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陸軍軍官學校 與國際接軌的現代軍事教育🔍
今天我安排外交及國防委員會考察位於鳳山的陸軍官校,讓委員們更了解現在我國軍官的養成過程與多元募兵管道。
🎖陸軍官校於民國39年遷校至鳳山,至今已有71年,經過多次改制,目前分為四年八學期正期生班、飛官訓練班及ROTC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
📚正期生班的部分,目前有一千餘位學生,採大一不分系、大二選系、大四下學期加入18週的領導、兵科訓練,以順利銜接畢業後至部隊須擔任領導職的任務。除了學習與一般大學無異的十個科系專業知識外,在軍事、體能、品德與外語四方面均同步學習且須通過評測。
🎓ROTC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則是讓一般大學的學生在享受大學生活之餘,在周末與寒、暑假接受軍事訓練,除了增加我國募兵的管道,也豐富了國軍的內涵。
👨🏻💻此次陸軍官校也讓各位委員視察外語學習情境教室,用最新的360度螢幕讓學生身歷其境。外語課程的加強,除了配合蔡總統的雙語國家政策之外,更因我國軍需常與美軍合作訓練,且陸軍官校每年均會挑選優秀學生出國受訓,增加國際經驗與視角,同時,每年也會訓練自我國邦交國前來交換的軍校學生,交流彼此的經驗與想法。
🌏陸軍官校的課程與訓練內容均配合我國需求與國際趨勢接軌,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專業知識、軍事技能、領導能力與外語能力方面都十分優秀,跟過去刻板印象中呆版的教育方式已大不相同。
💯身為召委要給國軍與時俱進、專業及國際化的教育內容給予肯定,讓我們國軍的素質不斷提升,也請國人繼續為國軍加油💪
🤝最後,謝謝國防部與陸軍官校的用心安排,也謝謝八位軍校校長:
✨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陳建義 少將
✨ 陸軍工兵 指揮官 林佳躍 少將
✨ 陸軍步兵學校校本部 指揮官 黄先任 少將
✨ 中正國防幹部預備學校粉絲團 校長 吳松齡 少將
✨ 海軍軍官學校 學校校長 林中行 少將
✨ 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 校長 袁念熹 少將
✨ 空軍軍官學校 校長 唐洪安 少將
✨ 空軍航空技術學院 荊元宇 少將
的共同參與!
工兵少將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華民國53年(1964年)10月10日國慶日,中外貴賓及海內外同胞齊集總統府前廣場,參觀盛大的閱兵典禮,其精彩內容分為四部分如下:
一、閱兵
大典序幕。上午10時整,雄壯的號角聲響起,總統蔣中正由統帥旗前導步出總統府,登上閱兵台擔任大閱官。禮炮21響向總統致敬,閱兵總指揮官郝柏村少將報告後,閱兵即告開始。總統著五星上將軍裝,在閱兵台上,向受閱部隊答禮。參軍長周至柔上將、參謀總長彭孟緝上將分別立於總統身後。副總統陳誠則陪同韓國總理丁一權坐於總統身邊。
二、空中分列式
我空軍F86機、F100機及最新式的F104機分別飛過閱兵台前,美國空軍機群亦飛過閱兵台慶祝我國國慶。
三、地面分列式
由三軍樂隊和國旗隊前導,首先通過閱兵台接受校閱的是國軍英雄隊和金馬前線將士代表,繼則為國防部女青年隊、國防醫學院女生隊、政工幹校女生隊3個隊,然後為政工幹校男生隊、陸海空各軍事學校學生部隊、和陸戰隊依序通過。海軍軍官學校的鼓號樂隊奏著輕快的軍樂通過後,接著是空軍雷虎小組分乘9輛吉普車通過,飛虎隊員則踏著整齊正步通過閱兵台,空軍幼校鼓號樂隊以靈巧的手法甩著鼓棒擊出雄壯的鼓樂通過,隨後是陸軍前瞻部隊的健兒,他們身材高大年紀輕,是千錘百鍊的雄師。接著陸軍輕航空隊噴著五彩煙霧通過閱兵台上空,威武的憲兵部隊由2輛吉普車前導著機車部隊通過,精壯的蛙人部隊則坐在橡皮艇上由軍車載運,舉槳向大閱官致敬。接著通過的是工兵部隊、神龍小組、新型華克猛犬戰車及裝甲戰車、砲兵部隊的磂彈砲和加農砲車、空軍防砲電控靶機、防空高砲連、工兵堆土車隊、鷹式飛彈、勝利女神飛彈。國軍政治作戰代表隊以攻心為上的戰鬥力量來打擊敵人,空飄心戰用品氫氣鋼瓶及各型砲宣彈(內裝傳單)亦參加了受校的行列,最後釋放了和平鴿結束了分列式。
四、閱兵大典圓滿落幕
全體受校部隊迅速集合於閱兵台前恭聆總統訓示(全程原音)。他訓勉全體將士們枕戈待旦,隨時隨地準備迎接戰鬥,早日完成反攻復國工作。訓話後,三軍將士們高呼口號,大會在會場上釋放氣球,典禮圓滿落幕。
在白天的國慶閱兵大典告一段落之後,入夜後的雙十國慶更加地美麗動人!
