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不是道德勸說可以解決
1
上海車展是大陸汽車業年度盛事。
可是所有汽車廠精心籌劃的新車發表,風頭卻完全被特斯拉搶走。
因為幾位特斯拉車主,穿著“特斯拉煞車失靈”的襯衫,在特斯拉展位前抗議,還跳上一輛特斯拉的車頂,引起現場媒體騷動。
車主當場被保安扛走,上海警方則將其中一位車主以擾亂公共秩序,裁處行政居留五天。
大陸中央政法委,發表聲明譴責特斯拉。
一向高傲,絕不認錯的特斯拉,竟然在深夜道歉。
車主的維權手段,
付出代價,應該也是事前想過了。
可是,這件事的本質,卻比“鬧事”更嚴重千倍。
2
真相
車主說,父親載著車主跟家人,在紅燈前要踩煞車時,發現無論怎麼踩,都無法煞車。
她們的車在連續追撞兩部車,再撞上路旁才停下。
父親輕微腦震盪,家人受傷。
車主認為不是父親駕駛不當,而是特斯拉煞車失靈,要求退車還款。
但特斯拉堅持他們看過後台的行車數據,說車子並沒有瑕疵,而是車主方違規駕駛,時速約120公里。
車主則堅持,當時時速是60-70公里。
地方市場監管單位出面協調,讓第三方鑑定單位鑑定。
卻因為車主不信任那家被指定的鑑定單位,怕掉入陷阱,不願接受那家鑑定單位的鑑定。
於是,事件變成羅生門。
誰說的才是真的呢?
3
大陸至今,有關特斯拉煞車失靈或其他失控的指控,已經有十幾起。
特斯拉無一例外,都是堅決不認錯的。
轉頭指控是車主操作失當。
或是說地太滑。
一次甚至指控是中國電網的錯。
中國電網拿出事實打臉,特斯拉才不情願的道歉。
特斯拉如果沒錯,只是態度倨傲,那是一個層次。
但如果明明產品質量嚴重出問題,卻可以逃避問題。
那就不只是傲慢而已了。
那,誰能找出事實?
4
球員兼裁判
但,所有行車數據,都在特斯拉手上。
車主開車產生的所有數據,自己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
車主要如何證明自己對,特斯拉錯?
3月11日海南車主也發生煞車失靈問題,特斯拉人員到場後,開著特斯拉,果真煞車失靈。
車主手機都拍下完整的煞車失靈畫面了,特斯拉依然不承認。
並且,拒絕交出行車數據。
那,車主要怎樣才能證明,當下確實發生煞車失靈呢?
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
即使有第三方鑑定單位,但除非能拿到特斯拉的完整後台行車數據,才可能找出真相。
5
數據即證據。
在嚴重的交通事故之後,汽車廠有沒有權力不交出行車數據?
警方有沒有權力要求特斯拉交出數據?
最重要的是,行車數據與資訊是誰的財產?
車主有沒有權力拿到自己開車產生的所有數據?
車主買了車,開自己的車所產生的行車數據,難道竟然可以變成汽車廠的私有資產?
甚至捏造數據,用來陷害消費者,以保自己不用賠償?
6
21世紀的商業行為,有許多產業,仍然是匆叢林法則。
肉弱强食,弱的,不但是競爭者,更是消費者。
新興汽車,都以智能與連網號召。
許多設備都完全電子化了。
一但連網,一但全面電子化,就會產生系列數據。
根據系列數據,再加上車內攝像頭與錄音設備與行車紀錄儀,那麼,車主變成為楚門的世界裡,被實時監控的主人翁了。
汽車廠擁有車主的生命軌跡,因此產生了有價值的紀錄。
大量的車主,終其一生,產生大量的生命軌跡,對汽車廠,創造無價的大數據。
而汽車廠竟然可以拒絕提供給車主?大廠將擁有對車主有用或有利的證據隱匿,是可以被允許的?
而車主的生命軌跡,會不會被汽車廠出賣?
法律必須糾正這樣的偏頗,不然,消費者將成為科技大廠的奴。
7
汽車跟手機或個人電腦不同。
它跟生命財產安全的關係太密切了。
汽車還可能成為移動的殺人利器。
不但是車主安全跟汽車品質有關,路上其他汽車與行人,也得依賴別人汽車的品質,才能保平安。
所以,汽車的安全性,遠比科技換代或流行重要太多了。
特斯拉煞車失靈的比例如何?
這件事豈能沒有真相?
我們怎能允許路上行走的汽車,有嚴重的煞車失靈問題,還堂而皇之的高價佔領市場?
