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讓利,懂得放水養魚
吃虧就是福不怕吃虧,平等對待各種人和事,只有肯吃小虧,才能贏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廣積人情,才會收穫別人的信賴和幫助,才能把事業做大。其實,無論虧大虧小,該吃就得吃,人情在了,以後才會有回報。主動付出,看似吃虧,實為得福。
「紅頂商人」胡雪巖,原本是一家店鋪的小夥計,經過打拼,成為江浙一帶的商人。雖然只是一個小商人,但是他善於經營,做人更是沒話說,一點小小的恩惠便可以將周圍的人聚集起來,為他出力。胡雪巖對小打小鬧的小生意當然不滿足,因為他想做大事業。他的志向高遠,他想像大商人呂不韋那樣從商場到官場,名利雙收。當時一個不起眼的杭州小官王有齡,有向上爬的志向,卻沒有錢,而金錢是那時候官場上升職的敲門磚。胡雪巖在與王有齡交往中,發現他何目標相同,可以說是殊途同歸。王有齡對胡雪巖說:「雪巖兄,我也不是沒有門路,只是囊中羞澀,沒有錢想升職是行不通的。」胡雪巖堅定地說:「我願傾家蕩產,助你一臂之力。」王有齡說:「我富貴了,一定報答你。於是胡雪巖變賣了自己的部分家產,積了幾千兩銀子給王有齡。
王有齡去京師求官,胡雪巖則仍操舊業,並不在乎別人笑他傻。幾年後,王有齡官至巡撫,親自登門拜訪胡雪巖,並間問他有什麼可以報答的,胡雪巖說:「祝賀你福星高照,我並無因難。但是,王有齡非常重情義,當年胡雪巖雪中送炭,他始終銘記在心。於是,王有齡利用職務之便,對於胡雪巖的生意總是盡可能地予以照顧,胡雪巖的生意自然是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他也更加看重與王有齡的情誼。正是不在意吃虧的心態,使得胡雪巖的事業迅速發展,壯大起來,後來胡雪巖被左宗棠舉薦為二品大員,成為清朝歷史上唯一的「紅頂商人」。俗話說,「吃虧是福」,只有聰明人才懂得其中的玄機。吃虧不重要,重要的是贏得了人情。以吃虧來交友,以吃虧來得利,是非常高明且有遠見的做法。
看重人情的你,吃虧不要緊,因為你成了施與者,他人就是受者。儘管從表面上來說,你吃虧了,他人獲益了,然而,在友情,情感的天秤上,你有了非常有分量的籌碼,這是多少金錢都很難買來的。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能使一個人和諧地融入群體,極大的拓展自己的能力,而且是與他人合作,實現互惠互利夥伴關係的基礎。一個人的成功,必然需要別人幫助,而締造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奠定良好的取場發展空間,這一點絕對不容忽視。
總之,吃虧能廣蓄人情,建立起自己的人脈。一個能吃得了虧的人,在他人眼中是豁達,忠厚的人,比起金錢更加可貴,能夠讓他人心甘情願地幫助你。只有懂得吃虧才能贏得他人信任,讓他人為你辦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開啓成功之門的金鑰匙。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懂得如何有效地與別人打交道,締造良好的人際關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水水貨街減租 90後街頭開文青店教陶瓷 街尾老店寧劏一半舖位不結業:上水像病人,光復後要復興 上水人對「水貨街」琅琅上口,大概已忘記它真實的名字──新康街。石湖墟六十年代發生兩場大火後,街道都以新字起頭,意味去舊立新,新康街也有健康成功之意。武肺暫時把水貨客趕離北區,大家終於能重返行人路,這條貫...
巡撫幾品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義和團是甚麼?一群愚昧無知的愛國賊
義和團從反清變成「扶清滅洋」
1.謠言
傳統社會崩壞,經濟差,人心惶惶,肯定是洋人害的,洋人醫院挖眼睛、神父吸男童陽精。
洋人洋物就是妖術妖孽
2.教會
當時經濟很差,每個信徒每天一碗米,可以喂飽全家了,吸引很多信徒,而且教會有治外法權,會保護信徒。但多數信徒素質不高,畢竟讀書人怎能不拜祖先不拜孔子?
哎呀,我想殺的人給你保護去啦,我恨你啊啊啊啊
3.新思想新技術
提倡不要纏足納妾、新思想新技術
我大中國傳統怎可變?我老婆多怎啦?中國東西最棒!我討厭你亂講話!
慈禧對義和團的態度?
慈禧聽假消息(自己人傳的)列強要逼她退位給光緒,所以恨透洋人,嘴巴說打擊惡徒,實際上縱容與支持義和團燒殺洋人、大使館、教徒等,有了愛國者義和團(擋子彈?),慈禧更大膽向11國宣戰
義和團只「滅洋」?
