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直覺│ 兒物 X 薰鮭魚 專欄 ep57
從沒想過讓孩子念貴族學校、也沒那個財力的我們,沒想到最後還是讓孩子進了傳說中的貴族學校。這就來說說我們如何在半天內讓月支出平均多一萬,卻很心甘情願。
住在一級戰區,這裡最不缺孩子,最搶的就是好學校,慶幸禍福相倚,疫情改變了一些家長的工作型態,很多熱門幼兒園釋出名額。為了方便,當然先往距離最近的幼兒園K詢問;面對面聽園長簡報,也通話了幾次,我卻始終不太放心,沒來由的、很矛盾的。
主因K在成立之初鬧過疑似虐童事件,在PTT上輸入關鍵字就能找到。理性上,我完全能諒解辦學不易,初期有些亂流,不該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感性上,當母親的一旦看過這些,不管它是真是假,很難不在意。我也如此坦白地告知園長,我絕對願意相信,但希望他們解答一些疑惑,包含孩子的生活細節、親師互動等,疫情期間無法入園參觀,我也沒當過父母,問題很多,不奇怪吧?希望他理解。
關於虐童事件,首先得到「那是不實」的回覆。我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安全感,幾次跟園長對話,都讓我覺得在趕時間,遞上匯款帳號,很急著送走訪客,就連電話中也急著要掛電話,「好的好的,掰掰喔掰掰喔!」這類匆促的語氣。
於是,我內心的問號一直沒有被消除。直到付了註冊費,我也花兩個晚上認真寫完幼生健康狀況資料表,順道在契約上寫下我的問題,包含「如果未來不幸發生糾紛,我可以如何調閱監視錄影器?」、「校方行政人員或非老師的職員,會不會管理學生?」(會問這題是因他們疑似曾讓娃娃車司機顧孩子),希望他們回答,寄信給我也行,我還說:「不急,我只要知道一下就好。」
四天後,我接到園長來電,劈頭便「很有禮貌」說:「媽咪,我跟上級請示過了,我們可以全額退費給你!既然你不信任我們,我們不勉強~」我一頭霧水,從沒想過不讀或勉強啊?難道你們不該解決家長的疑惑嗎?難道只有我一個家長會提出問題嗎?他說,對,從沒遇過。「而且我之前都跟你講過了。」我更滿頭問號了,你講了什麼?所以現在是我錯了嗎?
那瞬間的我就像個害孩子即將沒學校念的麻煩精家長,連忙溫和解釋自己無意冒犯,只是想更放心,我講了一大堆,園長打斷問:「所以是不用我們退費,你們會來念就對了?」我先回了是,掛電話後覺得非常不妙。
短短一個小時內,我聯絡了附近三家幼兒園,問名額、探探園方的態度,在確定有S可以就讀後,致電K表示想退費。先生去拿回退費前,我囑咐他順道拿回有個資的表單,倘若無法拿回,也要確保他們銷燬。荒謬的是,園長聽聞此要求,又說從沒遇過,在先生面前徒手撕爛所有表單,賭氣般丟到垃圾桶。從沒接觸過園長的先生回來問:「他是精神有狀況嗎?怎麼怪怪的?」
我笑笑,無所謂了,自覺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揮別K,開啟與S的溝通,從第一通電話到現在參加過兩場家長說明會,每次結束都像被撫慰般,覺得他們好有耐心,讓我好安心。「這樣很好啊!這樣就好了!」先生總這樣說。沒錯,這樣就好了,我要的不過也是這樣而已。
與K接洽的那短短幾週,我的心都是充滿各種擔憂,可能是一種母親的直覺,也可能還沒找到竅門轉念孩子要上學這件事,還沒遇到有經驗又有耐心如S的人來跟我說:「我們都理解媽媽的擔心,不要怕,我們會陪你。」所謂的親師溝通,在參觀時就失敗了,又不允許家長問太多,有何溝通可言?
