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沖繩、紐約、孟買搬來高雄:城市裡/舌尖上的跨國小旅行,摩登美食私房雙選。】#專欄新文
回想過往出國旅行時,最享受的環節常常都是被當地朋友拎著往深街窄巷走闖時,每間不期而遇的個性小店,或美味小館。大家擠在一起,吃著,喝著,笑著,鬧著,我們這些異鄉人同時看著,聽著,聞著,用心感受著迥異文化在心底撞擊出的火花。
.
年輕時曾有過一個機會到紐約旅行,紐約的時髦、躁動、不羈,不僅反映城市性格,也沾染了食物,並讓人深深著迷。
.
拜訪大蘋果之城,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各色貝果和美式漢堡,在那裡,貝果店們有一個自己的世界,漢堡店們有一個自己的世界,#它們不會主動邀請你,就等你自己想方設法走進去。我和旅伴們可能一碰到美食性格就變得有點M,停留期間,每天都花了好多時間走路當偵探找美食,好累但好滿足好快樂。
.
紐約受歡迎的在地漢堡店或提供漢堡選項的特色餐館實在太多,隨便舉像是布魯克林區的BK Jani和Emily、蘇活區的Cafe Altro Paradiso、西村的Corner Bistro、夙負盛名的Shake Shack等都各有擁戴者,如果沒被疫情打亂,現在可能都人滿為患,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隱身在曼哈頓帕克艾美四星酒店華麗大廳裡的漢堡「吧」Burger Joint. NYC(圖1)。
.
它其實是間店,刻意稱呼為吧是因為這間店不是你想像中走進華麗大廳就能看到,你必須在角落找到某個小小閃亮招牌,然後穿過暗道才能繞進去,但一走進去裡頭早擠滿簇簇人頭,氛圍像極酒吧,當時好喜歡。
.
而年初在拜訪當時剛開業不久的 癮肉洋食 INN NIKU 時,我必須先得從高雄市中心車水馬龍的中山路找到極不顯眼的七賢二路8巷,巷口進去後,你才會遇到INN NIKU。巷弄內的隱密感實在太合我口味,而我必須誠實說,身為土生土長高雄人,這是我第一次走進這條小巷。
.
癮系列在癮肉洋食開張前,他們的另一家高檔燒肉店 癮燒精肉酒舖 Inn Roast 早已先在高雄闖出名號。聽著人稱「仙女」的老闆娘分享開設新店的動機,來自於想讓高雄在漢堡這個品項也能有更優質的選擇,因為燒肉鋪那邊本來就能掌握管道取得冷藏熟成空運來台的上好肉源,兩家店資源相互連動,連癮燒精肉酒舖的主廚都過來支援,漢堡肉排的呈現著實讓人期待。
.
當我們聽到「美式漢堡」四個字時,常常第一時間浮出的刻板印象就是快速、平價、沒有太多複雜細節,但實際上,真正好吃的漢堡作法可以千變萬化。INN NIKU的裝潢走和洋混搭,餐點一律現點現做,翻開菜單,光是精選漢堡類就佔了整個頁面,初來乍到,我們選了力推的「#癮肉和牛起司堡」、「#超霸雙層和牛起司堡」和非常特別的「#麻辣牛筋肉堡」。
.
進來的牛肉不論是日本A5和牛或是美國Prime等級牛肉,第一步都是要再仔細修整筋膜,務必確保肉塊在料理前已達到乾淨俐落的基本要求。冷藏空運是因為好的肉塊禁不起冷凍再解凍的過程,會讓肉質裡的肌紅蛋白大量流失,肌紅蛋白正是入口時能感受到肉質甜美的來源,因此INN NIKU店裡冷藏熟成的肉品都必須當天快速處理,肉排使用的也都是原塊肉,非切割完殘存的碎肉屑。
.
將日本A5和牛的臀部肉和美國Prime等級原塊翼板牛肉混合後,自己攪,自己打,自己捏,漢堡肉排不僅肉汁飽滿,濃郁香氣主要歸功於和牛油潤的脂肪,僅以鹽巴調味是對自家肉排自信的展現,在四月份專欄文章<#肉與直火之歌>中,曾和大家分享過,漢堡優不優,我通常會觀察四個地方:肉、麵包、配菜、調醬。肉的部分,INN NIKU輕鬆過關。
.