國慶之夜:台北市和高雄市慶祝活動剪影
一、台北市
國慶日晚上,台北市很熱鬧,總統府華麗的牌樓燈火輝煌,街頭車輛川流不息,在中正路(今八德路)與敦化路口廣場舉行的「經濟建設成果展覽」會場也同樣的燈火通明,大家都歡欣地慶祝這偉大的節日。
二、高雄市
高雄市晚間有10萬人參加提燈遊行,遊行隊伍有火炬、標語、還有燈光燦爛的長龍、花車,市民的熱情讓國慶夜美麗又歡樂。
攝製:臺灣省電影製片廠
典藏:國家電影資料館
工兵少將 在 觀念座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2018.09.22 英國《每日電訊報》※
里茲老兵棺木覆蓋中華民國國旗
四位來自台灣的軍官,為一位日前在里茲(Leeds)過世的英國軍官棺木上墜以中華民國國旗,以紀念國軍七十七年前在緬甸解英軍受圍的勝利。
傑若德・費茲派翠克(Gerald Fitzpatrick),二次大戰時擔任「國王約克郡輕步兵隊」(King’s Own Yorkshire Light Infantry)的上尉,他在 8 月 27 日以 99 歲高齡過世,他的葬禮於週四在里茲舉行。
費茲派翠克寫了兩本書,描述他在遠東參戰的經驗:《被抛棄的緬甸:曼德勒陷、彬烏倫陷、79 人生還》(Ditched Burma: No Mandalay, No Maymyo, 79 Survived.)以及《在緬甸:中國人救了英國人》(Chinese Save Brits- In Burma)。根據台北中央社的報導,他生前一再表示,希望他的棺木可以墜上中華民國的國旗——亦即台灣的官方名稱。
費茲派翠克先生於 1939 年 10 月入伍,當時年僅二十歲,隸屬於王室工兵隊。
他在回憶錄中,描寫 1940 年夏天在福克斯通(Folkestone, Kent)受訓時,見到大批德國轟炸機飛往倫敦,英國空軍升空回擊的場面。
他在 1941 年 11 月被派駐緬甸。在日本皇軍強力的攻擊之下,英軍不得不沮喪地撤出東南亞。他描寫他在短短 11 週之內,就瘦掉三分之一的體重。
1942 年 4 月,七千名英軍在緬甸中部的仁安羌(Yenangyaung)油田受到日軍的包圍。
英軍高層向中華民國軍隊求援,劉放吾少將因此銜命,率領中國遠征軍第 113 團前往救援。經過兩天激烈的戰鬥後,國軍突破了日軍的封鎖線,為英軍解圍,並幫助他們撤退。
費茲派翠克在 2013 年訪問台灣,他告訴台灣媒體他對解圍的國軍單位十分感激,並且一直與國防部的官員保持連繫。
國防部部長嚴德發聽說費茲派翠克過世,於是請正在英國留學的台灣軍官向家屬致意,並且送了一面中華民國國旗給費茲派翠克的遺孀。
中央社並報導,四位中華民國軍官在週四參加他的葬禮。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黨政府逃離中國大陸,共產黨在中國掌權。但中華民國一直是台灣的官方名稱。
目前的民主台灣,國旗上有國民黨的黨徽,這在島內引發爭議。
https://www.telegraph.co.uk/…/british-veterans-coffin-d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