總之,峰迴路轉,S不便宜,可是截至目前為止,他們讓我們願意相信,一切都很值得,一切都會很好;也讓我們更願意相信孩子,絕對有能力適應、有能力長大。即使我內心有個小小的結,那就是他這一上學,等於就要開啟未來20年的求學路,怕是太早把他推入升學地獄,直到看到園方一句日記:「每天開心地玩,就是你們的功課。」我竟然落淚了。
媽媽的願望很大,曾想過把你帶在身邊一直到中大班,可是你長大好快,家裡滿足不了你,媽媽也需要多賺錢,上學未嘗不是個好選擇;媽媽的願望很小,只希望你玩得開心、吃飽睡好,其他的都不用去較量或感到壓力,玩到瘋掉也沒關係,你不該有壓力,你是心肝寶貝。謹以此文祝福我的豬寶下週開學順利,活力滿點,天天開心!
撰文、攝影:薰鮭魚
官網版:https://www.er-taiwan.com/blog/posts/%E5%85%92%E7%89%A9%EF%BD%98%E8%96%B0%E9%AE%AD%E9%AD%9A-ep57-%E6%AF%8D%E8%A6%AA%E7%9A%84%E7%9B%B4%E8%A6%BA
薰鮭魚│ 斜槓到不行的地方媽媽,育有一兒豬寶。正職網路媒體總編輯,兼差各類文字工作,偶爾韓貨連線,夢想開奶茶廳。專業是文字,專長是把小孩養得很大;例如身高PR97的豬寶,和家裡那隻體重上看16公斤的肥貓。生活有時很像鬧劇,可能老公太像諧星,薰鮭魚的採訪手記、豬寶的IG: zubaobaoyuan,歡迎光臨。
「已讀不回沒禮貌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兒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Re: [問題] 女生未讀未回的習慣與心態(文長)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不讀不回但其實已讀假裝沒讀過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問題] 對方如果已經"已讀"了,還要要求回覆嗎? - Mo PTT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曖昧對象不讀不回ptt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曖昧對象不讀不回ptt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曖昧對象不讀不回ptt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閒聊] 會很在意已讀不回嗎? - 看板WomenTal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閒聊] 會很在意已讀不回嗎?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曖昧對象已讀不回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曖昧對象已讀不回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曖昧對象已讀不回ptt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已讀不回ptt - : 問卦被正妹加賴了怎麼辦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已讀不回小幫手】讓你放心偷看LINE、Facebook 訊息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WomenTalk - [討論]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不讀不回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討論] 面對計較已讀不回的朋友liuwu6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又被已讀不回!他實測「5招逆轉神技」女生邊笑邊回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不讀不回一個禮拜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不讀不回一個禮拜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不讀不回一個禮拜的推薦與評價,DCARD、PTT、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比已讀不回還糟?PTT男女板熱議「秒不讀不回是什麼意思 ...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Re: [問題] 女生未讀未回的習慣與心態(文長) - PTT brain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Boy-Girl - [求助] 秒不讀不回是什麼意思?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女孩][閒聊] 會很在意已讀不回嗎? - PTT鄉民日記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WomenTalk - [討論] 真的有人會一整天不看不回訊息嗎 - MYPTT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已讀不回ptt - 你經常被「已讀不回」嗎?|天下雜誌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如何面對不想回的訊息?網友祭出狠招- 已讀不回ptt - Ncra36Yp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標題討論關於已讀不回Ptt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敷衍該如何處理? - 已讀不回ptt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履歷顯示已讀就是沒希望?HR曝真相Yahoo奇摩新聞- 已讀不回ptt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不讀不回是沒好感?已讀不回沒禮貌?你接受曖昧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大學新生季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已讀不回ptt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已讀不回ptt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已讀不回ptt - 如何面對不想回的訊息?網友祭出狠招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已讀不回ptt - 讀段時間才回有甚麼情況看板Boy ... - 439108.com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已讀不回ptt - Economywarning40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被不讀後你還會再去密他嗎.. 感情板- 已讀不回ptt 的評價
- 關於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閒聊] 大家真的會在意對方已讀不回嗎?? - WomenTalk 的評價
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我沒有在台灣媒體工作過,所以看法可能和台灣記者有出入,不過跑新聞的模式,還有一些最基本的常識行規,應該是大同小異的,我覺得這篇文章值得討論,不是要吵架。文章連結放留言。排版可能不好閱讀,不過本人低科技,能把垃圾桶貼在檳榔臉上已經是極限,還請見諒!