此外,INN NIKU的漢堡和別處最大的不同在於尺寸,外型揚棄了外頭常見豪情巨大的版本,玲瓏樣貌讓你吃來不疾不徐,不必陷入嘴巴到底是要撐開還不撐開的兩難,更能細細品嚐內餡滋味。彈嫩麵包一咬,首先是被鐵板煎炙過的奶油香氣撲鼻而來,麵包口感馬上讓我連結的是高雄 Gien Jia 挑食餐酒館 去年春天毫無預警突然公告漢堡popup快閃,其中吃到「煙燻手打牛肉漢堡佐咖哩BBQ醬汁」裡頭的布里歐麵包,細問後果然沒錯,都是出自世界冠軍、高雄 莎士比亞烘焙坊 主廚王鵬傑之手。
.
幫INN NIKU設計的麵包,前後修改數次,主要挑戰是要能把優質肉排的好都烘托出來,麵包本身要好吃卻不能太搶戲。配菜也是依循這個原則,蔬菜僅以奶油萵苣和番茄點綴,常見的酸黃瓜不放,再輔以帶煙燻味的安達起司拉出層次,一個小小的漢堡被解構後才發現真是處處充滿細節。
.
不過必須說,漢堡系列對男生來說可能會有吃不飽的風險,一顆不夠,兩顆why not,「麻辣牛筋肉堡」概念上就像是火鍋的濃縮,筋膜旁碎油脂已被細細削掉的牛筋肉用自家熬製麻辣醬當基底燉滷,辣醬以正統麻辣火鍋為原型發想,運用了多種香料結合郫縣豆瓣醬燉煮後熟成三天,讓醬料相互融合後再打醬,牛筋肉騰進麵包時早已是香辣入味,裡頭還夾有玩心的油條,這中西跨界的吃法非常跳但協調。
.
如果不愛漢堡,那這裡的 「#印度式熟成咖哩也推」。咖哩醬不買現成,而是精挑了十來種香料,打成粉末後組合在一起熟成三個月,時間是最好的魔法師,熟成後的咖哩粉,香料的「野性」在各自收斂後會轉化出柔和感,此時再和焦糖洋蔥番茄糊一起熬製成準備配飯的咖哩醬,只能掃盤。
.
如果多人聚會,還能點些炸物妝點餐桌,灑了白松露鹽的松露薯條、桂丁雞柳條,以及拿墨魚囊裡的墨汁來作文章的岩石小卷都很不錯,小細節是這裡的粉漿會在特調炸粉裡兌進氣泡水,因此經由高溫油炸後,麵衣變得更加輕盈酥脆。
.
這間店,從大門開的位置、室內裝潢到食物的設計,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推薦造訪。
_____
⚠️ 文章五月初寫好,推遲到六月上線,因應疫情禁止內用,現在他們推出「防疫宅家安心洋食方案」,電話預定07-2882899,平假日皆提供外帶及外送。
_____
支持喜愛的店家,大家齊力撐過疫情,外帶的朋友,買完就趕快回家別啪啪走,在家追劇吃美食剛剛好。
.
#雄好呷468
#島嶼晃遊者
帕路亞不沾鍋 在 食。習。義大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roject Pomodoro No.1
Risotto con pomodoro, basilico e mentuccia
新鮮又濃郁的蕃茄燉飯,不加洋蔥也不沾一滴白酒,除了上好的法國發酵奶油與帕瑪乾酪外,也嚐得到現採羅勒和薄荷的青香怡人。
食材:
Riso 燉飯米
Burro 奶油
Passata 番茄糊
Brodo 高湯
Parmiggiano Reggiano 帕瑪乾酪
Basilico 羅勒
Mentuccia 薄荷
最基本的做法:首先,你需要兩個鍋,一個用來熱高湯,另一個在熱好後,把奶油融化並炒香燉飯米(La Tostatura),切記火不能太大,免得奶油燒焦囉~
接著,慢慢的將熱高湯一勺一勺舀到燉飯鍋中,讓米粒慢慢燉煮(La Cottura),把高湯的精華與香氣擁抱稻米心。先煮個8分鐘左右,就可以加入番茄糊,之後繼續加高湯小火慢煮,總共約燉個15-18分鐘左右(依米種與個人喜好不同,可以增減時間)。最後,離火兩三分鐘,讓燉飯的溫度降低(Il Riposo)些再將帕瑪乾酪、切小丁的奶油、碎羅勒與薄荷葉慢慢拌入(La Mantecatura),讓所有的風味與湯汁緊緊裹附。
好吃的訣竅:
1. 燉飯米:建議可以試試看用Carnaroli,因為它能吸收大量的高湯、蕃茄與奶油的香氣,還能緊緊抓住帕瑪乾酪融為一體,耐煮且口感絕佳。當然,Arborio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米種,也是不錯的選擇。
2. 高湯:無論是雞湯或者蔬菜高湯,自己用新鮮食材慢燉出來的最好喝。網路上有蠻多不錯又很簡單的食譜,關鍵字:homemade, vegetable broth, stock.
