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歐成果初現 中國是背後推手 】
✏️在中國戰狼忙著向歐盟宣戰時,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歐洲布魯塞爾,拉攏盟友
✏️布林肯向北約承諾共同防衛的決心,還對歐洲盟友喊話,不需要被迫在美中之間選邊站,但可以聯手應對中國經濟及外交上的挑戰。
✏️美國與歐盟宣佈重啟「美歐中國對話機制」,應對中國挑戰
✏️ 抗議中國反制裁 歐盟多國傳召中國派駐大使
▫️報導全文: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3242021145231.html
▪️面對中國 歐洲不再觀望
不到一周前,當美國與中國高層在阿拉斯加上演戲劇化的唇槍舌戰之際,大西洋彼岸的歐盟在靜靜觀望。歐洲主要國家在美中緊張關係中,始終保持著一種曖昧的距離。
「如今,因為中國(對歐盟)的反制裁,我認為歐洲在討論中國議題上有一個新的態勢正在形成。」總部位於捷克的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主任揚達(Jakub Janda)觀察,中國連續幾天在對歐外交上的激進反應,踩到了歐洲價值觀的核心。
時機來得正巧,美國國務卿 #布林肯——這位法語流利、在主管歐洲外交事務上有數十年經歷的美國外交官、匈牙利移民的後代——於3月22日至25日訪問歐洲布魯塞爾。
「布林肯在歐盟受到熱烈的歡迎,他是一位讓歐洲人感到親近的老朋友。另一個原因也是歐洲人很高興不用再跟 #川普 打交道。」 德國智庫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GPPI)所長托斯滕·本納(Thorsten Benner)直言。
歐洲國家與美國的關係在過去四年中,在北約軍費分攤、領導人公開言行這些方面發生不少摩擦。去年12月底,當歐盟宣佈與中國達成《歐中全面投資協定》( #CAI),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裂痕開始浮上台面。
時任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 #博明 公開重話批評「一些歐洲重要官員」急於跟中國合作,忽視人權問題;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主席比蒂科夫(Reinhard Butikofer)則反駁稱這是川普政府與歐盟合作的失敗,跨大西洋關係需要重新檢討。
▪️布林肯:不強迫盟友選邊站
布林肯在歐洲首訪中,把中國挑戰的議題列為討論的核心,但企圖為美歐關係帶來不同的畫風。用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充滿樂觀情緒的話說,「我們現在有一次機會,開始了北美、美國和歐洲之間關係的新篇章。」
在《歐中全面投資協定》的問題上,布林肯把批評指向中國,「我們的判斷是,中國真正有責任證明自己有關強迫勞動、國有企業、有關補貼的承諾,不能僅僅是紙上談兵。我們還將繼續與歐洲同行一道,對增進我們的共同經濟利益,及應對中國侵略性和強制性行為採取行動。」
歐洲媒體大都觀察到,與川普「美國優先」的外交旋律不太相同,布林肯此行向歐洲盟友展現一種重建信任、拉攏盟友、但也尊重盟友做出保障自身利益的選擇的姿態。
「美國不會強迫盟友在面對(美國和)中國時,做出‘非我即他’(us-or-them)的選擇,」布林肯24日在北約總部的演說中表示,「我們明白,我們的盟友與中國的關係複雜,並不總是與我們的關係完全吻合。但是我們需要共同應對這些挑戰。」
布林肯以近日美國、加拿大、英國、歐盟共同針對新疆人權問題制裁多位中國官員,以及中國後續的反制裁行為為例,強調「這讓我們團結在一起顯得尤其重要,否則,就是(向中國)傳達信息,即霸凌行為是有效的。」
▪️聯合印太、歐盟 應對中國挑戰
「我們需要(歐洲盟友)加入這場戰鬥,捍衛我們的價值觀。這是西方反暴政堡壘的核心。」 前美國國務卿 #蓬佩奧 24日在保守派智庫德州公共政策基金會線上活動中呼應了布林肯的講話。蓬佩奧還提到,中共的意識形態正在對世界造成威脅。
蓬佩奧說,中共官員在安哥拉治攻擊美國的言論,「對美國帶來了危險」,中共不僅針對中國人民、還對世界宣揚錯誤的美國衰退論,企圖影響盟友看待美國的態度。
蓬佩奧呼籲,當中國把美國的非裔種族平等問題擺到討論的中心,美國政府應該要強硬反擊。「如果不這麽做(反擊虛假信息宣傳),最後(虛假信息)就會成真。……我們要反擊中國共產黨的馬列主義思想支配著下一代人。」
布林肯四天三夜的訪歐行都集中在布魯塞爾,北約合作是重點議題,也是為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在今年6月出席北約峰會預熱。
布林肯還與德國、法國、英國、土耳其、意大利、捷克等多國外長進行會晤,並在行程最後安排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以及歐洲聯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會談。