★★★ 有網友以記者素質參差不齊,對議題完全沒有事先研究,在記者會上提問不佳為由,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政府應規範公務機關的公開記者會,所有發問記者都必須報上「我是XXX,代表OOO媒體提問」等說明。
我先從媒體習慣說起,一般記者會發問,報上電視台號或是報社名號,是慣例也是禮貌。在總統府或是外交部等較正式的記者會上,發言人通常會點該媒體與記者姓名,記者也以實名制發問,以示尊重。一般路線記者會,採訪對象與記者大多認識,即便有幾個新來的媒體,不用報上姓名,就直接發問了。無理喇賽都可,只求追根究柢,跑得出好新聞。我在報社服務時,頂多報上《蘋果日報》、《中央社》、《自由時報》等報社名稱。記者的發問,個人言責自負,也當然代表報社。嘲笑那個人發問、評斷問題良莠,一點意義都沒有。若這個採訪對象不是總統、行政院長,我私下能找得到,我甚至根本不發問了。★★★
這個恰巧今天在車上也討論了,問題在於某些記者無法分辨工作有程度上的不同,官員請幾個記者聚會或是解說新聞背景是一回事,正式的官方記者會是另一回事。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和同業或是採訪對象十分熟識,所以無需報上姓名。政治人物路上走道間被堵受訪,從來沒有人報上媒體名稱,也從未有要他們實名制報上名號的呼籲。
但衛福部記者會是政府現場即時轉播的官方記者會,不是只有這一群互相熟識的記者和認識他們的受訪者,在一個房間裡做說明,全國民眾都想從這個記者會裡得到完整而正確的訊息。因此這個時候,我認為記者有必要報上服務單位的名稱以示負責。至於攝影機對著他們,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必要的。
★★★ 從媒體的主觀角度,記者的挑戰性、衝突性發問,有其必要。是為了刺激首長做出未必經過思考,或許有破綻的回答。然後從答題的蛛絲馬跡,在記者會後持續追蹤下去。也不能排除,有記者只是為了語不驚人死不休,想紅,好在直播出去的時候,讓長官看到自己的「精彩表現」。但是,這些記者的「個人風格」,都不構成必要規範實名制發問的理由。★★★
的確是這樣,記者語不驚人死不休要追新聞,但是必須是合理的問題,胡言亂語不能說是他們挑戰性衝突性的發言,挑戰無厘頭嗎?要長官看見自己的精彩表現也有道理,如果這是目的,那就更應該報出是哪家媒體。除非認為自己的表現如此不堪,因此不願長官知道。我絕對不認為無厘頭提問,一再提問,無知提問,可以用記者的個人風格解釋。
★★★ 發問記者是誰官員都知道,實名制只是為了可以肉搜灌爆。我可以理解,這是鄉民時代。每個人都是自由地接收和發表訊息,自認和記者有對等的權利。所謂發問實名制,正是因應網路或電視直播,以及所謂媒體近用權「對等」的概念而生。或許基於網路平權,有網友認為,部會首長在「明」,憑什麼記者在「暗」?憑什麼記者可以「亂問問題」?官員卻必須正襟危坐,好好回答提問。這種說法,也對也不對。記者當然不在暗。除非丐幫,否則每個參與記者會的媒體與同業,都是查得出來的。跟官方對口都是互相知曉的。只是收看直播的YT受眾、PTT鄉民不知道。★★★
還是回到因為是政府舉行現場直播的記者會,這裡討論的只是衛福部記者會,不是所有的記者會。官員知道記者是誰不是重點,是閱聽大眾需要知道記者如何善用他們的第四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問陳時中問題,媒體有這個特權,也應該盡義務。再重複一次,檳榔每天被堵,有人要求問他廢話的記者先報上名號嗎?沒有,有人檢討他們問話沒營養嗎?沒有。因為那是突發現場,不是官方舉辦正式的記者會。在正式的全國性記者會中不願意表明身份,我認為是沒有任何理由的。
★★★ 為什麼知道哪一台、哪一家報社,還不夠,必須知道哪一個記者?簡單邏輯是,這樣才能肉搜,才能在必要時灌爆他的臉書,讓記者心生畏懼,以後就不敢「亂問問題了」。或許某種程度落實了鄉民正義,卻對媒體形成「寒蟬效應」。追根究柢,這就是特定立場網友,看不下去立場對立的電視台,要揪出特定電視台的同業之舉。如此實名制,訴諸仇恨,以血還血。★★★
我同意名字不需要,但是哪一家媒體是必須的。媒體第四權在民主發展過程中是如此重要,人人有權監督媒體變得更好,就像媒體的責任也在於監督政府。記者如果連為自己正確的行為辯駁都做不到,如何在工作上為複雜甚至難以辯護的公共議題發聲?如果鄉民無理霸凌,難道媒體無法聯合為自己的行業辯護?媒體難道手無縛雞之力?每個行業都很辛苦,的確在這個網路爆炸的時代記者真的不好當,但是網路爆炸這件事,影響的不只是媒體,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委屈,只會讓人覺得是巨嬰。
我是站在記者這一邊的,我希望他們能夠更好而不是更墮落。