3. 奶油:好的奶油是法廚料理的精髓,用在燉飯上也能畫龍點睛。建議可選用發酵奶油。
4. 帕瑪乾酪:煩請指名選用Parmiggiano Reggiano!如果買不到,Grana Padano也可以替代。
5. 新鮮羅勒與薄荷:其實,到花市買個幾盆香草植物在家種著,是一種享受,尤其在做西餐的時候,現採的最鮮香。甜羅Basil跟九層塔是近親,不過葉片較薄、香氣也比較溫柔,花了那麼多力氣準備食材,何不講究點?
6. 最後也最關鍵的步驟“mantecatura”:就是加入冷奶油與現刨的起司,讓燉飯變得濃稠,但如果收汁收過頭的時候,也是可以再多加一些高湯或熱水,但小心別煮過頭囉~
燉飯米冷知識:
稻米,原生亞細亞,但據說在330BC當亞歷山大帝東征時,可食用的種子被西傳回了希臘,據記載,羅馬時期歐洲人已將米食納入日常生活中。
如今,在義大利,除了造型變化多端的新鮮或風乾麵食外,燉飯也是一項經典的Primo(主食/開胃菜後的第一道菜),而烹煮燉飯所選用的米種特殊,一般使用短圓的Arborio, Baldo, Carnaroli, Maratelli, Padano, Roma and Vialone Nano. 其中又以Carnaroli, Maratelli & Vialone Nano為上品。燉飯所使用的米種直鏈與支鏈澱粉含量特殊,讓煮出來的燉飯能飽吸湯汁且不軟爛,是在烹煮義大利燉飯時,一般台灣米種所無法取代的。
延伸閱讀:
Mastering Risotto https://www.cento.com/articles/2018/mastering-risotto.php
#risottoconpomodoroebasilico
#蕃茄羅勒薄荷燉飯
#Piemontese
#皮蒙特鄉村料理
#食習義大利
#Risotto
帕路亞不沾鍋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帶美國朋友去吃火鍋,是一個不智之舉:異地生活,什麼時候才算融入當地文化?]
有一次,一對美國情侶朋友來台灣拜訪我,他們從來沒有到亞洲旅行過,對亞洲菜的認識也近乎於零,因為這樣,某天晚餐就發生了一件頗尷尬的事情。
我帶他們去吃個人小火鍋,店員點火上鍋,湯滾之後,我熟練地把火鍋料噗通噗通丟入,期間去醬料櫃以完美比例配好沾醬,回來時自顧自開始涮肉片,津津有味地開吃。過了一會,我意識到美國朋友們面有難色地盯著眼前的火鍋,瞥一眼他們調的醬料,簡直嚇死我,一碗裡只有香油跟白醋,另一碗裝了半碗的醬油,他們舉著筷子,面對眼前滾滾沸騰的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下手。我趕緊教他們把火鍋料丟下去煮,肉片涮一下就可以吃了,他們雖然照做,但臉上充滿狐疑,時不時夾起丸子、魚餃等物,問我「這熟了沒?」他們覺得我不用算時間就知道東西熟不熟,幾乎是一個可以寫進履歷「技能」欄的才華。
/
你也可以到我的網站讀這篇文章: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10/06/how-you-eat-and-the-local-culture/
/
最後兩人的鍋,不是煮得太爛就是太生,筷子夾不好,料不小心整個沈入沾醬裡,夾起來放入口中又鹹到令人臉皺,他們想必是內心微崩潰,吃到一半就禮貌微笑說自己吃飽了,而鍋裡和火鍋盤上還有好多沒吃沒煮的東西,我覺得可惜,但又不好逼他們,幫他們煮又很怪,於是只好心懷歉意地自己吃完美味的一餐(但後來有帶他們去買炒飯回飯店吃啦)。
經過那件事後,我才發現,原來世界上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吃火鍋時,要用什麼比例去搭配沙茶醬、醬油、香油、糖與蔥蒜,也不是每個人都天生懂得「吃火鍋」的眉眉角角。這是文化訓練出來的習慣與能力。因此我想,一個人旅行異國,或許只有在對當地飲食進入游刃有餘的狀態時,才能毫不心虛地說自己真正融入當地文化吧?
