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中見證了解歷史~倫敦每年秋天有「Bonfire night(煙火之夜)」,連續十天在不同地方施放煙火,昨天本來要看11/5最大場的煙火,到市區只看到超多警察卻沒煙火,詢問才知因「面具示威Mask Protest」煙火取消了,我意外又親眼目睹了這新聞事件!
歷史起源:
Bonfire night(營火之夜),又稱做Fireworks' night(煙火之夜)或是Guy Fawkes' night(蓋伊福克斯之夜),1605年11月5日,激進的天主教徒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等人因宗教理念,和當時新教英王詹姆士一世及英國議會不合,策動在國會大廈地下室藏放火藥,計畫炸死國王與國會議員,消息走漏而失敗被捕,之後民眾便施放煙火慶祝火藥陰謀失敗未波及無辜人民延續至今。
這個活動會像營火晚會一樣搭一堆木頭,營火上面會綁個代表1605年叛亂份子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的高帽子+翹鬍子假人,這個假人會先遊街示眾,再綁在營火上,最後用大火燒死。之後演變成V怪客漫畫的角色設定,漫畫中這是摧毀極權主義政府的角色,V怪客電影紅了之後,面具常被使用在抗議政治人物、政府等匿名的遊行活動,難怪我在Fireworks' night的遊行會看到很多帶著V怪客面具的人。
相關新聞:
《倫敦反資本主資遊行警方拘捕四十七人》
英國倫敦有數百人響應黑客組織「匿名者」號召,參加反對資本主義的示威遊行,警方拘捕四十七人。
遊行在當地星期六下午約六時開始,歷時約三小時。戴著面具的示威者由特拉法加廣場出發,前往國會,警方派人沿途戒備,期間有示威者燃點煙花。警方說,被捕的人分別涉及毒品,藏有武器及刑事毀壞等。
《上千「V怪客」走上倫敦街頭爆衝突 50人遭逮》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每年11月5日,是英國人的「蓋伊福克斯之夜」(Guy Fawkes Night),許多人會戴著「V怪客」的白面具上街遊行。昨晚,數千人在倫敦參與了以反資本主義為訴求的「百萬面具遊行」(Million Mask March),一些民眾與鎮暴警察發生衝突,50人被以違反公共秩序被逮捕。
《法新社》報導,許多人響應國際駭客組織「匿名」(Anonymous)的號召,戴起面具參與這場一年一度的反當權者抗議遊行。抗議民眾認為當今的政府無法代表他們,高喊「唯一解決方法:革命」、「這是誰的街?我們的街」等口號,在白金漢宮與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辦公室外與警方對峙。
但在警方試圖控制遊行的過程中,數名抗議者流血受傷,抗議人士便因此向警方丟擲煙火和玻璃瓶,導致一些警察被從馬上擊落,還有人與警方發生扭打。警方表示,有50名抗議人士被以意圖犯罪和毆打警察的罪名被逮捕。
而一名抗議者表示,這次遊行的訴求是反對不平等。「我們嘗試了6年,要讓媒體認真看待我們。只有在我們戴面具時才開始得到注意。行使暴力的人不是我們的一分子。」
據了解,蓋伊福克斯之夜是紀念英國1605年時,蓋伊福克斯企圖炸毀國會大樓失敗。由於根據這起事件而發想的電影「V怪客」後來紅極一時,「蓋伊福克斯面具」變成為了反政府、反資本主義的象徵為社運人士所使用,更成為了國際駭客組織「匿名」的象徵。
《倫敦數千「V煞」示威反資本主義》
英國倫敦前晚有數千名戴上「V煞」面具的示威者,響應黑客組織「匿名者」呼籲參加「百萬面具遊行」。他們遊行至倫敦著名景點特拉法加廣場,希望表達反資本主義、腐敗、審查制度及擁護公民權利的訊息。他們高呼「革命是唯一出路」等口號,其間有人爬上石柱,但相比往年的暴力示威,今年活動相對溫和,但警方其後拘捕47名干犯毒品罪行及阻差辦公的示威者。
另外,美國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和民主黨的希拉里迎接大選投票日之際,大批英國民眾前晚在伊登布里奇大搞新噱頭,焚燒一個超過9米高、手持希拉里「人頭」的特朗普塑像,為年度節慶活動「篝火之夜」揭幕。活動負責人指,民眾一般在篝火之夜焚燒惡人塑像,打趣指相比特朗普,希拉里顯然不太引人注目。