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深度數位大掃除》x3本
🚀你或許有聽過「#數位極簡主義」或「#數位斷捨離」之類的運動,這是一種將數位科技的使用降到最低程度,奪回人生主導權的生活理念
🙋但是,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瓦基想與你分享具體的實踐步驟和我的心得收穫
✍️圖文心得、下載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gital-minimalism/
【這本書在說什麼?】
《深度數位大掃除》的作者是喬治城大學資工系的副教授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他的著作還有其他「深度」系列的書籍:《深度工作力》、《深度學習力》和《深度職場力》。不難看出是一位對生產力有深刻研究的作家。
在這本書裡,他提倡一種「數位極簡主義」的理念,強調我們要審慎應用科技,並且重新思考市面上繽紛炫目的科技到底為我們帶來什麼價值。如果這些科技只提供廉價的娛樂和低劣的資訊,那麼寧可捨棄不用。
此外,他也提供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何利用30天的「暫停時間」,停止接觸非必要的數位科技,細心體會和品味生活,最後才重新導入(或放棄)這些科技,並且詳細定義「如何」和「何時」使用這些科技。
整本書引用許多對於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的評論文章,互相辯證不同的論點,最後得出一個結論:「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終究,我們要以自己的生活目標為主,科技只是輔助,不該讓它反客為主。
【我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自從我從去年開始經營〈閱讀前哨站〉的部落格和臉書粉專之後,我跟數位科技就一直處於一種拔河的狀態。一方面我需要靜下心來閱讀和寫作,一方面也需要處理網站技術方面的事情,編輯網頁和美工設計,也都脫離不了數位科技。
尤其平日下班之後,一天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原本我遵循去年讀完《原子習慣》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之後,限制自己使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的時間,錶定每天30~60分鐘,但總會不小心逛到超過時間。
再加上,由於經營部落格的緣故,需要涉略很多的數位工具,因此我訂閱了許多APP服務的電子報。這些電子報都會夾帶吸引人的標題和內容,只要一個不注意,就很容易迷失在一個又一個的連結裡面,到最後總是耽誤了原本想做的事情:閱讀和寫作。
因此,我開始自問:「我戒斷的數位科技還不夠多?」、「我使用這些數位科技的心態要調整嗎?」、「有什麼方法可以再幫我更進一步?」直到我偶然間看到《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終於,「賓果」!
【我如何使用這本書?】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想起作者的這句話:「你需要一套成熟的科技使用理念,以自己的深度價值觀為基礎,問自己:你該使用什麼工具;你如何使用他們;你為什麼一定要使用他們?」腦中便開始浮現出,關於目前使用數位科技的許多省思。
接著,讀完這本書之後,我試著把書中的流程轉化成具體的步驟,也參考了網路上其他讀者的實作方式。最後,我用子彈筆記的方法,規劃出一套「數位斷捨離的準備方法和執行步驟」,並且透過寫日誌的方式,記錄自己在這段過程中的想法。
然後,從7/1到7/30之間的三十天裡,我進行了一次數位斷捨離的流程,重新打造一套我自己運用數位科技的方式。我回顧了這段過程,並且把這套方法做成一份「數位斷捨離實踐模板」,底下分享我的詳細實踐心得,文章底部附有這個模板檔案的下載方式。
【1.數位極簡主義: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數位極簡主義的定義是:「一種運用科技的理念,指的是你把連線的時間,放在少數幾個精心挑選的最適活動上,那些活動強力地支持你重視的事物,你也樂於錯過其他的一切活動。」不要被科技牽著走,在這個充滿誘惑裝置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仔細想想,我總共使用了哪些科技?