8
個別消費者要對抗特斯拉等級的企業,都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的痛苦抗爭。
特斯拉太有錢了。
有大批公關人員,有廣告與公關預算,有利益關係者,有社會網絡與各種關係,更有很多律師。
消費者怎麼能對抗得起?
而關鍵證據,又在特斯拉手裡。
所以,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消費者可以對抗大企業。
因為,只有讓消費者可以對抗大企業,企業才會被糾錯。
因為所有過去的案例,都告訴我們,道德勸說企業,是沒有用的。
只有嚴格的監督管理,嚴罰重罰,才可能讓驕橫不法的企業,學到一丁點教訓。
9
特斯拉前兩天,在美國造成兩死的起火車禍。
詭異的是,德州當地警方堅持駕駛座上沒有人。
那麼,是自動駕駛惹的禍?
可是,馬斯克第一時間否認,說後台數據看到顯示沒有自動駕駛。
但警方顯然不買帳。
德州警察表示,將拿搜索票去特斯拉調取原始數據。
真能拿到沒被竄改的數據嗎?
但無論如何,只有公權力,才可以馴服企業怪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開無罪,監督有理‼️ 唯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 新竹環狀輕軌講了兩年半多,市府一場說明會都沒開。日前我好不容易透過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交通部鐵道局要到市府檢送的簡報,摘要整理後公布在網路上,市民才終於知道輕軌的規劃進度。 我代替市府向民眾說明,結果上周在議會卻遭到執政黨...
「市場失靈公共財」的推薦目錄:
市場失靈公共財 在 高嘉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嘉瑜委員109年度第二會期問政報告:
(一)權證大當機,籲請證交所檢討系統漏洞、維護投資人權益
證交所說權證系統當機是由於部分券商違反委託筆數規定,瞬間輸入大量權證委託所致,嘉瑜認為若券商能單方面透過大量輸入委託來癱瘓證交所系統,則當投資人要獲利時,券商來不及避險就乾脆直接把系統弄崩,豈不成為券商的最佳避險保障?故要求證交所檢討改進!
(二)嘉瑜成功呼籲關務署詳查冒名報關,但仍有不足之處!
嘉瑜於去年12月9日質詢時警示關務署,應盡速詳查部分報關行冒名報關頻繁、民眾透過「易利委」APP點選申報不符之疑慮及APP內聯繫窗口等情事,而關務署也於日前正式回應嘉瑜的呼籲。
但針對嚴重累犯報關行應處確實為停業處分、「易利委」APP應加強宣導民眾積極回報冒名報關等情事仍未能有效執行,嘉瑜也將持續督促!
(三)淘帝案提前預警金管會,並呼籲嚴禁中資徵求委託書
淘帝KY被指涉及掏空、財報不實、內線交易等案,嘉瑜早在1月7日即去函預警金管會,並於函中呼籲金管會加強對KY公司之中資限制管控,並應立法嚴禁中資背景公司於市場上徵求委託書。
(四)金管會、證交所擺爛爭議一籮筐,嘉瑜持續監督金管會、證交所!
1. 理專A錢案、康友淘帝KY、TDR坑殺小股民,多次發生金融市場監理失靈、失效,金管會卻毫無作為。再從石油正二、TDR之亂及KY股淘空案等,也顯示出金管會與證交所內部管理紊亂,標準不一,嘉瑜強烈呼籲整頓金融監理亂象。
2. 日盛金中資爭議未解,金管會執意護航富邦!
109年12月初富邦金公告將採敵意併購方式,公開收購日盛金50%-100%日盛金股權,但日盛金涉及中資爭議已久,嘉瑜揭露富邦金於公開收購前,早就先行在10月中就開始與金管會高層「溝通」,送件後僅花9天核准,在未釐清日盛金背後是否為中資之前,金管會核准富邦金與其公開收購案,並於收購大限將至之際,無視行政中立、日盛金員工權益,同意富邦金延長收購時間,共長達90天!
嘉瑜長期關注中資議題,多次去函詢問金管會關於日盛金實質受益人處理方式及後續,也都不了了之,金管會也都無動於衷。嘉瑜對金管會抓小放大的裁罰標準及其態度,深感遺憾!嘉瑜會鍥而不捨地監督金管會,以及金金併中資爭議。
(五)嘉瑜積極協調、成功爭取放寬創新板、戰略新板專業投資人門檻
1. 自金管會有意推行新板後,嘉瑜就多次與金管會溝通,並於去年9月舉辦公聽會彙整產業界人士經驗與建言後,認為金管會擬推行僅專業投資人(總資產3,000萬元)及法人(總資產5,000萬元),才能夠在新創版投資門檻過高。
2. 成功爭取放寬專業投資人資格限制,增列近 2年度平均所得達 150 萬元之自然人,讓更多人能參與新創產業的股市成長歷程。
(六)居住正義-正視高房價、高公設比事實,嘉瑜持續推動實坪制!
