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魔粉,今天江魔跟大家談談『我』字對尊嚴的影響。
我從馬來西亞受中文教育為主對比受英文教育的,到我在馬來西亞對比我在加拿大看到的人際互動,甚至西方學者對比東方學者的風骨,包括一些政治取向的發展,我有看到有一個一脈相承的現象。
東方的父母老師被孩子盤問了一些回答不到的問題,會容易動氣。
我的一些華人朋友也跟我說過他們有時候在朋友圈裡提出了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如果朋友不認同的時候,其實自己是會動氣的,但做人又不可以那麼小氣,所以就會講一些模棱兩可的話來圓場。
華人做老師的,被問關於他的資格的時候,會動氣;自己發表的言論被學生發現有漏洞,會動氣;被反饋教得不好,會動氣。
而且,很自然的有一個華人國家的領袖,是不准許全世界對他或他的國家有任何的批評,你一批評就會被標籤仇華。你是批評這國家領袖的華人,你幾乎會標籤為如同漢奸的角色。
我在加拿大的時候,看到老外的教授和學員的互動,學員是可以很理性的針對教授論點中的漏洞提問(沒有講任何客套話),教授也很坦然的說 Good Question 而承認他目前沒有答案,他會再去探討後,有答案了再給他知道。
教授這樣回答,也沒有特別的情緒,只是一個交代。學生聽了後也沒有臉露鄙視之色而私下說『哼,都不懂還做人家的老師。』
整個互動都是很理性的求知。
至於西方國家的領袖,例如美國,是准許任何人批評美國總統,他們也准許外國人批評自己國家的總統,因為自己國家的人也會批判自己國家的總統。
這兩個文化的發展,我相信有很多因素牽涉其中,我今天要探討的是詞彙。
不少人應該知道詞彙對我們腦袋是有影響的,例如在華人的詞彙裡面,對於烹飪味道的描述,詞彙非常的豐富,所以也導致華人的料理發展得博大精深。
反觀一些文化對味道的描述只停留於基礎味覺的話,它的料理發展也相對的比較粗略。
我本身是通英文和華文,我發現到中文和英文裡面,對於『我』這系列的字,數量上有很明顯的不同。
我這裡要做到對比,不是從古文來看,而是從我們目前慣用的字眼中做對比。
中文有『我』和『自己』。(我暫時只想到兩個,如果你們有留意到我忘了一些常用的,可以留言處提醒我)
英文中和『我』相關的字,計有:I、Me、Self、My、Myself、Mine。而且每一個字的意思和用法都不同。
例如,Mine 的意思大概是『我的』,中文是把『我』字再加多一個字,它沒有一個獨立的字來代表『我的』。(如果我孤陋寡聞,請在留言處提醒我)
我的個人看法是如果一個語言是對『我』的相關概念都有各個不同的的精準描述,其實那個人『自我』的界線會比較明確。
明確的好處是他不僅容易釐清甚麼是群體需求和自己的需求,這兩個他也比較容易分得開。
而且也因為他對『自我』的界線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面對你不認同他的意見,甚至是抨擊他的意見時,他比較容易明白你不是抨擊他的人。
舉例,前陣子有一新聞是一年輕工作人員見到一40歲女人而稱她阿姨,結果被摑。這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人家也不算是評擊妳,她只是稱長輩為Aunty就已經對那位40歲的女人構成主觀的人身攻擊。
如果你第一次見到我就稱我『肥』『醜』,我會說Tell me something I don't know。
而華人圈裡面對於這個『自我』的界線,是可以混淆到很誇張的地步。批評皮蛋很難吃,就是對全世界華人不敬,同時我也是華人,所以也是對我是人身攻擊,所以我的反應會如同你侮辱了我父母般憤怒的要求你道歉。(那位鬼佬記者最後也道歉了)
實際上,如果你批評鬼佬的乳酪很難吃,你沒有甚麼機會遇到鬼佬會生氣,因為他們明白你就是吃不下乳酪,乳酪難吃跟仇洋無關,也不是對那位鬼佬人身攻擊。
心的玻璃脆弱,可能也跟『自己對自己的自我界線認知的清不清晰有關』。
(翻譯:How clear I am aware of my self boundary.... 很明顯的,英文翻譯裡的『自我』相關的字,各個不同而且意思清晰井然)
自我界線清晰的人,面對很多事情時,比較灑脫。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常用 中文 字數量 在 旅行沙舟 張J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英文自學三部曲:1-《為什麼我們覺得英文會話很難?》
「張J,一個人出國旅行是不是英文要很好?」
「英文能力是不是要很頂尖才能進外商公司?」
在我的認知裡,答案是否定的。
要做到以上兩件事,你的英文不需要很頂尖,但必須具備「表達力」。
這一點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容易,恰恰是台灣人最不擅長的地方。其實,台灣人的英文字彙與文法能力普遍水平不差,很多人卻不敢開口說英文,原因很單純,就是沒有機會說而已。過去學校教育注重背誦與朗讀,鮮少讓我們自己動口。到了該說的時候,就深怕會說不好、怕犯錯、沒有自信,認為自己英文很差。但,我要在此翻轉你的觀念,其實你一點都不差。
你知道世界上最流通的語言是什麼嗎?答案很簡單,是英語。那麼,你知道全世界最多人說的英語是什麼嗎?