雜亂是代價高昂的。太多的裝置、app、服務佔用的時間和注意力,使我們付出很大的代價,那可能抵銷單一物件所帶來的效益。找個時間,完整地列出來你正在使用的科技,可能連自己都會大吃一驚。
前Google工程師崔斯頓.哈瑞斯曾經出面爆料:「科技公司希望你以特定的方式,長期使用他們的產品,因為那是他們營利的方式」。他繼續說道:「菸草公司只想要你的肺,APP商店想要你的靈魂」。利用這個練習,看看自己的靈魂都放在那些APP上頭。
我使用的3C產品不多,只有桌電、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常使用的軟體則有 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Spotify、Brain.fm、Audible、Scribd。
✅你現在如何使用這些科技為自己帶來好處?
優化很重要。判斷某個科技是否支持你重視的東西,只是第一步。為了充分獲得那個科技的潛在效益,它必須仔細思考如何使用那項科技。你如何使用它們?
帶來哪些好處?我使用桌電、筆電維護網站、經營社群、撰寫文章。使用智慧型手機跟朋友連絡、即時收看新聞資訊和網路影片。使用電子閱讀器、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在我移動通勤和外出在外的時候,閱聽不同的書籍。
我使用Evernote撰寫文章、紀錄網路文章摘要,用Trello管理部落格待辦事項。我使用Email、FB、IG、PTT、LinkedIn與社群互動、回答讀者問題。我使用YouTube觀看網路影片。我使用Brain.fm聽專注音樂、用Spotify聽休閒音樂。
✅但放棄這些科技會帶來哪些不便利?
有意識的作為令人滿足。這種滿足感和我們做的具體決策無關。之所以讓我們覺得意義非凡,主要是因為握有自主權的滿足感。主動放棄這些科技,帶來些微的不方便?還是巨大的不方便?
放棄使用電腦,會導致無法經營部落格和社群媒體。放棄使用智慧型手機,就無法即時與人通訊,也無法收聽有聲書。放棄社群媒體,會失去許多與部落格讀者互動的機會。放棄數位管理工具,會失去以後「搜尋」專案紀錄的便利性。
【2.數位斷捨離 :30天實踐步驟範例】
騰出30天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暫停使用生活中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
利用30天的暫停期,探索及重新發現讓你有成就感又有意義的活動和行為。
暫停期結束後,將那些可有可無的科技重新導入生活中,從零開始。針對每項重新導入的科技,判斷它為你的生活帶來什麼價值,規劃日後的具體用法。
✅我曾經使用哪些數位工具?
我使用的硬體:「桌上型電腦、筆電、智慧型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我使用的軟體:「Email、Line、Messenger、Evernote、Trello、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Spotify、Audible、Scribd」。
✅有哪些是可有可無的?暫停使用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試著暫停與移除的APP有:FB、IG、PTT、LinkedIn、YouTube、Brain.fm,必要的功能我只允許自己在電腦上面使用,而且在限制的時段內使用。更進一步,我降低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
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使用自動回覆,通知親友與讀者我的數位斷捨離時間,替自己保留一段緩衝時間。
✅我在30天裡,採取了哪些休閒?嘗試了哪些興趣?
作者提到:「如果你從生活中淘汰那些數位的干擾之前,沒有先填補那些數位干擾幫你忽略的空白,你會覺得數位斷捨離後的體驗很難受,因為你不知道斷網後要做什麼,反而難受。」因此,重拾自己曾經喜歡的非數位休閒,就非常的重要。
我試著在空出來的時間裡,讀了更多的書。最近讀了《人生給的答案》之後,對「靜坐冥想」產生強烈興趣,趁著這段時間,每天撥出10分鐘的冥想時間。此外,在用電腦寫作的時候,把網路中斷,專心於純文字的輸出。
休閒娛樂方面,在假日安排了更固定、更多的時段,和女友一起練習國標舞。假日出門買早餐時,不騎機車,改用散步的方式,在這段悠閒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終於,把訂閱很久卻沒認真讀的〈哈佛商業評論〉雜誌拿出來讀。
✅哪些工具支持我的價值觀?