1. 房價屢創新高,但更讓民眾深惡痛絕的是辛苦花錢買的房子,實際坪數卻是被灌水!民眾花大錢買到的是居住空間還是高比例的公設?嘉瑜長期關注高房價、高公設比議題,嘉瑜在會期中提案要求研議對公設比的限制,並要求內政部檢視現今法規,強制規範建商於銷售廣告中刊登主建物及公設面積!
2. 嘉瑜於總質詢中向行政院爭取、提案要求研議實坪制之可行性,並在內政委員會中提案正視炒紅單亂象,加強聯合稽查及取締等措施,要求內政部釐清紅單之適法性。
(七)居住正義-嘉瑜促選擇性信用管制
央行總算出手!籲請中央落實囤房稅!
1. 嘉瑜會期中多次向央行楊總裁、財政部蘇部長對於何時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提出質詢、臨時提案等,要求部會審議各管制措施的可行性與影響。而於109年12月2日嘉瑜質詢央行,何時實施選擇性信用管制?隨即於12月3日行政院、國發會提出了#抑制炒房五大面向、九大房市健全方案,12月7日央行提出選擇性信用管制辦法。
2. 其中包括取締預售屋紅單、遏止過多資金流向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等,但這健全房市方案中卻不見囤房稅,而外界認為最有力度的選擇性信用管制,也只是在中長期規劃中。因此這九大方案的效果究竟能發揮到怎樣的程度,嘉瑜會不斷追蹤、監督後續抑制房價施政成效!
3. 嘉瑜籲請各部會持續檢討房市健全不足之處
● 實坪制仍被忽略、並未重視!
● 囤房稅、房地合一稅仍未落實完全。房屋稅地價稅合併課徵不動產持有稅自2014研議至今仍無下文!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不符,應落實稅基以實價為原則。
● 公設比浮濫灌水,完全沒有處理。
● 建商銷售廣告應刊登主建物與公設面積
4. 針對居住正義,嘉瑜主張:
● 推動實坪計價、實坪制。
● 實價登錄網站應簡單、清楚載明實坪市價。
● 強制規範建商銷售廣告應刊登主建物與公設面積。
● 高公設比,中央應盡速盤點檢討法律中關於公設相關規定,並研議是否針對公設比設定限制。
● 重新檢討不動產登記制度,嘉瑜提出不動產登記法應盡速立法。
● 中央應整合地方落實囤房稅、房地合一稅課徵。
● 推動房屋稅地價稅合一之不動產持有稅。
● 落實房屋評定現值以實價為原則。
(八) 少子化成國安危機,
籲請中央解決公托、公幼資源不足問題
1. 擴大公共化幼兒園預算逐年提升,但實際就讀公共幼兒園比率卻連年維持在31%,全國更有高達172個行政區公共化幼兒園核定比例未達4成,顯見量能嚴重不足
2. 嘉瑜於總質詢中向行政院爭取,希望中央投入資源活化現有閒置校舍,以擴大公托、公幼量能,將政策目標設立為公托、公幼免抽籤,避免家長需在就業與孩童托育間不斷奔波,造成國人不敢生養
3. 獲教育部承諾育兒津貼由2500元加碼至5000元政策,將於110年初如期執行,在公托、公幼資源仍不充足的過渡期間,希望透過育兒津貼加碼政策,減輕家長生兒育女的經濟壓力
4. 揭露「托育媒合平台」違法資訊揭露程度嚴重不足,要求衛福部需確實整合機構資訊與違法裁罰紀錄,以協助家長挑選合格、安全、可信賴的托育中心。
(九) 持續追蹤勞動基金局弊案
1. 勞動部忽視檢舉,卻不敢面對行政疏失!
2014年12月至今,游迺文遭匿名檢舉高達4次,檢舉內容諸如「行事跋扈霸凌部屬,對龐大基金操作不公,且利用職權運作,選擇特定券商作為基金操作之合作廠商,且多次與券商飲宴應酬等情事。」等誇張行徑,游組長甚至囂張到將與券商飲宴、夫妻登遊艇的相片PO臉書,而此些違反廉政規範的鐵證,勞動部卻都說已善盡行政調查之能事、查無不法等語,根本是在睜眼說瞎話!
2. 責任通通推給檢調,金管會卻坐以待斃!