洋務派大臣,全被視為漢奸,拳民們洗劫孫家鼐(官居一品)的家。連戶部尚書立山,只是碎念義和團幾句,就被殺。清兵將領武毅軍統帥聶士曾鎮壓義和團(義和團一開始反清),被記恨在心,結果對抗八國聯軍時,義和拳民趁機闖進他家綁走他老母、老婆、女兒,他只好分一半營軍去救家人,在八國聯軍跟義和團夾擊下,戰死,義和團還想「戮屍」呢!御林軍阿克丹(二品大員)曾入教過,被義和團斬首示眾,你想想一般入教的普通民眾下場又是如何?
6名學生只帶一枝鉛筆、洋紙一張,就被亂刀砍死,另一個有一套洋書被搜出來,則被綁在樹上,路過的都去砍一刀,痛的他哀嚎不已,義和團則在旁邊笑的樂開懷。光帶眼鏡,抽洋煙,就完了,義和團為了愛國,可以打你姦你辱你搶你,活埋,炮烹,支解,腰殺樣樣來,殺你全家不再只是口號,這不是傷天害理,他只是在除「漢奸」,是愛國精神啊!
(跟政府不同意見、用簡體字,連喝杯飲料都可以被說是賣台,甚至不用理由,只要惹我這愛國分子,你就是賣台、被中共收買。基於愛國精神,你被霸凌,有任何損失是活該,誰管你總店還是加盟店;或只是去中國唱歌打球,卻不表態,你TM就是賣台,為維護民主自由,我就要打你!當然有人損失,就有人獲利囉)
朝廷上的「賣國」行為?
慈禧對十一國宣戰後,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和外國達成地方協議,稱東南互保。有人認為,這是跟洋人勾結,是賣國;也有人認為,這是保境安民。最終,慈禧很快就後悔宣戰,默許了「東南互保」。
(嘿,好像現在的局勢,友中親中就是賣台)
義和團的革命戰績?
1.毀壞30年洋務運動成果,拆鐵道,拔線杆,緊急毀壞火輪船,抵制所有外國事物
2.給列強的有藉口打中國
3.十萬拳民+兩萬清軍攻不下三千人外國使館,便火燒英國使館隔壁翰林院,翰林院著火,《永樂大典》幾乎全焚毀,不過大使館有滅火設備,沒事。
4.《辛丑條約》四億五千萬兩賠款
5.美國傳教士梅子明「用人頭抵人頭」為口號,報復義和團,殺無辜中國農民680人。
6.殺幾百個洋人+殺幾十萬中國人
7.被八國聯軍擊敗的部分敗兵,也一起燒殺擄掠中國百姓
義和團戰鬥力?
以為臉上塗狗血,洋鬼子就看不到他,抱一壺尿就往洋槍衝過去...
20萬義和團+清軍輸給一萬八千洋人。看來義和團殺手無寸鐵老百姓跟洋人很強,但實際上戰場,卻是弱逼。
義和團下場?
慈禧逃跑前,把責任全推倒義和團頭上,發布上諭要各地清軍殺義和團,誰叫他們沒利用價值了嘛!
部份義和團成員逃亡時,被當地人報復,譬如,義和團首領張德成被地主活活打死。
悲哀,一群被利用的暴民,舉著愛國旗幟來傷害國家與同胞,還自以為正義,如果人民遭難,絕對是這群愛國賊們害的。
巡撫幾品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1月5日
地點:北京(紫禁城乾清宮)
事件:
林則徐在西城內辭行(註1)。
註1: 林則徐全集編輯委員會編:《林則徐全集:第九冊日記卷》(福建: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頁364 / 4556。
#知史討論 | 鴉片如何由救命之藥到奪命之毒的?(下)
歷史春秋網
從《本草綱目》來看,中國人對罌粟的認識,仍侷限於藥用的範圍內,鴉片製成,尚沒有流變為癮君子之物。但「俗人房中術用之」的事實,已明確無誤地表明,時人已懂得鴉片對性功能的作用,並且借助它的藥力來縱慾了。從中我們已可窺見明代社會衍變中的風氣了。
毒品風靡
元初,蒙古人遠征印度。那時的印度已盛產鴉片,因此蒙古人得勝而返時,也帶回了大量戰利品——鴉片。一時,「士農工賈無不嗜者」。這可能是中國社會流行服食鴉片最早的成文記錄。
明代時期,儘管中國人已懂得從罌粟割乳漿中制取鴉片,但主要來源仍采自國外。當時的東南亞一帶,因西方殖民者的倡導,多種植罌粟。《明會典》載:暹羅、爪哇、榜葛剌等地多產烏香,即鴉片。他們時常將「烏香」,即鴉片作為貢品獻給中國皇帝。據史書記載,暹羅國曾進貢給中國皇帝200斤「烏香」,給皇后100斤。直到民國時,有些地方仍稱鴉片為「烏香」。
