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符號
在設計上代表的意義
看過《魷魚遊戲》的朋友應該都對圖中的圓形、三角形與正方形符號感到非常印象深刻吧?其實這三個幾何圖形不僅代表《魷魚遊戲》地面繪製形狀組成要素,在包浩斯的設計史上也深具意義喔!
除了代表包浩斯的三個基本形狀,日本的繪畫大師甚至也直接使用這三個形狀完成了自己的畫作,是不是非常有趣呢?
參考來源: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040344
https://www.designwant.com/article/4877
https://news.gamme.com.tw/1379524
https://zh.wikipedia.org/zh-tw/DualShock
#魷魚遊戲 #NETFLIX #包浩斯 #design #SquidGame #Bauhaus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數學老師張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摘要】 本影片講解定積分這個符號的直觀定義,定積分的發明來自於求函數曲線下的有向面積,為了熟悉定積分這個符號的幾何意義,我們先從曲線下面積的判別開始 【勘誤】 19:24 例題 3 的答案 pi 多了平方 若有發現其他錯誤,歡迎留言告知 【講義】 請到張旭老師臉書粉專評論區留下你的評論 然後私...
幾何符號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一片黑暗中,印入眼簾的是發著緩慢閃爍螢光的骷顱,他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反之,我們這些從外頭世界侵入的人們,不也是從一道未知之門進入的觀察者?這群觀察者被各種科學符號、科技變革、歷史人物和數位資訊的交雜圖像環繞著,引領我們思索其中的箇中意義。霎時,一名身著佈滿幾何圖騰全白洋裝的女子展開高歌,導引所有人進入一間密室。這間密室隱藏在佈滿百科全書內頁的房間,女子告誡:「一次只能容納兩個人。」這座密室是一間溫室,擺滿了各式各樣來自熱帶的植物,陽光煦煦地從天花板隙縫中竄進來,營造了與世隔絕之感。
離開溫室的我們,詳閱了百科全書的內容,從中瞥見許多不曾耳聞的名字。這本精裝厚書記載了「被隱形」的人物──他們的事蹟不曾被正式記載,卻是這本書的重點人物。我們不禁將之與另一個房間內,被放置在玻璃櫃內的半透明骷顱聯想在一起:這是關於隱形的一本書,這些人物因其記載而變得可見。隨著旋轉樓梯的引領,我們踏入的是一高挑的房間,迎接而來的是僅有半身的人物──他們正前方置放來自傳統部落的面具,夾著一絲笑靨,仿佛等待這一刻的到來已久。此時,女子再次引吭高歌,音符開啟的是另一道密室之門。門後是一間無人的臥房,昏暗的床頭黃光是唯一的光線,照亮室內雜亂的日用品。衣櫥旁則有另一扇門,門縫夾著棉質外套,似乎是有人在倉促關門之際所遺留下的。夢境也在此時被打破。
這並非一齣科幻劇,而是藝術家塔瓦雷斯·斯特拉坎(Tavares Strachan)在倫敦瑪麗安·古德曼畫廊(Marian Goodman Gallery)的展覽 「顯而易見」(In Plain Sight)。斯特拉坎將整間畫廊打造成一座沉浸式劇場,觀眾的腳步隨著表演者而移動,兩間「密室」不定期地被打開,邀請觀者進入探索。事實上,這場奇幻之旅的靈感來源也是一場探索,展覽出發點是美國探險家馬修·漢森(Matthew Henson,1866–1955)的傳奇:他在1909年成為最早踏足北極點的人。然而,因其非裔美國人的身份,他的故事長期以來被忽視。但在這裡,漢森的故事被歌頌著,貫穿整個展覽,並串連出其他人物的歷史篇章。
本文刊載於《週刊編集》第41期,2020年12月號 。
閱讀全文見內:
幾何符號意義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期間,防疫自是第一目標。但很多人也因此空出了許多時間。這段時間與其看著新聞瞎操心,不如拿起書本充實自己。
齋主前些日子推薦了由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 所出版的《藝術七鑰》。該書介紹了解讀現代藝術截然不同的七種方式,並以一張張現代名作,引領讀者思考這些作品背後的種種概念、歷史意義及價值。不過對藝術稍有熟悉的齋友都知道,藝術發展自照相術的發明以及印象派的出現後,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往繪畫的一大功能,便是紀錄與重現,但在照相術發明後,紀錄的功能逐漸被取代,因而從印象派開始,畫家開始將圖像平面化、色塊化、幾何化等,這個轉變逐漸孕育出現代主義,也就是廣為人知的畢卡索、馬諦斯等人的時代。在現代繪畫出現以前的繪畫,不管是文藝復興、卡拉瓦喬流派、荷蘭黃金時期、巴洛克、洛可可甚至是新古典主義,都能被稱作「廣義」的古典主義作品。如果《藝術七鑰》是以解讀現代藝術為主,那典藏這次的新書《藝術,原來要這樣看》,就是以解讀廣義古典藝術作為主軸。
