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萊茵河之世紀超級洪水:#河流聚落的風險
德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多處死亡
德國西部的萊茵河流域,自14日清晨開始,突遭低壓大暴雨突襲,#短短24小時內就降下了7月均雨量的160%,目前已在北萊茵-西發利亞邦與萊茵蘭-普法茲邦...等中萊茵地區,以及西歐的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等國,造成慘烈災情。目前至少造成183人死亡。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極端天氣 #歐洲 #西歐
梅克爾形容這場洪災是「#悲劇」,並承諾聯邦政府將向受災地區提供援助。她15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共同發布談話時說,「我的心與這場災難中失去摯愛親友的人們同在」。
比利時政府宣布訂7月20日為 #全國哀悼日,向不幸罹難者致哀。然而,比利時的國慶日為7月21日。
科學家:地球升溫致 #強降雨
分析德國大雨釀災的原因,科學家指出,總體而論,地球平均氣溫升高,目前大約比工業化前氣溫攀升攝氏1.2度,以致強降雨更有可能發生。
更暖濕的空氣意味最終將帶來更多雨量,像是淹水的德國西部城市科隆(Cologne),13與14日降雨量就超過150毫米。
德國萊比錫大學(Leipzig University)理論氣象學教授奎斯(Johannes Quaas)說:「當降下豪大雨,大氣層幾乎就像一塊海綿,如同海綿受擠壓般水流四溢。」
氣候科學家說,全球均溫上升攝氏1度,大氣層中水含量就會增加7%,提高發生強降雨的機率。
其他因素也會決定特定地區受影響的程度,包括當地地理與氣壓系統。
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氣候科學家陶米(Ralf Toumi)說:「洪水總是發生,就像擲骰子等隨機事件,但我們已改變擲骰機率。」
英國雷丁大學水文學教授漢娜‧克洛克表示:「洪水在歐洲造成的破壞和死傷是本應避免的悲劇。預報員本周稍早發布警報,但人們不夠重視,準備工作也不充分。北半球其他地方近來也遭受創紀錄熱浪和野火侵襲,這項事實提醒人們,#在一個不斷變暖的世界,我們的天氣可能變更危險。」
大雨過後,#河流找回她原本的路徑(文字來自彰師大地理系,陳毅青老師)。
套一句普通人說的,與河爭地總有一天討回來,
#曲流地形 #曲流頸
地形,地景,反應過去與地下地質的過去與現在作用力糾葛,地形特徵圖或地貌圖正是把這些痕跡標注在圖面上,利用圖來暗示未來或正在演變的過程,雖是自然現象,當人類有所活動,將影響而成為災前有所思維與考量。
(引述災防科技中心)
文字引述:中央社、轉角國際、聯合報
圖片引用:BBC、CNN、Reuters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3的網紅電扶梯走左邊 Jack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來賓:Gladys Lee FB: https://www.facebook.com/journalistasfoodi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ladys.wanju Website: https://journalistasfoodie.com/ P...
師 大 地理系 友 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巫師地理,感謝抽獎贈書活動 ]
🥰本粉絲專頁於2013年成立,巫師小編就讀彰師大地理系四年級的時候創辦,準備教材教法的時候,想像未來教書的同時,讓更多朋友民眾,可以知道很多生活案例,與地理的關聯性,跨越地科、生物、歷史、公民,地理學的多元視角、空間特性、人地互動。有時候也分享各個平台訊息、國際情勢、臺灣時事,還有一些上課筆記等等,走過這八年的時光,目前已經累積超過18000人的按讚訂閱,雖然沒有到超級網紅等級,其實已經超出巫師小編原本的期待,而且只有巫師本人經營,沒有工作室,沒有團隊,不定期分享國內外時事議題,還有一些地理想法,真的是滿感謝各位粉絲,舊雨新知!🥰
🥰適逢巫老師,2021年07月15日,要多了1歲,在這個30歲的最後一天,特別發文感謝,並且辦個活動,好久沒有抽獎贈書。回想任教已經滿六年,待過臺南跟桃園,一南一北,有社區高中跟第一志願,即將邁向第七年,新課綱的第三年,感恩有許多前輩的提攜,還有很多學弟妹給予巫師的打氣,甚至在教師甄試的考試跟我打招呼,其實真實世界的我本人很害羞靦腆。讓夠讓大家多了解一點地理,多了解這個世界,臺灣與國際的互動與情勢是我的榮幸。🥰
如果沒有當地裡老師,我應該會繼續從事地理教育,寫書或是成立工作室,這些都是感謝過去到現在的你們。謝謝!