需要經營部落格和社群粉專,桌電和筆電仍然必要。將智慧型手機簡化成通訊為主的目的,搭配移動通勤時可以收聽有聲書為輔。電子書閱讀器仍然是外出時的好搭檔,方便攜帶的特性仍讓我愛不釋手。
社群軟體是與讀者接觸和交流的重要管道,保留,但是限制自己只能在電腦上使用,而且只能在固定的時段使用。調整Evernote和Trello的使用方式,與手寫的子彈筆記做出功能區隔,主軸目標寫在子彈筆記裡,輔助記憶、紀錄的資訊則放在數位工具裡。
✅具體規劃,我會如何使用它?
區分清楚自己每天的「數位時間」,以我自己為例,早晨醒來之後採取晨間習慣,偶爾閱讀、偶爾使用30~60分鐘的電腦,中斷網路並且以「自由書寫」撰寫讀書心得文章。我在網頁瀏覽器安裝 LeechBlock NG 套件,這個套件可以把你需要隔離的「時段」和「網域」設定上去,在那段時間內你就無法使用這些網頁。
平日下班後,我只有在星期二、四,允許自己22:00~23:00接觸數位科技和社群媒體,保留星期一、三、五的時間給自己享受「離線狀態」。在假日,才允許自己擁有比較多的數位時間,放在上午和傍晚使用,下午時段則保留給離線狀態。
✅哪些工具已經變成非必要?
所有智慧型手機APP的「通知」,包含鈴聲和畫面橫幅,我認為只要留下最重要的來電鈴聲就可以。我取消了Brain.fm的訂閱費,改以Spotify裡面的歌單取代,找關鍵字「Focus、Reading、Piano」的歌單都是很好的選項。我刪除了手機上的LinkedIn和YouTube,只在電腦上使用。加上我原本就已經刪除了FB、IG、PTT的手機APP。
【3.數位極簡生活30天:我的四個感想】
經過30天的實踐之後,我有什麼感想和收獲?那就是「這一切的重點不是使用了什麼科技,而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不要讓科技來選擇你,你可以選擇使用哪些科技,我們有能力主導自己的人生。
在《湖濱散記》中,梭羅寫道:「大部分的人過著沉默絕望的生活。」然而,比較少人引用的是下一段他樂觀地反駁:「他們確實以為自己別無選擇,但機靈健康的人都知道,太陽升起又是新的一天,一切煥然一新。拋棄成見,永不嫌晚。」我們確實有能力扭轉這種狀態。
✅獨處的感覺是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的文章和文獻說明「獨處很重要」。他對獨處的定義是:「你對他人創造的資訊毫無反應,專注於你自己的想法與體驗上,無論你身在何處。」而且,獨處時的思考,會帶來一種「從容的反思所衍生出來的洞察力和情感平衡」。
我很欣賞的美國開國元勳班傑明.富蘭克林曾經在日記裡寫道:「獨處是令人精神煥發的愉悅消遣」。在這30天裡安排的「離線時段」,是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最好時趕。我本來已經是個很容易享受獨處的人,減少了數位資訊的刺激後,更容易感受到思緒的活躍,以及內心的平靜。
✅別按讚,對我有什麼改變?
作者不鼓勵你到處「按讚」,因為按讚提供的互動太少。以至於,除了淪為社群公司優化演算法的資訊之外,你跟貼文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提升。這類互動流於淺薄,也沒有深度。
我的做法是,雖然不按到處讚,但是看到想要互動的文章,就直接在底下留言。當然,如果因為我這麼說,可以讓這篇文章的按讚數大減、留言數增加,那我也會感到無比的欣慰(誤)。
最後,作者也對例如FB和IG之類的APP提出建議,如果你真的要用社群媒體的服務,最好離手機版本遠一點,因為那對你的時間和注意力是巨大的威脅。因此,我在數位斷捨離的步驟中,刪除了大部分的手機APP。
✅我重拾休閒的收穫是?
其實,大家都高估了休息時「什麼都不做」的放鬆效果。在繁忙的工作日之間,或是一大早為了孩子搞得人仰馬翻之後,我們很容易渴望「無所事事」的解脫感。但是,根據書中引用的許多研究指出,耗費精力的休閒活動,反而會提升休閒之後的心靈感受。
作者說道:「這類減壓活動有其價值,但收穫有限,因為無所事事的時候,往往會使人轉向劣質的休閒活動,例如盲目地滑手機、心不在焉地追劇。把精力投注在困難但有價值的事情上,收穫總是豐厚許多。」
由於減少了使用數位科技的時間,把多出來的時間拿來閱讀跟寫作,讓我能更從容地體會書中的文字,也能更專注地寫下我想說的話。另一個收穫是,我開始培養起睡前「靜坐冥想」的習慣,每天10分鐘採取正念呼吸的方式,把當天的雜念跟煩惱重新歸零。
✅我做了哪些注意力抵抗運動?
