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作家》
她的深情与细腻,只有对的人才能担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苏湘庭
午后初秋的光透过淡薄云层,照亮了一路的梧桐树,叶的中间仍是绿的,阳光也正好把叶的边缘给镶上了金边,影子随风摇曳,在人行道上,刻画出了整个上海街道。伴随我的,除了微风还有梧桐淡雅的香。我从太仓路一直走到了五公里外的常德路。心里想的全有关于她。这是妳每天回家必经的路吗?弄堂小抄有啥不一样了?那时候还得靠堂前匾牌,或洋楼外墙的标记来认路吧?
.
.
上海,常德路195号,常德公寓,原名爱丁堡公寓。在张爱玲的最后旧居前,我无疑是个朝圣者。门前灯柱旁,一站便是一小时。
.
.
我总觉得她是因爱而生的,也因情字被后人一直惦记着。这么个女人,把人性写得如斯赤裸,让人看得感慨却也无语。也许因为爱情与人性就是这么一回事吧:当甜蜜与残忍都到了极致时,往往都是无言以对的,人只能把一切给吞下肚。如果说多情与无情都是一种修行,那么妳我在爱情这路上,都能算作是同修吧。只是我们都善于各自上演,有的深情总是卑微,有的无情偏爱流泪。
.
.
搞不懂爱的人,能为任何人痴狂,也能随时转身就爱上陌生的人。在爱与不爱的边缘,彼此总是同路徘徊。
.
.
我想幸运的女人,这一辈子都应该要遇上这么两个男人。一个注定把妳带向地狱,让妳万念俱灰。一个救妳于水火,让妳从此脱离深渊。两种际遇两种人生,缺一不可,妳也会因此而成为了另外一种人,一个能说故事的女人。尽管生命是一袭长满虱子的袍,再大不了妳也都穿过了。嘴里说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便不再是听回来的,而是真的宽恕过了曾撕碎妳的爱情与信仰的人,还有那时候的自己。
.
.
往后的任何时刻,妳会把爱给分配到对的经历里,关于生活里的细腻与粗糙,妳都能把它给一一过好了。
.
.
.
.
刊 《 @cittabellamalaysia 》
常德公寓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幾天學測作文課題引發熱議
想起多年前
我20歲寫的詩
曾經是大學聯考國文的考題
14-15為題組依據下引現代詩,回答14-15題:
當海洋瘦成河流
而站在日漸近密的風波中
當我們的船只能彼此相覷
而望不見天的遼闊時
這河也無異於一口憂深的井了
許常德〈公寓〉
【題組】14.詩以「船」的「彼此相覷」來比喻公寓:
(A)外觀千篇一律
(B)房舍擁擠貼近
(C)住戶間守望相助
(D)鄰居相見不相識
【題組】15.詩以「海」→「河」→「井」層遞的方式為喻,頗富深意,下列的理解,何者不正確?
(A)「海洋瘦成河」比喻人們的活動空間因為公寓林立而變得狹窄
(B)「河無異於井」比喻居住空間的壓縮,對人們的胸懷視野造成負面影響
(C)詩人認為人們原本應該「海闊天空」,可惜公寓建築使人們「坐井觀天」
(D)公寓「河海不擇細流」的特性,使「離鄉背井」的外地人得以在都市棲身
https://www.tikutang.com/a/9m11HX5593U66k2Y94dRoM8H3.html
常德公寓 在 Daily Focus 日日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愛玲百歲了
她的著作我才沒有全部讀過
但我到過她家-上海靜安區常德公寓
(不知道這是否值得唱秋)
那時她的公寓還有居民入住
所以內裝已不是張愛玲居住時期的陳設
人們看到的照片都是觀光單位根據書中描述所模擬的場景
這幢七層的西式公寓大樓坐東朝西,當時稱為愛丁堡公寓(Edingburgh House),後來才更名為常德公寓。
1939年,張愛玲與母親和姑姑曾經在51室住過,1942年從香港回上海後,她與姑姑一起搬進了65室(現在為60室),直至1948年。張愛玲非常喜歡這裡的居住環境,她說“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 小說《沉香屑》在此誕生,這裡還是她當年與胡蘭成相戀的地方。
胡蘭成在《今生今世》裡這樣描述張愛玲生活的空間:“她房裏竟是華貴到使我不安,那陳設與傢具原簡單,亦不見得很值錢,但竟是無價的,一種現代的新鮮明亮斷乎是帶刺激性。陽台外是全上海,在天際雲影日色裏,底下電車噹噹的來去。”
我從公寓望出去,沒辦法看到整個上海市,夕陽餘暉倒是有的,附近有恆隆廣場等國際精品商城,往回走有百樂門舞廳...
但曾經有過張愛玲的上海,終究是走入歷史了,而這樣殘舊的公寓大樓,也早已改裝拉皮成為有了嶄新面貌。
至於未來,誰還在意張愛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