布林肯在24日與博雷利會面後,宣佈正式重啓 #美歐中國對話機制(U.S.-EU Dialogue on China)。這個機制用於討論美歐如何應對中國挑戰,是由蓬佩奧在去年十月建立,但在美國政權交接後暫停。
剛結束對日本與韓國訪問的布林肯,還為盟友合作開闢新的領域。他說,在面對北京與俄羅斯利用關鍵資源、市場技術向其他國家施加壓力時,盟友要聯手作出反應。他提議不僅要聯合歐盟及四方會談(Quad)等印太盟友的政府,還要擴展至私營部門。
「當我們考慮到在5G領域,中國的技術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風險時,我們應該召集瑞典、芬蘭、韓國和美國等國家的科技公司,並利用公共和私人投資來制定安全和可信賴的替代方案。」
布林肯說,「我們不能只是防守,我們也要採取行動。」
▫️延伸閱讀:
抗議中國反制裁 歐盟多國傳召中國派駐大使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cl-03242021143743.html
布林肯北約演說:
https://www.state.gov/reaffirming-and-reimagining-americas-alliances/
美歐聯合聲明 重啓美歐中國對話機制(U.S.-EU Dialogue on China)
https://eeas.europa.eu/headquarters/headquarters-homepage/95609/united-states-joint-press-release-meeting-between-high-representativevice-president-josep_en
ㄅㄛˊㄐㄩㄣㄧㄒㄧㄠˋ中國國務院《2020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
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21-03/24/c_1127250192.htm
布林肯演說全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外交官全面「戰狼化」 余茂春: 中共外交大失敗】
首場美中高層會談於安哥拉治時間19號中午結束。按照原定計劃,美中沒有聯合聲明,也沒有共同記者會。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及國安顧問沙利文在會後對記者表示,與中國的對話「艱難而直接。」
▫️報導全文: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3192021100939.html
經歷了第一天會晤開場時的火花,美中高層在阿拉斯加的最後一場會談於當地時間3月19日上午九點十分展開。
白宮新聞副發言人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19日在空軍一號上對記者簡報時表示,美國代表團到安克雷奇的目的是闡明美方的原則與期望,立場也始終不變,即「不尋求衝突,但歡迎激烈的競爭,且永遠堅持為人民和朋友奉行的原則。」
「但我們看到(中方)誇大的外交秀,那經常是針對國內觀眾的。」 皮埃爾說,美國很早就意識到與中國對話會是艱難的,「但我們已經準備好坦率地交談,並且將(美中會談)繼續進行下去,利用剩餘的時間在私下為中國官員勾勒出同樣的信息。」
至於此次會談的緊張氣氛是否會影響拜登總統與習近平會晤的可能? 皮埃爾僅強調這是一次性會議。
美國總統拜登19日上午在搭機前往喬治亞州前,對於美中會談只發表了簡短的看法,他說「我對國務卿感到非常驕傲。」
▪️余茂春:中共戰狼手段的僵化
18日,原本安排僅幾分鐘的開場,由於中方代表楊潔篪突然「超時演說」,演變成鏡頭前長達一個多小時的唇槍舌戰。
「中共(官員)講了十幾分鐘不守規矩、很不禮貌,外交官員沒有外交官的姿態。這不是第一次了,大家都有目共睹。」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首席中國政策規劃顧問 #余茂春 告訴自由亞洲電台,這顯示中方代表不是帶著誠意來解決問題,只想利用鏡頭攻擊美國,他重批,「中國把中美關係所有的癥結,全部歸咎於美國,沒有自己反省的誠意,這是(中共)外交上的大失敗。」
「習近平講這個 #東升西降,像當年毛澤東一樣,對世界形勢發生嚴重錯誤的估計。」
余茂春進一步分析,「以前戰狼外交在比較低層次的人身上,像外交部的發言人,可能代表著基層官員、吃瓜群眾,現在由中國最高級別的外交官說出來,反映出中國的戰略力度。我覺得對中國在國際上的形象,只會更孤立,一點幫助都沒有,也顯示出他(中共)的外交手段非常僵化。」
余茂春還認為,中國政府千方百計想在美國前後任政府間「挑撥離間」,本來期望拜登政府全面否定川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看來(中方的計謀)失敗了,現在還有點惱羞成怒。」