由於進口的「烏香」急劇增加,明政府已將它列入納稅之藥物。明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鴉片首次被列入關稅貨物的範圍。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頒布的《貨物抽稅現行則例》中規定:每10斤鴉片的稅銀為一錢七分三釐。隨著鴉片輸入的增多,民間漸漸出現了吃鴉片者。明成化年間,已有街市上販賣鴉片的記載了。到了正德年間,在廣東、福建沿海,當地富紳、地主食用鴉片已屢見不鮮。
鴉片是一種成癮物品,一旦成為社會供應物,其需求量必急速上升,故隨著食用人數的增多,鴉片的價格也直線上漲。有時因需求太大,價格奇貴,竟至於一兩黃金換取一兩鴉片。明代後期,不僅民間食用鴉片日眾,而且在京城與宮廷也日益盛行。王玉海的《續紺珠集》記載,鄭和之徒弟自西洋攜回「碗藥」,當時中貴多嗜之。這「碗藥」,就是鴉片。
鴉片特有的醉生夢死、飄飄欲仙的舒暢感,令朝廷貴族為之傾倒,甚至連皇帝也不能倖免。徐伯齡的《蟑精雋》曾記載,明憲宗曾令臣下出而收買鴉片,而明神宗就是一個 「鴉片皇帝」。他在朝四十八年,竟長年不視朝政,戶部主事董漢儒說:「(萬曆皇帝)頻年深宮,群臣罕能窺其面。」究其原因,乃是「中烏香之毒」。由於長期吸毒,體質變壞,明神宗經常頒諭旨說:「朕自夏感受濕毒,足心疼痛,且不時眩暈,步履艱難。」因吸食鴉片,他的性格也變得殘酷暴虐。而史家許熙重則把皇帝吃鴉片的責任推到奸臣身上。他在《神宗大事紀要》中指出:「帝之倦於正朝,多年不見臣工。實為奸臣毒藥所蠱。」究竟是神宗自己求取,還是「奸臣」有意用毒,尚待研究。但神宗是個鴉片癮者,應是不爭之事實。
再說清代的罌粟種植。由於清中期以後,各地民眾已知罌粟果制鴉片之法,因此,為生產鴉片而種植的罌粟,便在各地普及開來。
到了清代,罌粟主要通過海、陸兩條途徑流入各地。海路由東南亞諸地傳至台灣、福建。福建最早種植罌粟的,大約是福寧府的福安縣。在嘉慶年間,那裡的罌粟花已經盛開了。此後,又由福建傳入浙江。浙江的土壤顯然比福建的土壤更適合罌粟的生長。道光初期,浙江各地幾乎已是遍地罌粟了。1830年,御史邵正笏指出:「浙江如台州府屬,種者最多;寧波、紹興、嚴州、溫州等府次之。有台漿、葵漿名目,均與外洋鴉片煙無異,大夥小販到處分銷。」同樣,在安徽,「徽州寧國、廣德等屬,毗連江浙,山地居多,恐有外來棚戶串通該處業戶,私種分肥」。
陸路由印度經東南亞、緬甸傳入雲南。較早記載雲南種植罌粟的,是乾隆元年(1736)出版的《雲南府志》。雲南天熱多雨,是栽培罌粟的理想地,因此「滇省沿邊夷民向有私種罌粟」。該地出產的「雲土」(又稱「南土」)在土煙中為上品,產量也急劇增加。1839年,雲貴總督伊里布在一篇奏稿中提到,一次就緝獲煙土1.2萬兩。
雲南的罌粟很快傳入四川,至遲在道光元年(1821)時,涪陵一帶的農民已棄糧種煙了。所產人稱「川土」,據史料載:「川省五方雜處,間有吸食鴉片煙之人,會理州、平武縣一帶,毗連番界,尚有種植罌粟花處所。」從此不僅「川土見盛」,而且四川還成為罌粟傳播的中轉站。
罌粟由四川傳入貴州,在道光十一年(1831)時,貴州「尚無栽種熬煙之事」。但四年後,已有種、吸鴉片和開設煙館的記載了。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已是「遍載罌粟,熬煉成土」了。貴州巡撫賀長齡奏稱:「黔省民、苗雜處,多有栽種罌粟熬膏售賣之事……現據郎岱、普定、清鎮、貴築等廳縣先後查明民、苗私種者,或數畝、十數畝不等。此外,各州縣地方栽種牟利者,尚不知有幾。」
道光年間,罌粟的種植從四川北上傳入甘肅、陝西、山西等地。這樣一來,僅僅一二十年間,這一廣泛區域的農民「廢田而種罌粟,歲益浸廣」。
土煙氾濫的原因,除了民眾趨利之外,還有地方官吏的慫恿。在洋煙開始充斥之時,清政府內就有人提出以土煙來抵制洋煙的主張。道光十四年(1834),兩廣總督盧坤指出種煙的理由:「應弛內地栽種罌粟之禁,使吸菸者買食土膏,夷人不能專利,信銀仍在內地轉運不致出洋者」,以土煙之利奪洋煙之利;也有人說:「種植罌粟花,取漿熬煙,其利十倍於種稻」;又有人說:「鴉片之利,數倍於麥,其益農者大矣」;甚至還有人認為「內地之種越多,夷人之利日減……不禁而絕」。