/
很多去過義大利的人都說,義大利以美食聞名世界沒錯,但真的說起來,吃來吃去也就是披薩、燉飯、義大利麵這三種,一堆澱粉,再好吃吃久了也會膩。
一開始我也這麼想,並且在義大利生活的初期,甚至對義大利菜產生排斥,覺得什麼都是澱粉、起司、橄欖油......,實在是太單調了!不像川菜的麻與辣,泰式的鹹甜與酸、印度的香料搭配那樣多層次。
但在那邊生活久了,才漸漸發現自己錯了。人的味蕾真的是能訓練的,以前我覺得橄欖油全部一個味道,後來我開始吃出橄欖油不同的風味與辛辣度時,簡直是發現新大陸。接著我開始懂的品味不同品種的花蜜、不同製法的起司、不同家庭釀造的紅酒、不同山區石封出來的豬油......,而這些風味獨特、帶有多層次前中後味的新鮮食材,彼此之間也能互相搭配,但不能亂搭,有些東西特別適合彼此,配對了,宛如發現魔法公式,就像沙茶醬配醬油很適合一樣。我最愛的搭配,例如在帕瑪森起司上抹花蜜、清蒸劍魚搭配糖煮葡萄、從樹上「很慢」(台語音)的無花果搭配 Ricotta Cheese…...。
在義大利生活的第二年冬天,我和一群朋友在花園露台上閒聊、打牌,突然覺得餓了,就到廚房搬出麵包、帕瑪森起司、兩種不同火腿 Prosciutto di parma 和 Mortadella,一些生菜,接著熟練地切麵包、切起司,夾入不同火腿與生菜,淋上了橄欖油、黑胡椒與一點蜂蜜,整個包起來,津津有味地開吃。我本來自己吃得旁若無人,突然一位義大利朋友開口,她對我手中的 Panini 點頭讚許,說:「妳現在也吃得像個義大利人了。」
/
後來,每次我跟外國朋友出去吃飯,都會仔細觀察他們,要是變成網路媒體的心理測驗,大概是這種心態:「從飲食的掌握度,猜你在臺灣生活多久」而我曾觀察到最令我驚艷的有以下幾個狀況:
1/ 吃小籠包湯匙會在下面用湯匙接住才咬,不浪費一丁點湯汁
2/ 吃傻瓜乾麵,能熟練地加入烏醋、辣渣等調味,並且強調一定要半熟蛋包
3/ 半夜肚子餓, 會自己到 7-11 搭配出豪華套餐
4/ 吃火鍋時,知道「醬油+沙茶醬」等經典醬料配法
5/ 分得出「肉粽」不只一種
6/ 吃烤香腸時,會咬生大蒜
7/ 吃牛肉麵會加白醋和酸菜
8/ 甜不辣吃完後,剩下的甜辣醬料拿去加湯
9/ 去傳統豆漿油條早餐店,點鹹豆漿並且加辣油
10/ 買便當會跟老闆要辣菜脯,並且打包湯
還有哪些看似「內行」的台灣菜吃法,會讓你對外國朋友表達讚許呢?有什麼不錯的「內行」吃法,可以分享一下?