「篝火之夜」活動源於17世紀初。1605年11月5日,英格蘭天主教徒福克斯在國會埋下炸藥,企圖行弒信奉新教的國王詹姆斯一世,但他事敗被捕,在倫敦塔被處死。詹姆斯一世為紀念避過這次危機,於是決定將每年11月5日定為「篝火之夜」,並於當晚焚燒代表福克斯的塑像。隨時代轉變,塑像逐漸由其他「惡人」代替,包括前首相貝理雅和白高敦等。
《英集會撐黑客組織匿名者 示威者擲煙花水樽53人被拘》
英國倫敦市中心周六晚有示威者集會,力撐黑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他們戴上V煞面具在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附近示威,期間有人擲煙花及水樽,53人被捕。
警方指今年的示威活動相對往年算是和平,示威者由特拉法加廣場遊行至西敏寺之時被警員截停。去年有數千人響應「全球V煞日」,造成4名警員受傷,今年則有數名人士投擲煙花及水樽,被捕的53人中,大部份都是因為吸毒或妨礙警務。
倫敦警方網站發出的新聞稿,在示威後無法鏈結,傳媒報道是因為黑客組織「Crash OverRide」發動攻擊,癱瘓部份網站所致。
英國每年的11月5日舉行火篝晚會,是為「福克斯日」(Guy Fawkes Day),紀念1605年英國13名年輕天主教徒圖謀炸死信奉新教的國王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 I)的「火藥陰謀」事件。
布里卡隆色違 在 林俊逸 Se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詹哥看事情,其實很深刻。
飛機就要穿過哥本哈根上空的雲層, 我不斷地把腳底的城市跟印象做比對,腦袋卻像故障的傻瓜相機,時而模糊時而清晰,始終不能順利對準焦距。
籠罩在幸福感的北歐風情及貴族式的簡單生活氛圍中,我以為將會遇見久仰的極致巷弄文化,可惜冬季陰冷作祟,預期的城市樣貌並沒出現。
在布魯塞爾地鐵準備發車的車廂,倫敦希斯羅機場連結航站的電扶梯,東京往成田的利木津巴士上....每踏上一個年少時孺慕國度的歸途,便會從另一個寤寐的夢裡醒來
很像熟齡的人很難在兒童樂園裡奔跑嬉鬧,遇到大型人偶不會認為他們真從卡通裡走出來,反而覺得套在絨布裡工作的朋友十分辛苦...
不是美麗的國家不再美麗,也不是我失去了相信的純真
是走了大半個地球,總多了些心得和標準來評斷事實, 那些附著於童話與異國風情的傳說,當妳走近,便知道單薄的像張包裝紙,撕開了就明白許多的美感來自於距離
更重要的是,台灣這幾年的進步,遠超過那些把記憶停留在中美斷交,停在披頭四當紅,停在日本人高價標下梵谷的畫或溫哥華最美的海景別墅都被港仔買走的年代的人,他們或多或少,也把台灣停留在某個老外強盛的時間點,然后將自己關在對寶島失望的某個小房間,電視成了他們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跟著政論節目一起憂慮這塊土地會在世界末日前先崩壞...
更多崇日拜美的同胞,被內地龐大的經濟體給震懾,轉為豔羨中國的巨大,看著他們崛起富有了,才翻起國中的地理課本,複習著九寨溝洞庭湖或是新疆
殊不知淡水的紅樹林保育已達全球最大面積,梨山水果的品質早不輸日本,過去飄著烤魷魚味的東北角, 水泥柱已換成樸質木頭,超跑重機的駕駛者會在清晨天亮時來這裡品嚐咖啡與賞海,而台北小巷裡破舊宿舍被列為保護級建築,一家家個性商店換個方式重生,熱血主人的想法,不輸歐洲石頭小徑販賣的創意
是的, 我知道這樣不夠
北京放眼望去的嶄新大樓都出自大師之手,紐約隨處流散的時尚氣息是世界指標,巴黎數不清的藝廊博物館保藏著人類美學的經典…
還有京都古老卻精緻像新作的寺廟,因特拉肯(瑞士)沿著山坡蓋起的雪中木屋,就連水明漾都有種滿雞蛋花的villa,....這些那些看不完的充滿人文特色的居住環境,相較起我們的頂樓加蓋,鐵窗配鐵捲門,是會讓一些人洩氣
十四年前的秋天,我站在布里斯本河道的city cat甲板上,航行在城市的水上交通工具給了旅客另一種角度的邊際線,凝觀那南半球天空的恣意藍彩,徐徐清風把水泥森林的堅硬感都吹掉了。迎著波浪前進,河畔草木扶疏的豪宅如景片,對初出社會的小伙子是某部異想電影的開場 ,經過一處圍起的泳池,河水便是池水,岸邊鋪著黃金海岸運來的沙,幾個應該在上班的年輕人泡在水裡發著呆, 我遠遠眺望著,看得入神.....導遊開玩笑的說,這裡社會福利好,有些人寧願領失業救濟也不工作
那時住在小套房,每天回家要經過六戶鄰居雜亂鞋櫃走道的我,就算隔著大洋洲還能聞到猶如惡靈出竅的幾縷異味,想到台北沒日沒夜打拼的自己,怎麼也比下午兩點還在日光浴的澳洲青年來得熱血認真,卻換不到如此光景的一灘池水?