不是美國人的英語,更不是英國人的英語,而是「非母語人士說的英語」(Non-native English speakers.) 。
目前全世界15億能夠使用英文的人口中,有超過11億是非英文母語人士。跟任何一個地球人用英文溝通,你最有機會聽到的,就是這種英文,這是世界的主流語言。
你可能會認為,母語人士說的英文是最標準、最好理解的,實際上卻恰恰相反。母語人士說話時,習慣使用大量的口語、俚語、簡語搭配含糊而快速的發音,若不是在地人,反而不易理解(我在紐約外派時就有切身體驗)。
相對地,非母語人士所使用的英文單字簡單、文法易懂,有時候甚至會出現一些小錯誤,但並不影響語意。忠實地用有限的能力傳達意思且易於被了解,是非母語人士溝通的一致目標。這一點,我在前公司的經歷感觸最深,荷蘭人說的英文要比美國人好懂多了。
所以,你應該看到重點了。說英文的目的不在於「不犯錯」,而在於「表達意思」。要知道,你也是非母語人士的一員,不用怕文法不對,嘗試用各種方式、各種字彙、各種手勢表達你心中的意思,說到別人懂為止。有了正確的心態,你就不怕開口說英文了。試想,今天若有個外國人開口向你借廁所,用中文說:「我...我要 馬、桶。」你還會計較他怎麼不說:「不好意思請問可不可以跟你借一下廁所」嗎?
我要再給你一劑強心針,為什麼一開頭我會說出國獨旅與進外商,你的英文能力不用很頂尖呢?因為我自己就是如此。
身為一個理工科背景的學生,英文從來不是我的強項,我也從未出國留學過,說的是一口帶有台灣腔的英文。所以,如果我能夠做到,你也一定可以。
根據統計,生活中常用的英文單字數量約有6000個,而台灣中學教育(高中職)所教授的英文單字數量為4500-7000個。所以,如果你受過中學教育,你已具備夠用的英文口說能力了。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只是開關沒有被開啟而已。
要開啟口說能力,必須有意識地練習,更重要的是,中學畢業後,我們便不再有機會被動接受英文教育,因此,主動學習就變得很重要。
刻意練習,是我英文持續進步的最大原因。
下一集,就來和大家分享,我是如何自學英文,以及如何靠著「台式英文」的能力出國獨旅並進入外商公司的吧!
如果本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按讚留言,或分享給你認為可以幫助到的朋友。
#其實我們英文都很不錯
#差別在於有沒有勇氣說出口
_
《從工程師到暢銷作家的生命之路》
台中場 (2hr, 9/12):https://reurl.cc/odx2jQ
高雄場 (3hr, 9/20):https://reurl.cc/14oAyW
2030願景工作坊
高雄場 (9/19):https://reurl.cc/VX5OVN
台北場 (10/25):https://reurl.cc/VX5Ok5
常用 中文 字數量 在 中文常用字... - 廣東話資料館Cantonese Museum 的帖子 的推薦與評價
字形表收錄咗四千幾個常用中文字,用喺香港小學同初中識字教育嘅楷書字形印刷上, ... 中文漢字由於係開放集合,數量並冇準確數字,日常所使用嘅中文字約為幾千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