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 是非洲第一大人口國及經濟體!
但長期仰賴石油收入,為改善經濟奈國正 #積極推動工業化
所需生產設備是臺灣的強項,#現在正是機會瞄準需求掌握商機!
⠀
為促進臺奈雙方業者合作,臺奈論壇邀請重量級講師
為您分享第一手市場及投資資訊,歡迎共襄盛舉~
🟢 奈及利亞阿邁德代表
🟡 非洲臺商總會簡湧杰會長出席
🟢 奈國拉哥斯商工會(LCCI)
🟡 奈國最大零售超市龍頭Artee Group
🟢 奈國台商會陳淑芳會長
🟡 中經院徐遵慈主任
⠀
【2021奈及利亞臺灣週—臺奈企業論壇】
時間:9月13日 17:00-18:40
地點: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 4樓貴賓廳
立即報名👉https://events.taiwantrade.com/page/EBS/tnbf2021
報名可選 [現場收聽] 或 [線上直播同步參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工業化 經濟體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想換總統嗎?文在寅帶領的韓國狠甩台灣】
台灣去年防疫有成,
而韓國在防疫初期卻沒有落實疫情控管
不少韓國網友在韓網感嘆
「台灣才真的是先進國家呢」、
「台灣總統來韓國吧,和文在寅交換」
沒想到一年後,文在寅帶領的韓國居然能急起直追 ✅擴大疫情篩檢量、✅積極快速超買疫苗、✅爭取世界疫苗代工廠
✅宣布投入資金準備佈局全球半導體產業帶,甚至名列「#已開發國家」
韓國,因為與我們擁有極為相近的
歷史、產業及文化發展
是多數台灣人心中,超過半世紀的宿命大敵
但是當台灣還苦於疫情之下的疫苗問題、領不到紓困、日子過不下去之時
韓國的崛起已被聯合國認證,躋身與歐美日並列的「已開發國家」行列中
🇺🇳加上新成員韓國,
全球現被列為已開發國家共有32國
評比標準包括國民生產毛額、工業化水準、人類發展指數及生活品質
從經濟數據上來看,
南韓作為已開發國家也是當之無愧
🇰🇷2020年全球疫情蔓延,
但韓國仍然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平均國民所得為30644美元,
甚至超越七大工業國中的義大利
☑️整體GDP 1.63兆美元,超越巴西、印度,成為全球第十大經濟體
☑️國際參與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二十大工業國」,並受邀參加今年英國舉行的G7高峰會議(澳洲、印度及南非等國皆受邀)
☑️與美國、歐盟、中國等52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經濟領土覆蓋率達全球六成
🇹🇼台灣和韓國相比,經濟及外交實力仍有不小的差距
➡️目前人均所得28000美元,
在全球也只是第23大經濟體
➡️雖然去年出口值大增,但多半是受惠於中美貿易戰及疫情間的產能回流及轉單效應,現在各國漸漸復甦、中美關係趨緩,台灣恐優勢不再
➡️國際參與受限於意識形態、被內耗絆住腳的經濟實力
➡️目前簽署的貿易協定(ECA/FTA)的國家只有11個,大多是邦交國、紐西蘭、新加坡等小國
除了這些,台灣和韓國比較起來,
還有太多太多值得切磋
因此在接下來這週,
我會針對 🐲四小龍時期、
🤖️晶圓代工及半導體產業、
💰出口及國際貿易發展、
📖教育及大企業文化
以及 💃韓流與文化創新
這些不同方面與主題,
探討台韓之間的不同
反思台灣的困境與改進方向!
如果看到超前部署了一年,
但現在還在為疫情苦惱的台灣,
政經活動都因為疫情停擺,
毫無防疫韌性可言,
不知道韓國網友還會不會想跟我們換總統呢?
工業化 經濟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香港,東亞唯一去工業化(沒有製造業)的經濟體
「產出去工業化(Output Deindustrailization)」
工業化 經濟體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人類開始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模式,過去我們一直強調要跟世界接軌,要有全球化的思考,但是這幾個世紀以來,這種從工業化開始強調生產力和經濟產值的方式真的有帶給我們幸福嗎?後疫情時代人類是不是該思考一下其他出路呢?