這是我第一次對護照存在意義存疑,國家與國家之間,除了人種之外,到底還要區隔哪種事情?(特別是同時間還得忍受鳥氣去申請高貴的美國簽證)
是不是再努力再善良,只要投錯胎,生錯地方,你就得認命?
二十多歲當下就暗自決定,一定要想辦法超越海關,超越地球正常的轉速,不必然是澳洲,起碼要離開那些臭鞋櫃,沒公德的路霸,和毫無美感的騎樓,選擇自己可以怡然安心的家,然后要把世界給看光踏遍
雖然從小就不太認份,也常把李小龍的格言“去他媽的命運,我就是命運!“掛在嘴上,但長大才曉得實踐它有多難.....
離開談何容易,換個國家生活,又豈是三言兩語?雖然想出走的念頭像夏天盤旋在頭上的蚊子一樣多,也就只能眼看著它飛舞
碰巧那一年對岸試射飛彈,財力夠的好朋友開始辦移民,不是飛洛杉磯或是加拿大,醫生親戚錢不夠就技術移民到紐西蘭,過沒多久,便收到他們邀約去滑雪,去看綿羊,說大山大水壯麗,空氣甘甜,沒人超車違規,就連杜鵑花都比臉還大,一下子,南北半球都有烏托邦
可能是運氣好又夠認真賺錢,或是客家人的硬頸精神不認輸,接下來的十幾年,我總有餘裕能四處遨遊,因為沒買過一張股票,也沒有投資期貨,多了些銀兩可以用各種方法旅行,去探索青春期到圖書館借的一本本寰宇搜奇介紹的美景
於是我像跟青春賽跑似的,繞過運河接著城市,跨過沙漠接著村落,到了這輩子都不會再走的路線,住了此生沒可能回住的旅店,環遊世界的心願就差幾站
想離鄉背井的企圖,卻隨著出國次數被沖刷的斑駁又遙遠
因為我知道在北京一棟棟雄偉大廈的路口, 要召喚計程車有多艱難,尤其冬季的上下班時間,我保證你會感恩台灣運將大哥個個是天使
紐約無疑是流行的尖端,但現實跟冷酷也是第一名,從點餐到遊玩,黃種人不怎麼吃香,在家鄉沒聽過因為國語不好而被擺臉色,在大蘋果裡這情節可是天天上映..
巴黎是創作者的花都,可惜美麗多是在地面上,底下的地鐵走道有時不怎麼悅目,那時靈光比靈感重要,下錯了站拐錯了彎,結果往往不太美,如此擔憂不是信義區暗巷裡穿少少的辣妹能夠體會
年初參加大學生座談,結尾有同學問,到過那麼多地方,何處讓我最想住下來?我想了想回他,”就是各位現在住的地方啊!”,沒想到,這答案竟引來十分熱烈的掌聲,這令我很意外,我以為他們聽英文歌,追逐韓國偶像,天天看著新聞講台灣環境多糟糕的小朋友,會對我的話有質疑
沒想到他們這麼相信這塊土地,並引以為榮,他們的年紀沒有張德培王贛俊王貞治..沒有反共義士,也沒有回歸祖國的迫切,他們不再是浮萍世代,這裡就是他們的唯一的家鄉,出國只是念書或旅行,不代表著必須切割或看輕
這些青春笑臉比上一輩名字叫念台,在台,還是愛台的叔叔伯伯們有更深的歸屬感,所以才對認同有著這麼濃烈的驕傲
不禁想起那些海外的朋友…
移民溫哥華的好友,最近常感歎那兒機會少,說沒錢的失落,有錢的寂寞,好山好水留不住小孩,一批批想回台北,上海找工作,絕美景色有時是個負擔,下起雪來,幾天不能出門,便想念起故鄉四季分明的氣候
而紐西蘭的親朋過了三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園丁生活,忽然感覺生活被無聊吞蝕,賣掉大花園美宅收拾細軟回鄉,並對著比臉大的花朵發誓再也不回去,遠離這個超速會被陌生人記車牌的守法天堂,他寧願忍受少數違規,也要待在24小時都可以找得到餐廳,便利商店比綿羊多的小房子….