余茂春肯定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的延續性,以及加強與盟友聯繫應對中國挑戰的做法。「中國不是民主國家,是以個人意志來進行統治。他們喜歡把對華政策的波動歸咎於某個個人的理念。比如上屆政府(中國把責任)歸咎於蓬佩奧。他們沒有看到根本的原則是源自中國的所作所為,也根據美國民意。所以不管美國什麽政府上台,(對華政策)基調都會是差不多的。」
▪️老虎為誰變身為戰狼?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狼外交」秀上,外界最關注的角色是楊潔篪的轉變。
1977年,擔任外交部翻譯官的 #楊潔篪 陪伴前總統老布希一行人前往西藏訪問,前美國駐華大使李潔明(James Lilley)曾在《洛杉磯時報》回憶說「每個人都喜歡他(楊)」。
楊潔篪此後的外交仕途順遂,還因此與布什家族建立了很好的關係,他的綽號「老虎楊」(Tiger Yang)還是老布希取的,由來是1950年生的他屬虎,加上名字裡的 「篪」字。
四十多年後,長袖善舞的「老虎楊」搖身一變成了阿拉斯加的戰狼領袖。
「楊潔篪就是個外交官,以前顯得比較低調。現在他的調子轉得那麽強硬,不近人情,肯定是上面給的指示,不過就是個傳聲筒而已。」余茂春說。
即將出版有關中國戰狼外交的書籍(China's Civilian Army: The Making of Wolf Warrior Diplomacy)的前彭博社駐華記者馬丁(Peter Martin)則分析,楊潔篪的強項就是「善於傳達北京想聽的話」。
他引述長期跟楊潔篪打交道的美國前資深官員韋德寧(Dennis Wilder)的分析,「他(楊)是一個有能力在必要時展現極端魅力,在必要時開啓極端憤怒模式的人。」 韋德寧認為,楊潔篪的表現經過精心盤算,也要表現給現場的中國代表團們看,好讓他們上報會議成果。
馬丁(Peter Martin)在推特上回顧,1950年代初,中國外交官還在摸索,如何代表一個封閉又偏執的政治體系去面對世界;到了九零年代,他們則試圖避免指責美國,維持一種韜光養晦路線。但到了2021年,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國外交官需要適應一個廢除領導人任期制度,一個在新疆建立「再教育」營地的政治體系,以及一位吹捧中國制度有「明顯優勢」的大領導。
▪️美國國會對華戰線一致
在19日的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委員會的聽證上,美國前朝官員及兩黨議員在對華政策上展現著強烈的一致性。近兩個小時的聽證會話題在團結印太盟友、調整對台戰略模糊上。
川普時代的美國國防部印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 #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及小布希時代的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哈斯(Richard Nathan Haass)都對拜登政府的對華政策的延續性表示肯定。
「拜登政府上任之初發表的聲明及採取的行動讓我感到鼓舞,我對國家首腦級別的四方會談(Quad),以及國務卿與防長訪日韓的2+2會談及後續行動表示讚賞。」薛瑞福說。
「(面對中國的挑戰)多邊主義對美國至關重要,我們無法用單方面的力量對中國產生影響。」 哈斯則提醒,美國的策略也要保持務實,「但我們也不能要求盟友夥伴選邊站,例如,即使他們會加強與美國的安全關係,他們有許多人仍希望與中國建立經濟聯繫。」
共和黨籍的眾議員安迪∙巴爾(Andy Barr)則對中共外交官在美中會談上的無理表示氣憤。
「雖然我知道美國經歷了非常艱難的一年,我們有自己的問題。但我想突出美中兩國在道德上的差異。美國有正在利用拘留營對自己的人口進行種族清洗嗎?美國有對在這裡做生意的公司進行知識產權偷竊,並提供給軍方嗎?美國有把那些倡議民主和人權的人們關押起來嗎?」
巴爾說,當美國在談論印太地區的未來時,必須讓盟友清楚,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跟一個封閉的共產黨領導的警察國家在道德上的差異。
▫️布林肯、沙利文會後講話:https://www.state.gov/secretary-antony-j-blinken-and-national-security-advisor-jake-sullivan-statements-to-the-press/
▫️王毅、楊潔篪會後講話:https://www.pscp.tv/CGTNOfficial/1yNGaWVdDwjxj
圖:中國官媒整理宣傳的戰狼金句
布林肯演說全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拜登罕見公佈國安指南 中國是「最大地緣政治挑戰」】
▫️報導全文: https://www.rfa.org/mandarin/yataibaodao/junshiwaijiao/jt-03042021103050.html
▪️官方文件定中國為「威脅」 、「競爭對手 」
上任不滿兩個月,美國國安團隊正在對外釋放信息——外交政策的核心議題是中國。