生日許願:疫情早日結束、世界和平、心想事成、我們的國家更加茁壯!
抽獎贈書活動(本活動並不是業配,是巫師花錢買書支持,挑選我覺得很不錯的書籍,辦理抽獎感謝)
參與方式:👇👇👇
請於本貼文下方留言(Facebook或Instagram都可以)
希望也可以邀請朋友按讚訂閱
請留言你對於巫師地理的感想即可(即是抽獎資格)
(希望能夠超過一百位留言,畢竟贈品也是有一定價值喔)
贈品:
😘一看就懂台灣地理(新裝珍藏版)(價值399元),一名。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3】(價值1200元),一名。
😘被遺忘的拉美─福爾摩沙懷舊植物誌:農村、童玩、青草巷,我從亞馬遜森林回來,追憶台灣鄉土植物的時光(價值680元),一名。
😘被隱藏的帝國:一部發生於「美國」之外,被忽略的美國史(價值680元),一名。
將會抽出四位粉絲朋友。
活動時間:2021年07月14日至07月31日截止。
獲獎名單:2021年08月01日發布(當日之後郵寄)
敬請到時候獲獎粉絲請私訊巫師地理你的郵寄資訊
🌈🌈🌈
師 大 地理系 友 會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直升機上看海︱岬灣海岸,大藝術家的雕刻傑作】
每到夏天我要去海邊,是台灣人的浪漫;直升機上看海,是齊柏林導演的浪漫—今年夏天的看海行程,就走天鳥行空路線,一起透過齊導的鏡頭,從空中看海吧!
從齊柏林空間所在的淡水河口起飛,往宜蘭的方向逐岸,滿布奇岩怪石的岬灣海岸,是大藝術家的露天雕塑場,小件作品如蕈菇、蜂窩、燭台、豆腐、女王頭,大件作品如象的鼻子、烏龜的頭……
師大地理系教授沈淑敏指出,千萬年前,來自中國福建河川沖刷的沉積物,飄過台灣海峽在東北部海底堆積成層,地殼運動將之抬起露出海面,走向又正好與東北季風吹拂的方向垂直,在這樣獨特的巧合下,各種質地交疊如千層蛋糕的沉積岩,在東北季風、海浪的吹拂與拍打下,幻化出灣、澳、鼻、岬,人類因而能躲避風浪、倚海而生。
從雲的高度,望著凹凸有致的岬灣海岸,那份剛柔並濟的洪荒之力,令人心中的喧嘩,因震撼而安靜下來。
👉 #資料來源
https://reurl.cc/nom9oe
👉 #美麗台灣2.0
https://youtu.be/uQbr7V4Mqn8
👉#成為齊柏林之友
https://chipolin.eoffering.org.tw/
👉追蹤 #齊柏林空間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ipolin_space/
👉訂閱 #看見_齊柏林基金會 YouTube 頻道
http://pse.is/ChiPolinFoundation
師 大 地理系 友 會 在 電扶梯走左邊 Jack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來賓:Gladys Lee
FB: https://www.facebook.com/journalistasfoodi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gladys.wanju
Website: https://journalistasfoodie.com/
Podcast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6kXVPBGsHPCPcrwbCmA2K
Podcast Apple: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views-with-gladys/id1519560502
- 做中學,不要拿「不懂」當藉口,開始才有後續 | Learning by doing
- 獻給社會新鮮人,從個人特質找工作 | For new grads, find a profession that fits you and vice versa
- 跳出舒適圈的決心,為自己人生設下一個階段目標,創業 | Leaving your comfort zone, setting your next goal
- 面對職場小人的佛系相處法 | Handling people at work
- 大人的感情,溝通代替吵鬧、空間感勝於粘膩 | Mature relationships, communication over argument, independence over dependence
我們每集都會辦抽書活動,記得 follow 我們 🤩
IG: https://www.instagram.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FB: https://www.facebook.com/LeftSideEscalator.Jacky/
***
(00:01:14) 會怎麼用三個詞形容自己 | Describing yourself in 3 words
(00:01:40) 從地理系到新聞主播 | Geography major to news anchor
(00:02:15) 當記者最難忘的體驗 ,訪問好萊塢國際巨星還是太陽花學運?|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as a news anchor, Hollywood star interviews or sunflower movement?
(00:04:15) 新聞從業人員會越來越淡定?| How news reporting helps with staying calm
(00:05:33) 當記者最難的事情 | Most unforgettable memory as a news anchor
(00:07:30)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新聞首當其衝,如何快速的吸收大量資訊 | How to absorb information quickly on new subjects
(00:09:42) 當記者學到最多的事 | What lessons from news reporting?