今年到北歐,最終的目的是北極,那兒有幾間屋頂是透明玻璃的雪中旅館,遺世獨立的美,引誘著偏執的旅客。零下25度,沒有讓我卻步,從哥本哈根到赫爾辛基,冷風是閃不掉的巴掌,一路沒停歇,結實地賞給誤認能僥倖的臉,每打一記,便喚起我想念台灣的寒流有多溫暖
看著無國界極地上凍成冰柱的樹,連公路上揚起的都是冰沙,人煙罕至的樹林,偶而跳過的是馴鹿, 過路的異鄉旅人打起寒顫,不是因為冷,是想到萬一錯過了公車,怎麼回家?
如此的居住條件,這裡的人怎麼過?
萬一思念沒住在一起的家人呢?肚子餓了呢?生病了呢?
這是有多麼的不便利呀!
但來自熱帶島國的疑問,正如芬蘭人看到濕熱的夏季,狹隘住宅空間,百貨公司周年慶瘋狂奔跑的人潮而不知如何自處一樣,世界對美好定義有著不同的天平…這個謎底在鬍子沾著雪花,貌似聖誕公公的老闆的大笑容裡,不難解開
躺在滿眼北極星空的床上,我有了些心得,所有曾在腦裡留下印記的美好國度,依舊美好,但故鄉更美,更好了,該慶幸的是同時擁有兩種幸福,能出國享受片刻的感動,還有愛你的家人與朋友陪伴過平凡的每一天
我走過一百二十六個城市,我讚詠上海灘的夜景,威尼斯日落的淒美,阿姆斯特丹的罪惡浪漫,巴塞隆納的天才建築…
但我更愛街道上花花綠綠自成規矩的招牌,愛隨時都可以唱歌唱到天亮的KTV,愛哪裡都有加湯不用錢的店家,也習慣慌亂時一定有廟跟教堂可以解惑,不舒服時診所就在附近,還有全年無休絕對自由的電視台….這是我安身立命的根,全宇宙都找不到的安心
千言萬語想表達的只有一件事
其實生活在台灣,已經是種幸福…..
布里卡隆色違 在 Germany x Taiwan 阿哩沙與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好的地方就在台灣》
這篇說得很好
不管我們看過多少景色
踏遍多少個國家
說到底還是只有自己家好
自己家舒服
不要羨慕在異鄉打拼的人們
不要理會眼前所看到的美麗景象
背後的艱辛不是我們可以想像的
還有很多隱藏在背後的醜陋面
沒有個國家是完美的
到哪我們都是次等公民
只有在台灣 我們才能真正的做自己
旅行的背後除了增加自己的事也之外
也讓我們更珍惜台灣
家~~還是自己的故鄉好 <3
飛機就要穿過哥本哈根上空的雲層, 我不斷地把腳底的城市跟印象做比對,腦袋卻像故障的傻瓜相機,時而模糊時而清晰,始終不能順利對準焦距。
籠罩在幸福感的北歐風情及貴族式的簡單生活氛圍中,我以為將會遇見久仰的極致巷弄文化,可惜冬季陰冷作祟,預期的城市樣貌並沒出現。
在布魯塞爾地鐵準備發車的車廂,倫敦希斯羅機場連結航站的電扶梯,東京往成田的利木津巴士上....每踏上一個年少時孺慕國度的歸途,便會從另一個寤寐的夢裡醒來
很像熟齡的人很難在兒童樂園裡奔跑嬉鬧,遇到大型人偶不會認為他們真從卡通裡走出來,反而覺得套在絨布裡工作的朋友十分辛苦...