這次由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所出版的《藝術,原來要這樣看》一書的英文原名為《Look Again》。作者奧森沃德(Ossian Ward)曾有著作《注視的方式》(Ways of Looking),本書是與前作相呼應之著作。若齋友你曾涉獵過藝術、攝影或設計等領域,則必然曾經聽說過由約翰伯格(John Berger)於1972年所出版的經典名作《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換言之,本書書名其實有著某種意義的致敬,並且嘗試用另一種不同於約翰柏格的角度切入解讀藝術作品。see和look二字,在中文上雖然都譯作「看」,但於英文意義上卻不同。See更近似於被動的接受資訊,而look相較顯更更主動些。若以情境舉例,你走進美術館,無意間看(see)到一幅作品,你走上前聚精會神的注視(look)該幅作品。簡單來說,本書《藝術,原來要這樣看》,更像是教導觀者們,如何在美術館或藝廊,能有更「積極主動」的解讀方式,去注視該幅作品。
然本書並不只是將主典名作放到讀者面前要求讀者再看一次。作者奧森沃德提出一套口訣「T.A.B.U.L.A.R.A.S.A.」,口訣中的每個字母,都代表了「注視」行為中的一部分。
「T」時間(Time)
注視作品需要多少時間? 作品花了多少時間創作? 作品中的時間又是如何?
「A」聯想(Association)
用直覺感受作品,共感作品帶給你的感受,聯想曾有過的相同經驗。
「B」背景(Background)
理解創作者的身分背景,同時也體會創作的大時代背景。
「U」理解(Understand)
從注視的過程中,體會第一眼無法理解的作品細節及感受。
「L」再注視一次(Look Again)
體會新的理解後,再重新注視一次。
「A」評價(Assessment)
從作品中的種種感受和新理解,重新思考作品的價值。
「R」節奏(Rhythm)
感受作品帶給觀者的韻律感,感受每幅作品特有的速度感。
「A」寓言(Allegory)
閱讀隱藏於作品中的隱喻、符號和意義。
「S」結構(Structure)
從構圖中的軸線分布、色彩重量,體解不同作品的結構差異。
「A」氛圍(Atmosphere)
當一件作品感動了我們,其感受和餘韻是久久不去,而這就是該作品特有的氛圍。
這套方法聽起來玄之又玄,但其實作者將大部分的篇幅,用於將這套方法實際應用於古典名作上。本書提及的古典名作相當多,包含了達文西《最後的晚餐》、拉裴爾《雅典學院》、波堤切利《維納斯的誕生》、維梅爾《倒牛奶的女僕》、波希《人間樂園》、卡拉瓦喬《耶穌被捕》、哥雅《農神吞噬其子》、馬薩喬《逐出伊甸園》、傑利柯《梅杜莎之筏》、安格爾《浴女》等名作。
作者不只是將名作呈現於讀者眼前,更是詳述陳述了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名作,它們彼此的差異和社會氛圍。並將整本書分作不同大類,講述不同主題的藝術,諸如誠實、美、驚恐、戲劇、矛盾等子題,讀者能針對不同課題下的省思,進而增加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及體會。
本書對於單純對藝術感興趣的讀者來說相當適合入門,本書提及的作品,大多數台灣讀者都應有曾在課本、戲劇或媒體上接觸過的經驗,本書正好補足這些背景知識。對於藝術稍有涉獵的讀者來說,本書也提供了讀者們「再注視一次」的好機會。
本書已經全台上市,有興趣的齋友們歡迎於各大通路購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021
當然,本次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也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兩本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5/23 (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最後,再次感謝 Artco Books典藏藝術出版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幾何符號意義 在 數學老師張旭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摘要】
本影片講解定積分這個符號的直觀定義,定積分的發明來自於求函數曲線下的有向面積,為了熟悉定積分這個符號的幾何意義,我們先從曲線下面積的判別開始
【勘誤】
19:24 例題 3 的答案 pi 多了平方
若有發現其他錯誤,歡迎留言告知
【講義】
請到張旭老師臉書粉專評論區留下你的評論