(00:10:56) 你喜歡這個工作,工作也要喜歡你?| Liking your job; job liking you
(00:13:05) 為什麼會想從主流媒體轉換到自媒體?| From news media to self media
(00:15:40) 自由工作者的要素,自律、發揮最大效率 | Freelancer's characteristics, tips on discipline and efficiency
(00:17:56) 如何看待職場小人 | Dealing with people at work
(00:23:50) 前進的動力-永遠不滿足於現狀 | Never satisfied with status quo
(00:25:24) 你對快樂的定義是什麼?|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00:25:47) 懂得取捨、解放壓力 | Understanding trade-offs and stress release
(00:26:49) 創業改變了你什麼?| How entrepreneurship changed you?
(00:27:35) 身兼數職的時間管理(大師?)| Time management master?
(00:28:25) 分享一個生活好習慣 | Good habits
(00:29:10) 返樸歸真,手寫to do list?| Hand written old school style to-do list
(00:31:40) 感情和工作的平衡 | Balance between relationships and work
(00:33:17) 陪伴和溝通,哪個是Gladys的感情必須條件?| What is a deal breaker in relationships
(00:36:08) 在自己的喪禮上,會希望留給親朋好友的記憶點是什麼?| How do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師 大 地理系 友 會 在 劉櫂豪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立委劉櫂豪委員為了讓更多台東子弟有實踐夢想的機會,以20萬元為圓夢基金辦理「2015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徵求夢想實踐者。劉櫂豪闡述日本生態攝影家星野道夫傳奇一生的故事,強調「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是一個種子計畫,希望這個種子埋在台東這塊土地上,能夠幫助年輕人實現心中的夢想,同時讓台東這塊土地茁壯成長。並且希望藉由拋磚引玉,讓更多的台東子弟有勇敢實踐夢想的機會,期待夢想能量傳遞給社會大眾,讓每一個夢想計畫能夠成為種子,埋在這塊土地上,逐漸茁壯成長,能夠影響更多人來改變這土地,讓這塊土地變得更加美好。
劉櫂豪表示,「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雖然只是20萬規模的小活動,但是如果我們認真對待,或許對台東這塊土地的影響能夠更為深遠。活動一推出,反應熱烈,在徵件期限內共有35件符合資格申請者,評審分為二階段,分為書面初審與面試複審,劉櫂豪特邀請5位學有專精的評審,以中立客觀的立場選出資助名單。五位評審委員為台灣史前博物館卑南文化公園主任林志興博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博士台東大學廖秋娥教授、荒野保護協會台東分會理事長楊坤城、永續發展學會總幹事黃正德、知名繪畫藝術家李檬等5人,於3月7日終於完成最終評選,分別選出「失意旅人」、「主體・探索:台東文化的初步調查」、「後山藝文希望種子深耕贊助計畫」、「在自己部落開演唱會」等4個計畫,由於「版畫藝術推廣活動」在評審討論過程中獲得高度的評價,但因活動經費有限無法最終入選,劉櫂豪特再增加預算額度,提供特別鼓勵獎名額,因此總共5項計畫入選。
從5位得獎者發表的感言,都深深的表達對這塊土地的情感,願意為這塊土地付出,並且把這股能量傳遞給每個人,希望從周遭力能所及的部分開始做起,逐漸改變這塊土地,無論是從文史記錄、音樂、藝術傳授等,每個人都從自己的領域出發,為這塊土地努力圓夢。評審林志興表示很榮幸能獲邀參與評審,在評審過程中有熱烈甚至激烈的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共識,透過這些交流討論,再次感受到有夢真好,希望這些獲得肯定的年輕人,對於這次的圓夢計畫是未來更大夢想的支持。評審李檬也表示,夢想就是連接外在空間與內部想像的一種表達,今天許多年輕朋友勇於表達自己心中的夢想,是非常值得鼓勵的,而透過這次活動,深刻理解到劉櫂豪委員關懷社會、關心這塊土地的情懷,也感受到政治人物不同的一面。
劉櫂豪表示,看到這些計畫申請資料,深刻感受到台東子弟對於家鄉的情感,相信台東每一位鄉親都有同樣的心情與情感想要去表達,「愛台東夢想資助計畫」評選出5件夢想計畫,未來將舉辦成果發表,期待今日種下去的種子,能夠茁壯成長,讓台東這塊土地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