嘯後,投資人終於嘗試到連動債的「威力」,全球投資人聞風色變,一時之間,投資人的「寵兒」變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2009年,一種由對等網路支付系統和虛擬計價工具的數位貨幣誕生了,它的名稱是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的產生是透過一種稱為「挖礦」的過程來生產,使用者透過處理交易驗證和記錄,可以獲得比特幣當作手續費,或者得到新生產出來的比特幣,然後用來交換貨物、服務、其他貨幣。
比特幣在2013年後快速盛行,因為美國、中國、英國、日本、歐洲先後擴大印鈔挽救經濟,2013年爆發賽普勒斯的銀行危機,不少投機客和富豪把資金轉換為比特幣,企圖規避市場風險,推崇比特幣的集團,宣稱對實體貨幣產生不信任感,反而是比特幣更為安全和無泡沫化,沒有發行機構,也不受任何政府和銀行的控制,比特幣從個位數美元,2013年底飆升到接近1200美元,全球掀起投資比特幣的風潮,連「挖礦設備」的售價也水漲船高。
但這樣的金融新玩具熱潮很快就退了,2014年整年,比特幣價格全面下跌,2014年3月,比特幣交易所運營公司「MTGOX」宣布破產,2015年,比特幣跌到300美元附近徘徊,2015年8月,該公司社長Mark Karpels被日本警方證實涉嫌監守自盜,導致比特幣無端消失,不管如何,比特幣的投資熱潮顯然已是過去式。
2011年,科技業開始傳出3D(3D printer)列印技術即將大出於天下的消息,全球許多國際媒體描述3D列印技術非常有可能帶動第三次工業革命,將震撼未來的製造業,一些相關的3D印表機製造商,從塑膠、金屬、樹脂紙、陶瓷、石膏、蠟、砂、食品等多元材料都可以用來印刷,而且因為科技演進和量產的利多因素,3D印表機造價從台幣上百萬大幅下降到數萬元不等的價位,完全符合許多工藝設計者、模型玩家、醫療器材、個人化商品的需求,而且這項技術還沒有普及到大量的百姓家中,這意味著背後還有廣大的消費需求,甚至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還核准3D列印的處方藥「SPRITAM」,如果考慮醫療市場的需求,3D列印未來的發展前景,好像是顯而易見的樂觀。
Stratasys和3D Systems是3D列印這個產業的龍頭企業,擁有全球最大的產品出貨量, 3D列印議題幾乎傳遍了各大財經雜誌和媒體,2011到2014年初,這兩家公司和3D列印相關概念股,股價全面飆漲,投資人開開心心享受科技帶動股價上漲的氛圍。
但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多人發現,3D列印似乎距離充滿每個家庭或個人工作室的目標還相當遙遠,或許有人會花大把鈔票買台3D印表機印一些個人化產品,但這些消費者畢竟還是少數,而且大部分的3D印表機功能還是相當有限,從精密度到速度,還是無法滿足消費者需求,如果真的要製作個人化商品,上網找專業的工藝設計者,花點小錢省時間省設計心力,工藝設計者又能賺到設計財,消費者得到自己想要的個人化商品,這樣遠比自己買台3D印表機,還要花時間心力設計來的更有效率。
仔細觀察Stratasys和3D Systems最近幾季的財報,不難發現,3D印表機的出貨量跑不出爆發力,甚至這兩家公司的本業沒辦法穩定賺到獲利,於是股價直直落,3D列印的美夢逐漸被投資人給淡忘掉了。
最近兩年來,相當熱門的投資產業還有機器人產業,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產業會引入機器人科技,可能是幾隻機械手臂的工業自動化系統,也可能是像掃地機器人那樣的獨立個體,或者是家庭代工用的組裝機器人,或是像醫療用的達文西機器手臂「(The da Vinci Surgical System)」,外科醫生使用融合高科技電腦與靈活的機器手臂,外科手術可以出現進一步的創新與突破,不管是哪一種,經常涉略財經雜誌和新聞媒體的讀者,肯定都會認同機器人在人類世界中,會越來越盛行,取代人類許多職缺只是時間問題,全球機器人的使用數量確實也在成長,許多投資人會認為像ROBO這種全球機器人與自動化指數ETF也適合投資,因為機器人產業在未來,似乎沒有悲觀的理由。
1995〜2013年全球工業用機器人年度出貨數量 2012〜2017年全球工業用機器人供應數量 事實上,全球機器人產業的需求確實在成長,但是機器人可是有所區分的,包含傳統的製造業工廠機器人、貼近人類生活的機器人、第一產業(農林漁牧)用的機器人、服務產業用的機器人,傳統機器人和第一產業的機器人需求成長速度較緩慢,貼近人類生活的機器人,像是家用打掃的機器人或智慧型家庭電器,這部分成長速度相當快,不過需求佔整體機器人產業的比重相對較低,服務業的機器人則具備較有爆發力的成長,不過目前的需求佔整體機器人產業的比重也是相對較低。
機器人產業的投資重點不在於傳統的機器人,這部份成長力相對有限,反而是機器人的軟體研發才是這產業的核心價值,還有機器人的三維運作和視覺靈敏度,具有這些優勢的機器人,才能符合服務業的需求,成長爆發力也會最驚人,不過機器人從研發、測試到實際銷售,往往需要蠻長的時間,而且大量的資本資出不保證成功,講到這裡,就點出投資機器人產業的問題所在,如果整體機器人產業每年的成長速度相對比較緩慢,那麼ROBO ETF短期內又怎麼會有爆發力呢,拉長時間來看,投資人對ROBO股價的期望度,恐怕會遠遠高於機器人產業的實質成長力道。
除了3D列印,比特幣、連動債、機器人產業,金融市場經常不定時會推出許多新的金融商品或主題,許多發行單位還會結合全球各大媒體的勢力,讓想要行銷的產品快速全球興起熱潮,業者就能順水推舟,大賺交易佣金或手續費,很多投資人在樂觀的氣氛之下,往往一窩蜂被吸引進場投資,隨著時間流逝,才發現當初業者和媒體所描述的優勢,似乎無法有效帶給自己財富,自己對投資商品的期待越高,失望也越高,但對於金融業者來說,重要的是,精心設計和行銷的新產品,究竟能不能熱銷出去,至於投資人所購買的金融商品是否會賺錢,那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http://wealth.businessweekly.com.tw/GArticle.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