然後私訊張旭老師臉書粉專索取講義,通過審核即可獲得講義連結
👉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reviews
【習題】
請到張旭的生存用微積分社團下載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changhsumath666.calculus
【附註】
本影片適合理、工、商、管學院學生觀看
【加入會員】
歡迎加入張旭老師頻道會員
付費訂閱支持張旭老師,協助本頻道發展並獲得會員專屬福利
👉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xBv4eDVLoj5XlRKM4iWj9g/join
【購買下學期微積分教學影片】
本頻道僅公開張旭微積分上學期教學影片
若你需要下學期微積分影片,請參考我們的方案
👉 https://changhsumath.1shop.tw/calculus2nd
【學習地圖】
【極限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jkwxSf-xDV47b9ZXDUkYiN)
【連續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gntIXH9Jrpgo5O6y_--58L)
【微分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iPgR9GLKtro3CTr6OIgdMg)
【微分應用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jNzXUa9hI2IfknA8Q7iSwE)
【積分篇】
重點一:定積分直觀觀念 👈 目前在這裡
重點二:奇偶函數的積分 (https://youtu.be/-UOnX6PWogc)
重點三:定積分正式定義 (https://youtu.be/9igA5vuk5Zc)
重點四:積分運算性質 (https://youtu.be/WOyCaUMVmbw)
重點五:微積分基本定理 I (https://youtu.be/T3o_OU2J9ss)
重點六:不定積分與反導函數 (https://youtu.be/fJhHZ9Hk1ec)
重點七:雙曲函數 (https://youtu.be/gfjGpy-pNIs)
重點八:積分表 (沒有講解影片)
重點九: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一:變數變換法 (https://youtu.be/trMid_t8_us)
重點十: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二:三角置換法 (https://youtu.be/VL--z89nYBs)
重點十一: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三:分部積分法 (https://youtu.be/VwUK8_JAuwk)
重點十二:積分表 (沒有講解影片)
重點十三:四大積分基本方法之四:部份分式法 (https://youtu.be/FDxrP8FT3yE)
【積分後篇】(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JhYfqCgNXhFI6OnDy0la5MqPOnWtoU7)
張旭微積分下學期課程影片將不會在 YouTube 頻道上免費公開
若你覺得我的課程適合你,且你下學期也有微積分要修
可以參考購課頁面 👉 https://changhsumath.1shop.tw/calculus2nd
【版權宣告】
本影片版權為張旭 (張舜為) 老師所有
嚴禁用於任何商業用途⛔
如果有學校老師在課堂使用我的影片的話
請透過以下聯絡方式通知我讓我知道,謝謝
FB:https://www.facebook.com/changhsu.math
IG: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hsu.math
【張旭老師其他社群平台】
Twitch:https://www.twitch.tv/changhsu_math
LBRY:https://odysee.com/@changhsumath:b
Bilibili:https://space.bilibili.com/521685904
SoundOn:https://sndn.link/changhsu_math
Discord 邀請碼:6ZKqJX9kaM
【贊助張旭老師】
歐付寶:https://payment.opay.tw/Broadcaster/Donate/E1FDE508D6051EA8425A8483ED27DB5F (台灣境內用這個)
綠界:https://p.ecpay.com.tw/B3A1E (台灣境外用這個)
#張旭微積分 #有錯歡迎留言指教 #喜歡請按讚訂閱分享
