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規「新秩序」?】林鄭要精簡城規程序 是要精簡什麼? #肢解城市規劃 #8月專研
近日林鄭一反過往「香港缺地論」,指「香港有足夠的土地,但(發展)速度要加快」,以「程序繁複」的理由,開始將土地問題的矛頭轉戰「壓縮城規發展程序」。有大量近年已開始/即將落實就建築物高度限制、園景及綠化上蓋面積、樓宇間距及樓宇後移等精簡審批的措施,亦有各種地產界、建制政黨及智庫提出更激進建議,包括修改城規條例、《收回土地條例》、《道路工程條例》,甚至揚言「簡化」公眾參與程序、「改革」補地價制度等,近日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更提議大規模放寬濕地緩衝區周邊的高度限制,向既有城規制度進行大手術,以期加快土地發展。
以上精簡流程的討論,流於實際的技術操作討論,艱澀難明,所以目前民間缺乏面向公眾的說明,使大家無法掌握相關技術改動,究竟正將香港城市規劃帶往何方。是次 #肢解城市規劃 專題特意邀請了幾位富有參與規劃程序的前線專業人士,透過深入小組探討各項精簡措施的關鍵課題,深入淺出解讀以上精簡城規措施對土地發展的成效、含義與潛在影響。
▌現行城規流程簡明透視
要掌握精簡措施的關鍵,需要先知道現時一個土地發展項目,由白紙一張到取得新地契,直至完成樓宇興建整個發展流程,究竟需要經過多少部門、法規及程序。
簡單來說,一般住宅發展申請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規劃署、屋宇署及地政總署。
一、由規劃署支援的城規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審議發展申請的各種內容,當中會有公眾表述及聽證會表達意見。
二、地政總署會負責就該發展項目,製訂/修訂一份用以發展管制的地契條款合約,有需要修訂地契條款就要計算出補地價的金額,樓盤發售前,須獲得地政署同意地契條款已經完成的「滿意紙」(Certificate of Compliance)。
過程中亦會因應不同情況牽涉不同部門 (例如運輸署、環保署等) 的參與,包括在城規會審議及批出許可條件或者在製訂地契條款時徵詢部門與局方的(技術)意見。
三、建築圖則的審批就會由屋宇署作部門協調,主要檢視圖則是否符合規劃申請時的訂下的要求,與及有否符合《建築物條例》標準,及後會獲批建築圖則 (或叫「開工紙」),工程便可以正式動工,最後工程完成滿足《建築物條例》要求,項目取得「入伙紙」屋宇署的角色就大致完成。
現在不少審批程序,例如高度限制、園景設計等,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之間被認為「疊床架屋」,且準則不一,故此政府先透過「簡化」尤其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重覆審批」,從而加快土地供應。
可是,即將出爐的精簡修訂建議,卻不止是關乎城規流程的重覆審批,亦透過修例或放寬發展限制,聲稱能達到加快土地供應的效果,但這個聲稱的目的真的能夠達到嗎?
▌精簡程序 是否重疊 有否加快?
一個發展項目主要涉及三個審批部門,過往被批評部門審批角色重疊。現時精簡規劃程序有意刪走地政總署參與在內的審批角色,為求加快審批效率。
以建築物高度限制為例,以往一直以法定規劃圖則和地契兩方面規管,精簡安排後除了特別情況,建築物高限制不會出現在新訂立或修訂的地契內。
有建築業界覺得是項精簡某程度上合理,因為有時地契上的高度限制,有時來自舊的規劃圖則,規劃方面而言,分區規劃大綱圖不斷修改,不必又再重新找地政修改地契,只要規劃署把關就可以了。有規劃師甚至會提出地契中「建築物高度限制」本身多餘,因本身已有總樓面面積和地積比等規劃工具控制建築物的體積。可見,以上業界人士普遍認為目前的精簡程序措施是嘗試應對處理規劃申請時職能重疊的「官僚化」問題。
問題是,透過精簡審批這個少少的程序,是否能加快整個房屋發展的過程?