由於持以土煙抵制洋煙觀點的官員不在少數,因此,儘管清政府有禁止內地種植罌粟的政策,如較早的道光三年(1823)吏、兵兩部奏請酌定失察鴉片條例,要求禁止「私種罌粟煎熬煙膏」。此後,御史郭柏蔭奏請嚴禁栽種罌粟一折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省番舶不通之處,皆由內地民田遍載罌粟,熬煉成土,地利、民生兩受其害。必當嚴申例禁,以除積習。」
但對於清廷三令五申的拔苗禁菸令,不少地方官吏卻持陽奉陰違的態度。他們在許多文告中,將鴉片改稱為罌粟花,將煙膏改稱為芙蓉膏,以表示有別於外國的鴉片。其結果,在1831年時,罌粟種植擴展到廣東、湖南、山西、陝西、浙江、福建等省。土煙與洋煙並行,加之土煙價廉,因此各地煙毒與日俱增。鴉片的氾濫,最終使中國蒙受恥辱,成為近代「東亞病夫」的象徵。
如今,一提及鴉片乃至毒品,人們大多是「談毒色變」。其實,絕大多數毒品,都具有醫療上的功效,只是過量服用後,可能會造成上癮等嚴重的副作用。在生活中,人們手術時要打麻醉,而手術後要打嗎啡止痛,有時精神不濟也會喝提神飲料……仔細去觀察,麻醉藥、提神飲料,其實或多或少都與毒品的成分有些類似。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吸毒」或許也可以被視為「基於不正當目的」而「過量濫用」藥物。
歡迎暢所欲言,一起加入#知史討論。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知史討論
巡撫幾品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上水水貨街減租 90後街頭開文青店教陶瓷 街尾老店寧劏一半舖位不結業:上水像病人,光復後要復興
上水人對「水貨街」琅琅上口,大概已忘記它真實的名字──新康街。石湖墟六十年代發生兩場大火後,街道都以新字起頭,意味去舊立新,新康街也有健康成功之意。武肺暫時把水貨客趕離北區,大家終於能重返行人路,這條貫穿石湖墟的主要街道也悄悄起了變化。街頭有受惠於減租的90後陶瓷家,開店圓夢;街尾有60多年老店寧願縮小舖面,也不願拉閘結業,他們記憶中的石湖墟是如何?
新康街街尾轉角位置,有個醒目的大紅招牌寫「豐記隆」,每次經過,和藹可親又健談的老闆娘梁太和兒子梁懋森都會跟街坊打招呼,還有掛着大叮噹的薑黃色貓咪四處張望。已經開業超過半世紀的豐記隆,是石湖墟有名的床上用品店。
舖位由十年前月租幾千元加至現時40,000元,因為難以負擔,梁太索性將一半舖位租給別人做找換店,疫情下業主「良心價」減了幾千元,母子表示依然難應付。原本百多呎空間頓然縮至不足80呎的斗室,兩旁放滿貨物後,舖面就只剩下走廊般闊的空間。為節省空間方便取貨,昔日飾櫃上的玻璃也拆去,小店依然賣竹枕、油甘子枕頭、草蓆、繡花枕頭袋等,如今買少見少的人手刺繡枱裙也找得到。
#上水 《來生不做北區人》相關影片:
1. 90後租上水圍1000呎村屋似「社區中心」樓上生活樓下開cafe 過節辦聚餐 幫街坊創業賣番梘陶瓷:無論咩人都可以喺呢度搵到友誼
(https://youtu.be/YL0O_xHK7iY)
2. 上水巡撫街逾65年小店 4間店一齊12月31日結業:「上水光復的話即重開!」 老字號醬油舖文具店孖舖 最後情懷成絕響
(https://youtu.be/-GXgx1Whqdw)
3. 記者放蛇證上水藥房走私仍活躍 代客經澳門珠海寄回大陸 前水貨客自白:3日賺2千,試過滯留大陸瞓桑拿浴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4. 30歲上水後生仔自資辦社區報紙 組自衞隊義助街坊 重新感受上一代人情味:捉賊整水喉搵貓都會搵我
(https://youtu.be/cU0X1flvt6k)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上水 #水貨街 #90後 #新康街 #石湖墟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巡撫幾品 在 星光奈奈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義和團在台灣重演?