幾何符號意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2/08/%E6%88%91%E5%8F%AB%E4%BC%8A%E6%A0%BC%E8%A8%80%EF%BC%8C%E9%80%99%E4%B8%8D%E6%98%AF%E6%88%91%E7%9A%84%E6%9C%AC%E5%90%8D%E2%94%80%E2%94%80%E4%BF%9D%E7%BE%85%E2%80%A7%E5%A5%A7%E6%96%AF%E7%89%B9%E3%80%8A%E7%B4%90%E7%B4%84%E4%B8%89%E9%83%A8%E6%9B%B2%E3%80%8B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保羅奧斯特 #紐約 #文學
─────
你相信自己是個特別的人嗎?還是你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真是這樣嗎?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我叫伊格言,這不是我的本名──保羅‧奧斯特《紐約三部曲》〉。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紐約三部曲》由〈玻璃城市〉、〈鬼靈〉與〈禁鎖的房間〉三部中篇所構成,〈禁鎖的房間〉為壓卷之作。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作為敘事者;故事環繞著「我」與失蹤的童年摯友范修展開。作者奧斯特刻意隱去了「我」的名字──讀者們只知道「我」是小說中向讀者訴說故事的人,但並不知道「我」的具體姓名。請注意:這件事有著關鍵性的意義。
故事描述「我」的童年摯友──天才作家范修留下了兩大箱作品手稿,拋下美麗動人且即將臨盆的妻子蘇菲,突然消失於茫茫人海之中。這極可能是個預謀,因為「我」和范修長大後其實早已失聯許久,唯一可知的共同點是,二人同為作家。當時「我」寫作事業堪稱順利,是個小有名氣的雜文作者,被視為「評論界的明日之星」。然而儘管頗受器重,「我」可不見得那麼瞧得起自己。他是這樣說的:
剛開始,我也期待自己成為偉大的小說家,能寫出撼動人心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漸漸明白,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小。我並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可堪寫出曠世巨著。有時候我甚至會告訴自己,放棄這個春秋大夢吧!就這樣繼續寫些雜文,容易多了。賣力一點,一篇接著一篇,好歹可以餬口飯吃。
我還不到三十歲,卻已經小有名氣,也開始寫作詩與小說的評論。電影、舞台劇、藝術展、音樂會、書,甚至球賽,都有人來找我寫評論。世人給我的評價是「評論界的明日之星」,但在我的內心,我覺得自己心態老邁,而且江郎才盡。我所做的,不過是一些無用之物。好像一盤散沙,風一吹,就會灰飛煙滅。
伊格言分析:這些關於「我」的背景細節設定其實意味深長──一位覺得自己一輩子寫不出偉大作品,高不成低不就的作家。在此,「我」的「個體殊異性」在這樣的身份設定中被徹底壓縮,成為幾何上無體積無重量的一個點。對,我們其實並不特別;這世上絕大多數的人,很可能都不特別。事實無比殘酷:只有極少數人具有驚人的才能。絕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庸的,他們的生命歷程也難免平庸;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匿逃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平庸命運之外。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幾何符號意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雕塑展 #黃仲傑專訪
▲探遙望的軀體 黃仲傑以雕塑呈現對結構體的想像
▲喜歡電影、動畫、漫畫等影像類的黃仲傑,也對建築結構與房屋樣式相當有
興趣,在創作中常會在結構上加入一些建築的符號,希望能夠在這些要素之中,達到空間與敘事之間的平衡。
一路從美術體系走來的藝術家黃仲傑,幼稚園時期便進入畫室學習,從小對繪畫有著相當熱忱的他,對於任何喜愛的事物都有將它臨摹下來的渴望。當時的學習環境有別於一般升學取向的畫室,少去了制式化的術科教學,一切都是以學生自己的意願為主,畫室老師本身是個創作者、也是個基督教徒,仲傑也從老師那感受到他對藝術的純粹熱誠。
此後的他開始以寫實技巧為當時的目標,不斷地在素描與水彩之間周旋,「色彩與色彩之間自然的縫合的種種經驗,深深烙印在腦海裡吸引著我。」黃仲傑這麼說著,於是在幾年的磨練之間,他逐件練就了在繪畫上的扎實底子,促使他更早地跳脫追求技巧的框架,進而從中思考創作的問題、以及藝術對他的意義。