有業界人士質疑,現時地政審批地契條款的程序,會多大程度影響房屋工程的進度。因為地契其實只是政府與發展商之間的一紙合約,不會令工程不乎合法規要求,似乎不太會影響工程進度。發展商只要在最後階段賣樓前滿足地契的要求就足夠,簡單刪去幾個條款,會有多大程序影響整個工程時間表?結論是,到目前一刻的精簡城規流程措施,對加快建屋過程有多大幫助,仍然是個大問號。
過往亦有就地政層面的「加快」嘗試,效果亦是一個大問號。以發展商極為關注的補地價問題為例,政府早於2014年推出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嘗試加快處理農地改劃為住宅用地的地契修訂申請,但直到2021年的6月,地政總署回應立法會質詢時,卻沒有備存實際處理申請個案時間的整體統計數據,並解釋指「每宗申請的時間取決於該個案的複雜程度及所牽涉的問題」。就此,似乎政府都無法評估「加速」措施前後的成效。
▌審批程序以外的建屋能力限制
現時精簡規劃程序的措施,似乎就不能簡單地加快整體房屋供應,因為建屋步伐其實更多是受制於其他大環境因素,而非地契上的幾條條款。根據業界人士的觀察所得,舉例說現時公營房屋供應的速度更多跟工程部門的負荷能力有關。
過往公屋工程進度緩慢,其實不是全然是覓地問題,更多是覓地後卻無人可跟進工程。據業內人士稱,由於很多「靚地皮」已被政府賣地予私人發展商起豪宅或商廈等,剩下可供建公屋的地皮若不是「盲搶地」得來,就是先天條件不佳,需要平整土地。而負責平整土地的土木工程拓展署,內部有今年工程量的清單,若超出今年工程量的話,就會排後一年再處理,結果房屋署不是沒有土地建屋,而是有了土地,卻等了一整年才得以開展工程。
業界人士推測工程部門長期欠缺人手,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政府大型基建過多,當然這亦包括公眾所理解的「大白象工程」。如果將政府工程部門的人手吸引到明日大嶼等大型基建,似乎亦會令到整個工程界別的人手短缺,倒過頭來拖慢房屋供應,猶如搵石頭砸自己隻腳。
以上的例子顯示,現在政府「發展速度太慢」的定調似乎忽略了規劃程序之外的其他決定性因素,單單強調精簡加快城規程序,或者無助改善現時房屋供應不足的問題。
▌犧牲質素的「精簡」趨勢?
政府除了推行現時一系列的精簡措施外,不斷加快審批整個發展流程亦成為各個部門內部的首要任務。此時需要思考,這個「谷催加速」趨勢會對政府部門對於城市發展的把關及引導角色帶來什麼的負面影響?會否削弱本身監管下應有的質素?我們的城市景觀及生活質素,會否因而下降?
以園境規劃程序為例,過往一個發展項目的「園景設計總圖」(Landscape Master Plan)分別交由規劃署及地政署審批。2019年發展局發佈聯合作業備考第3號(Joint Practice Note No. 3),提出精簡園境的規劃申請程序,將規劃申請中園境設計一般交由規劃署作為主要審批,並交由屋宇署審批綠化覆蓋率(Site Coverage of Greenery)。
有園境建築業界觀察所得,過往規劃署及地政署的審批準則不一情況時有出現,亦有批評政府部門審批發展項目的園境設計十分主觀。上至發展項目的通風、園藝移樹、園境美化以及開放空間的佈置,下至會追問項目中種植一顆樹的品種類型,當中不時涉及主觀的判斷。相應地,這亦反映出部門會仔細監管園境的具體設計。若將審批準則統一,精簡成「點心紙式」的硬性要求,會不會使發展商出現「湊數交貨」的情況?