在勞金弊案爆出投信涉案前,嘉瑜早已致電提醒金管會:這其中可能涉及圖利券商、拉抬特定股票等疑慮,請金管會盡速調查!
投信涉案後嘉瑜持續追蹤金管會調查進度,金管會卻一概回應:「檢調現正調查中,我們會配合」,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態度,卻忽略在刑事司法追訴之外,金管會針對此弊案,「依法」仍有繼續踐行行政調查與監理之職責。
3. 曾欲調職游迺文又撤回理由矛盾,簽呈紀錄卻全都消失?
勞金局3年前「曾出公文」,欲將國內投資組游前組長調離現職,之後卻不了了之, 嘉瑜當時曾質疑勞金局局長當初為何決定要調職,後來又撤回?
嘉瑜並曾去函詢問勞金局,請求提供當時調職後又撤回的簽呈公文,藉以釐清上述嘉瑜對撤回理由的質疑,想不到勞金局竟回覆稱:「未有正式發文紀錄,並已辦理註銷事宜。」拒絕提供,但據當時新聞報導,均稱局長確實是「曾出調職公文」,其中究竟是誰在說謊?消失的公文又是否在隱瞞什麼?嘉瑜定於未來持續監督勞動部行政調查,確實做到毋枉毋縱!
(十) 倡議開放勞退自選+TISA
1. 嘉瑜在109年10月質詢勞保年金改革議題時,就勞保基金財務狀況不佳一事,向勞動部建議應參採私校退撫儲金,提供自選投資組合,為勞保基金運用增加彈性空間,並能提升長期投資績效
2. 109年11月底驚爆勞退基金炒股弊案,顯見勞動基金內控機制有待檢討,同時,嘉瑜再次倡議,退休金制度應順應民意,朝開放勞工自選投資方向改革,讓政府角色由操盤手轉為監督者,籲請勞動部回應民眾對於開放勞工退休金自選投資平台的呼聲,並邀集各界進行研討,朝開放勞退自選平台的方向改革。
3. 此外,嘉瑜也致力於推行TISA個人投資免稅帳戶,預估TISA上路後將會有六、七十萬人參與,可讓台股基金年增160億元規模,證交稅稅收每年可增加80億元。嘉瑜呼籲財政部應審酌推行TISA的必要性,並於將來直接推動修法,使勞工自選投資的權益能更進一步!
(十一)
成功爭取區間測速納國家標準檢定
1. 第一會期提案要求經濟部將區間測速系統納入法定度量衡器,經濟部於109年10月正式公告納檢,自110年1月1日起,公務用區間測速系統需經國家標準檢驗合格後,方可作為執法開罰依據,以維護執法正當性與公信力,避免準確度不足之儀器使民眾妄遭開罰。
2. 引述台北地方法院判決,證實未經國家標準檢驗之區間測速系統,竟有高達64%之測速資料精準度不足,導致測速結果難以認定民眾是否有超速駕駛,再次要求交通部及警政署應全面撤銷罰單,以落實國家行政行為信賴保護原則。
(十二) 和泰汽車爭議案件連連,強力監督
1. 於109年9月揭露TOYOTA油電車煞車零件瑕疵案,透過記者會、質詢、委員會提案等各種形式,持續要求交通部積極處理該案,並呼籲和泰汽車應提供車主顧客服務活動,為車主免費檢修、更換瑕疵零件,歷經三個多月強力監督,TOYOTA終在109年12月中公告免費服務活動訊息,成功為車主爭取權益並保護用路人交通安全。
2. 於109年10月再度接獲數百名TOYOTA車主連署陳情,揭露TOYOTA RAV4相關車型出現漏水災情,同樣以記者會、質詢、委員會提案等各種形式,要求交通部積極處理,TOYOTA後於109年12月底發布聲明,將主動聯繫車主回廠檢測,並提供相關零件免費更換,嘉瑜迄今仍持續追蹤此案零件更新情形,希望盡最大所能保護車主權益。
(十三) 倡議機車汰舊換新資格放寬,獲政院採納
於109年11月於委員會質詢,向財政部提出機車汰舊換新政策應放寬適用資格,包含擴大親等限制、將首購族納入補助對象,並於109年12月提出法律修正案,政策倡議獲行政院採納,110年1月初所公布之汰舊換新修正草案中,直接取消了機車舊車登記期及親等限制,使得首購族亦能享有機車汰舊換新補助,除了降低國人購入機車的經濟負擔,亦可有效汰除老舊車輛,減輕環境負擔。
(十四) 推動檸檬車法成功,並要求縮短緩衝期!