不是美麗的國家不再美麗,也不是我失去了相信的純真
是走了大半個地球,總多了些心得和標準來評斷事實, 那些附著於童話與異國風情的傳說,當妳走近,便知道單薄的像張包裝紙,撕開了就明白許多的美感來自於距離
更重要的是,台灣這幾年的進步,遠超過那些把記憶停留在中美斷交,停在披頭四當紅,停在日本人高價標下梵谷的畫或溫哥華最美的海景別墅都被港仔買走的年代的人,他們或多或少,也把台灣停留在某個老外強盛的時間點,然后將自己關在對寶島失望的某個小房間,電視成了他們了解世界的窗口,每天跟著政論節目一起憂慮這塊土地會在世界末日前先崩壞...
更多崇日拜美的同胞,被內地龐大的經濟體給震懾,轉為豔羨中國的巨大,看著他們崛起富有了,才翻起國中的地理課本,複習著九寨溝洞庭湖或是新疆
殊不知淡水的紅樹林保育已達全球最大面積,梨山水果的品質早不輸日本,過去飄著烤魷魚味的東北角, 水泥柱已換成樸質木頭,超跑重機的駕駛者會在清晨天亮時來這裡品嚐咖啡與賞海,而台北小巷裡破舊宿舍被列為保護級建築,一家家個性商店換個方式重生,熱血主人的想法,不輸歐洲石頭小徑販賣的創意
是的, 我知道這樣不夠
北京放眼望去的嶄新大樓都出自大師之手,紐約隨處流散的時尚氣息是世界指標,巴黎數不清的藝廊博物館保藏著人類美學的經典…
還有京都古老卻精緻像新作的寺廟,因特拉肯(瑞士)沿著山坡蓋起的雪中木屋,就連水明漾都有種滿雞蛋花的villa,....這些那些看不完的充滿人文特色的居住環境,相較起我們的頂樓加蓋,鐵窗配鐵捲門,是會讓一些人洩氣
十四年前的秋天,我站在布里斯本河道的city cat甲板上,航行在城市的水上交通工具給了旅客另一種角度的邊際線,凝觀那南半球天空的恣意藍彩,徐徐清風把水泥森林的堅硬感都吹掉了。迎著波浪前進,河畔草木扶疏的豪宅如景片,對初出社會的小伙子是某部異想電影的開場 ,經過一處圍起的泳池,河水便是池水,岸邊鋪著黃金海岸運來的沙,幾個應該在上班的年輕人泡在水裡發著呆, 我遠遠眺望著,看得入神.....導遊開玩笑的說,這裡社會福利好,有些人寧願領失業救濟也不工作
那時住在小套房,每天回家要經過六戶鄰居雜亂鞋櫃走道的我,就算隔著大洋洲還能聞到猶如惡靈出竅的幾縷異味,想到台北沒日沒夜打拼的自己,怎麼也比下午兩點還在日光浴的澳洲青年來得熱血認真,卻換不到如此光景的一灘池水?
這是我第一次對護照存在意義存疑,國家與國家之間,除了人種之外,到底還要區隔哪種事情?(特別是同時間還得忍受鳥氣去申請高貴的美國簽證)
是不是再努力再善良,只要投錯胎,生錯地方,你就得認命?
二十多歲當下就暗自決定,一定要想辦法超越海關,超越地球正常的轉速,不必然是澳洲,起碼要離開那些臭鞋櫃,沒公德的路霸,和毫無美感的騎樓,選擇自己可以怡然安心的家,然后要把世界給看光踏遍
雖然從小就不太認份,也常把李小龍的格言“去他媽的命運,我就是命運!“掛在嘴上,但長大才曉得實踐它有多難.....
離開談何容易,換個國家生活,又豈是三言兩語?雖然想出走的念頭像夏天盤旋在頭上的蚊子一樣多,也就只能眼看著它飛舞
碰巧那一年對岸試射飛彈,財力夠的好朋友開始辦移民,不是飛洛杉磯或是加拿大,醫生親戚錢不夠就技術移民到紐西蘭,過沒多久,便收到他們邀約去滑雪,去看綿羊,說大山大水壯麗,空氣甘甜,沒人超車違規,就連杜鵑花都比臉還大,一下子,南北半球都有烏托邦
可能是運氣好又夠認真賺錢,或是客家人的硬頸精神不認輸,接下來的十幾年,我總有餘裕能四處遨遊,因為沒買過一張股票,也沒有投資期貨,多了些銀兩可以用各種方法旅行,去探索青春期到圖書館借的一本本寰宇搜奇介紹的美景
於是我像跟青春賽跑似的,繞過運河接著城市,跨過沙漠接著村落,到了這輩子都不會再走的路線,住了此生沒可能回住的旅店,環遊世界的心願就差幾站
想離鄉背井的企圖,卻隨著出國次數被沖刷的斑駁又遙遠
因為我知道在北京一棟棟雄偉大廈的路口, 要召喚計程車有多艱難,尤其冬季的上下班時間,我保證你會感恩台灣運將大哥個個是天使
紐約無疑是流行的尖端,但現實跟冷酷也是第一名,從點餐到遊玩,黃種人不怎麼吃香,在家鄉沒聽過因為國語不好而被擺臉色,在大蘋果裡這情節可是天天上映..