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我最近看的影集,Emily in Paris。總之這個叫做Emily的美國女生帶了很多美國資本主義和政治正確的想法到了法國,有了很多反思跟挑戰。其中一個跟我們今天討論的很有關係。裡面講到說,這個Emily她在美國的行銷公司專門替藥廠打廣告。一個法國老闆就說,你們美國人很奇怪,一堆人吃到過胖,然後導致糖尿病,再發明糖尿病的藥,賣給這些人賺錢,就跟人類造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然後現在又要想怎麼找疫苗,還有一堆醫療用品跟疫苗公司想用這個方式賺錢,很諷刺。
這其實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今天要好好介紹一位澳洲學者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從1970年代開始就一直主張地方主義的她最近剛剛接受《紐約時報》訪問,在報導裡她講了一個很好懂的例子。她認為只用G.D.P.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來看生活水準有問題。她舉例說:「如果水污染嚴重,我們都喝瓶裝水,是有利於GDP。但如果你和我自己種菜吃,GDP卻會下降。簡單來說,如果你和我保持健康,GDP就會下降。如果你每年都需要化療,GDP就會上升。」
其實有越來越多的學者探討這個問題,所以現在也有其他進步指標,去看除了金錢之外,會和環境的發展,像是世界幸福報告和人類發展指數等等。裡面也發現說,美國是世界上生產力最高的經濟體,但是生產力和收入的提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美國社會整體的福祉。這也是霍奇在談的「幸福經濟學」,像是長途運輸的產品其實是破壞環境的,或是許多社區經營的網絡帶來的利益也是無形的。
地方主義的對比其實就是全球化,尤其是全球貿易體系,當然這個問題是很複雜的,有些人因為全球化得到工作機會,有些人則相反,好像各有贏家輸家,但是用英國跟美國的例子來看,像英國脫歐或是美國從川普當選以來的狀況,都是更加強調保護主義,但是歐盟被削弱還有美國多元開放自由文化受到挑戰,我的意思是,難道鎖國會比較好嗎?這兩個國家的考量還是限於要如何保住經濟成長數字,從國家的角度去思考。但是霍奇關心的是人,她覺得對於人來說,就商業和人際交往來講,距離越短越健康。再來是多樣化,一個農民種植十幾種作物比單一種植更健康。但是全球化鼓勵的就是某些市場善於種這個做那樣的單一分工。所以她協助創立了許多小農市場,鼓勵更多元的種植,跟我們台灣人熟悉的菜市場差不多啦。
我當年在美國採訪的時候就有遇過那種農場,他們有養牛和豬,也自己種菜,想要吃什麼菜大家就會自己去找,我當時看了也很有感觸,就是那個社區裡面的大家,彼此之間的連結是那麼的緊密,也讓我想到新竹的原鄉部落司馬庫斯,當地泰雅族人強調的就是合作共生、土地共有理念。所以部落有自己的福利分配。有一些很特別的工作、土地共有、共食與全人照顧制度,也有部落議會凝聚大家的向心力。現在好像也有越來越多的原住民部落在思考,如何擺脫主流觀點所謂的成功模式。
而霍奇還有一個人生經歷很值得我們思考,她在1975年到了拉達克,也就是最近中印邊境衝突很嚴重的地方。當時這個印度西北部,主要是佛教徒的山地鄉,剛剛開始出現旅遊業和國際經濟,但是她發現經濟增長的背後,拉達克人的凝聚力逐漸被腐蝕,慢慢無法自力更生。她想盡辦法要幫助當地年輕人,告訴他們好萊塢電影不是真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充滿了抑鬱、離婚和社會紛爭。