1. 嘉瑜於109年12月召開記者會,呼籲我國應盡速比照美國「汽車瑕疵擔保」的特殊規定:「新車交付一定期限或里程內有瑕疵情形,車主可要求車商更換新車或解約退款」,這就是俗稱的「檸檬車條款」!
2. 在嘉瑜持續監督力倡下,檸檬車條款將在7月1日上路,但嘉瑜認為還有許多不足,也會持續監督修法。
(十五) 揭露民眾被迫花萬元換天然氣抄表裝置,呼籲經濟部約束業者
於109年8月接獲民眾投訴,召開記者會踢爆天然氣業者利用民眾資訊不對等,先要求用戶更換裝微電腦瓦斯表,再自費上萬元加裝無線抄表裝置,要求經濟部應約束業者,為用戶更換瓦斯表前應清楚說明可選裝傳統機械表或微電腦瓦斯表,而無線抄表裝置費用應比照水、電業,由業者自行從盈餘中負擔,不應將設備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十六) 持續關注內湖、南港相關議題
1. 成功爭取【1881圓山-礁溪】增設南港轉運站站點
嘉瑜上任後多次與交通部公路總局協調,爭取國道客運【1881圓山-礁溪直達車】增設南港轉運站站點,歷經兩個會期的努力,在109年12月底起,南港居民已經可以在南港轉運站西站搭乘【1881A】路線往返宜蘭!
2. 倡議松湖變電所改作社會住宅
松湖超高壓變電所建案延宕近20年,嘉瑜多次向台電、內政部及住都中心倡議,應將該用地改作社會住宅,讓在內湖科學園區工作的青年族群可就近居住,更可一併舒緩內科地區塞車問題,可謂一舉數得!
3. 督促交通部推動捷運汐東線、基隆捷運,路網整合問題
持續關注港湖地區捷運路網辦理進度,原汐止民生線與基隆輕軌改為汐東線與基隆捷運,要求交通部加速相關作業,讓各項軌道建設能在原訂期程內完成綜合規畫,早日提供基隆、汐止地區居民更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以減少從此兩地區開車到台北上班的車流,緩解內湖、南港地區長久以來的塞車情形。
4. 國道五號塞車問題
國道五號塞車問題日益嚴重,造成車流從南港聯絡道一路回堵至環東大道,嘉瑜透過質詢、協調會等形式,邀集交通部高公局、台北市交通局及新北市交通局等單位研商改善方案,並分別請交通部高公局研擬國三、國五匝道分流辦法、台北市政府評估增設匝道可行性,嘉瑜也會在交通委員會追蹤後續進度,希望能盡早改善南港地區聯外交通壅塞問題。
市場失靈公共財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自駕/聯網/電動/共享崛起 汽車架構馳向四大未來趨勢
2020-07-06Chet Babla
汽車可說是繼手機之後,下一波科技產業的藍海市場。其中,汽車自駕、聯網、電動化與共享將改變消費者與車輛互動的方式,成為移動新典範,為新型態公司及新商業/營收模式,將帶來極大的可能性。
5G毫無疑問將是影響未來汽車能否更聰明、更安全的主要驅動引擎之一。它將大幅提升汽車的聯網性,也讓汽車製造商得以持續探索如何為車內乘客創造更好的車用資訊娛樂體驗,包括多媒體影音串流,以及更靈敏、更即時的導航服務。5G也強化了車輛對車輛(V2V)以及車輛到基礎設施(V2I)的數據傳輸,催生了足以保障生命的功能,例如可警示駕駛前方有潛在危險狀況的詳盡儀表板。
除了5G帶來的影響,同時本文還看到其他幾個趨勢也將形塑未來的汽車產業與汽車的移動性的架構,以及它們將如何呼應聯合國的2030全球目標。
ACES這是汽車研究中心針對未來移動性所提出之四大關鍵科技趨勢的縮寫:自駕性(Autonomous)、聯網(Connected)、電動化(Electric)與共享(Shared)的車輛。該中心表示,ACES「對於改變消費者與車輛互動方式的移動性新典範、新型態公司以及新商業與營收模式,將帶來極大的可能性。」。
未來移動性比科技更重要
ACES不但與影響汽車業的科技變革有關,它還幫助人們檢視汽車業與其內部發生的劇烈創新,如何在解決全球性挑戰中發揮一定的影響力。
社會與各產業的每個角落,在都市化、數位化、永續與社會包容等領域,都面臨重大挑戰。聯合國(UN)預測到2050年,全球都會人口將增加至25億,並把現有的基礎建設推至最大極限。
對於促成移動性的革命,Arm科技相當關鍵,而今日絕大部分的智慧型手機都由Arm的技術驅動。其實我們的科技從1990年代已開始部署在汽車產業,而我們現在也應用這些經驗、創造力與顛覆性創新,重塑汽車的移動性。
本文想要用ACES當框架,分析這個現象將如何發生:
・自駕