對於現時政府「總加速」的綱領下,除了精簡規劃程序,有部門因審批不透明屢次被官媒狙擊拖慢土地供應,而政府部門內部亦被要求加快工作效率,否則將輕易「中槍」,成為現時「鬥官僚」的目標。有業界亦表示公營房屋項目的園境設計也需要配合加快,我們必須小心,會否因而犧牲園境設計時應有的全面質量。
有園境業界人士有聽聞,政府部門為求加快公營房屋供應(或需要彌補因土木工程署工程吸納量不足而導致的延誤),現時在制定某些公營房屋的園境圖則時,往往鼓勵採用「直線型」的模組化(modular)設計,嫌其他風格(包括曲線型)的設計興建速度慢,而這些曲線型設計對於整體景觀很多時有助益作用,甚或乎是個別地盤的實際需要。
透過犧牲因地制宜的園境規劃考量,而所換來的「精簡」成效,卻只是加快數天的制定工作,省時很少。這樣只會製造出更多倒模型公屋屋邨,而屋苑社區亦欠缺特色及變化,在地住戶的生活質素相信隨之而會被「精簡」。
▌公開補地價計算的雙面刃
發展商開發項目時,必須經歷修訂地契上的限制條款/改變土地用途等申請,因而須向政府就修訂前後的土地價值進行補地價,有發展商指這太浪費時間了。
現在開始有媒體吹風,政府正考慮列明「補地價」不同細項的計算方法,作為精簡城規流程的一個辦法。然而,「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所以政府需要謹慎的補地價計算程序,避免公帑損失或招致官商勾結嫌疑,花這些時間站在公眾利益立場看似是必須的。
但現時,發展商正積極撼動這個多年來的安排。有不少發展商指很難預計政府會提出的補地價水平(業界一般理解是扣除所有成本後,政府會預留發展預期收益的20%給發展商以訂出補地價的金額,大型項目補地價金額可動輒上百億),所以以當發展商察覺到某些時期有條件接近的地皮的補地價金額便宜時,就會出現一窩蜂為數個不同項目申請補地價的情況。
因此有業界認為,對發展商而言,補地價計算準則更透明,發展商理論上有機會更主動向政府申請補地價。但同時,正如前面所述,「補地價」牽涉公帑收入,公眾利益影響極大,如果被地產商得知補地價的計算準則,亦可以預期發展商會針對每個細項數字向政府「拗數」,若然發生,這將必然拖慢發展程序,有發展商甚至會有理據,就政府開出的補地價及其安排司法覆核(相對於補地價的天價金額,司法覆核的律師費用可說是九牛一毛,若然覆核成功一次半次,發展商已經「賺到有突」,增加了發展商挑起法律挑戰的誘因),引起更長時間的爭拗,所謂「精簡」程序能夠加快發展的期望落空,欲速不達。
而無論是對政府還是地產商,補地價問題也是兵家必爭之地,前者是關乎龐大的土地收益,後者是巨大的土地利潤,若然挑起補地價的紛爭,這爭拗將沒完沒了,除了公帑有機會蒙上損失,更要命的是,發展商看似很關心的發展速度,很可能會被拋諸腦後。
▌最壞的還未到臨
最後,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現在正考慮推出最具爭議亦係土地利益核心﹕涉及總樓面面積以及補地價方法的精簡措施。連同一系列政府官員以及建制團體,針對濕地緩衝區大幅度放寬的發展管制,以及城規程序的民主參與部分。精簡發展管制小組的動態,即將成為新界北及明日大嶼等大型發展計劃以外,直接改變本地土地發展玩法,具相當技術性,同時亦最具爭議性的城市議程之一。
--
8月專研系列 #肢解城市規劃 全集:https://liber-research.com/steamlining_planning/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Podcast:https://liber-research.com/podcast/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工程進度曲線圖」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聽說荷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請益] 公共工程的S曲線圖軟體- 看板Civi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ExcelHome-14-使用Excel 2007创建工程进度图.wm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專案進度表的製作(PROJECT).wmv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大樓工程進度表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灣景點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大樓工程進度表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灣景點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請益] 公共工程的S曲線圖軟體- 看板Civil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Ken's Yoga 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短的路線不是直線?!」打好基礎還是先學好技巧?
身為一個前工程師,今天就用一個圖表來跟大家分析一下我心目中的學習曲線。
在我心中的練習哲學,我覺得打好基礎這件事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從我自己的練習經驗來說或是從教課學生的成長來看都是這樣的。
而光譜的另一邊,如果講的極端一點,姑且就叫做技巧吧,這邊技巧的的範疇比較小,不是指一個完整的技能。
舉兩個常見的練習當例子,一個是劈腿,一個是手倒立。
瑜伽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Practice and all is coming,這句話在任何方面來看都是對的。假如今天你要劈腿或手倒立,其實甚至不需要老師,反正研究完那個位子的身體擺位跟練習技巧,你就每天劈個30分鐘,倒立30分鐘,時間夠久,你成功的機會其實不低。
但反過來,你也可以有不一樣的練習哲學,繞路一下,可能先練好身體的呼吸控制,本體感覺跟協調,需要的穩定跟力量等等,但這些表面上看起來,一般人都會覺得跟你的目標沒什麼大關係。
所以兩種練習模式下經歷的心路歷程也就不同。
I(學習初期)
想打好基礎的可能覺得自己都在原地打轉,看看旁邊的人都在練大招,自己還在原地玩沙,或是覺得自己進度怎麼都比大家慢,這是必須要能夠跨越的心魔區。
II(黃金交叉區)
如果練習的方向對,有一天你會發現其實自己進入了黃金交叉,之前打好的基礎,可以幫助你更順利的應用技巧,一切其實變得非常自然,而不會只是傻傻的追著自己無法掌握的技巧。
III(成長區)
這邊的成長,其實不一定代表會變得比較厲害,但有更少的身體負擔或是傷病也是一種成長,如果你真的用前面的方法每天劈腿倒立30分鐘,你真的有機會成功,但在成功的同時,你可能也得到了額外的傷害或代償。
而尊重身體,了解身體其實是不能拆解的一體,打好身體的基礎,可能不僅能幫你達到短期目標,更是為了往後的成長打下了強大的地基,你發現不只你的目標達到了,很多其他的面向都一起變好了,這也是一種成長。
所以回到一開始的問題,最短的路線不是直線?!
