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原住民新人面對部落壓力及同志身份的掙扎 看見性平教育的必須融入與落實】
看到這篇,小編既開心又有些難過,開心的是裡面兩對伴侶終於能夠結婚且過得更加幸福;難過的是,性平教育未能在校園中落實所帶來的遺憾,從故事當時到現在,仍在許多校園中持續著...
對於許多原住民同志來說,在宗教、部落文化、和同志身份間常有著許多為難,不論是在家裡、又或是求學過程中,就像文中余心褕(Chole)所提到的,雖然自己從小就喜歡女生,但被母親知道時,卻被斥責:「家裏沒有同性戀的基因!」而對於從幼兒園就開始每週上教會的他來說,同志身份也曾一度讓他覺得違背教義而充滿罪惡感,直到後來認識了相同信仰的同志朋友,這種本就不該背負的罪惡感才逐漸消失。
對於高雄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督導達努巴克(Danubak Matalaq)來說,身為原住民與基督徒的他,過去也曾因同志身份感到迷失,因為他讀到的經文寫著同性戀是「不義的」,這也讓一直是學校模範生的他感到相當害怕,覺得藏了一個「會毀掉自己的秘密」。而因為性傾向與經濟方面的狀況,達努巴克高中畢業後因此休學打工,直到看了許多同志議題的電影,進而重新認識自我,發現自己其實是「正常」的後,他才重返校園。達努巴克也提到,過去和伴侶都認為這是個沒有未來的戀情,因為「根本沒想到可以結婚。」對他自己來說,同性婚姻合法化有種平反的感覺,其意義在於:國家不會因為你是同志而視你為次等公民。而這種感覺許多同志都有提過,因為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從來沒有在課程中看見過同志、更遑論同志的婚姻及未來。
致力於輔導教育的達努巴克並提到,雖然同性婚姻合法化了,但仍有許多反對聲浪需要面對,包含在公投後,認識尊重不同性別、性別特徵、性 別特質、性別認同、 性傾向的性平教育是否能在校園內落實!而原住民傳統文化將會如何改變,部落是否能包含新的「傳統」,也是亟需關注的,「文化不應該是停滯在某個時代的樣態,許多人(同志)的需求,並沒有被現在的文化照顧到。」
這些故事說明了,為何性平教育應該在社會領域、綜合活動領域、語文領域、生活課程、健康與體育、生命、法治、家庭、國際、生涯規劃、多元文化、原住民族等教育中完整融入,所為的僅僅是希望讓更多學生能不在陰影壓迫中成長,並且能擁有勇氣及平等的機會追尋一個屬於自己的人生 🍀
#非常歡迎老師們把這篇報導融入上課內容~
#尤其是在上原住民族教育以及多元文化教育部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