全球目標3(Global Goal 3)中的標的3.6(Target 3.6),決心要讓「因為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全球傷亡人數減半」。美國監管機構估計,每年因道路交通事故喪生的130萬人之中,有九成肇因於人為的錯誤。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如盲點偵測、自動緊急煞車、車道維持輔助與主動式巡航,已經協助讓道路變得更安全,同時也拯救了生命。
Arm的IP已被廣泛運用在超過六成之ADAS系統的半導體中,而Arm在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 ISO26262)上的努力,也就是即便故障發生,車輛仍然能夠安全運行,讓汽車製造商確保他們的ADAS與自駕系統,可為駕駛、乘客與其它用路人帶來最高的安全性。
在歐洲新車評估計畫(Euro NCAP)的安全基準中,ADAS系統的價值也越來越重要,這意謂著新車若想得到五顆星安全評等,可能很快就被要求必須展現最基本程度的ADAS功能。
・聯網
汽車的聯網讓來自越來越多各種終端裝置感測器的數據資訊,可以在終端裝置或雲端上處理,以提升乘客安全性與車輛可靠性,並促成預測性維修、改善車隊效率,並讓其它用路人與智慧城市規畫者得知人們的旅程紀錄。隨著車輛自駕功能的提升,產生的數據資訊也會跟著增加。有些預測表示,現代車輛每小時大約產生25GB的數據,而自駕車輛產生的數據將是一百倍以上。
這不只是很多數據,而是數據的海嘯!它不但會把全球網路推向緊繃極限,也會讓全球的雲端資料中心必須比以往更加賣力地運作,同時讓它們的能源支出與碳排放迅速飆升。
未來的移動性若要倚靠數據生成與聯網運作並從中獲益,人們需要減少依賴於需要大量數據上雲處理的解決方案,以便達成全球目標7(Global Goal 7)的第3個標的(Third Target):2030年前加倍全球能源效率的進步速度。
不管是在車輛裡(終端感測器與核心運算節點),或是在路邊的邊緣閘道器,乃至雲端中,機器學習(ML)將擴散至整個運算領域,如何應對這個挑戰極為重要。它以智慧的方式降低數據量演算法部署,讓聯網特性成為未來車輛的主要支柱。
・電動化 車輛的動力從今日基於化石燃料的內燃機引擎(ICE),已逐漸地轉往電動化發展,隨著時間向前推進,因車輛移動產生的碳排放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將顯著降低。這已將正在生產、或未來更多的車輛生產,以及大幅增加的電池生產等衝擊考量進去。最近Tesla市值大幅增加,讓它變成全球市值第二高的汽車原始設備製造商(OEM),部份也反映出投資人認同汽車動力電動化在全球未來發展上所代表的價值。
在把全球暖化限制在攝氏1.5度內的計畫裡,電動車(EV)著力甚深,而這也符合2016年巴黎協定所訂定的目標。因此,電動車在達成全球目標13的氣候行動(Global Goal 13: Climate Action),以及之前所提全球目標7(Global Goal 7)的能源效率上,可能扮演吃重的角色。
・共享服務
探討未來的移動性趨勢時常被遺忘、但可能也是最有趣的部份,即為介於公共運輸與個人運輸之間的種種。從叫車App到車輛所有權共享方案,消費者慢慢地開始走出傳統購車方式,轉而擁抱公共運輸行動服務(MaaS)帶來的好處。
從2013年開始,研究顯示叫車服務的車資每年約略成長130%。這種成長幅度很驚人,但它還不是移動性的神奇武器:在美國的一些城市,叫車App事實上不但沒有降低塞車,反而讓情況更為嚴重。不過,主要的原因是這些App都仰賴私有車輛:當自駕車服務更為普及時,情況可能大為改善,而這也促成道路空間更有效的運用。
根據研究預測,人們倘若擁有妥善的基礎架構,預計到2030年,可搭載多名乘客的機器人計程車,在美國道路行駛里程將達到5,000億英里,大約占所有車輛行駛里程的9%。到2040年,這些計程車將占所有車輛里程的一半。
透過共享服務平台朝隨選運輸的轉移,將讓社會每個層面(不僅年輕人、有能力或是相對較為富裕者)的移動性更強,並有潛在機會解決有關永續基礎建設、健康福祉、就業、不平等與社會包容等挑戰。透過此一方式,它不止支持單一的聯合國全球目標,而是能夠支持幾乎所有的目標。
政策/成本/隱私待解決 ACES布局循序漸進
當然,儘管大家推測ACES轉型可能會替未來的移動性帶來不少好處,我們還是得思考許多挑戰與問題。例如,政府目前從汽油與柴油燃料收取的數千億美元稅收,該何去何從?如何為此一龐大收入找到替代財源?