柯P直播提到「我們要『明治維新』,不是當『義和團』」
聽柯P一說,我才驚覺「義和團」跟現在的台灣好像啊
義和團是甚麼?一群愚昧無知的愛國賊
義和團從反清變成「扶清滅洋」
1.謠言
傳統社會崩壞,經濟差,人心惶惶,肯定是洋人害的,洋人醫院挖眼睛、神父吸男童陽精。
洋人洋物就是妖術妖孽
2.教會
當時經濟很差,每個信徒每天一碗米,可以喂飽全家了,吸引很多信徒,而且教會有治外法權,會保護信徒。但多數信徒素質不高,畢竟讀書人怎能不拜祖先不拜孔子?
哎呀,我想殺的人給你保護去啦,我恨你啊啊啊啊
3.新思想新技術
提倡不要纏足納妾、新思想新技術
我大中國傳統怎可變?我老婆多怎啦?中國東西最棒!我討厭你亂講話!
(去年全民討厭民進黨,怎變成支持民進黨才是政治正確?都是阿共的陰謀,中共想關台灣人進勞改營,所以跟中國合作的人,絕不是因為台灣不足,而是因為想賺錢要賣台啦)
慈禧對義和團的態度?
慈禧聽假消息(自己人傳的)列強要逼她退位給光緒,所以恨透洋人,嘴巴說打擊惡徒,實際上縱容與支持義和團燒殺洋人、大使館、教徒等,有了愛國者義和團(擋子彈?),慈禧更大膽向11國宣戰
(綠色喊打擊假新聞,但只要是關於白色藍色的假新聞一律縱容,甚至綠媒還幫忙擴散呢)
義和團只「滅洋」?
洋務派大臣,全被視為漢奸,拳民們洗劫孫家鼐(官居一品)的家。連戶部尚書立山,只是碎念義和團幾句,就被殺。清兵將領武毅軍統帥聶士曾鎮壓義和團(義和團一開始反清),被記恨在心,結果對抗八國聯軍時,義和拳民趁機闖進他家綁走他老母、老婆、女兒,他只好分一半營軍去救家人,在八國聯軍跟義和團夾擊下,戰死,義和團還想「戮屍」呢!御林軍阿克丹(二品大員)曾入教過,被義和團斬首示眾,你想想一般入教的普通民眾下場又是如何?
6名學生只帶一枝鉛筆、洋紙一張,就被亂刀砍死,另一個有一套洋書被搜出來,則被綁在樹上,路過的都去砍一刀,痛的他哀嚎不已,義和團則在旁邊笑的樂開懷。光帶眼鏡,抽洋煙,就完了,義和團為了愛國,可以打你姦你辱你搶你,活埋,炮烹,支解,腰殺樣樣來,殺你全家不再只是口號,這不是傷天害理,他只是在除「漢奸」,是愛國精神啊!
(跟政府不同意見、用簡體字,連喝杯飲料都可以被說是賣台,甚至不用理由,只要惹我這愛國分子,你就是賣台、被中共收買。基於愛國精神,你被霸凌,有任何損失是活該,誰管你總店還是加盟店;或只是去中國唱歌打球,卻不表態,你TM就是賣台,為維護民主自由,我就要打你!當然有人損失,就有人獲利囉)
朝廷上的「賣國」行為?
慈禧對十一國宣戰後,兩廣總督李鴻章、山東巡撫袁世凱等和外國達成地方協議,稱東南互保。有人認為,這是跟洋人勾結,是賣國;也有人認為,這是保境安民。最終,慈禧很快就後悔宣戰,默許了「東南互保」。
(嘿,好像現在的局勢,友中親中就是賣台)
義和團的革命戰績?
1.毀壞30年洋務運動成果,拆鐵道,拔線杆,緊急毀壞火輪船,抵制所有外國事物
2.給列強的有藉口打中國
3.十萬拳民+兩萬清軍攻不下三千人外國使館,便火燒英國使館隔壁翰林院,翰林院著火,《永樂大典》幾乎全焚毀,不過大使館有滅火設備,沒事。
4.《辛丑條約》四億五千萬兩賠款
5.美國傳教士梅子明「用人頭抵人頭」為口號,報復義和團,殺無辜中國農民680人。
6.殺幾百個洋人+殺幾十萬中國人
7.被八國聯軍擊敗的部分敗兵,也一起燒殺擄掠中國百姓
義和團戰鬥力?