補充:
這篇文章發佈後,陸續收到幾封網友私訊,說我「放任」美國朋友掙扎吃鍋,很不懂待客之道。在這邊說明一下:
我和他們相處的幾天中,一起去吃過熱炒、清粥小菜、米粉湯等等,每一餐都吃得很愉快,我除了和他們聊食物、解釋食物外,他們也觀察我怎麼吃,有樣學樣。
吃火鍋那晚,我也有事前和他們解釋一下什麼是小火鍋,開吃後,看到他們面對滾湯面露遲疑,我也鼓勵他們「現在可以放這個」、「接下來可以放這個」等等,並重新替他們配好醬料(這些細節我並沒有在原文裡講,因為文章主題是要講,有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飲食小習慣,原來是文化習得的產物(不然外國人怎麼需要教?),若放入太多這類與文章主題目的不相關的細節,例如像這樣還要細細解釋我的動機,便會過於冗長並且離題。
外國人雖然對某些文化不熟悉,但他們也不是三歲小孩,而是聰明有邊看邊學能力的獨立個體。就像我在義大利生活時,也沒人貼身教我該怎麼吃,我也是觀察義大利人自己學習的,甚至還自行買書上網閱讀,學習當地飲食文化。
總之,吃鍋那天,依照前幾天的經驗,我認為稍微講解後,他們便會看著我有樣學樣吃起來,但並沒有,他們面對滾湯就是不斷面露遲疑,無論我怎麼鼓勵,他們看起來就是面有難色,到了一個程度是,如果我繼續「鼓勵」,就是有點不懂看臉色,勉強他們吃他們不想吃的東西,所以最後雙方放棄這一回合。但他們並沒有怪我,過後他們只是跟我開玩笑說,「火鍋看起來滿恐怖」,也沒放在心上。我認為,就是有人會不喜歡吃火鍋,而這對美國朋友一方面是不熟悉, 一方面可能也是單純不喜歡而已。
最後,回到正題,這篇文章目的,是在探討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小習慣,其實是文化不知不覺養成的。這篇文章並不是在講怎麼招待外國人最正確。
ps. 辦了個「少女A」的 IG,未來文章也會在上面同步發表,歡迎大家追蹤: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飲食 #文化 #內行台灣菜吃法
帕路亞不沾鍋 在 【Paruah帕路亞】鍋具 的推薦與評價
【Paruah帕路亞】鍋具 · 粉絲專頁 · 廚房/烹飪 · 蘆洲區信義路222巷53-2號, Xinbei, Taiwan · +886 932 191 663 · [email protected] · paruah.com.tw · 營業中 · 查看更多 ... ... <看更多>
帕路亞不沾鍋 在 帕路亞不沾鍋 :: 老闆我要印 的推薦與評價
老闆我要印,帕路亞不沾鍋評價,帕路亞平底鍋,帕路亞鍋具評價,paruah帕路亞不沾炒鍋30cm,帕路亞京都平底鍋,帕路亞銅鍋,帕路亞鍋具ptt,帕路亞銅鍋具. ... <看更多>
帕路亞不沾鍋 在 [問題] 請問有人用過Paruah帕路亞的鍋具嗎? - 看板DailyArticle 的推薦與評價
有次在雜誌上看到這個牌子的廣告
後來上網拍查才知道
這個鍋好像很好耶....
號稱七層鋼一體合成
重點是...他不會焦黑 (那就不用刷鍋子了!)
而且還是不沾鍋
可以用無油無水的烹煮方式耶 看到很心動....
可是不便宜就是了
其實我根本不會煮菜....只是看到他是不沾鍋 我才有點想買
因為如果不會沾鍋 那我就會比較想煮菜了
請教板上煮菜高手 有人用過這個牌子的鍋具嗎?
好不好用呢? 適合新手使用嗎? @@
另外 請問我如果要買 應該是要買炒鍋? 還是平底鍋? 哪種鍋比較實用呢?
再請教板上高手 油煙的大小跟鍋具有關嗎?
若有關的話 怎樣的鍋子油煙會比較小?
炒鍋 https://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1158759703
平底鍋 https://tw.page.bid.yahoo.com/tw/auction/1178319332
湯鍋 https://tw.f5.page.bid.yahoo.com/tw/auction/e2597015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35.24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