白宮國安會3月3日下午罕見地公佈拜登政府的《過渡國家安全戰略指南》(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下稱「指南」)。這份24頁的「指南」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份分析美國當前面臨的威脅,第二部份則進一步說明如何應對。
「指南」中提到最多的國家就是中國,共15次,遠高於俄羅斯的5次、伊朗 4 次、朝鮮2次。
「指南」把中國視為「新威脅」,並寫道,「我們必須應對一個現實,那就是在世界各國的權力分配格局中,中國正迅速變得更加獨斷。它(中國)是有可能將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相結合,對穩定而開放的國際體系提出持續挑戰的唯一競爭對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當日稍早發表上任後首場外交政策演說時,也與白宮的「指南」相互呼應,他說,「我們將處理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挑戰,即美國與中國的關係。」
布林肯列出外交八大優先工作事項,包含對抗新冠疫情、改善經濟、重建民主、改革移民制度、重振與盟友關係、氣候變遷議題、確保美國科技領導地位、以及對抗中國。中國是唯一被他列入優先工作事項的國家。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布林肯的說法時,回應稱「對話總比對立好,合作總比對抗強」。他語氣放軟,稱期待「按照兩國元首通話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軌」。但同時重申「中方在涉疆、涉港、經貿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
▪️拜登抗中三方向 川規拜隨但有調整
在如何應對中國挑戰上,「指南」提供了三大方向。首先是強化自身優勢,「美國要戰勝更加獨斷和專制的中國,最有效的長遠方法在於投資於我們的人民、經濟和民主。並通過恢復美國的信譽和全球領導地位,確保是美國而不是中國來設定國際議程。」
第二是在面臨美國利益或價值觀遭中國威脅時做出應對。「指南」在此提到中國不公平及非法的貿易、網路竊盜行為、確保供應鏈安全、航行及飛行權以及對台灣等民主盟友的支持,還強調將在香港、新疆、西藏議題上與盟國一起捍衛民主與人權。
最後則是在特定議題上與中國務實合作,減少誤判風險。「指南」點明瞭氣候變遷、全球公衛及軍備控制防止核擴散等是可以與中國合作的領域。
前美國國防部部長室策略師及中情局分析師、現任職於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的科馬特(Matthew Kroenig)告訴本台,將中國定義為「威脅」與「競爭對手」,是拜登政府對川普時期中國政策的延續;不過,在應對中國的方式上卻做了調整。
「儘管拜登政府也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但它並沒有像前任政府那樣以零和的方式看待中國,而是強調了潛在的合作渠道。」華盛頓智庫「2049計劃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客座研究員莊宛樺(Jessica Drun)告訴記者,拜登政府更加重視美國在世界舞台的領導力,這與川普的「美國優先」有明顯不同。
美國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國防研究主任的郭瑞安(Eric Gomez)則說,他認為拜登政府提出這種既要把中國視為競爭對手、又要合作的想法聽起來很理想,「實踐上將非常困難。」
「我會很好奇觀察具體怎麽運作。過去確實也有前例,美國能在冷戰中與蘇聯在核軍備控制等問題上進行了一定的合作。」
▪️罕見公佈國安指南 目的為何?
美國總統上任後通常有幾份重要的國安戰略文件發佈,為新政府的國安外交政策確立方向。最受矚目的是在上任約一年內公佈的《國家安全戰略書》。特朗普時代在2017年12月發佈,緊接在2018年1月公佈《國防戰略報告》、2018年2月發佈《核態勢評估報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等。
科馬特說,在上任不滿兩個月即公佈《過渡國家安全戰略指南》是非常罕見的作法。「據我們所知,奧巴馬時期2009年春季曾有過國家戰略指南,但並未對外公佈。拜登公佈指南是試圖給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傳達信息,哪些是總統的優先要務,而非等待一整年才看到正式的白宮國家安全戰略。」
「拜登政府急於打破特朗普時期的一些做法。」郭瑞安(Eric Gomez)分析,這份「指南」的公諸於世,還在於拜登政府想要避免2017年川普政權過渡時期,外界對於政府政策不明的猜測階段。
▫️ 白宮《過渡國家安全戰略指南》
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1/03/NSC-1v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