答案是Yes也是No。
如果你要很快的達到短期目標,我覺得狂練最終目標也許會比較快,但如果你的目標比較長遠,打好基礎,即使一開始比較慢,但最後應該成長是更穩定且安全的。
而且其實更神奇的是,黃金交叉發生的時間點可能都會比你想像中的還早,只要你練對。
#kensyogalife
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聽說荷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三個月學習理論 ] 網誌版:https://bit.ly/32jY21K
你是不是一個興趣很多的人?你是不是一直想做其他事但總說自己沒時間?你是不是一個不太有耐心的人?你是不是一個不知道自己可以堅持多久的人?
想當畫家、想當作家、想學英文、想學做菜、想學開車、想減肥~~~每天都覺得自己有好多事想做,可一年過去了,卻還是懊惱自己一事無成呢?
如果你跟我的答案一樣都是「以上皆是」的話,也許可以試著用三個月去做好一件事?
會有這樣的三個月理論,其實是在一次的證照考試通過後下的體認。之前為了考一個財務證照,第一次考試抱著僥倖心情,死背硬背求短時間速成與運氣,但老天有眼沒讓我通過(拭淚)。
想到貴鬆鬆的考試報名費與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我痛定思痛,下定決心要把考試內容融會貫通,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砍掉重練,把這證照趕快拿到手,這樣我人生就可以 move on 去做點別的事 。
於是上下班找時間學習,每天早也念,晚也念,反正就是一個廢寢忘食的概念,當自己有了明確目標,全世界都安靜下來,時間真的就像乳溝一樣擠一擠就有了,把零碎小時間化整為零,有空檔就學習也讓自己千頭萬緒的腦袋有個方向。
一開始重新手寫整理筆記的時候,不斷的在心裡哀號,天吶怎麼還有這麼多不懂的地方,不過報名費都繳了,看在錢與青春的份上,沒有後路地一步一腳印的練功。度過一直撞牆的第一個月,還好到第二個月我開始享受學習曲線的上升,一切漸漸步入軌道,到第三個月就是在複習與思考。我當時心想,都這麼努力了,就算還是沒通過,這些知識對我還是很受益(其實是安慰自己的鬼話,因為沒通過還是會很痛苦 XD)。
如果對考國際稽核師(CIA)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這則心得分享:https://bit.ly/2Cks7Ue
關於這三個月的心路歷程,我有下面的總結:
「第一個月的混亂與撞牆」:
通常在開始之前,我的前置作業是找到資源與訂定時間計畫表。找到資源是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與教材,可能買書買(線上)課程還有詢問前輩,通常買筆記本的挑選過程,算是給自己一個下定決心的儀式感也蠻有趣的。 接著,我會用 Excel 制訂一個 90-100天的計畫表,分配每一天的進度如何,通常進度會延誤 XD,但這計畫表至少讓自己知道落後多少,還有多少時間,讓自己有心理準備(還有多少時間可以玩耍 XD)。 這其間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不斷的懷疑自己懷疑人生,但先別放棄,試著堅持下去,反正 Nothing to lose.