《注意力商人》的作者吳修銘,在書中評論媒體的某一種商業模式:「你聚集人群,不是因為你想賺他們的錢。而是因為你可以把他們轉賣給想獲得那群人關注的其他人」。Google和臉書的主要資源是「眼球關注時間」,如今獲得眼球關注比開採石油更有利可圖。
1830年第一份廉價報紙《紐約太陽報》的創辦人意識到他可以把讀者變成商品,把廣告變成顧客。用盡全力把讀者的注意力賣給廣告商,推出許多爭搶眼球注意力的新聞報導。對於新聞的內容品質要求,反而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
以前的我接觸新聞的管道,不外乎Yahoo新聞、社群推播的新聞。但是作者提倡「慢媒體」,他認為:「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們要以一種緩慢的思維模式來吸收新聞媒體,只關注品質最高的新聞來源。
因此,我開始嘗試閱讀〈華爾街日報〉的新聞報導(需要訂閱費),比起那些標題聳動、內容空泛的新聞,〈華爾街日報〉對於世界的財經趨勢和政治局勢,都有更深入和精準的解讀。我也試著體驗以「付費讀者」為服務對象的媒體,與那些以吸睛文章「賣廣告」的媒體究竟有什麼不同。
【總結:我的數位斷捨離10個行動】
如果你直接跳到這裡看結論,想知道我實踐上採取了那些行動,那麼以下這些就是這30天來,我的10項行動清單:
1. 刪除數位斷捨離30天之後不必要的APP,我原本已經刪除了FB、IG、PTT,現在進一步刪除手機上的Youtube、LinkedIn、Brain.fm,只留下方便移動時收聽的有聲書Audible和Scribd,以及音樂服務Spotify。
2. 關掉智慧手機的所有通知,包含鈴聲、畫面橫幅,只留下「電話通知」和「簡訊」。有意識地在固定時段,才查看重要APP的資訊。
3. 在固定時段批次處理所有的數位科技產品(硬體、軟體、網頁、APP),不要讓這些東西佔據全部的注意力。一口氣回信、回訊息,總是比零散時間處理來的有效率。
4. 規劃固定的生活作息,最有效率、最不容易受阻礙的時段是起床後的黃金一小時。雖然下班作息一樣需要規劃,但效果都比不上晨間作息。
5. 限制自己接觸社群媒體的時間,我從原先的工作日每天一個小時、假日無限制,縮減到星期二、星期四半各小時,星期六、日各兩小時。
6. 安排自由的網路漫遊時間,但不宜太久。我避免在平常的五個工作日網路漫遊,只安排在每週六、日晚上時間,允許自己愛逛什麼就逛什麼。
7. 關閉網路、設定鬧鐘,替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間做出隔離網路的環境。我開始習慣在閱讀跟寫作的時候,把網路完全切斷,設定45分鐘的鬧鐘提醒自己休息。
8. 取消訂閱不必要的Email電子報,尤其是跟我現在專注的目標無關的項目,電子報雖然提供了很多資訊,但還是要輔助自己的目標才有價值。我曾經喜歡到處訂閱,但現在我取消了80%的電子報。
9. 開始閱讀慢媒體,捨棄低品質的劣質媒體和社群新聞,在固定的時間才靜下心來閱讀慢媒體。我開始喜歡上〈華爾街日報〉、〈報導者〉這類的優質新聞。
10. 讓親友和讀者知道自己的數位斷捨離時段,給自己緩衝空間又不失禮貌,又能在心情最沉澱和平靜的時候,再認真回覆訊息,或撥通電話親口聊天。
【後記:最重要的事就是…】
《深度數位大掃除》讓我透過這三十天的數位斷捨離練習,重新檢視、設計了一套屬於自己的數位極簡生活模式。讓我回想起之前讀了《極度專注力》這本書,烙印在心底的這句話:「注意力太過寶貴以至於你得非常自私地只留給自己使用」。
隨時提醒自己,要跟這些APP和網站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些服務不是「想要打造更美好世界的宅神」送給大家的禮物,而是刻意設計成放進我們口袋的吃角子老虎機。總是注意自己如何使用科技,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主宰了生活的步調。
最後,我想跟你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最重要的事,就是把你自己最重要的事,當成是最重要的事。」邀請你一起加入數位斷捨離的練習,也歡迎你在三十天的練習之後,留言分享你的收穫和體會。
讓我們在這個充滿數位誘惑的年代,塑造一種值得享受的生活。
重點不是使用科技,而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
【抽獎辦法】感謝 時報出版