以為臉上塗狗血,洋鬼子就看不到他,抱一壺尿就往洋槍衝過去...
20萬義和團+清軍輸給一萬八千洋人。看來義和團殺手無寸鐵老百姓跟洋人很強,但實際上戰場,卻是弱逼。
義和團下場?
慈禧逃跑前,把責任全推倒義和團頭上,發布上諭要各地清軍殺義和團,誰叫他們沒利用價值了嘛!
部份義和團成員逃亡時,被當地人報復,譬如,義和團首領張德成被地主活活打死。
悲哀,一群被利用的暴民,舉著愛國旗幟來傷害國家與同胞,還自以為正義,如果人民遭難,絕對是這群愛國賊們害的。
文/ 星光奈奈
巡撫幾品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時間,魔力無邊。
醬料雜貨店正和隆,主打自家豉油、麵豉、甜醋,在上水石湖墟65年,如長流細水陪伴街坊每餐家常飯:蘸豉油魚更鮮,兩磚腐乳夠佐粥下飯;逢時過節爆薑下醬炆豬肉煮雞,豐腴滋味比得上酒樓大菜。
街坊就是鍾情這家醬料;但此情,差點成追憶!
想當年,老闆陳璧堃十足指腹為婚,不情不願從父親手上接過正和隆。做醬煮醋幾十年,沒有仇,卻賺得一身痛、半點恨;捱到65歲,把心一橫,擬於去年12月31日退休結業「脫苦海」。
怎料日月發酵,恨愛相生;準備離開,竟是徹底的歸來。
上水石湖墟巡撫街,水喉五金、紙紮、文具……生活小店當中有正和隆。店前西斜,老闆陳璧堃掛起紙皮遮光擋熱,裏外互相看不見,街坊是識途老馬,熟練地撥簾進出。小店不夠百呎,鮮有地整齊:樽樽罐罐不見有塵,豆類、雜穀一格格井然有序。所賣醬醋各有三五個品牌,店家出品的生抽老抽、原曬豉磨豉、甜醋和腐乳,售價貴幾元,卻最多人要。
「麵豉嗰日炆豬手炆得好靚,好食。」老街坊陳太一屁股坐在片糖缸改成的櫈子上,又告訴陳老闆:「我起碼一個月之後先行出嚟喇,因為腳痛要入院做手術。」今天她特意來入貨,買麵豉、豉油。
豉油,又恨又愛
陳璧堃,街坊都叫他「豉油佬」,皆因正和隆做豉油起家,他是第二代。上世紀40年代,父親陳根秀由南海來港,投靠開醬園的親戚做豉油;50年代初自設小工場做豉油、麵豉和甜醋,並在石湖墟開鋪。1955、56年間石湖墟被兩次大火吞噬,57年逐步重建,正和隆也在巡撫街現址重新啟業。
陳璧堃有四個姊妹,他是老三、排中間。「細細個住木屋,又是工場又是住家。兩個家姐睇鋪,我就周圍走,好百厭。」他怕父親,從來沒問過店名由來,只記得過年家中總掛一對對聯:「正直好生意 和氣定興隆」。
「老竇無咩讀過書,點作到咁好嘅對聯呢?」他哈哈大笑,轉瞬又皺眉:「做豉油做醬好辛苦,畀我揀我唔會做,但我讀書唔成,無得走!」他是唯一的兒子,二十多歲結婚後即接手店鋪;太太負責鋪面,他負責生產。
「做豉油會有一陣罨味,以前真係要用手去攪,一攪,陣味就出嚟,我都接受唔到;不過,呢啲係錢嚟㗎!」
他的工場在上水搬過幾次,90年代初因為業主收地被迫結束,自此在古洞一間豉油廠掛單租場,只做半加工。譬如豉油,已交給豉油廠師傅做,仍用自家招紙。
「做豉油最緊要用料靚用料足,夏天有熱頭曬就香啲。」他說。當年他試過十幾間豉油廠,找到一間的味和香跟自己做的相似。「我知道佢哋用加拿大非基因改造黃豆,發璜(按:煮好的黃豆混入麴菌、麵粉)撈美國麵粉,比日本麵粉膠質重啲、好啲;我自己一個人做太辛苦喇!雖然利潤無咁高,我寧願用佢嘅豉油。」
現在店中賣兩款自家頭抽和一款老抽,其中一款頭抽名為「鮮味生抽」,用豆比一般的多三分之一,濃稠如漿,鮮而豉味極重,可算鎮店之作。
麵豉甜醋,親手做
豉油外判了,只有麵豉和甜醋,他至今堅持親手做。
麵豉,一般貨色是發酵豉油剩餘的豆渣,鮮味盡去,很多時需加味精增味。但他做的賣的兩款麵豉:原曬豉和磨豉醬(前者仍見豆狀,後者是磨爛幼滑版)都沒抽製過豉油,保持原汁原味。「以前我啲磨豉係出咗豉油嘅,價錢平啲,主要交畀酒樓整叉燒;後來我只做零售,銷量少,乾脆用原曬豉攪磨,一樣係靚。」