「第二個月的循序漸進」:
經過第一階段的沮喪與撞牆期,我會在網路或者遇到同好中討論找到方法,也可能在常犯的錯誤中悟出一些心得,帶著這些心得(所以作筆記很重要!),自然地發展出適合自己的前進方式。另外,一旦悟出一些心得後,我自己也不想再像以前考聯考一樣,每天日子只有工作與念書,我也相信學習在精不在多,人生處處是學習, 所以有趣的活動與朋友聚會,我也會挑著去參加,讓自己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
「第三個月的架輕就熟」:
這階段通常是心理上最輕鬆,但腦袋最忙碌的時期,經過前面的錯誤與歸納後,在沒有追趕進度的壓力下,複習、反思與應用,整個融會貫通後與現實連結,讓知識得以活用,順便加強自己比較弱的部分。
「其他應用」:
這樣的三個月理論後來也幫助我學習用coding 做數據分析,第一個月我真的非常挫敗,總覺得天吶,這根本是另一個世界,連個短短小小的coding,我都有bug,而且有些簡單的 bug 想自己 Google 解決,但摸索了幾小時還是沒能解決,得靠工程師友人指點迷津,對於自己不能解決簡單問題,我感到非常挫敗,心想我怎麼可能有一天以此為生。
但之前的考試經驗告訴自己,這都是過程,只要再幾個禮拜,我一定會搞出點什麼,加上人很好的工程師友人常說這些過程很正常,就算已經寫程式十年了,他們每天還是在學習。這樣的挫敗與(自我)鼓勵就這樣反覆一段時間,直到突然有一天好像開竅了,我開始興奮於自己弄出點像樣的東西了,後來連每天必看的八卦新聞都沒時間看了,因為上網都在忙著去 Google GitHub 想辦法解決自己的 bug,我很喜歡這樣充滿幹勁的自己,雖然有時候還是要求助他人,但漸漸的可以自己解決問題,那種成就感只有歷經才能體會。
最後我沒有做相關的工作,因為經過 SWOT analysis 以及我還是喜歡財務管理的工作,但這些歷程又打開了我另一扇窗。對於數據分析寫程式我雖然還很嫩,但至少跟一些專家聊天甚至去參加專門給 IT 人的研討會或 Meetup,我可以聽懂一些甚至問上幾個問題發表意見,不再只是說一些不著邊際的話或亂開玩笑。
「不只是學習」:
出社會一段時間後,如果只是因為突然的興趣而轉職,可能因為面臨的他人的挑戰與自己對未來的恐懼而心生退意。這三個月的時間也可以把自己當做是個實習生,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件新事物,還是只是一時興起。在有朝九晚五的安穩上班日,連續三個月後,如果還是忙得不亦樂乎,那就應該是真愛可以向前衝了!
後來我發現三個月90天的時間,其實短到讓我願意開始,但又不長到讓我想放棄。我不能說三個月的時間可以讓我們成為專家,但一定有辦法 get somewhere,有一些進展後,想發展成專業或改走他路都可以。至少都試過了,而且 You never know,這些曾經的努力,也許有一天會連成一個漂亮的故事喔!
「萬事起頭難」,「頭過身就過」,這些話真有他的道理在。自從碩士畢業後,這幾年都在職場打滾,這些日子重拾書本或重新學習一項技能, 努力摸索回想以前是怎麼關關難過關關過的。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學習如何學習」, 終身學習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切切實實的職場生存技能。
人生很長,何不給自己三個月的時間專心去嘗試一些新事物呢?
人生很短,何不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寬廣一些?
也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故事,一起共勉之囉~
[ 圖文不符] 最近回亞洲度假,離開前在公司附近走走拍的楓葉照,現在已經掉滿地,一年又快過了~
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ExcelHome-14-使用Excel 2007创建工程进度图.wmv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ExcelHome-14-使用Excel 2007创建 工程进度 图.wmv. 11,026 views Feb 6, 2011 … ...more ...more. Show less. 13. Dislike. Share. Save. ... <看更多>
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專案進度表的製作(PROJECT).wmv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專案 進度 表的製作PROJECT. ... GanttProject操作方法教學影片(Part 1) - 免費、簡單、好用的甘特圖軟體(045). Kris專案管理學院. Kris專案管理學院. ... <看更多>
工程進度曲線圖 在 [請益] 公共工程的S曲線圖軟體- 看板Civil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各位先進
公共工程進度用的進度表
用什麼軟體居多?
個人是習慣用project
但是那條要依預算畫的S曲線
要另外貼excel物件上去
有時會看到全部用excel畫的進度表
但是那種拿來專案管理或變更實在太難用了
請問有更適合工程管理用的軟體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132.2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ivil/M.1628507501.A.9D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