1、抽出「3本」《深度數位大掃除》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覺得執行數位斷捨離最難的是什麼?例如:「我覺得要關閉手機的通知很難,朋友會很難找到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18(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3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0(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不讀不回但其實已讀假裝沒讀過 的推薦與評價
哈囉大家好,我有一些朋友使用iPhone,看line的時候都會用偷看的方式,好像只有iPhone有這種功能,其實已經讀過,但假裝沒看過,Line也不會顯示已讀,然後對方兩三天後 ... ... <看更多>
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問題] 對方如果已經"已讀"了,還要要求回覆嗎? - Mo PTT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大家如果你傳訊息給對方(訊息並不是問句而是通知) 對方已經顯示"已讀"了那麼有必要要求對方再回一個肯認的訊息嗎? 譬如說"好"、"恩恩"、"OK"之類 ... ... <看更多>
已讀不回沒禮貌ptt 在 Re: [問題] 女生未讀未回的習慣與心態(文長)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43
我是女生~然後我身邊女生朋友也好幾個人這樣耶
一開始很不理解
而且有時候真的覺得一肚子火很沒禮貌,也都是她們要找我問事情才會積極
常常也是伸手牌或請我幫忙
我都是有問必幫忙就算不知道的事也會幫她們查
然後
如果我沒有立刻回覆還會繼續一直傳訊息給我
但反過來 如果我問她們事情
只要那個事情跟她本身比較無關的就都可以長期不讀不回 或直到下次她們有事找我
聊到類似話題問她們也都會說
自己不常看訊息或不常用訊息聊天之類的理由
(跟自己利益有關或男友就都秒回啊..)
後來我覺得應該純粹沒禮貌吧~
其中一個朋友說過 她覺得已讀不回比較沒禮貌
所以直接採取不讀不回 但都會點小視窗偷看別人傳什麼給她~
(我完全不覺得那樣有比較好啊)
然後她們不回但都還是繼續在ig發限動.....
但後來我總結會那樣的人其實...就蠻沒禮貌跟自私的吧
畢竟人際關係這是相對的
如果她們都這樣只想得到對自己有利的情報才理人 很不尊重朋友啊
似乎也沒必要理她們
有時候還會自己氣到 但跟她們說也沒用
只會得到一堆解釋
也是有很多很好的人不會這樣~
覺得找到跟自己頻率對的人才會相處愉快
後來覺得把時間花在值得的朋友身上才有意義
p.s有觀察過她們跟其他人也都差不多這樣相處模式(除了男友或曖昧對象秒回)
也有被其他人抱怨過
但好像喜歡這樣不讀不回的人就是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所以這好像真的是一種習慣?
※ 編輯: rulegirl (122.118.46.162 臺灣), 03/18/2021 00:58:19
沒看到~她自己也說了她會點開偷看= =
※ 編輯: rulegirl (122.118.46.162 臺灣), 03/18/2021 01:03:01
較糟。然後我還發現這種沒禮貌跟自私相處久了也會體現在別的地方...我那幾個朋友也
是很容易把別人私事洩密的個性。好像就是總是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覺吧~
※ 編輯: rulegirl (122.118.46.162 臺灣), 03/18/2021 01:04:32
才是怪人?!但我身邊其他人都不會這樣啊....
※ 編輯: rulegirl (122.118.46.162 臺灣), 03/18/2021 01:07:15
※ 編輯: rulegirl (122.118.46.162 臺灣), 03/18/2021 01:12:37
※ 編輯: rulegirl (122.118.46.162 臺灣), 03/18/2021 01:34:56
堅定畫個界線比較好 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人
※ 編輯: rulegirl (122.118.46.162 臺灣), 03/18/2021 01:58:36
道什麼給他了
※ 編輯: rulegirl (122.118.46.162 臺灣), 03/18/2021 03:24: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