市面常見的麵豉都是啡黃色,他的麵豉卻深啡色,驟眼看黑糊糊。他解畫:「麵豉好似人一樣,曬得愈耐會愈黑,愈黑就愈香。生曬啲豆喺豉油缸入面,上面曬到黑,下面嘅較黃,所以要成日翻佢,將底下嘅翻上面,不斷循環。」
他65歲了,依然記得父親當年的話:「醬,做就好易,打理好難。」
「你做,用料十足,曬得夠,一定做得好。不過擺耐咗就會有罨味,你點可以調番正呀?所以,唔係整好之後就冚埋,你要時不時拎出嚟曬,畀啲醬見下陽光會香啲。」
醬沒加防腐劑,放不久,所以他每次只做一小批。現在天時暑熱,醬賣少了,他也做少一些,「過咗中秋慢慢好,麵豉賣得最好,啲人有番胃口,多咗炆嘢;我都做得密啲,每次過千斤豆,一個月多啲就要做一次。」
講到做醬,最辛苦的步驟還數煮醬消毒。「唉!我做一次,就痛一次。」 他摸摸腰部,肌肉已成硬塊,隱隱作痛。
「啲醬容易黐底容易燶,要不斷剷,隻鑊又大,你要伸手彎住腰剷。室溫又高,得把牛角扇吹吹下,我一個人連續煮幾個鐘頭,不停流汗,煮一次起碼要飲4公升水。」最後洗鑊更辛苦,因為腰彎得更低。幸好十多年前起,煮醬有機器輔助,輕鬆了,但幾十年積下的舊患,纏身不去。
煮甜醋,相對沒那麼費勁,但一樣要忍。他採用本地酒房出產的白醋,加薑、桂皮、陳皮、丁香等等藥材做成甜醋。「煮呢個醋,一大鑊,嗰種藥材味好犀利,十足催淚彈,醃眼!咳!」
甜醋,他賣自家的,也賣其他品牌,「各有各鍾意啦,人哋要八珍,你無,佢會走咗去;我哋自家牌子就賣貴五六蚊。」
這日街坊王太帶了手拉車來買醋,「我孫仔啱啱出世,買去觀塘畀個新抱。」她嫌其他牌子太甜,「呢間鋪頭出嘅特別香,舊年冬天隔籬個事頭婆用佢煲薑,成條街都香晒。」
有人記住,陳璧堃笑瞇瞇,說:「到天時冷,啲人鍾意煲薑醋食下;事實上年尾多人結婚,到第二年10月、11月就有BB出世,甜醋特別好賣。」
以前煮完甜醋,五六桶藥材他當垃圾倒了,後來有朋友老遠從跑馬地來上水要「下欄」甜醋陳皮,他才識寶,現在煮完醋會挑回陳皮,但為非賣品,「而家?下人,有熟客寒咳唔係好囉!」
老店,差點結業
做醬煮甜醋,入缸,搬貨,幾十年陳璧堃獨力做,「我哋小型生產,唔請人。無辦法!為咗……我唔知點講呀!」他瞄瞄跟前在幫手的大女兒和二女兒,苦笑:「賺到痛,之外都係痛!近十幾年,我個個禮拜日就好似返學咁,要去做推拿。」
去年他和太太邁向65歲,本擬12月31日退休結束正和隆;就在12月中煮甜醋時,從不在工場拍攝的他,忍不住拿手機拍下那鑊滾滾冒煙的甜醋,題記:「人生最後一次」。
「唔捨得㗎!」說着,他眼圈紅起來,思緒飛回去年底:「瞓唔着囉!直情神經衰弱。」有個星期天,他試不去推拿留在家,「電視睇完又睇睇完又睇,無地方去。」以前他想像退休「呢度去嗰度去」,事實上英國朋友早邀他去歐洲玩,他又買了「200蚊深圳通」,偏偏成行在即已失去興趣,一副心神無處安放。
決心分手,原來放不下。他三個女兒,十多年前已表明不想接手家業,臨別秋波,也發現情難捨。
店一直由他和太太合力支撑,沒請人。二女兒陳敏怡(Agnes)說,每逢過年店就最忙,三姊妹必定預留整個星期的假回來幫手,想不到自己成為了第三代傳人。陳璧堃笑言,由1月1日起店轉了她名下,自己變做顧問兼打雜。
70後的Agnes在銀行做了十多年,連MBA也讀了,兩年前工作太辛苦辭了職,「嗰時爸爸媽媽正計劃退休,我哋三姊妹都好開心,因為新年終於唔使返鋪頭喇!」
去年年底,他們通知熟客和包租婆不做,「啲客人同爸爸講:『你退休,咁我哋去邊呀?我由做女食到而家喇!』我聽到,突然之間好唔捨得。呢個招牌六十幾年喇!」
她問爸爸取帳簿算了一番,「都ok嘅!我想留住個招牌。」又游說從事文職的大家姐陳敏慧回來幫手看鋪,自己負責市場推廣。姊妹同心,盼可斷金,帶着正和隆走進2017年。
十年如一日