▲藝術史的啟蒙
就讀師大附中美術班時,也邁入了黃仲傑的啟蒙期,「能K能玩」為學校的標語,一方面在課業上雖然有高標準的要求,另一方面又積極鼓勵學生加入社團,增加多元學習的機會。高三時的美術史課程尤其令他印象深刻,當老師淺略的介紹各個時期的藝術家時,黃仲傑也從這些歷史名作裡面得到一些啟發,這樣的環境也使他的眼界打了開來,誘發他閱讀許多書籍,在慌亂的價值觀拼組的過程中,找尋自己的價值與藝術的定義,最終使他確定了之後學習雕塑的道路。
在高中升大學的這個階段,也是黃仲傑從繪畫到學習雕塑的轉換期。大一時嚴密的素描課程,用以增進學生對形體的掌握能力,與泥土塑造所需要的觀察力相輔相成;在藝用解剖學的課程中,老師教導他們拼組骨骼、記錄肌肉的起始處,更藉由直接去觀看大體等方式,徹底充實了他在人體結構上的認知。
▲席勒的雕塑線條與其迷人的身體結構
在美感上,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是影響黃仲傑最深的藝術家,從他畫中對肌肉的線條勾勒,同時又精準的掌握了各大人體特徵的結構關係,還有其所安排的色彩,同時兼具圖案式的象徵性,以及區分骨骼與肉塊之間層次的功能性,著實地令他著迷。而在整個一年級中,他就在這樣人體結構的訓練與席勒繪畫的相互薰陶下度過。接著到了二年級時,黃仲傑以初學的木雕創作來投件,當大多數同學仍在處理人物或動物的形象時,他轉而去追求關於空間的題材。
▲城市漫步 靈感始於隨處可以見的建築
感受,在過去充斥著考試的升學時期,生活的步調緊湊煩悶,唯一能讓他心情安定下來的方式就是散步,利用下課之餘游走在巷弄間的小路中,觀看著台灣特有組合屋式的結構層次,又或者是觀察著各家的房屋裝潢、想像著他們的生活樣貌等等。然而,「在這樣雜亂無章、毫無美感訴求的生活型態中,我卻是看得相當出神。」,黃仲傑更表示,從街道巷弄裡的觀看當中,反而激發他找尋出這些建築中的結構與層次,希望能將他轉換成一種語彙,放入到自己的雕塑當中。
▲雕塑擁有能把握的實體魅力
「雕塑對我而言,其魅力來自於那強烈的存在感。」黃仲傑認為,雕塑擁有那可觸摸,可實在地再現、把握的性質,但與繪畫相較之下,似乎又缺少了點敘事性及自由度。後期的創作中,他融合了對人體結構的感知、以及結合建築空間元素的概念為內容,這種透過將身體部位的概念化、符號化,然後再放於一個結構之中,或是將一結構造型置於人體之中的形式,成為他日後主要的創作基礎。
過去在關於人體的創作上,黃仲傑傾向於凸顯結構性的造型和線條,試圖在人體上呈現像似建築體般垂直聳立、幾何化的沉靜意象,這樣的表現我們也可以觀察到,似乎是來自於他內心中對於結構與秩序的渴求。因此在造型上,他對於曲線、及任何具有韻律的線條都會相對地被排除,最終使得整體呈現出冰冷、無生氣的調性。
自己意識到身體作為載體的軀殼意象,就像是建築體一般客觀的場域,提供著思緒與情感運作的冰冷空間,「或許就像廢墟一樣,只能透過柱子、牆面、地板等使用的痕跡,去感受其過往人的存在。」對於這樣身體上、肉體上的想像,
黃仲傑也不斷地思索著,如何透過造型上的安排,來喚起那樣的感知狀態。
▲黃仲傑–以軀殼做為結構的載體,融合為人體和空間的無限想像。
黃仲傑簡歷:1993.1.11出生
學歷:
2005 畢業於博愛國小
2008 畢業於五常國中美術班
2011 畢業於師大附中美術班
2011 就讀於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
2015 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
展歷:
2011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二屆袖珍雕塑 佳作
2012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三屆袖珍雕塑 入選
2013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102學年度師生美展 佳作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2014 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袖珍雕塑展 入選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幾何符號意義 在 1.4整數論分析與高斯符號的幾何意義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4整數論分析與高斯 符號 的 幾何意義. 39 views39 views. Sep 14, 2020. 1. Dislike. Share. Save. 郭炎明. 郭炎明. 604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