雖然如此,全球化還是帶來了一些好處,沒有什麼地方能鎖國或是排外,置身於全球共同利益之外。全球化另一個好處就是效率,講求地方主義或是在地化的國家會不會在反而無法跟其他人競爭?我們當然可以用更簡樸的方式生活,慢活或是更貼近自然,但是地方主義可以做到多徹底?跟全球化到底哪一個適合人類的未來生活?歡迎上網跟我們討論。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工業化 經濟體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聽了節目,大家都知道我前幾日去了曼谷。我想講講泰國及用泰國來投射中國經濟進展。我第一次去泰國是1970年代的時候,那時所有人去泰國都是洗澡,我也是。我們那時去泰國是很驚訝,因為可以整棟大廈大部分也是用來做浴室。那時候,我已經有朋友在那裏開廠,他們覺得在泰國開工廠是做不起,因為工人的效率非常低。為何我想講泰國這例子。因為七十年代,泰國經濟己不錯,八十年代,泰國經濟已去到中級水平。那時候已經去到五六千美元,但一直都不能再上升。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泰國人平均較懶散。我也講過熱帶的人比較懶,尤其是男人,因為他們的身體密度較大。他們懶,也可以靠摘水果生存,反而勤力就很容易中暑而死,所以勤力的基因在對比溫帶地方來講,是遺傳較少。這是有生物學的根據。大家會見菲律賓和泰國的女人是勤力一點,因為女人體積較細,中暑的機會也會細一點,所以勤力的基因也會較易在女性中遺傳。
一個經濟體系要發展,是需要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政府不會阻撓經濟發展,一個攻府極度腐化、無能、專權、和極度干預,絕對可以令經濟無法發展,政府很難幫到經濟急速發展,但是政府絕對可以阻撓到經濟高速發展。泰國政府是相當無能,政權也相當反覆。第三,泰國是無法全面工業化。泰國至今仍是相當高百分比的人是從事農業。如果農業社會不轉成工業社會,再轉成服務性社會,那麼經濟發展度也是有限的。
當然這情況和中國不同。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候,是農業社會轉成工業社會。因為耕田的收入很低,但是一轉到工廠,對GDP的貢獻可以提升一百倍。第二,科技的輸入,能夠學到外來的技術。第三,是否有足夠的資本。當你開放社會,最初經濟發達,是會有很資本的流入。泰國不會沒有資本的。等於中國今日是不需擔心沒有資本,他們都有足夠的資本投入。足夠的資本、技術,政府不會過分干預,再加上人力資源的大量投入,即是很多年青人投入工作。很多人由農業轉到工業,這幾個因素加起來,就會令經濟高速發展二三十年。但之後又會停下來,因為經濟發展到某一點,生育數字便會大跌。過了路易斯拐點,其實這和他原本說法有點不同,不只是農業轉工業,而是在生育數目大跌。最初生育很多,仔大了投入勞動市場,於是有源源不絕的投入,後來生育愈來愈少,養育的支出愈來愈少,那時很有利。但遲一點,便會愈來愈少勞動力投入,以前的人開始退休,要養的人愈多。那後果是非常嚴重。多數發展中國家不能爬升到較發達經濟體系,就在這一點給阻礙了。因為經濟發展到某一點,那些人自然生少了仔,因為女人受到教育而生少了仔,這是歷史上已經證明了。因為女人不工作的話留在家的話,生兒育女的成本較低,在演化心理學上,這叫做親職投資。反正她留在家,於是年年生一個,因為照顧一個還是幾個,分別也不太大。但一個專科醫生要生一個仔,那她要中斷她的事業。如果私人執業,生仔再照顧他兒子一兩年之後,那麼她也會失去了她的顧客,所以她基本上是不敢生育的。近代因為愈少仔,競爭也愈大,那教育的投資是很大的。所以人口大幅度下跌是必然下跌。來到這一點,經濟難以再發展。
何況中國國家還有很多限制,限制了經濟的發展。大陸產權不明確,多個行業壟斷像金融業,能源、電訊、交通業,原材料全都是壟斷。這完全沒有效率,怎麼可以再爬升,所以我可以斷言中國的經濟增長幾年內會跌至3.4%,然後在爬行。中國都是不能成為一個較發達國家,如果不經過政治改革,中國要成為較發達國家,那是沒有希望的。過了這點,還有一個問題,原來經濟要升多過萬多元美金,那是需要創新的。一個封鎖的國家,不開放給youtube, facebook的國家,講錯話要拉人的國家,鼓勵講大話的國家,學術只用來擦鞋的國家,永遠不會成為先進的國家。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