陳璧堃搖搖頭說:「我準備退休,以為可以脫苦海啦!結果有啲抑鬱,百無聊賴,個女話做番,我又好似開心啲。」
不過,他認為做醬這行式微了,尤其新界東北發展如箭在弦,古洞的豉油廠分分鐘無得做。「一收地,你一係返大陸做,但水準、原料難控制,而且豆都係外國嘅靚啲。」女兒正在搶時間,找新貨源、拓客路,像早前便去了樂富街市擺車仔檔,臚列自家品牌豉油、醬醋和腐乳。
幾十年來,陳璧堃和朋友合作生產腐乳。十多年前朋友搬廠上深圳,招紙也「均真」地印着「Made in China」,同屬正和隆招牌貨,輕柔鬆化而不死鹹。
醬料之外,40多年前陳璧堃接手時已兼賣雜貨。今天雜貨不多也不雜,而每種乾貨他只賣一款,都是精挑細選,譬如蝦子麵,找到第四五個供應商才敲定。
「搭下貨囉,要維持到租金嘛,而家都要1000蚊一日㗎!」陳璧堃說。
除了鋪租,過去半世紀上水翻天覆地,但對正和隆和陳璧堃而言,只是微細的漣漪,就像醬醋味道,始終如一。
「雖然間中都有自由行嚟幫襯,我哋主要做街坊熟客。有人搬咗出九龍、港島、大嶼山都返嚟買醬,甚至移民去外國,都會帶啲醬過去。附近有圍村,新年依舊會煮盆菜,用好多醬。」
七八十年代,他的豉油、麵豉曾交給酒樓,但經常被人拖數、走數,「好多次喇!千幾蚊都彈票,嗰個年代唔算少數目。咪搞啦!我寧願淨做門市,收一蚊就係一蚊。」弱水三千,他只取一瓢。知足,常樂。
夏日炎炎,酸梅麵豉蒸排骨夠醒胃,有街坊要炆肉,大喊一聲「混醬,唔該!」只見陳老闆從五個醬缸輪流舀出小半勺倒入透明膠袋,用繩一紮,遞與客人,叮囑道:「返去放雪櫃,呢幾日好用喇!唔係會變酸。混醬鹹㗎,加啲冰糖,炆鴨炆腩肉都快啲腍。」這混醬,有自家磨豉、黑赭油(類似星馬的黑豉油)、甜醬、麻醬和南乳,即叫即混,也是父親傳下來的基本味道,就在日月蒸煮當中,摻着陳璧堃幾十年調出來的小變奏。
正和隆
地址: 新界上水石湖墟巡撫街2號A
電話: 2670 3486
巡撫幾品 在 清朝一品到九品文武官員的官服和頂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ranscript · 清代皇宮中,官員階級高低,都用「帽子」區分!|惡夢阿姨 · 清朝「正一品官」有哪些超級待遇? · 總督、 巡撫 、將軍、都統、提督、總兵,誰的 ... ... <看更多>
巡撫幾品 在 Re: [討論] 古代一品官跟九品官差距有多-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a86425380 (瑞斯叔叔)》之銘言:
: 對當時的官職完全沒概念多大
: 因為還有爵位
: 不只是分幾品 還有王公伯男子爵等東西
: 如果放到現在是什麼概念?
: 九品一品差距多大?
: ----
: Sent from BePTT on my Samsung SM-J600G
七品就縣長,差不多像 屏東縣潘孟安 台東縣傅崐萁
五六品省級廳長局長吧? 像蔡璧如
四五品就中央署長 局長 高級級員了 如丁允恭
二三品就中央尚書部長 次長兩江總督 兩廣總督 一省巡撫
像陳時中 徐國勇
六都市長算古代總督巡撫 柯文哲 侯友宜 鄭文燦
一品就內閣首輔 軍機大臣 了 像蘇貞昌 賴清德
連續劇都這樣演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232.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06541543.A.D95.html
※ 編輯: a874622 (1.171.232.58 臺灣), 11/28/2020 13:33:0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