各國政府是否會考慮每英里固定向電動車徵收一定的費用?當英國市場目前休旅車與電動車的銷售數字比率是37:1時,我們如何進一步降低電動車成本、提高吸引力,以鼓勵消費者從現有的汽油車或柴油車跳槽過來?
讓車輛擁有連接數據的能力,也開啟了資料隱私及至關重要的網路安全等相關新議題(遭奪取的聯網車輛在惡毒的歹徒手裡,等於是在道路上奔跑的飛彈;關於這點,白帽駭客Charlie Miller已作出眾人皆知的錯誤示範)。此外,隨著AI在駕駛輔助與自駕車輛的部署愈來愈多,如果這些基於機器學習的解決方案是黑盒子,我們如何能確保所作出的決定都是明確、有道德且公平的?還有,如果這些系統突然失靈,誰要負責?
以上所述,對於ACES在未來移動性上展現的可能性,都是主要的障礙,但這不代表我們會暫停如何謀思因應之道。ACES框架對未來社會可能帶來的整體影響實在太大也相當正面,業界的每一份子都責無旁貸。
資料來源:https://www.2cm.com.tw/2cm/zh-tw/market/323FF3F182E84E4CA9EB5920D6D75E32
市場失靈公共財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公開無罪,監督有理‼️ 唯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
新竹環狀輕軌講了兩年半多,市府一場說明會都沒開。日前我好不容易透過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邱顯智辦公室向交通部鐵道局要到市府檢送的簡報,摘要整理後公布在網路上,市民才終於知道輕軌的規劃進度。
我代替市府向民眾說明,結果上周在議會卻遭到執政黨議員批評我未經允許就公開,還指控我公布未定案路線恐造成民眾置產損失,甚至質疑我違法。
市政公開透明,本來就是政府該做得事情,連林智堅市長都在臉書上講「只有公開、透明的政府才能讓民眾信任」,並強調民主抗體的重要性。
但是新竹輕軌可行性研究從 106 年 9 月發包出去,至今二年半多過去,市府除了開記者會,提供幾張簡報給議會外,一場公開的說明會都沒有。
新竹市政府推動新竹輕軌計畫,市民居然是透過媒體報導新竹縣長在縣議會答詢的內容才得知最新進度,不覺得很諷刺嗎?
難道如此重大的公共建設,新竹市民一點知情權都沒有嗎?甚至市議會也沒有監督權,這樣合理嗎?
#公開未定案計畫資料違法❓
《政府資訊公開法》的精神是公開透明,不是以「限制或不予提供」為原則。就算是內部單位之擬稿或其他準備作業,在法規上也有但書,「對公益有必要者,得公開或提供之」。
連法務部都有行政函釋表示:「如為意思決定之基礎事實而無涉洩漏決策過程之內部意見溝通或思辯資訊,仍應公開,因公開非但不影響機關意思形成,且有助於民眾檢視及監督政府決策之合理性。」 (法律字第 10603512970 號)
#公布未定案路線造成民眾投資損失❓
執政黨議員認為我公布未定案路線,會造成經濟學上凱因斯的預期理論,來新竹市就學、就業的外地人,如果依照路線資訊置產,預期未來會有利潤空間,但假如最後輕軌沒有經過附近,那他們個人利益的損失要向誰索賠。
我的天阿!同樣身為是清大計量財金系畢業的,居然講得出這樣的話,要求政治人物為個人投資利益負責,實在令人傻眼。
經濟學講的是完全競爭市場,但是現實生活中,充滿著「資訊不對稱」,也就是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投資商品能百分之百確認利潤空間,通常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內線交易。
難道等到路線百分之百確定之後,市府就一定會蓋嗎?公布確定路線後,結果最後沒有蓋,民眾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這兩個問題,連市長都沒辦法回答了。
況且,等到真的百分之百確定要蓋了,誰會先知道呢?還不是有權有勢的人。
桃園之前蓋機場捷運,就被爆出有鄉長和四位資深議員透過友人優先購買捷運站預定地的土地,獲利數億元。
市政公開透明,多少能夠弭平上述說的資訊不對稱造成市場失靈的問題,盡可能杜絕有權有勢的人,利用職務之便,炒地皮、牟取暴利。
#促進公民參與才能計畫更完整🆙
市政在推動過程讓公民有參與空間也相當重要,像我將新竹輕軌計畫路線放上網之後,就獲得許多有建設性的提問。
以下列舉幾個例子:
1️⃣ 馬偕醫院應該要設站。
2️⃣ 特二道 30 年未開闢,輕軌卻規劃走這條路,代表未來開路有望?