巴黎是創作者的花都,可惜美麗多是在地面上,底下的地鐵走道有時不怎麼悅目,那時靈光比靈感重要,下錯了站拐錯了彎,結果往往不太美,如此擔憂不是信義區暗巷裡穿少少的辣妹能夠體會
年初參加大學生座談,結尾有同學問,到過那麼多地方,何處讓我最想住下來?我想了想回他,”就是各位現在住的地方啊!”,沒想到,這答案竟引來十分熱烈的掌聲,這令我很意外,我以為他們聽英文歌,追逐韓國偶像,天天看著新聞講台灣環境多糟糕的小朋友,會對我的話有質疑
沒想到他們這麼相信這塊土地,並引以為榮,他們的年紀沒有張德培王贛俊王貞治..沒有反共義士,也沒有回歸祖國的迫切,他們不再是浮萍世代,這裡就是他們的唯一的家鄉,出國只是念書或旅行,不代表著必須切割或看輕
這些青春笑臉比上一輩名字叫念台,在台,還是愛台的叔叔伯伯們有更深的歸屬感,所以才對認同有著這麼濃烈的驕傲
不禁想起那些海外的朋友…
移民溫哥華的好友,最近常感歎那兒機會少,說沒錢的失落,有錢的寂寞,好山好水留不住小孩,一批批想回台北,上海找工作,絕美景色有時是個負擔,下起雪來,幾天不能出門,便想念起故鄉四季分明的氣候
而紐西蘭的親朋過了三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園丁生活,忽然感覺生活被無聊吞蝕,賣掉大花園美宅收拾細軟回鄉,並對著比臉大的花朵發誓再也不回去,遠離這個超速會被陌生人記車牌的守法天堂,他寧願忍受少數違規,也要待在24小時都可以找得到餐廳,便利商店比綿羊多的小房子….
今年到北歐,最終的目的是北極,那兒有幾間屋頂是透明玻璃的雪中旅館,遺世獨立的美,引誘著偏執的旅客。零下25度,沒有讓我卻步,從哥本哈根到赫爾辛基,冷風是閃不掉的巴掌,一路沒停歇,結實地賞給誤認能僥倖的臉,每打一記,便喚起我想念台灣的寒流有多溫暖
看著無國界極地上凍成冰柱的樹,連公路上揚起的都是冰沙,人煙罕至的樹林,偶而跳過的是馴鹿, 過路的異鄉旅人打起寒顫,不是因為冷,是想到萬一錯過了公車,怎麼回家?
如此的居住條件,這裡的人怎麼過?
萬一思念沒住在一起的家人呢?肚子餓了呢?生病了呢?
這是有多麼的不便利呀!
但來自熱帶島國的疑問,正如芬蘭人看到濕熱的夏季,狹隘住宅空間,百貨公司周年慶瘋狂奔跑的人潮而不知如何自處一樣,世界對美好定義有著不同的天平…這個謎底在鬍子沾著雪花,貌似聖誕公公的老闆的大笑容裡,不難解開
躺在滿眼北極星空的床上,我有了些心得,所有曾在腦裡留下印記的美好國度,依舊美好,但故鄉更美,更好了,該慶幸的是同時擁有兩種幸福,能出國享受片刻的感動,還有愛你的家人與朋友陪伴過平凡的每一天
我走過一百二十六個城市,我讚詠上海灘的夜景,威尼斯日落的淒美,阿姆斯特丹的罪惡浪漫,巴塞隆納的天才建築…
但我更愛街道上花花綠綠自成規矩的招牌,愛隨時都可以唱歌唱到天亮的KTV,愛哪裡都有加湯不用錢的店家,也習慣慌亂時一定有廟跟教堂可以解惑,不舒服時診所就在附近,還有全年無休絕對自由的電視台….這是我安身立命的根,全宇宙都找不到的安心
千言萬語想表達的只有一件事
其實生活在台灣,已經是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