3️⃣ 輕軌希望是全線高架,不然道路更塞。但要如何穿越國道呢?
4️⃣ 台鐵六家線如果被輕軌取代後,市區到高鐵更久怎辦?
交通處在可行性研究或是未來的綜合評估的過程,都應該廣泛搜集民眾的意見,將有建設性的建議或意見考量進去,讓計畫更完整。
#市府務必做到市政公開透明
「推動市政公開透明、促進公民參與」是我競選的政見之一,所以我相當在意。
質詢最後,我要求市府未來在推動重大公共建設時,於可行性評估或是基本設計階段,就應該要廣開說明會,讓市民有參與的空間。相關的文件資料和計畫進度,也應該定期公布在網路上,讓有興趣多了解的民眾可以檢視。
只可惜市長未能當場承諾,只回應說「新竹市政府一直都是一個讓新竹市民信賴的政府」。
我想就如同市長一直強調的:「好還可以更好」,期許市府在市政公開透明上面,也能夠更加把勁來做。
市場失靈公共財 在 何謂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市場失靈的主要原因有那些? 的推薦與評價
Facebook · 1 自然獨佔 · 2 外部性(外部不經濟) · 3 資訊不對稱:導致道德危機或逆選擇。 · 4 搭便車現象:肇因於公共財的非敵對性與無排他性。 · 5 租稅扭曲:在完全競爭市場 ... ... <看更多>
市場失靈公共財 在 經濟學市場失靈自然獨占外部性公共財資訊不對稱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omments · 獨處Alone:一个女人最好的風水,不是五官,而是這6點 · 大阪大学2020年熱力学その1 気体の状態P-V図#高校物理#大学入試問題解説 · 大阪大学2020 ... ... <看更多>
市場失靈公共財 在 Re: [請益] 關於市場失靈- 看板Economics 的推薦與評價
: 另一個描述是「在某些外在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市場在自由運作下無法達到最有
: 效率的結果,意即無法透過價格機能來達到社會最適產量,便是市場失靈。」
: 另外,書上都寫說 市場失靈的原因有三個
: 大家知道的就是 1.自然獨占 2.外部性 3.公共財
: 然後書上就會把這三個是什麼意思解釋完,但是我還是覺得它解釋這些情況
: 是什麼並沒有解釋到 "為什麼這樣是失靈" XD 所以我自己還是有點霧煞煞
: 所以我想問是不是「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時就是市場失靈呢?
: 如果是的話我覺得這樣解釋好像比較好懂耶
: 如此一來,獨占就是會造成供不應求
: 外部不經濟就是供過於求
: 公共財就是供過於求
你的盲點在於
"獨占,外部不經濟,公共財等情形是supply和demand兩方不等的結果"
(就是供不應求啦)
其實這是誤解了市場失靈的內涵
市場機制是一套以價格來調整供需兩方的供給數量和需求數量
使得兩個量相等以求均衡,而均衡後了便有可能能達到社會最佳效率
這市場機制運作過程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限制就是政府干預
常見的例如價格限制,綁死了價格無法調整供給量和需求量
破壞市場機制後自然也達不到社會效率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 ~ 此時並不算是市場失靈,而是市場機制受干擾無法自行運作
再來我們看到真正的市場失靈,定義就用你的第二個敘述好了
"市場自由運作後仍無法達到最有效率的情形"
也就是市場已經正常運作了,使供給需求量相等卻依然無法達到最佳效率
既然這是市場失靈的定義,怎麼失靈後還會出現供不應求呢?
其實真正市場失靈的原因不在供應不等,而是市場機制運作後的均衡數量
"不等於能達到社會最佳效率的理想數量"
以公共財而言,它擁有外部經濟和撘便車FREE RIDER的特性
使得供給不足且數量低於理想數量
(注意是供給不足,而非供給量不足)
因此政府應該投入公共財的建設提高供給
使得均衡產量達到最佳效率
回到你的問題
"是不是「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時就是市場失靈呢?"
答案很明顯
---------------
打完感覺哪裡不太正確,麻煩各位挑個錯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36.18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